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 知识点整理

合集下载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

《论语》十二章
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强调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的一句话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9.与朋友交往应该做到诚信的句子是:与朋友交而不信乎?10.珍惜时间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强调每个人都应该有志向,并矢志不渝的句子是: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成语归纳:
1.不亦乐乎
2.温故知新
3.择善而从
4.三人行,必有我师
5.逝者如斯
6.匹夫不可夺志
7.富贵浮云
8.箪食瓢饮。

初一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课文及知识点

初一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课文及知识点

初一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课文及知识点初一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课文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2、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3、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里仁》4、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6、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8、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子罕》9、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10、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11、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12、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阳货》初一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教案【学习目标】一、了解作者孔子及《论语》,全面了解孔子的思想主张。

二、翻译文句,积累重点词语三、理解文意,理解各章主旨【重点难点】重点:目标二难点:目标三、目标一的了解孔子的思想主张。

【课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论语》是一部涉及人类生活诸多方面的儒家经典著作。

孔子的言行涉及孝道、治学、治国、为政等诸多方面,为历代所推崇,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我们可以辩证学习,学习其中的精华。

二、预习检测1.复述孔子及《论语》的相关常识要点。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

《论语》十二章整理

《论语》十二章整理
《论语》十二章
《论语》
• 《论语》是儒家的经 典著作之一,由孔子 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 撰而成。它以语录体 为主,记录了孔子及 其弟子言行。 • 《论语》与《大学》 《中庸》《孟子》并 称“四书”。共二十 篇。
孔子
德配天地,道冠古今 删述六经,垂宪万世
孔子
•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 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 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 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词类活用
• 传不习乎 • 传:动词-名词,传授的知识
• 饭疏食饮水 • 饭:名词-动词,吃饭
•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乐:名词-意动。以„„为乐
一词多义
• 为: • 可以为师矣 • 为人谋而不忠乎 • 知 • 人不知而不愠 • 温故而知新
当、做

了解 得到
一词多义
• • • • 而 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博学而笃志
第四章
分析文义
学过的知识 复习 形容词作名词
顺承
• 子曰:“温

而知
新,
新的理解和体会 可以 形容词作名词
凭借 成为


为师矣。”
分析文义
•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并从中获得新的 领悟,做到这样的程度,可以成为老师了。
课文探究
• 本章谈学习方法
第五章
• 饭疏食饮水 • 古:冷水 • 今: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古今异义
• 匹夫不可夺志也 • 古:普通人 • 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 吾日三省吾身 • 古:多次 • 今:数词,三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归纳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归纳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归纳《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研究儒家思想的重要文献之一。

其中,《十二章》是《论语》中的一篇,主要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道德伦理、修身养性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是对《十二章》中的知识点进行归纳:1.仁:《十二章》中的核心概念之一是仁。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是一种道德情操和行为规范。

孔子认为,人应该具备仁的品质,即关心他人、善良、宽容、谦虚等。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对待他人要用同样的标准要求自己。

2.人际关系:《十二章》中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孔子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关心、帮助,以实现和谐的人际关系。

他提倡“和而不同”的观念,即在保持个体差异的基础上,追求共同的目标和利益。

3.学习:《十二章》中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学习是人类进步和发展的基石,是修身养性的途径。

他提出了“学而时习之”的观点,认为学习应该是持续不断、有目的的,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来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4.修身养性:《十二章》中还强调了修身养性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人首先要修身,使自己的心性得到改善和提高。

他提出了“君子谋道不谋食”的观点,即君子应该追求道德和理想而不是追求物质利益。

5.教育:《十二章》中还涉及到教育的问题。

孔子认为,教育是培养人才和传承文化的重要手段。

他提出了“教而不厌”的观点,强调教育应该是全面的、持续的,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智慧和能力。

6.知行合一:《十二章》中强调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知识与行动是密不可分的,只有把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才能真正改变自己和社会。

他提出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的观点,强调通过回顾过去的经验和知识,不断改进自己的行动。

7.君子:《十二章》中对君子的要求进行了描述。

君子是儒家思想中道德高尚的人,具备仁、义、礼、智等品质。

孔子认为,君子应该追求道德和理想,以身作则,对他人负责,为社会作出贡献。

8.礼:《十二章》中还涉及到礼的问题。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重要知识点汇总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重要知识点汇总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重要知识点汇总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重要知识点汇总《论语》十二章一、字词(解释加点词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时:按时。

习:复习。

亦:也。

说:同“悦”,愉快。

)2.有朋自远方来(朋:指志同道合的人。

自:从。

)人不知而不愠(知:了解。

愠:生气,发怒。

)不亦君子乎(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吾:人称代词,我。

日:每天。

三省:多次反省。

吾身:自我检查。

谋:谋划。

忠:尽力)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真诚,诚实)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三十而立(站立,站得住,这里指独立做事情)四十不惑(迷惑,疑惑)10.不逾矩(越过,超过)(规矩,规范)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12.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思而不学则殆(有害)可以为师矣(可以)(凭借)(做,当作)人不堪其忧(忍受)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代词,……的人)(喜欢,爱好)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乐趣)饭疏食饮水(吃饭)(粗粮)(冷水)曲肱而枕之(弯曲胳膊)(承接连词)20.不义而富且贵(不正当的手段)21.于我如浮云(对于)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泛指多个,几个)23.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24子在川上曰(河流上,河边)25.逝者如斯夫(流逝)(这,指河水)26.不舍昼夜(舍弃)27.三军可夺帅也(军队的通称)28.匹夫不可夺志也(普通的人,男子汉)29.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30.切问而近思(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通假字不亦说乎说通悦,意思是愉快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意思是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古今异义词语学而时习之(时,古义:按一定时间;今义:时间。

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每天;今义:一日。

三,古义:泛指多数,今义:数词,三)温故而知新(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优点;今义:善良的人。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归纳整理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归纳整理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归纳整理摘要:1.论语十二章概述2.论语十二章的主要内容3.论语十二章的现实意义正文:【论语十二章概述】《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其中十二章被认为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

这十二章包括了“学而”、“为政”、“八佾舞”、“里仁”、“公冶长”、“雍也”、“述而”、“泰伯”、“子罕”、“颜渊”、“子贡”和“宪问”等篇目。

这些篇章涵盖了儒家思想的基本观点和道德准则,对于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论语十二章的主要内容】1.“学而”: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学习可以使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为政”:讨论治国理政的原则,主张德治和仁政。

3.“八佾舞”:讲述礼乐的重要性,认为礼乐可以调节社会秩序。

4.“里仁”:强调仁爱的重要性,认为仁爱是道德的核心。

5.“公冶长”:讨论个人品德的修养,主张诚实守信。

6.“雍也”:讲述中庸之道,认为过于极端的行为和观念都是有害的。

7.“述而”:讨论教育的重要性,认为教育可以培养人的品德和才能。

8.“泰伯”:讲述礼仪的重要性,认为礼仪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9.“子罕”:强调君子的道德标准,认为君子应该具备仁爱、诚实、勇敢等品质。

10.“颜渊”:讨论君子的为人处世,主张应该以义为依据,以礼为规范。

11.“子贡”:讲述治国理政的方法,主张以德治国,以法治辅助。

12.“宪问”:讨论人的道德品质,认为道德品质是衡量一个人的价值的重要标准。

【论语十二章的现实意义】尽管《论语》十二章写于两千多年前,但是其所包含的儒家思想对于现代社会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例如,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学习可以使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和人才培养依然有着重要的启示。

再如,强调仁爱的重要性,认为仁爱是道德的核心,这对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人类共同发展也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论语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儒家经典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和后人整理而成。

论语第十二章包括了孔子对于学习、教育和修养的一系列观点和教导。

以下是对这一章的知识点总结。

1. 博学多才:孔子认为一个人应该广泛地学习各种知识,掌握多种技能。

他强调知识的广博和全面性,认为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成为真正的博学之士。

2. 力行忠信:孔子强调一个人应该坚持诚信和忠诚的原则。

他认为忠诚和诚信是一切道德行为的基础,只有具备了这些品质,人才能够实现自身的发展和进步。

3. 不做众人寡人之心:孔子反对追求个人利益而牺牲了大众利益的行为。

他认为一个人应该具备博爱之心,关心并为大众的利益着想。

4.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孔子认为情绪的波动对于一个人的修养和心态非常重要。

他强调应该保持冷静的心态,不受物质的诱惑和外界的影响,也不被自身的情绪所控制。

5.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孔子强调人们需要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努力去学习和改进。

他认为一个人应该不断了解他人,理解他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以便更好地与人相处和沟通。

6. 温故而知新:孔子反复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他认为学习不仅仅是通过书本知识的积累,还要通过不断反思和总结来加深对已有知识的理解。

7. 敦敬志:孔子认为人们应该虚心地向他人学习,并且对待学习要有持之以恒的坚定志向。

只有具备敬畏心和志向,人们才能够获得优秀的学业成绩和道德修养。

8. 三军可夺帅也:孔子的这句话强调了一个人的能力和潜力。

他认为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潜力,只要给予适当的机会和环境,都有可能成为杰出的领导者。

9.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孔子强调了尊敬和孝顺父母的重要性,他认为尊敬父母是一个人的基本道德准则之一。

10. 时辈:孔子对于教育的重要性也进行了强调。

他认为教育是一种负责任和使命感,每个人都应该尽己所能去教育和引导下一代。

以上是对论语十二章的知识点总结。

这一章主要涉及到学习、修养和教育的内容,是孔子对于人性和社会伦理的思考和教导。

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重点知识点整理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重点知识点整理人教版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重点知识点整理人教版《论语》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经典之一,其中的《十二章》是其中的一部分重要内容。

下面是《十二章》的重点知识点整理:1.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含义:这句话指的是友谊的重要性,表达了以真诚的心对待朋友是多么的愉快和快乐。

2.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的含义:这句话指出了智慧、仁爱和勇敢等品质的重要性,只有具备这些品质的人才能在生活中保持坚定的信念、没有忧虑和恐惧。

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的含义:这句话是讲述了待人以善的原则,提倡不做出自己讨厌的事情,从而体现了道德和爱心。

4.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的含义:这句话表达了一个人的品质决定了他的人生态度,具有高尚品质的人会更加坦荡和豁达。

5.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的含义:这句话强调了学习与实践的重要性,以及对待朋友和对待他人的态度应该是宽容和谦逊的。

6.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的含义:这句话告诉我们,通过复习过去的知识来获取新的知识,才能成为别人的启蒙老师。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7.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含义:这句话强调了对于知识的追求,只有真正对某个领域的知识感兴趣、喜爱甚至激动,才能真正获得该领域的知识和智慧。

8.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的含义:这句话告诫我们,一个真正的士人应该以追求道德和道德品德的高尚为目标,而不是只在乎物质的享受和虚荣。

9.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的含义:这句话强调了智慧、仁爱和勇敢的重要性,只有具备这些品质的人才能够在生活中保持坚定的信念、没有忧虑和恐惧。

10.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含义:这句话表达了不同人对于追求的内容的不同,对于智慧追求的人来说,水是美好的,对于仁爱追求的人来说,山是美好的。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重要知识点汇总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重要知识点汇总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重要知识点汇总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重要知识点汇总《论语》十二章一、字词(解释加点词语)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时:按时。

习:复习。

亦:也。

说:同“悦”,愉快。

)2.有朋自远方来(朋:指志同道合的人。

自:从。

)3.人不知而不愠(知:了解。

愠:生气,发怒。

)4.不亦君子乎(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5.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吾:人称代词,我。

日:每天。

三省:多次反省。

吾身:自我检查。

谋:谋划。

忠:尽力)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真诚,诚实)7.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8.三十而立(站立,站得住,这里指独立做事情)9.四十不惑(迷惑,疑惑)10.不逾矩(越过,超过)(规矩,规范)11.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12.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13.思而不学则殆(有害)14.可以为师矣(可以)(凭借)(做,当作)15.人不堪其忧(忍受)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代词,……的人)(喜欢,爱好)17.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乐趣)18.饭疏食饮水(吃饭)(粗粮)(冷水)19. 曲肱而枕之(弯曲胳膊)(承接连词)20.不义而富且贵(不正当的手段)21.于我如浮云(对于)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泛指多个,几个)23.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24子在川上曰(河流上,河边)25.逝者如斯夫(流逝)(这,指河水)26.不舍昼夜(舍弃)27.三军可夺帅也(军队的通称)28.匹夫不可夺志也(普通的人,男子汉)29.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30.切问而近思(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通假字1.不亦说乎说通悦,意思是愉快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意思是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古今异义词语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按一定时间;今义:时间。

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每天;今义:一日。

(完整版)论语十二章知识点

(完整版)论语十二章知识点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复习一、文学常识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

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共20篇,世人称“半部《论语》治天下”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政治上主张“仁政”,“以德服人”,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被联合国称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二、生字注音论(lún)语不亦说(yuè)乎愠(yùn)三省(xǐng)传(chuán)不习乎逾(yú)矩(jǔ)罔(wăng )殆(dài)哉(zāi)箪(dān)陋巷(xiàng)堪(kān)肱(gōng)笃(dǔ)志陬邑(zōu yì)三、重点字词解释及翻译第一章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字词解释:时:按时说:通“悦”,愉快朋:志同道合的人愠:生气,发怒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2.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3. 课文探究:第1句:讲学习方法第2句:讲学习的乐趣第3句:讲个人修养第二章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字词解释:日:每天三省:多次反省。

省;自我检查、反省。

三:泛指多忠:尽心竭力信:真诚,诚实传:老师传授的知识2.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3.课文探究:本章强调治学的人重视道德修养第三章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梳理总结(文档版)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梳理总结(文档版)

《论语》十二章(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一、文学常识:1.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2.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二、词语解释:1. 子曰(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2. 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3.人不知而不愠(愠:生气,恼怒)4.不亦君子乎?(君子:有才德的人)5. 吾日三省吾身(省:自我检查、反省)6.为人谋而不忠乎?(忠:竭尽自己的心力)7.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诚信)8.三十而立(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9. 四十而不惑(惑:迷惑,疑惑)10.五十而知天命(命:命令)11.不逾矩(逾:越过)(矩:法度)12. 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13.思而不学则殆(殆:疑惑)14.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喜爱,爱好)15.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以……为快乐)16.饭疏食,饮水(饭:吃)17. 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好的方面,优点)18. 子在川上曰(川:河流)19.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斯:这,指河水)20.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三军:军队)(夺:改变)(匹夫:泛指平民百姓)21.博学而笃志(笃:坚定)22.切问而近思:(切:恳切)23.仁在其中矣(仁:仁德)三、句子翻译: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也很愉快吗?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3.吾日三省吾身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4.为人谋而不忠乎?替别人办事情是不是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5.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温习过了呢?6.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归纳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归纳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归纳子¹曰:“学而时习²之,不亦说(yuè)乎³?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⁴,不亦君子⁵乎?”《学而》译: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不也是品德上有修养的人吗?”字词:¹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²时习:按时温习。

时,按时。

³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

说,通假字,同“悦”,愉快。

⁴愠:生气,发怒。

⁵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有才德的人。

曾子曰:“吾¹日²三省(xǐng)³吾身:为人谋⁴而不忠⁵乎?与朋友交而不信⁶乎?传(chuán)⁷不习乎?”《学而》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字词:¹吾:人称代词,我。

²日:每天。

³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三,泛指多次。

⁴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

⁵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⁶信:诚信。

⁷传: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子曰:“吾十有五¹而志于学,三十而立²,四十而不惑³,五十而知天命⁴,六十而耳顺⁵,七十而从心所欲⁶,不逾矩⁷。

”《为政》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字词:¹十有五:十五岁。

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²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站立,站得住。

³惑:迷惑,疑惑。

⁴天命:上天的意旨。

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一、学而篇- 学习的重要性:孔子强调学习是个人修养和社会发展的基石。

- 仁爱思想:提倡以仁爱为核心,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 礼的重要性:礼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规范。

二、为政篇- 为政以德:主张领导者应以德治国,以身作则。

- 民为邦本:认为民众是国家的根本,应以民为本。

- 政治诚信:领导者应诚实守信,以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

三、八佾篇- 礼乐教化:通过礼乐来教化民众,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 社会等级:明确社会等级制度,各司其职,维护社会稳定。

四、里仁篇- 仁者爱人:仁的核心是爱人,仁者能够体恤他人。

- 仁与不仁:通过对比仁与不仁的行为,来指导人们的行为。

五、公冶长篇- 君子与小人:通过比较君子和小人的品行,来引导人们追求高尚的品德。

- 诚信交友:强调交友应以诚信为基础,避免与小人为伍。

六、雍也篇- 君子的品德:详细描述了君子应具备的品德和行为准则。

- 学习与思考:强调学习与思考的重要性,倡导学以致用。

七、述而篇- 孔子自述:孔子通过自述其学习和教学的经历,来启发弟子。

- 学习态度:强调谦虚好学的态度,不断追求知识和道德的提升。

八、泰伯篇- 德行的传承:讨论了如何通过教育和实践来传承德行。

- 君子的忧患意识:君子应有忧患意识,时刻警惕自己的行为和决策。

九、子罕篇- 稀有的品德:孔子讨论了一些稀有但重要的品德,如谦逊、宽容等。

- 行为的自我约束:强调个人应当自我约束,不做违背道德的事情。

十、乡党篇- 社区和谐:讨论了如何在社区中建立和谐的关系。

- 礼节的重要性:强调在日常生活中遵守礼节,以促进社会和谐。

十一、先进篇- 弟子的评价:孔子对其弟子的评价,反映了他们各自的品德和才能。

- 学习和进步:通过弟子的例子,鼓励人们不断学习和进步。

十二、颜渊篇- 仁政的理想:孔子提出了仁政的理想,即以仁爱为原则治理国家。

- 君子的责任感:君子应当有强烈的责任感,为民众谋福祉。

以上是对《论语》十二章的知识点总结。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整理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整理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整理《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是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涵盖了儒家学说的各个方面。

《论语》中的第十二章是《子张》篇,主要记录了孔子与弟子子张的对话和互动。

下面是对《论语十二章》中的重要知识点的整理:1.仁爱:《论语十二章》中强调了仁爱的重要性。

孔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这说明了仁爱是人类高尚的情操,是修身养性的关键。

2.知行合一:《论语十二章》中提出了知行合一的思想,即知识与实践的统一、孔子曰:“《诗》云:‘君子如怀土,载欲行之;室家如怀水,载欲济之。

’君子淡泊明志,好学近乎身。

”这表明只有将道德原则融入实际行动中,才能实现真正的人格完善。

4.道德风范的力量:《论语十二章》中通过孔子的言行,强调了道德风范的力量。

子张曰:“愿闻子行之。

”孔子曰:“复闻之,与其进也,不与其止也。

可能!绎有始也,虽不绎,可;有终也,虽不终,可。

”这说明了孔子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对子张进行教育和启发,以展示仁爱的道德风范。

5.修身养性的重要性:《论语十二章》中强调了修身养性的重要性。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修己以敬。

”这告诉我们只有通过修身养性,培养自己的品德修养,才能实现真正的仁爱。

6.平衡与中庸:《论语十二章》中提到了平衡与中庸的思想。

子张问:“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悲色。

”孔子回答:“中庸之道也。

”这告诉我们只有在事物中保持平衡和中庸的态度,才能达到完美的境地。

7.人生的追求:《论语十二章》中提出了人生的追求。

孔子曰:“若有圣人者,其何如而不闻也?冉子退朝,复言对曰:‘非不说子之道。

力不足也。

’使试行之。

”这说明了孔子希望弟子们不仅只是理论上学习和追求道德理想,还要在实践中去验证和实现自己的理想。

总而言之,《论语十二章》是一篇通过孔子和子张的对话,阐述了仁爱、知行合一、学习与修身、道德风范、修身养性、平衡与中庸、人生的追求等重要思想的篇章。

七年级上册古诗文复习《〈论语〉十二章》解析版

七年级上册古诗文复习《〈论语〉十二章》解析版

七年级上册古诗文复习---《论语十二章》(解析版)一、知识点回顾《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1)原文:子曰:“学∕ 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3)原文:子曰:“吾十有五∕ 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够独立做事,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为外物所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七十岁时能随心所欲,却不会逾越法度规矩。

”(4)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 以为师矣.”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体会与理解,可以凭借这成为老师。

”(5)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茫而无所适从。

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有疑惑。

”(6)原文: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7)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8)原文: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整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整理《论语十二章》是《论语》中的一章,主要讲述了孔子的一些言行和他对学问、品德、修身、做人等方面的教导。

以下是对《论语十二章》的知识点整理:1. 管子问学:管子是孔子的弟子,他向孔子请教学问的方法。

孔子告诉他学问要从基础开始,先学习礼仪。

他还强调学问的重要性,说“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2. 子罕第四:这篇章节中,孔子讲述了他自己的一些行为准则和处世之道。

他说自己在年轻时好学上进,但不满足于学问而是追求道德修养。

他提出了“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观点,即要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然后才能去影响他人。

3. 子曰知者不惑:这里孔子谈到了知识对于人的影响。

他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意思是知道真理的人不会迷惘,有仁德的人不会忧虑,有勇气的人不会害怕。

4. 君子坦荡荡:孔子提到了“君子”的概念,他认为君子应该坦荡荡、诚实宽厚,不卑不亢,有分寸和节制。

他还强调了做人要有原则,不随波逐流,要预见未来的发展。

5. 子曰居上不骄:孔子教导人在担任重要职务时要保持谦虚和节制。

他说“居上者虽称贤,若不慎为恶,必自贬而取辱”。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6. 子夏问学:子夏是孔子的学生,他向孔子请教关于学问的问题。

孔子告诉他要多读书,学习先贤的经验和智慧。

他还强调要对自己要求严格,不做令人羞愧的事情。

7.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孔子在这里谈到了知识与行动的关系。

他说知识虽然重要,但是只有善于实践、积极行动的人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8. 子曰有朋自远方来:孔子强调了朋友的重要性。

他说有好朋友可以互相学习借鉴,共同进步。

他还说要善于结交朋友,并对朋友保持真诚和宽容。

以上是《论语十二章》的一些知识点整理,内容主要包括孔子的言行和对学问、品德、修身、做人等方面的教导。

论语十二章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论语十二章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论语十二章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一、文学常识《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收集编纂而成,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孔子,名丘,字仲尼,我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二、主旨归纳《〈论语〉十二章》主要谈的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思想修养等。

文章言简意赅,富有哲理,表达了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

三、参考译注《〈论语〉十二章》子①曰:“学而时习②之,不亦说乎③?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④,不亦君子⑤乎?”(《学而⑥》)①[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②[时习]按时温习。

时,按时。

③[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

说,同“悦”,愉快。

④[愠(yùn)]生气,恼怒。

⑤[君子]指有才德的人。

⑥[学而]和下文的“为政”“雍也”“述而”等一样,都是《论语》的篇名。

这些篇名都是从各篇第一章摘取出来的,并没有特别的意义。

【译】孔子说:“学了知识之后时常去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曾子①曰:“吾②日③三省④吾身:为人谋⑤而不忠⑥乎?与朋友交而不信⑦乎?传⑧不习乎?”(《学而》)①[曾子(前505-前436)]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

②[吾(wú)]人称代词,我。

③[日]每天。

④[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三,泛指多次。

一说,实指,即三个方面。

省,自我检查,反省。

⑤[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

⑥[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⑦[信]诚信。

⑧[传(chuán)]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译】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子曰:“吾十有五①而志于学,三十而立②,四十而不惑③,五十而知天命④,六十而耳顺⑤,七十而从心所欲⑥,不逾矩⑦。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1.《学而》-学习的重要性:"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并推崇了德行的培养和修养。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强调了个人品德和才能的重要性,认为人应该努力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立足点。

2.《为政》-君子的品德:"君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政:曰仁、曰不由、曰多闻、曰知、曰行",强调了君子的品德与为政的重要关系,建议要具备这五种能力。

-以德治国:"政得其道,民易使也",主张以德治国,通过教育和道德观念的引导来维持社会秩序。

3.《八佾》-乐的作用:乐的目的是培养和陶冶人的品德,提倡以乐为教材,通过音乐和舞蹈来教育人民。

-机变节奏的重要性:提倡乐舞的节奏要机变多样,认为节奏是形成乐舞艺术魅力的关键。

4.《里仁》-里仁:"里仁者,省则自体,亲则民化,亲尊者,民有所亲;官尊者,国有所庙",重视家庭和家族的关系,认为家庭是培养道德人的基石。

-亲尊者与官尊者:亲尊者即对家人亲近尊敬;官尊者即对官员尊重,认为国家要有建立和维持的庙宇。

5.《公冶长》-宗法制度:主张通过宗法制度来更好地管理家族和家庭,并认为家族的德行和品质是很重要的。

-人君的道德榜样:人君应该成为家族成员的道德榜样,以规范家族的风尚和家庭的行为。

6.《子罕第十三》-孟武伯问孝:被问到孝道的本质,孔子回答说孝顺可以通过养生、明理、审时和事效四种方式来体现。

-孝的重要性:"孝于亲也,而后尽于事国",强调了孝顺亲人是成为好公民的重要前提。

7.《雍也》-儒学的核心:强调了儒家学说的核心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认为只有自己先做到这些,才能够影响他人和整个社会。

-学问的目的:"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提倡要持之以恒地学习,通过知识的积累和修养的提高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8.《述而》-听从人的借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认为君子应该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归纳整理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归纳整理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归纳整理【实用版】目录1.论语十二章概述2.论语十二章的主要内容3.论语十二章的现实意义正文【论语十二章概述】《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

其中,论语十二章是《论语》中最为著名的篇章之一,包括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十二段对话,涵盖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如仁、义、礼、智、信等。

【论语十二章的主要内容】1.学而:主要讲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方法,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温伯:主要讲述了如何做好一个君子,如“夫君子,温文尔雅,谦恭有礼。

”3.雍也:主要讲述了人的道德修养,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述而:主要讲述了孔子的道德观和人生观,如“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5.泰伯:主要讲述了礼的重要性,如“礼之用,和为贵。

”6.颜渊:主要讲述了仁的含义,如“克己复礼,为仁。

”7.子罕:主要讲述了孔子的道德境界,如“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8.公冶长:主要讲述了如何做到诚实守信,如“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9.子贡:主要讲述了君子的品质,如“君子之道费而难,乱而丧其所为,已而为之,而获丰。

”10.尧曰:主要讲述了如何治理国家,如“尧曰:"咨嗟,予与何为?"”11.子夏:主要讲述了如何做好一个君子,如“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12.子张:主要讲述了如何做到忠诚,如“子张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无自辱焉。

"”【论语十二章的现实意义】论语十二章的内容,不仅对古代社会有指导意义,对现代社会同样有着重要的启示。

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教导我们要尊重他人,不要做出伤害他人的事情;“礼之用,和为贵。

”告诉我们在社会生活中,要遵守礼仪,以和谐为贵;“克己复礼,为仁。

”则提醒我们,只有克制自己的私欲,做到公正,才能达到仁的境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整理
一、文学常识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

他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与孟子并称“孔孟”,孔子被尊为“至圣”,孟子为“亚圣”。

二、正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三、参考译文
1. 孔子说:学习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君子吗?”
2.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3.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4.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可以做老师了。


5.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感到疑惑。


6.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依然乐在其中。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7.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8.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


9. 孔子说:“多个人一起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


10. 孔子在河岸上说:“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11.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夺去,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12.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四、重点字词
1、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

时,按时。

2、说:通“悦”,愉快。

3、朋:志同道合的朋友。

4、乐:快乐
5、知:了解、理解。

6、愠:生气;发怒。

5、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6、日:每天。

7、三省:多次反省。

8、为:替。

9、谋:出主意。

10、信:真诚;诚实。

11、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12、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13、立:站立,站得住。

这里理解为独立做事情。

14、惑:迷惑,疑惑。

15、天命: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16、耳顺:能听得进不同意见。

17、逾:越过,超过。

18、矩:规矩,规范。

19、故:学过的知识。

20、新:新的理解和体会。

21、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22、殆:疑惑。

23、贤:品德高尚。

24、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25、堪:能忍受。

26、之:代指学问和事业。

27、好:喜欢,爱好。

28、乐:以……为乐趣。

29、饭疏:吃粗粮
30、食饮水:喝冷水。

31、曲肱:弯着胳膊。

32、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33、川:河流。

34、逝:流逝。

35、斯:这,指河水。

36、三军:军队的通称。

37、匹夫:普通人;男子汉。

38、笃:忠实,坚守。

39、切问:恳切地提问。

40、近思:多考虑当前的事。

41、仁:仁德。

五、内容分析。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方法)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为人处世)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道德修养)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为人处世)传不习乎?(学习方法)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人处世)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习方法)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方法)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学习态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习态度)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为人处世)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学习态度)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珍惜时间)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立志图强)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学习方法)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道德修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