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人类学的理论和实践

合集下载

2023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全面解析参考资料《西方美学史重点笔记》

2023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全面解析参考资料《西方美学史重点笔记》

参考书目:《当代西方艺术哲学》
《当代西方艺术哲学》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朱狄
《朱狄学术论著六种:当代西方艺术哲学》的书名已表明作 者的一种愿望:想对当代西方艺术哲学中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 比较系统的考察,以便把艺术哲学与美学趋同倾向更明确地表 现出来。在西方美学史上,艺术与美学的关系曾被看作是一种 从属关系,即美学包括了艺术哲学,艺术哲学是从属于美学的, 是美学的一个构成部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从属关系今 天已名存实亡。作为一种当代倾向,艺术哲学的地位显得愈来 愈重要了,和过去相比,艺术哲学与美学的重要性正在被颠倒 过来
参考书目:《艺术人类学的本土视野》
《艺术人类学的本土视野》 方李莉 中国文联出版社 这本是方李莉老师的论文集,对于考点热点的熟悉很 有帮助。本书收录了作者从2001年至今关于艺术人类学 的理论思考、田野考察及个案研究论文。主要内容包括: 理论思考;个案研究;来自人类学的历史思考;杂文随笔。
参考书目:《中国原始艺术》
所以大家一方面要多做真题练习,理清考试范围是出自哪些书籍哪些资 料,出题的侧重点在哪些章节哪些内容,另一方面也要加强答题论据的积 累,最终目的就是要形成自己的答题思路和答题风格,建立自己的论据库。
参考资料:《艺术人类学重点汇总》 《艺术人类学重点汇总》 这本资料根据艺术人类学整理的重点笔记,相较于原书更容易 把握重点。重点难点特别标记,知识框架清晰,是复习的时候必 备的材料。
参考资料:《中国文化史重点笔记》 《中国文化史重点笔记》 中国文化史重点笔记这本资料为大家整理了关于中国文化史的 重中之重以及难点的分析。
参考资料:《艺术人类学中国文化概论》 《艺术人类学中国文化概论》 这本资料为大家综合了艺术人类学关于《中国文化概论》的相 关知识,是一本很好的理论库。

新文科视野下艺术人类学的发展与推进——2022年度中国艺术人类学研究述评

新文科视野下艺术人类学的发展与推进——2022年度中国艺术人类学研究述评

68摘 要:2022年度,艺术人类学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与研究热点,主要显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新文科研究潮流中,艺术人类学本身所自带的跨学科性及超学科性特征得以彰显,为艺术学实现了建构本土一般性的艺术学理论,提供了基础。

跨学科的交融,甚至超学科的研究,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其次,西方艺术人类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得以继续引进。

如英国人类学家盖尔的艺术人类学理论以及审美人类学方面的译著,更多地受到关注。

这些,都为中国艺术人类学理论的探讨,提供了国际视野。

与此同时,门类艺术人类学相关译著的推出,也为国内门类艺术人类学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再次,中国艺术人类学参与社会发展方面的讨论仍然比较火热,其中就包括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探讨以及艺术乡建的探讨。

关键词:艺术人类学;新文科;学科建设;艺术学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621(2023)02-068-07安丽哲(中国艺术研究院 北京 100012)2022年,中国艺术人类学的研究热点,主要显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艺术人类与相关学科的理论探讨、中华民族视觉形象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艺术功能及风格文化史研究、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反思、关于艺术乡村建设及相关政策的研究。

本文将对上述几个热点问题的研究状况逐一进行分析评述。

收稿日期:2023-01-13项目基金: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艺术人类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批准号:21ZD1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及中国艺术研究院院级项目“中国艺术人类学研究现状与实践前沿研究”(项目编号:202111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安丽哲 (1978-),女,河北省石家庄市人。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博士。

一、艺术人类学理论推进与相关学科的探讨2022年,艺术人类学理论的研究热点,主要围绕学科的特征与形态、中西方学科理论与批评等问题展开。

近年来,新文科的综合性研究,成为各个学科发展的一个趋势。

艺术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

艺术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

艺术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何明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主任何明教授从艺术人类学这一学科的建构、溯源和分类三个方面进行了精彩的演讲。

艺术的人类学研究必要性可从日常生活的审美化、艺术边界的消解和艺术的文化建构来分析。

人类学研究艺术之必要性包括作为文化产品的艺术、作为生活方式的艺术和作为价值观念的艺术。

艺术特质提供的可能性在于艺术的情境性、艺术的表达性和艺术的呈现性。

从理论范式提供的可能性来看,首先是美学(艺术学)理论范式的转向:德国古典哲学演绎范式的终结;其次是人类学理论范式的转向:实证主义和理性主义的终结。

对艺术人类学的溯源可以追溯到古典人类学的艺术研究:运用文献资料研究前工业社会的艺术和艺术的起源、现代人类学的艺术研究:非西方小型社会的田野调查和实证研究、后现代人类学的艺术研究:人文主义方法论与工业社会的艺术研究、对非西方社会艺术资料的援用:探求艺术及审美的起源与构拟艺术史、对人类学理论的征用:建构新的艺术研究范式、从批判理论到后现代理论:艺术研究向社会文化的延展及其与人类学的趋近等六方面。

另外需要把艺术问题置于人类学视野下思考,沃尔夫冈·伊瑟尔(Welfgand Iser)就曾说过:“文学人类学的任务是双重性的:第一,它旨在回答接受理论所遗留的、悬而未决的问题,即我们为什么需要阅读、我们为什么迷恋于阅读;第二,文学尽管是虚拟的,但在体积程度上向我们提示了我们人类自身构成的某种东西。

”虚构、想象、表演、转换、模仿、游戏、象征等理论范畴建构起文学人类学的理论体系。

埃伦·迪萨纳亚克(Ellen Dissanayake)的研究更趋近人类学。

她以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为理论起点,通过引用有关艺术的大量民族志资料和自己在斯里兰卡、尼日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异文化生活近20年的体验经历,探索艺术与审美行为的起源和表现形式的最初显现,“寻找所有传统甚至是所有艺术——舞蹈、音乐、文学语言、表演和视觉艺术——中潜在的原则。

中国艺术人类学学科背景与发展探析

中国艺术人类学学科背景与发展探析
书 。②
“ 西 北人文 资源 环 境基 础数 据库 ”项 目则 是 希 望在 田野 考 察与文 献搜 集 的基础 上 ,整合 了 民
族 与 民 间风俗 、音 乐、舞蹈 、工艺 、美 术 、戏 曲
等 多领域 的资源 ,建立 起数 字化 的记 忆工 程 ,实 现 西北地 区人 文资源 的文 化共 享 。该课 题是 以 中 国艺术研 究 院研 究人 员为主 体 ,聘请 北 京大学 、 清 华大 学、北 京师 范大 学、西北 师范 大 学、西 北 大 学等 四十 多所 院校 及 研究机 构共 1 8 4名专家 学 者 参加 的 国家 重点科 研 项 目。课题组 深入 到 西部 各 地进 行数 据 采集 工作 ,用 了 7年 的时 间,收 集 了大量 的文 献 、图片 、音 频 及视 频 资料 ,形成 了 最 终容纳 了文 字数据 1 8 0 3 8条 ,音频 1 2 6 2 分 钟, 视频 1 0 1 0 4分 钟 ,图片 1 7 3 2 4幅 的 “ 西北 人 文 资 源 环境 基础 数据 库 ”和 《 从遗 产 到资源 一一 西部 人 文资源研究报告 》。 这 两个 课题 为我 国用人 类学方 法对 民间艺术 的研 究奠定 了基 础 ,并培 养 了大量 的相 关人才 。
个 具体 艺术门类的理论研究 还有人类学 、 美学 、 艺术 学、 民俗学 , 非物质文化遗产 等专业的研 究者 。 这 些研 究者 的学 科背 景汇集 成为 当前 中国艺术人 类 学研 究 的学 科背 景,他 们 的研 究 也为 中国艺术
人类 学的发展提供 了理论基础 。
收 稿 日期 : 2 0 1 5 - 0 3 - 2 0 基 金项 目: 本文为 2 0 1 3 年度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研 究项 目 “ 中国艺术人类学理论思潮与田野方法” ( 批准号 1 3 D h O 1 ) 阶段l 生 成果。 作 者简介 :安丽哲 ( 1 9 7 8 - ),女, 河北省石家庄市人,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所,副研 究员,博士。

艺术人类学的西方语境与中国实践

艺术人类学的西方语境与中国实践

艺 术 人 类 学 的西方 语 境
作 为一种 现代 性话语 , 艺术 人类 学来 自英 美 的学术 流 派 。如 果将 爱德 华 ・ 泰勒 于 17 年 出版 81
的《 原始文化》 一书视作文化人类学正式诞生的标志 , 那么 , 相应也就可以说 , 泰勒所提出的“ 文化” 概念 为人 类学研 究 的对 象 和基本 范 围作 出 了规 定性 界定 。在泰 勒 的表 述 中 ,文 化 , 其广 泛 的 民 “ 就21 0 0年 第 2期 总第 Nhomakorabea9 2期
北 方 民族 大 学 学报 ( 哲学社 会科 学版 )
Jun lfB n t & U i  ̄t ora e gEh o n n ei v y
No 2, 01 . 2 0
Cn . .No 92 e .
艺 术 人 类 学 的西方 语 境 与 中 国实 践
族学 意义来 说 , 是包 括全部 的知识 、 信仰 、 艺术 、 道德 、 法律 、 风俗 以及作 为社会 成员 的人所掌握 和接
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2¨ }( 。在这里, 】 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是 , 作为人类学研究对
象 的文化 的一个重要 方 面是 “ 艺术 ” 艺 术”自泰勒 时代起 , 已经 作为一 个重要 方 面纳 入人类 学 。“ 就

的研究视野中了, 并且 , 泰勒在其 自身的研究实践 中, 也对艺术作 出了细致 的关注。在《 原始文化》 书 中 , 对人类 的心 灵意识 、 他 观念进 行 了综 合全 面 的研究 , 人对 自我 与 自然关 系认 识 的 角度 生 从
动阐述 了人类 的意识 产生过 程 , 包括 人类 的艺术 、 审美 观念 的各 方 面都 进行 了全 面 描述 。其 中有 5

“抢注”中的中国艺术人类学——兼及日本的艺术人类学研究

“抢注”中的中国艺术人类学——兼及日本的艺术人类学研究
究 。 … … 至 于 很 多地 方 的 民族 志 研 究 , 则 多 多 少 少会 涉及 当 地 的 历 史 。 即 使 大 的 理 论 流
派 ,也 不 乏 对 历 史 的 关 注 。 ① பைடு நூலகம்
其 说 是 本 质 的 ,不 如 说 是 解 释 学 意 义 上 的 东 西 。
如 果 我 们 把 这 一 段 话 中 的 “ 史 ” 替 换 为 “艺 历 术 ”,那 么 它 恰 好 可 以 贴 切 地 描 述 当 前 中 国 艺 术
的 艺 术 人 类 学 而 言 ,重 要 的 不 仅 是 不 同 学科 间 的 相 互 交 流 , 而 且 还 需要 在 长 期 的 学 术 积 累 中把
握 对 方 的 问题 意 识 。
关 键 词 : 艺 术 人 类 学 ;跨 学科 ; 艺 术 ; 问题 意 识


本质化的 艺术与 艺术人 类学
千 年 去 寻 找 艺 术 感 悟 和 艺 术 表 达 发 展 的 清 晰 线 索 是 没 有 什 么 意 义 的 。人 们 可 以在 不 同 时 期 的艺 术 当 中 — — 而 不 仅 仅 是 原 始 艺 术 发 展 时 期 — — 找 到 很 多艺 术表 现 的开端 和顶 点 。 ②
此 外 ,艺 术 发 生 学 预 设 了 一 个 本 质 性 的 艺 术 , 即 ,将 艺 术 视 为 固 定 的 、具 有 内 在 本 质 性 特 征 的 东 西 。 而 在 许 多 人 类 学 家 看 来 ,艺 术 与 非 艺 术 之 间 的 界 限 是 模 糊 不 清 的 ,这 一 界 限 经 常 会 随 着 潮 流 和 意 识 形 态 的 改 变 而 发 生 变 化 。 艺 术 与 ③

发 生 学 。 对 此 , 人 类 学 家 提 出 :这 种 将 艺 术 人 类 学 基 本 等 同 于 艺 术 发 生 学 的 做 法 ,实 际 上 是 没 有 掌 握 艺 术 人 类 学 的 全 面 内 容 , 而 只 是 强 调 了这 一 学 科 的 部 分 任 务 。 而 且 这 种 界 定 具 有 太 多 的 进 化

罗伯特·莱顿的《艺术人类学》:学术价值与理论拓展——当代艺术人类学论坛第24期综述

罗伯特·莱顿的《艺术人类学》:学术价值与理论拓展——当代艺术人类学论坛第24期综述

142罗伯特·莱顿的《艺术人类学》:学术价值与理论拓展——当代艺术人类学论坛第24期综述向芳1 李修建2(1,2.中国艺术研究院 北京 100029)摘 要:英国人类学家罗伯特·莱顿因其40年前所著《艺术人类学》一书而蜚誉全球,并在中国艺术学理论研究领域产生深远影响。

此前,该书已有两版中译本,均为国内学者了解艺术人类学提供了重要参考,启蒙并引导大批学者在理论实践中探索中国艺术人类学学科的发展和建设道路。

新译本在借鉴、吸收前人译介经验的基础上,不仅针对性地做出提升,更在翻译形式、风格方面有所突破,为领域内研究者更为精确地了解莱顿及其著作,提供了又一经典范本。

关键词:罗伯特·莱顿;《艺术人类学》;小型社会的艺术;跨文化研究分类号:J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621(2021)04-142-06收稿日期:2021-08-12项目基金: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西方艺术人类学学术史》(项目编号: 19BA012)的系列研究论文及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艺术人类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1ZD10)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向芳(1994-),女,重庆市奉节县人。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艺术学理论2019级博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 艺术美学。

李修建(1980-),男,山东省临沂市人。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 中国美学及艺术人类学。

2021年7月31日下午,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研究所主办的第24期“当代艺术人类学论坛”举行,论坛主题为“罗伯特·莱顿的《艺术人类学》:学术价值与理论拓展”,围绕英国人类学家罗伯特·莱顿所著《艺术人类学》的最新译本展开研讨,主持人(也是本书的译者)李修建研究员邀请到25位相关领域研究人员参与讨论,针对新译本的翻译风格、基本内容、学术价值、学术定位及局限性等问题,受邀专家从各自的学术视角出发,发表评论、建议和观点。

艺术人类学与新时代的中国发展——2018 年中国艺术人类学年会专家学者七人谈

艺术人类学与新时代的中国发展——2018 年中国艺术人类学年会专家学者七人谈

11章旭清1 卢文超2 整理(1. 2.东南大学艺术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96)关键词:艺术人类学;新时代;中国发展;专家访谈分类号:J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621(2018)04-011-09收稿日期:2018-08-17作者简介:章旭清 (1976-)女,江苏省盐城市人。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艺术理论系副主任,《艺术学界》编辑部主任,博士。

卢文超(1985.-)男,山东省枣庄市人。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译林出版社“艺术与社会”译丛主编助理,博士。

按:2018年9月25日至9月27日,中国艺术人类学年会,在江苏省南京市东南大学隆重召开。

会议期间,东南大学的章旭清、卢文超、孟凡行、史韵荣、郝宇、杨格格、智丹霞、曾奕玲等老师和同学,对于前来参加会议的著名专家学者——中国艺术研究院方李莉研究员、东南大学王廷信教授、浙江大学王杰教授、复旦大学民族研究中心主任纳日碧力戈教授、中央音乐学院杨民康研究员、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李祥林教授、广西《民族艺术》主编许晓明研究员——围绕“艺术人类学与新时代的中国发展”为题,进行了专题采访,下面的文字,是根据采访录音整理,以飨读者。

采访方李莉研究员(方李莉,中国艺术研究院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博导。

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会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

)问:您的发言介绍了艺术人类学进入中国的历史过程,那么西方艺术人类学进入中国后有无一个“中国化”的过程?答:我刚才在发言中提到,艺术人类学进入中国实际上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展开的。

当时关注这一话题的主要是美学界,易中天甚至写过一本《艺术人类学》。

可能是因为大家从人性开始讨论美学,然后才讨论到艺术发生学问题,所以那个时候原始艺术成为中心议题。

但是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一方面我们看到的是全球一体化,大家都努力向国际接轨,另外一方面很多学者开始反思,我们自己的文化,有没有必要坚持?如果坚持应该怎么坚持,应该怎么认识,所以这个时候开始出现一批学者,对自己的文化进行反思、记录和研究,走向艺术发生的现场,到田野里面去进行研究。

艺术人类学研究方法的回顾与反思

艺术人类学研究方法的回顾与反思

艺术人类学研究方法的回顾与反思李世武摘要:艺术人类学的发展经历了古典、现代和后现代三个时期。

当代艺术人类学的研究固然应当批判古典时期的艺术进化论和现代时期受西方现代美学束缚的误区,同时应当继承古典 人类学家确立的文化整体观、世界意识及跨文化比较的意识,避免走向地方主义的琐碎化叙 事;应当继承现代时期的田野民族志方法,以艺术民族志为建构理论的基石。

此外,注重书面 文献研究与田野调查研究的互动,注重文化翻译的准确性,注重与其他学科保持对话,警惕和 批判西方美学理论的话语殖民和形形色色的“中心主义”,也是当代艺术人类学方法的建设 内容。

关键词:艺术人类学;文化整体观;世界意识;跨文化比较;艺术民族志中图分类号:J O -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 -84〇X(2〇18) 03 -00123 -〇7作者简介:李世武,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

云南昆明650022d o i :10. 14003/j . cn k i . m zysyj . 2018. 03. 14艺术人类学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才 能确认其为科学意义上的艺术人类学。

首先,艺术人类学必须在艺术民族志的基础上建构 理论;其次,艺术人类学建构的理论必须与 艺术考古学、艺术哲学、艺术史、艺术社会 学等牵涉艺术研究的学科所建构的理论有所 区别。

对于中国学术界而言,艺术人类学是 一门舶来学科。

对艺术人类学理论与方法进 行回顾与反思,其目的在于推动艺术人类学 研究的中国化建设。

一、艺术人类学的历史与研究方法回顾在19世纪的欧洲学术界,艺术科学由作 为记述角度的艺术史和作为解释角度的艺术 哲学组成,艺术批评被认为带有强烈的主观 意识,缺乏客观性而排斥在艺术科学之外。

尽管19世纪的人类学家已经将艺术纳人文化 研究的范畴,但那时的人类学家被建构文化收稿日期:2018 -04 -10基金项目:本文受到云南大学“青年英才培育计划”资助。

① [德]格罗塞:《艺术的起源》,蔡慕晖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16 # 19页。

浅谈当代艺术和人类学

浅谈当代艺术和人类学

浅谈当代艺术和人类学在许多人的观念里,艺术人类学只是一门研究原始艺术或少数民族艺术的学问,本人认为这是一种误导。

作为艺术人类学的研究来说,其研究视野和眼光相对于一般的艺术学研究来说,更关注的是艺术的全球性和全人类性。

如果用这样的观点来认识艺术人类学的话,艺术人类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学术研究视野,一种认识人类文化和人类艺术的视角。

从人类学的角度来研究艺术和看待艺术,是伴随着人类学研究的开始就开始的。

以往的世界艺术史往往总是从古埃及艺术、美索不达米亚艺术、占希腊艺术、古罗马艺术开始的。

这些都是人类进入了有文字记载以后的艺术,是属于新石器时期的农耕艺术。

但艺术人类学却提醒人们,可不可以将眼光放得更久远一点,从旧石器的狩猎艺术和采集艺术开始。

从远古时代开始,在没有充分的物质条件允许下,人类靠着仅有的打制出来石器和天然生成的树叶,开始创作音乐艺术,并从肢体上慢慢的发展变化成为行为艺术,人类社会的艺术开始萌芽,并用当时用来吃饭时候用的勺子、树干、碗和锅当成乐器来演奏和娱乐,只是当时的人类并没有意识到这正是我们现代所说的“创作”。

在古老的文明和较初级的社会组织中,任何装饰都不会是唯美的,不会是仅仅提供欣赏和娱乐的。

它足和人们的宗教文化、政治经济、生产技术、生活方式紧密相连的。

图腾艺术产生的社会基础足以狩猎为主采集为辅的生产方式。

直至旧石器晚期,图腾文化仍然是人类的丰要的文化体系。

在这样的文化体系中,为了将人和四周的自然联系在一起,人们常在动植物中寻找自已的亲属,甚至祖先。

为此,图腾崇拜就成为这一文化的有代表性的象征,而图腾也就成为一个氏族的标志或图徽。

这些民族大多数都有文身的习俗。

文身艺术是原始土著民族的最要艺术形式之一。

这种文身的习俗,不仅仅是一种装饰,或者是一种地位的标志和社会等级中身份的象征,在里面还包括了充满精神和道德含义的信息。

在原始人文身的艺术中,脸是一定要加以装饰的,只有通过装饰的途径,脸才获得其社会的尊严和神秘的意义。

艺术人类学

艺术人类学

田野调查是人类学所依赖的最基本的研究方法,是人类学进入现代时期的重要标志。

所谓田野调查,就是指所有参与现场的调查研究,都被称为“田野调查”,具体地说,再摸以特定的时间、时空范围内,参与当地人的生活,体验人们的日常生活级思想文化,记录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来展示不同文化如何满足人们的普遍的基本需要和社会构成等。

艺术人类学可以说是人类学的一部分,其所用的方法也应该是一样的。

我认为,艺术人类学有三个基本的理论或者观点,即“以人为本”、整体观、跨文化的比较研究。

“以人为本”是说我们所研究的不是器物、或者是一首曲子、或者是一个舞蹈,我们最要紧的是研究制作这个器物、形成这个曲子、表演这个舞蹈的艺术家、艺人,同时也要研究接受这些、使用这些、观看这些、听这些的听众、观众、使用者,通过这样的研究,我们才能全面地掌握这些东西的意义、价值。

比如,乔健先生前些年在山西做的乐户的研究。

乐户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被忽略的群体,如果我们只是根据一些文献,也可以遇到一些零零星星的乐户,但只是研究这些东西是远远不够的。

首先,我们必须去调查现在还存在的乐户。

乐户制度在中国是一个很长远的贱民制度,现在山西东南部,过去所谓的“上党”地区还存在一些乐户。

他用两年的时间为每一个乐户做了一个系谱、一个自传和一个家庭的调查。

从这个调查中了解到,乐户本身不只是一个吹打音乐的团体,他们的吹打与他们的整个背景、他们的社会地位、历史的过程有很深的关系。

他觉得乐户演奏出来的声音事实上与他们现在的社会地位、过去的历史经验都是分不开的。

他发现,他们形成了一种特殊的阶级、特殊的社会,后来为他们取了一个名字,叫做底边阶级、底边社会。

在底边社会中,他们有他们自己的价值观念,有他们自己的行为准则,有他们自己的社会组织,有他们自己的宗教信仰。

这些东西与他们的乐曲的演奏是分不开的,一般去参与的这些吹打的人,主要在迎神赛社、婚丧嫁娶中表演,只有真正懂得的这些人,参与他们与社会某种长期的接触,我们才可以找到他们演奏的音乐、或者唱的戏里头特殊的意义。

艺术人类学导论读书随笔

艺术人类学导论读书随笔

艺术人类学导论读书随笔一、艺术人类学的定义与研究范围艺术人类学,作为人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深入探索艺术的起源、发展以及它在不同文化和社会中的多样表现形式。

艺术人类学不仅仅研究艺术作品本身,更关注隐藏在作品背后的人类行为、社会结构和文化信仰。

其研究范围广泛,涵盖了从原始洞穴壁画到现代艺术展览的各个方面。

艺术人类学家们会研究古代文明中的神话、传说与艺术作品的关联,探讨艺术在社会中的象征意义,以及艺术家如何通过作品传达社会文化价值观。

他们还关注当代艺术创作与传统文化之间的互动,以及全球化背景下艺术的人类学解读。

在研究方法上,艺术人类学结合了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手段。

通过田野调查、深度访谈和文献分析,艺术家和社会学者们分享他们对艺术的理解和实践经验。

这些第一手资料为艺术人类学提供了丰富的实证基础,使得理论研究与实际案例相结合,更加生动和具有说服力。

1. 艺术人类学的定义艺术人类学,作为人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致力于研究艺术在社会、文化、心理和生物层面的多样表现与意义。

它超越了传统艺术史和美学的界限,将艺术视为一种普遍的人类行为和文化实践,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紧密相连。

艺术人类学的定义涵盖了几个核心要素:首先,艺术人类学关注艺术与人类文化、社会结构、历史背景之间的相互关系。

它试图揭示艺术如何反映和塑造人类的生活方式、信仰体系和社会关系。

艺术人类学强调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它结合了艺术学、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以全面地探索艺术的本质和功能。

艺术人类学还关注艺术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它不仅探讨在特定文化背景下创作和欣赏的艺术作品,也关注不同文化中艺术的表现形式和社会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艺术人类学,我们不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艺术的起源、发展和多样性,还可以认识到艺术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它如何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

2. 艺术人类学的研究范围在艺术与社会的关系方面,艺术人类学家致力于探讨艺术如何反映和影响社会生活。

中国艺术人类学

中国艺术人类学

中国艺术人类学中国艺术人类学是研究中国艺术与人类学关系的学科。

它旨在通过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视角,探究中国艺术的起源、发展、传承和影响等方面的问题。

本文将从中国艺术人类学的定义、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以及学科的意义等方面展开阐述。

一、中国艺术人类学的定义中国艺术人类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它结合了人类学和艺术学的理论与方法,旨在探究中国艺术与人类社会、文化、认知等方面的关系。

通过对艺术创作、艺术观念、艺术实践等方面的研究,揭示中国艺术与人类社会的互动关系,以及艺术在社会中的意义和功能。

中国艺术人类学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田野调查、深入访谈、观察参与等。

研究者通过实地调研、与艺术家、观众、艺术机构等的交流,深入了解中国艺术的创作过程、传承方式以及艺术与社会、文化的互动关系。

同时,还可以借助文献研究、历史考察等方法,探究中国艺术的历史渊源和传统特色。

三、中国艺术人类学的研究内容中国艺术人类学的研究内容十分广泛。

首先,可以研究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如戏曲、音乐、绘画等,揭示其起源、演变和影响。

其次,还可以研究当代中国艺术的创作与传承,包括现代舞蹈、电影、摄影等。

此外,还可以探究中国艺术与社会、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关系,如艺术与国家形象的构建、艺术与社会变革的互动等。

四、中国艺术人类学的意义中国艺术人类学的意义在于揭示中国艺术的独特性和多样性,促进中西方艺术的对话与交流。

通过对中国艺术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与价值观念,加深对中国艺术的认识与欣赏。

同时,中国艺术人类学也为中国艺术的保护、传承与创新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中国艺术人类学是一门重要的研究领域,它通过人类学的视角和方法,研究中国艺术与人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关系。

通过对中国艺术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促进中西方艺术的交流与对话,推动中国艺术的保护、传承与创新。

相信随着中国艺术人类学的不断发展,将为我们带来更多对中国艺术的深入认识与探索。

艺术人类学研究的对象及其田野实践

艺术人类学研究的对象及其田野实践
思 想 战 线
2 0 第6 第3 卷N 6 0 。3 0 年 期 6 o ,1 v. 1 2 0 16
艺 术 人 类 学 研 究 的对 象 及 其 田野 实 践
洪 颖
摘 要 :艺 术 人 类 学 的 展 开 并 不 止 于 简 单 的 对 象 (艺 术 ) 与 方 法 ( 野 工作 ) 的相 加 , 田
( 于 日 耳 曼 语 /a t) 几 乎 是 对 双 生 子 , 意 义 源 ,f r
了 不 同 学 科 背 景 的 学 者 就 其 理 论 指 归 、方 法 特 征
等 问 题 的 探 讨 。 尽 管 有 论 者 秉 持 不 同 的 理 论 立
场 ,尽 管 对 其 “ 科 化 ” 的 自律 性 存 在 诸 多 争 学 议 ,但 是 , 学 界 对 于 艺 术 人 类 学 作 为 一 个 采 用 文 化 人类 学 田野 作 业 方 法 来 对 艺 术 实 践 展 开 “活
无 论 在 生 活 描 述 还 是 学 术 表 达 中 ,今 天 的 我
们 不 得 不 承 认 , “ 术 ” 是 一 个 内 涵 相 当 含 混 的 艺 词 汇 。 从 音 乐 会 、 画 廊 ,到 种 种 工 业 制 成 品 ,再 到 家 户 庭 院 的装 点 、乡 间 的 社 戏 … … ,林 林 总 总 被 指 称 为 “ 术 ” 的 事 象 对 这 一 类 属 概 念 的 演 艺 绎 ,恰 恰 暴 露 出 其 内 在 规 定 性 的 困 难 乃 至 缺 位 。 换 言 之 ,如 果 非 要 对 “ 术 ” 下 一 个 艺 “ 是 B” A
数 选 民 ” 的 天 才 表 露 , 逐 步 获 得 了 与 数 学 、修 辞 、逻 辑 、 语 法 等 专 业 实 践 知 识 相 并 列 的 地 位 , 也 正 是 由 此 ,最 终 催 生 了 现 代 西 方 艺 术 观 ②

音乐人类学的范畴、理论和方法

音乐人类学的范畴、理论和方法

音乐人类学的范畴、理论和方法孟凡玉该文发表于《民族艺术》2007年第3期近年来,我国音乐研究机构、大学音乐系(所)的音乐人类学研究与教学已经颇具规模,一些音乐学院、研究院(所)陆续开设了音乐人类学专业或课程,已有学士、硕士、博士各层次的专业研究方向,较之20年前的改革开放之初,无论是影响广度还是研究深度,都已经有了巨大差别。

同时,音乐人类学不仅在本专业研究中蓬勃发展、生机盎然,它的基本理念、研究方法还越来越深入地渗透在音乐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对音乐史学、音乐考古学、音乐形态学、音乐教育学、音乐心理学、音乐美学、音乐批评学,等等,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为音乐学各领域提供了研究思想和方法,很多传统学科在它的带动下,出现焕然一新的研究景象。

正如音乐学家伍国栋先生所说:20世纪80年代以来,“无论是推荐和使用民族音乐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学者,还是对该理论与中国原有民族音乐(传统音乐)研究理论整合一直持保留意见的学者,事实上都在理论和实践的操作中接受着这一学科理论及方法的影响,学术思想都不同程度地有所转化和深化,并且在更大、更多的研究范围内相继引发出诸多属于学科理论建设性质的民族音乐研究新观念。

”1音乐人类学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学科,特别是在中国,很多人对它还非常陌生,本文拟从学科概念、西方音乐人类学的学术传统、音乐人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我国音乐人类学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历程几个方面,谈谈笔者粗浅的认识。

一、学科概念按照美国音乐人类学家梅里亚姆(Alan P. Merriam,1923-1980)的定义,音乐人类学是“文化中的音乐研究”(the study of music in culture)或者“作为文化的音乐研究”(the study of music as culture)2。

荷兰民族音乐学家孔斯特(Jaap Kunst,1891-1960)给这门学科所下的定义则是“民族音乐学,或者说,最初被称作比较音乐学的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是研究人类从原始人群到文明国家的所有文化阶层的传统音乐和乐器,因而,我们的学科是调查研究所有的部落和民间音乐以及除了西方艺术音乐之外的各类音乐”。

20世纪上半叶中国艺术人类学知识谱系研究

20世纪上半叶中国艺术人类学知识谱系研究

20世纪上半叶中国艺术人类学知识谱系研究20世纪上半叶中国艺术人类学知识谱系研究人类学是关于人类文化和社会的科学研究领域,而艺术人类学是指将人类学方法应用于艺术领域的研究。

20世纪上半叶中国艺术人类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中国艺术的起源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这一时期中国艺术人类学的知识谱系研究。

中国艺术自古以来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和独特的艺术表达形式。

然而,在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传统文化受到了冲击。

在这个时期,中国一些学者开始关注艺术人类学的研究,试图通过人类学的视角来理解中国艺术的演变和变化。

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艺术人类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中国传统艺术的探索和解读上。

这一时期的研究学者广泛运用了人类学的研究方法,比如田野调查、实地观察和口述历史等。

他们通过这些方法来收集和记录中国各地的艺术表现形式,如绘画、雕塑、戏曲、音乐等。

这些研究不仅帮助人们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起源和发展,还揭示了当时社会和文化变迁对艺术的影响。

在这一时期的研究中,中国艺术人类学的知识谱系逐渐形成。

首先,学者们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类型和特征进行了系统分类和描述。

他们通过比较不同类型艺术的表现形式、符号和象征意义,揭示了艺术作品背后的文化和社会意义。

其次,研究者们对中国艺术的历史和演变进行了详细的考察,追溯了艺术的源流和发展轨迹。

这一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独特之处,还为后来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在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艺术人类学研究中,还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学者和作品。

例如,梅洛尔(Malraux)的《未来的博物馆》提出了“想象博物馆”的概念,强调艺术作品的展示和解读应该超越传统的审美标准,更注重其文化和历史意义。

另外,刘半农的《中国艺术人类学史论》对中国艺术的历史和人类学研究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开拓了中国艺术人类学的研究领域。

尽管中国艺术人类学在20世纪上半叶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但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试论艺术人类学本性观的理论基石

试论艺术人类学本性观的理论基石
Vo . 3 No 4 I1 .
试 论 艺 术 人 类 学 本 性 观 的 理 论 基 石
赵 为 学
( 上海 大学 影视 艺 术技 术学 院 , 海 2 0 7 ) 上 0 0 2
摘 要 : 艺术 ” 王 国里 根 本 就 是 “ 的 艺 术 ” 统 天 下 , 初 的 艺 术 — — 技 艺 , 无 理 地 逐 出 艺 术 的 家 固 。 “ 的 美 一 原 被
人 类 对 大 自然 的 掠 夺 式 开 发 和 利 用 , 然 不 顾 生 态 平 衡 和 全
石 。下 面 , 归 纳 六 点 , 予 以适 当 阐 发 。 我 并


马克 思 的人 的类特 性及 其异 化 思想
马 克 思 分 辨 人 的特 质 是 从 区别 人 和动 物 开 始 的 , 不 但 同 于 其 他 人 的是 , 抓 住 了 人 和 动 物 的 根 本 区 别 , 生 命 他 即 活 动 的 性 质 。他 指 出 :生 命 活 动 的 性 质 包 含 着 一 个 物 种 “ 的 全 部 特 性 、 的 类 的 特 性 。[ ( 0而 人 的 生 命 活 动 特 殊 它 ” P ) ]5 在 什 么 地 方 呢 ? 马 克 思 认 为 , 物 和 它 的 生 命 活 动 是 直 接 动 同 一 的 , 不 能 将 自 己 和 自 己 的 生 命 活 动 区 别 开 来 , 人 它 而 则 能 把 自己 的生 命 活 动 作 为 自己 意 志 和意 识 的 对 象 , 就 也 是说 , 的生 命 活动 是 自由而 自觉 的。 因此 , 克 思 说 : 人 马
当代 社 会 , 美 的 艺术 ” 以 承 受 外 部 的解 构 和 自身 的 消 解 , “ 难 已摇 摇 欲 坠 , 笈 可危 了。 只 有 看 到 艺 术 和 人 的 内在 笈 联 系 、 到 艺术 的人 类 学本 性 : 看 艺术 即人 、 艺术 即劳 动 , 而 实施 艺 术 观 念 的 人 类 学 突 围 ; 只 有 以 马 克 思 哲 学 和 从 也 美 学为 指 导 , 定 艺术 人 类 学 本性 观 的 理 论 基 石 , 有 可 能彻 底 解 决 问题 奠 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艺术人类学的理论和实践
方李莉;王杰;徐新建;安丽哲
【期刊名称】《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年(卷),期】2022(36)2
【摘要】论坛时间:2021年6月14日19:00-21:00论坛入口1:腾讯会议
ID:747525579论坛入口2:哔哩哔哩ID:11448845主办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研究所安丽哲:2021年6月14日,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研究所举办的当代艺术人类学论坛第22期特邀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研究所名誉所长、东南大学特聘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方李莉研究员来做一个题为“中国艺术人类学的理论和实践”的报告。

本期论坛还邀请到国内审美人类学与文学人类学的代表人物,分别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王杰教授与四川大学文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徐新建教授。

学术主持人为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研究所安丽哲副研究员。

此次论坛一方面是为了通过梳理西方艺术的范畴和定义,归纳西方人类学的发展脉络与谱系来系统地对中国艺术、中国艺术人类学的研究进行相应的梳理与归纳,并就现有学术成果和贡献来总结中国艺术人类学研究的总体问题,进一步明确中国艺术人类学研究的学术目标;另一方面,借此讨论来展示该论证体系,不仅仅是放在艺术人类学的视野中,还放在审美人类学、文学人类学等近邻交叉学科视野中来讨论,以推动中国艺术人类学的理论和实践发展。

【总页数】16页(P1-16)
【作者】方李莉;王杰;徐新建;安丽哲
【作者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研究所;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0-05
【相关文献】
1.中国艺术人类学理论、方法与研究新趋势——2017年中国艺术人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评述
2.艺术人类学理论研究与田野考察本土经验的拓展--2014年中国艺术人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3.2018年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研讨会综述\r——艺术人类学的\"中国学派\"理论构建与本土化田野实践
4.2018年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研讨会综述--艺术人类学的“中国学派”理论构建与本土化田野实践
5.2020年度中国艺术人类学理论与田野研究热点问题透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