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思考
关于推动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关于推动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逐渐引起了广泛关注。
乡村文化产业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乡村文化,还能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推动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一、加强乡村文化资源的挖掘与保护乡村文化资源是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包括传统村落、古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艺术等。
要推动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首先要加强对这些文化资源的挖掘与保护。
政府应加大对乡村文化资源的投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文化资源的挖掘与保护。
同时,加强对乡村文化传承人的培养和支持,使乡村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二、创新乡村文化产业的经营模式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创新经营模式,实现文化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政府应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通过市场化运作,将乡村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推向市场。
同时,要加强乡村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如乡村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农业产业等,实现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展。
此外,还要加强乡村文化产业的宣传推广,提高其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培育乡村文化人才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乡村文化人才的培养力度,鼓励高校、研究机构与乡村合作,开展文化人才培养项目。
同时,要为乡村文化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鼓励他们回乡创业,为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此外,还要加强乡村文化人才的引进,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乡村工作和生活。
四、加强乡村文化产业的金融服务支持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金融服务的支持。
政府应鼓励金融机构为乡村文化产业提供贷款、融资等金融服务,降低融资门槛,简化审批流程。
同时,政府还可以设立乡村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资乡村文化产业。
此外,还要加强乡村文化产业的保险服务,降低乡村文化产业的风险。
五、加强乡村文化产业的科技创新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科技创新的支持。
关于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关于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些思考和建议【摘要】文化产业生产的是文化产品,对文化产品需求的增长是国民素质提高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文化产业的关键是如何进入市场?我们该选取什么样的切入点进入市场?我们认为,首先要选择弘扬民族文化,突出地域特色,自身特色这一切入点,不要一味跟风,贪大求洋,在发展中丢失自我,要充分利用地方的文化资源,包括客家传统的文化遗产来兴办文化产业、开发文化产品,这样做既不会造成自身资源的浪费,又能树立地方文化品牌,增强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关键词】地方艺术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党的十八大对基层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作为有悠久文化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会昌乘赣南苏区振兴的春风,加快地方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是顺势之举、利民之作,也是推动老区经济加速,使会昌和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必要措施。
文化产业生产的是文化产品,对文化产品需求的增长是国民素质提高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文化产业代表了一个地方的软实力,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各个文化需求层次群体的重视。
如何结合会昌自身的特点,城乡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值得研究和探讨,在此,谈几点想法和建议。
1 文化产业的关键是如何进入市场我们该选取什么样的切入点进入市场?我们认为,首先要选择弘扬民族文化,突出地域特色,自身特色这一切入点,不要一味跟风,贪大求洋,在发展中丢失自我,要充分利用地方的文化资源,包括客家传统的文化遗产来兴办文化产业、开发文化产品,这样做既不会造成自身资源的浪费,又能树立地方文化品牌,增强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有了正确的思路,选取了正确的切入点,我们就不会盲目进入市场,一旦产业产品进入市场就可以根据收效,反应来制定发展策略,确定产业的规模和发展方向。
其次,要注重原创,不要一味地追求高效率,单纯靠模仿别人办产业、生产仿制品,我们就很难超越别人,如果产品比人家粗糙、低劣,我们就会在市场比较中失去市场,谈不上发展就会败下阵来,能打造生产地方文化品牌的文化产业才具有生命力。
工作心得:地域文化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出路
工作心得:地域文化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出路在X十三个地级市中,X、X和X均为多种文化元素汇聚交融之地,文化遗存丰富多彩,皆呈现兼容并蓄的文化生态与发展理念。
但必须指出的是,“兼容并蓄”的文化发展理念正反映出三市在地域文化传承创新过程中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境,这集中体现在处于多种文化圈交汇带的三市,始终无法确认提炼出一种能够呈现当地鲜明文化特色的地域文化身份标识。
这就是说,目前三市在地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特色不显著、主体性不突出的境况,没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文化样态作为本市地域文化发展的文化标识或者说文化符号,造成地域文化身份认同上的焦虑和迷失。
如何提炼和发展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文化内涵标识,成为地处多种文化交融带的X、X和X三市文化发展的重要议题。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必须首先意识到开放背景下地域文化同质化的风险,以及在开放多元的背景下增强传承创新自身地域文化特色的高度自觉。
一、地域文化同质化的风险当今,全球化对特定地域文化造成冲击和稀释,而开放时代文化多样性更是造成地域文化的趋同现象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地处交通便捷、历史上便是多元文化交融的“开放兼容”之地,这一趋势更为明显。
具体而言,“开放兼容”不仅成为X、X和X三市地域经济发展的旗帜性口号,也成为三市地域文化传承创新的指导性理念,而这恰恰造成三市地域文化的自身特色越来越淡化,直接导致地域文化逐渐失去“自我”的风险。
但基于文化发展的多样性和生成力的要求来看,地域文化不能在异质文化的融通和冲击下,失去自身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地域特色。
因此,在开放交融背景下,地域文化的传承创新特别重要的是需引入“文化封闭”理念。
所谓“文化封闭”理念,是指在地域文化发展过程中应该充分保有自身文化的特色,地域文化的健康发展固然须秉承开放兼容的理念,但同时也应该高度保存自身文化的优长和独特性,以防止在多元文化交融中丧失自身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表达。
“文化封闭”理念与文化的开放交融并不矛盾,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其目的在于尽可能保存值得且可能保留的文化遗存和思想精神,这样做绝不是为了让我们再回到古代,而是提醒我们学习和借鉴祖先创造的灿烂文化,博采约取,建立和发展具有独特魅力的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谫论
地域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谫论改革开放以后,基于文化也是生产力的认识,一个全新的产业架构被逐渐搭建起来,通观各地文化产业的勃兴,不难发现地域文化资源是其重要依托。
由此,展开对地域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的研究,不仅是文化理论命题,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现实需要。
一、地域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的类项依据存在形态,地域文化资源可以分为三类。
一为物化的地域文化资源,包括文化遗址、文化建筑、文化名城、文化名镇和文化产品,既可感知又能触摸,具有物质性。
二是非物化的地域文化资源,包括文化习俗和启智、健身、饮食、玩赏、礼仪、娱乐等方面的文化技艺,主要靠行为和语言显现,具有意识性。
三是地域文化的人力资源,专指物化和非物化文化资源的创造者,其代表即是寄寓大智慧的传说人物和文化名人,诸如远古人祖、姓氏始祖、先秦诸子、良臣名将、行业宗师、文坛高士、宗教大德。
当然,并非所有的地域文化资源都应当或必须产业化。
作此判断,理由有三:首先,文化是人类的一种精神寄托和美育选择。
教育家蔡元培曾说,美育是自由的、进步的、普遍的。
①具体到若干文化类项,一旦所蕴涵的美育价值与当代所提倡的核心价值观背驰,或者同当代人的欣赏习惯脱轨,就失去了自由、进步和普遍的意义,就不必要去盲目地进行产业化努力。
其次,文化的传承与流播有多条渠道,而自娱自乐或自娱他乐则是许多地方约定俗成的传统。
对于这类传统,如若不加分析地一概予以产业化,势必违背民意。
再次,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题中之义。
地域文化资源中的相当一部分,是即将进入或者已经进入公共文化服务的范畴。
因而,地域文化资源的开掘,也必然要相应区分是用于公共服务还是市场服务。
由此而论,需要进行产业化策划和运作的,主要是适合市场服务且有广阔前景的那些地域文化资源。
二、地域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的瓶颈鉴于地域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对于振兴文化产业的重要作用以及各地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客观现状,有必要对迟延这一进程的各类瓶颈加以解析。
发挥安徽地域文化资源优势 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对策研究
发挥安徽地域文化资源优势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对策研究一、引言安徽省位于中国东部,地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之间,素有“天半东山水,人间黄金坑”之美誉。
安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是中国优秀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安徽地域文化资源优势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和发展机会。
本文将分析安徽地域文化资源的优势,探讨发展壮大文化产业的对策,为安徽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可行的建议。
二、安徽地域文化资源的优势1.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安徽地处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交汇处,历史上曾是皖、豫、鲁三个古代文明的交汇地。
安徽是大禹治水的中心区域,历史上曾是楚国、郡国、吴国等势力范围的交汇地,形成了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古代安徽的文化遗产非常丰富,有很多著名的古城、古镇、古村和古迹,如黄山、宏村、西递等,这些都是安徽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
2.自然资源丰富多样安徽是一个典型的自然风景区,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是中国十大名山之一。
安徽还拥有众多的山川、湖泊、河流,如九华山、天柱山、宁国方山等,美不胜收,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
3.文化产业基础雄厚安徽省有着雄厚的文化产业基础,包括文学、戏曲、美术、影视等方面。
安徽省有很多的文化企业,如安徽电视台、安徽出版传媒集团等,通过多年的发展壮大,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和特色。
三、文化产业的现状与问题1.文化产业贡献率不高尽管安徽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但是其文化产业的贡献率却并不高。
目前,安徽省的文化产业占GDP比重不到3%,这与安徽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并不匹配。
这说明安徽的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开发,文化产业的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
2.文化产品缺乏特色和竞争力安徽的文化产品缺乏特色和竞争力,在市场上难以脱颖而出。
安徽的传统文化产品过于单一,缺乏创新和个性化,难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和游客。
安徽的文化企业在产品开发和宣传上也存在不足,导致了文化产品的销售和市场开拓难题。
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某地区实践与探索
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某地区实践与探索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的代表,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崛起。
某地区作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沿阵地,近年来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本文将从某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实践探索以及未来展望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某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现状1.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某地区充分发挥地域文化特色,积极推动文化产业与科技、旅游、教育等领域的融合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创意设计、数字内容、文化科技、文化旅游等为核心的文化产业体系。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链逐渐完善,为地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2.市场主体活力迸发某地区积极培育文化产业龙头企业,鼓励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市场拓展等方式提升核心竞争力。
同时,政府还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为中小企业提供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3.人才培养与交流日益活跃某地区高度重视文化产业人才培养,通过设立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基地、加强与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举办各类文化产业培训班等方式,培养了一大批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的文化产业人才。
地区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也日益活跃,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意和活力。
二、某地区文化产业实践探索1.发挥地域特色,打造文化产业品牌某地区充分挖掘地域文化资源,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打造出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产业品牌。
例如,某地区通过举办传统文化节庆活动、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等方式,提升了文化产业的品牌影响力。
2.创新驱动,推动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发展某地区积极推动文化产业与科技领域的融合发展,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文化产业集群。
例如,某地区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为文化产业提供技术支持,打造了一批高科技含量的文化产品。
3.政策扶持,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某地区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文化产业提供有力支持。
挖掘地域文化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思考
挖掘地域文化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思考随着文化多样化和地域差异的日益凸显,挖掘地域文化资源已成为实践活动谋求多元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挖掘当地文化资源,开展各类有益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对本地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更可以提高学生对文化多元化的认知和包容性。
本文将就挖掘地域文化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这一问题进行思考和探讨。
一、选择适宜的文化资源要开展地域文化资源的挖掘活动,必须要选择适宜的文化资源,只有选取到足够的文化资源,才能够达到开展实践活动的目的。
在选择文化资源时,需考虑到当地经济、地理、人文以及历史等因素,这些因素不仅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地文化资源开发的基石。
例如,在一个历史悠久的古镇,可以开展博物馆参观、民俗文化考察等实践活动,而在一个独特的藏区,可以开展文化交流、传统手工制作等实践活动,这些实践活动既有趣味性,又寓教于乐。
二、充分运用当地文化与科技当地文化与科技是互相关联的,运用先进科技手段,能够使文化资源开发具有更高的艺术性和技术含量。
当地文化与科技的运用,不仅可以促进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还能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充分体现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创新能力。
比如,在带领学生进行影像创作的实践活动中,使用现代高清摄影、录音等技术手段,可以有力地传递当地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增加学生的实际实践经验,培养学生感性理解和审美意识。
三、吸引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吸引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实践能力,创设有益的实践环境和氛围,增加可玩性和趣味性,使学生产生参与的动机。
在挖掘地域文化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可以在其中增加不同类型丰富的实践活动,如实地考察、互动体验、主题讲解和手工制作等,让学生在活动中追寻文化的身临其境体验和感性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文化素养。
综上所述,挖掘地域文化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文化意识意义重大,可以加强学生对当地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增加学生的文化积累和人文素养,同时也可以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推进文化传承与发展,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发展。
发挥安徽地域文化资源优势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对策研究
发挥安徽地域文化资源优势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对策研究安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拥有着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文化遗迹等。
如何发挥这些优势,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对策研究。
首先,要充分挖掘和保护安徽地域文化资源。
安徽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丰富的文化资源。
要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同时,要搭建起文化资源整合的平台,将各种文化资源有机结合,打造出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文化产品。
其次,要优化文化产业政策环境。
政府在文化产业方面应当出台更加具体、灵活的政策和措施,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给予更多的支持和鼓励。
同时,加强对文化产业市场的监管和引导,推动文化产业规范有序发展。
此外,还要加大对文化从业者的培训和扶持力度,提高其创作能力和竞争力,推动整个文化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第三,要加强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
文化产业是一个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产业,可以与旅游、教育、科技等多个领域相互融合,形成多元化的发展模式。
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要积极探索文化与旅游、文化与科技、文化与教育等产业的合作与融合,发挥各产业之间的协同效应,实现各行业的共赢。
最后,要注重文化产业的国际化发展。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化,文化产业也要着眼于国际市场。
通过开展文化交流、文化输出等多种形式,将安徽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向世界展示,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同时,要加强与国际文化产业的合作,吸引国外文化企业和机构来安徽合作投资,推动安徽文化产业的国际化发展。
总之,发挥安徽地域文化资源优势,发展壮大文化产业,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多方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不断的整合资源、创新发展模式,才能推动文化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为安徽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区域经济文化发展思考
区域经济文化发展思考首先,区域经济文化发展应该有一个均衡的定位。
经济发展是区域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但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文化建设是不可取的。
区域经济文化发展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科学制定发展目标,并在实践中坚持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的统筹推进。
同时,要注重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避免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而牺牲了环境、人文等其他方面的发展。
其次,要注重区域经济文化的特色发展。
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地理和文化背景,应该抓住这一特点,突出自身的文化优势,推动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
比如,一些地区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可以通过文化旅游的发展来推动经济增长;一些地区具有发达的农业基础,可以通过农业文化的发展来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第三,要加强区域间的合作和交流。
区域经济文化发展不是孤立的,需要各个区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通过加强区域间的交流,可以促进经济文化的互补和共同发展。
例如,一些地区可以通过开展文化交流活动,扩大文化产品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游客、投资和人才;一些地区可以通过经济合作,加强产能对接,实现共同发展。
第四,要加强政府的引导作用。
政府在区域经济文化发展中应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
政府要加大对重点产业和文化项目的支持力度,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促使其发展壮大。
同时,政府还要加强对区域经济文化发展的规划与管理,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政府还要加大对人才、科技和创新的支持力度,培养和吸引更多的人才参与到区域经济文化建设中来。
最后,要注重区域经济文化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
区域经济文化发展的最终目标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人的素质,因此要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除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还应注重教育、医疗、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发展,让人民在经济繁荣和文化繁荣的同时,也能享受到更好的教育、医疗和环境。
总之,区域经济文化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问题。
只有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各个区域的协调发展、特色发展和全面发展的关系,才能实现区域经济文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新疆文化资源产业化问题一些思考论文
新疆文化资源产业化问题的一些思考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2)06-000-01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化产业已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在发达国家的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在本文关键词民族地区文化产业资源优势一、新疆发展文化产业的必要性及其优势(一)新疆发展文化产业的必要性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的文化产业得到了可喜的发展,尤其是社会力量投资发展文化产业势头迅猛。
但新疆文化产业的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
文化产业总量规模偏小,产业化程度低,结构不合理,传统文化产业的比重较大,现代新型文化产业发展不够,文化产品的科技能力低,竞争能力差,许多文化资源还未能充分有效的利用,没有发挥其作用。
(二)新疆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新疆在发展民族文化产业方面具有特色文化、地理区位和资源等优势:1.文化优势:新疆生活着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乌兹别克族等13主体少数民族外,还有其他民族,共计47个民族,他们有自己特殊的发展历史、经济生活和宗教信仰。
同时,地处亚欧大陆腹心地带的新疆,不断受到外来文化的辐射。
外来文化在向各民族传播的过程中,吸收和融合的文化因子也各不相同,异域风情浓郁的民族传统文化。
为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2.地理区位优势:新疆地处欧亚大陆中部,是欧亚两大洲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必经之地,作为丝绸之路这条大通道的主干段和枢纽地段,使得新疆的西域文化带有明显的与中原文化和欧洲文化相互融合的痕迹。
成为吸引各地游客和学者眼球的亮点。
3.资源优势:新疆的历史文化遗址、文物和文物藏品等资源数量众多,分布广泛。
二、新疆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要保证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的快速稳定发展,有众多的因素在其中起着各种各样的作用。
包括经济发展因素、市场培育因素、政策因素等。
(一)经济发展因素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经济发展是分不开的,经济的发展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提。
浅谈淮阳县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浅谈淮阳县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淮阳县位于河南省南部,素有“中原明珠,深耕文化之地”的美誉。
淮阳县域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丰富的人文历史和自然资源。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需要,淮阳县对于其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围绕淮阳县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从概念、现状、问题与对策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是一种以文化为基础的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它是指通过挖掘和开发文化资源,将其转化为可经济化的产品或服务,从而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的双重目的。
文化资源不仅仅包括文物、历史遗迹等直接的文化内容,还包括民俗、文艺、艺术、音乐等文化活动及其传播方式。
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对于文化消费的需求,更应该是为了传承和保护文化基因,让文化传承有着更全面更深入的发展。
淮阳县的文化资源可以概括为四大类:历史文化遗产、民俗文化体现、文学、艺术和音乐。
其中,历史文化遗产主要有淮阳城墙、古黄河故道等;民俗文化体现主要有烧龙节、打地鼓、大馍等;文学方面有非常有名的古诗词《花木兰诗》是出自淮阳县人熊山灵之手;艺术方面具有自己独特的地域特色,如堆绣、剪纸和皮影戏等;音乐方面具有非常好的基础和传统。
但是,淮阳县的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相对滞后,缺乏全面规划和有效的推广手段,限制了文化资源的实现经济价值的能力。
另外,一些传统文化已经遭到了破坏或快速消失,也存在着文化资源更新换代不及时的问题。
1. 缺乏全面规划淮阳县的文化资源开发缺乏全面的规划,导致各类文化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没有得到充分的整合和利用,存在资源浪费和低效利用的问题。
因此淮阳县需要有一个全面规划调研的系统来协调各类文化资源的互相融合。
2. 缺乏有效的推广和宣传手段淮阳县的文化资源虽然丰富,但是对外的展示和推广方式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这影响了文化资源的利用程度。
淮阳县必须要制定一个有效的推广计划,将其推广到全国乃至全球的范围内。
推广计划中包括制定详细的推广策略、使用多种艺术手段等。
加强文化产业建设,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赣榆区文化产业建设的思考
文化视野453加强文化产业建设,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赣榆区文化产业建设的思考张俊江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委党校摘要:文化产业作为一个地方综合实力的重要要素和一个地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渐渐受到社会公众的关注。
但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文化产业仍处于培育、发展的初级阶段,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非常大。
我作为连云港市赣榆区委党校的一名普通教员,对赣榆区的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一番研究,发现赣榆县历史文化灿烂丰厚,山海风光秀美奇特,人文荟萃。
它地处苏鲁交界,与山东省的日照、莒南、临沭接壤,人际交往密切,语言风俗相近,历史上受齐鲁文化影响深远,形成了以齐鲁文化为母体,兼容淮海、江南文化,历史积淀厚重而又不乏灵秀的文化特色。
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历史底蕴,如果充分挖掘并给予尽情的培育,对地方的文化发展并带动经济发展,将起到非常巨大的作用。
关键词:文化产业;经济;文化特色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0-0453-01一、赣榆文化产业存在的问题赣榆的文化产业已经取得一定成就,若是能进一步将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变成文化产业的优势,必能大大提升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但是受经济条件、思想观念等的局限,与经济发达的县域相比,赣榆的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走的路好很长。
目前存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1.发展规划不够完善。
赣榆近景与远景的规划、体制机制、投资政策、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的管理思想,都还不完善。
现有的规划存在滞后的现象,完全不能适应现代文化产业发展的要求,也跟不上赣榆经济发展的脚步。
2.财政投入严重不足。
设立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扶持的专项资金,非常有利于引导投资规模与资金投向。
可是,因为赣榆的经济欠发达,公共文化服务的体系还不够健全,公共财政文化事业费的支出比例很小。
目前赣榆的数字化设备水平同江苏省南方县城相比有较大差距。
由于受资金的制约,不能及时对电台、电视台摄、录、编、播数字化设备及有线台机房进行升级改造。
基于地域文化的旅游文化资源开发探究
基于地域文化的旅游文化资源开发探究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重视地域文化在旅游中的作用。
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
基于地域文化的旅游文化资源开发成为了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和切入点。
本文将探究基于地域文化的旅游文化资源开发,分析其意义、方法和策略,以期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路和借鉴。
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地理范围内形成、发展并流传下来的文化现象和文化遗产。
它包括地域特色的风土人情、历史传统、民俗风情、习俗礼仪等,是地域旅游的独特资源。
基于地域文化的旅游文化资源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
基于地域文化的旅游文化资源开发能够弘扬民族文化。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民族风情,通过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能够将这些宝贵的文化传统和遗产传承下去。
游客们在旅游中不仅能够欣赏到当地的美景,更能了解到当地的文化历史和民俗风情,从而提升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基于地域文化的旅游文化资源开发能够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旅游业已经成为了当今世界各国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之一。
通过挖掘地域文化的旅游资源,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观光,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从而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基于地域文化的旅游文化资源开发能够丰富旅游产品和提升旅游体验。
地域文化资源的开发会带来更多样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满足游客不同的需求,丰富了旅游线路和景点选择。
基于地域文化的旅游也会为游客带来更深层次的文化体验,增强游客的旅游体验和满意度。
基于地域文化的旅游文化资源开发,需要有一定的方法和策略。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开发方法:1. 挖掘地域文化资源。
地域文化资源的开发需要首先了解和挖掘当地的文化特色和历史传统,包括地方民俗风情、历史遗迹、传统手工艺等。
只有了解和挖掘了地域文化资源,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开发和推广。
2. 保护和传承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资源的开发不能忽视对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需要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加强对地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以确保文化资源的完整性和传统。
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932012 06V iEW观点摘 要:各地在发展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过程中,存在着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政策支持多而不实、产业规模偏小、产业链不够完整、市场潜力未能充分开发等问题,需要深入开发资源、落实支持政策、构建完整产业链、扩大产业规模、深挖市场潜力,从而促进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特色文化产业 特色文化资源 区域经济发展 文化品牌 各地在发展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过程中,存在着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政策支持多而不实、产业规模较小、产业链不够完整、市场潜力未能充分开发等问题,需要深入开发资源、落实支持政策、构建完整产业链、扩大产业规模、深挖市场潜力,从而促进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
一、区域文化与特色文化产业文化产业作为朝阳行业,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积累了光辉灿烂的文明,五十六个民族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也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特色文化。
党的十七大报告也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当前我们正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利用各地的特色文化资源,针对市场需求,发展区域性的特色文化产业,对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积极的意义。
特色文化产业,是依托区域特色文化资源、产业发展基础、高新技术优势和经营创新能力,以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以满足文化市场的社会需求为目标,以产业化生产方式为手段,向社会提供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并具有跨区域影响力的产业类型。
我国幅员辽阔,各省区都有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这是发展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的基础条件,从中央到地方,各省区都在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区发展的经济建设和发展模式,很多地方政府都将特色文化产业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重点培育文化产业。
如天津杨柳青的年画产业、海南省的旅文/杨文耀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游文化产业、无锡动漫产业、陕西户县的农民画产业等,都是典型的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的代表。
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但是在各地积极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
01
地方特色文化资源 的保护与传承
THEME TEMPLATE
文化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保持地方特色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促进文化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 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增加就业机会 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承方式
传统传承方式:家 庭传承、村落传承、 师徒传承等。
现代传承方式:学 校教育、社会培训、 文艺演出等。
THEME TEMPLATE
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
发掘: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发现和搜集地方特色文化资源
整理:对发掘出的文化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和分析,以便更好地利用和传 承
传承:将整理好的文化资源进行传承和弘扬,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地方特 色文化
利用:将发掘和整理好的地方特色文化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开发,转化为 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制定针对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的保护法规
保护地方特色文 化资源的意义
制定保护法规的 必要性
法规的制定应该 广泛征求各方意 见
法规的执行应严 格,违法必究
建立文化产业园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的政策支 持
文化产业园区对地方经济发 展的推动作用
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产业化开 发的意义
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 发的成功案例
感谢观看
THEME TEMPLATE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的保护与开发的政 策支持
THEME TEMPLATE
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政策支持
资金支持:提供财政资金补贴,支持文化产业的创新和发展。 税收优惠:对文化产业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减轻文化企业的负担。 土地政策:优先保障文化产业发展用地,鼓励文化产业与城市规划相协调。 人才政策:支持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为文化产业提供人才保障。
当代文化资源的独特性及其产业化开发思路
当代文化资源的独特性及其产业化开发思路文化资源的开发是文化产业链上的首要环节,但不同于其它如自然、资金、人才等资源,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体现出了独特的属性,存在着许多传统经济学难以解释的地方,如资源本身的数量多少、质量高低等并不是决定产业开发有效性的关键因素。
本文提出,当代文化产业具有“符号化仿真化”和“奇观化”两大特征,并从资源的多层次开发、超越资源的奇观化开发、纵向链条上的媒体开发三个方面,提出了当代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思路。
关键词:当代文化资源特征思路当前,随着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文化资源的开发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在这个科技、咨讯高度发达的社会,文化资源不再是枯燥、乏味、缺乏活力的东西,而是展现出了色彩绚丽、形式各异、极具诱惑力的鲜活形象。
任何文化资源都可能成为商品,拥有广阔的市场,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和惊人的经济价值。
不同于其它如自然、资金、人才等资源,文化资源增值的程度和速度与其本身数量及价值大小的关系;文化资源在商品转化中的损耗;文化商品的生产、复制、文化产业链的打造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属性和特征,存在着许多传统经济学难以解释的地方。
因此,如何从这些属性、特征出发,探讨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有效性,正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当代文化资源的非传统经济属性相对于其它传统资源,文化资源不具有绝对排他性和独占性,传统经济学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也很难适用于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消费。
因为在对文化资源的有效开发中,资源本身的归属性、数量的多少和历史的长短等并不占有很大的权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文化资源的初始归属权不影响开发的有效性。
与一般资源开发相比较,是否是文化资源的初始拥有者并不影响开发的有效性,同时对文化资源的拥有量和对其开发的有效性并不成正比。
例如,品牌价值被评估为120亿美元以上的小熊维尼是迪斯尼在全球最有价值的动漫形象之一,其创作者却是英国著名作家艾伦•亚历山德拉•米尔恩。
又如20世纪末最卖座的影片之一《泰坦尼克号》,以一场人们熟知的、早已被改编为电影的航海灾难加上一个陈旧的爱情故事,却在全球获得了18亿美元的票房收入。
地方文化产业建设思考分析
关键词:阳明;和平;文化产业1概述我们都知道,民族或者国家需要屹立于世界,必须要有自己的文化和底蕴的。
1972年,为了文化持续性发展,保护相关的文化遗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一致通过《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公约》。
而作为文化大国的中国,如何保护中华民族祖先智慧的结晶,如何真正做到让历史成为一名可鉴之镜,需要每个公民深思和呵护。
作为和平文化战略标杆——阳明文化,它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思想精华。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开发文化载体,让阳明文化走进我们的生活?如何把平衡好遗迹文化和旅游文化?笔者试着通过将无形阳明文化的核心理念赋予一种有形的文化载体思路展开分析,借此通过旅游文化的有效开发来满足人们在参观旅游以及观看阳明文化的行为需求,为城市文化产业体系开发设计提供理论探索。
和平县文化遗产众多,影响深远,而这一切与王阳明有历史的渊源。
明代时期,粤赣州一交界地带,盗匪猖狂,民不聊生。
王阳明奉命平定盗贼,为了长治久安,于1518年奏议设和平县治“移司设县,建县之所,地名和平,以地为名,以为得宜”。
为了纪念王阳明,1941年间把和平县城改名为阳明镇。
我们都知道,王阳明在理学发明了“致良知”学说,在后面县治建设中逐步完成了心学体系的最终建构。
王阳明对百姓施以教化,告谕民众要勤四体、爱身命、孝顺父母、抚养后代……尤其是对山贼,除了武力,还采取大兴礼仪之习,正人心,人人能真正地致良知,去恶从善。
其实,这一切对于当今世界尤为重要。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世界充满希望,也充满诱惑。
人们尝到善果,如科技发达、医学进步等,但全球化也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如环境资源枯竭、人心败坏、恐怖主义盛行等等。
人心不古,人性堕落,应予以正人心治疗。
王阳明的心学恰恰可以针对社会的弊端,供消解之道,让现代人从物质化、功利化的深渊走出来,抬头仰望星空,回到人性心灵的净化之生命之上。
为了争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大业,我们应该以文化自信为本,吸收西化之精华,融会贯通,创造有生命力的文化产业,包括历史人物在内的地域文化研究和挖掘,而这是当前的地方发展文化与旅游观光的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域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思考
襄阳文化产业开发现状
(1)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与开发力度均不够。
大量有研究和开发价值的历史文化遗存、民间文化资源无论是保护还是利用,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缺乏相关的宣传,存在研究不深入、学术理论支撑不足,缺少科学评估与规划、开发层次较低等问题,现有的文化产业开发项目没有充分地发挥襄阳地域文化和历史文化的特色。
(2)文化资源的产品转化能力较差。
对于地理条件优越的襄阳而言,文化产业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襄阳地区拥有丰富多元的文化资源和历史遗产,但文化资源向文化产品和文化产业的转化能力较弱,文化资源盘活路径单一,现有的文化产品种类与襄阳文化资源体系不匹配,具有文化资源元素的可消费、可体验的文化产品较少,文化消费受到一定限制,产品带动力不足。
(3)缺乏有知名度的文化品牌,旅游形象、地域特色不够鲜明。
襄阳地区文化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与打造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目标尚不匹配,缺少有知名度和竞争力的文化品牌和文化项目。
襄阳的旅游业远不如房地产业和餐饮业等行业那么活跃,主要是没有叫得响的旅游品牌,游客不愿意来,来了也留不住。
地方文化资源对旅游产业的促进效应、旅游产业对文化产业的带动效应都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4)文化产业规模小、市场体系不健全。
襄阳市文化产业市场规模小、层次低,资源与产业链
接不足,市场占有率低,难以形成产业链,缺少竞争力和吸引力。
襄阳市目前还没有建立和形成一个规范、统一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严重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市场主体与体系的培育尚存很大的发展空间。
(5)文化产业开发的相关专业人才缺乏。
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仅只靠文化资源,还要靠人才资源,这需要有大量的既熟悉本土地域文化、又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意技能的专业人才。
襄阳地区历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但文化产业开发的创意人才却相对非常缺乏,所以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开发水平和发展程度。
因此,为了促进襄阳地区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针对襄阳地域文化的自身特征,进行地域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及研究势在必行。
襄阳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思路及建议
(1)资源保护与产业开发并举,以保护促发展。
保护是利用的前提,发展离不开保护。
如果没有了文化资源,就丧失了发展文化产业的基础。
襄阳地区拥有丰富多样的历史遗产和民间文化资源,这些历史遗产都是不可再生的资源。
因此,应对各类文化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把襄阳文化资源保护和文化产业开发结合起来。
如组织专业人员考察调研,积极寻找文物资源、民间文化资源线索,广泛收集相关遗产文物、民俗实物等;及时修建各种文物古迹、恢复文物历史原貌;建设和完善襄阳地方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传播机构,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对地方文物遗产和文化资源的保护宣传活动。
(2)充分利用地域资源开发旅游文化产业。
襄阳作为旅游城市,应大力开发旅游文化产业。
如旅游景点规划设计、旅游线路设计、旅
游活动策划、旅游纪念品设计、旅游宣传设计等等。
襄阳旅游产业亟需建设与研发一批具有国际水准、城市特色的文化精品和知名品牌,打造三国文化、荆楚文化、汉水文化、古城文化、生态文化、宗教文化、商贸文化及诸葛亮文化节、民俗文化节、襄阳美食文化节等特色鲜明的旅游品牌,建设既古老又现代化的历史文化旅游名城。
(3)开发地域特色文化艺术产品。
襄阳地区民间艺术资源、书画资源、文物资源和艺术品资源非常丰富,应充分利用这些文化艺术资源,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开发特色文化产品。
消费者所消费的这些文化产品和服务都是特定文化符号信息的载体,对其深入细致的研究是地域文化艺术资源产业化的基础。
对于文化产品设计来说,其承载的设计观念元素取材于历史、民间传统文化符号,如传统建筑形态、传统纹样、民间图形、汉文字艺术、诗词歌舞、传统技艺、民族色彩等等。
对襄阳地区历史文物、民间艺术资源状况应进行全面深入地调研、整理,挖掘提炼出具襄阳文化内涵特色的艺术形象符号,使其更具标志性、永久性、经典性。
(4)开发襄阳影视动漫文化产业。
襄阳地域文化中的那些历史传说、传奇故事、民间艺术、文学戏曲、名胜古迹等等为影视动画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和素材。
如三国历史、荆楚传说、唐宋诗词、汉水故事、襄阳故事、佛教、道教文化等等,还有历史文化名人宋玉、刘秀、诸葛亮、释道安、萧统、孟浩然、米芾等,以及风景秀丽的荆山和民间民俗文化丰厚的汉水等等,这些地域文化资源都可为襄阳原创影视动漫作品的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和资源。
金庸著名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
和《神雕侠侣》中所描绘的“襄阳大战”就发生在襄阳,郭靖、黄蓉誓死护城的故事也是以襄阳城的历史为背景创作的。
所以,应很好地挖掘和借鉴襄阳地域文化资源,打造襄阳现代影视动漫文化产业。
(5)开发地域特色的农村文化产业。
开发农村文化产业,倡导农民运用新科技,并使之与传统文化、民俗文化、农村文化相结合,能够与产业内容相融合,形成新的文化样式。
应充分利用襄阳地区丰富的农村文化资源,如在保康、南漳、谷城等农村地区精选一些有代表性的乡镇、山区村庄、古村农寨,规划建设一批特色风貌村镇,开发特色农业旅游、农村民俗民情文化旅游、农村观光旅游、农家乐、农家竞技游、农事活动游等等,发挥襄阳农村古朴、绿色、乡土的特色魅力,培养乡村特色休闲旅游品牌,满足都市人渴望回归田园生活的心理需求。
开发襄阳地区农村文化产业必须立足于地方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的结合,才能适应当今的消费观念,并有利于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发展。
(6)确立新的资源观,加快文化资源向文化品牌的转化;树立品牌理念,借助符号力量,提升品牌文化资源的市场竞争力。
过去,襄阳文化产品由于缺少品牌开发意识,没有精美的包装和知名品牌,市场效益低。
为此,通过品牌引领,加强品牌运作,让产品品牌化、市场化和符号化,才能掌握市场主动权,有效延长文化增值的链条。
(7)从源头入手,加强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
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专业的开发,更依托于民众艺术素质和文化修养的普遍提高。
襄阳自古就是卧虎藏龙、人才荟萃之地,历史文化名人辈出,而当今的襄阳人更应继承和延续这优秀文化的基因和脉络。
襄阳文化产业的
发展目前急需像艺术设计类、影视动漫、广告策划类、网络创业类等专业的创意人才。
应加强对艺术设计等专业创意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引进高层次文化人才和专业人才,加快形成襄阳文化人才新优势,为襄阳文化的发展创造更大的辉煌。
(8)整合本地优势资源和共享资源。
培育襄阳文化产业龙头企业和特色项目,增强创新能力,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文化产业创新体系;充分利用襄阳本地高校教育资源(如湖北文理学院等)进行多层次的文化产业开发研究和教育培训。
高校的研究应立足襄阳本地的特色和需求,开发襄阳地域文化资源,把研究成果转化为文化企业的生产力,促进襄阳文化产业的发展。
(9)政府应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全面规划其发展战略。
首先,政府应制定相关法律制度鼓励、引导和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和企业进入文化艺术产业开发领域,营造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产业环境;其次,还应该大力宣传地方旅游、文化资源,刺激文化产品的市场需求,学习国际文化经验,加强对外文化沟通和交流。
近两年来我们也可喜的看到,襄阳市委市政府明确了“文化立市、文化活市、文化兴业”的发展目标,致力于把襄阳打造成为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协调发展的“国际文化旅游名城”,营造出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支持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其次,随着当前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新变化、文化消费意识的提高,文化消费已逐渐成为人民群众追求生活质量的新标志,襄阳现有的文化产品远不能满足当前民众多元化的精神追求和审美需求,人们对文化产品需求的增加将带动本地文化产业的发展,为文化资源的产业化提供了巨大的市场
潜力;另外,襄阳地方高校也致力于为襄阳本地文化产业的发展培养大量的专业人才和创意人才,如湖北文理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师生的外形设计、工艺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动漫设计、服装设计等设计创作能力可以为襄阳地方文化产品、旅游产品等开发研制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与智力支持……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襄阳未来的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以及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景会越来越美好!
本文作者:马佳工作单位:湖北文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