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用手来测量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教案:用手来测量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教案:用手来测量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精品教案:用手来测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用双手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测量技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用手来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 测量技能的培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用手来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 教学难点:测量技能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合作,共同完成测量任务。

2. 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测量技能。

五、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测量尺、绳子、铅笔等。

2. 教学环境:实验室或教室。

六、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用手来测量物体长度的可能性。

2. 新课:讲解用手来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并进行示范。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测量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七、课堂练习:1. 让学生用手测量教室的长度、宽度和高度。

2. 让学生用手测量自己的身高、手臂长度等。

八、拓展与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物体可以用手来测量长度?2. 让学生尝试用手来测量生活中的长度,如楼梯台阶、自行车轮胎直径等。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全面讲解用手测量长度的方法。

2. 反思教学过程,是否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测量技能培养。

3. 反思学生反馈,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用手测量长度的方法。

十、课后作业:1. 让学生用手测量家庭中的长度,如家具、房间面积等。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评估其测量技能的掌握程度。

2. 通过课堂练习,评估学生对用手测量长度方法的运用情况。

3. 收集学生拓展与延伸活动的成果,评估其创新和实践能力。

七、教学修改:1. 根据教学评估结果,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讲解和练习。

2. 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用手来测量》(教案)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

《用手来测量》(教案)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用手来测量》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2单元比较与测量第3节《用手来测量》,主要介绍使用手来进行测量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到手的长度单位,并能够通过手的长度单位进行简单的测量。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手的长度单位,并能够使用手进行简单的测量。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使用手进行测量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和测量技巧。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测量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手的长度单位的认识和使用,简单的测量技巧。

教学难点:将手的长度单位应用到实际测量中。

四、学情分析:学生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于测量的概念和方法还不够熟悉,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来引起他们的兴趣。

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老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比较和测量的基本知识,你们还记得吗?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测量方法,那就是用手来测量。

请伸出你们的手,比较一下你们的手的长度和这张纸带的长度。

有谁能告诉我,手的长度可以作为一种测量的单位吗?为什么?学生A:可以,因为手的长度是每个人都有的,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老师:非常好!你说得很对。

我们可以用手的长度作为一种测量的单位。

那么,我们接下来就来学习手的长度单位。

第二环节:讲解手的长度单位老师:请看这张卡片,上面写着“手的长度单位”。

手的长度单位是指以手的长度作为测量的标准单位。

现在,我们来进行一些实际的测量。

(老师拿起一本书)老师:同学们,这本书的长度我们可以用手的长度来测量。

请你们伸出你们的手,用手的长度来测量一下这本书的长度。

学生B:老师,我的手长了8个手指头的长度。

老师:非常好!学生B用手的长度单位测量出这本书的长度是8个手指头的长度。

请大家都记录一下。

(学生们记录测量结果)第三环节:练习测量老师:现在,我给每个人发放一些测量工具,比如纸带和尺子。

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比较与测量《3.用手来测量》 教科版

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比较与测量《3.用手来测量》  教科版

第3课《用手来测量》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用手来测量》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中的第三课。

本课在前两课学习比较的基础上,学生通过尝试用人体的某些部位对物体的长度进行测量,从而知道用人体也可以测量物体的长度,长度可以用数据来描述。

在体验活动中,学生将认识到,手的长短因人而异,因此测出来的结果也不尽相同,并体验到测量单位要首尾相连。

后续的课“用不同的物体测量”、“用相同的物体测量”都是在本课的基础上进行延伸。

本课的学习为后续的课起着重要的铺垫作用。

本课的教材主要分为4部分。

聚焦:教材中通过“测量,使比较更准确”的导语将学生认识事物的方式从比较转向测量。

探索:教材通过驱动任务指导学生利用手一拃一拃地测量桌子的高度。

研讨:通过观察比较,初步意识到用手测量存在不足。

拓展活动:在活动手册中,引导学生选择身体的不同部位对房间、家具进行测量,并绘制家庭尺寸图。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奇、好动,较容易调动学习积极性,但持久性不足。

同时,基于生活经验,学生知道尺子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对“米”、“厘米”等长度单位也略知一二。

对于城市的学生来说,使用身体的某个部位测量物体的长度这种模糊测量的方法是不多见的,会使用这种测量技能的学生更是凤毛麟角。

另外,一年级的学生大多以自我为中心,与同伴交流合作的能力有限。

学生迷思概念调查:访谈法:教师课前问多位学生:1.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物体的长度?2.用手可以测量物体的长度吗?学生存在迷思概念分析:从课前教师访谈中,我们发现,对于第一个问题,所有的学生都回答用尺子来测量就可以知道物体的长度。

当问到第二个问题时:绝大部分(90%)的学生都认为手不能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有个别(5%)学生认为见过大人用手量物体的长度、或是通过课外书籍和电视知道古人用手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所以本课学生的迷失概念在于认为尺子才能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手是不能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的。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和掌握用手指、手掌等身体部位进行简单测量的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科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认识手指、手掌等身体部位作为测量工具。

2. 学习使用手指、手掌进行简单测量。

3. 通过对测量结果的比较,了解物体的长短、宽窄等特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手指、手掌等身体部位作为测量工具,学习使用手指、手掌进行简单测量。

难点:对测量结果进行比较,了解物体的长短、宽窄等特征。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不同长度、宽度的物体,如小棒、纸条等。

2. 学生准备手指、手掌等身体部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不同长度、宽度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比较它们的长短、宽窄。

2. 探究: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手指、手掌等身体部位进行测量,记录测量结果。

3. 讨论:教师组织学生相互交流测量结果,引导学生发现物体的长短、宽窄等特征。

4. 实践: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使用手指、手掌等身体部位对不同物体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6. 拓展:教师提出拓展任务,如测量教室内的物品长度、宽度和高度等,学生自主完成。

8. 作业:教师布置作业,如家庭作业、课堂练习等。

9.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教学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10. 评价:教师对学生的测量操作、合作意识等进行评价,鼓励优秀表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测量操作的准确性、合作意识的体现以及对测量结果的比较分析能力。

2. 评价方法:观察、记录学生的测量过程和结果,以及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

3. 评价结果:根据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具体的改进建议。

七、教学拓展1. 拓展活动:让学生尝试使用其他身体部位(如脚丫)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用手来测量》精品教案

《用手来测量》精品教案

《用手来测量》
一、教学目标
1.能用手作为测量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

2.了解测量的基本方法和单位。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用手测量物体的长度。

2.难点:准确描述测量的结果。

三、教学方法
观察法、测量法、讲述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1.展示一些物体的图片,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物体有多长吗?”
2.引出课题:用手来测量。

2.认识测量工具
1.教师展示自己的手,问学生:“我们可以用手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吗?”
2.让学生观察自己的手,了解手指、手掌等部位的名称。

3.用手测量物体的长度
1.教师分发一些小纸条,让学生用手测量小纸条的长度。

2.让学生用手指、手掌等部位作为测量单位,测量小纸条的长度,并
记录下来。

3.教师可以让学生多次尝试,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4.总结
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用手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布置作业:让学生在家里用手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最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3.用手来测量教学设计-(4)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3.用手来测量教学设计-(4)教案教学设计

第3课用手来测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测量可以量化比较结果。

2.人体可以作为一种测量工具,方便测量。

3.知道“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间的长度,测量时每一拃要首尾相连。

【科学探究目标】1.能对物体的长度进行预测。

2.能用手来测量,并标记测量过程。

3.会观察、比较标记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科学态度目标】1.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

2.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3.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4.意识到细致的一拃一拃的测量可以使测量结果更准确。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重点:用手测量的步骤、方法。

三、教学难点:讨论分析不同小组间结果的差异原因。

四、教学准备塑料小手玩具、纸带、彩笔、教学课件,塑料方管15根等。

五、教学过程(一)、聚焦1.情境导入。

同学们好,今天大家的爸爸妈妈都来看你们上科学课啦,那老师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如果你的爸爸或者妈妈问你,你的课桌有多长,你会怎么告诉他呢?学生举手发言。

(预设:学生可能会说用尺子测,老师可以说如果你没带尺子呢,引导学生说出用身体来测量,学生甚至大多数会说出用手来测。

)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用手来测量(板书课题)。

(出示塑料小手玩具并摇响)看到老师的小手玩具了吧,那今天哪个小组听讲最认真,表现最优秀,老师就给小组每人一个“小手”作为奖励,大家有信心得到奖励吗?(生:有)2.教师接过学生用手测量的话题追问:你是怎么测的呢?(预设:学生张开手指说这样测的。

)用课件介绍,拇指和中指间的最大距离叫“一拃”,教师示范,带领学生一起做出一拃的手势,一边做一遍说——大拇指到中指的最大距离叫“一拃”。

(二)、探索:测量桌子的长度及塑料管的长度1.下面我们就来尝试测一测桌子的长度,可桌子的长你知道是从哪到哪呢?(预设学生发言:从桌子的一端到另一端,老师出示图片并带领学生从一头到另一头摸一摸,让每个学生都清楚。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了解自己的手的特征和功能。

2. 培养学生用手指进行简单测量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自己的手,了解手的特征和功能。

2. 学习用手指进行简单测量,如测量长度、宽度等。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观察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手的特征和功能。

2. 培养学生用手指进行简单测量的能力。

四、教学难点1. 让学生学会用手指进行简单测量。

2.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观察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关于手的手工制品或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

2. 准备一些测量工具,如尺子、卷尺等,用于学生实践测量。

3. 准备一些小物品,如铅笔、橡皮等,用于学生实践测量。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关于手的手工制品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手的特征和功能。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手的特征和功能。

二、探究(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用手指测量一些小物品的长度、宽度等。

2. 学生分组进行测量,记录测量结果。

3. 教师组织学生分享测量结果,引导学生讨论测量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三、实践(10分钟)1. 教师发放测量工具(如尺子、卷尺等)和小物品(如铅笔、橡皮等),让学生自主选择测量对象进行测量。

2. 学生在纸上记录测量结果。

3.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测量成果,引导学生讨论测量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四、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手的特征和功能以及用手指进行测量的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中的收获和感受。

五、拓展(5分钟)1. 教师提出一些关于手的谜语或问题,引导学生课后思考和探索。

2. 学生课后寻找答案,下一节课分享自己的成果。

六、教学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思考手的特征和功能以及用手指进行测量的方法。

用手测距离的方法

用手测距离的方法

用手测距离的方法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可以通过各种仪器和设备来测量距离,比如测距仪、激光测距仪等。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我们不一定需要依赖这些设备,我们可以用手来测量距离。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用手测距离的方法。

1. 手臂伸展法这是一种简单粗暴的方法,我们可以利用自己的手臂伸展来估计距离。

首先,将手臂伸直,并与地面平行。

然后,将一个手指放在眼睛前方的某个物体上,并记住这个位置。

接下来,慢慢向前移动,直到另一个手指能够放在同一个物体上。

这时,我们可以估计出物体与我们的距离。

2. 双手比心法这是一种相对准确的方法,我们可以利用手掌的大小来估计距离。

首先,将双手的食指和中指伸直并合拢,形成一个小三角形。

然后,将这个三角形对准某个物体,并记住这个位置。

接下来,慢慢向前移动,直到双手的三角形能够完全覆盖住物体。

这时,我们可以估计出物体与我们的距离。

3. 大拇指比对法这是一种相对粗略的方法,我们可以利用大拇指的长度来估计距离。

首先,将大拇指竖直向上伸直。

然后,将这个大拇指对准某个物体,并记住这个位置。

接下来,慢慢向前移动,直到大拇指完全覆盖住物体。

这时,我们可以估计出物体与我们的距离。

4. 脚步法这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方法,我们可以利用自己的脚步来估计距离。

首先,站在起点位置,并将目光对准终点位置。

然后,慢慢向前迈步,直到达到终点位置。

通过计算所迈步的步数,我们可以估计出起点和终点之间的距离。

5. 按指法这是一种比较细致的方法,我们可以利用手指的长度来估计距离。

首先,将一个手指对准某个物体,并记住这个位置。

然后,慢慢向前移动,直到另一个手指能够对准同一个物体。

通过计算两个手指之间的距离,我们可以估计出物体与我们的距离。

通过以上几种方法,我们可以用手测量距离。

当然,这些方法只是估计,不如仪器和设备测量准确。

但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可以借助这些方法来估计距离,比如在户外活动、旅行等情况下。

使用这些方法不仅能够锻炼我们的观察力和判断力,还能增加乐趣和挑战。

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比较与测量《3.用手来测量》 教科版

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比较与测量《3.用手来测量》  教科版
2.好玩吗?课后,和自己的小伙伴一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量一量我们教室的长度和宽度。好吗?
【设计意图】借助视频指导学生课后用身体的其他部位来测量的方法,并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测量的兴趣。
作业设计
1.用脚或者手来测量教室的长度和宽度。
板书设计
3.用手来测量
一拃
教学反思
《用手来测量》这一课就是一个主要活动——用手来测量课桌的高度,从学
五、分析数据,提出想法
1.分享结果。(指导:你是第几组,你量出来的桌子高度是( )。
2.引发思考。教师:咦,我们的桌子都是一样高的,怎么量出来的结果不一样啊?
3.教师:你的意思是不是说每个人的一拃的长短不一样?我们一起来看看结果不一样的这两组他们的每一拃的长短一样吗?
4.老师也测了一张纸袋,就在这些纸袋中,老师现在想请你们帮老师找一找,老师测量的纸袋在哪里?(你是怎么找到的?)
4.玩游戏“你做我查”:1号和2号同学互相检查。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生生互动来帮助学生学会做“一拃”的手势,并通过“你做我查”的游戏来发挥同伴互助的作用,让课堂更加有效。
三、初步测量,掌握方法
1.活动:学生用自己的“一拃”来量科学书的长度。
2.请生上来量一量。
教师:那我现在把科学书请到我们的黑板上,请一个小朋友能上来给大家看看你是怎么量的吗?其他同学请你们当小小观察员,仔细看。你觉得他量得好不好?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量科学书的长度,来让学生初要测量方法:1.一拃和下一拃要紧紧相连,不能漏掉。2.结果的计算,多一点用“+”。
四、活动升级,测量高度。
1.教师:会量了吗?现在老师就要请你们来量一量我们的好朋友课桌的高度有几拃?(板贴:测量桌子的高度有几拃?)
习“一拃”——预测课桌的高度——直接用手测——借助纸带用手测量,最终测出比较准确的课桌的高度,结果比较后会发现大家的数据是不一样的,再分析其中的原因。这一课的主线是很明确的,思路也很清晰,问题就在于如何组织好学生的活动。一年级孩子的注意力就20分钟,如何在40分钟内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组织好孩子们的活动是本节课的关键。这节课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调动和组织课堂:1.借助课前活动,调动气氛。课前的手指互动游戏孩子们参与度很高,课堂从一开始就活起来了。2.借助肢体语言,调动情绪。在课堂上我通过童趣化的语言表扬,如“哇”“这样的啊”“你太厉害了”“你真会帮忙”提高孩子们的积极性,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同时在动作上也比较夸张,比如在预测桌子高度环节,孩子们在听到“我们桌子的高度有几拃”的问题的时候,都会控制不住直接去测量,根本停不下来先预测,我就通过自己亲自将一张桌子搬上讲台这个大动作来吸引孩子们将注意力集中到老师这里,这样就可以进行理性的预测。效果很好!3.借助图片、演示和视频等方式,吸引注意力。在用纸袋来量桌子高度的实验环节,我将这个实验分解为3个步骤,第一步通过图片观察来认识“量高度”,第二歩通过教师亲自示范来渗透“剪纸袋”环节中的起点和终点,第三歩通过视频播放来学习如何“量纸袋”,这样三种教学方法的结合能够让课堂显得活跃灵动。课堂的效果也很不错,孩子们都是出于乐学爱学的状态。在这一课中我也一直有一个困惑和矛盾,就是在用纸带测时是让每个孩子测两次呢还是每个孩子各测一次加起来也有两次了?其实从科学角度来说实验是要重复测量才能避免偶然性,但是一堂课的时间也确实是有限的,每个孩子都测两次的话,时间势必要花去很多,那么从前面哪里把这部分时间给省出来呢?前面的内容似乎也没什么可以再省的了。这个问题还是要再琢磨琢磨。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自己的手在不同长度和宽度方面的差异。

2. 培养学生用简单工具进行测量和记录数据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交流和讨论,发现测量结果的差异,并尝试解释原因。

二、教学重点:1. 观察和记录自己的手在不同长度和宽度方面的差异。

2. 使用简单工具进行测量和记录数据。

三、教学难点:1. 发现测量结果的差异,并尝试解释原因。

2. 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观察和实验。

四、教学准备:1. 学生准备:观察自己的手,思考手在不同长度和宽度方面的差异。

2. 教师准备:准备测量工具(如尺子、手套等),实验材料(如小物品、纸张等),以及记录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手,思考手在不同长度和宽度方面的差异。

2. 实验一:测量手指长度a.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名组长,负责组织测量活动。

b. 组长给每个组员分发测量工具,如尺子。

c. 组长指导组员测量自己的手指长度,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d. 组长汇总数据,全班交流分享。

3. 实验二:测量手指宽度a.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名组长,负责组织测量活动。

b. 组长给每个组员分发测量工具,如尺子。

c. 组长指导组员测量自己的手指宽度,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d. 组长汇总数据,全班交流分享。

4. 实验三:测量手掌长度a.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名组长,负责组织测量活动。

b. 组长给每个组员分发测量工具,如尺子。

c. 组长指导组员测量自己的手掌长度,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d. 组长汇总数据,全班交流分享。

5. 实验四:测量手掌宽度a.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名组长,负责组织测量活动。

b. 组长给每个组员分发测量工具,如尺子。

c. 组长指导组员测量自己的手掌宽度,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d. 组长汇总数据,全班交流分享。

6.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发现测量结果的差异,并尝试解释原因。

7. 拓展活动: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物品,用自己的手测量物品的长度和宽度,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2单元第3课《用手来测量》教学设计

2单元第3课《用手来测量》教学设计

3.用手来测量【教材简析】《用手来测量》是教科版科学一上年级《比较和测量》的第三课,本课通过使用非标准的测量单位(如他们自己的手)开展测量活动,学生的学习活动开始转向测量。

在用手测量活动中,学生领悟到使用非标准的测量单位将导致结果的多样性。

同时,在反复标记用手测量“拃”的活动中,学生认识到测量单位首尾相连对测量准确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在前面的两节课中,学生对物体的外部特征(大小、距离)进行了比较,但都是通过对比得出的结果,并没有精确的测量数据来比较。

那么在这一课将通过对比得出2个物体的高度差,并借助纸带取出高度差的长度,使用非标准单位“拃”测量、比较得出两者的高度差有多少,从而让学生完成从比较到测量的转变,通过后面几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测量是被测量的物体和某一种标准的比较,比较的结果用数据来描述。

测量中,需要关注公平、准确、方便等因素。

当每个学生都用“自己的手”这个非标准单位测量桌子高度后,会发现因为手指长度不同导致测量结果不同,这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作铺垫。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测量可以量化比较结果。

2.知道“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的长度,可以用来进行测量。

科学探究目标1.能通过纸带取出桌子和椅子的高度差。

2.能用手来测量桌椅的高度差,并标记测量过程。

3.会观察比较纸带上的标记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科学态度目标通过用手测量的活动,意识到细致的拃测量可以使测量结果更准确。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测量的实用性和准确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精确的用“拃”来测量桌子的高度。

难点:对于测量的结果能够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与思考。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纸带、剪刀小组:每位学生一条纸带、一把剪刀、一支油性彩笔、胶水【教学过程】一、聚焦表扬之前我与种子共成长时制作比较精美完整的同学,拍照合影。

回顾上次学习的内容,表扬回家做纸飞机谁飞的远的实验。

乒乓球、跳远、纸飞机等比较距离,我们必须先确定什么?起点和终点。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一. 教材分析《用手来测量》是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通过让学生用自己的手来测量物体长度、宽度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他们善于观察、动手操作,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引导。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测量经验,如用手指测量距离等,这为课堂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用手测量物体长度、宽度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和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乐于分享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用手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和创新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用手测量。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培养创新能力。

4.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不同长度的物体,如小棒、铅笔等。

2.准备手模,用于展示用手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3.准备计时器,用于记录测量时间。

4.准备记录表格,用于学生记录测量数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不同长度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能用手估计这些物体的长度吗?”2.呈现(5分钟)教师用手模展示用手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讲解测量步骤。

步骤如下:a.将手模与物体平行放置,用手模的一端对齐物体的一端。

b.用手模的另一端覆盖物体另一端,记录手模的长度。

c.重复测量几次,取平均值作为物体的长度。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动手操作,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并记录测量数据。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几名学生上台演示用手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并分享测量数据。

《用手来测量》教案

《用手来测量》教案

《用手来测量》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用手来测量的概念和原理;2. 掌握用手来测量长度、面积和体积的方法和技巧;3. 提高学生观察、测量和判断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重难点:1. 理解用手来测量的意义和应用;2. 掌握用手来测量的具体方法和技巧;3. 提高学生观察、测量和判断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实验器材、测量工具等;2. 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准备好笔、纸和尺子等文具;3. 教学环境:教室需要清洁整洁,实验器材摆放整齐。

教学过程:一、导入1. 讲述量尺的作用和测量的重要性;2. 引导学生思考,用手来测量的方法和技巧有哪些;3. 提出用手来测量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理论讲解1. 介绍用手来测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分析用手来测量长度、面积和体积的方法和步骤;3. 给出实例,让学生理解用手来测量的实际应用。

三、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每组选定一项测量任务,如测量教室的长度、面积或体积;2. 学生利用手和尺子等工具进行测量,并记录实验数据;3. 学生分析测量结果,讨论测量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四、总结归纳1. 各小组向全班汇报测量结果和分析结论;2. 教师进行总结,指出学生在测量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3. 引导学生总结用手来测量的方法和技巧,提出改进建议。

五、拓展延伸1. 提出更复杂的测量问题,如测量不规则物体的长度、面积或体积;2. 鼓励学生设计更多有趣的测量实验,拓展用手来测量的应用范围;3. 组织学生进行测量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后作业:1. 要求学生根据课堂实践操作的经验,完成用手来测量的作业;2. 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包括测量方法、结果分析和改进建议;3. 要求学生对用手来测量的意义和应用进行深入探讨。

教学反思与改进: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学习情况和表现;2. 总结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3. 改进教学方案,优化教学环节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教科版科学一上2.3《用手来测量》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上2.3《用手来测量》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上2.3《用手来测量》教案一. 教材分析《用手来测量》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用手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的方法。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已经学习了长度、宽度和高度的基本概念,对物体的大小有一定的了解。

但用手来测量物体的大小,还需要学生亲自操作,体验测量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测量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用手来测量物体的大小需要估计和比较,学会用手势表达物体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观察、思考、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方法,测量物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

2.难点:学生能够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和理解用手来测量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要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好教学过程和活动。

2.学生准备:学生提前了解长度、宽度和高度的基本概念。

3.教学资源:教室、测量工具(如尺子、卷尺等)、教学课件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带领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手来测量物体的大小。

2.呈现(5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用手来测量物体大小的方法,如用手势表示物体的大小,用手指测量物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测量教室里的物体的大小,如桌子的长度、宽度和高度,椅子的长度和宽度等。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测量方法。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一些测量结果,让学生进行比较和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方法。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用手来测量物体大小的局限性,引出其他测量工具和方法,如尺子、卷尺等。

一上二3用手来测量盛慎

一上二3用手来测量盛慎

以上有不当之处,请大家给与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12
zhíjiē yòng shǒu zài kè zhuō shàn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cè liàng yǒu jǐ zhà huìyǒu shíme wèn tí
直接用手在课桌上测量有几拃会有什么问题?
先做好预测,再开始测量。
预测有几拃
实测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实测和 预测一 样吗?
1.使用剪刀,注意安全。 2.纸条拉直,不要倾斜。 3.每次测量,及时记录。 4.分工合作,注意配合。 5.用的手指,都要相同。 6.拃拃相连,做好标记。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
用手来测量
镇海区艺术实验小学 盛 慎
wǒ men dōu yǒu yī shuāng líng qiǎo de shǒu
我们都有一双灵巧的手:
左手
右手
nǐ zhī dào shǒu shìyóu nǎ xiē bù wèi zǔ chéng de ma
你知道手是由哪些部位组成的吗?
食指
中指
无名 指
小拇指
大拇指
手掌
yòu shǒu de zǔ chéng bù wèi nǐ huìrèn le ma ?
右手的组成部位你会认了吗?
zhǎ
拃:zhāng kāi dà mǔ zhǐ hé zhōng zhǐ ,liǎng zhǐ duān de zuìdà jù lí 张开大拇指和中指,两指端的最大距离。 1拃

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课件《用手来测量》

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课件《用手来测量》


4.数一数一共几拃。
yònɡ zhǐ dài bānɡ zhù cè liánɡ
2 用纸带帮助测量。
①用纸带确定桌子高度
②剪掉多余部分
1.使用剪刀,注意安全。 2.纸条拉直,不要倾斜。
tā yǒu jǐ zhǎ
3 它有几拃?
用的手指 要相同。
1.每次测量,及时记录。 2.分工合作,注意配合。
一拃一拃 要相连。
bǐ jiào
4 比较。
wǒ mén de cè liánɡ jié ɡuǒ bù yí yànɡ shì shén me yuán yīn zào chénɡ de
我们的测量结果不一样,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1.用纸带匹配桌子高度时是否出现误差; 2.是否使用了同一根手指测量; 3.是否做到了一拃紧连着一拃; 4.每一拃的长度不同; 5.每个人的手指长度不相等; ……
4 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qǐ diǎn
起点
天天
小青
天天比我跳得 远多少?
cè liáng shǐ bǐ jiào gèng zhǔn què
测量,使比较更准确。
wǒ men de shēn tǐ yě shì cè liáng gōng jù wǒ men néng yòng zì jǐ de shǒu cè liáng ma
专 有名词
猜想
比预测更随意,通常凭以往的经验做出判断。
预测
综合以前的经验及当下的观察做出判断。
专 有名词
测量
按照某种标准使用工具来观察,并且使用数据
对事物做出量化描述。
距离
(两物体)在空间上相隔或间隔的长度。

张开的手的大拇指和中指两端的距离。

小学科学3《用手来测量》(教案)

小学科学3《用手来测量》(教案)

小学科学3《用手来测量》(教案)用手来测量手上都是五指,指甲上是一段一段的根,每个指头都有自己的长度,而我们可以利用手指的长度来进行简单的测量。

在小学科学3《用手来测量》这节课中,我们将学习如何使用手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和高度。

第一节课中,我们将学习如何使用手来估算物体的长度。

首先,我们可以使用手指的长度来估算物体的长度。

通过找到合适的参照物,我们可以比较它与手指的长度。

例如,我们可以将一张纸上的线段与我们的手指长度进行比较,然后推测出线段的长度。

当我们熟悉了自己手指的长度后,我们可以更准确地估算物体的长度。

除了使用手指的长度,我们还可以使用手掌的长度来估算物体的长度。

将手掌伸直,并将手掌放在物体的一端,然后再用手的另一端指向物体的另一端。

我们可以将手掌的长度与物体的长度进行比较,以此来估算物体的长度。

在第二节课中,我们将学习如何使用手来估算物体的高度。

我们可以使用手臂作为基准来估算物体的高度。

将手臂伸直,然后将手臂与物体的高度进行比较。

通过多次进行实践,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估算出物体的高度。

除了使用手臂的长度,我们还可以使用肘到手腕的距离来估算物体的高度。

将手臂与物体的高度进行比较,并通过多次实践来磨练我们的估算能力。

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发现使用手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和高度是一种简单且快捷的方法。

虽然它不如仪器精确,但对于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估算来说已经足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使用手来估算书的长度、桌子的高度、电视的宽度等等。

这些简单的测量技巧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物体的尺寸。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使用手来测量物体时,应该保持一致性。

即在估算物体的长度和高度时,应使用相同的手指或部位作为参照物。

而且,由于不同人的手指和手臂长度存在差异,所以我们的估算结果也会有一定的误差。

所以,当我们需要获得更准确的测量结果时,应该使用测量工具如尺子或者标尺。

小学科学3《用手来测量》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使用手来测量物体长度和高度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手来测量》说课
花园小学陈炜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是花园小学的陈炜,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用手来测量》。

我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课为《比较与测量单元》第三课。

在第2课的学习中学生们会比较哪只青蛙跳得远,但是跳得最远的青蛙到底跳了多远呢?这个问题用比较的方法解决不了,因此涉及到具体数据的测量。

在本课学生们学会用手进行测量,通过拃来记录桌子的高度。

本课有三个活动。

第一个活动要让学生认识“拃”这个用手测量时特有的单位,第二个活动要让学生量课桌的高度。

第三个活动是收集数据、做班级记录、进行数据分析。

在本课中,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小肌肉群还不太发达,部分学生做一拃会有些难度,教师手把手教。

还有一些学生会和“一虎口”混淆,课堂上多练习,让同桌互相检查,帮助同伴纠正不正确的手势。

对于刚开始上科学课的学生,学生们还不太懂得合作,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形,爱动手的学生抢着做,不爱动手的看别人做,甚至不做。

因此,教师在测量活动开始前要指导学生同桌合作,明确要求:两个人一组,一个人用手量,另一个人检查是否首尾相连、画线、标数等。

并且在学生测量的过程中,教师要桌间巡视,指导帮忙。

二、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知道“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间的长度,测量时每一拃要首尾相连。

2、会用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并标记测量过程。

3、意识到细致地、一拃一拃地测量可以使测量结果更准确。

教学重点:能用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并标记测量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预测”的作用和意义;会观察、比较纸带上标记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三、材料准备
本课孩子们的器材准备比较简单每个小组准备:1条纸带、一支黑色记录笔。

四、教学过程
(一)回顾
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一起玩了一个“青蛙跳一跳”的游戏。

还记得我们是怎样知道哪个青蛙跳得最远吗?
学生回答。

学生会回答用纸带确定起点和终点并进行比较。

教师出示两条纸带,这是上节课两个小青蛙跳的纸带,谁来比一比?学生到黑板前实际比较。

此时教师追问:跳得最远的这只小青蛙到底跳了多远呢?你有什么方法知道?
学可能回答:用尺子量……
教师:如果手边没有尺子,你还有其他的办法吗?
这部分的设计将青蛙跳远比赛引入新课,既与上一课进行衔接,复习了上一课“起点、终点、比量”等知识点,又用“跳多远?怎么才能知道”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

(二)聚焦话题(认识一拃)
谈话:看一看,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在用什么方法测量大树的树干有多粗?
学生回答:用手臂测量……
谈话:我们的身体也可以作为测量工具。

想一想,你用身体的哪部分可以测量?孩子们可以说一说,用手臂,用脚,用手......
在纸带上,比较小青蛙跳得有多远用什么测量比较合适一些?学生回答:手。

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究一下“用手来测量”。

(板书课题)
1.认识“一拃”。

谈话:请同学们伸出你的右手,像老师一样,跟着老师说: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拇指。

用拇指和中指间的最大距离叫做“一拃”。

儿歌,小青蛙的嘴巴。

2.试一试。

让学生测一测桌子的宽度。

说一说,你是怎么测量的?在实际测量中发现问题。

有的学生测量不准确,比如说测量的时候没有拃和拃相连,让他到前边演示是如何测量的,大家看到了问题在哪里,
3.班级讨论,说一说,制定了用拃测量时的注意事项。

用同一只手量。

每次拇指和中指间要尽量张大,一拃做得要标准。

拃与拃之间要首尾相连。

(三)探究(测量桌子的高度)
谈话:大家都会用拃量物体了,我们一起来完成一个新的挑战——量一量课桌的高度。

1.预测:观察自己的一拃有多长,再观察一下桌子的高度,预测桌子的高度大约有多少拃。

预测。

在本课中,“预测”这个词首次出现,学生不完全明白什么叫预测,他们会认为就是猜,但要告诉学生预测不是漫无目的的猜想,根据一拃的长度,估计桌子的高度。

2.指导记录:将预测的结果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上。

3.用纸带来帮忙。

准备测量的时候学生会发现,桌子悬空,很难做到首尾相连,测量不方便,也没法标记,因此要借助纸带来测量。

这个活动需要同桌两个人配合来完成。

纸条要垂直地面,确定起点和终点,撕一条和桌子相同高度的纸带。

4.活动:用纸带比量桌子。

然后用拃来测量纸带的长度。

教师明确要求:两个人一组,一个人用手量,另一个人检查是否首尾相连、画线、标数等。

让学生回顾,测量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用同一只手量。

每次拇指和中指间要尽量张大,一拃做得要标准。

拃与拃之间要首尾相连,量完一拃就在结尾处画线作为记号。

在学生测量完成后,在纸带的末尾标注好是用谁的手测量的。

并在活动手册上记录测量结果。

(四)研讨(数据分析)
教师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纸带粘贴在黑板上。

和学生一起记录好每一条纸带的数据,请学生观察思考:测量的结果为什么会不一样?
学生可能会回答:
(1)不同的学生每一拃的长度不同相同;这时候老师可以让测量数据最大的那一组和测量数据最小的那一组学生到全班同学面前,比较他们每一拃的大小,学生们的印象会直观深刻。

(2)观察同一组,学生们会发现每一拃的大小也略有差异。


能是学生忘记要求了,用不同的手测量的,也可能是到后来比较累,每一拃没有张到最大造成的。

(五)总结、拓展
还记得那只跳得最远的青蛙吗?能用我们今天学到的方法知道它跳得有多远吗?测量的结果准确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用拃来测量、不能测出跳了多远、每个人的手不一样大……
教师总结:所以我们得不出准确的结果,只能是大致估测。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用手来测量,我们还可以用身体的其他部分进行测量。

比如说:一脚、一步、一臂、一抱等,具体用身体的哪个部位测量比较合适,得看长度到底有多长。

比如说,测量这间教室的长度,用什么比较合适?学生会说用步比较合适,这时教师可以亲自用步来测量教室的长度。

活动拓展:课后,请同学们选择自己身体合适的部位对房间、家具进行测量,并绘制如图所示的家庭尺寸图(教师出示课件中的图)。

结语:我们既然用手来测量不是很准确,那么换成其他的物体呢?比如说,橡皮、曲别针、小木棒、小方块等,测量会不会很准确?我们下节课一起来研究。

五、板书设计
结语:本课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亲自动手体验测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与同伴有合作,有交流,并且能够分析数据,产生质疑,提出新的问题,引起新的思考,寓教于乐,学有所得。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