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考点讲与练1咬文嚼字 品味语言

合集下载

高三语文《咬文嚼字》赏析

高三语文《咬文嚼字》赏析

高三语文《咬文嚼字》赏析《咬文嚼字》是朱光潜的一篇文艺随笔,撰写于1943年,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三语文《咬文嚼字》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咬文嚼字》赏析在《咬文嚼字》这篇文章中我们不仅能够领略朱光潜先生精妙的思想,更能领略此文独到的写作特色。

一、结构简洁明了,思路新颖别致。

二、事例充分典型,说理精譬透彻。

三、见解新颖独特,语言准确精当。

在这篇文章里,作者强调了在文学阅读和创作中应该“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一词通常含有贬义,它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过分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儿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作者却很看重这个成语所包含的合理的、积极的因素,借用它来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的主张:在文学上,“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作者提倡咬文嚼字,是和他对文学创作过程的认识分不开的。

关于语言文字和思想感情的关系,他认为:“思想是心理活动,它所借以活动的是事物的形象和语文(即意象和概念),离开事物形象和语文,思想无所凭借,便无从进行。

在为思想所凭借时,语文便夹在思想里,便是‘意’的一部分,在内的,与‘意’的其余部分同时进行的。

所以我们不能把语文看成在外在后的‘形式’,用来表现在内在先的特别叫做‘内容’的思想。

‘意内言外’和‘意在言先’的说法绝对不能成立。

”(《谈美·谈文学》)这个思想,运用到创作上,它要求作者把自己想要表现的东西,不论是形象,还是情感,还是观点,都要能够在脑海中鲜明地呈现出来;运用到欣赏上,它指导人们不就文字来欣赏文字,而是通过文字揣摩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看看思想感情表达得是否恰切、鲜明。

本文主要是谈文学创作,但对我们进行文学欣赏也不无启发。

《咬文嚼字》是我国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朱光潜的一篇文艺随笔,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不仅能够领略朱光潜先生精妙的思想,更能领略此文独到的写作特色。

一、结构简洁明了,思路新颖别致。

一般的议论文在文章的开篇马上就会树立观点,然后作者再根据自己树立的观点进行演绎论证。

“决胜”初中语文一轮复习阅读考点讲与练1-咬文嚼字 品味语言

“决胜”初中语文一轮复习阅读考点讲与练1-咬文嚼字 品味语言

“决胜2010”阅读考点讲与练写在前面的话为了让广大考生明确中考现代文阅读考点的考查范围、内容、题型和答题事项,形成迁移能力,积累应考经验,从本日起,推出《“决胜2010”一轮复习阅读考点讲与练》。

将以近几年来各地中考阅读题中所涉猎过的考点为参照,通过归纳、分析,精心拟定了二十个阅读板块考点,为广大考生提供科学、务实、有效的训练题集。

目录“决胜2010”一轮复习阅读考点讲与练1-咬文嚼字品味语言“决胜2010”一轮复习阅读考点讲与练2-紧扣语境理解含义“决胜2010”一轮复习阅读考点讲与练3-瞻前顾后合理补充“决胜2010”一轮复习阅读考点讲与练4-先后有序合理排列“决胜2010”一轮复习阅读考点讲与练5-合理衔接自然过渡“决胜2010”一轮复习阅读考点讲与练6-表达方式灵活运用“决胜2010”一轮复习阅读考点讲与练7-披文入情归纳主旨“决胜2010”一轮复习阅读考点讲与练8-横岭侧峰多元表达“决胜2010”一轮复习阅读考点讲与练9-积累经典,展示才情“决胜2010”一轮复习阅读考点讲与练10-解读材料提炼信息“决胜2010”一轮复习阅读考点讲与练11-读懂人物把握形象“决胜2010”一轮复习阅读考点讲与练12-读人读事把握要素“决胜2010”一轮复习阅读考点讲与练13-摹物画形抓住特征“决胜2010”一轮复习阅读考点讲与练14-知事明理找准论点“决胜2010”一轮复习阅读考点讲与练15-求同辨异比较阅读“决胜2010”一轮复习阅读考点讲与练16-修辞手法理解运用“决胜2010”一轮复习阅读考点讲与练17-语文常识择要涉猎“决胜2010”一轮复习阅读考点讲与练18-文言常识,初步了解“决胜2010”一轮复习阅读考点讲与练19-实词虚词,重点掌握“决胜2010”一轮复习阅读考点讲与练20-古典诗文整体把握“决胜2010”阅读考点讲与练1:咬文嚼字,品味语言(字词的掌握、积累、品味)一、考点名称:咬文嚼字,品味语言。

咬文嚼字(大全5篇)

咬文嚼字(大全5篇)

咬文嚼字(大全5篇)第一篇:咬文嚼字咬文嚼字【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理清全文脉络,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明确“咬文嚼字”的真正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学习本文独具特色的论证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阅读、写作要“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炼与吻合”的谨严精神。

养成严谨的学习、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揣摩文中的例子,理解作者的观点【教学难点】学习揣摩本文透辟例析的方法,克服写作中习惯性流弊。

【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相信大家上个暑假都知道发生在菲律宾的劫持人质事件吧,假如你对匪徒说:1、给我一支枪。

2、给我一枪。

两句话意思有什么差别呢?再如,在一次航海途中,有一船员在记录航海日志时,把船长没喝酒写成了船长今天没喝酒。

1船长没喝酒。

2船长今天没喝酒。

这两个事例可知,增一字减一字,含义就截然不同,这就是我们要“咬文嚼字” 的原因。

今天我们一起来来跟着朱光潜先生学习如何“咬文嚼字”。

二、文学常识积累:1、作家朱光潜朱光潜(1897-1986),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

笔名孟实,安徽省桐城县人。

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

他学贯中西,博古通今。

《西方美学史》是朱光潜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也是我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美学史著作,具有开创性的学术价值,代表了中国研究西方美学思想的水平。

朱光潜信奉“三此主义”,即此身,此时,此地。

“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担当起,不推诿给旁人。

”“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

”“此地(我的地位、我的环境)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诿到想象中另一地位去做。

”这是朱光潜不尚空谈、着眼现在、脚踏实地的治学精神的体现。

他的座右铭:“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主要代表作有:《文艺心理学》《谈美书简》《给青年的十二封信》2、基础积累倒涎(xián)援例(yuán)中石没镞(zú)剥啄(bō zhuó)蕴藉(yùnjiè)岑寂(cén)月晕、晕车(yùn)清沁肺腑(qìn)付梓(zǐ)尺牍(dú)下乘(chéng)倚靠(yǐ)【补充注释】清沁肺腑:清新得渗透到人的内脏,比喻使人很感动。

咬文嚼字,语段阅读答案咬文嚼字阅读答案(一)

咬文嚼字,语段阅读答案咬文嚼字阅读答案(一)

咬文嚼字,语段阅读答案咬文嚼字阅读答案(一)咬文嚼字,语段阅读答案,这两个词汇在许多人的阅读和写作过程中非常常见。

对于某些人来说,这是一个价值观的体现,是对自己和他人的尊重。

对另一些人来说,这似乎是一种浪费时间和精力的行为。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咬文嚼字,语段阅读答案”呢?首先,我们需要提出的是,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是任何一个成功的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某些事情,如法律文件和学术论文,精确阅读和理解其内容非常重要。

例如,在法律文件中,一个字或一句话的遗漏或理解错误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保持谨慎。

类似的,学术论文中的一个单词或一句话的拼写错误可能会降低其可信度和可读性。

其次,为了表达更加清晰的意思和思想,我们需要注意语段阅读答案。

一篇完整的文章通常由多个段落组成,每个段落包含一个主要的想法。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每个段落的主要内容和思想,并把它们有效地整合在一起。

这样做不仅可以帮助阅读者更好地理解意思,也可以使文章更具条理性和连贯性。

此外,我们需要指出“咬文嚼字,语段阅读答案”的行为并不总是必须的。

在写作较为轻松的场合,如社交媒体平台上的发帖和评论,可以适当降低语言和语法的标准。

这并不意味着粗心和不负责任。

相反,它指的是在不需要太多强制的语言规范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更加轻松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最后,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对于正式和重要的写作,如设计方案、学术论文和法律文件,我们应该保持“咬文嚼字,语段阅读答案”的习惯。

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和误解,并使我们的写作变得更加清晰和有力。

但是,在非正式的写作场合中,我们可以灵活使用语言和语法规则,以更加轻松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学案61 赏析语言之炼句和语言风格——咬文嚼字,尽得风流

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学案61 赏析语言之炼句和语言风格——咬文嚼字,尽得风流

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板块六赏析语言之炼句和语言风格学案61——咬文嚼字,尽得风流复习任务1.学会欣赏炼句艺术,尤其是律诗中首联、尾联的表达效果。

2.熟悉并掌握常见的语言风格及其赏析方法。

考情微观见学案60知识图要见学案60前备知识语言风格与诗人风格在赏析语言风格之前,首先要辨析以下三个概念:语言特点(特色)泛指一切语言相别于其他语言的风格特点,既包括语言风格,又包括用词、造句、叙述口吻等表达技巧要素。

语言风格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个人气质与诗歌的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且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

诗人风格不同的诗人因其个性、经历与思想的不同,而在创作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创作风格,如李白的清新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等。

诗人风格中包括语言风格,但不全是指语言风格,还包括思想感情等诸多要素。

诗人的风格是变化的,同一诗人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风格,如李清照的诗词早年清新明丽,而晚年则婉约凄凉。

诗人的风格是多样的,如苏轼的风格是旷达豪放的,但其某些诗篇又是委婉细腻的;同样,李清照的词是婉约的,但她的词作也有豪放的一面。

我们在赏析某首诗歌的语言特色时,不要先入为主地判定诗人的创作风格;我们在赏析语言风格时,不要等同于诗人的创作风格。

总之,我们要就诗论诗,从诗歌的实际出发。

请判断下列诗句的语言风格。

(从表格后选相应的字母填入表中)A.沉郁顿挫B.悲壮慷慨C.清新自然D.委婉含蓄E.平淡质朴F.华美绚丽G.婉约缠绵H.雄奇豪放I.明快简洁诗句语言风格①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过故人庄》)②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C E诗句语言风格③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④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⑤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高中语文《咬文嚼字》知识点精讲

高中语文《咬文嚼字》知识点精讲

知识点总结作者简介:《咬文嚼字》作者是朱光潜【1897年-1986年】,字孟实,安徽省桐城县人。

现当代着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

背景:《咬文嚼字》主要是想告诉别人,无论阅读或写作,都要有咬文嚼字的精神,刻苦自励,追求艺术的完美。

生字词整理:【深恶痛绝】:(shen wu tong jue )厌恶、痛恨到极点。

【逻辑】:(luo ji )【锱铢必较】:zī zhǚ bì jiòo 锱、铢:都是古代极小的重量单位,六铢等于一锱,四锱等于一两。

较:计较。

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

比喻气量狭小。

【咬文嚼字】:(yao wen jiao zi )指过分地斟酌字句。

用于讽刺那些专门死抠字眼而不去领会精神实质的人。

也讽刺那些讲话时爱卖弄自己学识的人。

【斟酌】:(zhen zhuo )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恰当。

【索然无味】:(suo ran wu wei )形容枯燥乏味。

索然,没有意味、没有兴趣的样子。

【鲁莽】:(lu mang )【清沁肺腑】:(qing qin fei fu )文学常识咬文嚼字,也许有的人认为是语文学习中的事。

其实,在学习生物时也要注重“咬文嚼字”,这里所说的“咬文嚼字”,是对所学的内容认真进行分析、推敲。

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这些知识,从而能灵活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1.阅读时要“咬文嚼字”1.1“咬文嚼字”能挖掘出隐含的关键如:“……在没有授粉的茄匣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子房就能够发育成果实。

只是因为胚珠内的卵细胞没有经过受精,所以果实里没有形成种子,这样的果实就是无籽果实……”上述叙述的是利用生长素生理作用??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培育无籽果实的原理。

如果“咬文嚼字”地仔细推敲,可以从中联想到这个实验的操作及其原理:要确保经生长素类似物处理后的果实“无籽”,关键在于必须保证雌蕊不被授粉,方法是去掉雄蕊(两性花)和遮罩(单性花)。

高二语文教案《咬文嚼字》(优秀6篇)

高二语文教案《咬文嚼字》(优秀6篇)

高二语文教案《咬文嚼字》(优秀6篇)篇一:高二语文教案《咬文嚼字》篇一教学目的:1、分析评价课文观点。

2、通过对文中几个实例的品味,体会斟酌文字与精确地传情达意之间的重要关系。

教学重点:体会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学会在阅读和写作中“咬文嚼字”。

教学过程:一、导入:“咬文嚼字”《汉语大词典》中列有三个义项:①形容过分推敲字句;②形容掉书袋或卖弄学问;③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

(幻灯片显示)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咬文嚼字》,则提倡我们要咬文嚼字,那么作者笔下的'咬文嚼字'有什么样新的意义呢?作者为什么要提倡咬文嚼字呢?二、作者简介:三、分析课文观点:1、作者笔下的'咬文嚼字'有什么新的含义?(读第3段)2、作者为什么提倡咬文嚼字?明确:看课文例子分析道理:(1)“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一句的修改不同句式,不同意味文字和思想情感关系密切(2)《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增减文字,意味不同(3)“僧推月下门”一句的推敲不同字眼,不同意味(4)《惠山烹小龙团》三、四句的剖析用联想义,意蕴丰富(5)“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述滥词旧语,毫无新意在上述讨论基础上列举课外寻找的实例并加以评说。

教师先引一些学生熟悉的实例先行进行解说,如:(1)原文:眼看朋辈成新鬼改文:忍看朋辈成新鬼(2)原文:春风又到江南岸改文:春风又绿江南岸(3)原文:红杏枝头春意浓改文:红杏枝头春意闹(4)填词:女飞人乔伊娜那令人xx的速度在人类追求极根的理想中书写了辉煌的一笔。

提示:这句话中包含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大家填写的词是什么?知道作者是怎么写的吗?明确:为什么大家想到的是叹为观止之类的词呢?说明“套板反应”在起作用。

小结:在总结课内外诸多实例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确: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语言跟思想情感走,更换了文字就同时更换了思想情感。

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咬文嚼字》阅读练习及答案培训讲学

《咬文嚼字》阅读练习及答案培训讲学

《咬文嚼字》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咬文嚼字》节选朱光潜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

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

比如说“烟”,它的直指的意义见过燃烧体冒烟的人都会明白。

只是它的联想的意义迷离不易捉摸,它可以联想到燃烧弹,鸦片烟榻,庙里焚香,“一川烟水”“杨柳万条烟”“烟光凝而暮山紫”“蓝田日暖玉生烟”——种种境界。

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月晕、晕外霞光。

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各不同,变化莫测。

科学的文字越限于直指的意义就越精确,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尤其是在诗方面。

直指的意义易用,联想的意义却难用,因为前者是固定的,后者是游离的;前者偏于类型,后者偏于个性。

既是游离的,个别的,它就不易控制。

而且它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于支离。

比如说苏东坡的《惠山烹小龙团》诗里三、四两句“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天上小团月”是由“小龙团”茶联想起来的,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关联,原文就简直不通。

如果你不了解明月照着泉水和清茶泡在泉水里那一点共同的情沁肺腑的意味,也就失去原文的妙处。

这两句诗的妙处就在不即不离、若隐若约之中。

它比用“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一句话来得较丰富,也来得较含混有蕴藉。

难处就在于含混中显得丰富,由“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变成“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这是点铁成金,文学之所以为文学,就在这一点生发上面。

这是一个善用联想意义的例子。

联想意义也是最易误用而生流弊。

联想起于习惯,习惯老是喜欢走熟路。

熟路抵抗力最低,引诱性最大,一人走过,人人就都跟着走,越走就越平滑俗滥,没有一点新奇的意味。

字被人用得太滥,也是如此。

从前作诗文的人都倚靠《文料触机》《幼学琼林》《事类统编》之类书籍。

要找词藻典故,都到那里去乞灵。

美人都是“柳腰桃面”,“王嫱、西施”,才子都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谈风景必是“春花秋月”,叙离别不离“柳岸灞桥;做买卖都有“端木遗风”,到现在用铅字排印数籍还是“付梓”“杀青”。

咬文嚼字,品味语言

咬文嚼字,品味语言
?让情感的森林永远青葱刘心武?情感世界好比一座蓊翳的森林其中有着多种多样乃至复杂微妙的群落爱与恨也许是其中最壮美与最森严的群落但除了爱与恨人的情感森林里还会有诸如钦慕与嫉妒欣悦与懊恼痛快与惆怅与崇信与狐疑满足与失落狂喜与沮丧与等等互相纠结的乔木灌木
《夏后伯启与有扈战于甘泽而不胜》
夏后伯启与有扈战于甘泽而不胜。六卿请复 之,夏后伯启曰:“不可。吾地不浅,吾 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不善 也。”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 钟鼓不修,子女不饬,亲亲长长,尊贤使 能。期年而有扈氏服。 • 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 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 例:阿来的《词典的故事》中“营业 员脸上显出了更多的怜悯,这位阿姨 甚至因此变得漂亮起来”。
•“漂亮”一词就要从它的引伸意义去答题, 它不是指阿姨一下子好看起来,而是反映出 阿姨的怜悯使我对阿姨产生好感的内心活动。
一语双关
1.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 2.他(指陈毅)却笑着说:“没关系! 吃点墨水好哇,我肚子里的‘墨水’ 还太少呢!”(小学语文《吃墨水》)
• 效果便又截然不同。一眼望去,雨中的年 轻是一幅耐读的图画。 • ⑦在北方,一年365天中,有雨的日子并不 很多。于是若逢上一天,有雨如诗或者有 诗如雨,便觉得好奇。
• 雨的随想(节选)汪国真 • ②不过,无论什么样的故事,一逢上下雨 便难忘。雨有一种神奇:它能弥漫成一种 情调,浸润成一种氛围,镌刻成一种记忆。 当然,有时也能瓢泼成一种灾难。 • 1、汉语的词汇是丰富的,同一种意思常常 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请你给第②段 加横线的“弥漫”、“浸润”、“镌刻”、 “瓢泼”各更换一个近义词。
解题思路:本题重在考查对词语含义的辨析。 解答本题既要联系文段,又要辨析词的含义, 说明这个词在句中的作用。绿树是人的生命 之源,与人密不可分。“交融”的意思是融 合在一起,不可分;“交织”只是错综复杂 地合在一起,可分。所以从语义的角度来看, 是不能换的。 答题格式:这个词语的意思是……(解释这 个词语的本义),它表明了……(结合语境 分析它的具体作用),而换的词的意思 是……,不能体现这一点。

咬文嚼字知识点归纳总结

咬文嚼字知识点归纳总结

咬文嚼字知识点归纳总结咬文嚼字不仅仅是对文字的深入理解,更是对语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可以说是对语文素养的一种提升。

而有关咬文嚼字的知识点包括语文修养、阅读能力、写作技巧等。

下面将针对这些知识点,展开详细的归纳总结。

一、语文修养1. 词汇积累咬文嚼字首先要求对词汇有丰富的积累。

词汇是语言的基础,也是对语言进行深度理解的前提。

咬文嚼字要求我们对词汇的理解要更加准确、深入,因此,平时要注重积累各种各样的词汇,包括常见词汇、生僻词汇、成语俗语等,以便在阅读和写作中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2. 句法结构句法结构是语言的骨架,了解句法结构有助于对句子的理解及构建。

通过咬文嚼字,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句子的结构,如主谓宾结构、从句、并列句等,从而更加准确地理解和运用句子。

3.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指借助语言的特点,通过排比、比喻、夸张等手法来达到修辞的目的。

咬文嚼字要求我们仔细品味文字,了解其中蕴含的修辞手法,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的用词用句,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含义。

4.篇章结构篇章结构是指文章的整体架构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了解篇章结构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章的脉络及作者的意图。

咬文嚼字需要我们对篇章结构有更深入的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题及内容。

5.历史文化知识文学作品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要想深入理解这些作品,就需要对历史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通过咬文嚼字,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和体会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二、阅读能力1. 阅读理解能力阅读是扩展知识、增长见识的重要途径,咬文嚼字要求我们要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准确理解文章的意思,并能从中获取所需的信息。

2. 分析能力咬文嚼字强调对文本的深入剖析,要求我们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能分析文章的结构、篇章的脉络、作者的用词用句和修辞手法,从而深入理解文章。

3. 思辨能力阅读的目的不仅仅是获取信息,更要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要具备质疑和思考的能力,咬文嚼字的过程中,我们要有自己的理解与思考,从而提升思辨能力。

最新-《咬文嚼字》教案精选12篇

最新-《咬文嚼字》教案精选12篇

《咬文嚼字》教案精选12篇[1]高二语文《咬文嚼字》的教案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理出作者观点。

2、结合练习,品味佳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3、通过品味佳句独立见解的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求真求是“咬文嚼字”的精神。

教学难点:借鉴的分析方法,培养求异创新的思维方式,并运用到写作中去。

教学设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二课时第一课时:A、导入下面两个句子中,哪个更符合林黛玉的形象特征?说明理由。

两弯似蹙非蹙的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的含情目。

两弯似蹙非蹙的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的含露目。

明确:学生也许会有不同的想法和见解,只要自圆其说即可,教师应该给以相应的鼓励。

总结:师提出自己的观点——比较认同第二种描写。

理由:1、含露者,是说黛玉的两眼常似湿润,就好象仙露明珠,就象文中后面的“泪光点点,娇喘微微”用意相同。

2、从林黛玉一生的悲剧来看,她的前生是一棵绛株草,来到人世间就是为了偿还眼泪的,可以说她就是水做的,而“泣”和“露”正是对她悲剧人生的准确表述。

3、“蹙”是皱眉的意思,皱眉应该是身体不适或者心里不痛快的时候的一种表情,也正合了后面的描写。

而似喜非喜,林妹妹的喜从何呢?对于《红楼梦》这部巨著来说,这20个字只不过是沧海一粟,但是只要我们仔细斟酌就会发现,这短短的几个字却可以把林妹妹的一生都概括在内了。

如果说鲁迅作品的每一页都挤满了研究者的脑袋,那么《红楼梦》中的每个字每个标点符号都浸透着红学家的心血,可见咬文嚼字的重要,下面我们就看看朱光潜先生是怎样咬文嚼字的呢?B、介绍作者1、找同学介绍作者。

2、补充总结:朱光潜先生是我国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他精通英语,法语,德语,在晚年80岁的时候还自学了俄语,并且一生翻译了很多的著作。

在治学方面,朱先生走的是研究和翻译的路子,信奉“三此”主义,即此身,此时,此地。

(解释三此,给学生以启发。

)研习课文一、让学生查阅工具书,解释咬文嚼字的意思。

总结:《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三个解释:A.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咬文嚼句—语言文字运用之语境下的词句辨析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咬文嚼句—语言文字运用之语境下的词句辨析

二、 近三年高考考情微观
——怎么考
怎么考
怎 ★(2023年高考新课标Ⅰ卷) T20.文中有三个重叠形式“处处、微微、早早”,
么 说说它们和“处、微、早”相比,语意上各自有什么不同。(3分)

T22.语言文字运用I和II中画波浪线部分,都有“像……似的”,说说二者表 意上的不同。(3分)
T21.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文中有两处画横线
第一步:找不同。对比分析,改句与原句在表达方式、表达内容 上有什么不同?
第二步:定范围。在第一步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思考,读透原句,
找出其本身之美:体味原句的表达方式有什么特点,表达内容有 什么内涵;确定从哪几个方面来回答,也就是踩准得分点。
第三步:析效果。根据针对原文之美整合答案,答出原文的妙处。
四、小结
词,表示某种遭遇;被。故选C。)
方法探究
【考查目标】借助语感和已有的语言知识,结 合具体语境分辨字词语义上的细微差别。 【方法探究】 (1)词性分析:一般而言,词性不同,意义也 不相同。 (2)语法结构:词语在不同的位置,所承担的 身份功能不同,意义也不相同。
【尝试】(1)近义词替换;(2)判断前后文临 近词语的词性。
词语的语境义常以如下方式出现:
(1)比喻义:比喻生成的语境义。 (2)感情义:感情色彩转换后的语境义,要特别注意贬词褒用。 (3)反语:反语表达的语境义,它实际要表达的意思与字面的意思 完全相反。 (4)新用:旧词新用的语境义,作者赋予它新的含义。 (5)对比:对比形成的语境义。 在同一语段中,同一词语表达的意义有时都不尽相同。
意人义”和,用是法毛相泽同东的的一设项问是。(B3.分表) 示任指,“谁都需要表达和
A交.怅流寥”廓中,“谁问”苍是茫指大“地任,何谁人主”沉。浮C?. 表示虚指,“谁知道

2019高中语文 第08课 咬文嚼字(第2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

2019高中语文 第08课 咬文嚼字(第2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

第08课咬文嚼字(第2课时)1.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运用得正误,在括号中打上“√”或“×”,并说明理由。

(1)有的处于舆论旋涡的职能部门,面对公众追问,要么使用外交辞令绕圈子,要么咬文嚼字、避重就轻,要么文过饰非,试图以狡辩来搪塞公众。

()(2)对于消费者而言,他们最担心的,并不是媒体和企业在食品安全上的锱铢必较,而是媒体和企业基于某种利益勾连的一团和气。

()(3)科学发展的新山东,在一脉相承于历史时,并无孤芳自赏的自鸣得意。

无论山东几届领导班子更迭,其延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思维方式从未改变。

()(4)我们不要把《葫芦兄弟》的故事讲得太走样,不要把一部好看的片子搞得点铁成金。

()(5)小说中穿插着40多首现代新诗,恰如其分地抒发了主人公的喜怒哀乐、深恶痛绝的性格立场,这也凸显了人们心目中美好的改革开放的春风并不是那么的“润物细无声”。

()2.找出下列句子的错误之处并修改。

(1)一个作者在用字用词上面离不掉“套板反应”,在整个人生态度上面,甚至于在运思布局方面也就难免如此。

病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希望读者从这粗枝大叶的讨论,可以领略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神。

病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理由:)“咬文嚼字”的意思是过分地斟酌字句。

多用来指死抠字眼儿而不注重实质内容。

后也指故意卖弄自己的学识。

符合语境。

(2)√(理由:)“锱铢必较”指对极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十分计较。

原形容办事非常认真,一丝不苟,现多形容过于吝啬或气量小。

符合语境。

(2)(病因:)介词残缺。

“从……”应为“从……中”。

(请修改:)我希望读者从这粗枝大叶的讨论中,可以领略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神。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之“咬文嚼句”知识点全覆盖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之“咬文嚼句”知识点全覆盖

考向一不同句式的表达效果以句式为主的表达效果比较分析题,是新高考全国卷中的新题型。

这种题型常见的提问方式是: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

”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这种题型是融合了各种表达知识甚至结构的综合赏析题,而“句式效果”是其中一个主要考查点。

对于这种题型,答题可分三步:第一步:看出原句与改句不同①句子成分位置的变化——看突出强调了什么。

②各种句式的变化——分析原句句式的表达效果。

③语序的变化——分析原句语序的合理之处。

④用词的变化——分析原句用词的妙处。

⑤修辞的变化——分析原句使用某种修辞手法的妙处。

⑥标点的变化——分析标点的表达作用。

第二步:关联语段的语境①原句在语段中的位置。

如段中或段尾,则有可能关注位置不同,句子不同。

②注意原句、改句与语段的语意、重点、上下文句式甚至褒贬协调一致问题。

第三步:多角度分析效果主要从以下角度作比较分析:①句式效果(重点);②修辞效果;③词语运用;④描写角度;⑤结构角度。

当然,还有不少角度,要视句子本身而定。

(2020山东模拟题)比较不同句式的表达效果原句:山脚是镶着各色条子的,一层层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

改句:山脚是镶着一层层的黄色、灰色、绿色、藕荷色等各色条子的解题思路1、看句子的哪一部分发生了变化,强调什么,与语境需要是否相符。

2、注意长、短句的不同表达效果。

长句表意严密、精确、细致,多用于书面语,适宜于表达深沉的、复杂的情感。

短句表意简洁、明快、有力、富有韵律、感染力强。

适宜渲染紧张气氛、表达激烈情绪,常用于带有口语化、鼓动性的文体(如演讲词、辩论词……)中。

答题思路1、比较原句和改句在哪些方面有不同。

(1)句子成分位置的变化——看突出强调了什么。

(2)各种句式的变化——分析原句句式的表达效果。

(3)语序的变化——分析原句语序的合理之处。

《咬文嚼字》——《咬文嚼字》重点难点解析

《咬文嚼字》——《咬文嚼字》重点难点解析

《咬文嚼字》——《咬文嚼字》重点难点解析(一)学习方法朱光潜先生是学贯中西的著名美学家和著作家。

早在三十年代,他就写了大量关于写作的文章,深受青年学生的喜爱,他的许多著述内容丰厚,语言精当、风趣,读来兴味盎然,这与他的严谨治学态度和坚实的功底是分不开的。

《咬文嚼字》一文,乍看起来仿佛是一篇研究推敲文句,遣词造句的文章,实际上并不完全如此。

我们阅读《咬》文时首先要明白什么叫“咬文嚼字”,它是个老词儿,元代乔吉有一篇叫《越调·小桃红·赠刘牙儿》的散曲中说:“试寻思,风流漫惹闲唇齿。

含宫泛徵,咬文嚼字,谁敢嗑牙儿。

”明代冯惟敏一首《满庭芳·书虫》一词也有这样的句子:“蠹鱼虽小,咬文嚼字,有甚才学。

”“咬文嚼字”通常用作贬义,一指,过分地斟酌或强调字句;一是讽刺死抠字眼儿。

《咬》文中的用法则不同,它指的是写作时要字斟句酌,讲究语言运用的准确、传神,力求精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另外,“嚼”有玩赏的意思,平常说的有“咬嚼”也指的是有耐人品味的地方,所以,又涉及对作品语句的玩赏、品鉴,这些,无论在写作或阅读时都要注意,提高到审美、鉴赏的境界。

其次,学习《咬》一文要注意精读,抓住主线,扼要归纳段意。

第三,要注意把握《咬》文以“理”驭“事”,理充词沛的特点,文章达到了理至事随,说理充分的水平。

最后,要注意积累词汇,结合语感,体会文章行文的妙处。

(二)学习要点提示1.理清脉络,掌握重点句。

第一段,写郭沫若为了准确表达作品人物情感,修改台词,以便“够味”。

第二段,指出郭沫若修改婵娟台词“是炼字的好例”。

同时分析了修改的原因及作用,强调了文字修改和表达情感的密切关系。

第三段,突出对文学作品语言的特殊要求,强调“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第四段,通过李广射虎一段原文或改文的对比,强调“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

”原文看似繁冗,但“有发出错误而惊讶的意味”“有失望而放弃得很斩截的意味”,“意味”一词十分重要。

六年级下册语文阅读扩展课件咬文嚼字,吃透文章部编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阅读扩展课件咬文嚼字,吃透文章部编版
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③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荷花》) 2、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生活体验,体察语寄的意蕴、情感和韵味,以培养学生的语感。
四、以读取胜,涵咏见意 咬文嚼字 吃透文章 1、在阅读文章的词语理解中,首先应该了解词语的本意,这是理解的基础。 指代——“这些”、“这种”“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其实我们阅读文章,也是一样的。 ①威尼斯的小艇又窄又深,行动起来轻快灵活。 自己的语言,弄懂深层的意思,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2、通过举一反三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到更多词语的意义。 ①威尼斯的小艇又窄又深,行动起来轻快灵活。 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③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梯度的读,有层次地读。 ②科学家已经证明,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绝对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例如:《一生的戒指》(后文会具体讲解) 1、在阅读文章的词语理解中,首先应该了解词语的本意,这是理解的基础。
1、在阅读例文章如的词:语理诗解中歌,首、先应文该了言解词文语的的本意学,这习是理方解的法基础之。 一。
例如:《无根的兰花》中这里、这些分别指代什么呢?通过上 下文才可以判断出来。
三、调动经验,还原文字
1、 我们要把生活体验的经验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积聚多了, 了解也越见深切。
2、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生活体验,体察语寄的意蕴、 情感和韵味,以培养学生的语感。
例如:《一生的戒指》(后文会具体讲解)
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2、通过举一反三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到更多词语的意义。 例如:《一生的戒指》(后文会具体讲解)

高二语文《咬文嚼字》知识讲解

高二语文《咬文嚼字》知识讲解

高二语文《咬文嚼字》知识讲解咬文嚼字本来是指过分地斟酌字句。

用于讽刺那些专门死抠字眼而不去领会精神实质的人。

也讽刺那些讲话时爱卖弄自己学识的人。

但是在本文中,作者却赋予了它新的涵义: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对于“咬文嚼字”的例子,同学们以前也肯定听说过一些的。

如王安石在春天回乡,船泊瓜洲。

他触景生情,诗兴在发,写下了《泊船瓜洲》。

他把诗念了一遍又一遍,对其中“春风又到江南岸”一句不大满意,于是提笔修改,他一再反复修改诗句,最后修改成“春风又绿江南岸”。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朱光潜的美文《咬文嚼字》,了解一下作者在文章中是如何对待这个问题的。

学习目标1、在理清文意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分析评价,借鉴吸收。

2、深人体会作者“文字和思想感情有着密切的关系”的主张。

3、培养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习惯,培养“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的精神。

知识汇总1、作者简介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

笔名孟实、孟石。

安徽桐城人。

清代,安徽桐城出了以刘大魁、方苞、姚鼐为代表的一大批文学家,其文章特点在于简洁。

朱先生早年曾在桐城派古文家吴汝纶的私塾中读书,旧学功底很深。

1922年毕业于香港大学文科教育系。

1930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文科硕士学位。

1933年获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文科博士学位。

回国后,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四川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武汉大学教授、教务长。

1946年后任北京大学教授、文学院代院长,中国美学学会第一届会长,民盟第三至五届中央委员。

第二至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

毕生从事美学教学和研究,在西方美学思想和中西方文化研究方面造诣较深。

著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译有[德]黑格尔《美学》等。

2、为下列加红字注音。

斟酌()鲁莽()岑寂()尺牍()清沁肺腑()付梓()下乘()词藻()蕴藉()锱铢必较()3、解释下列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

【援例】引用成例。

人教版高一年级语文下学期四单元咬文嚼字知识点

人教版高一年级语文下学期四单元咬文嚼字知识点

人教版高一年级语文下学期四单元咬文嚼字知识点本文是关于人教版高一年级语文下学期四单元咬文嚼字知识点,感谢您的阅读!《咬文嚼字》创刊发行于1995年1月,发行者为上海文化出版社,今为32开,约50页的文艺月刊,主要内容则为纠正媒体艺人、名家作品的错别字。

小编给同学们整理了咬文嚼字知识点,同学们赶快一起来阅读吧!【原文欣赏】《咬文嚼字》当然,我们不能保证没有任何错误,如果你发现了错误,为了下一位阅读者获得更准确的信息,请你在发表评论中留言指出。

谢谢。

郭沫若先生的剧本里婵姢骂宋玉说:“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上演时他自己在台下听,嫌这话不够味,想在“没有骨气的”下面加“无耻的”三个字。

一位演员提醒他把“是”改为“这”,“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就够味了。

他觉得这字改得很恰当。

他研究这两种语法的强弱不同,“你是什么”只是单纯的叙述语,没有更多的意义,有时或许竟会“不是”;“你这什么”便是坚决的判断,而且还必须有附带语省略去了。

根据这种见解,他把另一文里“你有革命家的风度”一句话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见文学创作第四期郭沫若札记四则)。

这是炼字的好例,我们不妨借此把炼字的道理研究一番。

那位演员把“是”改为“这”,确实改的好,不过郭先生如果记得《水浒》,就会明白一般民众骂人,都用“你这什么”式的语法。

石秀骂梁中书说:“你这与奴才做奴才的奴才!”杨雄醉骂潘巧云说:“你这*人!你这淫妇!你这你这大虫口里流涎!你这你这——”一口气就骂了六个“你这”。

看看这些实例,“你这什么”倒不仅是“坚决的判断”,而是带有极端憎恶的惊叹语,表现着强烈的情感。

“你是什么”便只是不带情感的判断。

纵有情感也不能在文字本身上见出来。

不过它也不一定就是“单纯的叙述语,没有更多的含义”。

《红楼梦》里茗烟骂金荣说:“你是个好小子出来动一动你茗大爷!”这里“你是”含有假定语气,也带“你不是”一点讥刺的意味。

如果改成“你这好小子!”神情就完全不对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考点讲与练1:咬文嚼字,品味语言(字词的掌握、积累、品味)一、考点名称:咬文嚼字,品味语言。

二、考点指向:本考点主要考查字词的掌握、积累、品味。

要求能正确使用词语,“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重点考查锤炼语言、品味语言的能力。

三、考点分析:本考点考查的主要题型有:1、字词语义辨析;2、根据文段内容,推敲词语;3、看前后联系,置换词语;4、分门别类,归类词语;词性辨析;5、对词语或语句进行点评或赏析;6、词语巧对,品味词语的内涵之丰和语言的形式之美。

解答上述题型的基本方法是:1、准确理解字词,广泛积累字词,加强语感训练,凭借语感实现已有储备的迁移,对问题做出迅速准确的判断。

2、点评或赏析语句可从语言的表现力及表现形式等方面着手,如可以点评或赏析语言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渲染、烘托、铺垫、情景交融等)、文体的语言特点(娓娓道来的记叙;栩栩如生的描写;雄辩严谨的议论)等。

考点示例一找出下列词语中表现“飞”的意思的字。

(1)、燕剪春风:(2)、鹰击长空:(3)、雁横烟渚:(4)、莺穿柳浪:解题思路:本题着重考查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

飞燕似剪,在春风中斜掠;雄鹰展翅,在长空中搏击;雁群排成阵式,在烟雾迷濛的小洲上空横列;黄莺掠过层层柳浪,在翠柳绿荫中穿行。

把这几个画面想象出来,表示“飞”的意思的字也就一目了然。

这几个字实际上表现“燕、鹰、雁、莺”在飞行中不同的姿态。

参考答案:剪、击、横、穿。

考点示例二人的生命与绿树的生命本是交融在一体的,绿树是人的生命之源,那些为眼前利益而肆意伐树毁绿的人们,可曾意识到他们的举动无异于操利刃戳杀自己的心肺,残害自己的身躯啊!“人的生命与绿树的生命本是交融在一体的”一句中“交融”一词能否换成“交织”?为什么?解题思路:本题重在考查对词语含义的辨析。

解答本题既要联系文段,又要辨析词的含义,说明这个词在句中的作用。

绿树是人的生命之源,与人密不可分。

“交融”的意思是融合在一起,不可分;“交织”只是错综复杂地合在一起,可分。

所以从语义的角度来看,是不能换的。

参考答案:不能。

“交融”指组合在一起,不可分;“交织”指合在一起,是可分的。

用“交融”更能体现人的生命与绿树生命的密切关系。

考点示例三雨的随想(节选)汪国真②不过,无论什么样的故事,一逢上下雨便难忘。

雨有一种神奇:它能弥漫成一种情调,浸润成一种氛围,镌刻成一种记忆。

当然,有时也能瓢泼成一种灾难。

③春天的风沙,夏天的溽闷,秋天的干燥,都使人们祈盼着下雨。

一场雨还能使空气清新许多,街道明亮许多,“春雨贵如油”,对雨的渴盼不独农人有。

1、汉语的词汇是丰富的,同一种意思常常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

请你给第②段加横线的“弥漫”、“浸润”、“镌刻”、“瓢泼”各更换一个更加平易的二字词语。

2、解释第③段中标点的“独”在句中的意思,并举一句你所学过的古文或古诗,要求句中的“独”与文中的“独”的意思相同。

解题思路:本题着重考对同义词的掌握情况,要求能根据语境置换词语。

解答第一题时要注意,所替换的词语既要与原句搭配恰当,又要注意句意顺畅,与原意基本相符。

解答时要抓住“情调、氛围、记忆、灾难”这四个词来理解“弥漫、浸润、镌刻、瓢泼”这四个词在文中的含义,然后筛选出与之相配的词来替换。

解答第二题首先要理解“独”在文中的含义,这里当“只是”讲,然后从积累的古诗文中搜寻出与之意思相同且含有该词的句子。

参考答案:1、酝酿(弥散、漫延、升华……);营造(制造、渲染、酝酿……)铭刻(琢磨、凝结、冲积……);制造(倾泻、咆哮、灌注……)2、“独”在句中的意思:只是、单是。

例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晋陶渊明独爱菊”、“独与老翁别”、“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考点示例四昆虫能使艺术家得到创作灵感,也能给我们的语言发展以启示。

你积累了哪些有关昆虫的成语呢?请填写下面的阅读积累卡。

阅读积累卡取材昆虫的成语成语的大致意思1、2、解题思路:本题着重考查词语的积累。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理解昆虫的内涵,如蜜蜂、蚊、蝗虫等均为昆虫,然后列举出与之相关的成语,并解释其大意。

参考答案: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飞蛾扑火、囊萤映雪、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作茧自缚等。

考点示例五“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丁香开。

”当春风尚未完全驱走哈尔滨的冰寒,丁香就像春天的使者,绽满枝头,如霞如烟,哈尔滨的春天实在是太短暂了。

丁香就像春天里的一个梦,与哈尔滨的春天交相辉映,有了丁香花,哈尔滨的春天就变得芳香四溢,美伦美奂。

丁香的花小如丁,数不清的小花汇到一起,一簇簇的,紫中带白,白中映粉,远远望去,花如云,花如海,花如霞。

这情景给寒冬里走过来的人以张力,创造的热情,想象的驰骋。

丁香花的生命力很顽强,能绽放在北纬45度线上,深得哈尔滨人的宠爱。

这里的丁香外表柔媚,但它的根紧紧地抓住土地,纤细的枝杆,劲健地支撑着一簇硕大的花冠,抵御着北方的风寒和干旱。

品味下面句子的精妙之处。

(1)、花如云,花如海,花如霞。

(2)、就是到了严冬,它那无叶的枝条也在孕育着一个春天的花潮。

解题思路:本题着重考查语言的品味与赏析。

品味语句可从语言的表现力、表现形式等方面着手,也可从句中精妙的词语着手,结合文意说明句子或词语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如第一题可以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着手答题,第二题除从修辞角度答题外,还可以从“孕育”这一个动词的表达效果着手品析。

参考答案:(1)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花的繁多、绚烂。

(2)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丁香旺盛的生命力。

“孕育”一词极富动态美,既表现了丁香花被严冬考验的旺盛生命力,又表现了它对未来的希冀。

考点示例六请根据对仗句的特点,删改下面一副对联的上联,使之与下联对仗工整。

上联:苟有恒,何必要三更才入眠五更就忙着起床,下联: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改后: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联: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解题思路:本题着失重考查语言的实践运用能力,让学生体会语言的形式之美。

对仗的基本特点是字数相等,两两相对。

解题时要把“何必要三更才入眠五更就忙着起床”浓缩成与下联形成对仗的一句话。

把“何必要三更才入眠”浓缩成五字与“莫过一日曝”相对,“五更就忙着起床”浓缩成三字与“十日寒”相对。

参考答案:何必三更眠五更起。

【考点训练】考点训练一风与芦苇赵丽宏①微风中的芦苇姿态优美。

柔曼妩媚,向世界展示生命的万种风情。

微风啊,你是生命的化妆品,你用轻柔透明的羽纱制作出不重复的美妙时装,在每一株芦苇身边舞蹈。

你把梦和幻想抛撒在空中,青翠的芦叶和银白的芦花在你的舞蹈中羽化成蝴蝶和鸟,展翅飞上清澈的天空。

②微风轻漾时,摇曳的芦苇像沉醉在冥想中的诗人。

③在一场暴风雨中,我目睹了芦苇被摧毁的过程。

也是风,此时完全是另外一副面容,温和文雅不知去向,取而代之的是疯狂和粗暴,撕裂的绿叶在狂风中 A ,折断的苇杆在泥泞中颤抖……这是一场实力悬殊的战争,是强大的入侵者对无助弱者的蹂躏和屠杀。

④⑤暴风雨过去后,世界像以前一样平静。

狂风又变成了微风,踱着悠闲的慢步徐徐而来。

然而被摧毁的芦苇再也无法以优美的姿态迎接微风。

微风啊,你是代表离去的暴风雨来检阅它的威力和战果,还是出于愧疚和怜悯,来安抚受伤的生命?⑥芦苇无语。

倒伏在地的苇杆上,伸出尚存的绿叶,微风吹动它们,它们变成了手掌,无力地摇动着,仿佛在表示抗议,又像是为了拒绝。

⑦可怜的芦苇!它们倒在地上,在微风中舔着伤口,心里决不会有报仇的念头。

生而为芦苇,永不可能成为复仇者。

只能逆来顺受地活下去,用奇迹般的再生证明生命的坚忍和顽强。

⑧而风,来去无踪,美化着生命,也毁灭着生命。

1、请你给第③段A处填入一个恰当的动词。

2、精读第③段的内容,然后仿照第②段的句式补上第④段的内容,要求也要象第②段一样,用上一个比喻句。

,。

3、假设你就是微风,看见倒地无语的芦苇,无力地摇动着,仿佛在表示抗议,又像是为了拒绝。

你会怎么问芦苇呢?请仿照下面的句子对芦苇发问。

“微风啊,你是代表离去的暴风雨来检阅它的威力和战果,还是出于愧疚和怜悯,来安抚受伤的生命”?4、本文通过风与芦苇的描写,展示了生命的的魅力,如果将第①至②段内容概括为“风美化着生命”,那么,第③至⑦段内容应怎样概括?请你概括在下面(不超过七个字)。

5、风在芦苇的生命中,扮演着两种角色,对这两种角色作者用了两个比喻,请找出。

考点训练二大漠胡杨央视国际北方①自古以来,“弱水流沙”就谱写着悠远而凝重的塞外传奇。

“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这是当年唐代诗人王维对弱水流域的真实写照。

弱水沿岸红柳密布,芦苇浩荡。

眼前河流清澈蜿蜒,远处胡杨千姿百态,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形成一道独特的大漠风景。

偶尔有骆驼来访,羊群出没,吸一口水,悠闲地来回散步。

它们都是弱水河最熟悉的过客,传递着来自胡杨树下的生命之音。

孩子们嬉笑玩耍的声音,A了河弦的琴声。

随着水波依稀荡漾,弱水河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孩子们天真的向往,给了他无尽的遐想和空间。

②前来西部旅游的人们,都由衷地赞叹胡杨的美丽。

当一夜秋风,树叶尽染,你就再也找不到一片异色的斑点。

它们或成片成林,或孤身守侯,都给你一种出乎意料的视觉享受。

每当秋季,大片的胡杨林如潮如汐,斑斑斓斓漫及天涯,弱水河畔一片金色海洋,富丽堂皇美不胜收。

一个严冬的考验,一个暖春的萌动,一个酷暑的煎熬, B 。

胡杨,用火一般的热情点燃了生命,点燃了沙漠。

它那金光灿灿至纯至净的绚烂,把生命的光辉表现得淋漓尽致。

你只有接受,接受大自然无穷无尽的描绘;你只能感受,感受大自然挥霍张扬的表现力;你只好享受,享受大自然纯洁、遥远的心境。

③都说胡杨千年不死,千年不倒,千年不朽,其实,那不过是人们对它们悲壮生命的感情寄托。

弱水尽头的居延海早已干枯,代之而起的肆虐风沙,正一步步掩埋着胡杨远去的身影。

走进惊心动魄的死亡森林,一股严肃而冷峻的气氛扑面而来。

一棵棵枯树苍劲淋漓,化石般地耸立着。

僵硬的枝干伸向苍穹,在质问、在叹息、在挣扎、在求援。

生与死的强烈对比,深深地震憾着每一位前来的参观者。

的确,它们是英雄的树,选择了沙漠,就注定了它悲壮的一生。

即便是死亡,也依然有一种不愿屈服的顽强。

④生命,最终没有留住它们的声音,却留下了它们死亡的永恒。

没有人能猜透它们的用意,在耗尽了悲壮的生命之后,却以这样的方式警世着我们人类的未来。

1、请结合上下文给第①段A处填入一个恰当的动词。

动词:2、请选取一个角度,对第②段中的“尽染”一词加以赏析。

毛主席曾在他的一首诗中也用到了这个词,你能写出这句诗吗?“尽染”赏析:诗句:3、结合第②段文意,看前面三个分句,在第②段B处补写一个合适的分句,使这个句子更完整。

4、文中第②段是写胡杨的“生”,给人以美感;第③段是写胡杨的“死”,给人以警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