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手来测量
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用手来测量》教案及反思
四、延伸
1.课堂实战:用手拃测量更多不规则的物体,如水桶有多粗。
2.课后思考:生活中还有那些物体能作为测量工具,这些物体应该有什么特点。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由于很多小朋友都有抱住树干玩的生活经验,由此引出我们的身体有好几把“尺子”,然后引出拃的概念,探索环节是测量桌子的高度,层层递进。最后研讨环节让学生充分表达,思考各种可能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比较和测量室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教
与
学
设
计
一、情景导入
1.根据比较大树的粗细来引出利用身体来测量物体。(ppt展示大树图片),明明去公园玩的时候看到了3棵很高大的树木,他想知道这三棵树那棵最粗,但是他用眼睛看不出来,你能帮他想个好办法吗?(请学生来边说边演)
2.引出用身体来测量,测量能使比较更准确直观。刚刚那位同学说得真好,他是用了什么办法来找到最粗的那棵树的呀?其实刚才那位同学使用了一个很厉害的方法,也就是用他的身体当工具来测出大树的粗细然后进行比较。看样子用身体来测量的时候大家能更好地知道树有多粗。除了用手臂来测量,你还能用身体的那个部分来测量呢?
3.利用纸条协助测量不平整物体
刚才同学们测了不少东西,老师这里有一张纸条,哪位同学愿意上来测测看?
(通过学生测量来规范测量动作,每拃之间要相连)
那如果是这张凳子呢?你们觉得它的高会有几拃?哪位同学能上来挑战一下吗?
看样子,不够平整,不是很好测,有没有什么办法能比较方便地知道它的高度到底是几拃呢?(引导学生思考可以利用纸条来比较获得凳子的高度,再来测量纸条的长度,那就是凳子的高度)
《用手来测量》(教案)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用手来测量》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2单元比较与测量第3节《用手来测量》,主要介绍使用手来进行测量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到手的长度单位,并能够通过手的长度单位进行简单的测量。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手的长度单位,并能够使用手进行简单的测量。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使用手进行测量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和测量技巧。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测量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手的长度单位的认识和使用,简单的测量技巧。
教学难点:将手的长度单位应用到实际测量中。
四、学情分析:学生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于测量的概念和方法还不够熟悉,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来引起他们的兴趣。
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老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比较和测量的基本知识,你们还记得吗?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测量方法,那就是用手来测量。
请伸出你们的手,比较一下你们的手的长度和这张纸带的长度。
有谁能告诉我,手的长度可以作为一种测量的单位吗?为什么?学生A:可以,因为手的长度是每个人都有的,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老师:非常好!你说得很对。
我们可以用手的长度作为一种测量的单位。
那么,我们接下来就来学习手的长度单位。
第二环节:讲解手的长度单位老师:请看这张卡片,上面写着“手的长度单位”。
手的长度单位是指以手的长度作为测量的标准单位。
现在,我们来进行一些实际的测量。
(老师拿起一本书)老师:同学们,这本书的长度我们可以用手的长度来测量。
请你们伸出你们的手,用手的长度来测量一下这本书的长度。
学生B:老师,我的手长了8个手指头的长度。
老师:非常好!学生B用手的长度单位测量出这本书的长度是8个手指头的长度。
请大家都记录一下。
(学生们记录测量结果)第三环节:练习测量老师:现在,我给每个人发放一些测量工具,比如纸带和尺子。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测量的概念。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
1.2 教学内容引入测量的话题,让学生分享他们对测量的认识。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
讨论手作为测量工具的可能性。
1.3 教学方法采用谈话法引导学生思考和分享。
采用观察法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
第二章:用手来测量长度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用手指和掌测量长度的方法。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手指和掌作为测量工具的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用手指和掌测量教室内不同物体的长度。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介绍手指和掌测量长度的方法。
采用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和交流分享。
第三章:用手来测量面积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用手指和掌测量面积的方法。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手指和掌作为测量工具测量面积的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用手指和掌测量教室内不同物体的面积。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介绍手指和掌测量面积的方法。
采用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和交流分享。
第四章:用手来测量体积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用手指和掌测量体积的方法。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介绍手指和掌作为测量工具测量体积的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用手指和掌测量教室内不同物体的体积。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介绍手指和掌测量体积的方法。
采用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和交流分享。
5.1 教学目标5.2 教学内容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体会和收获。
5.3 教学方法采用分享法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体会和收获。
第六章:实践活动:用手测量学校环境6.1 教学目标让学生将用手测量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测量学校的长度、面积等。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2 教学内容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学校内的地点,如操场、教室、走廊等。
《用手来测量》精品教案
《用手来测量》
一、教学目标
1.能用手作为测量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
2.了解测量的基本方法和单位。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用手测量物体的长度。
2.难点:准确描述测量的结果。
三、教学方法
观察法、测量法、讲述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1.展示一些物体的图片,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物体有多长吗?”
2.引出课题:用手来测量。
2.认识测量工具
1.教师展示自己的手,问学生:“我们可以用手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吗?”
2.让学生观察自己的手,了解手指、手掌等部位的名称。
3.用手测量物体的长度
1.教师分发一些小纸条,让学生用手测量小纸条的长度。
2.让学生用手指、手掌等部位作为测量单位,测量小纸条的长度,并
记录下来。
3.教师可以让学生多次尝试,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4.总结
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用手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布置作业:让学生在家里用手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了解自己的手的特征和功能。
2. 培养学生用手指进行简单测量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自己的手,了解手的特征和功能。
2. 学习用手指进行简单测量,如测量长度、宽度等。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观察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手的特征和功能。
2. 培养学生用手指进行简单测量的能力。
四、教学难点1. 让学生学会用手指进行简单测量。
2.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观察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关于手的手工制品或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
2. 准备一些测量工具,如尺子、卷尺等,用于学生实践测量。
3. 准备一些小物品,如铅笔、橡皮等,用于学生实践测量。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关于手的手工制品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手的特征和功能。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手的特征和功能。
二、探究(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用手指测量一些小物品的长度、宽度等。
2. 学生分组进行测量,记录测量结果。
3. 教师组织学生分享测量结果,引导学生讨论测量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三、实践(10分钟)1. 教师发放测量工具(如尺子、卷尺等)和小物品(如铅笔、橡皮等),让学生自主选择测量对象进行测量。
2. 学生在纸上记录测量结果。
3.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测量成果,引导学生讨论测量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四、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手的特征和功能以及用手指进行测量的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中的收获和感受。
五、拓展(5分钟)1. 教师提出一些关于手的谜语或问题,引导学生课后思考和探索。
2. 学生课后寻找答案,下一节课分享自己的成果。
六、教学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思考手的特征和功能以及用手指进行测量的方法。
用手测距离的方法
用手测距离的方法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可以通过各种仪器和设备来测量距离,比如测距仪、激光测距仪等。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我们不一定需要依赖这些设备,我们可以用手来测量距离。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用手测距离的方法。
1. 手臂伸展法这是一种简单粗暴的方法,我们可以利用自己的手臂伸展来估计距离。
首先,将手臂伸直,并与地面平行。
然后,将一个手指放在眼睛前方的某个物体上,并记住这个位置。
接下来,慢慢向前移动,直到另一个手指能够放在同一个物体上。
这时,我们可以估计出物体与我们的距离。
2. 双手比心法这是一种相对准确的方法,我们可以利用手掌的大小来估计距离。
首先,将双手的食指和中指伸直并合拢,形成一个小三角形。
然后,将这个三角形对准某个物体,并记住这个位置。
接下来,慢慢向前移动,直到双手的三角形能够完全覆盖住物体。
这时,我们可以估计出物体与我们的距离。
3. 大拇指比对法这是一种相对粗略的方法,我们可以利用大拇指的长度来估计距离。
首先,将大拇指竖直向上伸直。
然后,将这个大拇指对准某个物体,并记住这个位置。
接下来,慢慢向前移动,直到大拇指完全覆盖住物体。
这时,我们可以估计出物体与我们的距离。
4. 脚步法这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方法,我们可以利用自己的脚步来估计距离。
首先,站在起点位置,并将目光对准终点位置。
然后,慢慢向前迈步,直到达到终点位置。
通过计算所迈步的步数,我们可以估计出起点和终点之间的距离。
5. 按指法这是一种比较细致的方法,我们可以利用手指的长度来估计距离。
首先,将一个手指对准某个物体,并记住这个位置。
然后,慢慢向前移动,直到另一个手指能够对准同一个物体。
通过计算两个手指之间的距离,我们可以估计出物体与我们的距离。
通过以上几种方法,我们可以用手测量距离。
当然,这些方法只是估计,不如仪器和设备测量准确。
但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可以借助这些方法来估计距离,比如在户外活动、旅行等情况下。
使用这些方法不仅能够锻炼我们的观察力和判断力,还能增加乐趣和挑战。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测量的概念。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测量的过程。
1.2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用手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1.3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理解测量的重要性,并能够运用测量解决实际问题。
1.4 教学准备准备测量活动所需的物品,如尺子、绳子、小棍等。
准备一些长短不同的物体,如小棒、铅笔等。
1.5 教学过程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测量的概念和重要性。
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了解用手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手指或手掌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测量结果,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第二章:用手测量物体长度2.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手指和手掌测量物体的长度。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2.2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用手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3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准确地用手测量物体的长度。
2.4 教学准备准备一些不同长度的物体,如小棒、铅笔等。
2.5 教学过程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如何使用手指和手掌测量物体的长度。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手指和手掌测量不同长度的物体。
学生记录测量结果,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测量结果,并进行评价和反馈。
第三章:用手测量物体宽度3.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使用手指和手掌测量物体的宽度。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3.2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用手测量物体宽度的方法。
3.3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准确地用手测量物体的宽度。
3.4 教学准备准备一些不同宽度的物体,如小棒、铅笔等。
3.5 教学过程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如何使用手指和手掌测量物体的宽度。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手指和手掌测量不同宽度的物体。
学生记录测量结果,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测量结果,并进行评价和反馈。
第四章:用手测量物体高度4.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使用手指和手掌测量物体的高度。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自己的手在不同长度和宽度方面的差异。
2. 培养学生用简单工具进行测量和记录数据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交流和讨论,发现测量结果的差异,并尝试解释原因。
二、教学重点:1. 观察和记录自己的手在不同长度和宽度方面的差异。
2. 使用简单工具进行测量和记录数据。
三、教学难点:1. 发现测量结果的差异,并尝试解释原因。
2. 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观察和实验。
四、教学准备:1. 学生准备:观察自己的手,思考手在不同长度和宽度方面的差异。
2. 教师准备:准备测量工具(如尺子、手套等),实验材料(如小物品、纸张等),以及记录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手,思考手在不同长度和宽度方面的差异。
2. 实验一:测量手指长度a.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名组长,负责组织测量活动。
b. 组长给每个组员分发测量工具,如尺子。
c. 组长指导组员测量自己的手指长度,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d. 组长汇总数据,全班交流分享。
3. 实验二:测量手指宽度a.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名组长,负责组织测量活动。
b. 组长给每个组员分发测量工具,如尺子。
c. 组长指导组员测量自己的手指宽度,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d. 组长汇总数据,全班交流分享。
4. 实验三:测量手掌长度a.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名组长,负责组织测量活动。
b. 组长给每个组员分发测量工具,如尺子。
c. 组长指导组员测量自己的手掌长度,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d. 组长汇总数据,全班交流分享。
5. 实验四:测量手掌宽度a.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名组长,负责组织测量活动。
b. 组长给每个组员分发测量工具,如尺子。
c. 组长指导组员测量自己的手掌宽度,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d. 组长汇总数据,全班交流分享。
6.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发现测量结果的差异,并尝试解释原因。
7. 拓展活动: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物品,用自己的手测量物品的长度和宽度,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用手来测量
用手来测量【科学概念目标】1. 测量可以量化比较结果。
2. 人体可以作为一种测量工具, 方便测量。
3. 知道“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间的长度, 测量时每一拃要首尾相连。
【科学探究目标】1. 能对桌子的高度进行预测。
2. 能用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 并标记测量过程。
3. 会观察、比较纸带上的标记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科学态度目标】1. 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
2. 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3. 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4. 意识到细致的一拃一拃的测量可以使测量结果更准确。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难点】感受一拃一拃的测量可以使测量的结果更加准确【教学准备】学生准备:一条纸带、一把剪刀、一支油性彩笔、一个胶棒【教学过程】一、聚焦1. 问题引入。
1、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起点和终点能够帮助我们比较。
2、那么为了更加精确的比较,有时候我们还需要进行测量,都有哪些工具能够帮助我们测量呢?(尺子、软尺……)3、测量有许多工具,而我们的身体也可以作为测量工具。
我们身体的什么部位能当作测量工具呢?你怎么用它测量的? ”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经验进行回答(手测量桌子,手臂测量大树的树干的粗细)4 聚焦主题。
现在大家把手伸出来,看看五个手指分别叫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手指。
教师可以用课件介绍, 用拇指和中指间的最大距离称为“一拃”,板书,拼音标注,我国古代人民就是利用“一拃”来测量长度的,这是人们的智慧, 沿用至今。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一下用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板书课堂:用手来测量)二、探索:测量桌子的高度1>用我们的手“一拃”怎样测量桌子的高度,孩子们可以观察一下桌子的高度,在观察一下手指“一拃”的长度,预测一下桌子的高度相当于几扎。
并把你的预测结果填在咱们的活动手册10页上。
下面我请几个同学来用手来测量一下桌子的高度呢,在测量之前注意以下几点事项1、从桌角开始测量2、每次都要用大拇指和中指之间的最大距离来测量3、一拃的指尖与下一拃的指尖必须紧紧相连;4、在一拃与一拃相连处要画线作为记号2>请几个同学演示后,说一说预测和测量的体会,预测能让测量更加准确,感觉不太准确。
《用手来测量》(教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用手来测量》(教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教材分析】本课是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二单元《比较和测量》的第3课。
本课通过使用非标准的测量单位(如他们自己的手或身体的其他部位)开展测量活动。
学生的学习活动开始转向测量,在测量的基础上进行比较。
在用手测量活动中,学生领悟到使用非标准的测量单位将导致结果的多样性。
同时,在反复标记用手测量“拃”的活动中,学生认识到测量单位首尾相连对测量准确的重要性。
【学生情况分析】在前面的两节课中,学生对物体的外部特征(大小、距离)进行了比较,但都是通过对比得出的结果,并没有精确的测量数据来比较。
这一课将通过对比得出物体的长度和高度,使用非标准单位“拃”来计量、比较得出身边物体的长度或高度是多少,从而让学生完成从比较到测量的转变。
通过后面几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测量是被测量的物体和某一种标准的比较,比较的结果用数据来描述。
测量中,需要关注公平、准确、方便等因素。
最后当每个学生都用“自己的手”这个非标准单位测量桌子高度后,会发现因为手指长度不同导致测量结果不同,这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作铺垫。
【教学目标】(1)知道物体的长度(高度)可以用非标准的单位来计量。
(2)学会用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标准去测量。
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工具是不准确的,它会随操作人员或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如果想要准确测量,必须统一标准,或借助标准工具进行测量,才能准确比较。
(3)认识自己手上的“一拃”,能用手作工具进行简单的测量。
(4)学会准确测量的方法,反复测量求得更准确的答案。
【教学重点】(1)认识拃并能测量身边物体的长度、高度等。
(2)学会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工具测量身边物体的长度、高度等。
【教学难点】(1)确定方法再用拃测量课桌的高度。
(2)测量误差分析。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纸带、固体胶、PPT课件学生准备:剪刀、记号笔【教学活动过程】一、课堂引入:1、我们出游,遇到在棵大树,不用任何测量工具,你能大概测量这棵树有多粗吗?2、你想知道课桌边有多长吗?数学老师有没有教过用工具测量?3、不用工具,用我们的身体能不能测量课桌边的长度?想不想学习让我们一起学习用身体来测量。
《用手来测量》导学案
《用手来测量》导学案一、导学目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手指的长度单位以及测量物体的长度。
二、教学重点:手指的长度单位、使用手指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能够准确地使用手指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四、教学内容:1. 手指长度单位:人们通常使用手指的长度作为一种简便的长度单位来测量小物体的尺寸。
我们将一根手指的长度称为“寸”,通常用于测量小于30cm的物体。
2. 测量物体长度:当我们需要测量一个小物体的长度时,可以使用手指的长度单位来快速测量。
首先,将手指并拢,用手指的长度对准物体的一端,然后逐个将手指平行地排列在物体的边缘,直至覆盖完整个物体的长度。
最后,统计手指的数量,即可得到物体的长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教师出示一根手指,并向学生展示如何使用手指来测量一个小物体的长度。
通过实际演示,让学生理解手指长度单位的概念。
2. 学生练习:让学生自行用手指来测量几个小物体的长度,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教师可以在一旁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指长度单位来测量。
3. 巩固复习: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相互检查、比较各自测量的结果,找出可能存在的误差并进行讨论。
同时,让学生总结使用手指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巩固学习成果。
4.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探讨使用手指长度单位测量更大尺寸物体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对更复杂的测量情况。
六、示例练习:1. 请使用手指长度单位来测量一支铅笔的长度,并记录下你的测量结果。
2. 请使用手指长度单位来测量一个书本的厚度,并将你的测量结果与同学进行比较。
七、课后作业:1. 自行选择一个小物体,使用手指长度单位来测量其长度,记录下测量结果并写出测量步骤。
2. 思考:手指长度单位有什么优点和不足之处?探讨其他可能的长度单位。
以上为《用手来测量》导学案,希望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掌握使用手指长度单位来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提高实际测量的准确性。
愿大家在学习中取得成功!。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一. 教材分析《用手来测量》是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通过让学生用自己的手来测量物体长度、宽度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他们善于观察、动手操作,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引导。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测量经验,如用手指测量距离等,这为课堂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用手测量物体长度、宽度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和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乐于分享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用手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和创新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用手测量。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培养创新能力。
4.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不同长度的物体,如小棒、铅笔等。
2.准备手模,用于展示用手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3.准备计时器,用于记录测量时间。
4.准备记录表格,用于学生记录测量数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不同长度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能用手估计这些物体的长度吗?”2.呈现(5分钟)教师用手模展示用手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讲解测量步骤。
步骤如下:a.将手模与物体平行放置,用手模的一端对齐物体的一端。
b.用手模的另一端覆盖物体另一端,记录手模的长度。
c.重复测量几次,取平均值作为物体的长度。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动手操作,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并记录测量数据。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几名学生上台演示用手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并分享测量数据。
《用手来测量》教案
《用手来测量》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用手来测量的概念和原理;2. 掌握用手来测量长度、面积和体积的方法和技巧;3. 提高学生观察、测量和判断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重难点:1. 理解用手来测量的意义和应用;2. 掌握用手来测量的具体方法和技巧;3. 提高学生观察、测量和判断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实验器材、测量工具等;2. 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准备好笔、纸和尺子等文具;3. 教学环境:教室需要清洁整洁,实验器材摆放整齐。
教学过程:一、导入1. 讲述量尺的作用和测量的重要性;2. 引导学生思考,用手来测量的方法和技巧有哪些;3. 提出用手来测量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理论讲解1. 介绍用手来测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分析用手来测量长度、面积和体积的方法和步骤;3. 给出实例,让学生理解用手来测量的实际应用。
三、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每组选定一项测量任务,如测量教室的长度、面积或体积;2. 学生利用手和尺子等工具进行测量,并记录实验数据;3. 学生分析测量结果,讨论测量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四、总结归纳1. 各小组向全班汇报测量结果和分析结论;2. 教师进行总结,指出学生在测量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3. 引导学生总结用手来测量的方法和技巧,提出改进建议。
五、拓展延伸1. 提出更复杂的测量问题,如测量不规则物体的长度、面积或体积;2. 鼓励学生设计更多有趣的测量实验,拓展用手来测量的应用范围;3. 组织学生进行测量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后作业:1. 要求学生根据课堂实践操作的经验,完成用手来测量的作业;2. 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包括测量方法、结果分析和改进建议;3. 要求学生对用手来测量的意义和应用进行深入探讨。
教学反思与改进: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学习情况和表现;2. 总结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3. 改进教学方案,优化教学环节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用手测距离的方法
用手测距离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测量距离,比如测量房间的长度、街道的宽度或者物体的尺寸等等。
虽然现在有许多先进的测量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准确测量距离,但我们也可以通过简单的方法,用手来估算距离。
下面我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用手测距离的方法。
方法一:大步法大步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用手测距离的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自己的大步长度。
可以在一个长直的路段上,用正常的步伐走一次,然后测量出走过的距离,再将这个距离除以步数,得到平均的大步长度。
然后,我们就可以用这个大步长度来估算其他距离了。
具体操作时,我们先测量出待测距离的一个边界点,然后用大步走过这个距离,数一下大步的步数。
接下来,我们再用这个步数乘以大步长度,就可以得到大致的距离了。
当然,由于每个人的步长不同,所以这个方法只能作为一个估算。
方法二:手指法手指法是另一种常用的用手测距离的方法。
我们知道,每个人的手指长度都是大致相同的,所以我们可以利用这个特点来估算距离。
具体操作时,我们先伸出手臂,然后将手指并拢,使其尽量平直。
然后,我们用手指对准待测距离的一个边界点,看看能够盖住多少个手指。
根据经验,一般情况下,一个手指的宽度大约是 1.5 - 2厘米。
所以,我们可以用手指的个数乘以 1.5 - 2厘米,就可以得到大致的距离了。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手指的宽度可能会有一定的差异,所以这个方法也只能作为一个粗略的估算。
方法三:比例法比例法是一种更为准确的用手测距离的方法。
我们可以利用物体的已知尺寸和我们手上的某个参照物来推测待测物体的尺寸。
具体操作时,我们首先需要找到一个已知尺寸的物体,比如一本书或者一张纸。
然后,我们用手将这个物体按比例放大或缩小,使其尺寸与待测物体的尺寸相近。
接着,我们用手指对准待测物体的一个边界点,然后用手指的长度来估算出待测物体的尺寸。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比较准确,但需要找到一个已知尺寸的参照物,有一定的限制性。
用手测距离是一种简单而又常用的方法,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帮助我们快速估算距离。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用手来测量》教学课件
好大的树呀!要怎 样才能测量出这棵 树有多大呢?
测量大树有多粗,我们可以采用 “环抱法”。张开双手抱住大树,这 样的长度叫做“一抱”,抱住大树要 几个人,这棵树的“腰围”就是几抱。
测量科学活动手册有多长
张开大拇指和中指,两指端 之间的距离就叫做一拃。
请同学们打开科学活动手册
测量班级中的桌子, 并填在科学活动手册中
起点
确定桌子的起点和终点, 测量桌子的高度
终点
课桌的侧面并不是一个平面,也不方便做标记,该怎么保 证测量的准确性呢?
拿出一张纸条,将纸条贴的 一段对准桌子的终点,在起点处 画上标记。
剪出一条和桌 子高度相同的 纸带
一拃一拃首尾相连。 画出这条纸带有几拃。
同学之间比较填写内容,再比较纸带,你发现了什么?
把我们的两臂侧平举 张开,指尖到指尖的距离 叫做“一庹(tuǒ)”。 “庹测法”是最常用的估 算长度的方法。
一臂
一拳
一足
用我们的身体来测一测
这节课就看到这里 我们下节课再见
测量结果为什么会不一样呢?
我们的测量结果不一样,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1.用纸带匹配桌子高度时是否出现误差; 2.是否使用了同一根手指测量; 3.是否做到了一拃紧连着一拃; 4.每一拃的长度是否相等; 5.每个人的手指长度不相等;......
正常情况下,人的每一步距离 都是差不多相等的。我们可以用走 过多少步来测量距离,这种测量方 法叫做“步测法”。
《用手来测量》说课课件(附反思板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4、交流汇报。 A同学:也许一拃一拃没有首尾相连。 B同学:也许测量时歪来歪去。 C同学:每个人的手掌大小不一,我们的一拃不一样。 5、总结:对呀,用手测量时,除了做“一拃”的方法会影响结果,更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人的 “一拃”是有大小的,这些都会导致我们的测量结果不一样。 【设计意图】这里是为了解决“拃”不够用的问题,在不够用中想到用纸条进行组合“拃”,以 此解决测量的困难。同时“拃”相对于每个孩子来说,手的大小就决定了测量的标准是不一样的, 让孩子意识到只有规范的统一的测量标准,在生活当中才会是通行的。
环节四、比较桌面长度和桌子高度相差多少? 1.那桌面长度和桌子高度相差多少“拃”? 2.如果桌面长度和桌子高度一样长的话,我们会看到一个什么形状?想想为什么桌面长度和桌子 高度不一样长? 3.学生讨论并交流。 4.小结:规则物体的边有长度相差就会形成不同的形状。比如:正方形、长方形。至于需要用什 么形状,这和自己的设计相关。同样,有了相应长度标准控制,我们也能做出自己需要的形状。 环节五、拓展活动:用身体的其他部位进行测量 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自己的手来测量桌子的长度、高度。其实,除了手,我们身体还 有一些其他测量工具呢!比如手臂、跨步等。所以,你可以用“拃”的方法试着比一比你和家人 的身高差几拃,也可以用“拃”、跨步的方法测一测家里的电视机、客厅等的长度或宽度呢!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会认识“拃”;
教学难点:
能用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并标记测量过程
五、说教法学法
表现法:通过感知,使学生产生强烈亲身体验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大胆的表现对 事物的了解。 实践法:通过教师有效的引导和亲身的体验,让学生通过感情去亲身实践 探究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电 动性和积极性,在实践生活中更好的去体验。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测量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测量意识。
引导学生学会使用手作为测量工具,进行简单的长度和宽度的测量。
1.2 教学内容导入课程,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用手来测量》。
讲解测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时测量物品的长度、宽度等。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和宽度?1.3 教学活动教师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测量场景,如尺子测量书本长度,让学生观察并思考。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想到的测量方法。
第二章:学习用手测量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使用手作为测量工具的方法,能够准确地测量物体的长度和宽度。
2.2 教学内容讲解用手测量长度的方法:伸出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就是一“掌长”。
讲解用手测量宽度的方法:张开手指,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就是一“指宽”。
2.3 教学活动教师进行示范,用手指测量教具的长度和宽度,并解释测量方法。
学生分组实践,使用手指测量教具的长度和宽度,教师巡回指导。
第三章:用手测量实践3.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在实际场景中运用手测量长度和宽度,提高学生的测量能力。
3.2 教学内容学生分组进行测量实践,选择教室内的物品,如桌子、椅子等,用手指测量其长度和宽度。
3.3 教学活动教师布置测量任务,学生分组进行测量实践。
学生汇报测量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第四章:总结与反思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反思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4.2 教学内容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用手测量长度和宽度的方法。
学生反思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分享自己的收获。
4.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第五章:家庭作业5.1 教学目标巩固学生用手测量长度和宽度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测量习惯。
5.2 教学内容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找一些物品,用手指测量其长度和宽度,并记录下来。
小学科学教案:用手来测量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精品教案:用手来测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手的长度和宽度,并能够使用手作为测量工具来估计其他物体的长度和宽度。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手的长度和宽度2. 使用手作为测量工具3. 估计其他物体的长度和宽度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手的长度和宽度,并能够使用手作为测量工具来估计其他物体的长度和宽度。
2. 教学难点:准确地估计其他物体的长度和宽度。
四、教学准备:1. 学生分组,每组四人。
2. 每组准备一把尺子、四根手指、一些小物品(如书籍、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用手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和宽度。
2. 探究:学生分组进行探究,使用手和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和宽度,并记录数据。
3. 交流:每组学生汇报测量结果,其他组学生进行评价和讨论。
5. 拓展:学生分组进行拓展活动,使用手来估计教室中的物体长度和宽度,并记录数据。
7. 作业:学生回家后,用手指测量家中的物体长度和宽度,并记录数据。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包括测量方法的准确性、数据的记录和整理。
2. 学生汇报和评价他人的测量结果,评估他们的交流和评价能力。
3. 检查学生完成拓展活动的效果,评估他们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延伸:1. 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测量工具的使用,如尺子、卷尺等。
2. 学生学习不同测量单位的使用,如厘米、米等。
九、教学资源:1. 教师准备相关测量工具和物体,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2. 教师收集和整理关于测量的资料,为学生提供学习参考。
十、教学计划:1.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
教科版科学一上2.3《用手来测量》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上2.3《用手来测量》教案一. 教材分析《用手来测量》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用手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的方法。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已经学习了长度、宽度和高度的基本概念,对物体的大小有一定的了解。
但用手来测量物体的大小,还需要学生亲自操作,体验测量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测量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用手来测量物体的大小需要估计和比较,学会用手势表达物体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观察、思考、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方法,测量物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
2.难点:学生能够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和理解用手来测量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要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好教学过程和活动。
2.学生准备:学生提前了解长度、宽度和高度的基本概念。
3.教学资源:教室、测量工具(如尺子、卷尺等)、教学课件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带领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手来测量物体的大小。
2.呈现(5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用手来测量物体大小的方法,如用手势表示物体的大小,用手指测量物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测量教室里的物体的大小,如桌子的长度、宽度和高度,椅子的长度和宽度等。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测量方法。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一些测量结果,让学生进行比较和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方法。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用手来测量物体大小的局限性,引出其他测量工具和方法,如尺子、卷尺等。
小学科学3《用手来测量》(教案)
小学科学3《用手来测量》(教案)用手来测量手上都是五指,指甲上是一段一段的根,每个指头都有自己的长度,而我们可以利用手指的长度来进行简单的测量。
在小学科学3《用手来测量》这节课中,我们将学习如何使用手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和高度。
第一节课中,我们将学习如何使用手来估算物体的长度。
首先,我们可以使用手指的长度来估算物体的长度。
通过找到合适的参照物,我们可以比较它与手指的长度。
例如,我们可以将一张纸上的线段与我们的手指长度进行比较,然后推测出线段的长度。
当我们熟悉了自己手指的长度后,我们可以更准确地估算物体的长度。
除了使用手指的长度,我们还可以使用手掌的长度来估算物体的长度。
将手掌伸直,并将手掌放在物体的一端,然后再用手的另一端指向物体的另一端。
我们可以将手掌的长度与物体的长度进行比较,以此来估算物体的长度。
在第二节课中,我们将学习如何使用手来估算物体的高度。
我们可以使用手臂作为基准来估算物体的高度。
将手臂伸直,然后将手臂与物体的高度进行比较。
通过多次进行实践,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估算出物体的高度。
除了使用手臂的长度,我们还可以使用肘到手腕的距离来估算物体的高度。
将手臂与物体的高度进行比较,并通过多次实践来磨练我们的估算能力。
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发现使用手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和高度是一种简单且快捷的方法。
虽然它不如仪器精确,但对于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估算来说已经足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使用手来估算书的长度、桌子的高度、电视的宽度等等。
这些简单的测量技巧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物体的尺寸。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使用手来测量物体时,应该保持一致性。
即在估算物体的长度和高度时,应使用相同的手指或部位作为参照物。
而且,由于不同人的手指和手臂长度存在差异,所以我们的估算结果也会有一定的误差。
所以,当我们需要获得更准确的测量结果时,应该使用测量工具如尺子或者标尺。
小学科学3《用手来测量》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使用手来测量物体长度和高度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 学 目 标
1.科学概念目标: 测量可以量化比较结果。 人体可以作为一种测量工具,方便测量。 知道“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间的长度,测量时每一拃要首尾相连。 2.科学探究目标: 能对桌子的高度进行预测。 能用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并标记测量过程。 会观察、比较纸带上的标记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3.科学态度目标: 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 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意识到细致的一一的测量可以使测量结果更准确。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知道“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间的长度,测量时每一拃要首尾相连。 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学生准备:向每位学生提供一条纸带、一支白板笔、一张实验单。 教师准备:课件。
1.课后完成 P10 页活动手册的拓展活动。
yòng shǒu
lái
c è
liáng
用 手 来 测 量
板书设计
zhǎ
拃
我们的纸带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 学 过
教学步骤 教 师 活 动 1.从生活入手,提问“多高、多重?”说明我 们不仅要比较,有时还需要测量。测量有许多 一、问题引 工具,我们的身体也可以作为测量工具。 入 2. 我们还可以用身体的什么部位当作测量工 具呢?你是怎么用它测量的? 1.用课件介绍,用拇指和中指间的最大作为 “一拃” 。 2.演示用手来测量,向学生指出,每次都要用 大拇指和中指之间的最大距离来测量; 一拃的 二、聚焦主 指尖与下一拃的指尖必须紧紧相连; 在一拃与 题 一拃相连处要画线作为记号。 3.巡视。 4.本课的活动主题就是用我们的手来测量桌 子的高度。 三、探索活 1.预测桌子高度相当于多少拃。
程
学 1.倾听。 2.思考,讨论,回答。 生 活 动
1.倾听,认识“拃” 。 2.再次认识“拃” ,初步学习用用手来测量。 3.同桌用手“一拃一拃”测量桌子的宽。
1.观察桌子Βιβλιοθήκη 高度,再观察手指一拃的长度,动:测量桌 2.怎样测量桌子的高度。 子的高度 3.引导学生说明为了便于在测量中做记号,我 们要用一条纸带匹配桌子的高度。 学生思考怎 样匹配一条测量纸带。 4.播放视频。 5.发材料。当学生测量纸带的长度时,教师要 关注学生的操作,提醒学生注意:①用相同的 手指测量; ②一拃的指尖与下一拃的指尖必须 紧紧相连。 6.展示纸带,观察测量结果。需要选择几条有 代表性的纸带,把纸带对齐黑板的红线 (代 表地面)粘贴好。 2.提问: “我们的测量结果一样吗?你是如何知道 的?” “是什么原因导致测量结果不一样的呢?” 四、研讨 3.引导学生从实验的每一个步骤去反思。 鼓励 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 4.小结:人手作为一种测量工具,一般都是以 拃作为测量单位。但由于人为的原因,存在一 定的误差。 1.创设情境体会使用其他身体的测量工具: 五、拓展与 “抱” 、 “庹” 。 思考 2.请学生课后思考:测量时,怎么解决测量单 位长短不同的问题?
最后预测桌子高度相当于多少拃。 2.(1)同桌讨论测量桌子高度的方法; (2)学生代表演示测量方法。 3.思考, 学生演示怎么匹配一条与桌子一样高 的纸带。 4.按照老师的要求观看视频。 5.按照要求进行实验。
1.先观察一会儿纸带。 2.思考问题。 3.学生的看法可能包括: 用纸带匹配桌子高度 时可能出现误差;没有使用同一根手指测量; 不能很准确地做到一拃紧连着一拃; 很难做到 每一拃的长度都相同; 每个人的手指长度不一 样,有些同学手指长,有些同学手指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