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13.4杠杆(人教版九年级)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三物理13.4 杠杆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初三物理13.4 杠杆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初三物理13.4 杠杆习题及答案一、作图题1、如图8所示,O点为杠杆的支点,画出力F的力臂,并用字母L表示。

2、渔夫用绳子通过竹杠拉起渔网,如图14所示.请在图上画出(1)绳子AB对杆拉力F1的力臂L1.(2)渔网对杆的拉力F2的示意图及该力的力臂L2.3、筷子是我国传统的用餐工具,它应用了杠杆的原理,如图所示,请你在右图中标出这根筷子使用时的支点O,并画出动力F1和阻力臂L2。

4、画出图中各力的力臂5、如图所示,用一根硬棒撬一块石头,棒的上端A是动力作用点。

(1)在图上标出:当动力方向向上时,杠杆的支点a ;当动力方向向下时,杠杆的支点b。

(2)在杠杆上画出撬动石头动力F为最小时的方向。

6、(10·宿迁)为使杠杆ON在图乙位置能保持静止,需在M点施加一个力F.画出物体A 对杆的拉力的力臂和在M点对杆的最小拉力F的示意图;7、(10·百色)图是吊车吊起重物的情景,点O是起重臂OB的支点。

请在图中作出F1、F2的力臂L 1、L2。

8、(10·茂名)(2分)如图所示,铡刀工作时的动力F1,O为支点。

请在图中作出动力臂L1和铡刀受到的阻力F2的示意图。

9、(10·河南)如图11所示,在课桌的C点用最小的力把桌腿B抬离地面,在抬起时桌腿A没有滑动,请在C点画出这个力的示意图,并标出它的力臂l。

10、(10·德州)如图所示,轻质杠杆可绕O转动,杠杆上吊一重物G,在力F作用下杠杆静止在水平位置,l为F的力臂,请在图中作出力F的示意图及重物G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11、如图所示,F1是作用在抽水机手柄A点的动力,O为支点,请在图中画出F1的力臂l1。

12、利用钓鱼竿钓鱼的示意图如图所示,O为支点,F1是手对鱼竿的作用力,请画出:(1)鱼线对钓鱼竿拉力F2的示意图;(2)F1的力臂。

13、请在图中画出动力F1的力臂L1。

14、如图所示,曲杠杆AOBC自重不计,O为支点,要使杠杆在图示位置平衡,请作出作用在C点最小的力F的示意图及其力臂L1.15、如图所示,杠杆OA在力F1、F2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L2是力F2的力臂.在图中画出力F1的力臂L1和力F2.16、⑴如图所示,一把茶壶放在水平桌面上,请画出茶壶所受的重力G的示意图。

物理:杠杆课件(人教版九年级)

物理:杠杆课件(人教版九年级)
画力臂的方法是: (1)辨认杠杆,找出支点、动力和阻力; (2)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出力的作用线 . (3)从支点作出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线。 (4)用大括号将力臂括上,并标上符号。
F1
A
B
F2
画出图中各力的力臂
F1
B
O
A
F2
(1)找出支点的位置 l1 (2)沿动力、阻力的作用 方向将力的作用线画出 (3)从支点作动力、阻力 O l2 作用线的垂线 (4)用大括号将力臂括上,并标上符号。
成复 的杂 机 械 都 是 由 简 单 机 械 组
(抽油机)
最简单的机械——杠杆
这是最常用的工具,它是根据杠杆原理制造的 .
它 们 都 是 杠 杆 , 有 什 么 共 同 特 点 ?
一、杠杆的定义
钢丝钳
杆秤
瓶盖起子
道钉撬
火钳
独轮车
这些用具都是杠杆
古代的杠杆
汲 水 的 桔 槔
古代的杠杆
二、杠杆的五个要素
A O B
2.市区街道两旁可看到如图所示的公益广 告牌,它可看做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杠 杆,在图中画出使它平衡的力的力臂。
A F
l2
G
l1
B
3、道钉橇有关尺寸如图所示,若在A 点竖直向下的作用200牛的力,道 钉橇对道钉会产生多大的力? 解: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 l1= F2 l2可得:
l1 120cm F2= l F1= 6cm ×200N 2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请同学们开始做实验
实验次数 F1/N 1 2 l1/m F2/N l2/m
数据
F1=0.5N,l1=20cm,F2=1N,l2=10cm 或 F1=1N,l1=8cm,F2=2N,l2=4cm

九年级物理_《13.4杠杆》课件_人教新课标版1

九年级物理_《13.4杠杆》课件_人教新课标版1

② 在杠杆两边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每个钩 码重0.5N),调节钩码的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 置重新平衡。然后把实验数据填入表中。
l2
l1
F2
F1
③ 改变力和力臂的数值,再做两次 实验,把实验数据填入表中。
实验次数
动力F1/N
动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1
2
3
0.5 1.5 2.0
3. 杠杆的平衡条件: 4. 杠杆的种类: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1L1= F2L2
省力杠杆:L1>L2,动力小于阻力 特点:省力,但费距离。应用:羊角锤 费力杠杆:L1<L2,动力大于阻力 特点:费力,但省距离。应用:钓鱼竿 等臂杠杆:L1=L2 ,动力等于阻力 特点:不省力也不费力。应用:天平
3、杠杆的应用
省力杠杆
由 F1L1=F2L2
F1
动力臂L1
O
阻力臂L2
∵L1 〉L2 ∴F1〈 F2 这是省力杠杆
F2
省力杠杆
手通过的距离比刀口通过的距离大,要 多移动距离。
铡刀
省力杠杆
费力杠杆
F2 O F1
由 F1L1=F2L2 ∵L1 〈 L2 ∴F1 〉 F2 这是费力杠杆
费力杠杆
手通过的距离比煤或鱼通过的距离少得多, 可以省距离。
阻力臂(l2): 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力的作用线: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的直线。
画力臂的方法
(1)辨认杠杆; (2)先找支点O; (3)过力的作用点沿 力的方向画出力的作 用线; F1 (4)作从支点到力的 作用线的垂线段。 l1
O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l2 F2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精品示范教案第4节 杠杆.doc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精品示范教案第4节 杠杆.doc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引入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有一句豪言壮语:“给我一个立足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棍,我就能把地球撬起来”。

他的话有道理吗?这一节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合作探究1、杠杆仔细观察如下所示的几幅图,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

在图中撬棒、跷跷板、抽水机的手柄,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做杠杆。

(板书)进一步思考:对于杠杆的形状等有什么要求吗?你还能举出其他用到杠杆的实物吗?。

为了更好的了解杠杆,我们先要熟悉几个名词: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学生体会、理解这句话并激发学生兴趣作出初步判断,是正确还是错误。

学生阅读课本第64页,了解五个名词的概念。

总结:动力和阻力都是作用在杠杆上的力,作用效果相反。

支点可以在杠杆的中间也可以在两边。

学生观察图形,分析其共同特征,准确找到研究对象学会从常见的事物中寻找共同特征的方法学生思考、讨论问题得:深入了解杠杆,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能从生活中找是弯的,但必须是硬的。

到用杠杆的例举例。

子看书64页初步了解这几个名词。

学生阅读并总结。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课题13.4杠杆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认识杠杆和有关杠杆的几个概念。

2、能从常见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出杠杆。

3、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杠杆的一些应用过程方法1、经历绘制杠杆示意图的过程,体会科学抽象的方法。

2、观察和操作杠杆,体会杠杆的作用。

3、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

学习分析实验现象、寻找数据间规律从中归纳出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1、关心生活、生产、自然现象中杠杆的使用。

2、乐于在周围生活中发现和分析各种杠杆,具有利用杠杆方便自己工作的意识。

3、认识科学探究中必须有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认识什么是杠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杠杆的应用教学难点杠杆力臂的概念教学用具常见的杠杆、弹簧测力计、钩码、演示用杠杆等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学生活设计意教师示范画力臂向学生强调注意事项:力的作用线是沿着力的方向的一条直线,(1)画力臂时,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要在支点和垂足两端画上箭头。

物理:13.4《杠杆》教案4(人教版九年级)

物理:13.4《杠杆》教案4(人教版九年级)

第四节杠杆教学设计(四)教材分析1、教材前后章节联系分析本节课选自九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的教材内容,学习本章之前,学生已经学过力的三要素、受力分析、力的示意图等知识点,为本章的学习做了知识上的准备;而本章的前两节学习的“斜面”和“滑轮”这两种简单机械运动,为杠杆这种简单机械的学习提供了经验基础,使知识之间形成相互联系。

学生对杠杆这种简单机械的感性认识比较丰富,特别是对使用杠杆能省力有比较的体验(但认识上有误区)。

因此,将本节内容分成三个课时来学习,从认识杠杆这一熟悉的简单机械着手,来改观学生的感性体验,到杠杆平衡条件的探索学习,来深刻认识杠杆知识内涵,再到杠杆应用的理解,将知识内化,是一个由浅入深,由熟悉到陌生的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可对原有知识起到复习巩固和提高的作用;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动手和分析等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为今后杠杆平衡、杠杆应用的学习以及高中的力矩的学习打下基础。

2、教材活动结构分析对本节课的教学安排,教师先引导学生开展一系列活动,体验用徒手和起子两种不同方法开瓶盖和用羊角锤拔钉时的结果和感觉并作比较,学生在过程中产生了疑问,教师便能自然引出“杠杆定理”从而开始本课时“杠杆”的学习。

展开教学后,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体验,从多种工具的使用中总结出杠杆的特点或杠杆形成所要具备的条件,这样便自然得到杠杆这一简单机械的定义。

在明确杠杆概念之后,教师可以在“人用撬棍撬石头”的杠杆实际使用图中参照杠杆的定义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学生原有的力学知识及亲身经验感受来引出杠杆前三要素:支点、动力和阻力。

接着教师利用同学们熟悉的跷跷板如何改变其状态的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支点到力作用线的距离是影响力作用效果的因素,从而总结出力臂概念。

之后教师必须作好力臂寻找和绘画的教学,使学生能充分掌握。

在完成阶段性的课堂练习后可直接引入人体杠杆的教学。

最后在活动中总结全课,并留下疑问给学生,为下堂课深入学习杠杆的其他知识作好铺垫。

九年级物理下册《13.4杠杆》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物理下册《13.4杠杆》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动力臂: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L1”
阻力臂: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
实验探究:
1、我的实验方案:
2、我探究,我实验:
实验次数
1
动力F1(N)
动力臂L1 (Cm)
动力F2(N)
动力臂L2 (Cm)
2
3
杠杆的平衡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1L1=F2L2
学习进步





事处事有皆物学理

第十三章 力和机械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O”表示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F1”表 示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F2”
表示
羊角锤拔钉子过程中的支点、动力、阻力
F1
O
F2
F1' F1
O F2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O”表 示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F1”表 示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F2”表示

(人教版)初三物理13.4 杠杆

(人教版)初三物理13.4 杠杆

阻力臂l 2动力臂l 1阻力F 2动力F 1支点O(人教版)初三物理13.4 杠杆 一、引入新课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立足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棍,我就能搬动地球"你知道这句话中的道理吗?在这句话中"一个立足点,一根长棍"指的是什么呢?阿基米德究竟能否搬动地球呢?带着这两个问题我们这一节课去学习杠杆的知识,然后我们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二、新课教学1杠杆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杠杆的五要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叫支点,用字母O表示。

动力:象刚才手撬羊角锤的力,手按长木板的力都是使杠杆转动的力,我叫把这种力叫做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叫动力,用字母F 表示。

阻力:相反的,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叫阻力,用字母F2表示。

那么要产生同样的效果,施加力的大小、方向是否一样呢? 让学生按下图分别操作(1)分别按图1三个位置沿图示方向向下施力使杠杆静止。

三次施加力的大小是否一样?是不一样的,这说明要使杠杆保持这种状态,力的大小跟什么有关?通过实验操作我们知道力的大小跟作用点和支点的远近有关,且距离越大,力越大。

(2)老师不加解释,再让学生按图2所示施加力使杠杆保持静止,学生会发现虽然作用点相同,即作用点和支点的远近相等但力的大小却不同,且F1>F2。

那跟什么有关呢?这时出示课上练习纸让学生在图,上画出过支点O 作沿F1、F2方向的直线的垂线段(这一点有些学生的准备知识可能不足,老师可先观察,若学生画得很好,老师就略画一下,若不行,老师就得详细示范给学生看)并标上L1、L2。

问:L1、L2哪个大?F1、F2哪个大?老师再来解释要使杠杆保持静止状态,力的大小不是跟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有关,而是跟支点到刚才的直线的距离有关,我们把沿力的方向所画的直线叫力的作用线,过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叫力臂。

动力臂: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1表示 阻力臂: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2表示 老师在黑板上画出跷跷板的示意图,并示范画出杠杆的五要素。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物理《13.4 杠杆》教学设计(方案二)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物理《13.4 杠杆》教学设计(方案二)

人教版《13.4 杠杆》新课标教学设计(方案二)一、教学目标1、认识杠杆;知道杠杆的作用—在什么条件下省力?在什么条件下费力?在什么条件下不省力、也不费力?以及杠杆在实际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利用组合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1、重点:在操作实验、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等于小于大于—的距离时支点到重点—⎪⎩⎪⎨⎧不省力也不费力费力省力 2、难点:认识杠杆上的“三点”(支点、重点、力点);分析、归纳、杠杆工作规律。

三、电教设计本课采用实地让学生使用木棍撬移钢筋混凝土块,使学生建立“杠杆”的概念;通过撬石块投影认识杠杆上的三点(支点、力点、重点);通过学生列举事实,比较实际操作中的两种不同效果和文字投影,启发学生发现杠杆的省力原理;通过学生利用杠杆尺做实验和操作,观看演示实验,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杠杆还具有费力和既不省力、又不费力的作用。

在学生认识了“杠杆的作用”的基础上,通过利用书中插图,认识人们利用杠杆原理制造的工具,并通过使用这些工具,探索出杠杆在什么条件下省力,在什么条件下费力,在什么条件下不省力、也不费力,利用文字投影帮学生归纳出“杠杆的工作规律”。

为巩固本课知识,让学生结合生活,列举出一些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应用杠杆的实例。

并布置学生应用杠杆原理做一些实事。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现场谈话(操场旧旗杆基座旁):地面上是一些旧旗杆基座用的部份钢筋混凝土块。

由于它们很重,瓦工们暂时还没有设法将它们运走。

同学们有什么方法,把它们搬运到操场的一角去吗?(二)学习新课1、建立“杠杆”的概念(1)请力气大些的1—2名男生用手搬,合作抬混凝土块。

(2)学生思考:搬不动、移不走怎么办?(引导学生说出用木棍式的东西来撬)(3)请体力小些的女生(1人)用木棍撬混凝土块。

a. 大家想:怎么撬?b. 一女生动手用木棍撬。

九年级物理下册《13.4杠杆》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物理下册《13.4杠杆》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第十三章 力和机械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O”表示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F1”表 示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F2”
表示
羊角锤拔钉子过程中的支点、动力、阻力
F1
O
F2
F1' F1
O
F2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O”表 示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F1”表 示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F2”表示 动力臂: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L1”
阻力臂: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
实验探究: 1、我的实验方案: 2、我探究,我实验:
实验次数 动力F1(N) 动力臂L1 (Cm) 动力F2(N) 动力臂L2 (Cm)
1 2 3
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Fra bibliotek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1L1=F2L2
学习进步
生 活 处 处 有 物 理
留 心 事 事 皆 学 问

九年级物理上册杠杆的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上册杠杆的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上册杠杆的知识点
九年级人教版物理上册关于杠杆的知识点
每天坚持整理知识点,到考试时才能方便复习。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九年级人教版物理上册关于杠杆的知识点,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叫做杠杆。

1、杠杆的五要素:
(1)支点:杠杆绕其转动的点,一般用字母O表示该点。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一般用字母F1表示。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一般用字母F2表示。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一般用L1表示。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一般用字母L2表示
2、力臂:
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3、平衡条件
(1)杠杆平衡是指杠杆处于静止或匀速转动的状态。

(2)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
【九年级人教版物理上册关于杠杆的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13-4-1杠杆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物理13-4-1杠杆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物理13-4-1杠杆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第一篇:九年级物理 13-4-1杠杆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第四节杠杆(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杠杆的定义,2、知道杠杆的五要素,3、会画杠杆的力臂,4、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过程与方法经历画杠杆的示意图,体会科学抽象的方法观察和操作杠杆,体会杠杆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心生活中的杠杆使用,乐于在生活中发现杠杆,使用杠杆。

教学重点:杠杆的定义、力臂的画法、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应用教学难点:杠杆的定义、力臂的定义及画法教学过程:(一)请同学们按下列要求进行学习:读教材P64,思考:1、什么是杠杆?讨论:(1)一根硬棒是杠杆吗?一根硬棒在地上拖着走,这根硬棒是杠杆吗?(2)杠杆只能是直的吗?举例说明2、杠杆的五要素:(1)支点:叫支点,用字母表示。

(2)动力:叫动力,用字母表示.(3)阻力:叫阻力,用字母表示.注意:杠杆的受力分析①分析杠杆受力时,注意是杠杆受力,而不是杠杆施力。

力的作用点在上。

②阻力的方向的确定。

③例题分析:用木棒撬石块(见课本图),动力使杠杆A端向下运动,则杠杆B端向上运动,石块被撬起,此时是杠杆施力,石块受力。

同时,石块阻碍杠杆向上运动,杠杆受阻力向下,石块施力,杠杆受力。

(4)动力臂:从到的距离。

(5)阻力臂:从到的距离。

补充讲解:力的作用线:通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所画的直线。

力臂的画法:首先确定杠杆的,再作。

然后使用直角三角板画出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垂足要落在力的作用线上,最后符号指明哪段线段是力臂,并写出字母L1或L2。

力臂常用实线画出。

如果动力臂与阻力臂重合,可用大括号表示。

(二)学生练习:画出图中动力臂和阻力臂。

教学反思:杠杆一节是学生对机械的入门教学,要让学生学好。

教师先让学生自主学习知道杠杆的定义及六要素,然后教师通过实验展示及多媒体展示加强了学生对杠杆六要素的理解。

强调杠杆力臂的作法;引导学生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强调实验中注意的事项,教学效果好。

1九年级物理 第十三章第四节杠杆 人教新课标版PPT课件

1九年级物理 第十三章第四节杠杆 人教新课标版PPT课件
F1L1=F2L2 将(1)代入得 600N X L1=200N X (1.8m-L1) 解之得:L1=0.45m 答 :人肩应挑在离前端0.45m处才能使扁 担平衡。
4、如图所示,重物G=400N,AB=20cm, BC=60cm,CD=60cm,求将重物G提起时所用的 最小动力(图中装置可绕A点转动)。
(4)用大括号将力臂括上,并标上符号。
F1 A
B 画出图中各力的力臂
F2
F1
B
O
A
(1)找出支点的位置 (2)沿动力、阻力的作用
l1
F2
方向将力的作用线画出
(3)从支点作动力、阻力 作用线的垂线
O l2
(4)用大括号将力臂括上,并标上符号。
想一想 画出图中杠杆各力的力臂
l1
F1
O
l2 F2
O
F2
2 杠杆是否都是直的?
答:杠杆可以是直的,也 可以是弯的
3 若一力作用在杠杆上,作用点不变,但 作用方向改变,力臂是否改变?
答:要改变
画出各力和力臂
l1 O
l2
F2
F1
归纳:一找支点二画线 三连距离四标签。
画力臂的方法是:
(1)辨认杠杆,找出支点、动力和阻力; (2)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出力的作用线 . (3)从支点作出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线。
19
设计实验
o L1
L2
F1
F2
1.选择如图器材
2.在实验前要通 过调节杠杆两端 的平衡螺母,使 杠杆水平平衡
3.杠杆的支点通
过杠杆的重心
(消除杠杆重力对实验的 影响)
20
o L1
L2
F1
F2
4.在杠杆支点的 左边挂一定量的 钩码右边也挂上 钩码,直至杠杆 平衡为止。 5.挂钩码后,不 能再动平衡螺母。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初三)物理《杠杆》说课稿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初三)物理《杠杆》说课稿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初三)物理《杠杆》说课稿《杠杆》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杠杆》,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新课程九年级物理第13章第4 节。

下面我分四部分来谈谈我对本节课的理解。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教材第12章分别各用一节介绍了力的作用效果和平衡知识,本节从新的角度,在不同层次上研究了这个问题,其内容是前面所学知识的扩展,也是后面滑轮、轮轴等其他一些简单机械的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继续向学生渗透物理来源于生活,经过观察、实验等手段建构物理模型,并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所以本节课无论是在培养学生学习方法上,还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地位的分析,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杠杆,知道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等概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看幻灯片,了解杠杆的作用。

通过探究,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活动,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精神。

3.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为:重点:力臂的画法和杠杆的平衡条件。

难点:力臂的画法,用实验让学生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第二部分:教学方法和手段本节课主要运用的教学法,包括发现法、讲练法、探究、合作等。

并采用多媒体互动教学,教师将下载相关素材、选择合适的练习题制作成幻灯片,以备教学使用。

第三部分:学法分析物理作为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转变学生物理学习方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整体学习方式的转变。

我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辅以多媒体手段,采用着重于学生探索研究的启发式教学方法,结合师生共同讨论、归纳。

在课堂结构上,我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我设计了①创设情境—引入杠杆②解剖杠杆—展现新知③变式训练—巩固新知④课堂实验—得出结论⑤交流讨论—自主探究五个层次的学法,它们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从而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什么是杠杆?
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
动的硬棒就是杠杆。 注意:硬棒可以是直,也可以是弯曲, 硬棒可以是各种各样的形状。
撬棒在撬石头的过程 中时怎么样运动的?
什么是动力?什么是阻力?
2、杠杆的五要素:
1 .支点(O):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2 .动力(F1) :使杠杆转动的力。 3 .阻力(F2)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4 .动力臂(L1) :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5 .阻力臂(L2) :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a:力的作用线:通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 向所画的一条直线。 b:距离:点到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拓展与探究
自主阅读教材P67并回答问题:
科学世界《小小弹簧秤 称出大象重》 问题:根据弹簧秤的读数,怎样才能算出大 象和铁笼的总重量? 小组讨论:给你一根轻质的木料米尺,一 个测量范围为5N的弹簧测力计,你如何称 约为40N重的书包。
作业布置:
教材P68:动手动脑学物理第2、4题。
板书设计:
第四节 杠 杆
九年级物理上册
【教学目标】
认识杠杆,知道杠杆五要素。
熟练掌握力臂的画法。 会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了解杠杆的分类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杠 杆--第1课时
认识杠杆
这些能给我们提供某些方便的工具都称为机械
它 们 都 是 杠 杆 , 有 什 么 共 同 特 点 ?
二、杠杆的五要素示意图
F1
支点
o
L2
L1
杠杆“五要素”
F2
观看杠杆视频:
认识杠杆.swf
三、画力臂的方法总结
第一步:先确定杠杆的支点O和动力、阻力的 方向。 第二步: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出力的 作用线。 注意:画的时候要用虚线将力的作用线延长 。 第三步:用实线从支点O向力的作用线引垂 线,则从支点到垂足的距离就是力臂。 第四步:最后用大括号勾出力臂,并在旁边写 上字母L1或L2。
O
l2
l1
F2
F1
四、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一)实验步骤
1、猜想: 杠杆的平衡条件可能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也可能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2、器材;带刻度杠杆,支架,钩码 3、设计实验; 4、进行实验: ⑴调节杠杆水平平衡; ⑵在杠杆支架两侧分别挂钩码使杠杆再次水平平衡(三次); ⑶记录数据; ⑷得出结论。
3、观察上述杠杆的力臂的特点,你能对他们分类吗?
提问并演示: 如图3:要使装置中的杠杆在水平位置平 衡,应在B点或C点施加一个多大的竖直向下 的动力?每个钩C处挂2个钩码, 杠杆才能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且离支点越远所 用钩码越少,即F1越小。
分析归纳得出: 当L1>L2时,F1 < F2 为省力杠杆,如:老虎钳、 瓶盖起子、剪铁皮的剪刀 当L1<L2时,F1 > F2 为费力杠杆,如:理发剪 刀、镊子、钓鱼杆 当L1=L2时, F1 = F2 等臂杠杆,如:天平
(二)进行实验
小组合作探究:
各小组自选器材,分工合作,按照刚才 的步骤进行实验,要求每组至少测量三组 数据。
记录数据
次 动力 数 F1 阻力 F2 动力 臂L1 阻力 臂L2 动力×动力 阻力×阻力臂 臂(F1×L1) (F2×L2)
1
2 3
观看视频: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swf
并与自己的探究过程对比。
A
课堂小结:
1.杠杆的定义 2、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 臂、阻力臂。 3.杠杆的平衡条件:
F1 × L1=F2 × L2
堂上练习:
下发配套练习1-5题。
作业布置:
教材P68:动手动脑学物理第3题。
杠 杆--第2课时
新课引入:
1、通过上节课学习,你怎样认识杠杆,试试列举生活中 的杠杆? 2、如下图:请几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出各个力的力臂。
视频欣赏:
三种杠杆.swf
练习:
画出《堂上练习》第8题瓶盖起子的动力臂
和阻力的方向,并分析是省力杠杆,还是 费力杠杆?
小组交流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省力和费力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省距离和费距离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提示:省力和省距离都是针对假定的动力 而言的。
说出下列杠杆是省力还是费力杠杆
议一议:天平是哪种杠杆?
问题:用天平称物体质量,天平平衡时为
什么砝码的质量就等于被称物体的质量? 同桌之间用2分钟的时间讨论。
引伸:你见过这样的杠杆吗?
杆秤、案秤是怎样的杠杆?
课堂小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哪三种杠杆?它们的作用
及应用有哪些?
堂上练习:
下发配套练习6-10题。
堂上检测: 1、杠杆平衡是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为了省 力应将支点靠近 力,以便减少 。 2、已知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之比为3:1,要使杠杆 平衡,动力应是阻力的 ,若动力是100N,则阻力 是 。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使用杠杆就是为了省力 B、使用杠杆就是为了省 距离 C、使用杠杆既为了省力也为了省距离 D、以上说法都不对 4、关于简单机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镊子是省力杠杆 B、天平是一个费力杠杆 C、理发剪刀是费力杠杆 D、老虎钳是等臂杠杆
杠杆的平衡条件: F1
× L1=F2 × L2
省力杠杆:L1>L2,F1 < F2 , 如:老虎钳、瓶盖起子、剪铁皮的剪刀 费力杠杆:L1<L2,F1 > F2 , 如:理发剪刀、镊子、钓鱼杆 等臂杠杆:L1=L2, F1 = F2 ,如:天平
实验结论:
杠杆的平衡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1 × L1=F2 × L2
例题:如图,一轻质杆OA一端固定在竖直墙 上,可绕O点转动,已知0A=0.3cm, OB=0.2cm,在A点处悬挂一重物G,质量为2kg, 若在B处施一竖直向上的拉力F,使杠杆在水 平线上平衡,此时拉力F为多少?
F O 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