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案

合集下载

2024年化学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案3篇

2024年化学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案3篇

2024年化学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案3篇化学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能力培养: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语言表达能力。

科学思想:通过研究氧气的性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科学品质: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求实、严谨的优良品质。

科学方法:通过实验探讨氧气的化学性质。

重点、难点: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对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

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有空气,而空气中有氧气。

[提问]请你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用到氧气的地方[讲解]氧气与人类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是人类和动物自下而上不可缺少的物质。

倾听回答:人和动物呼吸,急救病人。

倾听激发兴趣。

[提问]氧气具有哪些性质呢?[引言]化学上要系统的研究某种物质一般都有一个程序,即先研究它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再通过性质研究它的用途,思考、猜想设疑创设情境。

初步了解研究物质的程序。

[提问]什么是物理性质?物理性质包括什么内容?回答:不经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复习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打好基础。

[展示]一瓶氧气[讨论提纲]1.说出氧气的色态2.氧气有气味吗?3.已知氧气的密度是1.429克/升,空气的密度是1.293克/升,你从中得到什么结论?4.在1升水中仅溶解30毫升的氧气怎样表示氧气的溶解性?[讲解]如果我们改变条件,氧气会由气态变为液态,所以说气体时必须要注明在通常状况下。

观察、讨论,一位学生回答(别的学生补充)1氧气是无色的气体2氧气是无味的(闻气味)3氧气比空气重4氧气不易溶解于水领悟培养学生的面容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闻气味的方法。

[板书]一、物理性质1.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

2.比空气略重。

3.不易溶解于水。

4.氧气。

化学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案2教学目的知识:使学生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色、态、味、密度、熔点、沸点、水溶性等);使学生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碳、硫、磷、铁在氧气中燃烧)。

初中化学氧气教案word

初中化学氧气教案word

初中化学氧气教案word教学内容:氧气的性质及应用教学目标:1. 了解氧气的基本性质;2. 掌握氧气的制备方法;3. 了解氧气的应用。

教学重点:氧气的性质及应用教学难点:氧气的制备方法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燃烧烧杯、试管、导管等;2. 实验试剂:过氧化氢、氢氧化钠等。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一下我们周围哪些物质中含有氧气,为什么我们需要氧气等问题。

二、讲解氧气的性质及应用(15分钟)1. 氧气的性质: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能促进燃烧,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气体之一。

2. 氧气的应用:氧气广泛应用于医疗、生产和科研等领域,如供氧、燃烧等。

三、实验操作(20分钟)1. 制备氧气实验:将过氧化氢加入燃烧烧杯中,再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使用导管收集生成的氧气。

2. 实验效果展示:演示氧气的燃烧特性,让学生观察氧气的性质。

四、讲解氧气的制备方法(10分钟)1. 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了解制备氧气的原理;2. 讲解氧气的工业制备方法,如空气的分馏等。

五、实践操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制备氧气;2. 学生自行收集氧气,并观察氧气的性质。

六、总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学习到的关于氧气的知识,并展示氧气的应用领域。

七、作业布置1. 让学生撰写一份关于氧气的实验报告;2. 让学生查阅材料,了解氧气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对氧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力。

同时,也引导学生关注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初中化学氧气的用途教案

初中化学氧气的用途教案

初中化学氧气的用途教案
教学对象:初中生
教学内容:化学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化学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并能够正确描述化学氧气的一些常见用途。

教学准备:化学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的相关知识点、实验装置和实验材料。

教学步骤:
1. 引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本节课的话题,并让学生思考化学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2. 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氧气的性质,如它对灭火器的作用等。

3. 理解: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理解化学氧气的性质,如它对燃烧的作用和促进呼吸作用等。

4. 运用:让学生探讨化学氧气的一些常见用途,如用于医疗、工业、水处理等方面。

5. 总结:让学生总结化学氧气的用途,并对今天的学习内容做一个简单的总结。

6. 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通过今天的教学,学生不仅了解了化学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还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力,提升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案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案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案教案标题:探索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目标:1. 了解氧气的性质和特点。

2. 探讨氧气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和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教学准备:1. 幻灯片或展示板2. 实验材料:氧气气体、蜡烛、瓶子、水、火柴等3. 学生实验记录表格4. 教学视频或图片资源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利用幻灯片或展示板向学生展示一些与氧气相关的图片,例如火焰、呼吸等。

2. 引发学生的思考,提问他们对氧气的了解和认识。

知识讲解:1. 通过讲解和讨论,向学生介绍氧气的性质和特点,包括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它是空气中的一种成分,能够支持燃烧和维持生命等。

2. 通过实验演示,展示氧气对燃烧的影响,例如点燃一根蜡烛,然后将其放入一个装有氧气的瓶子中,观察火焰的变化。

实验探究: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氧气的特性。

2. 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实验主题,例如氧气的溶解性、氧气的密度等。

他们需要列出实验步骤、材料和预期结果,并进行实验记录。

3. 学生进行实验并记录观察结果,然后与小组分享实验结果和结论。

讨论与总结:1.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实验结果,并总结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氧气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例如呼吸、燃烧等方面。

3. 学生可以通过观看教学视频或图片资源,了解氧气在工业、医疗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评价与作业:1. 要求学生完成一份关于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的小结,包括他们在实验中的观察结果和对氧气的理解。

2. 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氧气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并撰写一篇短文或制作海报来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扩展活动:1. 邀请专业人士或相关行业的代表来学校进行讲座,介绍氧气的应用和相关领域的职业。

2.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实验室或工厂,深入了解氧气的生产和应用过程。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实验设计。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和讨论,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化学教案《氧气的性质》优秀5篇

化学教案《氧气的性质》优秀5篇

化学教案《氧气的性质》优秀5篇《氧气》说课稿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2.观察和描述木炭、硫、铁丝等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3.了解氧气与人类关系密切;过程与方法:1.观察与描述物质与氧气反应的现象,学会从中归纳出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氧气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及重要意义,增强环保意识2.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二、教学重点:氧气的性质与用途三、教学难点:掌握各种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四、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氧气的性质1.物理性质:(1)色、味、态: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降温后,氧气可以变为淡蓝色的液体,甚至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2)密度: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

429g/L,略大于空气;(3)溶解性:氧气不易溶于水问题:有什么事实可以证明自然界的水中溶有氧气?答:水中的生物就是依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生存的。

2.化学性质:实验探究:带火星的木条复燃(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黑色固体)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生成一种无色无味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文字表达式:碳(c)+氧气(o2)点燃——→二氧化碳(co2)在空气中的燃烧情况:木炭红热,无烟、无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银白色固体)——介绍铝箔在氧气中可以燃烧实验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铁丝熔成小球,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文字表达式:铁(fe)+氧气(o2)点燃——→四氧化三铁(fe3o4)注意事项:集气瓶底部铺少量的细沙或加少量的水,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瓶底,致使集气瓶炸裂。

在空气中加热情况:持续加热发红,离火后变冷。

(3)红磷在氧气中的燃烧(暗红色固体)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大量的白烟文字表达式:磷(P)+氧气(o2)点燃——→五氧化二磷(P2o5)空气中燃烧情况:黄白色火焰,放热,有大量白烟(4)镁带在氧气中燃烧(银白色固体)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

初中化学教案: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初中化学教案: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初中化学教案: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一、基本概念氧气,化学符号为O2,是一种具有高度活性的非金属元素。

在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为21%左右,绝大部分生物都必须依靠它呼吸才能生存。

二、氧气的性质1. 氧气的物理性质•外观:氧气是一种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

•密度: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为1.429 g/L。

•熔点和沸点:氧气的熔点为-218.4℃,沸点为-182.96℃。

•溶解度:氧气很难溶解在水中,但可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

2. 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是一种高度活性的气体,它与大多数非金属元素(如碳、硫、氮等)能够直接反应,生成相应的氧化物。

•氧气还能与金属元素反应,产生相应的金属氧化物。

例如,钠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2Na + O2 → 2Na2O。

三、氧气的用途1. 氧气在生命活动中的应用•呼吸:氧气是呼吸作用必需的气体之一,生物通过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来进行细胞呼吸,产生能量。

•医疗:氧气的医疗用途十分广泛,可用于缓解呼吸困难、治疗各种呼吸系统疾病等。

•潜水:潜水员需要进行呼吸氧气的训练,以便在深海中进行作业。

2. 氧气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燃烧:氧气是燃烧所必需的氧化剂,可用于氧气炉、氧气切割等。

•化学合成:许多化学反应需要氧气的参与才能进行,如焙烧白垩土等。

•氧气在生产中还可用于氧化碱金属、干燥烟丝、制造火箭燃料等。

四、教学提醒•学生在学习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时,可结合实验进行学习,通过实践感受氧气的特性。

•在掌握氧气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和探究氧化反应的相关知识。

•对于学生的安全教育十分重要,需注意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防护。

初中化学试教氧气教案

初中化学试教氧气教案

初中化学试教氧气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氧气是一种气体,它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作用。

2.学习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掌握氧气的制取方法和应用领域。

二、教学重点:
1.氧气的性质和作用。

2.氧气的制取方法和应用。

三、教学难点:
1.化学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2.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领域的探讨。

四、教学内容:
1、氧气的性质和作用
1) 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

2) 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以支持燃烧。

3) 氧气可促进生物的新陈代谢。

2、氧气的制取方法和应用
1) 氧气的制取方法:加热过氧化银、加热高锰酸钾等方法。

2) 氧气的应用领域:医疗、工业、环保等领域。

五、教学步骤:
1.导入:通过实验展示氧气的性质,引发学生对氧气的兴趣。

2.概念讲解:介绍氧气是一种气体,其性质和作用。

3.实验探究:进行氧气的制取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

4.知识讲解:讲解氧气的制取方法和应用领域。

5.小组讨论:让学生讨论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领域,并展示结果。

6.总结:对氧气的性质、制取方法和应用进行总结。

七、总结反思:
通过本教案的教学,学生应能理解氧气的性质和作用,掌握氧气的制取方法和应用领域,
并能够在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

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氧气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作用,以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热爱。

0.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新授物质课——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

0.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新授物质课——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

0.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新授物质课——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掌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和用途。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实验室制法和用途。

2.教学难点:氧气化学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每天呼吸的空气中有哪些成分吗?2.学生回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

3.引导: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氧气,了解一下它的性质和用途。

第二环节:氧气的物理性质1.展示氧气实物,让学生观察氧气的颜色、状态。

2.讲解氧气的溶解性、密度等物理性质。

3.学生实验:将氧气注入气球,观察气球的变化,验证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第三环节:氧气的化学性质1.讲解氧气的化学性质:氧化性、助燃性。

2.学生实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观察燃烧现象。

3.分析实验现象,引导学生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

第四环节:氧气的实验室制法1.讲解实验室制氧气的原理: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

2.学生实验:制取氧气,观察实验现象。

第五环节:氧气的用途1.讲解氧气的用途:支持燃烧、供给呼吸、医疗用途等。

2.学生举例说明氧气的用途。

3.引导学生关注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六环节: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实验室制法和用途。

2.强调氧气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关注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七环节: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列举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写出实验室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3.举例说明氧气的用途。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展示、学生实验、课堂讲解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了解了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实验室制法和用途。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引导学生关注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课后作业的布置旨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燃
四氧化tml 集气瓶底部铺少量的细沙或加少量的水,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瓶底,致使集气瓶炸裂。 (4)其他物质与氧气的反应某些物质在一些条件下,与氧气发生缓慢的氧化反应,成为缓慢氧 化。如:动植物新陈代谢,金属的锈蚀,食物的腐烂等等。 [小结]: (1)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在这些 反应中,氧气提供氧,称为氧化反应。氧气便是常见的氧化剂; (2)物质在纯氧气中燃烧程度比空气中燃烧要剧烈。说明物质燃烧程度,与氧气的浓度大小成 正比; (3)物质燃烧时有的有火焰,有的会发光,有的会冒烟。一般来说,气体燃烧会有火焰产生, 固体直接燃烧,产生光或者火星。生成物有固体,一般都会产生烟,即固体小颗粒; (4)物质与氧气反应不一定是燃烧现象,如缓慢氧化。
六、
[新课引入]: [问题情境]: 1、为什么各种生物在消耗氧气,而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却能几乎保持恒定? 2、你已知道氧气的 哪些物理性质与化学性Y9jK2DZZs通常状况下, 氧气是无色、 无味的气体, 密度比空气略大 , 不易溶解于水 , 氧气 (–1830c )
液态氧( -2180c ) 固态氧 2.化学性质: [演示实验]: (1)K5Nt5jA6A/ 文字表达式:碳(C)+ 氧气(O2)
点燃
二氧化碳(CO2)
(2)硫6952354.html 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热;在氧气中比空气中燃烧剧烈,生成蓝紫色的火焰。 文字表达式:硫粉+ 氧气(O2)
《氧气的性质》教案设计 氧气的性质》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一、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课前预习了解 完成课后习题
□小学
学科:化学
二、 教学课题 知识与技能: 1.说出氧气的物理性质; 2.观察和描述木炭、铁丝、硫粉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说明氧气的化学性质; 3.举例说出氧气的主要用途、氧气与人类关系密切; 过程与方法: 观察与描述物质与氧气反应的现象,学会从中归纳出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氧气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及重要意义,增强环保意识 2.养成观察的习惯和很好的工作作风和学习态度。 三、 教材分析 本课题介绍氧气的性质和化合反应。以氧气的化学性质为核心,通过氧气所能发生的一些 具体的化学反应,分析了氧化反应的一些特点。 氧气是学生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有计划的安排一个由浅到深、有简单到复 杂的顺序,并逐步学会一个认识物质的模式,使学生在以后学习探索别的物质时,会习惯的遵 循一个合理的顺序,使观察和描述做到系统、全面、深入。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难点:通过实验来探究氧气化学性质及对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 四、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探究式实验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 五、 教学过程
点燃
二氧化硫(SO2)
75348570.html 实验现象:在空气中持续加热发红,离火后变冷;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铁丝熔 成小球,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文字表达式:铁(Fe) + 氧气(O2)
板书设计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二、
氧气的化学性质
点燃
碳(C)+ 氧气(O2) 硫粉+ 氧气(O2)
二氧化碳(CO2)
点燃
二氧化硫(SO2)
点燃
铁(Fe) + 氧气(O2)
四氧化三铁(Fe3O4)
教学反思 1、 氧气,学生熟而能详,但对它了解得并不深入。因此我就在教学中用设问、实验引入 课题,造成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帮助学生认识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2、 由于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学习氧气的物理性质就显得较为抽象,因此我在使用教学方 法和手段时注意了直观性。 3、 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结合生动的演示实验和观看视频。演示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 实验,要把学生注意力放在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几种可燃物在空气、氧气中的燃烧现象,从中 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为此,考虑了以上几点,我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备课。我的脑海中始终贯穿一个思想,那 就是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所以只要学生知道的知识就让他们说。如:你知道氧气有哪些性质吗? 举例说明。什么事实能证明自然界的水中有氧气?学生积极发言,我不断鼓励,使他们觉得自 己很了不起,从而增强了自信心。学生喜欢化学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可以做实验,因此我就想 借此再次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尽量让学生动手实验,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以前,木炭、铁 丝、硫粉等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都是教师演示,而我把这几个都安排了学生实验。对此,我也 很担心学生能否成功,心里没底,但没想到他们做的非常好,学生高兴,我也高兴。这也使我 感到今后要充分的相信学生,不要再束缚他们的手脚,他们其实很了不起,多让他们自己煅炼 的机会,亲自去实践,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各方面的能力。 每一个人的一节课总是会有一些遗 憾,就拿我的这节课来讲如:学生探究问题时的时间没有合理安排好,什么时候探究,什么时 候讨论,讨论到什么程度,还需仔细考虑。再有,当学生提出问题时,点拨的不够深入,对此 我的想法就是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今后自己多阔展自己的知识面,为今后的教学事业而奋 斗,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七、 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 山东省 学校: 青州市王坟初中 姓名: 张希忠 职称: 中学一级教师 电子邮件:qzwfzxz@ 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州市王坟初中 张希忠,男,1968 年 7 月出生,1989 年 7 月参加工作,大学文化,中学一级教师。市优秀 教师、电教教学能手。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担任初三化学教学。教学成绩良好。教研教改突 出,多篇论文获省市奖励,课题研究获省二等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