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第4章 社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1、掌握社会的本质

2、掌握社会结构的概念,理解社会结构的涵义

3、了解社会结构的各种组成要素

教学重点:社会结构、社会的概念

教学难点:社会的概念

教学内容:

§4 社会

§4.1 社会

所谓社会,从外在形态上看,是人和自然界、人与人之间有机结合的共同体;从内在本质上看,是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下面我们从语言学、西方社会学家以及马克思等人的界定来看看到底什么是社会。

一、语源学上的社会

“社会”一词,在我国古已有之,但其使用却完全不同于今天的涵义。在我国古代典籍中,“社”与“会”是分开使用的两个概念。“社”有三种含义:1)社原指土地之神,或祭祀土地神的场所;2)指志同道合的人集会的场所,文社、诗社;3)指古代的地区单位,如“二十五家为一社”。“会”指集会,有聚集的意思。“社”与“会”联用最早开始于唐朝,是指在节日里在某个地方举行游艺集会或祭神的庆祝活动。此后,在历代的著作中“社会”一词也曾多次出现,但涵义与今天不同,只是古人对社会的简单的朴素的认识没有解释社会的本质。

在西方,英语中的“society”源于拉丁语“socius”,是伙伴的意思,大约在明治年间,日本学者最先将其英文society译成汉字的“会”后来中国学者在翻译日本社会学者著作时,才沿用这个词,有了现代通用的涵义。

二、西方社会学者对社会概念的解释

在西方社会学界,对社会的解释各种各样,有的认为,社会是具有共同心理的人们的集合体;有的认为社会是一种包括人类行为、习惯、情操、民俗在内的遗产;还有的认为社会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总和。其中影响较大的就是社会唯实论和社会唯物论两大派别。

1、社会唯实论与社会唯名论的区分

这两大派别争论的实质问题是:社会是不是一种真实的存在,而这个概念是不是对一种真实存在的东西的反应。

社会唯实论认为,社会不仅仅是个人的集合,而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东西,

是真实存在的实体。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斯宾塞、涂尔干、齐美尔等。他们认为,社会先于个人而存在,并且事先规定了个人的存在,是一种交互作用的实在。他们都强调从实体出发,把社会作为一个具体事务来描述。

社会唯名论认为,社会是代表具有同样特征的许多人的名称,是个空名,而不是实体,真实存在的只是个人。因此,唯名论派的社会学家把社会学研究对象确定为个人的行动。代表人物有法国卢梭美国的吉丁斯、韦伯等人。

这两种理论从局部看都有合理的因素,它们都看到了个人与社会的区别,特别是唯实论肯定了社会的真实存在性。但从整体上看,它们又都是错误的,唯实论只看到了社会的独特性,却忽略了社会对个人的依赖性,否认了个人的主体性,把社会看成是先于个人或超个人的存在,这就不能把握社会的实质。而唯名论否认了社会的真实存在,用个人的存在排斥社会的存在。这实际上是被社会中的个人所具有的独特性和自主性迷惑了,过分强调了这种独立性与自主性。而社会关系正式由个人的活动形成,个体的存在和发展史处于这种联系和关系之中的,而不是之外,而且还受这些联系和关系的制约和规定。所以说,两种理论都是错误的。实际上,社会的本质既不是在整体之中,也不是在个人之中,而只能在人与人的关系、个人与整体的关系中去寻找。在这个问题上,马克思解释了社会的本质。

2、马克思主义社会观

马克思指出,社会是在一定地域内进行着的,以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为基础的,有相互作用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马克思等人的关于社会的论述包括以下的几个基本观点:

(1)社会是人们相互交往的产物

社会是由人组成的,这一点毫无疑问,但社会又不是个人的简单相加,而是人们相互作用有机结合起来的集合体。没有人与人的交往,也不会有社会的存在。但是马克思之所以使用“产物”,不是说现有人们的交往,后有社会的出现,二者在时间上有先后顺序,而是想强调人们的相互交往对社会的重要性,这一点一定要明确。

(2)社会的本质和基础是生产关系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人们为了生存,就要从事物质资料的生产来满足衣食住等生存资料的需要。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进程中,人们就结成了一定的生产关系,为了保障和发展生产关系,就要建立各种社会组织和社会制度,产生出与生产关系相适应的上层建筑。所有这些关系加起来就构成了社会。其中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其他社会关系的性质,从而决定着社会性质。马克思关于社会是生产关系的总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的基础和本质的思想,为我们研究人类社会提供了最基本的观点和方法。在马克思以前,许多思想家分不清错综复杂的

社会现象中的主要现象和次要现象,只有马克思揭示了社会关系中最本质的东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握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3)社会是历史的、具体的

世界上不存在抽象的社会,马克思在讲到社会是总会在前面加上这样的定语“处于一定历史发展阶段的社会”。社会具有具体的社会形态,就是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的统一。人类社会有史以来经历了五种社会形态,每一种社会形态都是人类俩是发展的一个特殊阶段。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也是不断运动发展的,是由低级向高级转化的过程,总是处于新陈代谢和自我更新的状态中。因此,任何社会都是具体的,历史的。

三、本书关于社会的定义和特征

社会是以特定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为基础,以占据共同抵御共享某种文化的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口味主体而建立起来的,由个人、群体、组织和制度构成的较为宏大的网络,是依靠人们交互作用自我维持延续的相对独体体系。

§4.2社会结构

每年9月新学期开学,学校都会发生一些变化:毕业生或深造,或走向社会;迎来新生。在校的同学也有一些变化:接触到新的老师;开始新的课程。校园变化:新教学楼、新实验室、新宿舍、新运动场、新体育馆等。尽管有这些变化,但我们可以判断出:“这是一个学校,而不是一所医院。”为什么?虽然人员、课程、环境在不断变化,但仍有一些相对稳定的性质。

同样,部队每年老兵退役,征召新兵,但部队的排连营团的等级编制、训练操行、规章制度、陆海空各兵种构成依然如旧。“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军营同样具有某种稳定的性质。

这种稳定的性质到底指什么呢?——结构

结构最早是自然科学中经常使用的术语。在数学中,结构表示事物量的关系和空间形式;物理中,结构是物质的普遍存在形式;生物学中,结构是有机体的内部组织构造。实际上结构包含两层含义:1)任何事都是一定要素、成分组合而成的 2)组成事物的要素,成分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按确定的方式,一定的原则有序地组合起来的,彼此具有相对稳定的关系。

由于结构这一概念是我们分析事物十分有用的工具,因此也被引用到了社会科学领域。在社会学中,社会结构用来指社会体系基本组成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

一、社会结构及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