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城市社区管理模式及其启示
人民网—新加坡社区管理模式
人民网—新加坡社区管理模式政府立法引导、社区高度自治相结合的独特模式,构成了新加坡高效的城市社区公共管理模式。
新加坡社区管理模式★文/张捷岩社区正在成为我国城市的细胞性组织。
而目前因城市拆迁、物业纠纷造成的社区冲突不断增多。
本来为了改造城市生活面貌的社区建设为何引来不少冲突?社区和物业管理中没有处理好其公共服务性与商业性之间的关系,是其关键。
而新加坡成熟的作法可为我们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政府的引导职能在新加坡,政府通过对社区组织的物质支持和行为引导,把握社区活动的方向。
从政府职能方面看,新加坡国家住宅发展局是负责实施政府建屋计划和统筹物业管理的职能部门。
该局配有全日制的联络官员负责与各居民委员会的沟通,它为居民委员会提供办公场所和设施。
它还通过一系列培训计划加强对社区、社团组织领导人的培训,用政府的要求来统一社区活动组织者的思想。
而且社区的相当一部分活动本身就是政府发起的,其中某些环节还受到政府的资助。
早在1967年,该局就制定了“土地所有权法案”,其中规定,由开发商建设的公共组屋,每栋楼底层不得安排住户,而是用于开设商店或娱乐室,供居民休息、娱乐和购物之用。
物业管理执照需要每年审批核发,如果哪家物业公司违反条例,或是不按照规章办事,将吊销物业公司的营业执照。
物业管理从业人员必须接受两年的房地产管理培训,并需通过专业考试才能上岗。
除了发挥监督管理职能外,该局的另一项主要工作就是“服务”,制定出一项长期的旧组屋翻新计划,进一步提高居民对社区的认同。
另外,所有建筑每隔5年都需要进行外部清洗刷新。
社区委员会制在新加坡,社区内主要有三个组织:居民顾问委员会(下称居顾委)、社区中心管理委员会(下称社管委)和居民委员会(下称居委会)。
居顾委地位最高,主要负责整修社区内的公共福利,协调另外两个委员会和其他社区内组织的工作。
居顾委根据区内居民的要求与政府沟通,在涉及到社区的重大问题时,如公共交通线路的设置与走向等,向政府作出建议,维护居民权益。
借鉴新加坡经验 加强城市社区管理
借鉴新加坡经验加强城市社区管理下关区幕府山街道薛超美新加坡的社区管理有着较为成熟的经验,同我们目前的工作相比,确实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也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归纳起来,新加坡社区管理主要特点有:1、“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新加坡人多数住在政府组屋区,以组屋区为中心,政府紧紧围绕居民的衣、食、住、行、娱和生、老、病、死等周密策划、精心设计,配套建有商业网点和“小贩中心”、文化娱乐、体育锻炼等设施,使居民生活环境便利、舒适、安全。
政府组屋区内楼栋的底层不少都是架空的,主要是为不上班的居民,尤其是老人、小孩及居民的婚丧嫁娶提供活动场所,方便楼栋居民交流。
2、民众参与的管理方式。
新加坡政府在对社区实施管理的过程中,采取多种形式,设置多种渠道使政府与民众实现互动,使民众之间加强联络沟通。
如新加坡政府在国家发展规划和区域发展规划的制定上,通过网络公示、规划展示等多种方式让民众了解政府规划目标。
3、完善有效的基层组织体系。
新加坡基层组织大体分三个体系:新加坡社会发展及青年体育部下属的5个社区发展理事会、新加坡建屋局下属市镇理事会、人民协会下设的公民咨询委员会。
三大体系构成了新加坡基层组织严密网络,其特点是组织之间分工细致,各有侧重,服务内容涵盖了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政府的专业管理职能到位,各类组织通过组织活动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新加坡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和保障。
4、共同推进的法治化与公民公共责任感的建设。
新加坡现行的法律、法规达400种,规定详尽、具体,在是与非、罪与非罪问题上界限分明,在强调以德育人,注重“思想、精神建设”的同时,把依法严格管理,维护良好社会秩序作为建立文明社会的重要保证。
目前我们社区管理中存在一些难点,如:居民花钱买服务的观念没有真正树立,导致收费难、服务质量低,形成了恶性循环;小区设施陈旧、公共配套不全,维修基金使用困难;小区划分过细,导致物业管理成本高等。
通过对新加坡的学习和考察,我们感到,新加坡与我们社会制度不同,但发展社区事业的目标是一致的。
新加坡基层治理模式的经验及启示
新加坡基层治理模式的经验及启示新加坡的基层治理模式是全球公认的成功案例之一、它的经验和启示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基层治理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其次,新加坡的基层治理模式注重有效的社区建设。
新加坡政府通过投资社区设施和革新社区治理方式,提高社区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新加坡注重社区的长期可持续发展,通过社区规划、环境保护、文化活动等手段,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活力,促进社区的发展繁荣。
再次,新加坡的基层治理模式强调高效的公共服务提供。
新加坡政府注重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通过建设数字化服务平台、提供一站式服务、优化公共机构运作等举措,提升公共服务的便捷性和满意度。
同时,新加坡政府通过培训和激励措施,提高公共服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态度,保证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最后,新加坡的基层治理模式强调全方位的社会倡导。
新加坡政府致力于打造和谐、安全的社会环境,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共同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新加坡注重社会责任和个人义务,通过强化法律教育、提高公民素质、组建志愿者团队等举措,培养社会公德和社会责任感,增加社会凝聚力和稳定性。
首先,强调公民参与和社区建设。
公民参与是基层治理的核心,需要通过政府和社区的共同努力,建立有效的参与机制和平台,增加公民参与的机会和渠道。
社区建设是基层治理的基础,需要通过投资社区设施和促进社区发展,提高社区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
其次,注重公共服务的优化和提升。
公共服务是基层治理的重要内容,需要通过建设数字化服务平台、提供便捷的公共服务、提高公共服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再次,强调社会倡导和社会责任。
社会倡导是基层治理的重要支撑,需要通过加强法律教育、提高公民素质和组建志愿者团队,培养社会公德和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是公民的义务和责任,需要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共同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最后,新加坡的基层治理模式需要适应国情和时代需求。
弹响城市管理_三部曲_新加坡城市管理经验的启示
新加坡政府将城市规划与管理作为衡量城市发展水平和经济繁荣程度的首要条件,打造出新加坡城市的优美环境和良好秩序,并视其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新加坡的经验对于我们进行城市管理很有借鉴价值。
一、新加坡管理城市的经验与做法(一)重视规划。
新加坡的城市规划至少有四点特色:一是规划编制层次高。
政府重金聘请国际上最著名的规划专家和规划团队,采取国际招标和设计竞赛的方式来遴选最优秀的方案,充分保证了城市规划方案的高水平和高质量。
二是规划体系全面。
规划采用二级体系,概念规划提出长期战略性发展目标和思路,开发指导规划为城市规划的具体实施提供了法定依据,提出土地的用途区划和交通规划等。
三是规划安排细致。
开发指导规划将全新加坡细分为55个区域,保证了每一寸土地都处于城市规划的控制之下,城市的每一个部分、每一个方面都在规划的指导下建设发展。
四是规划严格灵活。
一方面,规划提出各项控制性要求;另一方面,规划也允许土地开发时,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并通过金融杠杆来规范调整幅度。
同时,政府还定期对城市规划进行讨论,鼓励民众参与,以动态的方式修订规划方案。
(二)创新管理。
新加坡城市管理的亮点非常突出:一是政府的主导作用十分明显。
政府积极承担责任,对城市管理的所有方面都给予高度重视,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将管理延伸到所有环节,从而使管理制度得到有效的落实。
二是政府机构的扁平化和高效率。
政府将城市管理工作按性质不同分别交给环境卫生局、公园康乐局和市镇理事会处理,每个局只设一个局长,大量工作由局长秘书直接交给执行单位处理。
由于完全没有层层转移的过程,每件事情的责任直接落实到位,因此办事效率高、人力成本低。
三是科学的考评制度。
政府对城市管理的各个方面都进行系统化的分类,对不同类别制定内容完备的考评指标,评分标准十分具体,使具体的管理活动完全转换成科学的指标,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干扰。
四是严格的执法制度。
新加坡的执法制度十分严格,尤其是其罚款制度,涉及城市管理的各个方面,且罚款数额巨大,使人不敢有侥幸心理。
新加坡城市管理的模式及其借鉴意义
新加坡城市管理的模式及其借鉴意义——赴新加坡学习考察的心得体会陈宜(2008年4月8日)根据全市思想大解放学习讨论活动的总体部署,为以世界视野来谋划湛江未来的发展,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2008年3月23日至28日,市委书记徐少华同志率领湛江市党政代表团赴新加坡学习考察,使我得以有机会亲身感受这座国际花园城市的魅力和现代化旅游城市的气息。
作为凸现多元文化融合的亚洲国际都会新加坡,现己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码头、世界上第二大钻井平台生产基地、世界上第三大炼油中心、世界上第四大外汇交易中心和亚洲第二大金融中心,被公认为世界上最适宜居住的城市之一。
新加坡的短暂学习考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新加坡的城市管理机构新加坡城市管理工作主要是由国家发展部下的公园及康乐局和市镇理事会以及环境部下的环境卫生局负责。
这3个部门除了经常性的交流之外是相互独立的。
其中,环境卫生局和公园及康乐局都属于政府公共部门,环境卫生局负责城市中的公共卫生,公园及康乐局主要负责城市中的园林绿化管理。
市镇理事会是新加坡城市管理的主体,它负责新加坡城市管理中绝大多数的日常管理工作。
它的职责类似于城市社区物业管理,主要负责对公共环境进行日常的清洁工作、园林保养、日常与周期性的维修工程、社区改进计划、中期翻新计划、建筑物日常管理与定期维修服务等,而与物业管理不同的是它属于法定机构。
新加坡市镇理事会隶属于国家发展部,由政府任命官员、选区国会议员和专业人士所组成,是城市公共社区和物业管理机构。
它成立的目的是为了让居民能够更多地参与城市管理,让国会议员更多地施展其领导才能。
二、新加坡的城市管理方法新加坡城市管理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方法体系,其中建立完善的城市管理法规体系、罚款制度、考评制度和对管理资金的经营是城市管理的基本方法,它们构成了新加坡城市管理方法体系的基本内容;同时还阶段性地开展城市管理宣传教育、评比活动和全国运动,作为城市管理的辅助手段推动城市管理工作的进行。
新加坡城市管理的模式及其借鉴意义
新加坡城市精细化管理模式及其借鉴意义摘要:本文从新加坡学习成功的城市管理模式出发,结合工业新区城市管理现状,阐述工业化模式下城市管理的基本理论内涵、内容和意义出发,分析工业新区城市管理存在的问题的现状,以及对一系列的城市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经济和环境问题,城市政府职能的体系进行讨论分析,并且针对这些方面提出一些改善工业新区城市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和建议.关键词:工业新区、城市管理、问题、思路1.引言威海工业新区是经省政府批准、国家发改委审核设立的省级开发区,也是市委、市政府倾力打造的新兴城市板块和经济增长点,发展定位是建成半岛地区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生态化工业新城。
工业新区位于威海市区南部,总规划面积297平方公里,辖草庙子、苘山、汪疃3个镇,169个行政村,5个居民委员会,12万多人口。
围绕“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生态化工业新城"的发展定位,主要经济指标持续保持高位增长,综合发展水平位列全省172家省级开发区前五名。
基础设施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速度推进、高效能管理.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40多亿元,硬化道路150多公里,新建绿化面积155万平方米,铺设地下管线500多公里,建成了污水处理厂、净水厂、热电厂、集中供热站等一批重点市政工程,实现了道路、雨水、污水、自来水、天然气、电力、热力、通信、有线、宽带、场地平整等“十通一平”;累计引进过亿元的大项目160多个,总投资近千亿元,培植了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新信息、海洋科技开发和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成为威海外来投资的密集区和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主阵地,被评为“中国最佳综合实力开发区”、“中国十大最具投资价值工业区"、“山东最佳投资园区”、“山东省低碳经济十佳开发区"。
工业新区总体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具有了促进具有经济发展的实力和作用。
但以城市城市经济结构看,发展水平不平衡,大多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成长初期,城市功能还不完善,发展水平仍处于城市化初期工业化初期,城市功能和作用还未得到充分发展,城市带动力和幅射影响力还较弱.因此,大力提高和进一步增强新区的经济实力及发展水平,突出各地的比较优势,充分发挥城市核心功能,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协调发展就摆在新区发展的突出位置。
再论新加坡城市治理的特色与中国借鉴
再论新加坡城市治理的特色与中国借鉴【摘要】新加坡是一个城市国家,其城市治理经验在世界范围内备受瞩目。
本文将从新加坡城市治理的特色、中国可以借鉴的新加坡经验、建立高效的城市规划体系、发展智慧城市技术以及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等方面进行探讨。
新加坡的成功经验可以为中国城市治理提供借鉴,尤其是在城市规划、科技应用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通过学习新加坡的经验,中国可以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未来,新加坡与中国在城市治理领域的合作前景广阔,双方可以共同努力,推动城市治理水平不断提升,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新加坡、城市治理、特色、中国借鉴、经验、城市规划、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合作、前景。
1. 引言1.1 新加坡城市治理的背景新加坡是东南亚一个小岛国家,尽管国土面积不大,但却在城市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新加坡城市治理的背景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新加坡刚刚独立,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包括失业问题、住房短缺、治安不稳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新加坡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措施,包括大力发展工业、推动经济转型、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等。
新加坡政府还注重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建立了严格的法规和制度,确保城市治理的稳定和有序。
通过这些努力,新加坡成功地将一个贫穷落后的殖民地变成了一个繁荣发达的城市国家,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新加坡城市治理的成功经验不仅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也为中国城市治理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1.2 中国城市治理的挑战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城市治理面临着诸多挑战。
城市规划和管理不够科学和有效,导致城市发展不均衡,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城市环境恶化等问题层出不穷。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提升,但城市规划与基础设施发展之间的协调性不足,导致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难以根除。
城市管理体制不够健全,政府部门之间协调不畅,缺乏整体规划和统一指挥,导致城市管理效率低下,决策执行困难等问题频发。
郑永年:新加坡模式的经验及其启示
郑永年:新加坡模式的经验及其启示郑永年是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教授和新加坡社会发展史的权威,他对新加坡模式及其经验的研究成果备受各界关注。
郑永年认为,新加坡的成功主要是由于政府实行了一系列有效的政策和管理措施,这些措施包括了在经济、教育、卫生、社会福利和居住等方面的改革。
首先,新加坡政府在经济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取得了重大进展。
政府实行了“工业化优先”的政策,鼓励外资进入,发展出口型经济,建设现代化的工业和服务业,形成了一个蓬勃发展的市场经济体系。
政府还实行了一系列的财政和税收政策,目的是为了鼓励企业创新和发展,并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
除了经济发展,政府还在教育、卫生、社会福利和居住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改革,持续推进国家的现代化和社会进步。
其次,新加坡政府从处理社会管理问题入手,确立了公共管理、法治和民主的基本理念,同时推动了政府和市民的紧密互动,开展了许多社区服务和文化活动。
政府还建立了各种社会服务机构和民间社会组织,为民众提供了全方位的社会服务和便捷的公共设施。
此外,新加坡政府对犯罪和社会不良行为采取了严厉打击的政策,进一步维护了社会安宁和秩序。
第三,郑永年认为,新加坡成功的另一个关键是政府的高效管理和有效决策。
政府通过建立专业化和高效的公务员队伍,实行现代化的信息系统和大数据分析,以及频繁的国家机构评估,确保政府系统运行得更加高效、透明和可持续。
郑永年的研究成果为许多国家提供了启示。
一方面,新加坡的成功经验表明了政府拥有极其重要的引领作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核心动力和支持。
另一方面,新加坡通过实行高效、公正、透明的管理和决策机制,显示了政府在推进现代化、推进社会和谐的过程中可以发挥的更大作用。
新加坡社会的成功也表明,亚洲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学习新加坡的做法来推动自身现代化进程,提高民生水平,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
新加坡城市社区管理模式及其启示
新加坡城市社区管理模式及其启示作者:李平安喆来源:《管理观察》2015年第29期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也随之而来。
在探索政府与社会的良性发展问题上,政府如何实现从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的顺利过渡成了当前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在社会主义民主法治不断发展的今天,城市社区管理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将在政府职能转变、公民权利意识提升、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社会建设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本文主要通过对新加坡城市社区管理模式的分析,对我国城市社会管理模式所存在的问题提出若改进建议。
关键词:新加坡社区管理启示社区是城市的基本单元。
城市个体的发展直接关联着城市圈和城市带的整体实力和未来发展进程。
所以,现阶段我国地方政府要顺应经济新常态的发展趋势,并且实现社会由常态向新常态的顺利过渡的目的,探索建设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社区管理模式将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手段。
新加坡与我国同属新型工业化发展国家,但在社会治理道路探索方面,新加坡明显要比我国走得更早更远。
本文主要以新加坡城市社区治理模式为例进行探讨。
一、新加坡的城市管理模式新加坡的社区管理采取政府主导与社区自治相结合的方式。
自20世纪60年代新加坡就开始广泛探索建立一种适应其未来城市发展道路的社区管理模式。
相其相比,我国自90年代才开始城市社区自治管理模式的试点运行。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探索与实践,新加坡在城市社区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社区建设以城市规划为经,以制度建设为纬在社区建设方面,城市规划作用尤为突出。
新加坡尤为重视规划的技术考量,并且每五年对城市规划和社区管理进行全面探讨。
目前,新加坡将全国划分为五个社区,由相应的社区发展理事会管理。
这五个社区又进一步分为87个选区。
在以选区为基础设计的社区治理组织机构中,从纵向管理层次上看,人民协会是全国社区组织的总机构,除管理全国五个社区发展理事会外,更统筹着各社区发展理事会下设的居民委员会、邻里委员会、公民咨询委员会、民众联络所等职能部门以及选区体育俱乐部、少年网络俱乐部等相关活动部门。
新加坡城市建设与社区治理的做法及其借鉴
新加坡城市建设与社区治理的做法及其借鉴新加坡独立于1965年,作为一个缺乏自然资源的岛国,在条件相当有限的情况下,经过50多年努力,成为东南亚发达国家之一,民众住房拥有率、社会治安等排名全球第一,是一个美丽、活力、包容、开放的国家,更是多元、进取、和谐的国际都市,又被誉为“花园中的城市”。
新加坡城市建设与社区治理的做法和成功经验值得贵州学习借鉴。
一、从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的成功做法,感到贵州城市规划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增强超前性、科学性、权威性,注重产城互动与协调发展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的主要特点:一是规划具有超前性、科学性、权威性。
科学规划是取得成功的前提。
新加坡城市规划和空间布局充分体现超前意识。
早在1971年的概念规划中,新加坡就着眼于未来5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发展态势,基本框定了整个城市发展的空间区块。
每隔5年到10年对总体规划进行调整,都是在没有改变大格局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和调整的,从而保证了新加坡城市发展的一贯性,并且每一次规划调整都要给未来发展预留空间,确保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
城市规划具有法律地位,侵犯了就是违法。
如果需要修改,必须依法来改,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后,还要到国会上审议通过,不能一个人说了算。
二是政府建组屋凝聚人心。
新加坡建国时,这是个华人占74%,马来族、印度和巴基斯坦族占23%,其他种族占3%的国家。
新的国家如何形成凝聚力,形成对国家忠诚热爱的新加坡人,李光耀认为有恒产方有恒心,在全国推行居者有其屋政策,推掉原来破旧小渔村,修建组屋让老百姓先安居再乐业,此举起到国家重要稳定器作用。
50年来,新加坡政府建造了100多万套公共住房,解决了85%以上人口的住房问题,实现了人人住有所居。
三是产城互动与协同发展。
以产业发展为核心驱动、伴随产业配套与服务功能提升、推动现代公共服务业成长及城镇化进程,形成良性的产城互动与协同发展、提高城镇的功能内涵与形象。
2015年,新加坡还推出了“空中家园”规划,大量的住宅建设和部分工商业将向空中发展,而大部分防御和储藏空间将向地下延伸,将新加坡建设成为一个立体型的大都市。
新加坡城市管理的模式及其借鉴
是 由国家发展部 下的公 园及 康乐 善 的城市 管理 法规体 系 、罚款制 加坡 良好的城市环境很大程度上 局和市镇理事会 以及 环境部下的 度 、考评 制度和 对管理资金的经 是依赖于渗透到城市管理方方面 环 境卫 生局 负责 。这3 个部 门除 营 是城市 管理 的基本方法 ,它们 面 的罚款制度 。它在培养 国民 良
新加坡城 市管理 的模式及其借鉴
新加坡作为 凸现 多元文化融 理事会隶属于 国家发展部 .由政 的法规体 系是新加坡法制化城市 合 的亚洲 国际都 会 ,现 己成为世 府任命官 员 、选 区国会议 员和专 管理的基础 。其特点 :~是完整 界 上最大 的集 装箱码头 、世界上 业人士所组成 是城市公共社 区 性 。政府对城市管理 的各个方 面 第二大钻 井平台生产基地 、世界 和物业 管理机 构 。它成立 的目的 都进行全面立法 做 到 了 无事 上 第三大炼 油中心 、世界上第 四 是 为了让居民能够更多地参与城 不立法 ” ,使 城市执法人员的每 大外汇交 易中心 和亚洲第二大金 市 管理 ,让国会议员更 多地施展 项 工作都 有法 可依 。二是操作性
融 中心 被 公认 为世界上最适宜 其领导 才能 。
强 。城 市 管 理 法 规 对规 定 的 内
居住 的城市之一 。
一
二 、新 加 坡 的城 市 管 理 容 、制定办法 以及惩罚都进行 了 详细而具体 的规定 ,既避免执法
、
新 加 坡 的城 市 管 理 方法
机构
新 加 坡 城 市 管 理 建 立 了 一 随意性 又增加 了可操作性 。 ( )严格的罚款制度 。新 二 新 加 坡 城 市 管 理 工 作 主 要 套完善 的方法体 系 ,其 中建立完
管理 中的具体 问题 。可见 ,通过 二 阶段是 一位 政 , - ̄ 长宣布运 动 - / 市镇理事会这样 的组织 ,使得居 开始 ,发表演说并解释推行这项 民 以城 市 管理 者 的 身份 进 行 参 运动的理 由。大众传媒和人 民协 与 ,同时也使管理更 加符合公众 会以及其下属 的众 多民众联络为 的需求。 这项运动广为宣传 。最后一个阶
新加坡社会治理的经验及启示
新加坡社会治理的经验及启示文章阐述了新加坡成功的反贪经验,畅通的民意表达诉求渠道与途径,多元种族文化社会的和谐共存之道。
认为可以为我国社会治理提供借鉴:新加坡反贪的成功经验之一就是法律赋予贪污调查局极大的权力;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建设,以及执政党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关系等方面;新加坡国会议员联系选民的做法可为我国借鉴;新加坡多元种族文化社会的和谐共存之道也可资借鉴。
标签:新加坡;社会治理;廉政;社会稳定;种族和谐作为公派的访问学者,笔者曾于2014年赴新加坡学习考察和调研。
在新加坡期间,通过课程学习,与新加坡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的交流和座谈,以及实地调研,对新加坡的社会发展概况,有了比较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此次新加坡之行,给笔者印象较深的是新加坡在社会治理方面取得的一些成功经验,结合中国国情,笔者认为新加坡的以下社会治理经验可以为我国借鉴。
一、新加坡反贪的成功经验目前,新加坡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廉洁的国家之一,近20年来,在最廉洁地区这一指标的世界排名中,新加坡均名列前茅。
新加坡反贪的成功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贪腐零容忍新加坡反贪实行的是严苛、铁腕和高压的政策。
首先,对“贿赂”的定义作扩大解释;其次,对贪腐行为实行“有罪推定”;再次,对贪腐行为轻罪重罚。
其结果是严密了法网,使腐败分子无处藏身,身败名裂,倾家荡产。
2、赋予贪污调查局极大的权力新加坡反贪的成功经验之一就是法律赋予贪污调查局极大的权力。
新加坡《防止贪污法》规定,贪污调查局直接隶属于总统与总理,不受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的干涉。
贪污调查局拥有广泛的权力,具体包括:逮捕权、调查权、搜查权、获取财产情报的权力、不明财产检查权。
贪污调查局向社会广泛征集贪腐案件线索,鼓励社会公众举报贪腐行为,对贪腐案件的立案、查处,雷厉风行。
同时执法严明,严格按法律程序办案。
贪污调查局对犯罪嫌疑人的调查审讯,事先要检查犯罪嫌疑人的身体,对他们进行体检,案件调查结束后,再次对犯罪嫌疑人进行体检,以遏制刑讯逼供现象,同时也防止犯罪嫌疑人诬陷贪污调查局侵犯其人身权利。
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经验和启示
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经验和启示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主任蒋玉尚受市委组织部委派,我赴新加坡参加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培训。
期间,我们在这座国际花园城市学到了先进的理念,收获了有益的经验和启示,对我市打造“江北水城.运河古都”的决策及其内涵有了更深地理解和更准确地把握。
一、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主要经验新加坡独立后,仅仅用了40多年的时间,就建设成为一座世界公认的最适宜居住的城市之一,其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走出了一条超常规的快速发展之路。
最具有借鉴意义的突出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一流规划引领新加坡走向世界宜居城市。
新加坡非常重视城市规划的科学制定和认真执行,真正把规划作为“城市发展的战略、建设城市的纲领、管理城市的依据”。
一是高端智力制定一流规划。
立国初期,就聘请联合国组织专家,高起点、高质量编制整个新加坡范围概念性发展规划,明确了未来40-50年的发展方向,每10年修编一次。
在概念性规划的指导下,制定实施性的发展指导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每5年修编一次,以体现规划的连续性、时代性、超前性和科学性。
2001年的概念总蓝图费时4年,提出了在熟悉的地方建新住屋、高楼城市生活、更多休闲选择、商业用地更加灵活、区域商业中心、四通八达的铁路网、注重认同感等7个方面的规划要点,更加强调“以人为本”、国家认同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全国55个分区的规划前景和控制参考数值,如土地使用、发展密度、高度、交通组织、历史保护和开发等。
可以说,概念总蓝图是新加坡人的梦想,而总体规划图则是实现梦想的方式。
二是以严厉的规划执法维护规划的严肃性。
《规划法令》以法律的形式赋予规划当局“禁止一切非法用途的权力”,明确“当土地或建筑物的用途不按规划而被滥用,有关当局可对物主或使用者采取强制执法措施”,违法者将被处3000新币罚款域不超过3个月的监禁,或者二者兼施。
三是阳光透明社会广泛参与。
在新加坡,城市规划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公共政策。
规划的编制过程和最终方案都是公开透明的,而且自始至终都十分重视公众的参与。
新加坡城市管理的经验和启示
新加坡城市管理先进经验的启示——赴新加坡学习考察体会这次赴新加坡参加市委组织的为期20天的短期培训,可以说收获是多方面的。
下面谈一下我对新加坡城市管理方面的感受和体会。
一、新加坡城市管理的成功做法以前没有到过新加坡,但是一直听说新加坡是一个城市管理十分成功的国家。
通过这次亲身体验,感到名不虚传,新加坡优美的市容环境给我们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给人爽心悦目的感觉。
从平面角度看,路面、街面平整干净,大部分道路没有人行护栏,以绿化带隔离;灯杆、箱盖、指示牌排列整齐、色彩一致;很少有占据道路从事经营性的亭棚;从立面角度看,各类建筑物外立面完好整洁,保养如新,见不到一块楼顶广告,见不到乱拉乱挂的空中管线;除主要商业街外,沿街建筑基本没有广告牌杆和店面招牌;从动态角度看,各种机动车辆车容整洁,车貌美观,特别是环卫、渣土车辆,见不到飞扬洒落和滴漏现象;从生态角度看,无论站在哪个地方,满眼皆绿,满目皆花;整个城市就像个大公园,道路两旁大树成荫,小树如林,大街小巷到处是花圃草坪,楼顶、阳台草茂花繁,处处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新加坡之所以有如此优美的市容环境,主要得益于城市管理的巨大成功,其成功做法概括起来有以下五个方面:(一)具有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
新加坡城市管理的先进理念突出表现在规划先行、以人为本、精细管理等三个方面。
所谓规划先行,就是在城市管理上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的作用,实现超前规划。
比如我们在新加坡沿街的组屋区看到很多六七层楼的立体车库,很多大型建筑物也配套建设了一定数量的停车泊位,正是由于其规划到位,所以我们在新加坡看不到机动车乱停乱放影响道路交通的现象。
所谓以人为本,就是在城市发展中强调人与环境的协调,以满足居民需要为出发点,从大处着眼,从细处入手,注意城市建设的配套性、舒适度和人性化。
比如在新加坡的步行系统中,到处可见既可遮阳又可防雨的长廓,充分体现了城市管理的人性化。
所谓精细管理,就是我们感到,“新加坡政府像管家一样管理城市”,城市管理的触角延伸到每个角落。
新加坡基层治理模式的经验及启示
2019年第23期·浙江经济/新加坡基层治理模式的经验及启示□吴美治理特点新加坡在“居者有其屋计划”、组屋与邻里中心的社区文化、执政党对基层社会治理的渗透、多元的社会状况、地缘政治以及东西方文化融合碰撞等原因的影响下,发展出一套以政府主导人民协会结合社会组织共同治理的模式。
政府在法律法规和资金保障等方面给予人民协会特殊的待遇,人民协会以半官方的姿态发挥着政府的职能。
人民协会表面上不具有独立性,但实际上在巩固人民行动党执政地位、调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这套基层治理模式中,存在组织架构系统化、管理流程制度化以及运营模式企业化等特点。
系统化的组织架构。
新加坡的社会治理是以人民协会构建一套嵌入社区居民生活的机构和活动展开的。
人民协会管理着公民咨询委员会、民众联络所、居民委员会等主要的基层社会组织。
公民咨询委员会负责整理汇总所在地民众的意见,保障政府能及时获取基层的信息,对区域内的各种社会矛盾负责并提出解决方案,及时传达政府制定的政策。
民众联络所作为政府与基层群众间沟通的桥梁,一方面要向政府传递基层民众的申诉与意愿,另一方面要协助政府向社区居民解释宣传政府政策,通过实际的措施打消他们对新政策的顾虑。
居民委员会负责协调解决社区居民生活中的各类问题,通过活动与宣传,保障社区居民居住生活的获得感,培育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与认同感。
制度化的管理流程。
新加坡政府颁布了《人民协会法令》,通过立法给予人民协会合法地位,将人民协会的任务规定为培养国家认同,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区居民团结,密切民众之间以及民众与政府之间的联系,宣传政府政策,促进政策实施。
人民协会在管理公民咨询委员会、民众联络所、居民委员会等主要的基层社会组织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套严密的管理制度。
新加坡先后出台了《社团法令与条令》《互惠组织法》《慈善法》等一系列法规制度,对基层社会组织的成立、运行、监管等活动进行规范。
企业化的运营模式。
关于新加坡社区服务建设对的启示
关于新加坡社区服务建设对的启示社区服务建设是一项重要任务,它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帮助人们建立更好的生活,增进社区之间的联系与团结,还可以提高社区居民的整体素质和幸福感。
新加坡一直重视社区服务建设,通过长期的实践不断提高其水平和质量,我们可以从新加坡的实践中学到四点启示。
第一点,注重关系网络的构建。
新加坡的社区服务建设注重社区居民之间的联系和服务器与社区居民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她建立了多种交流媒介和沟通渠道,像社区报、社区服务网、社区广播和社区电视,这些媒介不仅传递着信息,而且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
建立一个良好的关系网络,提高社区居民的沟通和合作的能力,对于提升社区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第二点,注重个人素质的提升。
新加坡重视职业培训,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各种技能和知识的培训机会,让他们学习新的技能、提高个人素质,并为其未来进一步的发展做好准备。
如培训技能、知识,开拓视野,增加自信和动力。
提高人们的社交能力和沟通能力,是社区服务建设的长期任务。
第三点,注重社区精神的培养。
新加坡不断弘扬社区精神,鼓励社区居民加入志愿服务组织,参与各种公益活动。
他们重视互助和协作,构建一种共同生活的意识。
社区精神的营造不仅有助于提高社区居民的社交能力,也更能加强社区之间的团结和合作。
第四点,注重社会责任的履行。
新加坡提倡公民责任和社会责任,鼓励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同时也希望通过这种行为来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
社区服务建设不仅是政府与志愿者之间的合作,更是整个社区应该参与的责任。
综上,新加坡的社区服务建设有着丰富的经验值得借鉴。
建立关系网络、提高个人素质、培养社区精神、履行社会责任,这几个方面是社区服务发展的必要元素。
在建设社区服务时,我们应该发扬新加坡的优秀经验,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积极探索高效而实用的社区服务模式,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新加坡城市管理模式及其借鉴意义
新加坡城市管理模式及其借鉴意义新加坡是一个城市管理十分成功的国家,是国际公认的“花园城市”,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和完善的城市管理模式和方法,成功地在世界上树立了它的城市品牌。
总结其城市管理成功经验,将为我们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新加坡城市管理的特点1.规划、建设和管理相分离。
“建管分离”是城市管理的一个重要原则,新加坡在这方面做得十分成功。
该国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分别由不同的相互独立的部门承担。
城市的总体规划由城市重建局负责,它为城市的建设和管理制定宏观的框架;城市建筑的单体设计和建设是由建屋发展局负责;城市管理职能则主要是由市镇理事会行使,同时还有园林部门和卫生部门共同参与。
各部门之间除了定期进行交流外,一般相互不干涉各自的职权范围,权责明确,便于城市管理规范化进行。
2.法制化的城市管理。
新加坡城市管理最大的特点就是完全法制化的管理,这也是它成功的最重要经验。
首先建立一套完备的城市管理法规体系,且操作性极强。
其次,城市管理的执法力度很大,“严”字当头,其违法罚款数额高之外,而且还有一种独特的处罚:乱扔垃圾初犯罚款200元,累犯者就要被处以3至12小时的劳役,而且还得穿上标有“我是垃圾虫”的特制服装,在规定时间和规定地点打扫公共卫生,一次至少3小时以上,并在媒体上曝光。
另外,还拥有一支素质精良的法纪监督稽查队伍和遍及社会各阶层的群众监控网络。
3.重视宣传教育。
新加坡政府认为法制化的管理只能“治标”,要真正“治本”需要从根本上减少城市环境的破坏行为,这就要依赖于广泛的宣传教育。
因此,政府不断以各种形式对其居民进行城市管理方面的宣传教育,使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遵守各项法律规章、维护城市环境的重要性。
4.与城市管理相关单位及个人的有效沟通。
新加坡城市管理的主要负责机构——市镇理事会,把居民、城市管理中的承包商、基层领袖和政府部门都看作是自己的合作伙伴,始终保持着有效的沟通。
市镇理事会定期与建屋局、环境发展部等相关的政府部门举行会谈,通过宣传海报、布条、教育手册及主办大型的活动来教育居民,同时还通过与基层领袖的定期会面以了解居民的问题和需求。
再论新加坡城市治理的特色与中国借鉴
再论新加坡城市治理的特色与中国借鉴【摘要】新加坡在城市治理方面具有独特的特点,其成功经验包括科学规划、有效管理和全民参与。
新加坡也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中国可以借鉴新加坡的经验,在城市规划、管理和社会参与方面进行改革。
对中国而言,新加坡的成功经验提供了有益启示,如注重城市创新、促进公共参与和提高城市生活质量。
借鉴新加坡的城市治理经验,结合本国实际情况,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将对中国城市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新加坡城市治理的经验值得中国借鉴,促进城市治理的现代化进程,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关键词】新加坡,城市治理,城市规划,管理经验,挑战,借鉴经验,启示,现代化进程1. 引言1.1 新加坡城市治理的重要性新加坡城市治理的重要性在于其对国家整体发展的推动作用。
城市是生产力和创新的集聚地,城市治理的好坏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
新加坡通过创新的城市管理方式和政策措施,不断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和吸引力,吸引了大量人才和资本流入,推动了经济的繁荣和城市的现代化建设。
新加坡城市治理的重要性还在于其对社会稳定和民生福祉的保障作用。
通过优质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新加坡保障了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确保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新加坡城市治理的重要性还在于其对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引领作用。
新加坡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效率,通过科技创新和政策引导,实现了城市的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后代子孙留下了美好的生活环境。
新加坡城市治理的重要性体现在它对国家整体发展的推动作用、对社会稳定和民生福祉的保障作用以及对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引领作用。
新加坡的经验和成功做法对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都具有借鉴意义,可以为改进城市治理、促进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有益参考。
1.2 本文研究的意义本文研究的意义在于探讨新加坡在城市治理方面的独特经验和成功做法,以及借鉴这些经验对中国城市治理改革的启示。
新加坡城市管理的经验与借鉴(全文)
新加坡城市管理的经验与借鉴(全文)摘要:新加坡结合自身的实际以先进的管理理念、科学的城管体制、健全的法制环境、高效的管理手段、完善的配套设施以及良好的管理氛围,使新加坡市成为了一个让西方先进发达国家都赞不绝口的“东方明珠”城市。
新加坡城市管理的成功经验成了世界各个国家城市学习的典范。
关键词:新加坡城市管理借鉴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一、新加坡概况及城管模式新加坡,全称新加坡共和国,位于马来半岛南端,包括新加坡岛和附近54个小的岛屿,国土面积680平方公里,人口410万。
新加坡是一个典型的城市国家,其城市管理严谨务实、众口皆碑,凡是到过新加坡的人,无不对当地碧海蓝天、青山秀水、整洁优美的环境,畅通有序的交通,高品位、大规模的园林绿化,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多姿多彩的建筑风格赞叹不已。
新加坡城市管理工作主要是由国家发展部下辖的公园及康乐局、市镇理事会以及环境与水资源部下辖的环境局负责,这3个部门相互独立,环境局和公园及康乐局都属政府公共部门,环境局负责城市中的公共卫生管理,公园及康乐局负责城市中的园林绿化管理。
市镇理事会成立于1988年,分布全国16个市镇,属半官方半民营性质,是新加坡城市管理的主体,由政府任命官员、选区国会议员和专业人士组成,类似于社区管理服务中心,主要负责社区公共环境的日常清洁工作、园林保养、社区改进计划、中期翻新计划、建筑物日常管理与定期维修服务等。
市镇理事会的经费来源于向居民收取杂费,各项开支每年采取相应形式向社区居民公布。
市镇理事会每年的工作绩效由社区居民打分评议,政府有关部门统一收集排列名次,工作人员的薪金每年核定一次,与此挂钩。
二、新加坡城市管理的基本经验新加坡人多地少、自然资源稀缺,城市管理的压力大、难度大,该国从建国之初就严格落实精细化、精致化、精确化的管理理念,以规划为统领、以法制为先导、以严管为手段、以精细为目标,严格科学高效的管理,让新加坡成为一个让西方先进发达国家都赞不绝口的“花园城市”。
新加坡治理的逻辑和机理对未来社区建设启示
新加坡治理的逻辑和机理对未来社区建设启示随着2019年初“未来社区”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国内关于社区治理的相关讨论便络绎不绝。
“未来社区”应该呈现出何种面貌,是否可以借他山之石来促进我们思考,可能是我们建设“未来社区”进程中必要的一环。
作为全球典范的新加坡或可成为这样的对象。
然而,新加坡的国情与我们大不相同,照搬照抄式地学习显然行不通。
我们应分析并理解新加坡城市治理的理念和社区建设与治理机制背后蕴含的逻辑和机理,这样才能更好地将其经验本土化。
首先,根据居民的需求超前预判城市公共服务供给的变化趋势,提前进行政策调整。
新加坡管理层通过“民意处理组”“议员接待日”“人民协会的基层网络”以及向私人调查公司购买服务等多种渠道,广泛收集公众对公共政策的反馈意见和对公共服务的期望。
在此基础上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准确预判居民需求的特点和变化趋势,并应用于政策制定,从而确保公共服务供给的针对性和超前性。
其次,基于未来城市的发展趋势,超前规划。
在1971年的概念规划中,新加坡着眼于未来5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发展,基本框定了整个城市发展的空间布局。
每隔10年,规划部门会根据城市的发展趋势,在不改变大格局的基础上进行深化和调整,以应对未来城市发展可能出现的问题。
新加坡的“空中花园”计划正是这一理念的集中体现。
再次,超前的基础设施建设,确保硬件设施的技术韧性。
从环境治理、污水处理、垃圾焚化到“智慧城市”打造,新加坡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上引入世界上先进技术,争取一步到位。
如新加坡的大士南垃圾焚化厂是可以满足未来50年需求的深层隧道排污系统工程,2008年获得了“国际水协会”颁发的项目创新奖。
2006年,新加坡推出了“智慧国2015”10年蓝图,覆盖了公共部门、私人部门和国民等利益相关者,是全球第一个智慧国家蓝图。
新加坡将自身定位为全球“数据港”。
为了实现数据的价值,新加坡开发了包括公共数据和私人数据在内的“数据市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加坡城市社区管理模式及其启示作者:李平安喆来源:《管理观察》2015年第29期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也随之而来。
在探索政府与社会的良性发展问题上,政府如何实现从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的顺利过渡成了当前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在社会主义民主法治不断发展的今天,城市社区管理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将在政府职能转变、公民权利意识提升、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社会建设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本文主要通过对新加坡城市社区管理模式的分析,对我国城市社会管理模式所存在的问题提出若改进建议。
关键词:新加坡社区管理启示社区是城市的基本单元。
城市个体的发展直接关联着城市圈和城市带的整体实力和未来发展进程。
所以,现阶段我国地方政府要顺应经济新常态的发展趋势,并且实现社会由常态向新常态的顺利过渡的目的,探索建设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社区管理模式将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手段。
新加坡与我国同属新型工业化发展国家,但在社会治理道路探索方面,新加坡明显要比我国走得更早更远。
本文主要以新加坡城市社区治理模式为例进行探讨。
一、新加坡的城市管理模式新加坡的社区管理采取政府主导与社区自治相结合的方式。
自20世纪60年代新加坡就开始广泛探索建立一种适应其未来城市发展道路的社区管理模式。
相其相比,我国自90年代才开始城市社区自治管理模式的试点运行。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探索与实践,新加坡在城市社区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社区建设以城市规划为经,以制度建设为纬在社区建设方面,城市规划作用尤为突出。
新加坡尤为重视规划的技术考量,并且每五年对城市规划和社区管理进行全面探讨。
目前,新加坡将全国划分为五个社区,由相应的社区发展理事会管理。
这五个社区又进一步分为87个选区。
在以选区为基础设计的社区治理组织机构中,从纵向管理层次上看,人民协会是全国社区组织的总机构,除管理全国五个社区发展理事会外,更统筹着各社区发展理事会下设的居民委员会、邻里委员会、公民咨询委员会、民众联络所等职能部门以及选区体育俱乐部、少年网络俱乐部等相关活动部门。
①人民协会在政府强有力控制下,统筹兼顾下设各个组织机构,共同发挥监督政府行政运行、建言献策、执行政策法令、发展社区福利、健全民主法治等作用。
新加坡在城市规划方面的突出贡献在于其所开创的“公屋”体制,包括自1960年开始实施的公共住房建设五年计划和于1964年进一步采取的居者有其屋政策。
政府设立专门的建屋发展局,发挥政府的强制力度保证财政资金的保障与供给,辅之以必要的法律与政策的监管和保障。
新加坡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时的理性务实态度与作风,为新加坡城市社区的自治运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培育多元社会治理主体,实现全方位社会参与社会越发展,社会的民主意识越强烈。
新加坡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更加注重对于国家、市场和社区三者之间关系的协调。
与其培育个体公民的民主权利意识,新加坡建设的以实现公民自治为目的的社区,俨然成为公民集体的“民主代言人”,能够更有力度地传达公民群体的呼声,凝聚成社会发展的向心力。
在社会治理方面,新加坡的“强政府”却真正实现了以行政主导为前提向社会中介组织的权利让渡,如在社会资源分配领域,政府并不直接参与分配,而是作为制度的守护者和社会公平正义的平衡者,积极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
在新加坡越来越完善的“社区制社会”,政府与志愿福利机构、基层组织的共同合作,建设起了以巩固和完善社区发展为目的的多方援助社会保障制度。
新加坡与美国等西方向后工业化时代过渡的国家的不同,政府在社区管理和资助资金筹集等方面活动多与志愿福利机构和基层组织共同组织实施,从而广泛地从私营部门和市民大众方面筹集资金。
这种多方援助的政策手段,不仅在缓解政府社会治理压力的同时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更是以社会的平稳发展为后盾,掌握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全方位发展的主动权。
(三)构建社会认同感,建立社会和谐稳定的坚实基础尽管新加坡的基尼系数比较高,但在实际的社会中,我们很难看出因两极分化所带来的社会危机感、挫败感,相反整个社会朝着一个更加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产生极大的社会幸福感。
然而在这幸福感的背后,强大的力量源泉是社会文化价值观的构建。
1991年1月15日,新加坡国会通过了内阁提出的“共同价值观”,其内容是: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社会关怀,尊重个人;协商共识,避免冲突;种族和谐,宗教宽容。
①在以整体为本位的价值观念的影响下,社会认同感的构建有利于全社会进一步理清主流意识与多元共治、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政府权威与社会民主的关系。
这种家国天下的情怀,真正体现了一个走在民主法治道路上的国家对于全社会的责任。
二、我国城市社区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一)城市规划缺乏长远性,制度化建设亟待加强在城市规划方面,相对于新加坡来说,我国的相关政策难以抵制时间的考量,这种“近视政策”在城市社区规划方面必然会对城市社区的稳定造成一定的影响,增加社区管理的难度。
一旦这种短时期内所构建起来的社区自治的平衡被打破,社区组织必然受其影响,何谈社区管理的长足发展?在这一方面,我国要着眼于城市规划的技术性因素。
在城市规划和管理方面,要善于利用技术化和信息化的平台合理设定城市规划的标准、功能定位与结果预期,并为城市再规划做好准备。
此外,我国公务员队伍的专业化趋势在城市规划方面要进一步加强。
在制度建设与完善方面,无论是1954年通过的《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和《城市居民委员会条例》,还是到1989年12月26日时颁布的《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都是一方面强调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另一方面又指出居民委员会要坚持协助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做好与居民利益有关的相关工作。
然而,基层社会管理体制作为基层社会主义民主的载体,首要前提就是要遏制其行政化趋势,发挥其自治作用。
(二)公民自治意识淡薄,治理责任偏重于政府政府由管理走向服务的行政价值观转变能否顺利实现,不仅取决于政府由强制性政府向引导性政府的转变,更需要公民形成像管理主义和公共选择学派所提倡的那种自觉选择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意识,一旦这种“用脚投票”的意识广泛存在社会当中,必然会对公共服务供给机构造成一定压力,有利于这种竞争机制在公共服务领域的良性运行。
从当前我国公共服务供给实际状况来看,根据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目前我国的基本公共服务还是由政府主导提供,政府为了实现保障全体公民生存和发展基本需求的目的,要提供多方面的基本公共服务,主要包含:基本教育服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共就业服务、社会保障服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服务等。
在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下,伴随着城市化、老龄化等新的时代问题,显然对政府治理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
在依靠政府经费支持下的社区,多是处于一种无秩序的状态,片面重视行政程序,没有达到社区中介的作用,人们对于法治政府的建设积极程度不高,甚至对于核心的选举权利也形同虚设,没有达到以权利制约权力的目的。
(三)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力度不足,缺乏主流价值理念指引虽然近些年来,中国的民主法治建设趋势日渐明显,但是中国传统的臣民文化思想依然阻碍着公民民主意识的开放,中国比较突出和典型的传统臣民文化——“官本位”、“权威崇拜”和“与世无争”等政治心理,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惯性地影响和制约着人们的政治观念和政治行为,这极大地抑制了社会公共空间和公民的主体地位。
②纵观新加坡社会的发展,其所开创的亚洲价值观无疑对于这个由多语言,多宗教、多文化构建的城市国家产生了指导性作用。
同以儒家文化为社会成长背景的国家,在我国更多地体现在城乡间、区域间、阶层间的差异。
我们必须意识到,经济社会的转型和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一项阶段性的任务,同样民主法治社会的建设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但是我国的民主化进程恰恰缺少的就是这种民族文化内涵的赋予,而这恰恰将构成社会发展的主线,社会稳定的基轴。
三、新加坡城市社区管理模式对我国的启示(一)城市的长远规划和制度性建设要逐步加强随着新型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城乡二元结构的打破,在客观上意味着城市及其社区在社会治理中的地位更加重要。
城市拥有长远的技术性规划将有助于社区的整齐划一和实现政府“善治”。
一方面,农村劳动人口在城市里的长期流动需要合理的城市规划来保证城市秩序。
另外,在原来的社区结构中,在对于原有的社区管理组织功能上要优化老龄化人口的服务水平和相关福利政策的保障。
在组织管理机构可以通过制度化的方式在横向上扩大社区管理幅度并明确具体规定其职责权限,实现总机构对下设机构实现以结果为导向的有效管理,从而丰富社区的概念,使得社区成为集管理、服务、生活娱乐为一体的治理实体。
(二)鼓励多元社会治理主体的广泛参与,实现社会共治新加坡的这种去行政化的公民自治性构成了政府与社会公民互动的良性的民主治理体系。
在我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政府面临诸多的社会问题将无暇分身,其职能定位必然由管理走向服务,相对而言更多经济组织和社团组织的作用将进一步凸显。
在社区管理领域,政府应积极培育社会组织参与到包括社区活动组织和资金提供等多方面的管理与服务中来。
同时地方政府要赋予社区公民自主选择公共服务供给机构的权利来保证服务提供的效率与效益。
基于实现社会主体广泛参与的目的,从制度层面建设来说,政府必然面临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路径选择。
从近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出台以及产生的成效来看,我们不可否认该项制度所带来的巨大的社会经济效应,但更应看到这种自上而下的路径选择对于培育社会组织,从而使其成为社会中坚力量发挥了重大作用。
实践证明,在我国,政府培育组织,组织服务社会的形式,将更加有利于多元社会治理主体的快速发展。
一旦企业组织和社会团体的力量足以为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以组织和社团为维护权利和获得权益为载体的公民,将会形成更加深刻的权利与责任意识,从而为公民自治导向型的社会治理局面的形成提供进一步发展的力量源泉。
(三)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创造社会发展的凝聚力与新加坡强政府形象不同,受传统思想文化背景形成的僵化意识的影响,我国政府在平衡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两大职能的关系时,尽管随着时间的推移轻管理重服务的意识越来越明显,但是长期存在的政企不分、政社不分现象让我们不禁开始思考在我们这个行政主导型国家如何实现不同社会治理主体的发展壮大。
在通过文化价值理念塑造城市定位方面,我国应积极营造社会主流价值观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突出价值观念的层次性,以民主法治建设为手段,最终实现文明和谐、社会进步的目的。
作为“世界城市”的新加坡,是目前城市社区管理模式取得卓越成效的典型国家之一,一方面强调政府对于社区管理具有统筹全局的作用,并以强制性的姿态进行全方位的监管,另一方面鼓励公民自治意识的形成,培育完善的社区组织,利用中介组织的润滑作用,维持政府、市场、社区三者之间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