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血和成分血使用
全血和成分血使用PPT课件
2019/11/17
7
血小板
功能:预防或治疗因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而引起的出 血或出血倾向。 适应证:适用于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引起的凝血功能 障碍。 不适用于与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无关的出血,也不适 用于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TTP,或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 少症,除非出血危及生命。
2 患者处于活动性出血时,血小板的输注剂量取决于患者的出血情况及
止血效果。
3 输注一个治疗剂量血小板,成人(70kg)可升高4×109/L~8×109/L血
小板,儿童( 18kg ) 大约可升高17×109/L ; 婴幼儿输注血小板
5mL/kg~10mL/kg , 血小板可升高40×109/L~80×109/L。
2019/11/17
8
2019/11/17
9
2019/11/17
10
1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 血小板计数和功能正常的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不推荐常规预防性输注血小 板。若患者存在血小板减少症和/或血小板功能异常,围手术期出血时建议输 注血小板。 2 使用抗血小板药物 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血小板功能正常时不推荐常规预防性输注血小板;有 创操作前可考虑预防性输注,出血危及生命时应输注。 3 血小板功能障碍 先天性或获得性血小板功能障碍的患者关键部位出血或重大手术前,无论血小 板计数水平如何均应进行血小板输注。血小板功能障碍与血小板本身无关时( 例如尿毒症、血管性血友病、高球蛋白血症等)一般不输注血小板。
2019/11/17
11
输注原则
1 按照ABO同型原则输注,出血危及生命且无同型血小板时,可考虑输注
次侧相容性血小板。
全血和成分血标准
全血和成分血标准血是人体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通过运输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等,维持着身体的正常机能。
为了保障血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采血和输血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和规范。
全血和成分血是两种常见的输血形式,下文将对它们的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一、全血标准全血是指从健康人体中采集的未经任何处理的血液。
全血输血适用于维持全血量、红细胞数量或凝血因子水平的情况下,如大量出血导致的休克、贫血等。
1. 供血者资格标准为了确保全血的质量和安全性,供血者需要符合一定的资格标准。
常见的供血者资格标准包括:(1)年龄限制:通常要求供血者年满18岁,健康状况良好,无禁止疾病。
(2)体重限制:供血者的体重一般要求在50公斤以上,以确保采血过程对其本身不会造成过大的健康负担。
(3)疾病限制:供血者需完全无感染性疾病,如艾滋病、梅毒、乙肝、丙肝等。
同时,对于一些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也有一定的限制。
(4)禁止药物:供血者需要在献血前一段时间内停用某些特定药物,如抗凝药物等。
2. 采血和保存标准全血的采集和保存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
主要标准包括:(1)采血量和采血速度:根据供血者个体情况和身体状况,采集的全血量通常在400-500毫升之间,采血过程要控制在一定时间范围内。
(2)血袋保存条件:采集的全血需存放在特定的血袋中,并在规定的温度下保存。
同时,要对血袋进行标识和记录,以确保血液的追踪和管理。
3. 输血标准全血输血需要严格按照接受者的病情和需要进行,一般遵循以下标准:(1)血型匹配:供血者和受血者的血型要相容,以避免发生血型不合反应。
(2)输血速度和血量:输血速度要根据受血者的情况,平均每小时输注不超过10-15毫升。
同时,输注的血量要根据受血者的需要进行调整。
(3)输血反应:传输全血时,要密切观察受血者的反应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产生的输血反应。
二、成分血标准成分血是将全血按照一定的工艺和程序进行分离和提取得到的血液成分。
全血和成分血使用
全血和成分血使用首先是全血。
全血指的是未经任何处理的、完整保存了所有成分的血液制品。
一般情况下,全血在采血后会经过一系列处理,如离心、分离等,得到红细胞、血浆和血小板等三个主要成分。
然而,如果这些成分不进行分离,而保持它们原本的比例和组成,就形成了全血。
全血制品有着广泛的医疗应用,主要用于大量失血、手术、创伤等情况下的补血。
全血具有较大的血容量,因此能够快速增加体内的血量,提高血液循环动力。
它能够为患者提供多种生理功能,包括输送氧气、维持体液平衡、调节酸碱平衡等。
此外,全血中还含有多种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物质,如凝血因子、免疫球蛋白等。
然而,全血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大量输注全血可能导致血容量过高,增加心脏负担,特别是对于心功能不全或高血压患者而言。
其次,全血无法满足特定情况下对一些成分的需求。
例如,对于一个急需凝血因子的患者而言,全血可以提供的凝血因子的含量可能不足以满足需求。
由于这些原因,随着成分血的发展和应用,全血在临床使用中逐渐减少。
接下来是成分血。
成分血是指通过分离全血中的成分,得到其中其中一种或几种成分后,制成的血液制品。
成分血制品主要包括红细胞悬浮液、血小板悬浮液、新鲜冰冻血浆等。
红细胞悬浮液主要用于贫血患者的输血,其主要作用是输送氧气到各个组织器官。
由于红细胞悬浮液中几乎不含有血浆,因此输注时不会增加血容量。
血小板悬浮液则主要用于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如血小板减少或功能异常等情况。
而新鲜冰冻血浆则可以提供血浆中的各种凝血因子、免疫球蛋白等物质,用于补充这些物质缺乏的患者。
成分血制品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全血的局限性。
它可以根据患者具体需求提供定向的治疗,使得输血更加安全、有效。
成分血的使用也减少了对血液资源的浪费,提高了血液的利用率。
然而,成分血制品的制备过程和保存条件要求较高,制品的效价和功能完整性可能会受到影响。
另外,成分血在临床使用上也有一些特殊要求,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血型和体重等因素进行个体化的调整。
全血和成份血临床应用培训课件
全血和成份血临床应用
43
输注原则
按照交叉配血次侧相容性输注,献血者抗 筛阴性的冷沉淀凝血因子可直接进行ABO相 容性输注。
全血和成份血临床应用
44
输注剂量
输注剂量和频率取决于纤维蛋白原消耗速 度、恢复时间和半衰期
纤维蛋白原在无其他消耗(如出血、DIC等) 的情况下半衰期大约是4天
全血和成份血临床应用
11
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
特点
冰冻红细胞保存期长
解冻、洗涤过程去除了绝大多数白细胞及 血浆
适应症
适用于稀有血型患者及有特殊情况的自体 红细胞保存与使用
全血和成份血临床应用
12
红细胞输注指证
制定输血的策略应同时参考临床症状, Hb水平、心肺功能、组织氧供与氧耗等因 素,不应将Hb作为输注红细胞成份的唯一 指证。
2
通则
个体化输注原则
临床医生应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病情制 定最优输血策略
安全输注原则
输血治疗应以安全为前提,避免对患者造 成额外伤害。
全血和成份血临床应用
3
通则
合理输注原则
临床医生应对患者进行输血前评估,严格 掌握输血适应症
有效输注原则
临床医生应对患者输血后的效果进行分析, 评价输注的有效性,为后续的治疗方案提 供依据。
血液动力学稳定的患者
hb>100g/L不推荐输注红细胞,特殊情况 (心肺功能障碍重度患者)由临床医生根 据患者病情决定是否输注
全血和成份血临床应用
13
红细胞输注指证
80-100g/L:一般不需要输注,特殊情况可考 虑输注(但不限于以下情况)应考虑输注 红细胞
全血及成分血使用要求标准解读
全血及成分血使用要求标准解读《全血及成分血使用要求标准解读》
哎呀呀,今天咱来聊聊全血及成分血使用要求标准这档子事儿。
我记得有一次啊,我去医院看望一个生病住院的朋友。
那时候他因为病情需要输血呢。
我就看着医生和护士们在那忙前忙后,特别认真地在处理关于输血的事情。
他们先仔细地核对了我朋友的各种信息,那叫一个仔细呀,一点点差错都不能有。
然后呢,就开始准备血袋啦。
我瞅着那血袋,心里还挺紧张的,毕竟这可是关乎生命的东西呀。
医生说全血的使用可不能马虎,得根据具体病情来决定用多少,而且要确保血型啥的都对得上,不然那可就出大乱子啦。
还有那些成分血,像什么红细胞啦、血小板啦,也都有各自的使用标准和要求呢。
就好比血小板吧,得在特定的条件下保存和运输,不然就失效啦。
你说这全血和成分血的使用要求标准多重要啊,就像给病人搭了一座生命的桥梁。
要是没有这些严格的标准,那后果真是不堪设想呀。
所以呀,咱们可得好好重视这些标准,让每一滴血都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去拯救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这就是我对全血及成分血使用要求标准的一点小感受啦,希望大家也都能了解了解,毕竟这可是和生命息息相关的事儿哟!
咋样,我说得还算明白吧?嘿嘿!。
行业标准-全血和成分血使用WST623-2018
全血和成分血使用
6.4血浆
6.4.3血浆制剂常见种类 表5血浆制剂常见种类的特点及适应证
品名 新鲜冰冻血浆 单采新鲜冰冻血浆 病毒灭活新鲜冰冻 血浆 含有全部的凝血因子 同新鲜冰冻血浆 降低经输血传播疾病的风险,但会损失部分凝血因 子,尤其是不稳定凝血因子(Ⅴ和Ⅷ) 特点
WS/T 623 -2018
适应症 适用于补充凝血因子缺乏引起的出 血或出血倾向 同上 同上,宜增加使用剂量
普通冰冻血浆
病毒灭活冰冻血浆 去冷沉淀血浆
与新鲜冰冻血浆相比,缺少不稳定凝血因子(V和Ⅷ) 适用于补充稳定的凝血因子
降低经输血传播疾病的风险,但会损失部分凝血因 子 同上,宜增加使用剂量
与新鲜冰冻血浆相比,缺少Ⅷ因子,Ⅻ因子、wWF、 适用于TTP患者的输注或血浆置换 纤维蛋白原及纤维结合蛋白等:但白蛋白和其他凝 血因子与新鲜冰冻血浆含量相当
不适用于符合成分血输注指征的患者;也不宜用于治疗凝血障碍、单纯性 扩充血容量促进伤口愈合或是改善人体状态。
6.1.4 输注原则 按照ABO及RH同型且交叉配血相合的原则进行输注。
6.1.5 输注剂量 输注剂量取决于失血量、失血速度、组织缺氧情况等。
全血和成分血使用
6
6.2
WS/T 623 -2018
全血和成分血使用
6.3 血小板
WS/T 623 -2018
6.3.5输注原则 6.3.5.1 按照ABO同型原则输注,出血危及生命且无同型血小板时,可考虑输 注次侧相容性血小板。 6.3.5.2 血小板输注无效时,可开展血小板配型选择相容性血小板。 6.3.53 血小板应一次足量输注。 6.3.6输注剂量 6.3.6.1 患者无活动性出血时,输注剂量取决于患者输注前血小板数及预期达 到的血小板数。通常成人每次输注一个治疗剂量 6.3.6.2 患者处于活动性出血时,血小板的输注剂量取决于患者的出血情况及 止血效果。 6.3.6.3 输注一个治疗剂量血小板, 成人(70kg)可升高4×109/L~8×109/L血小板, 儿童(18kg)大约可升高17×109/L; 婴幼儿输注血小板5mL/kg-10mL/kg,血小板可升高40×109/L~80×109/L
全血及成分血的使用
1.使用时间与输注速度1.1全血和成分血出库后,应在4小时内完成输注,不应再进行保存。
为什么要对血液使用时间进行限制呢?血液是一个良好的细菌培养的载体,一旦离开正确的贮存条件,特别是在室温或更高的环境中,细菌会大量繁殖。
因为血液输注前,一般都需要加温到室温或更高一些,所以需要对输注时间进行限制。
目前临床多执行从输血科取回的血液在30min内开始输注,4h限制是指从血液发出到输血结束的总时间。
血液发出后,原则上不得退回。
1.2 输注速度宜先慢后快,起始的15min慢速输注,严密检测是否发生输血不良反应。
若无不良反应,以患者能够耐受的最快速度完成输注。
前15min为什么要慢呢?一些致命的输血不良反应特别是过敏反应、类过敏反应等,往往在少量的血液输入病人体内时即可发生,故输血开始的15min内输注速度一定要慢,同时要密切观察,一旦发生反应,立即停止输注。
那15min后为什么又要以患者能耐受的最快速度完成输注呢?就像鱼儿在有水的地方才能正常生活一样,血液也类似,一旦其离开正确的贮存条件,即有发生细菌繁殖或丧失功能的危险,故15min后应该以患者能够耐受的最快速度输注。
非紧急情况下推荐的输血速度2.输血器材WS/T 433—2013常规输血应使用专用的有滤网的输血器,以去除血液凝块和微聚物。
输血前准备时,应检查输血器外包装的完整性和有效期,打开输血器外包装并检查输血器的完整性。
输血前应用无菌生理盐水预冲输血器管道。
输血结束后,由用血科室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要求处理血袋和输血器。
当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或输血不良事件时,应把血袋封闭后进一步检查或按要求封存。
3.药物添加除生理盐水外,血液制剂中不得添加任何药物在输血过程中不应向血液中添加除生理盐水以外的任何物质。
不可加入其它药物以免发生药物配伍禁忌或溶血。
当患者同时需输注其它液体或药物时,应通过不同的静脉通道进行。
4.血液加温血液置换、大量输血及患者体内存在具有临床意义的冷凝集素时宜进行血液加温。
全血和成分血使用解读
商洛市中心医院 输血科 2020年1月7日
2000年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红细胞输注指标
bbvb
问题 1
●消化道大出血的输血阈值? ―内科? ―外科?
科学问题? 分类标准?
问题 2
●非活动性出血儿童患者的输血阈值? 1、开放性策略 2、限制性策略
科学问题? 分类标准?
The Eed
谢谢!
科学问题?
问题 6
问题 7
问题 7
问题 7
问题 5
·去白细胞血液的作用有: ―防止GVLD的发生 ―减少PTP ―减少HLTV的传播
科学问题?
问题 5
·去白细胞血液的作用有: ―防止GVLD的发生 ―减少PTP ―减少HLTV的传播
科学问题?
问题 5
·去白细胞血液的作用有: ―防止GVLD的发生 ―减少PTP ―减少HLTV的传播
问题 3
●去冷沉淀血浆(冷上清)不含凝血因子?
问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问题 4
大量输血输血顺序的原则? ―先输血小板? ―先输红细胞?
问题 4
大量输血输血顺序的原则? ―先输血小板? ―先输红细胞?
问题 4
大量输血输血顺序的原则? ―先输血小板? ―先输红细胞?
问题 5
·去白细胞血液的作用有: ―防止GVLD(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 ―减少PTP(输血后紫癜) ―减少HTLV(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的传播
科学问题?
问题 5
·去白细胞血液的作用有: ―防止GVLD的发生 ―减少PTP ―减少HLTV的传播
科学问题?
问题 5
·去白细胞血液的作用有: ―防止GVLD的发生 ―减少PTP ―减少HLTV的传播
全血和成分血使用ppt课件
输注指征 大量输血或DIC伴纤维蛋白原水平<1.0g/L时,可输注冷沉淀凝血因子。 创伤、产科和心脏手术患者纤维蛋白原维持在1.5g/L~2.0g/L。 输注原则 按照交叉配血次侧相容性原则输注,献血者不规则抗体筛查阴性的冷沉 淀凝血因子可直接进行ABO相容性输注。 输注剂量 输注剂量和频率取决于纤维蛋白原消耗速度、恢复时间和半衰期。纤维 蛋白原在无其他消耗(如出血、DIC等)的情况下半衰期大约是4d。通常 成人每5kg~10kg输注2U,婴幼儿输注2U/kg~4U/kg。(1U:由200mL全血 分离的血浆制备,且符合GB 18469质量要求。)
冷沉淀
功能:补充VIII因子、XIII因子、vWF、纤维蛋白原和纤维结合蛋白。
适应证:主要适用于纤维蛋白原缺乏引起的出血,也可用于无特异性 浓缩制剂使用时的Ⅷ因子缺乏症、ⅩⅢ因子缺乏症、血管性血友病、 纤维蛋白异常及纤维蛋白原缺乏症;也可用于大量输血、DIC以及其他 治疗方法无效的尿毒症出血。
有特异性浓缩制剂可供使用时冷沉淀凝血因子不宜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活动性出血患者由临床医生根据出血情况及止血效果决定是否输注红细胞
血小板
功能:预防或治疗因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而引起的出 血或出血倾向。 适应证:适用于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引起的凝血功能 障碍。 不适用于与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无关的出血,也不适 用于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TTP,或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 少症,除非出血危及生命。
输注原则 1 按照ABO同型原则输注,出血危及生命且无同型血小板时,可考虑输注 次侧相容性血小板。 2 血小板输注无效时,可开展血小板配型选择相容性血小板。 3 血小板应一次足量输注。 输注剂量 1 患者无活动性出血时,输注剂量取决于患者输注前血小板数及预期达 到的血小板数。通常成人每次输注一个治疗剂量。 2 患者处于活动性出血时,血小板的输注剂量取决于患者的出血情况及 止血效果。 3 输注一个治疗剂量血小板,成人(70kg)可升高4×109/L~8×109/L血 小板,儿童( 18kg ) 大约可升高17×109/L ; 婴幼儿输注血小板 5mL/kg~10mL/kg , 血小板可升高40×109/L~80×109/L。
全血与成分血使用标准
全血与成分血使用标准引言:全血与成分血是现代医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血液制品,用于治疗众多病症和救治重症患者。
为了确保安全有效地使用全血与成分血,制订相应的使用标准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本文将详细介绍全血与成分血的定义、特点以及使用标准。
一、全血及其使用标准1. 全血的定义:全血是指从献血者身体中采集的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组分的混合物。
2. 全血的特点:(1)全血能提供多种成分,包括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血浆等。
这使得全血成为一种多功能的血液制品,适用于多种不同的病症治疗。
(2)由于全血保持了血液原有的组分比例,因此可以避免成分血分离过程中可能引起的损失或变化。
3. 全血的使用标准:(1)全血的使用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来决定,包括疾病类型、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危机程度等因素。
(2)常见的全血使用指征包括急性失血、创伤、手术、贫血等情况。
对于慢性失血或缺铁性贫血,全血可能不是首选治疗方法。
(3)全血的用量应根据患者的体重和血红蛋白水平来确定,一般每隔一定时间定期检查血红蛋白,以监测全血使用效果。
二、成分血及其使用标准1. 成分血的定义:成分血是从全血分离而来的部分血液组分,包括红细胞悬液、血小板悬液和新鲜冷冻血浆等。
2. 成分血的特点:(1)通过分离全血可以得到更纯净的血液组分,满足特定治疗需求。
红细胞悬液可用于治疗大面积烧伤或贫血患者,血小板悬液可用于治疗血小板减少或功能异常的患者。
(2)成分血使用时必须严格控制质量,确保血液组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 成分血的使用标准:(1)成分血的使用应严格按照病人的具体病情来决定,包括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水平、出血风险等因素。
(2)成分血的用量应根据患者的体重和血小板计数等指标来确定,避免使用过多或过少的血液组分。
(3)成分血的质量标准包括:血小板悬液的纯度、血红蛋白的含量、血浆中病原体的检测等。
只有符合质量标准的血液组分才能使用。
结论:全血和成分血是具有不同特点和用途的血液制品。
全血和成分血使用
全血和成分血使用血液是人体非常重要的一种生命维持物质,它能够输送氧气、营养物质和荷尔蒙,同时也能够调节体温和酸碱平衡。
在医学领域中,血液不仅可以作为检测生物体疾病状态的重要指标,还可以通过输血的形式来救治病人。
根据血液的不同用途,我们可以将血液分为全血和成分血两种类型。
全血是指由抗凝剂稀释后未经任何处理的血液,包含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以及血浆等成分。
而成分血则是将全血通过离心分离成不同的组分,在严格控制条件下单独使用。
全血使用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用于急诊输血,即患者因大量失血或其他原因造成生命危险,需要迅速输血恢复血容量和血流动力学稳定;二是用于增加血液成分的输注,比如红细胞输注用于治疗严重贫血患者,血小板输注用于治疗血液凝血功能障碍等。
成分血使用则更为常见,它包括了红细胞、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以及各种血浆制品。
这种方式的使用可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特定需求,减少不必要的输血并发症,并能更好地利用血液资源,提高血液的供应效率。
在成分血的使用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血液成分的筛选和应用。
比如说,对于缺血缺氧的重度贫血患者,可以选择输注红细胞浓缩物用于补充血红蛋白;对于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可以选择输注新鲜冰冻血浆或凝血因子来促进血液凝结。
另外,使用血液制品还需要注意避免输血相关反应的发生。
过敏反应、发热反应和输血相关肺损伤等是比较常见的输血并发症,因此我们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输血史和过敏史,并在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总结起来,全血和成分血的使用方式各有优劣,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来决定。
合理选择血液成分,合理使用血液资源,不仅可以提高输血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还可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临床需求。
医务人员应该在使用血液制品时严格遵守相关规范,确保输血安全和有效性,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效果。
WST_622—2018_成分输血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WS/T622-2018、 WS/T623-2018
输血通则:
1.不可替代原则:只有通过输血才能缓解病情和治疗患者疾病 时,才考虑输血治疗。
2.最小剂量原则:临床输血剂量应考虑输注可有效缓解病情的 最小剂量。
3.个体化输注原则:临床医生应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 最优输血策略。
红细胞类:
适用于红细胞生成障碍、破坏过多或丢失引起的急慢性贫血,也 可用于血液置换。通常每输注1单位红细胞成分可升高血红蛋白 5g/L~10g/L,和/或红细胞压积0.015~0.030。
不适用于药物治疗有效的贫血;也不应作为扩充血容量、促进伤 口愈合或是改善人体状态的治疗手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WS/T622-2018、 WS/T623-2018
血小板类:
适用于血小板计数减少和/或功能异常引起的凝血功能障碍。通常 每输注1个治疗量单采血小板或10单位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可升高 血小板计数 20×10/L~30×10/L。
不适用于与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无关的出血,也不适用于 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TTP,或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除 非出血危及生命。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WS/T622-2018、 WS/T623-2018
输注剂量 :
患者无活动性出血时,输注剂量取决于患者输注前血小板数及预 期达到的血小板 数。通常成人每次输注一个治疗剂量。
患者处于活动性出血时,血小板的输注剂量取决于患者的出血情 况及止血效果。
冰冻解冻去甘油红 适用于稀有血型患者及有特殊情况患者的自体红
细胞
细胞保存与使用等 。
悬浮红细胞
国标全血及成分血释义解读(1)
择期手术患者根据其身体条件可 优先选择自体输血等。
18
通则
5.2最小剂量原则
临床输血剂量应考虑输注可有效缓解病情的最小剂量。
【释义】 临床医生为患者选择输注剂量时应以缓解与输血相 关的病情为目的,而非输血后指标达到正常水平, 应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并减少血液资源浪费。输血 治疗前根据患者各项检测指标、病情、治疗或手术 方案评估输注后各项指标的预期水平及患者病情缓 解程度,申请理想状态下的最小输注剂量,,输注 后及时评价输注效果调整输注剂量。详细信息见各 章节“输注剂量”相关内容。 如患者所需剂量小于采供血单位或部门可提供的最 小规格,则发放最小规格的血液成分。
22
通则
5.6 有效输注原则
临床医生应对患者输血后的效果进行分析,评价输注
的有效性,为后续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释义】 有效性是指此次输血是否达到预期效果,适宜性是指此 次输血策略是否适合该患者。输血后的疗效评价可以为进一 步开展输血治疗、优化制定输血策略提供依据。 输血治疗的有效性评价主要包含:其一是观察患者症状 改善情况,其二是检测输血后相关指标,比较指标水平与输 血前的差异。 输血治疗的适宜性评价主要指多次输血后效果不佳、输 注无效或发生严重输血不良反应时,应及时分析查找原因, 重新制定适合患者的输血策略。如抗体漏检感染等引起血小 板输注无效等。
17
通则 5.1不可替代原则
只有通过输血才能缓解病情和治疗患者疾病时,才考虑 输血治疗。
【释义】 临床医生宜首选其他治疗方案缓解病情或治疗患者
疾病,尽可能避免异体血液输注。 慢性贫血的患者通常能够耐受较低的血红蛋白( H B )
医学行业标准全血和成分血使用WST专题课件
全血和成分血使用
WS/T 623 -2018
6 全血及成分血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6.2 红细胞 6.2.1 功能
提高血液携氧能力,缓解缺氧引起的临床症状。 6.2.2 适应证
适用于改善慢性贫血或急性失血导致的缺氧症状,也可用于血液置 换,如 严重的新生儿溶血病、寄生虫感染(疟疾、巴贝西虫病等)、镰状细胞贫血等。
不适用于药物治疗有效的贫血;也不应作为扩充血容量、促进伤口愈合或 是改善人体状态的治疗手段。
全血和成分血使用
6.2.3 红细胞制剂常见种类
WS/T 623 -2018
全血和成分血使用
WS/T 623 -2018
6.2.4 输注指征
6.2.4.1 血液动力学稳定的患者:制定输血策略应同时参考临床症状、Hb水平、心肺功
5.5 合理输注原则 临床医生应对患者进行输血前评估,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
5.6 有效输注原则 临床医生应对患者输血后的效果进行分析,评价输注的有效性,为后续
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全血和成分血使用
WS/T 623 -2018
6 全血及成分血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6.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全血 6.1.1 特点
全血制剂的成分与体内循环血液成分基本一致,采集后随着保存期的延长,全 血中血小板及不稳定凝血因子逐渐失去生物学活性。目前临床应用较少。 6.1.2 功能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 (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8469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 WS/T 203输血医学常用术语 wS/T 433—2013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全血和成分血使用
全血和成分血使用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全血和成分血的适应证、输注剂量和使用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医疗机构开展临床输血治疗的全过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8469 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WS/T 203 输血医学常用术语WS/T 433—2013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3 术语和定义GB 18469及WS/T 20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大量失血 massive blood loss 24h内丢失一个自身血容量(正常成人体重的7%;儿童体重的8%~9%);或3h内丢失50%自身血容量;或成人出血速度达到150mL/min;或出血速度达到1.5mL/(kg·min)超过20min;失血导致收缩压低于90mm/Hg或成人心率超过110次/min。
3.2 普通冰冻血浆 frozen plasma冰冻血浆的一种,含有稳定的凝血因子。
3.3 去冷沉淀血浆 plasma cryoprecipitate reduced冰冻血浆的一种,也称为冷上清,从新鲜冰冻血浆中分离出冷沉淀凝血因子后的血浆。
4 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Hb:血红蛋白(hemoglobin) WS/T 623—2018 3Hct: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INR: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 P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SCID:严重联合免疫缺陷(severe combined immune deficiency)TACO:输血相关循环超负荷(transfusion associated circulatory overload)TA-GVHD: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transfusion associated graft-versus-host disease)TRALI: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transfusion related acute lung injury)TTP: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vWF: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factor)5 通则5.1 不可替代原则只有通过输血才能缓解病情和治疗患者疾病时,才考虑输血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血和成分血使用1 围本标准规定了全血和成分血的适应证、输注剂量和使用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医疗机构开展临床输血治疗的全过程。
2 规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8469 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WS/T 203 输血医学常用术语WS/T 433—2013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3 术语和定义GB 18469及WS/T 20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大量失血 massive blood loss 24h丢失一个自身血容量(正常成人体重的7%;儿童体重的8%~9%);或3h丢失50%自身血容量;或成人出血速度达到150mL/min;或出血速度达到1.5mL/(kg·min)超过20min;失血导致收缩压低于90mm/Hg或成人心率超过110次/min。
3.2 普通冰冻血浆 frozen plasma冰冻血浆的一种,含有稳定的凝血因子。
3.3 去冷沉淀血浆 plasma cryoprecipitate reduced冰冻血浆的一种,也称为冷上清,从新鲜冰冻血浆中分离出冷沉淀凝血因子后的血浆。
4 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DIC:弥散性血管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Hb:血红蛋白(hemoglobin) WS/T 623—2018 3Hct: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INR: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 P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SCID:严重联合免疫缺陷(severe combined immune deficiency)TACO:输血相关循环超负荷(transfusion associated circulatory overload)TA-GVHD: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transfusion associated graft-versus-host disease)TRALI: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transfusion relatedacute lung injury)TTP: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vWF: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factor)5 通则5.1 不可替代原则只有通过输血才能缓解病情和治疗患者疾病时,才考虑输血治疗。
5.2 最小剂量原则临床输血剂量应考虑输注可有效缓解病情的最小剂量。
5.3 个体化输注原则临床医生应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最优输血策略。
5.4 安全输注原则输血治疗应以安全为前提,避免对患者造成额外伤害。
5.5 合理输注原则临床医生应对患者进行输血前评估,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
5.6 有效输注原则临床医生应对患者输血后的效果进行分析,评价输注的有效性,为后续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6 全血及成分血的特点和使用方法6.1 全血6.1.1 特点全血制剂的成分与体循环血液成分基本一致,采集后随着保存期的延长,全血中血小板及不稳定凝血因子逐渐失去生物学活性。
目前临床应用较少。
6.1.2 功能提高血液携氧能力,增加血容量。
6.1.3 适应证适用于大量失血及血液置换的患者。
WS/T 623—2018 4 不适用于符合成分血输注指征的患者;也不宜用于治疗凝血障碍、单纯性扩充血容量、促进伤口愈合或是改善人体状态。
6.1.4 输注原则按照ABO及RH同型且交叉配血相合的原则进行输注。
6.1.5 输注剂量输注剂量取决于失血量、失血速度、组织缺氧情况等。
6.2 红细胞6.2.1 功能提高血液携氧能力,缓解缺氧引起的临床症状。
6.2.2 适应证适用于改善慢性贫血或急性失血导致的缺氧症状,也可用于血液置换,如严重的新生儿溶血病、寄生虫感染(疟疾、巴贝西虫病等)、镰状细胞贫血等[3]。
不适用于药物治疗有效的贫血;也不应作为扩充血容量、促进伤口愈合或是改善人体状态的治疗手段。
6.2.3 红细胞制剂常见种类红细胞制剂常见种类的特点及适应证见表1。
表1 红细胞制剂常见种类的特点及适应证6.2.4 输注指征 WS/T 623—2018 56.2.4.1 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红细胞输注指征见表2。
制定输血策略应同时参考临床症状、Hb 水平、心肺功能、组织氧供与氧耗等因素,不应将Hb 作为输注红细胞成分的唯一指征。
表2 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红细胞输注指征值。
6.2.4.2 活动性出血患者活动性出血患者由临床医生根据出血情况及止血效果决定是否输注红细胞。
6.2.5 输注原则6.2.5.1 浓缩红细胞、悬浮红细胞按照ABO同型且交叉配血相容性原则进行输注。
6.2.5.2 洗涤红细胞、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按照交叉配血主侧相容性原则输注,优先选择ABO同型输注。
6.2.6 输注剂量6.2.6.1 患者未出现活动性出血时,红细胞使用剂量根据病情和预期Hb水平而定。
输注1U 红细胞可使体重60kg的成年人Hb水平提高约5g/L(或使Hct提高约0.015)。
婴幼儿每次可输注10mL/kg ~15mL/kg,Hb水平提高20g/L~30g/L。
6.2.6.2 患者处于活动性出血时,红细胞输注剂量取决于失血量、失血速度及组织缺氧情况。
6.2.6.3 洗涤红细胞、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等在加工过程中会损失部分红细胞,用量可适当增加。
6.3 血小板 WS/T 623—2018 66.3.1 功能预防或治疗因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而引起的出血或出血倾向。
6.3.2 适应证适用于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引起的凝血功能障碍。
不适用于与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无关的出血,也不适用于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TTP,或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除非出血危及生命。
6.3.3 血小板制剂常见种类血小板制剂常见种类及特点见表3。
表3 血小板制剂常见种类及特点。
6.3.4 输注指征6.3.4.1 常规输注指征血小板输注指征见表4。
表4 血小板输注指征6.3.4.2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 WS/T 623—2018 7 血小板计数和功能正常的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不推荐常规预防性输注血小板。
若患者存在血小板减少症和/或血小板功能异常,围手术期出血时建议输注血小板。
6.3.4.3 使用抗血小板药物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血小板功能正常时不推荐常规预防性输注血小板;有创操作前可考虑预防性输注,出血危及生命时应输注。
6.3.4.4 血小板功能障碍先天性或获得性血小板功能障碍的患者关键部位出血或重大手术前,无论血小板计数水平如何均应进行血小板输注。
血小板功能障碍与血小板本身无关时(例如尿毒症、血管性血友病、高球蛋白血症等)一般不输注血小板。
6.3.5 输注原则6.3.5.1 按照ABO同型原则输注,出血危及生命且无同型血小板时,可考虑输注次侧相容性血小板。
6.3.5.2 血小板输注无效时,可开展血小板配型选择相容性血小板。
6.3.5.3 血小板应一次足量输注。
6.3.6 输注剂量6.3.6.1 患者无活动性出血时,输注剂量取决于患者输注前血小板数及预期达到的血小板数。
通常成人每次输注一个治疗剂量。
6.3.6.2 患者处于活动性出血时,血小板的输注剂量取决于患者的出血情况及止血效果。
6.3.6.3 输注一个治疗剂量血小板,成人(70kg)可升高4×109 /L~8×109 /L血小板,儿童(18kg)大约可升高17×109 /L;婴幼儿输注血小板5mL/kg~10mL/kg,血小板可升高40×109 /L~80×109 /L。
6.4 血浆6.4.1 功能补充凝血因子,预防或治疗凝血因子缺乏引起出血或出血倾向。
6.4.2 适应证无相应凝血因子浓缩制剂应用时,可用于多种原因导致的凝血因子缺乏,也可用于大量输血、大面积烧伤、创伤、血浆置换等。
不适用于单纯扩充血容量和升高蛋白浓度,也不适用可通过其他方式(如维生素K、冷沉淀凝血因子、凝血因子浓缩制剂等)治疗的凝血障碍。
6.4.3 血浆制剂常见种类血浆制剂常见种类的特点及适应证见表5。
表5 血浆制剂常见种类的特点及适应证6.4.4 输注指征6.4.4.1 血浆输注宜参考凝血功能检测结果及临床出血情况。
PT大于正常围均值的1.5 倍和/或APTT大于正常围上限的1.5倍,或INR大于1.7时可考虑输注血浆。
凝血试验结果不易获取时,由临床医生根据患者出血情况决定是否输注血浆。
6.4.4.2 华法林治疗患者发生颅出血时建议给予血浆输注。
6.4.5 输注原则按交叉配血次侧相容性原则输注,献血者不规则抗体筛查阴性的血浆可直接进行ABO 相容性输注。
优先选择ABO同型血浆。
6.4.6 输注剂量由临床状况和患者体重决定,通常成人为10mL/kg~20mL/kg,婴幼儿10mL/kg~15mL/kg。
用于治疗多种凝血因子缺乏疾病时,参考实验室凝血功能检测结果。
6.5 冷沉淀6.5.1 功能补充VIII因子、XIII因子、vWF、纤维蛋白原和纤维结合蛋白。
6.5.2 适应证主要适用于纤维蛋白原缺乏引起的出血,也可用于无特异性浓缩制剂使用时的Ⅷ因子缺乏症、ⅩⅢ因子缺乏症、血管性血友病、纤维蛋白异常及纤维蛋白原缺乏症;也可用于大量输血、DIC以及其他治疗方法无效的尿毒症出血。
有特异性浓缩制剂可供使用时冷沉淀凝血因子不宜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6.5.3 输注指征大量输血或DIC伴纤维蛋白原水平<1.0g/L时,可输注冷沉淀凝血因子。
创伤、产科和心脏手术患者纤维蛋白原维持在1.5g/L~2.0g/L。
6.5.4 输注原则按照交叉配血次侧相容性原则输注,献血者不规则抗体筛查阴性的冷沉淀凝血因子可直接进行ABO相容性输注。
6.5.5 输注剂量 WS/T 623—2018 9 输注剂量和频率取决于纤维蛋白原消耗速度、恢复时间和半衰期。
纤维蛋白原在无其他消耗(如出血、DIC等)的情况下半衰期大约是4d。
通常成人每5kg~10kg输注2U,婴幼儿输注2U/kg~4U/kg。
(1U:由200mL全血分离的血浆制备,且符合GB 18469质量要求。
)6.6 单采粒细胞6.6.1 功能提高机体抗感染能力。
6.6.2 适应证适用于出现感染、抗生素治疗48h无效且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小于0.5×109 /L的患者及先天性粒细胞功能障碍患者(如慢性肉芽肿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