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与市场效率
微观经济学第4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时间不一致性下的消费者行为
时间不一致性
指消费者在时间推移中偏好或目标发生变化,导致其初始决策与 后续行为不一致。
自我控制与延迟消费
消费者可能面临自我控制问题,如过度消费或冲动消费,需要培 养自我控制能力以实现长期消费目标。
动态规划与贴现因子
通过动态规划方法,结合贴现因子对未来消费进行折现,以实现 跨期消费的最优决策。
01
表示消费者在消费不同数量的商品时获得相同效用的曲线。
无差异曲线的特性
02
凸向原点、不相交、与预算约束线相切。
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约束线的切点
03
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商品组合。
预算约束线
预算约束线
描述在一定预算下消费者可以购买的商品组合的边界。
预算约束线的特性
斜率为负(价格下降时,预算增加)、与无差异曲线相切于最大效 用点。
05 消费者行为理论的实证研 究
实证研究方法
调查法
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消 费者行为数据,了解消费者的 消费习惯、偏好和决策过程。
观察法
通过观察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使用习惯等,了解消费者的实 际行为和反应。
实验法
通过控制实验条件,测试消费者 在不同情境下的行为反应,以揭 示消费者行为的内在规律。
消费者行为决策过程
实证研究揭示了消费者行为决策过程的复杂性,包括信息收集、评价、 选择和购买等阶段,每个阶段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对实证研究的批判性思考
方法论问题
实证研究方法存在一定局 限性,如样本选择偏差、 数据解读的主观性等,可 能导致研究结果的偏误。
外部效度问题
实证研究往往针对特定情 境或群体,难以推广到更 广泛的消费者群体或市场 环境。
效用与消费者理论知识
02
市场均衡是指在某一价格水平上,消 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数量与生 产者愿意供应的数量相等,没有任何 剩余或短缺。
03
消费者剩余与市场均衡密切相关。在 完全竞争的市场中,生产者为了获得 最大的利润会选择一个价格水平,使 得消费者剩余最大化。同时,消费者 也会根据自己的偏好和预算约束选择 购买商品或服务,使得自己的剩余最 大化。这种均衡状态下的价格和数量 是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无差异曲线
无差异曲线表示在一定预算约束下, 消费者可以获得相同效用的不同商品 或服务组合。
在一定时间内,随着商品或服务数量 的增加,消费者获得的效用是递减的 。
效用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
效用理论起源于19世纪初的经济学领域,当时一些经济学家开始关注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的满足程度。
政策制定与实施中的新挑战与应对策略
01
02
03
04
应对市场变化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政策制 定者需要灵活调整政策,以适 应消费者需求和市场趋势。
保护消费者权益
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完善相 关法律法规,打击不法商家和
欺诈行为。
促进公平竞争
加强市场监管,促进公平竞争 ,防止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
对消费者权益的侵害。
1 2 3
消费者偏好研究
通过研究消费者的偏好和选择,政策制定者可以 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期望,从而制定更符合消费 者利益的政策。
效用最大化原则
效用最大化原则是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据,政策制 定者应该尽可能提高消费者的总效用,以满足消 费者的需求。
价格政策
价格政策是影响消费者行为的重要手段,通过调 整价格,政策制定者可以引导消费者进行更合理 的消费选择。
财政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 财政学对象(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第一节 财政概念一、 财政的基本含义和基本特征1) 财政是一种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行为。
财政是国家(政府)的分配行为。
因此,财政活动的主体就是国家或政府。
剩余产品是财政产生的基础,国家(政府)是财政产生的前提。
2) 公共财政的含义和精神实质P13第二节 公共物品和公共需要1.私人物品私人物品是由市场供给用于满足个人需求的商品和服务。
食品、衣服、房屋、汽车等。
对于私人物品而言,产品的总量等于每一个消费者所拥有或消费的该商品数的总和,这意味着私人商品具有可加性和可分割性。
即: ● 私人物品的两个基本特征:排他性:私人物品的产权所有者拥有享用该物品的权利,并且能够将他人排除在享用该物品之外;排他性是指一个人消费了一单位某种物品就排除了其他人来消费这同一单位物品。
竞争性:随着消费者数量的增加,生产该物品的的边际成本也相应增加.一个人消费了某种物品就减少了这种物品供其他人消费的数量。
私人物品的生产和供给:可以通过市场机制的引导,由追逐利益最大化的企业自主生产,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2.公共物品✓ 是“私人物品”(private goods )的对立物,指的是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 与私人物品的私人的、单个的消费性质不同,公共产品具有联合的、共同的消费性质。
✓ 存在形态:普遍广泛存在,诸如国防、社会治安、政府管理、路灯、垃圾清理、防洪堤坝、道路、桥梁、下水道……● 公共产品的特征共同消费性是决定是否公共物品的根本特征,具体表现为两个特性:(1)非排他性。
即只要有人提供了公共产品,不管该提供者是否愿意让他人消费该产品,在产品效应覆盖的范围和区域内,任何人都能够“消费”该产品,都能够享受该服务。
原因:公共物品的提供者要想不让某人消费该产品,或者是技术上做不到,或者是阻止他人消费该产品的成本费用过于昂贵也实际上不可能.⏹ 这点,与私人物品所具有的消费时的排他性,即物品只能由提供者或购买者自己个人消费,而可以不让他人参与消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中级微观经济学第十一章外部性
第十一章 外部性
2. 若市场为不完全竞争的,如图11-3所示,产量为Q1,则价 格为P1,CS=Ⅰ,PS=Ⅱ+Ⅲ,CS+PS=Ⅰ+Ⅱ+Ⅲ,它比面积 ABE 如图11-4所示,若产量定为Q2,则价格为P2,此时 CS=Ⅰ+Ⅱ+Ⅲ+Ⅳ,PS=Ⅴ-Ⅲ-Ⅳ-Ⅵ。社会经济剩余=CS+PS =Ⅰ+Ⅱ+Ⅴ-Ⅵ=面积ABE-Ⅵ 由上可见,完全竞争均衡时,社会经济福利最大。若产量、
国家补贴额=Q1×|FN|=面积P2P1NF=c+d+f+g+h
第十一章 外部性
PS=面积P2FA=c+f+d+e CS=面积BEIP1=b+c+d+g 外部经济效益EE=面积BCFN=a+f+h 全社会经济剩余=PS+CS+EE-补贴=a+b+c+d+e+f=面积 ACF 即这种补贴使社会剩余达到最大,当价格一旦偏离SD曲线与S 曲线决定的P2 这时,生产者获得补贴=(P2-P0)×Q1,消费者获得补贴 =(P0-P1)×Q1
1.完全竞争条件下市场效率性 如图11-3所示,在完全竞争市场上,若均衡价格和对应产 量分别是Pe和Qe,则消费者剩余CS=Ⅰ+Ⅱ+Ⅴ PS=Ⅲ+Ⅵ,故社会经济剩余(福利指标)=CS+PS =Ⅰ+Ⅱ+Ⅲ+Ⅴ+Ⅵ=面积ABE。
第十一章 外部性
图11-2 生产者剩余
第十一章 外部性
图11-3 竞争性市场的福利状况
如果不考虑外部性等问题,利用既定资源进行生产与消费, 在完全竞争市场供需均衡时,社会经济剩余即福利最大。故从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7章 消费者、生产
第7章 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7.1 复习笔记1.消费者剩余(1)消费者剩余等于买者对一种物品的支付意愿减去其实际为此所支付的量。
每一个买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称为支付意愿(willingness to pay),它衡量买者对物品的评价。
每个买者都希望以低于自己支付意愿的价格购买商品,并拒绝以高于自己支付意愿的价格购买,而且,对于正好等于自己支付意愿的价格购买商品持无所谓的态度。
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与其实际所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就是消费者剩余。
(2)用需求曲线衡量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与一种物品的需求曲线密切相关,通过求出需求曲线以下和价格以上的面积,可以来计算消费者剩余。
(3)价格下降可以增加消费者剩余当一种物品的价格下降时,消费者剩余因两个原因而增加:①原有消费者可以为要购买的量少支付而得到了更多的剩余;②新的买者由于现在价格低于他们的支付意愿而进入市场,新的消费者剩余出现。
(4)消费者剩余衡量买者参与市场中得到的利益,反映了买者的经济福利由于需求曲线是用支付意愿衡量的买者对一种物品的评价,所以,消费者剩余衡量“作为买者自己感觉到的利益”。
因此,如果政策制定者尊重买者的偏好,消费者剩余就是对买者利益的一种恰当衡量。
经济学家普遍认为,除了吸毒等例外情况,买者都是理性的。
而且,买者的偏好应该受到尊重。
2.生产者剩余(1)生产者剩余等于卖者出售其物品得到的量减去它们的生产成本市场上每一个潜在卖者都有某种生产成本。
这种成本是生产者为了生产一种产品所必须放弃的一切东西的价值,并应该解释为生产者生产的机会成本——钱包里的实际支出加生产者时间的价值。
生产成本是卖者为了生产物品所愿意接受的最低值,生产者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就是生产者剩余。
(2)用供给曲线衡量生产者剩余通过求出价格以下和供给曲线以上的面积,可以来计算生产者剩余。
(3)价格上升可以增加生产者剩余这种生产者剩余的增加由两部分构成:①原有卖者可以为要出卖的量而得到了更多的利益;②一些新卖者进入市场,新的生产者剩余出现。
2023中级经济师考试三色笔记-经济基础
2023中级经济师考试三色笔记-经济基础一、供给与需求1.1 供给的定义和特点供给是指在市场经济中,生产者为了获取利润而愿意提供一定数量的商品或服务的意愿和能力。
供给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供给与价格呈正相关关系:供给量随着价格的上升而增加,供给量随着价格的下降而减少。
•供给与生产成本呈负相关关系:生产成本上升,供给量减少;生产成本下降,供给量增加。
•供给是在市场上发生的:供给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交互过程,在市场交易中实现。
1.2 需求的定义和特点需求是指在市场经济中,消费者为了满足物质或精神需求而愿意购买一定数量的商品或服务的意愿和能力。
需求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需求与价格呈负相关关系:需求量随着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需求量随着价格的下降而增加。
•需求与收入呈正相关关系:收入上升,需求量增加;收入下降,需求量减少。
•需求是在市场上发生的:需求是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交互过程,在市场交易中实现。
1.3 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供给曲线是以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为横轴,供给量为纵轴的一条曲线,表示了在不同价格下生产者愿意提供的数量。
通常情况下,供给曲线是上升的,即价格越高,供给量越多;价格越低,供给量越少。
需求曲线是以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为横轴,需求量为纵轴的一条曲线,表示了在不同价格下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
通常情况下,需求曲线是下降的,即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少;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多。
二、市场平衡和价格形成2.1 市场供给与需求的相互作用市场供给与需求的相互作用决定了市场中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和数量。
当市场供给量大于需求量时,市场价格下降;当市场供给量小于需求量时,市场价格上升。
只有在市场供给量等于需求量的情况下,市场才处于平衡状态。
2.2 市场平衡和价格形成过程市场平衡是指市场中供给量等于需求量的状态。
市场价格在平衡状态下形成,供给者和需求者通过市场交易达成一致,买卖双方都能获得满足。
市场平衡和价格形成的过程可以简化为以下几个步骤:1.初始状态下,市场供给量和需求量可能不平衡,会出现供过于求或需求过于旺盛的情况。
《经济学原理》第七章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
第七章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在本章中你将——考察买者对一种物品的支付意愿与需求曲线之间的联系了解如何定义并衡量消费者剩余考察卖者生产一种物品的本钱与供应曲线之间的联系了解如何定义并衡量生产者剩余知道供应与需求均衡可以使市场总剩余最大当消费者为购置感恩节晚餐而到商店时,他们可能为火鸡的价格如此之高而感到失望。
同时,当农民把他们饲养的火鸡送到市场时,他们希望火鸡的价格能再高一些。
这些观点并不使人感到惊讶:买者总想少付些钱,而卖者总想多得些钱。
但是,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存在一种火鸡的“正确价格〞吗?在以前各章中,我们说明了,在市场经济中供应与需求的力量如何决定了物品与劳务的价格和销售量。
但是,到现在为止,我们只是描述了市场配置稀缺资源的方式,而没有直接说明这些市场配置是不是令人满意的问题。
换句话说,我们的分析是实证的〔是什么〕,而不是标准的〔应该是什么〕。
我们知道,火鸡的价风格整是要保证火鸡的供应量等于火鸡的需求量。
但是,在这种均衡时,火鸡的生产量与消费量是太少、太多,还是正好呢?在本章中,我们要讨论福利经济学这个题目,即研究资源配置如何影响经济福利。
我们从考察买者和卖者从参与市场中得到的利益开始。
然后我们考虑社会如何可以使这种利益尽量到达最大。
这种分析得出了一个影响深远的结论:市场上供求均衡可以使买者和卖者得到的总收益最大化。
也许你还记得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一是,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福利经济学的研究更充分地解释了这个原理。
它还要答复火鸡的正确价格这个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说,使火鸡供求平衡的价格是最好的价格,因为它使火鸡消费者和火鸡生产者的总福利最大化。
消费者剩余我们从观察参与市场的买者得到的收益开始我们的福利经济学研究。
支付意愿设想你有一张崭新的猫王的首张专辑。
因为你不是一个猫王迷,你决定把该专辑卖出。
这样做的一种方法是举行拍卖。
四个猫王迷出现在你的拍卖会上:约翰、保罗、乔治和林格。
西方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西方经济学知识点总结西方经济学知识点总结(一)1.供需关系供需关系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基础,它描述了市场上商品数量的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
当市场上的需求增加时,价格通常会上升,这通常会刺激供应商生产更多的商品,从而提高供应量。
反之,当市场需求减少时,价格通常会下降,这会导致供应商减少生产,从而减少供应量。
2.弹性弹性是描述市场对价格变化的响应速度及程度的指标。
在需求方面,价格弹性表示市场上消费者对价格变化的变化程度。
在供应方面,市场上的供应商将生产出更多或更少的商品,以响应价格变化。
当产量变化与价格变化相同时,称为完全弹性。
当产量的变化小于价格的变化时,称为不完全弹性。
当产量的变化与价格的变化无关时,称为不弹性。
3.生产者剩余生产者剩余是指生产者因销售商品而获得的总价值,减去为生产和销售所花费的总成本。
它将生产者的价值与他们的实际成本相比较,以确定生产者从生产中获得的净收益。
生产者剩余是一个市场的效率指标,因为它测量了生产者的产出是否超过了他们所支付的成本。
4.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因购买商品而获得的总收益,减去所支付的总价格。
它将消费者为商品所付出的成本与他们享受的收益相比较,从而计算出他们的净收益。
消费者剩余也是市场效率的指标,因为它测量了消费者对商品的价值是否超过了他们所支付的价值。
5.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指市场经济无法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市场失灵可能有多种形式,包括外部性,公共物品,天然垄断,信息不对称等。
这些市场失灵形式可能导致市场出现效率和公平性的问题。
政府可以采取措施来纠正市场失灵,例如建立监管机构,实施税收政策或提供补贴。
6.垄断垄断指市场上只有一个生产商或供应商的情况。
这可能是由于市场条款或政府政策的原因。
垄断可能导致价格偏高,生产量低和市场效率低下。
政府可以通过反垄断法规来限制垄断行为,以保护市场竞争和消费者权益。
7.外部性外部性是指作为交易结果而影响到既非买方也非卖方的第三者的情况。
《经济学原理》第七章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
《经济学原理》第七章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在本章中你将——考察买者对一种物品的支付意愿与需求曲线之间的联系了解如何定义并衡量消费者剩余考察卖者生产一种物品的成本与供给曲线之间的联系了解如何定义并衡量生产者剩余明白供给与需求均衡能够使市场总剩余最大当消费者为购买感恩节晚餐而到商店时,他们可能为火鸡的价格如此之高而感到败兴。
同时,当农民把他们饲养的火鸡送到市场时,他们期望火鸡的价格能再高一些。
这些观点并不使人感到惊奇:买者总想少付些钞票,而卖者总想多得些钞票。
然而,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存在一种火鸡的“正确价格”吗?在往常各章中,我们讲明了,在市场经济中供给与需求的力量如何决定了物品与劳务的价格和销售量。
然而,到现在为止,我们只是描述了市场配置稀缺资源的方式,而没有直截了当讲明这些市场配置是不是令人中意的咨询题。
换句话讲,我们的分析是实证的(是什么),而不是规范的(应该是什么)。
我们明白,火鸡的价格调整是要保证火鸡的供给量等于火鸡的需求量。
然而,在这种均衡时,火鸡的生产量与消费量是太少、太多,依旧正好呢?在本章中,我们要讨论福利经济学那个题目,即研究资源配置如何阻碍经济福利。
我们从考察买者和卖者从参与市场中得到的利益开始。
然后我们考虑社会如何能够使这种利益尽量达到最大。
这种分析得出了一个阻碍深远的结论:市场上供求均衡能够使买者和卖者得到的总收益最大化。
也许你还记得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一是,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福利经济学的研究更充分地讲明了那个原理。
它还要回答火鸡的正确价格那个咨询题:在某种意义上讲,使火鸡供求平稳的价格是最好的价格,因为它使火鸡消费者和火鸡生产者的总福利最大化。
消费者剩余我们从观看参与市场的买者得到的收益开始我们的福利经济学研究。
支付意愿设想你有一张崭新的猫王的首张专辑。
因为你不是一个猫王迷,你决定把该专辑卖出。
如此做的一种方法是举行拍卖。
四个猫王迷显现在你的拍卖会上:约翰、保罗、乔治和林格。
环境经济学知识重点
四大原理:1、决策者所制定的环境经济政策必须取得环境规律与经济规律的协同才能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双赢,简称“双赢原理”2、属于共有态的环境资源需要通过政府引导最大限度地进入市场或公共态,简称“状态转换原理”3、市场的环境外部性要最大可能地内在化,简称“内在化原理”4、环境也是生产力,简称“环境生产力原理”绝对优势:生产者生产一种物品所需要的投入量较少,就可以说生产者在生产这种物品中有绝对优势。
比较优势: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
生产一种物品机会成本较少的生产者在生产这种物品中有比较优势,同一个人不可能在生产两种物品中都有比较优势。
因为一种物品的机会成本是另一种机会成本的倒数,如果一个人一种物品的机会成本较高,那么,他另一种机会成本必然较低。
比较优势反映了相对机会成本。
个人需求的决定因素:价格、收入、相关物品的价格、偏好、预期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相交于一点,在这一点市场达到了均衡,均衡点对应的价格被称为均衡价格,对应的数量成为均衡数量。
分析均衡变动的三个步骤:1、确定该事件是移动供给曲线还是需求曲线(或者两者都移动)2、确定曲线是向右移动还是向左移动3、用供求图来考察这种移动如何影响均衡价格和数量。
需求价格弹性就是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价格弹性的决定因素:必需品与奢侈品、相近替代品的可获得性、市场的定义、时间的长短总收益与需求价格弹性之间的规律:1、当需求价格弹性小于1时,价格上升使总收益增加,价格下降使总收益减少2、当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时,价格上升使总收益减少,价格下降使总收益增加3、在需求弹性等于1 的特殊情况下,价格的变动不影响总收益税收的结果:1、税收抑制了市场活动,当对一种活动征税时,该物品在新的均衡时销售量减少了。
2、买者和卖者分摊税收负担。
在新的均衡时,买者为该物品支付的多了,而卖者得到的少了消费者剩余:买者的支付意愿减去实际支付的量。
生产者剩余:等于卖者得到的量减去生产成本,它衡量卖者参与市场的收益。
环境经济学
一、环境经济学原理:环境经济学原理之一:决策者所制定的环境经济政策必须取得环境规律经济规律的协同才能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双赢,简称“双赢原理”。
环境经济学原理之二:属于共有态的环境资源需要通过政府引导最大限度环境经济学原理之三:市场的环境外部性要最大可能地内在化,简称“内在化原理地进入市场态或公共态,简称“状态转换原理”。
环境经济学原理之四:环境也是生产力,简称“环境生产力原理”二、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的关系是什么?生产者生产一种物品所需要的投入量较少,就可以说生产者在生产这种物品中有绝对优势。
不比较所需要的投入,而比较机会成本(比较优势)。
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
机会成本衡量了他们每个人面临的交替关系。
机会成本和比较优势的差别引起了贸易的好处。
从某种意义上讲,比较优势是社会大生产分工越来越细的重要原因之一。
比较优势原理不仅适用于个人、家庭、企业之间的贸易,同样也适用于国家之间的贸易。
虽然现实生活中国际贸易要比我们这里所讨论的复杂得多,但遵循比较优势原理,主要生产机会成本较少的物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出口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物品、进口他国具有比较优势的物品仍然是各国最主要的经济理念,这种选择虽然会使国内的某些人状况变坏,但却可以使一个国家整体的状况变好,而且还会使所有参与贸易的国家实现更大的经济繁荣。
三、市场中的供给与需求1、个人需求的决定因素:价格、收入、相关物品的价格、偏好、预期2、供给需求曲线图2-8表示市场需求曲线与市场供给曲线的结合。
我们可以看到,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相交于一点,在这一点,市场达到了均衡,均衡点对应的价格被称为均衡价格,对应的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
在这个房产市场的例子里,均衡价格是2500元,而均衡数量是100000m²23、分析均衡变动的三个步骤:当分析某个事件如何影响一个市场时,可以按三个步骤进行:第一,确定该事件是移动供给曲线还是需求曲线(或者两者都移动);第二,确定曲线是向右移动,还是向左移动;第三,用供求图来考察这种移动如何影响均衡价格和数量。
第9讲市场效率评价——总剩余
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 福利经济学:研究资源配置如何影响经济 福利的一门学问。
主要内容 消费者剩余 生产者剩余 市场效率——总剩余最大化 应用
一、消费者剩余 1、概念解释:买者愿意为一种物品支付的 量减去其为此实际支付的量。 举例
2、用需求曲线衡量消费者剩余 需求曲线以下、价格以上的面积。 3、价格变化对消费者剩余的影响 4、消费者剩余衡量了什么? 消费者的利益(福利)
二、生产者剩余 1、概念:卖者出售一种物品得到的量减去 其生产成本。 举例
2、用供给曲线衡量生产者剩余 价格之下、供给曲线以上的面积 3、价格变动与生产者剩余 4、生产者剩余衡量卖者的福利。
三、效率 1、总剩余 总剩余=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 =卖者的评价-卖者的成本 图形表示 2、效率的一种概念:社会所有成员得到的 总剩余最大化之状态。
四、应用 1、用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总剩余评 价完全竞争市场 2、用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总剩余评 价垄断市场
3、用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总剩余评 价国际贸易
4、用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总剩余评 价政府税收
总结 自由竞争带来效率。
AP微观经济梳理
AP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梳理I。
Basic Economic Concepts 经济学基础概念(8–14%)选择A。
Scarcity, choice and opportunity cost稀缺性(概念),选择(概念),机会成本(计算)a.Scarcity(Unlimited want vs。
Limited resources )→Make choices→ Economicsb.Opportunity cost (The best choice you give up) include explicit and implicit cost,the slope公式:Opportunity Cost of doing A=loss in B / gain in Ac.Factors of productions are resources。
B。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curve 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识图,计算)横纵坐标轴分别是两种产品的产量,斜率是机会成本。
a. 曲线弯:l aw of increasing opportunity cost(生产鞋和电脑的资源不可相互替代);because the resources are not perfectly adaptable.b. 直的:生产两种物品的资源可完全替代,也就是说资源完全可以通用,机会成本恒定。
parative advantage,absolute advantage,specialization and trade比较优势(计算),绝对优势(计算),专业化(概念),贸易(概念)a。
绝对优势:more productive。
生产一单位less time or less input。
(或者单位time 或input生产更多)如果给的是时间,则不用换算b。
比较优势:lower opportunity cost。
xxx/hour 别忘了是与本国生产另一产品的opportunity cost 相比较c. Specialization and trade can increase productivity and output.Economic growth could be achieved by:Increase in the quantity of resourcesIncrease in the quality of existing resources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d。
微观经济学生产者剩余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生产者剩余名词解释微观经济学中,生产者剩余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是指在市场上销售产品时,生产者所获得的收益与其实际成本之间的差额。
生产者剩余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指标,能够反映生产者在市场上的盈利情况,也是衡量市场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探讨生产者剩余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对市场的影响。
1. 生产者剩余的概念让我们来深入了解生产者剩余的概念。
生产者剩余是指生产者在市场上卖出产品后,实际收到的金额与生产该产品的成本之间的差额。
生产者剩余反映了生产者在市场上获得的超额利润,是生产者在市场上活动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的体现。
2. 生产者剩余的计算方法那么,生产者剩余应该如何计算呢?一般来说,生产者剩余可以通过市场价格与生产者的边际成本之间的差额来计算。
生产者的边际成本是指生产一个额外单位产品所需要增加的成本,通过将市场价格与边际成本相减,就可以得到生产者剩余的金额。
3. 生产者剩余对市场的影响生产者剩余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指标,对市场有着重要的影响。
生产者剩余的增加可以激励生产者增加生产,从而提高市场供给量,进而影响市场价格。
生产者剩余的增加也可以激发生产者进行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推动整个市场的发展。
4. 个人观点和理解就我个人的观点来看,生产者剩余不仅是生产者个体的利益体现,也是市场效率和发展的重要指标。
通过合理的计算和分析生产者剩余,可以更好地评估市场的运行情况,为政府制定政策和企业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总结回顾通过这篇文章的深入探讨,我们对生产者剩余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对市场的影响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生产者剩余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指标,在市场运行和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能对生产者剩余有更深入的理解,并在实际生产经营中加以应用和思考。
总字数:3584在这篇文章中,我按照你的要求,以知识的文章格式进行撰写,深入探讨了微观经济学中的生产者剩余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对市场的影响,同时分享了我个人观点和理解。
微观经济学生产者剩余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生产者剩余名词解释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主体(如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行为及其对市场的影响的学科。
其中,生产者剩余是微观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本文将从简单的解释开始,逐渐深入探讨生产者剩余的含义、计算方法以及对市场分析的重要性。
1. 生产者剩余的概念生产者剩余是指生产者从出售商品或服务中获得的超过其生产成本的收益。
简言之,生产者剩余是指在市场交易中,生产者实际所获得的利润或盈余。
它是通过将其售价与其愿意出售商品或服务的最低价格(即边际成本)进行比较来计算的。
2. 生产者剩余的计算方法为了更好地理解生产者剩余,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生产者剩余 = 总收益 - 总成本总收益是指生产者在市场上实际获得的销售收入,它是售价乘以销售数量得出的。
总成本则是生产者为生产这些商品或提供这些服务所付出的成本,包括生产成本和一些间接费用。
通过计算生产者剩余,我们可以了解生产者在市场中的盈亏情况。
当生产者剩余为正时,表示生产者获得了利润;而当生产者剩余为负时,表示生产者遭受了亏损。
3. 生产者剩余在市场分析中的重要性生产者剩余在市场分析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影响生产者的决策,进而影响市场的供给量和价格水平。
生产者剩余可以指导生产者决定是否投入更多的资源来生产更多的商品或提供更多的服务。
当生产者剩余增加时,表明生产者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润,并有动力增加产量。
反之,当生产者剩余减少时,生产者可能会减少产量或转向其他产业。
生产者剩余还可以反映市场供需关系的平衡。
当生产者剩余增加时,说明市场上的商品供给充足,生产者能够以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售出商品,并从中获得利润。
而当生产者剩余减少时,说明市场上的商品供给不足,生产者可能面临竞争加剧、价格下降的压力。
生产者剩余还可以用于衡量市场效率。
当生产者剩余较大时,说明资源的利用效率较高,市场能够实现较为理想的资源配置。
相反,生产者剩余较小或为负时,可能意味着资源配置存在问题,市场效率较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税收、价格管制及生产补贴等经济 政策对社会最优有什么影响?
→生产补贴导致社会福利的损失;政府对生产者的补贴使产量 高于均衡产量,高于均衡产量部分的产量,生产成本高于消 费者的支付意愿,从而造成了效率损失。
○什么是社会最优?如何量度?
→社会福利即社会净收益,是消费者与生产者净收益之和(完 全竞争市场的参与者只有消费者与生产者);消费者净收益 用消费者剩余表示,生产者净收益用生产者剩余表示。
○什么是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为获得一定数量的商品愿意付出的代价 与实际花费的代价之间的差额,简单地说就是消费者意愿支 付与实际支付之差;
剩余与市场效率
→什么是社会最优?如何量度? →为什么说完全竞争市场能自动实现社会最优? →税收、价格管制及生产补贴等经济政策对社会最优有什么影响?
○什么是社会最优?如何量度?
→经济学里“社会最优”是指从整个社会来看,资源配置有效率,即 每种资源都被用于能使社会福利最大化的产品生产之中;完全竞争 市场的最优是一种帕累托最优; →帕累托最优:资源配置达到的一种理想状态;此种状态下,已无法 在不损害一部分人福利的条件下去增进另一部分人的福利。
→他管理产业的目的在于使其生产物的价值能达到最大,他所盘算的只是 他自己的利益。在这场合,象在其他许多场合一样,他受着一只看不见 的手的引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也并不因为 事非出于本意,就对社会有害。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 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
→消费者意愿支付即需求曲线,实际支付即购买价格;离散商 品的消费者剩余由需求曲线与价格之间的众多矩形面积之和 表示,而连续商品的消费者剩余则由需求曲线与价格之间的 三角形面积表示。
○什么是消费者剩余?
→价格变动会引起消费者剩余的变化;价格上升会导致消费者 剩余减少,而价格下降则会导致消费者剩余增加;消费者剩 余的变动一部分来自消费价格的变化,另一部分则来自消费 数量的变动。
→价格变动会引起生产者剩余的变化;价格上升会导致生产者 剩余增加,而价格下降则会导致生产者剩余减少;生产者剩 余的变动一部分来自销售价格的变化,另一部分则来自销售 数量的变动。
○ 为什么说完全竞争市场能自 动实现社会最优?
→完全竞争市场通过价格的自由调节而达到均衡状态时,消费 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之和达到最大,因为任何对均衡状态的 偏离都会造成社会福利的损失;其经济含义是,从全社会来 看,任意一种产品的边际生产成本正好等于消费者的边际评 价,也等于边际效用。
• 消费者与生产者间的市场均衡,对全社会而言是否 是有效率的呢?
→ 生产者提供的数量是否最适合?
→ 均衡价格是否最优?
→ 资源配置是否有效率?
看不见的手(Invisible Hand)
——( 亚当· 斯密《国富论》第4篇第2章)
by directing that industry in such a manner as its produce may be of the greatest value, he intends only his own gain, and he is in this, as in many other cases, led by an invisible hand to promote an end which was no part of his intention. Nor is it always the worse for the society that it was not part of it. By pursuing his own interest he frequently promotes that of the society more effectually than when he really intends to promote it.
D1 R S1
→价格无论高于还是低于均衡价格,消费者与生产者剩余之和 都会小于均衡状态时的总剩余,而造成社会福利损失。
○ 税收、价格管制及生产补贴等经济 政策对社会最优有什么影响?
→税收会造成效率损失,其损失源自征税使产量低于社会最优 水平;而效率损失的大小与需求或供给的弹性有关,需求和 供给的弹性越大,税收的无谓损失也越大,因为弹性越大造 成的产量下降越多。
看不见的手(Invisible Hand)
Adam Smith 1723-1790
——( 亚当· 斯密《国富论》第4篇第2章)
→斯密的意思是说:价格机制充分运作下,自由市场里的供给 和需求将会自然而然达到均衡,价格与数量都是最适当的水 平,资源配置达到最优状态,追逐私利的个人最终在客观上 实现了增进社会福利的效果。
○什么是生产者剩余?
→生产者剩余:生产者销售一定数量商品的实际收入与生产成 本之差;
→生产者实际收入即商品价格,生产成本即索取意愿,亦即供 给曲线;离散商品的生产者剩余由供给曲线与价格之间的众 多矩形面积之和表示,而连续商品的生产者剩余则由供给曲 线与价格之间的三角形面积表示。
○什么是生产者剩余?
• 给定相同的税率,需求和供给弹性越小,税收无谓损失也越小
○ 税收、价格管制及生产补贴等经济 政策对社会最优有什么影响?
→价格管制导致社会福利的损失;限制最高价格,如限制车票 涨价,可能导致产量低于均衡产量而引起效率损失,且导致 需求缺乏弹性时消费者额外成本的增加大于从管理价格到均 衡价格的成本增加;而限制最低价格,如规定最低工资,则 可能导致产量高于均衡产量而导致效率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