巴勒斯坦能建国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勒斯坦能建国吗?

今年6月,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巴解组织)正式宣布,将于9月要求联合国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并给予巴联合国会员国身份。关注中东局势的读者不禁会问,巴勒斯坦不是在1988年就已宣布建国了吗?为何要在这个时候又提出建国?此次建国将会面临怎样的问题和困难?将产生什么影响?要回答这些问题,还得从巴勒斯坦走过的建国之路说起。

漫漫建国之路

回顾历史,巴勒斯坦人走过了一条曲折、漫长的建国之路。早期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先是处于奥斯曼帝国统治之下,后又受英国委任统治,一直是大国政治的牺牲品,处于任人摆布的地位。1947年11月,在大国操纵下的联合国分治决议(181号决议)决定在巴勒斯坦地区分别建立“犹太国”和“阿拉伯国”,为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提供了建国机会。但根据决议,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分到的领土远远少于其人口比例份额,而“外来的”犹太人却分到了远高于其人口比例的土地,因而他们强烈反对这一决议。此后爆发的几次阿以战争不但未将犹太人赶入地中海,反而失去了分治决议中划给阿拉伯人的大片领土,加上埃及、约旦等对加沙和约旦河西岸的“瓜分”,拟议中的阿拉伯国终难逃夭折的命运。

1973年第四次阿以战争后,阿以冲突进入政治解决时期。1974年10月举行的第七次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做出了巴解组织是巴勒斯坦人民“惟一合法代表”的决议。同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关于巴勒斯坦人拥有“取得国家独立和主权的权利”的3236号决议,以及邀请巴解组织以观察员身份参加联大会议和工作的第3237号决议,从而确立了巴解组织在国际社会的合法代表性。1976年11月,第31届联大通过关于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建立一个巴勒斯坦国的计划,为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提供了法律依据。1988年11月15日,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第19次特别会议在阿尔及尔公布了《独立宣言》,正式宣布建国,并得到130多个国家“事实承认”。然而,由于巴解组织建国计划中的临时政府并未成立,更没有对巴领土(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行使有效管理,特别是始终没有得到联合国正式成员资格,从而无法获取国际社会的“法律承认”。因此,1988年宣布成立的巴勒斯坦国只是

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国家”。

1993年9月13日,巴以经过一年多的秘密谈判,正式签署了《奥斯陆协议》,标志着巴解组织选择通过谈判建立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根据协议,巴以双方应于1999年5月达成关于巴勒斯坦最终地位的协议,使巴成为一个独立主权国家。然而,由于巴以双方极端势力的极力阻挠和以色列政局屡次更迭,巴以和平进程一再受挫,使得巴最终地位谈判毫无起色。眼看《奥斯陆协议》规定的建国期限已到,时任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一度声称要再次“宣布建国”,但因毫无实际意义,终成“空洞的威胁”,不得不放弃。在新的期限――2000年9月13日临近之际,由美国主导的关于巴最终地位的“戴维营谈判”无果而终,巴勒斯坦人的“阿克萨起义”随之爆发,并酿成大规模流血冲突。《奥斯陆协议》规定的巴建国时间表成了一纸空文。

伊拉克战争后,为了推动巴以问题的解决,美国借中东问题“四方机制”(美、欧、俄和联合国)提出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制定了一个分三阶段实现巴建国的和平框架,拟定于2003年12月建立一个“有临时边界和主权象征”的巴勒斯坦国,并在2005年完成巴最终地位谈判并达成协议,正式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其中,“先建国后谈判”是其不同于以往和平方案的最大亮点。然而,由于以色列沙龙政府一味奉行修建“隔离墙”等强硬政策,加上巴激进势力的阻挠以及美国干预乏力,“路线图”计划实施不利,无奈成为“断线的风筝”。

2007年6月,巴勒斯坦法塔赫与哈马斯两派火并,巴陷入分裂。同年11月,美国促使巴以重启谈判,并承诺“促使巴以在2008年达成一揽子和平协议”。但2008年底以色列对加沙发动代号为“铸铅行动”的军事行动,巴以谈判又陷于停滞,巴建国事宜更无从谈起。2009年初奥巴马出任美国总统后,将推动巴以问题的解决列为“优先外交考虑”,经过一年多的努力,重启巴以谈判,并将巴建国事宜重新提上议事日程。2010年9月,奥巴马表示,希望到2011年9月新一届联合国大会开幕时,巴勒斯坦能作为独立成员国参加会议。当然,奥巴马所指的是巴方与以色列经过谈判建立自己的国家。

申请建国乃“形势所迫”

如上所述,由于1988年“宣布成立”的巴勒斯坦国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国家,目前巴解组

织在联合国只具有无投票权的观察员身份。所以巴方决定就建国事宜寻求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的支持,并争取联合国会员国资格,为巴勒斯坦国争取正式“名分”。其实,巴决定于今年9月申请建国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形势所迫”。

近年来,以阿巴斯为首的法塔赫政权内外交困,江河日下。2006年,法塔赫破天荒地在巴议会选举中败在哈马斯手下,蒙受奇耻大辱。2007年,加沙的法塔赫在与哈马斯的武装冲突中“败走麦城”。2008年底,因对“铸铅行动”袖手旁观,巴领导层不仅在巴民众面前蒙羞,而且在整个阿拉伯世界丢尽脸面。法塔赫政权急需通过建国之举“自救”,赢回巴民心和阿拉伯世界的支持。同时,今年初爆发的“阿拉伯之春”也为巴申请建国注入了“助推剂”。在”阿拉伯之春”的冲击下,巴勒斯坦民众的自主意识也被“唤醒”,通过示威活动表达对巴两大主流派别――法塔赫和哈马斯长期分裂、使巴方地位更为孱弱的不满。同时,在阿拉伯国家民众反抗专制统治的热情“感召”下,巴勒斯坦人更感到决不能在对以斗争中妥协。于是,巴民众一方面呼吁两派和解,另一方面则表达了要求建国的强烈愿望。2011年7月民调显示,65%的巴勒斯坦人支持建国。法塔赫和哈马斯压力倍增,如不顺从民意,恐将威胁自身政权,因而迅速实现了和解,为申请建国扫除了一大障碍。

巴领导层对正式申请建国事宜的考虑并非突发奇想,而是早有所准备。近两年来,在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和总理法耶德领导下,一个具有较为完备的政治经济制度、功能齐全的国家雏形在约旦河西岸逐步形成。从外部看,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公开表示赞成巴勒斯坦建国的行动。欧洲和拉美的一些国家,如法国、西班牙等,或公开承认、或进一步提升其与巴民族权力机构的外交关系。美国也做出积极姿态,2011年1月,巴勒斯坦驻华盛顿的外事机构首次悬挂起巴勒斯坦国旗。

同时,巴以和平进程久陷僵局令巴方逐渐失去对谈判的信心和耐心,是促使巴领导层决定“走联合国道路”的重要动因。2010年5月和9月,在美国大力推动下,巴以先后重新启动间接谈判和直接谈判。然而,由于以方执意拒绝在包括东耶路撒冷在内的约旦河西岸停建犹太人定居点,导致谈判中断。2011年5月,以总理内塔尼亚胡在美国国会演讲时又提出“三不”政策:不在耶路撒冷问题上妥协、不在巴难民问题上让步、不接受1967年边界。由此,巴领导层不仅对以方失去信心,感到谈判无望,而且对美国将以色列“带回谈判桌”的能力产生怀疑,不得不“另谋出路”。而搁置“须作出痛苦让步”的谈判,直接在联合国谋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