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的悲剧人物类型
论《史记》人物的悲剧性
到 自己 的历 史 责 任 , 一生致力于建功立业 , 虽 死 不
国以帝 道 、 王道 、 霸 道 三说 秦 孝 公 , 终 于凭 借 自己 的 才 能说 服 了秦 孝 公 , 使孝公接 纳了他 的改革思想。 于是 商 鞅在 秦 国进行 了大刀 阔斧 、 史无 前例 的 改革 , 逐 步废 除 了奴隶 制 , 建立 封 建 制 。但 改革 不 可 避 免
1 " 3豕 口 吧八 1 - U
g U l J耳 帚 l朋 思 帚 1 3/朋
论《 史记 人 物 的悲剧性
张治 中
( 丰镇 市广 播 电视 大 学 , 内蒙 古 丰镇 0 1 2 1 0 0 ) [ 摘 要 ]《 史记》中的英 雄 多为社会 悲剧 或道德 悲剧 的主人 公 , 胸 怀 大 志 勇于进 取 、 有奇 才 奇 能又 建奇
一
剧性 。
、
的历史宏 著 , 更 是具 有无 穷魅力 的文 学 巨作 , 故 而被 鲁迅先 生 赞 为 “ 史家 之绝唱 , 无 韵 之 离骚 ” 。那 么 《 史 记》 的文学 性主 要表 现在 哪些方 面 呢?
关于《 史记》 悲剧人物的分类
《 史记》 中共写 1 2 0多位悲剧人物, 既有叱咤风 云的 时代 英雄 , 又有 勇 于赴死 的豪客 士人 , 既有 功勋
因他们 的悲 剧不仅 仅 是 个 人 的悲 到 , 而 是 整个 社 会
物,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有趣 的事实 , 值得我们深思。 《 史记 》 中写 得最 精 采 最 动 人 的传记 俨 然 全 是 悲 剧
人物 传 说 , 《 项羽本 纪》 、 《 伍 子 胥 列 传 》、 《 商 鞅 列
的悲剧 , 在这 些人 物 身上 体 现 出了震 撼 人 心 的 悲剧
论《史记》的悲剧人物
论《史记》的悲剧人物摘要《史记》是一部由司马迁撰写的历史名著,也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授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史记》以生动的社会各阶层历史人物为撰写对象,尤其是悲剧人物,个性鲜明,可以说《史记》是一个悲剧故事集,其悲剧任务以屈原、李广、伍子胥等为代表。
司马迁在《史记》中对悲剧人物极为推崇,反映了他思想中进步因素已达到那个时代所能达到的稀有高度。
本文就《史记》中悲剧人物突出的艺术特色加以探讨,把握作者的创作思想和艺术手法,以达到更深层次了解作者的世界观和哲学观,分析司马迁的悲剧精神。
关键字:《史记》;悲剧人物;艺术特色司马迁的《史记》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1]。
作为中国文学宝库的珍品,《史记》记载了上起远古,下至西汉武帝时期各个阶层的人物,以生物活动为中心来撰写历史,这些人物有帝王与平民,成功者与失败者,英雄与小人,而最主要的则是春秋末期以来400多年间的人物。
说到《史记》,不少读者都觉得是一部悲剧的渲染,其刻画的悲剧人物形象震撼人心。
司马迁有着遭遇宫刑和下狱之祸的悲惨经历,使他更加关注具有悲剧性结局的人物,他穷其一生著作《史记》,书中悲剧人物的无不悲壮,展现了《史记》的独特魅力。
书中对悲剧人物的着力刻画,也是司马迁的悲剧观,从悲剧人物入手,深入分析其艺术形象,有助于把握司马迁的创作思想。
《史记》全书共130篇,核心部分——本纪、世家、列传由人物传记构成,共计112篇,其中57篇是以悲剧人物的姓名为标题,还有近20篇虽然没有以悲剧人物的名字为标题,但作品中主要任务是带有悲剧色彩的,在这70多篇中还有几个悲剧人物的合传《屈原贾生列传》《刺客列传》等,《史记》全书所写悲剧人物约有120多个[2]。
下面将从《史记》悲剧人物作品的类型、写作方法、悲剧人物背后的意义展开研究。
从悲剧人物作品的类型来说,主要分为七类,分别是失败英雄的的悲剧、汉初异姓王的悲剧、嫡庶相争、忠臣命舛、夸者死权、贤者不遇时和义侠烈女的悲剧[3]。
简析_史记_的悲剧风格及艺术表现
[收稿日期]2009-04-30[作者简介]金荣(1976-)女,汉族,甘肃人,新疆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语文教学及古代文学研究。
《史记》是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它以浓厚的抒情色彩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著称于世。
《史记》中撰写了众多的悲剧性篇目,塑造了大量的悲剧人物,使全书形成了浓郁的悲剧氛围,这种风格是一种顽强抗争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史记》悲剧风格的形成,首先与司马迁本人的悲剧性格是分不开的。
司马迁本身就是一个悲剧人物,正是他那种无奈的悲剧人生观贯穿了整部《史记》,字里行间凝聚着司马迁个人的身世和感慨。
司马迁悲剧性格的形成首先自然是李陵事件的影响。
“李陵事件”中他为了替李陵申冤,仗义直言,而触怒了汉武帝,被施以“腐刑”,在当时,朝廷的同僚昔日的朋友,居然没有一个人替他说句公道话。
于是在他的心中形成了抑郁的心结:一方面,司马迁生活在一个没有知己、无人救援的冷酷世界,对人世间的世态炎凉慨感不已;另一方面,自己个人身心遭受了巨大创伤,所以对历史上失败的悲剧英雄格外的关注和同情。
此外,自己也是一个学识渊博,才华卓越的人才,可是并没有受到朝廷的重视。
这些心理因素汇集在一起,是他撰写《史记》的感情基础。
司马迁也深受屈原的影响。
司马迁在《史记》中这样评价屈原和他的作品:“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其文约,其词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絜,故其称物芳。
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
濯淖污泥之中,蝉蜕於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司马迁如此推崇屈原及屈骚精神,而屈骚精神,本身表现为一种悲剧精神,屈原正是拥有这样的人格注定了他一生不同凡响的悲剧命运和悲剧归宿。
这种精神也深深影响到司马迁。
屈原的整个心灵都被痛苦所充塞,但从未忘记国事,这种至死也不忘怀祖国的真情,在那种险恶的环境中本身就带有某种悲剧因素,体现在作品中,表现出浓郁的悲剧情调及无限的悲愤,在失望夹杂着希望的感情中抒发着作者强烈的感情,使作品进一步表现缠绵凄婉的悲剧气氛,这些都深深影响了司马迁,在他的作品中也体现了这种风格。
《史记》文学常识
《史记》文学常识《史记》文学常识《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史记》文学常识,欢迎阅读。
《史记》文学常识1一、《史记》名称由来《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称“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
据现知材料考证,最早称司马迁这部史著为《史记》的,是东汉桓帝时写的《东海庙碑》,此前“史记”是古代史书的通称。
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
二、《史记》创作背景东周时期王道废弛,秦朝毁弃古代文化典籍,以致明堂、石室的珍贵图书典籍散失错乱。
汉朝建立后,萧何修订法律,韩信申明军法,张苍制立章程,叔孙通确定礼仪,品学兼优的文学之士逐渐进用,《诗》《书》等被毁弃的古书亦不断在各地被爱好文学的人士搜寻并献出。
三、《史记》取材《史记》取材相当广泛。
当时社会上流传的《世本》、《国语》、《秦记》、《楚汉春秋》、诸子百家等著作和国家的文书档案,以及实地调查获取的材料,都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重要材料来源。
特别可贵的是,司马迁对搜集的材料做了认真的分析和选择,淘汰了一些无稽之谈,如不列没有实据的三皇,以五帝作为本纪开篇,对一些不能弄清楚的问题,或者采用阙疑的态度,或者记载各种不同的说法。
由于取材广泛,修史态度严肃认真,所以,《史记》记事翔实,内容丰富。
四、《史记》创作过程司马氏世代为太史,整理和论述历史。
《隋书·经籍志》载:“谈乃据《左氏春秋》、《国语》、《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接其后事,成一家之言。
”可见司马迁之父司马谈有意继续编订《春秋》以后的史事。
司马谈曾任太史令,将修史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可惜壮志未酬。
元封元年,汉武帝进行封禅大典,司马谈身为太史令,却无缘参与当世盛事,引为终生之憾,忧愤而死,死前将遗志嘱咐儿子司马迁说:“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余不得从行,是命也夫!余死,汝必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司马迁则回答道:“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
史记人物悲剧浅析
史记中的悲剧人物分析司马迁是以人物为中心的写人文学的开创者,《史记》所记载的人物上至帝王将相、皇亲国戚、文武大臣、下至学者,平民,商人,妇女,游侠,医生,卜者,方士,倡优、少数民族首领,农民起义领导者等。
司马迁笔下的这些人都有一种英雄色彩,而最尤突出的是她们中绝大一部分都具有一种悲剧色彩。
本文将从下面几个方面来浅析史记里的悲剧人物关键词一:《史记》里悲剧人物类型1、他们可以是下层人物,也可以是屡立战功的将军,大都见义勇为,大功于世。
但是或是为人排忧解难而从容赴死,或是受到统治者记恨,结局悲惨。
这些下层士林虽然为贵族说不屑一提,但是司马迁认为这些人物的行为可歌可泣,悲壮动人,具有雄伟的色彩,他认识到这些下层士林建功立名要比王侯将相难的多。
(P11)如程婴和公孙杵臼都是晋国大夫赵朔的门客,在招式遭屠岸贾陷害,满门被诛,门客四散之时,他们为了保全赵氏遗孤而共同定计,由公孙忤臼取别人的孩子冒充赵氏孤儿,让程婴去告发,公~~被屠岸贾杀害后,程婴历尽艰辛将赵氏孤儿抚养成人,待至报仇雪恨后,程婴也自杀身亡。
又如,信陵君为保卫魏国,抵抗秦军的入侵力过大功,万年却受尽魏王猜忌,十分抑郁,终日借酒浇愁,多近妇女,最终竟病酒而死;蒙恬不仅在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战中有大功,而且,北筑长城,抵御匈奴,为震中外。
后来受到赵高等人的陷害,最后竟被赐剑自杀。
2、他们是新生事物的代表,是与强大的反动势力作斗争被杀害的。
如,商鞅辅佐秦孝公实行变法,使秦国空前富强,为日后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奠定了基础,但遭到了秦国宗室贵戚的反对,秦孝公死后,他们竟无端给商鞅加上反叛的罪名,极其残忍的将车裂而死,还巡行示众并族灭全家。
陈涉率领九百戍族起义反秦,把看似强大的秦国大的落花流水,但遭到了反动势力的镇压,为王六个月,就被叛徒庄贾杀害了。
虽然秦王朝人心丧尽败局已定,但它在灭亡之前无疑要作疯狂的反扑,陈胜领导的起义正好遇上这样的疯狂挣扎的敌人。
(P47)3、他们是忠于当朝的臣子,但是,却常常是统治集团中的弱者,在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中成了无辜的牺牲者。
《史记》中的悲剧人物特色浅析
《史记》中的悲剧人物特色浅析【摘要】本文将《史记》中的悲剧人物形象分为性格悲剧与社会悲剧两大类,并就其不同特征进行了评析,同时对司马迁刻画悲剧人物形象的方法进行了归纳,以期在阅读中给予提纲挈领的指导。
【关键词】《史记》;悲剧;特色;形象刻画悲剧“构成了历史必然的要求与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矛盾冲突。
西方美学传统将悲剧划分为性格悲剧与命运悲剧。
《史记》的创作便融合了性格悲剧与社会悲剧两大类型的特色。
一、《史记》的悲剧人物形象分类司马迁笔下的悲剧形象可分为性格悲剧和社会悲剧两大类,能够充分体现其性格悲剧的有两类形象:1.一些在历史上抒写辉煌功业的人物,却因为自身性格上的缺陷而导致了最终的失败。
齐桓公曾经“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声威显赫,笑傲群雄。
待霸业已定,便觉忠言逆耳,大用奸佞小人,至“桓公病,五公子各树党争立。
及桓公座,遂相攻,以故宫中空,莫敢棺,桓公尸在床六十切日,尸虫出于户”。
这种结局不可谓不惨!2.一些信念忠诚,坚守节操,为了实现或不负于自己的道德规范不惜以身而恤的人物。
屈原忠贞爱国,为国为民,呕心沥血,却“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两次放逐,因此发出了哀呼:“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世间的混沌污浊,世人皆醉而唯我独醒,无人能理解他的内心,因而死亡是唯一可行之途。
屈原的内心独白有着强烈的痛苦与无奈,更有着高贵的不向命运妥协的人格。
《史记》作为一部现实主义的力作,对现实黑暗直接抨击,是其写实精神的体现,显现在它的社会悲剧中。
相较性格悲剧而言,其社会悲剧的份量要显得更重一些,篇幅更长,范围大为扩展,上自一代帝王,下至游侠百姓,各种类型的人物均有涉及。
概括而言,主要有三种类型:1.有一些大功于世,武则战功显赫,文则政绩出众的人物,他们为国家的建立与富强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却屡受迫害。
将军李广,一生屡建奇功却屡次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自汉击匈奴以来李广未尝不在其中,他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却在武帝刘彻、大将军卫青的忌妒排挤之下,最终自刎而亡。
《史记》悲剧人物群像剖析
《史记》悲剧人物群像剖析作者:赵一萍来源:《现代交际》2017年第02期摘要:司马迁在《史记》中塑造了众多风格迥异的人物形象,基于他特殊的创作立场和先进的历史观,这些人物大都具有一定程度的悲剧色彩。
通过拜读《史记》我们可以看出,他们或骁勇善战,或信守承诺,或侠肝义胆,或心胸狭隘,或醉心于功名利禄,或沉湎于权力争夺……在他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人生百态,读出了世事沧桑。
本文即从悲剧人物群像出发,略加阐述,以期“述往事、思来者”。
关键词:《史记》悲剧人物群像述往事思来者中图分类号:1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2-01 12-02《史记》凡百三十篇,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
其中本纪、世家、列传属于传记部分,卷帙最多。
据统计,《史记》中的悲剧人物以商鞅、李广、荆轲为代表,大概有120多个。
在司马迁的笔下,这些悲剧人物的刻画鲜明传神、细致入微,他们各自弹拨着命运的琴弦,演奏出一篇篇慷慨悲凉的乐章。
一、悲剧人物群像1.锐意改革。
众人倒戈商鞅是法家重法一派的代表人物。
又因作法自毙,而结束其一生,固然历来唾骂商鞅者有之,如贾谊,“商君违礼义,弃伦理,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
然而客观称其功者自亦有人,如李斯,“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附。
”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
事魏相公叔座为中庶子”。
中庶子官职并不高,却是商鞅首次受人赏识,所以此时的商鞅该是悲喜交加的。
奈何公叔座天不假年,竞一病不起,尽管那时的商鞅只是一届无名小卒,公叔座依然郑重地告诉魏惠王:“座之中庶子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
”如若不愿,则“必杀之,无令出境。
”之后又秉着先君后臣的精神,让商鞅迅速逃命。
而商鞅的回答及事后魏惠王的反应,与其所预料的分毫不差。
这种料事如神的智慧和临危不惧的精神。
《史记》悲剧人物的悲剧精神——以伍子胥、屈原、李广为例
既然楚王 已经是 闭 目塞听 , 昏庸 不明 , 只听信佞 臣; 国已在历史上 留下 了光辉 的一 页 , 由于 “ 但 世溷浊而不分兮” 楚国上下都是 “ ; 好蔽美而嫉妒” 的奸 臣, 自
自身 的原 因和过错 , 致了最终的失败 ; 导 以信陵君 、 韩信等 为 代表 的, 都有大功于世 , 却受到嫉妒和谗害 , 结局亦十分悲惨 ; 己的美好理想 又得不到实现 ,那么怀才不遇的屈原完全可以 “ 圣人不凝滞于物 , 而能与世推移 ” 《 ( 渔父 》 , )远离楚 国 , 选择 明主 ,但 屈原 宁愿 自投泪罗 ,清代李贽对屈原的死是这样看 待 :彼见其主 日夕愚弄于贼臣之手 , “ 安忍坐视乎? 势之所不能
我们一般理解是把屈原 的死归 因于他 的爱 国精神 ,这是
无 可 厚 非 的 , 而 我 们 不 能把 这个 当作 是 唯一 的原 因 。试 想 , 然
七类 : 以商鞅 、 陈涉等为代表 的历史发 展过程 中的新 生力量 , 但却在与强大的腐朽势力作斗争 中被杀害 ; 以赵武灵王 、 灵 楚
.
LI TE
童 YHR R EY A TO R 鎏 蔓
■ —
《 史记》 悲剧人物的悲剧精神
— —
以伍子胥 、 屈原 、 李广为例
秦 圆
( 扬州大学 文学院, 江苏 扬 州 2 5 0 ) 2 0 2
摘 要 : 史记》 《 是一个悲剧 英雄人物的画廊 , 是一部 悲剧故事集。屈原、 李广、 伍子胥虽然处于不同的
一
俗之一改也” 《 (屈原贾生列传》 , )但是屈原却没有等到 国君的
怀乎故都? 既莫足与为美政兮 , 吾将从彭成之所居 。 (离骚》 ”《 ) 最后在敌兵入境 , 国破家亡的时候 , 他义无反顾 的怀沙抱石投
《史记》中的悲剧人物
吴起吴起是卫国人,善于用兵。
曾经向曾子求学,奉事鲁国国君。
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君想任用吴起为将军,而吴起娶的妻子却是齐国人,因而鲁君怀疑他。
当时,吴起一心想成名,就杀了自己的妻子,用来表明他不亲附齐国。
鲁君终于任命他做了将军,率领军队攻打齐国,把齐军打得大败。
鲁国就有的人诋毁吴起说:“吴起为人,是猜疑残忍的。
他年轻的时候,家里积蓄足有千金,在外边求官没有结果,把家产也荡尽了,同乡邻里的人笑话他,他就杀掉三十多个讥笑自己的人。
然后从卫国的东门逃跑了。
他和母亲决别时,咬着自己的胳膊狠狠地说:…我吴起不做卿相,绝不再回卫国。
‟于是就拜曾子为师。
不久,他母亲死了,吴起最终还是没有回去奔丧。
曾子瞧不起他并和他断绝了师徒关系。
吴起就到鲁国去,学习兵法来奉事鲁君。
鲁君怀疑他,吴起杀掉妻子表明心迹,用来谋求将军的职位。
鲁国虽然是个小国,却有着战胜国的名声,那么诸侯各国就要谋算鲁国了。
况且鲁国和卫国是兄弟国家,鲁君要是重用吴起,就等于抛弃了卫国。
”鲁君怀疑吴起,疏远了吴起。
这时,吴起听说魏国文侯贤明,想去奉事他。
文侯问李克说:“吴起这个人怎么样啊?”李克回答说:“吴起贪恋成名而爱好女色,然而要带兵打仗,就是司马穰苴也超不过他。
”于是魏文侯就任用他为主将,攻打秦国,夺取了五座城池。
吴起做主将,跟最下等的士兵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伙食,睡觉不铺垫褥,行军不乘车骑马,亲自背负着捆扎好的粮食和士兵们同甘共苦。
有个士兵生了恶性毒疮,吴起替他吸吮浓液。
这个士兵的母亲听说后,就放声大哭。
有人说:“你儿子是个无名小卒,将军却亲自替他吸吮浓液,怎么还哭呢?”那位母亲回答说:“不是这样啊,往年吴将军替他父亲吸吮毒疮,他父亲在战场上勇往直前,就死在敌人手里。
如今吴将军又给他儿子吸吮毒疮,我不知道他又会在什么时候死在什么地方,因此,我才哭他啊。
”魏文侯因为吴起善于用兵打仗,廉洁不贪,待人公平,能取得所有将士的欢心,就任命他担任西河地区的长官,来抗拒秦国和韩国。
《史记》中的悲剧写作技巧
《史记》中的悲剧写作技巧
耿仕仁
【期刊名称】《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0(0)2
【摘要】司马迁笔下的人物,多半具有英雄色彩,而且这些人物中的大多数具有悲剧色彩。
其中有时代造成的,如商鞅变法终遭车裂,陈胜揭竿终蒙杀害,晁错变革终于受斩;也有自身的失误或自身的性格造成的,如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最后被困饿死,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最后陷于“四面楚歌”;也有立下汗马功劳被当权者迫害造成的,如信陵君抗秦卫国。
【总页数】5页(P30-34)
【关键词】信陵君;公孙杵臼;蒯通;项伯;悲剧色彩;悲剧人物;泥而不滓;垓下之围;易水歌;悲筑
【作者】耿仕仁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1
【相关文献】
1.仓中鼠厕中鼠的哲学悲剧——读《史记·李斯列传》有感 [J], 朱素英;张丙星
2.仓中鼠厕中鼠的哲学悲剧—读《史记·李斯列传》有感 [J], 朱素英;张丙星
3.分裂中挣扎的悲剧典型--论《史记》中的项羽形象 [J], 付乔
4.例谈司马迁笔下的悲剧人物——关于《史记》中悲剧人物的探讨 [J], 刘文涛
5.论《史记》中母亲形象的悲剧色彩 [J], 王愈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史记》的悲剧人物
论《史记》的悲剧人物摘要《史记》是一部由司马迁撰写的历史名著,也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授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史记》以生动的社会各阶层历史人物为撰写对象,尤其是悲剧人物,个性鲜明,可以说《史记》是一个悲剧故事集,其悲剧任务以屈原、李广、伍子胥等为代表。
司马迁在《史记》中对悲剧人物极为推崇,反映了他思想中进步因素已达到那个时代所能达到的稀有高度。
本文就《史记》中悲剧人物突出的艺术特色加以探讨,把握作者的创作思想和艺术手法,以达到更深层次了解作者的世界观和哲学观,分析司马迁的悲剧精神。
关键字:《史记》;悲剧人物;艺术特色司马迁的《史记》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1]。
作为中国文学宝库的珍品,《史记》记载了上起远古,下至西汉武帝时期各个阶层的人物,以生物活动为中心来撰写历史,这些人物有帝王与平民,成功者与失败者,英雄与小人,而最主要的则是春秋末期以来400多年间的人物。
说到《史记》,不少读者都觉得是一部悲剧的渲染,其刻画的悲剧人物形象震撼人心。
司马迁有着遭遇宫刑和下狱之祸的悲惨经历,使他更加关注具有悲剧性结局的人物,他穷其一生著作《史记》,书中悲剧人物的无不悲壮,展现了《史记》的独特魅力。
书中对悲剧人物的着力刻画,也是司马迁的悲剧观,从悲剧人物入手,深入分析其艺术形象,有助于把握司马迁的创作思想。
《史记》全书共130篇,核心部分——本纪、世家、列传由人物传记构成,共计112篇,其中57篇是以悲剧人物的姓名为标题,还有近20篇虽然没有以悲剧人物的名字为标题,但作品中主要任务是带有悲剧色彩的,在这70多篇中还有几个悲剧人物的合传《屈原贾生列传》《刺客列传》等,《史记》全书所写悲剧人物约有120多个[2]。
下面将从《史记》悲剧人物作品的类型、写作方法、悲剧人物背后的意义展开研究。
从悲剧人物作品的类型来说,主要分为七类,分别是失败英雄的的悲剧、汉初异姓王的悲剧、嫡庶相争、忠臣命舛、夸者死权、贤者不遇时和义侠烈女的悲剧[3]。
《史记》中的悲剧人物5页word文档
《史记》中的悲剧人物一、项羽面对项羽的一生,司马迁发出了这样的感慨:“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人们常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项羽的性格既成就了他也毁灭了他。
司马迁用一个字来形容了项羽的性格:“暴”,当然,这里的暴有暴躁的意思,另一种含义是说项羽有一种爆发力、威猛、顽强,项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性格呢?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中说: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苗人传说是蚩尤的一支,蚩尤虽然在逐鹿中原之战中败给黄帝,但是在作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英勇顽强、无所畏惧的战斗精神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是尽管项羽有理想抱负,威猛无比,最终却落得个兵败垓下,自刎乌江的悲惨结局,成了司马迁笔下最为典型的悲剧英雄之一,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项羽的悲剧形象呢?与《史记》中其他悲剧人物相比,项羽的悲剧命运有其自身的独特性,笔者认为,相对于外界因素来讲,项羽的悲剧命运主要在于内在因素,也就是项羽自身的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在项羽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在项羽的几个重要的人生阶段,我们会发现他有一些明显的性格特点,他既有远大的立志图秦的抱负,但又有“不肯竟学”的浮躁与自负;既有巨鹿之战的果断坚毅,骁勇无比,又有鸿门宴的优柔寡断,幼稚轻率;既有霸王别姬的儿女情长,又有无颜见江东父老的英雄主义意识。
项羽的性格具有多面性,他是残暴不仁的,项羽入关后,将以投降的秦王杀掉,同时残忍地坑杀降兵二十万,火烧阿房宫。
他又是仁慈软弱的,他对泄露军情机密的项佰采取听之任之,不予追究的宽容态度。
项羽生性多疑,他轻易中了刘邦的离间计,致使他失去了身边最后的有力支持者范增。
由此可见,项羽的悲剧是性格悲剧,最后落得个兵败垓下,自刎乌江的结局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但是他身上的骁勇善战的气魄,不肯过江东的傲骨影响着一代代的人们,这也就是作者司马迁为何如此推崇项羽的原因吧。
史记中的历史人物形象分析
史记中的历史人物形象分析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我国文化传统中一部重要的史书。
它以纪传体的形式,全面而生动地记述了从夏朝到西汉末年的历史,塑造了许多丰富多样的历史人物形象。
本文将对史记中的历史人物形象进行分析,以探索其塑造的目的和特点。
一、刘邦:平凡中的伟大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也是史记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史记对刘邦的形象塑造着重描绘了他的平凡、机智和领导力。
在《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中,史书中记载:“刘子母者,邑中之微田宅也,无所逃其赋役”,这一细节生动地表达了刘邦出身卑微、与百姓有着紧密联系的形象。
另外,史记也详细描述了他在起义军中的狡黠和决策能力,显示了他作为领袖的才华和魅力。
这样的形象塑造让读者看到了一个平凡人通过自身努力和机智,最终成为帝国创立者的伟大历程。
二、项羽:豪情与悲剧项羽是刘邦的对手,也是史书中的重要人物之一。
史记对项羽的形象进行了多方面的描绘,展现了他的英勇豪迈和人性悲剧。
在《史记·项羽本纪》中,史书描述了项羽英勇善战,颇有豪情壮志的形象,如“项羽江东称王,号曰西楚霸王”,这一描述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他的雄心壮志和决心。
而在项羽最终失败的过程中,史记揭示了他内心的挣扎和痛苦,展示出他作为一个历史人物的悲剧性格。
这种丰富的形象塑造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思考项羽的历史地位和人性。
三、孙子:智谋非凡孙子是古代中国军事思想的集大成者,也是史记中的历史人物之一。
史记对孙子形象的塑造主要体现在对他智慧和军事才能的赞扬上。
在《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史书描绘了孙子善于用兵、智谋非凡的形象,如“孙武毌丘子者,号吴起,吴人也”,“孙子明贵,师旷独贱”。
这样的描述向读者展示了孙子高超的智慧和对战争的深刻理解,凸显了他在军事领域的卓越才华。
这种形象的描绘,突出了孙子作为一位杰出军事家的历史地位。
综上所述,史记中的历史人物形象塑造相当丰富多样,既包括了平凡中的伟大,也有豪情与悲剧,还有智谋非凡。
谈谈《史记》中的三类悲情人物
创新平台《史记》是一部富有悲剧意味的作品,主要以描写人物来记载历史。
司马迁在《史记》中塑造了三类具有悲情意味的人物形象,集中体现了他的悲剧情怀与独特的审美意识。
司马迁继承父志,以史官之笔撰写《史记》,塑造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
在《史记》之前的史传作品里,史官往往隐于文本之后叙述,几乎不带任何主观色彩,不会夹杂个人的态度与观点。
司马迁在这一点上有所突破,打破了史官隐身记述历史的传统,率先扩大了史书所能容纳的人物的规模,为后代文学的发展打下了重要基础,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史记》之前的史传作品纯粹是为贵族或者说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左传》《国语》《战国策》等无不是在记叙君王、大臣、贤士的经历和功绩,即使其中也有寺人、仆从、婢女等人物,往往也是为衬托主要人物服务的。
司马迁则完全改变了这种写法。
他在记录君臣贵族言行的同时,将许多充满个性的普通人乃至处于社会底层的人带入了史书的大堂,并让他们以主人公的身份再现历史的进程。
这使得《史记》焕发出了独特的生机。
纵观《史记》全书,司马迁一共刻画了三类悲情人物形象:一是以屈原为代表的为理想而献身的殉道者,二是和项羽、李广一样命运跌宕的英雄,三是游侠、刺客等侠义之士。
一、为理想而献身的殉道者《伯夷列传》里不肯食周粟、死于首阳山的伯夷、叔齐和《屈原贾生列传》里因美政理想不能实现而举身赴死的屈原都是《史记》中充满悲剧意味的殉道者。
这类人物的悲剧性主要体现在他们为实现某种理想或者坚持某种信念而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
区别于在斗争中受难的人物,这些殉道者往往是因为知道难以实现自己的理想或精神追求而选择自行毁灭。
明知不可为却偏要为之。
他们不屈服,不妥协,在与命运的抗争中展现出了特殊的人格魅力。
在这里,我们可以联想到西方神话中的悲剧人物西绪福斯。
西绪福斯因狡猾机智而闻名。
诸神罚他在地府里将一块巨大的岩石从平地滚到山顶上去。
当他每次用尽全力将巨大的岩石推到山顶时,石头就会从其手中脱离,再次滚到山下。
论《史记》的悲剧色彩
论《史记》的悲剧色彩【摘要】《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是我国古代一部伟大的历史巨著,也是一部文学著作,它的作者司马迁惨痛的遭遇、悲剧的命运使他具有浓重的悲剧心理,再加上他“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志向,促使他发奋著作,以其高超的表现艺术为我们描绘出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 更以其独具特色的悲剧美而深深地震撼着、打动着人们的心灵。
【关键词】司马迁;史记;悲剧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详尽地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留下了丰富的史料价值。
《史记》不但是我国古代一部伟大的历史巨著,同时也是一部文学著作,现已经存世两千多年了,它在史学、文学和思想史上的崇高地位,早已被历代的学者们所定论,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与前人所撰史书的不同在于创造性地使用了“纪传体”的体制,它不仅以其高超的表现艺术为我们描绘出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 更以其独具特色的悲剧美深深地震撼着、打动着人们的心灵。
一、《史记》存在悲剧色彩的表现《史记》全书130篇, 其中写人物的篇目就有112篇。
司马迁在这些篇目中, “其言直, 其事核, 不虚美, 不隐恶” , 以持正不阿、公正严肃、敢于求实的态度和精神, 以传神的妙笔, 平易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 其中对悲剧人物的描绘尤为突出。
据统计《史记》共写了悲剧人物一百多个。
因此对《史记》悲剧人物, 尤其悲剧英雄人物的探讨, 具有一定的价值。
《史记》的悲剧性正是从这些悲剧英雄人物身上体现出来的。
《史记》中的悲剧人物形形色色, 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这些悲剧英雄人物的光辉业绩与他们的悲剧遭遇, 从不同的侧面,真实地反映了司马迁以前我国三千年历史的进程, 并展示了这一历史进程中, 中华民族所表现出来的英勇奋斗、敢于抗争、威武不屈的英雄气概和崇高美德。
在《史记》里,这些悲剧人物的故事非常壮悲,十分惨烈,他们都处于政治斗争的中心,站在时代潮流的漩涡中,他们的命运结局各不相同,但却都终遭困辱,不被赏识,结局悲惨,理想的翅膀于此折断,命运陷入了深深的悲剧泥潭。
从《史记》人物看司马迁的悲剧情怀
从《史记》人物看司马迁的悲剧情怀作者:刘敏来源:《语文天地·高中版》2017年第08期《史记》中的人物高低贵贱、人生际遇各不相同。
帝王将相、游侠刺客,无不在《史记》里再现自己的人生。
史家讲究的是秉笔直书,不虚美、不隐恶,以客观立场再现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是史家的基本操守。
至于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自会留给读史的人去评说。
但这是不是意味着《史记》这部作品就不会融入作者的个人情感呢?从书中的有关文章看,未必如此。
古人云,言为心声,纵然是史官,司马迁恐怕也未能免俗。
一、《史记》里的悲剧人物汉代曾经与匈奴发生过多次战争,也涌现出许多抗击匈奴的英雄。
但有一个人,在汉代,也许功勋并不卓著,但司马迁却给予了高度评价,这个人就是李广。
司马迁在《卫将军骠骑列传》的结尾写道:“大将军谢曰:‘……人臣奉法遵职而已,何与招士!’”骠骑亦放此意,其为将如此。
”而在《李将军列传》的太史公曰部分写的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其李将军之谓也。
”在《屈原列传》结尾,司马迁说:“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
适长沙,过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
”赞叹、惋惜之情溢于言表。
二、悲剧里的个人情怀李广和屈原,一个骁勇善战,却终身未得封侯;一个才华横溢,却遭谗人间之,正道直行,却自沉汩罗而死。
司马迁在途述这两位人物的过程中,既忠实于历史,也在记叙中融入了自己的情感。
赞美、惋惜、同情、痛惜,而个中原因也是不言自明的。
司马迁才华横溢却身份卑微,仗义执言却遭奇耻大辱。
任谁面对这样的人生也不会胸中毫无波澜。
而身为朝廷命官,怎样才能让自己心中的苦痛为世人所知?借他人的人生抒写自己心中的块垒,无疑是一个较好的途径。
人非草木,不可能对于外界的打压无知无觉或者毫不在乎。
人都有尊严,池田大作说:“生命的尊严正是超等价物的一切事物的基点。
”王小波说:“尊严不但指人受到尊重,它还是人价值之所在。
社会的进步落实到个人身上,其内在的动力也可能是来自于人对于自身人格的尊重。
浅析《史记》中项羽的悲剧性格
浅析《史记》中项羽的悲剧性格《史记》中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是一部以人物为线索的纪传体通史。
太史公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终于完成了这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巨著。
由于太史公自身不幸的遭遇,使得整部书透露着浓郁的悲剧氛围。
特别是成功地塑造了一大批悲剧人物,除了对史实的客观叙述与评价,他更是融合自我体会对他们抱以同情和感慨。
《史记?项羽本纪》中对项羽的塑造就是如此。
本篇题目作《项羽本纪》。
纪者,记也。
本其事而记之,故曰本纪,是《史记》中以朝代的先后顺序记载从黄帝到汉武帝各朝代或帝王的历史。
而众所周知的是项羽并未在楚汉相争中取得胜利,更加未曾称帝,至多也只是自封为西楚霸王。
太史公却作“本纪”来记述项羽这一段人生轨迹,可见,司马迁并不以成败论英雄,而更表现出一种对英雄的惋惜与敬重。
尽管项羽作为英雄是值得敬仰的,但是作为史记家的司马迁还是对项羽做出了客观公正的评价。
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项羽在性格上的特点,即英勇无畏与残暴易怒结合,骁勇善战与匹夫之勇并存,仁慈长情与妇人之仁俱在等,正是这些矛盾的性格组合,造成了项羽的悲剧人生,让人们对之既敬重又扼腕。
一、英勇无畏与残暴易怒在《史记?项羽本纪》中,项羽的第一句话便出口不凡,“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面对项梁的责难,他不是反省自己,而是说出要学就学“万人敌”的豪言壮语。
紧接着,在见到秦始皇游会稽之时表现出的不屑,又让人一惊,一句“彼可取而代也”充斥着无尽的豪气,震人心魄。
在起事之初,项羽就已经表现得相当果敢了。
斩杀太守,又击杀数十百人稳定军中,使得“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
”而最能表现他英勇无畏的是“巨鹿之战”,被认为是项羽最得意之战,太史公最得意之文。
整个过程用了多次复笔的手法,他诛杀宋义,“诸将皆慑服,莫敢枝梧”;他破釜沉舟,“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他破秦军,诸侯将“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几个“无不”、“莫敢”就写出了项羽让人慑服的英勇无惧、勇武盖世,可以想象他在短短三年时间如何叱咤风云,实现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一预言。
论《史记》悲剧人物群像与司马迁的悲剧观
湖北 经 济 学 院学 报 ( 文社 会 科 学 版 ) 人
Ju a f b iU iest f o o c ( ma ie n o il ce c s o r l e nv ri o n mis n o Hu y Ec Hu nt sa d S ca in e i S
《 史记 》 中撰 写 了众 多悲 剧性 的人 物 , 《 使 史记》 有 了浓 厚 的 悲剧 性 。司 马 迁通 过 这一 悲剧人 物 的 群像 向我 们展 现 了 具
他 的 悲剧 观 。
关键词 : 记; 史 悲剧 人 物 群像 ; 马 迁 ; 司 悲剧 观
司马 迁 的 《 记 》 我 国第 一 部 纪 传 体 通 史 , 与前 人 所 史 是 它 撰 史 书 的不 同 在 于创 造 性 地 使 用 了“ 纪传 体 ” 的体 制 , 以人 即
因 对 一位 悲剧 人 物 的 同情 而 遭 遇 到 生 理 和心 理 上 的 莫 大 摧
残, 使他 更 为 冷静 地 看待 他 所处 的时 代 , 使 他更 为 关 注具 有 也 悲剧 性结 局 的人 物 。 因此 ,史记 》 出现 了 一个 悲 剧 人物 的群 《 中
的过 程 中 , 发 现 不 论 悲 剧 的 发 展 轨迹 怎样 , 查 悲 剧 意识 , 我 考 必 定会 有 一 个 载体 , 就是 像 亚 里斯 多 德 所说 的那 样 . 是模 仿 的 行 动 ,而 这 种 行动 又 必定 不 会 离 开一 定 的 主体 ,即 活动 中的
怜 悯 的对 象 是遭 受 了不 该遭 受 之 不幸 的人 ,而恐 惧 的 产 生 是 因为遭 受不 幸者 是 和 我们 一 样 的 人 。[9 ]7 1 P
恩 格 斯 在给 拉 萨尔 有 关 其创 作 悲 剧《 金根 》 济 的看 法 的信
漫谈《史记》中的悲剧人物——以屈原、李斯为例
漫谈《史记》中的悲剧人物——以屈原、李斯为例
姜和
【期刊名称】《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4(000)002
【摘要】《史记》记叙了两类截然不同的悲剧人物,一类是愿意用自我的毁灭展示出潜藏于人类自身的生命力量,在深感自身渺小无力时绽放出崇高与伟大(如《屈原贾生列传》中的屈原)。
另一类却是在现实悲剧越挣脱越拉紧的罗网中选择了彻底地屈服,摒弃理想,随波逐流(如《李斯列传》中的李斯)。
前者以充斥着振奋人心的正能量去鼓舞后人不断奋勇向前,后者则用为人所不齿的结局来警示后人,何为真正意义的正气人生。
【总页数】3页(P32-34)
【作者】姜和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19
【相关文献】
1.《史记》中悲剧人物浅议
2.《史记》中的悲剧人物蒙恬和李斯
3.谈《屈原问题考辨》中涉及的有关《史记·屈原列传》的一些争议问题
4.浅谈史记中的悲剧人物形象
5.论"崇高"精神在《史记》中的体现
——以项羽、屈原、商鞅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记》中的悲剧人物类型
《史记》全书共130篇,其中写人物的作品共112篇,在这当中有57篇是以悲剧人物的姓字标题的,另外还有一些是几个悲剧人物的合传,如《屈原贾生列传》、《孙子吴起列传》、《刺客列传》……粗略统计,全书写了约120多个悲剧人物,而这些悲剧人物多以惨痛的死亡经历告终。
按死亡意义,可粗略地将悲剧人物分为以下几类:
1、舍生取义杀身成仁
屈原生于礼崩乐坏,七国纷争的战国时代,“为楚王左徒”,他“博闻强识,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这样一个为振兴楚国而兢兢业业,鞠躬尽瘁的忠臣却因群小排挤,怀王昏庸,“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在朝政昏乱、国家分崩离析的情况下,自己屡遭放逐,然而屈原仍坚定“虽九死犹未悔”的爱国主义信念,最后竟“怀石遂自沉汩罗以死”。
伯夷、叔齐是孤竹国君的两个儿子,他们耻做周的臣民,为了坚守节义,不吃周的米粮,最终饿死在首阳山上。
此为死义、死节,受到司马迁的称道,故将《伯夷列传》列为七十列传之首。
《田单列传》中写齐国被燕国占领后,燕国想立齐国的
隐士王躅给他们作傀儡,王躅说“齐王不听吾谏,故退而耕于野,国既破亡,吾不能存,今又截之以兵为君将,是助纣为暴也。
与其生死无义,固不如烹!”于是,“遂经其颈于树枝,自奋绝而死”。
如此监守节义,甘为理想而殁的还有下层社会的刺客游侠之士。
如《魏公子列传》中的侯赢,朱亥的“士为知己者死”的精神;《刺客列传》中的荆轲,田光,樊于期,高渐离等为气节而死为友谊而死。
何良俊有言:“今天下之大,一日之中死人何下数万,皆烟销澌灭,然此数子者,常在天地间,虽千载下犹有生气,则其生死轻重何如哉!”
2、功勋卓著横遭陷害
汉代名将李广为保卫汉帝国的疆土而抵抗匈奴的入侵
与骚扰,功勋卓著,司马迁犹爱之。
他在《太史公自序》中说:“勇于当敌,仁爱士卒,号令不烦,师徒向之,作《李将军列传》。
”李广在军事上能知彼知己,英勇善战,一生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使匈奴闻之丧胆。
李将军爱兵如子,“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广廉,得赏赐则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
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十余年,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
”因他身正,故治军不用刑律,而士兵自觉英勇作战。
然而李广一生坎坷,卒而无功,
终生未得封侯,最后竟落得个自刭而亡。
李广之悲,悲在汉家天子的昏庸偏见、寡恩薄情,在于汉武帝的宠奴卫青之流的嫉贤妒能,害人利己。
韩信这样一位有着非凡韬略,盖世武功,“功无二于天下,而略不世出”,“于汉家勋可比周召,太公之徒”之臣,却被刘邦、吕后罗织罪名斩于长乐钟室。
齐国名将田穰苴是一位记着国家,国君、百姓、士卒的爱国将领,他为齐王打退了晋燕,收复了失地,保卫了齐国,但却遭人疑忌,身受谗言,发疾而死。
白起为秦国屡建战功,却受到应侯等人的嫉害,竟落了个赐剑自杀的悲惨结局;信君陵为抵抗秦军的入侵,立了大功,晚年却受尽魏王猜忌,最后郁郁而终。
3、得时勿怠扬名显身
这一类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是项羽。
在风起云涌的秦末农民大起义中,项羽赤手空拳,倔起于陇亩之中,身经百战,所向披靡。
短短三年,推翻暴秦,号令天下,成为莫可与抗的“霸王”,但在与刘邦争夺天下的斗争中因为在政治方面的无知和性格上的弱点陷入了四面楚歌,兵少粮绝的境地,兵败垓下,项羽兵败垓下之时,乌江亭长前来接应他回江东,以图日后东山再起。
但是他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而自刎乌江。
项羽死得有英雄本色,虽死而英名永存。
陈涉在暴秦
的高压政策,无休止的横征暴敛、兵役劳役、天下百姓被逼到无路可走的境地之下,顺应民意,率先“斩木为兵,揭竿为旗”,首倡反秦,使得“天下云集响应”,群雄纷起而灭掉了暴秦。
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说:“秦失其政而陈涉发迹”,然而,陈涉仅仅为王六个月,就因为自身的弱点而被反动势力残酷的镇压了,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晃错为了巩固中央集权,力行削藩,最后被斩于东市。
商鞅辅佐秦孝公实行变法,使秦国空前富强,却被车裂而死,族灭其家。
这些人物代表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却因种种条件的限制而走向毁灭;他们挽狂澜,拯焚溺的精神使他们“死”镀上悲壮的色彩。
周春晖,教师,现居湖南新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