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案
2024年化学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案3篇

2024年化学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案3篇化学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能力培养: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语言表达能力。
科学思想:通过研究氧气的性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科学品质: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求实、严谨的优良品质。
科学方法:通过实验探讨氧气的化学性质。
重点、难点: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对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
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有空气,而空气中有氧气。
[提问]请你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用到氧气的地方[讲解]氧气与人类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是人类和动物自下而上不可缺少的物质。
倾听回答:人和动物呼吸,急救病人。
倾听激发兴趣。
[提问]氧气具有哪些性质呢?[引言]化学上要系统的研究某种物质一般都有一个程序,即先研究它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再通过性质研究它的用途,思考、猜想设疑创设情境。
初步了解研究物质的程序。
[提问]什么是物理性质?物理性质包括什么内容?回答:不经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复习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打好基础。
[展示]一瓶氧气[讨论提纲]1.说出氧气的色态2.氧气有气味吗?3.已知氧气的密度是1.429克/升,空气的密度是1.293克/升,你从中得到什么结论?4.在1升水中仅溶解30毫升的氧气怎样表示氧气的溶解性?[讲解]如果我们改变条件,氧气会由气态变为液态,所以说气体时必须要注明在通常状况下。
观察、讨论,一位学生回答(别的学生补充)1氧气是无色的气体2氧气是无味的(闻气味)3氧气比空气重4氧气不易溶解于水领悟培养学生的面容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闻气味的方法。
[板书]一、物理性质1.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
2.比空气略重。
3.不易溶解于水。
4.氧气。
化学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案2教学目的知识:使学生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色、态、味、密度、熔点、沸点、水溶性等);使学生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碳、硫、磷、铁在氧气中燃烧)。
化学教案《氧气的性质》优秀5篇

化学教案《氧气的性质》优秀5篇《氧气》说课稿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2.观察和描述木炭、硫、铁丝等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3.了解氧气与人类关系密切;过程与方法:1.观察与描述物质与氧气反应的现象,学会从中归纳出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氧气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及重要意义,增强环保意识2.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二、教学重点:氧气的性质与用途三、教学难点:掌握各种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四、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氧气的性质1.物理性质:(1)色、味、态: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降温后,氧气可以变为淡蓝色的液体,甚至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2)密度: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
429g/L,略大于空气;(3)溶解性:氧气不易溶于水问题:有什么事实可以证明自然界的水中溶有氧气?答:水中的生物就是依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生存的。
2.化学性质:实验探究:带火星的木条复燃(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黑色固体)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生成一种无色无味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文字表达式:碳(c)+氧气(o2)点燃——→二氧化碳(co2)在空气中的燃烧情况:木炭红热,无烟、无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银白色固体)——介绍铝箔在氧气中可以燃烧实验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铁丝熔成小球,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文字表达式:铁(fe)+氧气(o2)点燃——→四氧化三铁(fe3o4)注意事项:集气瓶底部铺少量的细沙或加少量的水,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瓶底,致使集气瓶炸裂。
在空气中加热情况:持续加热发红,离火后变冷。
(3)红磷在氧气中的燃烧(暗红色固体)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大量的白烟文字表达式:磷(P)+氧气(o2)点燃——→五氧化二磷(P2o5)空气中燃烧情况:黄白色火焰,放热,有大量白烟(4)镁带在氧气中燃烧(银白色固体)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
初中化学第二单元氧气教案

初中化学第二单元氧气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氧气的性质和用途;2. 掌握氧气的制备方法和实验操作技巧;3. 能够解释氧气对生物和燃烧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2. 氧气的制备方法;3. 氧气对生物和燃烧的重要性。
三、教学内容:1.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1)氧气是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2)氧气是支持燃烧的气体;(3)氧气是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气体;(4)氧气广泛应用于医药、工业生产等领域。
2. 氧气的制备方法:(1)通过分解过氧化氢制备氧气;(2)通过热分解过氧化铅制备氧气。
3. 氧气对生物和燃烧的重要性:(1)氧气是维持生物呼吸的必需气体;(2)氧气是支持燃烧的氧化剂,燃烧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热能。
四、教学方法:1.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演示氧气的制备方法及其性质;2. 讨论教学法:带领学生讨论氧气的用途以及对生物和燃烧的重要性;3. 演示教学法:通过多媒体演示氧气的制备和应用过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激发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兴趣;2. 讲解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引导学生了解氧气的重要性;3. 展示实验操作步骤,让学生亲自操作制备氧气的实验;4. 讨论氧气对生物和燃烧的重要性,加深学生对氧气的了解;5. 总结本节课内容,展示氧气的广泛应用领域。
六、课堂作业:1. 写一篇关于氧气的实验报告,包括制备过程和实验结果;2. 思考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写出至少两个实际例子。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教学和讨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氧气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氧气的性质、用途和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教案: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初中化学教案: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一、基本概念氧气,化学符号为O2,是一种具有高度活性的非金属元素。
在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为21%左右,绝大部分生物都必须依靠它呼吸才能生存。
二、氧气的性质1. 氧气的物理性质•外观:氧气是一种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
•密度: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为1.429 g/L。
•熔点和沸点:氧气的熔点为-218.4℃,沸点为-182.96℃。
•溶解度:氧气很难溶解在水中,但可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
2. 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是一种高度活性的气体,它与大多数非金属元素(如碳、硫、氮等)能够直接反应,生成相应的氧化物。
•氧气还能与金属元素反应,产生相应的金属氧化物。
例如,钠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2Na + O2 → 2Na2O。
三、氧气的用途1. 氧气在生命活动中的应用•呼吸:氧气是呼吸作用必需的气体之一,生物通过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来进行细胞呼吸,产生能量。
•医疗:氧气的医疗用途十分广泛,可用于缓解呼吸困难、治疗各种呼吸系统疾病等。
•潜水:潜水员需要进行呼吸氧气的训练,以便在深海中进行作业。
2. 氧气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燃烧:氧气是燃烧所必需的氧化剂,可用于氧气炉、氧气切割等。
•化学合成:许多化学反应需要氧气的参与才能进行,如焙烧白垩土等。
•氧气在生产中还可用于氧化碱金属、干燥烟丝、制造火箭燃料等。
四、教学提醒•学生在学习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时,可结合实验进行学习,通过实践感受氧气的特性。
•在掌握氧气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和探究氧化反应的相关知识。
•对于学生的安全教育十分重要,需注意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防护。
0.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新授物质课——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

0.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新授物质课——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掌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和用途。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实验室制法和用途。
2.教学难点:氧气化学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每天呼吸的空气中有哪些成分吗?2.学生回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
3.引导: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氧气,了解一下它的性质和用途。
第二环节:氧气的物理性质1.展示氧气实物,让学生观察氧气的颜色、状态。
2.讲解氧气的溶解性、密度等物理性质。
3.学生实验:将氧气注入气球,观察气球的变化,验证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第三环节:氧气的化学性质1.讲解氧气的化学性质:氧化性、助燃性。
2.学生实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观察燃烧现象。
3.分析实验现象,引导学生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
第四环节:氧气的实验室制法1.讲解实验室制氧气的原理: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
2.学生实验:制取氧气,观察实验现象。
第五环节:氧气的用途1.讲解氧气的用途:支持燃烧、供给呼吸、医疗用途等。
2.学生举例说明氧气的用途。
3.引导学生关注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六环节: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实验室制法和用途。
2.强调氧气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关注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七环节: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列举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写出实验室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3.举例说明氧气的用途。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展示、学生实验、课堂讲解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了解了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实验室制法和用途。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引导学生关注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课后作业的布置旨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初中化学的氧气教案

初中化学的氧气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2. 掌握氧气的制备方法。
3. 认识氧气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1.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2. 氧气的制备方法。
教学难点:1. 认识氧气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资源:实验室设备、化学试剂、PPT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展示一些与氧气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氧气的兴趣。
2. 提出问题:氧气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是什么?为什么?3. 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探索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二、讲解氧气的性质和用途(10分钟)1. 讲解氧气的性质:氧气是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对人体和燃烧物有氧化作用。
2. 讲解氧气的用途:适用于呼吸、燃烧、氧化反应等方面。
三、讲解氧气的制备方法(15分钟)1. 通过物理方法:液化空气法、实验室制备法等。
2. 通过化学方法:过氧化铬法、高温分解法等。
四、实验操作(20分钟)1. 实验一:实验室制备氧气。
步骤:① 在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高锰酸钾;② 慢慢加入适量的稀硫酸;③ 当试管口冒出大量气泡时,用试管盖盖住试管,并收集气体。
2. 实验二:通过火焰反应观察氧气的氧化作用。
步骤:① 在试管中放入一小块木炭;② 将收集到的氧气导入试管中,点燃木炭;③ 观察火焰的变化。
五、总结(5分钟)1. 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氧气的制备方法有哪些?氧气的主要用途是什么?2. 总结氧气的性质、用途和制备方法。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预习下节课内容。
2. 自行查询氧气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注:实验操作时需严格遵守化学实验的安全规范。
初中化学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氧气化学性质教案(7篇)

初中化学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氧气化学性质教案(7篇)从知识结构来说:氧气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熟悉的气体,本节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经验知识入手,引出氧气的物理性质,进一步通过实验介绍氧气的化学性质,最后总结出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的概念,层层深入,符合初中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和建构主义教育论的元认知规律。
从能力培养来说:从观察氧气的颜色、状态,再到观察木炭、铁丝、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可以说教材深入浅出,为后面几节氢气、碳及其化合物等内容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合理的思维模式。
从情感培养来说: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又一次认识到生活中的自然科学知识,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当然在此过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或多媒体电教手段,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因此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和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提供动脑的问题情景,提供动手的练习机会,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是上好本节课的关键。
1、知识目标: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
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2、情感目标通过有关氧气性质的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探索自然的精神。
3、技能目标初步掌握闻气体的操作方法掌握观察和表达化学反应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初步学会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以及观察和分析综合能力。
难点:氧化反应和实验现象的描述。
氧气是在自然科学学习中系统地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形成一个良好的思维习惯是本节课学法指导的关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人的正常感观习惯,指导学生先按色、嗅、味、状态的顺序去认识氧气的物理性质,再通过自主阅读去了解氧气的溶解性和密度等物理性质,培养学生形成一个观察以及描述物质物理性质的正确习惯顺序。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的教案(极力推荐)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的教案推荐)(极力—P+- IIA- 反应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我们知道,约占空气体积1/5的氧气与人类 的生活、生产有着很密切的关系,是人类维持生 命不可缺少的物质。
动物和植物的生存也都离不 开氧气。
一、 氧气的物理性质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 气味的气体。
在标准状况 ①下,氧气的密度是 1.429克/升,比空气略大(空气的密度是1.293 克/升)。
它不易溶于水,1升水中只能溶解约30 毫升氧气。
②在压强为101千帕②时,氧气在约 -183°C (90K)③时变为淡蓝色液体,在约 -218C_(55 K)时变成雪花状的淡蓝色固体① 标准状况指的是温度为0C 和压强为101.325千帕时的情况。
一② 准确值应为101.325千帕,在本书中采用 101千帕这个近似值。
③ K 是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的热力学温度(也称 绝对温度)单位名称开尔文的符号。
热力学温度 T 和摄氏t 在数值上的关系是:T=t+273,如氧 气的沸点-183C 即相当于-183K+273K=90K工业上使用的氧气,一般是加压贮存在钢瓶 中。
二、 氧气的化学性质为了研究氧气的化学性质,让我们先做几个 实验,看一看氧气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反应, 反应 现象是怎样的。
L 实验2 - 2]把一小块木炭放在燃烧匙里,伸 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里,观察木炭是否燃烧。
、再 把木炭加热到发红,然后连木炭带燃烧匙伸进盛 教案1气瓶里—6再观察较硫在空气里和在氧气里燃烧有 什么不同。
有氧气的集气瓶里,观察木炭燃烧时发生的现 同(图2— 5)。
等燃烧停止后,立即向瓶内倒进 一些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石灰水发生什么 变化。
木炭(主要成分是碳)在氧气里燃烧比在空气 里更旺,发出白光,并放出热量。
燃烧后生成的 无色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这说明了碳 跟氧气起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
这个反应可以 用文字简要地表示如下式:碳+氧气魄二氧化碳生燃烧实验观察硫在空气里少量时发生加现象直到然 后把盛有燃着的硫的燃烧匙伸进盛有氧气的集硫在空气里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而 在氧气里燃烧得更旺,发出蓝紫色火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记忆)
1.色态味:氧气是一种、的气体。
2.密度: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在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429g/L。
3.溶解性:氧气溶解于水,1L水只能溶解30mL氧气。
4.熔沸点:当温度降至-183℃时,凝结为色液体,再降至-218℃时,凝固为、
的固体。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1.氧气跟非金属的反应
①碳与氧气的反应:文字表达式
现象:木炭在空气中燃烧
木炭在氧气气中燃烧、、
②硫与氧气反应:文字表达式
现象:硫在空气中燃烧
硫在氧气气中燃烧、、
③磷与氧气的反应:文字表达式
现象: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红磷在氧气气中燃烧、、2.氧气跟金属的反应
①铜与氧气的反应:文字表达式
现象:在空气中加热铜片
②镁与氧气反应:文字表达式
现象: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③铝与氧气的反应:文字表达式
现象:铝在氧气中燃烧(与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现象相同)
④铁与氧气的反应:文字表达式
现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特别提醒】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应预先在集气瓶底,
目的是防止。
3.氧气与化合物的反应
①石蜡与氧气的反应:文字表达式
现象:蜡烛在氧气中燃烧、、、。
②酒精与氧气的反应:文字表达式
【注意】氧气不但可以跟其他物质在点燃条件(体现性)或加热等条件下反应,甚至在常温下也可与某些物质反应,
如:供给呼吸、食物变质等。
三、两个概念:
1.化合反应:。
(基本类型之一)
化合反应的特征:通式:
2.氧化反应:。
【注意】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不一定是物质跟氧气反应
四、氧气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