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区管理模式

合集下载

第四章-社区管理体制与管理模式

第四章-社区管理体制与管理模式
•。
二、完善的社区管理体制应具有的特点
• 第一,管理组织框架体系形成,具有配套性和系统性。 • 第二,管理组织间的关系明确,具有整体联动性。 • 第三,管理组织的职能定位准确,具有全面性,管理机制有效,具有能动性和规范性。
三、我国城市社区建设与发展中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存 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分析
• (一)社区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 1、政府角色的转换不到位 • 2、行政隶属体制模糊 • 3、街道管理体制改革的问题日益突出 • 4、尚未形成统一协调的服务管理体制 • 5、社区中非政府、非盈利组织发育迟缓
• (二)社区运行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 1、缺乏具有活力的领导动员机制 • 2、缺乏规范有序的民主管理机制 • 3、缺乏便捷有效的社区参与机制 • 4、缺乏稳定可靠的财力筹集机制 • 5、缺乏社区服务功能的饿协调机制
职权划分是指依法确立政府、社区自治组织和社 区服务组织的职责与权限。
其原则是: • 以政府为主导,全社会广泛参与 • 政府适度参与 • 有偿服务,政府不介入 • 政企、政事、政社分开实行联动
管理机制是指社区管理权力的运行和制约 方式。
党委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 关部门配合、街道居委会主办、社会各 方支持、群众广泛参与。
第四章 社区管理体制与管理模式选择
• 第一节社区管理体制 • 一、社区管理体制的基本内涵 • 社区管理体制是指参与社区管理的主体
的组织结构、职权划分和运行机制的总 和。
组织结构是:纵向的多层次、横向的多 系统的网络结构。
• 纵向的多层次:市(区、县)—街道 (镇)—居(村)民委员会—居民代表。
• 横向的多系统:政府行政系统;社区自 治管理系统;社区生活服务系统。
• 混合型:政府的行政行为与社区自治管理相结 合,政府主要负责规划、指导,并提出经费支 持,社区自治组织负责具体实施。

社区治理的新模式

社区治理的新模式

社区治理的新模式社区治理是指通过一系列组织、管理和参与活动,实现社区的公共事务管理和社会秩序维护。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传统的社区治理模式面临着诸多挑战和不足,需要创新和改进。

因此,出现了一些新的社区治理模式,它们借鉴了国内外的先进经验,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以期提升社区治理的效率和质量。

本文将介绍几种新的社区治理模式,并分析它们的特点和优势。

一、社区共治模式社区共治模式强调社区居民的参与和共同管理。

通过建立居民自治组织、居民议事会等机构,发挥居民的主体作用,实现社区事务的决策和管理。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强调群众自治、民主参与和社会监督,促进社区居民的自治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

社区共治模式在一些欧美国家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它能够有效调动居民的积极性,推动社区事务的民主化和专业化发展,并有利于解决社区内部的矛盾和问题。

二、数字化社区模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社区模式逐渐兴起。

它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构建起新型的社区治理平台和服务体系。

通过在社区建设智能化设施,推行智慧社区管理模式,实现社区事务的信息化、智能化和高效化。

数字化社区模式能够提供更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解决社区管理中的瓶颈和难题。

同时,它还能够促进社区居民的互动和交流,增强社区凝聚力和社会和谐。

三、社区合作模式社区合作模式强调社区与外部资源的合作与协同。

通过与企业、学校、社会组织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参与和推动社区事务的管理和发展。

社区合作模式能够充分利用外来资源,提供更多元化、专业化的服务。

同时,它还能够促进社区与外部的互动和交流,拓宽社区的发展空间和渠道。

社区合作模式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对于提升社区治理的水平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四、社区共创模式社区共创模式突出了社区居民的主体地位和创新能力。

它通过激发居民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鼓励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规划、设计和实施。

社区共创模式能够激发社区的活力和创造力,让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过程,更好地满足社区的需求和利益。

国内社区管理模式比较

国内社区管理模式比较

国内社区管理模式比较为了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摸索和总结城市社区建设的经验和规律,国家民政部于1999年在北京、上海、沈阳等10个城市确定了11个城区为“社区建设实验区”,一些社区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社区管理模式。

笔者选取哈尔滨、上海和沈阳三个城市社区的改革为案例,对其不同的组织管理模式进行比较分析。

一、行政主导型模式:以哈尔滨市南岗区为例哈尔滨市南岗区在改革中所建立的社区组织是以加强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为核心,以强化民政部门的主管职能为重点,以增强各部门的协调和社会各界的参与为基础的行政主导型模式。

南岗区社区组织管理体制从纵向分为区、街道、居委会三级。

其改革重点放在区一级。

在区一级,成立了南岗区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区委书记任委员会主任。

委员会是社区建设的领导机构,全面负责南岗区社区建设的统筹规划、统一部署、综合协调和督促检查。

委员会下设“社区建设办公室”和“社区建设指导中心”,前者为协调机构,协调社区建设指导中心的工作和其他相关工作;后者为日常工作机构,由民政局长兼任中心领导。

在指导中心内部,根据社区建设的内容,由相关的委、办、局组成7个工作指导部,它们均为实质性工作机构,其业务工作、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分别由相关的政府部门负责,同时这一管理工作系统自上而下延伸到居委会一级,以实现民政部门对社区工作强有力的领导和管理。

二、半行政半自治型模式:以上海市卢湾区五里桥街道为例五里桥街道从社区不同的行政事务和目标出发,建立了三个层面的组织管理系统:(1)行政组织领导系统:街道办事处及城区管理委员会。

街道办事处作为社区最基本的单元在社区行政管理中处于主导地位,行使领导、协调、监督等职责。

城区管理委员会由街道办事处、派出所、房管所、环卫所、工商所、街道医院、房管办、市容监察分队等单位组成,其主要职能是商量、协调、督察城区管理的各项事务。

(2)行政组织执行系统:四个工作委员会,即市政管理委员会、社区发展委员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和财政经济委员会。

社区服务中心的运营与管理模式

社区服务中心的运营与管理模式

社区服务中心的运营与管理模式社区服务中心是为了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提供各项社区服务和支持的机构。

它是社区居民相互交流、分享资源、解决问题的重要平台。

在社区服务中心的运营与管理中,合理的模式设计和良好的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社区服务中心的运营与管理模式,旨在提供一些建议与借鉴。

一、多元化的服务内容社区服务中心应该提供多元化的服务内容,以满足不同居民的需求。

服务内容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资源分享:社区服务中心可以提供社区居民互相分享资源的平台,包括孩子的旧书、玩具等,以及家庭物品的租借、借用等。

2. 社区活动:社区服务中心可以组织各种社区活动,如运动会、文化讲座、手工制作等,以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3. 健康咨询:社区服务中心可以设立健康咨询台,提供相关健康知识和解答居民的健康问题,如提供疫苗接种信息、常见病症鉴别等。

4. 志愿者服务:社区服务中心可以组织志愿者团队,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种帮助,如陪伴老人、帮助搬家等。

二、灵活的服务方式为了更好地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社区服务中心需要采取灵活的服务方式。

1. 线上服务:社区服务中心可以建立一个线上平台,提供居民在线咨询、资源分享和社区活动信息发布等服务。

居民通过互联网即可获取所需信息和参与社区活动,方便快捷。

2. 线下服务:除了线上服务,社区服务中心也应提供线下服务。

例如,在服务中心设立咨询台、活动场地等,方便居民当面交流和参与社区活动。

三、专业化的管理团队社区服务中心的运营与管理需要由专业的团队来负责。

这个团队应具备以下特点:1. 多领域专业知识:管理团队成员应来自不同领域,拥有各自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他们需要了解社区服务的需求和特点,能够根据需要开展相应的服务。

2. 团队协作能力:管理团队成员需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能够合理分工、协调工作、解决问题。

3. 持续学习和创新:社区服务中心的运营与管理需要不断学习和创新。

管理团队应关注行业的最新动态,不断改进服务内容和方式,以满足居民的需求。

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变迁

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变迁

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变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社区治理模式也在不断变迁和完善。

由于城市社区治理直接关系到居民生活和社会稳定,探讨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变迁以及对未来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从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历史背景、变迁过程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历史背景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前,城市社区治理主要是由政府主导的“社会主义社区治理模式”来组织的。

社区居委会是社区自治的基本单位,其职责包括居民组织、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等。

但是由于政府主导的社区治理模式存在层级分明、垂直管理、权力过于集中等缺点,导致社区治理效率低下,居民自治意识薄弱,社会管理难度大。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多元化的社区治理模式逐渐成为主流。

政府逐步推动社区治理体制改革,探索建立更加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城市社区治理模式,大力培育居民自治和社会参与的意识,促进社区管理体制的多元化、社区居民自治和社会协同治理。

二、变迁过程1. 政府转变角色。

过去政府在社区治理中占主导地位,而现在政府逐渐从“服务者”转变成“协调者”,鼓励社区居民参与社区自治和管理。

2. 社区自治能力的提升。

政府将一些社区事务权下放到社区居民委员会,支持居民自治,提高社区居民自治的主体地位和参与度。

3. 强化社会组织参与。

政府鼓励和支持社区居民组织建设,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增强社区治理的多元化和社会化。

4. 创新社区治理模式。

政府采取多种方式创新社区治理模式,如“共建共治共享”机制、社区居民议事会、社区居民委员会等,促进社区管理体制的多元化。

5. 强化社区公共服务。

政府投入更多资源加强社区公共服务建设,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三、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结构的不断变革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将进一步向多元化、社会化、专业化、智能化等方向发展。

1. 多元化发展。

将多种社会力量纳入社区治理体系,包括政府、社会组织、居民自治等,实现多元治理和协同治理。

我国社区管理的几种常见模式及部分启动的经验做法

我国社区管理的几种常见模式及部分启动的经验做法

我国社区管理的几种常见模式及部分启动的经验做法社区管理是指对城市社区内的各项事务进行组织和管理的一种制度。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管理逐渐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环节。

我国社区管理采用了多种常见模式,并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做法。

本文将介绍我国社区管理的几种常见模式,并分享一些启动社区管理的经验做法。

一、业委会模式业委会模式是我国社区管理中常见的一种形式。

在这种模式下,社区居民通过选举组成业委会,负责管理社区内的事务。

业委会由居民自发组成,通过选举方式产生理事会,理事会再选举主席和其他职务。

业委会制度实现了居民自治,提高了社区管理的参与度和民主性。

在业委会模式下,社区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特点,制定适合本社区的管理规章制度。

二、街道办事处模式街道办事处模式是我国社区管理的另一种常见形式。

在这种模式下,社区管理由街道办事处负责,办事处设立社区工作站,派驻工作人员负责社区事务的管理和协调。

街道办事处模式实现了社区管理的专业化和标准化,提高了社区管理的效率和科学性。

街道办事处作为社区管理的主导机构,可以通过制定相应政策和指导,引导社区发展,解决社区面临的问题。

三、社区居委会模式社区居委会模式是我国社区管理的一种常见形式。

在这种模式下,社区居委会通过选举产生,由社区居民自行管理社区事务。

居委会负责社区内的各项日常管理工作,包括环境卫生、社会服务和安全等。

社区居委会通过与社区居民的密切联系,了解和解决社区居民的需求和问题,推动社区的发展。

部分启动的经验做法:1. 制定社区管理规章制度:社区管理需要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包括居民参与管理、人员配备、工作任务等方面的规定。

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可以明确社区管理的职责和权限,提高管理效果。

2. 加强社区居民培训:在社区管理启动初期,可以开展社区居民培训,提高居民的管理意识和能力。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法律法规、社区服务技能等方面,使居民具备更好地参与社区管理的能力。

3. 加强社区与政府的沟通与协作:社区管理需要与政府部门密切合作,共同推动社区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社区管理模式ppt课件

社区管理模式ppt课件

15
美国的社区自治模式有以下特点:
1.非营利性组织——美国城市社区发展的主 力军
• 自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问世以来,公共机构一 直是全美在社区服务中的主导力量。20世纪60年代后, 随着美国“向贫困开战”及政府财政方面的紧缩,联邦政 府开始重视非营利组织在社区服务和社区发展中的作用。 非营利组织在联邦、州和城市社区等各个层次间都建立 了组织网络并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社区服务和社区发展项 目。日前,美国有137万个非营利性组织遍布全国各地, 它们组织严密、机构健全、运作规范,有强烈的责任感, 在美国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很好。
社区管理模式
12
• 新加坡城市社区管理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政 府主导社区管理(①谢守红:《国外城市社区管理 模式的比较与借鉴》,载《社会科学家》,2004 (1)。):
• 1.社区管理组织具有非常完善的体系 • 由政府组织自上而下管理,机构职能分明、结
构严密,对社区的管理井然有序。在新加坡,社区 内主要有下述组织:居民顾问委员会、社区中心管 理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其中居民顾问委员会地位 最高,主要负责管理社区内的公共福利,协调另外 两个委员会和其他社区内组织的工作。社区中心管 理委员会下设妇女委员会、青年组等组织,这些组 织对社区内居民完全开放。居民委员会是社区的第 三层次组织,它主要承担治安、环卫、组织本小区 内的活动等任务。
• 三、我国社区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
社区管理模式
1
第一节 社区管理模式概述
一、社区管理模式及其构成要素
• 模式是对事物存在方式的高度抽象和概括, 是经验与理论之间的一种知识系统。按照美国著 名社区工作专家罗斯曼的看法,模式是较为具体、 详细和紧凑的内在型式或典范。模式处于较为松 散的一般性取向和较为严谨的“理想类”之间的位置。

中国特色社区服务与管理模式

中国特色社区服务与管理模式

中国特色社区服务与管理模式是指在中国特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下,为居民提供全方位、多样化的社区服务,并通过有效的管理机制实现社区治理和社会管理的目标。

中国特色社区服务与管理模式融合了传统文化、现代科技和国家政策,致力于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本文将探讨中国特色社区服务与管理模式的特点、优势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中国特色社区服务与管理模式的特点1. 社区自治与服务融合:中国特色社区服务与管理模式注重社区自治和服务的结合,通过建立居民自治组织和社区服务机构,实现社区治理与服务的有机统一。

2. 全员参与与共治共建:中国特色社区服务与管理模式倡导居民全员参与,通过居民委员会、志愿者团队等形式,实现社区共同治理、共同建设。

3. 便民利民的服务导向:中国特色社区服务与管理模式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提供便民利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项目,满足居民生活的多样化需求。

4. 智慧化与信息化管理:中国特色社区服务与管理模式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推动社区管理的智慧化、信息化,提升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5. 政府引导与社会参与:中国特色社区服务与管理模式强调政府引导下的社会参与,通过政府主导的规划、资金支持,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建设和服务提供。

二、中国特色社区服务与管理模式的优势1.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中国特色社区服务与管理模式能够有效解决社区内部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增进居民之间的互相信任和合作。

2. 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中国特色社区服务与管理模式致力于提供更加便捷、优质的社区服务,满足居民多样化的需求,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3. 增强社区凝聚力:中国特色社区服务与管理模式通过居民自治和共建共治,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和归属感,促进社区文化建设和社会互动。

4. 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国特色社区服务与管理模式有助于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功能服务水平,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实现城市与社区的良性互动。

5. 增强社会治理能力:中国特色社区服务与管理模式通过社区治理的实践,提升了社会治理的能力和水平,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支撑。

第三章 社区管理模式

第三章 社区管理模式
社区管理模式
社区管理模式概述 社区管理模式的国际经验 我国社区管理的实践模式
第一节 社区管理模式涵义和构成要素
社区管理模式: 模式是对事物的抽象和概括; 社区管理模式是指对社区管理实践进行反思和概括得出的具有代表意义 的典型形式或是使人参照执行的标准样式。 构成要素: 社区环境(背景); 国家和社区关系; 市场和社区关系; 社区民间组织角色和地位; 社区工作者角色和地位; 社区服务对象、内容和范围; 社区资源结构与状况。
第二节 社区管理模式的国际经验(依 照政府与社区的关系角度)
以新加坡为代表的政府主导模式 以美国为代表的社区自治模式 以日本为代表的混合模式
一、以新加坡为代表的政府管理模式
政府与社区关系:
1、特点: 政府行为与社区行为结合紧密,政府对社区管理干预直接而且 具体,并在社区中设立各种形式的派出机构,社区管理的官方色彩浓厚。 2、政府高度主导的表现: (1)社区组织领导人的产生:不是由社区居民选举产生,而是由所选取 的国民议员委任和推荐; (2)政府通过两种方式实现对社区工作的紧密的联系和主导:第一条 途径是政府设立专门的职能机构,负责管理全国社区事务。第二条途径 是内阁成员和政府公务员到人民协会直接担任领导职务,通过人民协会 实现对基层组织的领导。(人民协会:全国社区的总机构) (3)对社区各级组织的规范性管理。
(2)社区定位:将社区定位在街道办事处与规模 调整前的居委会之间,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和群众 居民自治。
(3)重新划分社区类型。依据居民居住的地缘 关系、心理认同感等社区构成要素,将社区 分为四种类型:小区型社区、板快型社区、 单位型社区、功能型社区。 (4)尝试人大代表与社区定位联系工作的方式, 以促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落实。
权力下放:以实现居民自治为目标的 天津模式

浅谈新形势下社区治理模式的特点和有效方法

浅谈新形势下社区治理模式的特点和有效方法

浅谈新形势下社区治理模式的特点和有效方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任务,并且首次将推进“城乡社区治理”写入党的纲领性文献,要求统筹城乡社区建设,促进群众在城乡社区治理中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今天,社区建设中使用最为频繁的概念之一就是“共治”,各界普遍认为“社区共治”代表着中国新一轮社区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方向。

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时期,政府的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型。

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社会人员的归属由单位制向社区制转型。

在社会转期的国情下,形成了社区治理的新特点:1.党和政府的主导性社区居民是社区治理主体之一,社区治理以社区居民自治为导向,这并不是说政府不闻不问,而是政府下放权利于社区,社区根据本社区特点逬行治理。

在治理过程中,政府发挥着主导性作用。

政府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为:制订相关法律政策,培育社区,强化社区服务,鼓励社区参与,组建社区组织,加强社区人员培训等。

2.社区治理主体的多元化社区治理主体是社区利益相关者。

社区利益相关者指的是与社区需求和满足存在直接或间接利益关联的个人和组织的总称,包括政府组织、社区自治组织、盈利性组织、非盈利性组织、驻社区单位、社区居民等。

社区公共事务的属性决定若社区治理存在着主体多元化的特点,社区公共事务是公共产品的组合,它涉及足多个家庭和多个组织的共同需求,是个体诉求的集合,需要建立一种集体选择机制来解决个体需求表达与整合的问题。

3.社区治理内容的扩大化社区治理的内容涉及社区成员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事关社区成员的切身利益。

它包括社区服务与社区照顾;社区安全与综合治理;社区公共卫生与疾病预防;社区环境及物业管理;社区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社区社会保障与社区福利等。

要做到社区公共事务的治理就必须最大限度地整合社区内外资源,构建社区治理机制,调动社区居民参与,达成社区事务的良好治理。

4.社区治理的网络化社区居民以及社区组织之间协调与沟通,凭借合作网络实现社区治理,并最终形成一个自主的网络,各主体通过平等的协商,相互沟通,利用自己的优势为社区的文化、卫生、社环境等提供服务。

中国社区管理的发展模式

中国社区管理的发展模式

自下而上发动的变革,城市社区基层民主自 治建设的重大突破。体现了“社区自治、议 行分离”原则,符合现代社会民主政治的发 展方向,对社区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精选课件
5.2 自治型模式:以沈阳市春河社区 为例
4,沈阳模式的 不足之处:
(1)政府角色的越位、缺位现象时有发生。 (2)社区组织与运行机制尚不健全、不完
精选课件
关键词
上海模式
沈阳模式
江汉模式
盐田模式
一会两站
精选课件
思考题
1,简述上海模式的内涵与利弊? 2,简述沈阳模式的内涵与利弊? 3,简述江汉模式的内涵与利弊? 4,简述盐田模式的内涵与利弊?
精选课件
组织框架
社街道办事处设在 社区的工作机 构,是政府在社 区的服务平台
精选课件
5.4议行分设之“盐田模式”
3,盐田模式取得的绩效:
A,政府层面。 (1)政府提高了执行能力。 (2)政府降低了行政成本。
B,社区层面 (1)社区居民委员会增强了自治 能力。 (2)居民民主意识增强与民间组 织培育。
治组织和中介组织比较虚弱。
精选课件
5.2 自治型模式:以沈阳市春河社区 为例
1,沈阳模式 的特色
自治型模式 ;社会性组织 ;公众参与
2,沈阳模式 的形成
(1)明确社区定位。 (2)合理划分社区。 (3)建立新型的社区组织体系。
精选课件
5.2 自治型模式:以沈阳市春河社区 为例
3,沈阳模式的成 功之处:
重点问题
上海模式的内涵与利弊 沈阳模式的内涵与利弊 江汉模式的内涵与利弊 盐田模式的内涵与利弊
精选课件
5.1行政侧重型模式:以上海市卢湾区 五里桥街道为例
1,上海模 式的特色:

社区管理学第三版娄成武课件检测试题五参考答案

社区管理学第三版娄成武课件检测试题五参考答案

《社区管理学》综合模拟试卷(五)参考答案1、什么是社区管理模式?我国社区管理模式有哪些构成要素?(15分)模式是对事物存在方式的高度抽象和概括,是经验与理论之间的一种知识系统,社区管理模式就是指对社区管理实践进行反思和概括得出的具有代表意义的典型形式或是可以使人参照执行的标准样式。

社区环境、国家职能、市场作用、中介组织作用、社区工作者角色、社区服务对象、内容和范围,以及社区资源结构与状况等构成了我国社区管理模式的基本要素。

2、你如何理解居委会与物业公司之间的关系?(15分)居委会和物业公司是两个不同性质的组织。

居委会是社区居民的基层群众自治性组织,它属于政治范畴;而物业公司则是房地产公司的物业管理部门,是十分明确的商业性组织,属于商业范畴。

按照社区有关法律规定,居委会有权对物业公司的工作进行监督,组织产权人和使用人对物业公司进行评议和决定是否解除聘用。

这说明,物业公司虽然属于商业范畴,但要受到居委会的监督。

在处理好二者关系的同时,还要注意培育和发展物业公司,形成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的良好机制。

同时,必须加大立法力度,依法界定物业管理单位的服务性管理企业性质,使其回到经营的专业领域,即对物业及其配套设施的维护和管理,而将社区文化建设、家政服务、治安、拥军优属服务、社会救助服务等功能归位于社区居委会,这样也可避免许多不必要的管理纠纷。

处理二者关系,一定要按照职责分明,依法活动的标准进行。

居委会和物业公司要做到权责分明,不可超越本职范畴,越俎代庖。

过去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由于没有物业公司,居委会做了很多实质上属于商业范畴的工作。

现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居委会应该把这些工作退还给物业公司。

相反,物业公司也应该把不属于商业范畴的工作交还给居委会。

只有这样,二者的发展才能是和谐的,相互促进的。

从社会的发展来看,这种逐步明确的分工也是有利于社区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的。

3请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不超过150字)(20分)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有,一是现有居委会职能超载,职权有限、角色尴尬,由群众自治性组织变成了政府职能部门的“腿”;二是新建社区难觅居委会的身影,居委会如何在新建小区生存发展及发挥作用存在困境;三是居委会与物业公司存在矛盾;四是现行的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正在进行,涌现的诸多模式其适用性存在较大问题。

社区组织管理体系

社区组织管理体系

四、其他国家的社会组织发展情况 )、澳门 社团社会 澳门--(一)、澳门---社团社会 1、学术文化类的22个。宗旨:是宣扬优秀文化丰富 、学术文化类的22个。宗旨:是宣扬优秀文化丰富 居民的文化生活。 2、青年团体类的共30个。宗旨:是以青年人帶动青 、青年团体类的共30个。宗旨:是以青年人帶动青 年人、以新思维积极参与社会各类型活動,發揮個 人長處與才藝 、建立正面的人生觀。 3、社会服务类18个。宗旨是专门为特殊的弱势群体 、社会服务类18 18个。宗旨是专门为特殊的弱势群体 提供各种服务 4、慈善类1个:澳门明爱。宗旨是安老服務、復康 慈善类1 澳门明爱。 服務、教育服務、家庭及幼兒服務,青少年及社區 服務、弱能人士教育服務、傷殘人士駕駛訓練、輔 導熱線、露宿者宿舍、社會重返服務、勞工服務(協 導熱線、露宿者宿舍、社會重返服務、勞工服務( 力社)、暫居服務(嶄居庭)、明愛圖書館、“ 力社)、暫居服務(嶄居庭)、明愛圖書館、“生命热 线服务” 线服务”等
二、明确关系
区政府、街道办事处、派出所和社区居委会关系: 指导、服务 区政府(街道办事 处) 基层警察 部门 协助、监督
社区居委会
职能内容
部门承担
社区承担
部门指导
社区协助
行政执法
扶贫工作 信访工作 法律服务 编制人口计划 社区登记 残联工作 普法教育 综合治理工作 政策宣传 低保和社会救济
√ √ √ √ √ √ √ √ √ √ √ √ √ √ √
社区自治体系
社区管委会
社区组织
社区居民
中国特色的社区自治体系
沈阳、西安、湖 北社区的基本模 式: 社区成员的代表 大会----社区最 大会----社区最 高权力和决策 机关 社区协商议事会-社区协商议事会--监督层 社区居委会----执 社区居委会----执 行层 社区党支部----领 社区党支部----领 导层

社区管理模式之上海模式模式

社区管理模式之上海模式模式
根据权力下放与属地管理的原则,街道办事处 依据法律、法规和区政府的授权,对全街范围 的社区建设行使领导、协调、监督等职权,对 地区性、群众性、社会性的工作承担全面责任。 与此同时,为了有效地克服各块分割,建立了 由街道办事处牵头,派出所、房管所、环卫所、 工商所、街道医院、房管办、市容监察分队等 单位参加的城区管理委员会。城区管理委员会 成员全部兼职,活动形式主要是街道以居委会 为单位主持的社区事务协商会议。
2、由四个工作委员会构成了街道社区 、 建设的主要执行系统
为了适应社区建设的需要,街道办事处按 照“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要求,设立 了市政管理委员会、社区发展委员会、社 区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和财政经济委员会 四个工作委员会。其中,市政管理委员会 对辖区内市政市容工作实行综合管理。社 区发展委员会对辖区内社会发展与建设工 作进行管理与协调。
3、由辖区内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居民群众及 、由辖区内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 其自治性组织构成了街道社区建设的支持系统。 其自治性组织构成了街道社区建设的支持系统。
它们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如社区委员 会、社区事务咨询会、协调委员会、居 民委员会等,主要负责议事、协调、监 督和咨询,从而对社区管理提供有效的 支持。上海模式还将居民委员会这一群 众性自治组织作为“四级网络”,抓好 居民委员会干部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 居委会的作用,推动居民参与社区管理, 维护社区治安稳定,保障居民安居乐业。
中国史上最牛的街道办事处-上海松江区方松社区管理委员会 中国史上最牛的街道办事处 上海松江区方松社区管理委员会
德浩4×3大屏幕显示系统应用于上海北蔡镇社区管理中心 德浩 × 大屏幕显示系统应用于上海北蔡镇社区管理中心
1、街道办事处、党工委和城区管理委员 、街道办事处、 会构成了街道社区建设的领导系统

社区管理模式

社区管理模式

2.我国社区管理模式的构成要素 社区环境与结构特征 党的领导与政府职能 市场作用与影响 社会组织的地位与作用 社区工作者的作用与角色 社区服务对象、内容与范围 社区资源结构与状况
第二节 社区管理模式的国际经验
一、国外主要的社区管理模式
现代社区管理模式的差别往往取决于政府与 社区以及其社会服务机构之间的权能配置方 式。冷熙亮先生从社区管涉及的政府行为与 社区行为的相互关系角度,将国外社区管理 模式概括为三种类型:政府主导型,社区自 治型,混合型。
1996年,上海街道办事处被授予部分城区 规划的参与权、分级管理权、综合协调权、 属地管理权等四项权限。又对街道内部机 构设置做了重大调整,设立了市政管理、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财政经济和社会发展4 个委员会,具体负责社区管理、精神文明 建设、社区服务、社区治安和街道经济等 工作。上海市还把原派出所、工商等十支 执法队合并为公安派出所、工商税务所和 城建监察队三支队伍,后者则归街道直接 指挥调度,这些种种使得街区行政权力初 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网络,从而以街道为 中心,完成了行政权力的整合。
2.社区管理模式: 对社区管理实践进行反思和概括 总结得出的具有代表意义的典型形式或是人们要以 参照执行的标准样式。
3.社区管理模式的内涵
标准形式,服务形态,模型与范式,工作模式
二、社区管理模式的构成要素
社区管理模式构成要素是社区管理模式重要 组成部分,是社区管理模式的分析层面
1.欧美国家社区管理模式构成要素
(一)以新加坡为代表的政府主导模式
(1)政府和执政党主导社区治理
政府主导模式的基本特点是政府行为与社区行为 的紧密结合,政府对社区的干预较为直接和具体, 并在社区设有各种形式的派出机构,社区发展特别 是管理方面的行政性较强、官方色彩较浓。

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变迁

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变迁

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变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也经历了多次变迁。

从传统的居委会制度到现代社区自治管理,我国的城市社区治理模式在不断探索和发展中,不断适应着新的社会需求和发展要求。

本文将从历史变迁和现代发展两个方面来探讨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变迁。

一、历史变迁1. 传统的居委会制度我国的城市社区治理模式最早可以追溯到传统的居委会制度。

这一制度的形成可以追溯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当时社区治理主要是由行政机关通过派驻工作人员进行管理,实现社区治理的目的。

居委会制度在当时的社区管理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也存在着管理效率低下、参与度不足等问题。

改革开放后,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经历了一次重大的转变,即社区居民委员会制度的出现。

1982年,我国开展了社会主义社区建设试点工作,随之而来的是社区居民委员会制度的建立。

社区居民委员会是在社区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广泛发动居民自觉参与,依法管理社区和公益事业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

这一制度的出现,有效地加强了社区自治和居民参与,推动了城市社区治理向更加民主、法治的方向发展。

3. 现代社区自治管理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发展的不断推进,我国的城市社区治理模式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

目前,我国的城市社区治理模式日益向现代社区自治管理转变。

现代社区治理强调的是通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现代治理理念,建立和完善城市社区自治组织,推动社区居民自治和社会协商共治。

二、现代发展1. 提高社区管理水平随着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变迁,我国的城市社区治理在提高社区管理水平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现代社区治理强调的是社区自治,充分发挥社区居民的主体作用,推动社区协商共治,加强社区治理的法治化、专业化和科学化。

通过建立社区居民自治机构和组织,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和管理体制,提高社区民主管理的透明度和公正性,进一步提高了社区的管理水平。

2. 促进社区居民参与现代社区治理模式还注重促进社区居民的自治参与。

第3讲-社区管理模式

第3讲-社区管理模式
从理论上来说来自于两种力量:一是社会的发 育、自治要求和自治能力的提高需要打破原有的体 制。二是政府自身,城市管理能力提升迫使政府改 革。
思考:从实践模式来看,我国“街道”管理体制改革 的动力是来自哪种力量?
上述“街道”管理体制改革的新探索,无一例外的 都是地方政府主导的结果,甚至可以说是某些地方 政府负责人主导的结果。地方官员对“街道”管理 体制改革有很大的积极性,都想创新,都想成为 “示范区”和“样板”,而社区和居民却始终处于被 动和无声的境地,因而这样的改革是单方面的,没 有居民的参与因此,可以说目前“街道”管理体制 的改革动力不足,没有社区自治功能的成熟,没有 社区民众自发的要求和支持,再新的改革创意、再 漂亮的政策思路、再大的投入,或许能影响一时、 红火一阵,却不能持久。
公众很少主动参加 社区管理,社区居民
民主观念淡薄
➢ (二)以美国为代表的社区自治模式
• 社区自治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政府行为与社区行 为相对分离。政府对社区的干预主要以间接的方 式进行,其主要职能是通过制定各种法律法规去规 范社区内不同集团、组织、家庭和个人的行为,协 调社区内各种利益关系并为社区成员的民主参与 提供制度保障。而社区内的具体事务则完全实行 自主自治,与政府部门并没有直接的联系。
2、面向社区还权、授权。落实社区自治权:社区 内部事务管理权、社区财务自主权、社区临时用 人权;授予社区低保初审权、计生指标实审权等 十余项协管权。
3、面向社区重心下移:职能部门作到“五个到社 区”:人员配置到社区、工作重心到社区、服务 承诺到社区、考评监督到社区、工作经费到社区。
例:最典型的是江汉区计生工作体制的改革
6、建立民主考核制度。江汉区建立三个层面的民 主考核机制。一是居民代表对社区组织及社区工 作者的考评机制;二是社区组织、居民代表对政 府工作人员的考评监督机制;三是社区组织、居 民代表对区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和街道办事处及其 相关科室的考评监督机制。

社会工作四大模式(社区发展模式、社会计划模式、社会行动模式、社区照顾模式)

社会工作四大模式(社区发展模式、社会计划模式、社会行动模式、社区照顾模式)

社会工作四大模式(社区发展模式、社会计划模式、社会行动模式、社区照顾模式)一、社区发展模式社区发展模式的定义:是指通过调动社区居民的参与、互助合作,再加上上级政府和外界机构组织的协助和支持,动员社区内外资源,解决社区问题,满足居民需求的一种工作模式。

该模式强调的是居民的参与和合作沟通,注重居民在参与守区发展过程的个人能力、公共意识和社区归属感的培养,而不仅仅是社区物质环境的建设。

(二)社区发展模式的特点:1、该模式起源于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发展,之后被发达国家的城市社区工作借鉴,成为世界上促进社区发展和开发的主要模式。

2、该模式对社区硬件环境建设和社区中的人的发展双重目标并重,而且认为社区发展中人的能力提高、公德意识培养、社区归属和认同感的培养比简单的物质环境的建设更重要。

3、该模式所用的工作思路基本上是引导居民参与、和各级各个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通过协作来解决社区问题,尽量化解矛盾,不太注重冲突和抗争。

4、该模式因为强调人的发展是第一位的,所以开展工作起来难度较磊,不如简单的社区物质环境建设,只要有钱就可以。

但是也正因为如此,其工作成效才会更加持久,也才会更有利于基层民主的建设和培养(三)该模式在中国的适用性中国当前的社区建设提倡的基本思想是和社区发展模式相一致的。

比如在中共中央办公厅颁布的2000年23号文件《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的通知》中就明确提出“坚持政府指导和社会共同参与相结合,充分发挥社区力量,合理配置社区资源,大力发展社区事业,不断提高居民的素质和整个社区大的文明程度,努力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现代化社区”。

中国社会有着和谐共识的传统文化基础,注重乡土意识和邻里互助,又加上新中国政府对基层社区高度重视居民自治的基层民主建设,这些都是适合社区发展模式的有利条件。

当然,因为我国传统的高度统一的单位制组织结构还未转化为功能分化的多元组织结构,政府部门习惯于对基层社区下命令,实行行政领导,又加上市场经济机制的扩大侵对影响居民关心参与社区公共发展。

我国社区管理模式的构成要素

我国社区管理模式的构成要素

一.我国社区管理模式的构成要素1.社区环境与结构特征,包括宏观社会环境、社区性质与类型、社区居民构成与年龄结构等2.党的领导和政府职能,包括社区党建与党的领导,政府职能转变与社区管理体制,主要说明国家与社区的关系。

3.市场作用与影响,包括市场机制作用与影响,有计划变迁与社区规划等。

4.以社区为基础民间组织的地位与角色,包括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

5.社区工作者作用与角色,包括社区工作者年龄节后、受教育和专业化程度,社区工作目标与方法。

6.社区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和范围,包括若是与雷士群体、普通社区居民与社区服务过程等。

7.社区资源结构与状况,包括格式各样社会资源分布于资金筹集渠道。

二.以新加坡为代表的政府主导模式政府主导模式的基本特点是政府行为与社区行为的紧密结合,政府对社区的干预较为直接和记忆,并在社区设有各种形式的派出机构,社区发展特别是管理方面的行政性交强、不暗访色彩较浓。

三.以美国为代表的社区自治模式社区自治的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政府行为与社区行为相对分离。

政府对社区的干预主要以简洁的方式进行,其主要只能是通过制定各种法律法规去规范社区内不同集团、组织、家庭和个人的行为,协调社区内各种利益关系行为社区成员的民主参与提供制度保障。

而社区内的具体收则完全实行自主自治,与政府部门没有直接的联系。

四.以日本为为代表的混合模式在混合模式中,政府对社区的发展的干预较为宽松,政府的主要职能是规划、指导并提供经费支持,官方色彩与民间自治特点在社区发展的许多方面交织在一起。

由政府部门人员与地方及其他社团代表搜共同组成社区管理组织机构,过时由正度有关部门对社区工作和社区建设加以规划、指导并拨给相当经费,但政府对社区的干预相对比较宽松和简洁,社区组织与管理以自制为主。

上海模式:以政府为主导,以社区为支点,以居民参加为核心的一体化管理体系,特点在于将社区定为与街道,依靠行政力量,在街居联动过程中发展社区各项事业,完成了行政的整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社区管理模式
社区是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个领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是社会有机体最基本的内容,是宏观社会的缩影。

社会学家给社区下出的定义有140多种.普遍认为一个社区应该包括一定数量的人口、一定范围的地域、一定规模的设施、一定特征的文化、一定类型的组织。

总之,社区就是这样一个“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社区服务是工业化、现代化的产物,最早起源于西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的社区服务迈向了新阶段。

英国的社区照顾是当代西方发达国家社区服务工作的一个范例。

它作为一种运动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最初是针对“住院式照顾”提出来的。

社区照顾有两层含义:一是社区内照顾。

亦即不使被照顾者离开他(她)所熟悉的社区,而是在本社区内对其提供生活服务。

二是由社区来照顾.也就是动员本社区的人力资源,运用社区支持体系开展照顾服务。

至70年代,社区照顾在英国各地已相当普及。

“社区"是我国社会学者从外文翻译过来的一个名词.1887年,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最早提出“社区”的概念,其后,美国人罗密斯将德文“社区”英译为Community有公社、团体、共同体等含义,后来,美国社会学家帕克等又赋予了它地域性的含义。

1933年,燕京大学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翻译美国社会学家帕克的社会学论文集时,首次将community 译成中文“社区"。

费孝通的《江村经济》被看成是最为经典的“社区研究”之作。

我国的社区服务建设是从以关注城市基层特殊民政对象的社会福利为主要内容的“社区服务”开始的.1987年9月起,全国各地民政部陆续开始了社区建设的探索。

然而,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区服务工作的发展,社区工作的内容不断扩展,社区服务的概念已无法涵盖社区工作的全部内容.为了更好地推动社区建设的开展,自2001年起,民政部着手构建社区建设的激励机制。

在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积极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这一重大战略部署之前,我国的社区建设通常只限于城市社区.但实际上,以社区自治为内容的社区建设早在90年代初就在农村地区开始了.
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国大中城市掀起了社区建设的热潮,民政部首先选择在北京、上海、天津、沈阳、武汉、青岛等城市设立了26个“全国社区建设实验区”。

通过几年的实践总结和经验概括,形成了几种代表性的城市社区治理模式。

(一)上海模式。

上海在实行“两级政府、三级管理"改革的过程中,将社区定位于街道范围,构筑了领导系统、执行系统和支持系统相结合的街道社区管理体制.
①社区管理领导系统:由街道办事处和城区管理委员会构成。

②社区管理执行系统:由四个工作委员会构成。

③社区管理支持系统:由辖区内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居民群众及其自治性组
织构成.
(二)沈阳模式。

从1998年下半年起,沈阳市在和平、沈河两区试点的基础上,开始在
全市展开社区体制改革,重新调整了社区规模,理顺了条块关系,构建了新的
社区管理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沈阳模式,在全国产生了广
泛的影响.其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①明确社区定位.沈阳将社区定位在小于街道办事处、大于原来居委会的层面上。

②合理划分社区。

沈阳市将社区主要分为四种类型:一是按照居民居住和单位的自
然地域划分出来的“板块型社区”;二是以封闭型的居民小区为单位的“小区
型社区”;三是以职工家属聚居区为主体的“单位型社区";四是根据区的不
同功能特点以高科技开发区、金融商贸开发区、文化街、商业区等划分的“功
能型社区”。

③建立新型的社区组织体系.这个组织体系由决策层、执行层、议事层和领导层构
成。


(三)江汉模式。

这是指武汉市江汉区社区制实践的经验。

江汉区在学习借鉴沈阳模式的基础上重新将社区定位为“小于街道、大于居委会”,通过民主协商和依法
选举,构建了社区自治组织,即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居委会和社区协商议
事会(与沈阳模式不同的是,江汉模式没有把社区协商议事会作为社区成员代
表大会的常设机构),并明确提出社区自治的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的路径选
择是转变政府职能和培育社区自治。

它的主要做法有:
①理顺社区居委会与街道、政府部门的关系,明确职责,保障社区居委会的自治
性.
②政府职能部门面向社区,实现工作重心下移。

③权随责走,费随事转。

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区街政府部门需要社区居委会协助
处理“与居民利益有关的”工作时,经有关部门批准,并征得社区组织同意后,
区街政府部门必须同时为社区组织提供协助所需的权利和必要的经费;二是区
街政府部门做不好也做不了的社会服务性职能向社区转移时,必须同时转移权
利和工作经费,做到“谁办事、谁用钱,谁负责、谁有权”,从而保证社区在
协助工作时或在承接社会性服务职能时,做到“有职、有权、有钱”。

④责任到人、监督到人.主要指为保证区街政府部门职能转换到位,不走过场,根
治过去那种“遇见好事抢着做,遇见麻烦事无人做,遇见责任‘踢皮球’”的
顽症,建立“责任到人、承诺到人和监督到人”的实施机制。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社区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管理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加强社区建设,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直接关系到国家改革、发展社会稳定的大局,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对于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扩大就业、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城市基层社区管理体制的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目前,中国整个社会格局正由“大政府、小社会”向“小政府、大社会”转变,“国家制”正日益向“社会制”演进。

从微观角度看,城市基层社区管理体制创新是适应人们由“单位人”向“社区人”的转变以及建立科学有序、先进高效和结构合理的社区管理新模式的先决条件。

社区建设的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到政府的形象和社会的稳定,而且它还是政府和公民的一个交流平台,是解决城市下岗与失业、扶贫、帮困、社会保障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的第一道“防护网",也是防止突发事件的第一道“防火墙"。

公共12340128 褚世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