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六:5.1《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6《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第五单元第一课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6《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第五单元第一课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优秀教学案例
4.鼓励学生进行相互评价,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评价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一幅长城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幅图片,激发学生对长城的好奇心。
2.提问:“你们对长城有什么了解?你们认为长城的历史价值在哪里?”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3.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并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的内容和目标。
5.教学策略的灵活运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了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和反思与评价等教学策略。这些策略的运用不仅使得学生能够深入地学习长城的历史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历史素养。
3.小组合作:本节课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使得学生在互动和合作中思考,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4.反思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相互评价,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评价能力。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和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使得学生能够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提高历史素养。
(二)讲授新知
1.教师通过讲解,向学生介绍长城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文化价值。
2.结合史料,讲解长城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如防御外敌、维护国家统一等。
3.引导学生关注长城的建筑特点,如城墙的构造、关隘的设置等,并分析这些特点背后的历史意义。
4.通过展示长城的图片和影像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长城的雄伟壮观,增强对长城的历史感受。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长城的保护和利用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分享观点、展开辩论等方式,探讨长城的保护和利用问题。
3.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指导,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知识。

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教案

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教案

The greatest happiness of all happiness lies in the contemplation of truth.勤学乐施积极进取(页眉可删)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迹、球、及、约、建、巴、自、由、美、岛”这十个生字。

2能认读课后词语。

3正确朗读课文中的句子。

初步了解个建筑奇迹的背景知识,增长孩子的见闻,广博他们的知识。

教学重点:学会十个生字,能认读词语,正确朗读句子。

教学难点:记清“建”的字行(建字底)。

教具准备:课件,长城等建筑奇迹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今天,老师带小朋友一起去做一次环球旅行,想去吗?请你仔细看,记住我们去了哪些地方。

2.观看课件:边出示四处建筑奇迹的图片,边进行介绍。

(我们来到了中国,这是万里长城;来到了埃及,这是有名的金字塔;这里是法国巴黎,这是艾非尔铁塔;这儿是美国,这是自由女神像。

)二.初读感知:1.交流:我们来到了哪些地方,你看到了那些建筑物?根据学生回答老师点击相应的图片和词语(带拼音)。

长城金字塔艾非尔铁塔自由女神像2.借助拼音和图片自由认读词语。

3.检查自学情况:(1)借助拼音图片指名认读词语。

(2)去掉拼音图片认读词语。

三.认识四处建筑奇迹:1.你知道有关这些建筑奇迹的什么知识?能介绍给大家听吗?学生根据自己原有的`知识自由介绍,给予充分肯定。

2.听介绍,加深印象:让我们再来看一遍录象,听听解说员阿姨是怎么说的。

欢迎同学们乘坐旅游列车环球旅游!我们首先来到的是中国,中国的长城是月球上唯一能看到的建筑物。

再来到埃及,古埃及的金字塔大约建于公元前2600年。

我们又来到了法国巴黎,这是艾非尔铁塔,于1898年建成,用了七千多吨铁。

最后来到的是美国纽约港,耸立在我们眼前的是自由女神像,有92米高。

谢谢参观!3.学习句子:(根据学生回答自由调整句子顺序。

)__长城:(1)你还记得导游阿姨的介绍吗?出示句子:中国的长城是月球上唯一能看到的人工建筑。

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教案

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教案

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万里长城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及其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 培养学生对我国古建筑艺术的欣赏能力和民族自豪感。

3. 提高学生对历史事物的认知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1. 万里长城的历史背景:春秋战国时期至秦朝的修建,汉朝、唐朝、明朝的修缮和扩建。

2. 万里长城的建筑特点:墙体结构、关隘、烽火台等。

3. 万里长城的文化内涵:诗词、传说、历史事件等。

4. 万里长城的保护与传承:我国政府采取的措施及世界文化遗产地位。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万里长城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文化内涵。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诗词、传说和历史事件,引导学生感受万里长城的魅力。

3. 讨论法:分组讨论万里长城的保护与传承问题,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万里长城的地理位置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万里长城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其在不同朝代的修建和扩建。

3. 分析万里长城的建筑特点,引导学生关注墙体结构、关隘、烽火台等。

4. 讲解万里长城的文化内涵,通过诗词、传说和历史事件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其丰富的文化底蕴。

5. 讨论万里长城的保护与传承问题,培养学生对国家文化遗产的关注和责任感。

五、课后作业:1. 结合教材,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万里长城的历史和文化。

3. 参观当地的长城遗址,拍摄照片并简要介绍其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

4. 关注万里长城的保护与传承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

六、教学评估:1. 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通过学生的短文、照片和心得体会,评估学生对万里长城的理解和感悟。

2. 课堂讨论的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其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3. 课堂提问和回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万里长城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进行反馈和补充讲解。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提供全面、系统的万里长城知识。

2. 图片和视频:展示万里长城的壮丽景观和建筑特点。

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教案

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年级学科:小学语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万里长城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象征意义。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 提高学生对历史遗迹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1. 万里长城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

2. 万里长城的象征意义和文化价值。

教学难点:1. 万里长城的建筑技术和历史意义。

2. 学生对历史遗迹保护的实际操作。

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教学资源。

2. 课件或教学幻灯片。

3. 教学辅助材料,如图片、地图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利用课件或教学幻灯片,展示万里长城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是我们中国的伟大建筑——万里长城。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万里长城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象征意义。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课堂讲解1. 教师详细讲解万里长城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象征意义。

2. 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万里长城的建筑技术和历史意义。

四、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万里长城的认识和感受。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强调万里长城的文化价值和保护意识。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上一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课堂讲解1. 教师讲解万里长城的建筑特点和象征意义。

2. 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万里长城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三、实践活动1. 学生分组,进行万里长城模型制作或绘画。

2. 各组展示作品,教师评价。

四、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万里长城的保护意识。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强调万里长城的保护意识和文化价值。

六、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向家人介绍万里长城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象征意义。

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

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

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海南中学:王京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简述万里长城的基本情况,认识长城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和影响。

②通过上述知识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归纳比较历史问题等方面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对图片、录像、文字材料的分析,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析、比较、归纳、概括能力得到提高。

②通过自觉参与学习过程的各个环节,学生能够充分发挥探寻未知事物的主动性,激发自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提高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感悟长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所在。

世界古代的七大奇迹或九大奇迹绝大部分是为帝王个人服务的,只有我们的长城可以说是造福于长城内外,长城是具有最高人文价值的世界文化遗产。

②学生能够联系现实,提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建议和措施,学生情感得到升华,人文精神得到培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简述万里长城的基本情况,认识长城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和影响。

(2)教学难点:认识长城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和影响。

三.教法和学法(1)教法:图片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比较法。

(2)学法:材料学习法、观察学习法。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2009年11月18日,奥巴马登上了长城,他成为了北京八达岭长城接待的第460位国家元首。

奥巴马站在长城上,发出了这样的感叹:“长城太雄伟了!这让我想起了中国悠久的历史,也给我带来了新的启示。

”实际上,除了奥巴马以外,还有许多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有着相似的感受。

同学们,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赞美?让我们一起去领略长城千年建筑奇迹,感受长城的魅力!设计意图:教育法则告诉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这么设计,一方面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拉近学生与本课内容的距离,有利于新课的学习。

[新课探究]★领略千年建筑奇迹——印象长城●远摄先展示几张远摄长城的照片,教师提问:长城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其次展示几张外国的长城照片,让学生比较中国长城与外国长城在修建时间上有什么突出的特点?通过远摄长城,让学生了解长城的建筑规模,直观地感受到长城是一座雄伟壮观、历史悠久的建筑,如此浩大的工程不仅在中国就是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堪称世界建筑工程史上的伟大奇迹。

【高中历史】【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六:5.1《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教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六:5.1《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教案

第五单元中国著名的历史遗迹第1课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一、教材分析;教学要求:基本要求:知道秦长城、汉长城、明长城,了解万里长城独特的建筑风格、复杂的建筑结构和浩大的建筑规模。

感受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与艰辛,认识长城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和影响。

发展要求:体会长城丰富的文化内涵,领悟长城所体现的中华民族凝聚力和民族精神本课重点:了解万里长城独特的建筑风格、复杂的建筑结构和浩大的建筑规模。

本课难点:认识长城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和影响;认识长城的历史意蕴及提高公民对遗产的保护意识。

二、课前导学材料:1、长城是一综合性军事防御工程,它是由和、烽燧、和等共同组成。

2、春秋战国时期,诸候国已开始修建长城,其最初的目的是;秦长城起止:西到东至,其修建目的;明长城起止:东起西至。

3、长城的建筑材料和构筑方法也就因地而异,遵循着,,的原则,充分体现了中体裁民族的历史智慧。

4、把相对应的内容用线连接:城墙报警系统关城纵深防线烽燧前沿阵地城障联系沟通军用道路防守重地透视三、长城是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共同劳动和智慧的结晶透视四、长城有效保护内地农业生产生活;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对沿线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个有力的推动;促进了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的融合。

透视五、长城是民族精神的象征透视六、长城被不断赋予时代内涵(五)反思——文化遗产的破坏与保护四、通用课件:五、课后练习:1、以下不是长城建筑风格的是:()A、朴实浑厚B、气势磅礴C、精巧秀气D、粗犷豪放2、“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肯定了何建筑的重要地位()A、城墙B、烽火台C、关城D、城障3、从下图中得知这是哪一时期修筑的长城()A、春秋战国B、秦C、汉D、明4、春秋战国时期,许多诸候国修建长城的目的是()①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进攻②为保障丝绸之路的安全畅通③为抵御邻国的进攻④为显示诸候国的实力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①③5、右图指的是长城的哪一组成部分(A、敌台B、城障C、烽燧D、关城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长城是汉族政权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防御工事②长城是一件伟大的艺术品③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脊梁④长城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7、根据图片回答问题问题:⑴、图片一的建筑材料:流沙、碎石、芦苇、红柳。

高中历史 第5章 中国著名的历史遗迹 第1课时 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6

高中历史 第5章 中国著名的历史遗迹 第1课时 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6

第1课时 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学考报告】考点一 秦长城、汉长城、明长城(b)1.秦朝长城(1)背景⎩⎪⎨⎪⎧①战国末年,北方匈奴崛起,进入河套地区。

②秦统一后,北击匈奴,夺河套。

(2)功能:为防止匈奴再度南下。

(3)概况:公元前214年把秦、赵、燕的北部长城连接起来,并向两侧延伸,西到临洮,东至辽东郡,全长5 000多公里。

(4)作用:客观上起到了防止匈奴南扰,保护中原经济文化发展的积极作用。

2.汉代长城(1)背景⎩⎪⎨⎪⎧①秦汉之际,匈奴强大,重新占领河套。

②汉初和亲仍不能阻止匈奴南下。

③经过七十多年的休养生息,西汉国力空前强盛。

(2)概况:汉武帝攻打匈奴的同时多次大修长城,西至盐泽,超过一万公里。

(3)地位:新修的汉长城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长城。

3.明代长城(1)位置:东起辽宁鸭绿江畔,西至甘肃嘉峪关,全长六千多公里。

(2)特点:除河西一段为新筑外,大部分在原长城基础上修缮、改扩建而成。

要点长城的修建史料图一图二思考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图一和图二分别是哪一时期的长城?提示图一:秦朝图二:明朝1.(2017·浙江温州模拟)秦统一后,派大将蒙恬率军30万人在北方修筑长城,同时把统一前各国修建的各段长城连接起来形成了秦长城,这些连接的各国长城包括( )①燕长城②赵长城③楚长城④秦长城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解析秦统一后的长城是防止匈奴人进攻的,而楚国在南方,它的长城是防御中原其它诸侯国的,所以秦朝不可能把它也连接在长城之内。

故选C。

答案 C2.中国历史上最长的长城出现在( )A.秦朝B.秦国C.汉D.明答案 C考点二长城的建筑风格、结构和规模(b)1.独特的建筑风格(1)取材风格①战国时期:秦、赵、燕的北部长城有土筑、石砌、土石兼用。

②秦朝:东段山岭上利用天然石块、河谷地段挖掘沟堑;中段以石块垒砌为主;西段凭黄河天险,以构筑障塞城堡为主。

③西汉:河西地方用流沙、碎石、红柳或芦苇垒筑。

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教案

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教案

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万里长城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象征意义。

2. 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3. 提高学生对历史和建筑知识的兴趣,培养跨学科的综合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万里长城的历史背景:春秋战国时期至秦朝、汉朝、明朝等。

2. 万里长城的建筑特点:城墙结构、关隘、烽火台等。

3. 万里长城的象征意义:民族精神、国家统一、文化遗产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万里长城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象征意义。

2. 教学难点:万里长城的建筑特点和象征意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万里长城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象征意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万里长城实例,如八达岭长城、嘉峪关等。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万里长城的保护和文化价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万里长城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万里长城的建筑特点和象征意义,穿插相关案例。

3. 分析:分析万里长城的保护和文化价值,引导学生思考。

4. 讨论:分组讨论万里长城的保护措施和文化传承,分享心得。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万里长城的重要性和保护意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提问中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万里长城相关作业的完成质量。

3.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测试,检验学生对万里长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的历史、建筑类教材或相关书籍。

2. 图片资料:收集万里长城的图片,包括不期、不同地区的长城,以及长城的建筑细节。

3. 视频资料:寻找关于万里长城的纪录片或教学视频,以便更直观地展示长城的风貌。

4.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最新关于万里长城的研究成果和保护现状报道。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实地考察:如果条件允许,可以组织学生参观附近的长城遗址,增强直观感受。

2. 开展主题活动:举办以万里长城为主题的手工艺品制作、绘画比赛等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体验长城文化。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6《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第五单元第一课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6《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第五单元第一课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教学设计
2.难点:长城建筑艺术与防御功能的结合,以及长城在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价值体现。
(二)教学设想
1.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实物模型等,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长城的建筑特点和历史背景。
2.设计问题链,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讨长城的历史演变、防御功能和文化价值,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3.创设情境,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长城沿线的战争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长城的防御功能。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学生对长城的认识。
2.强调长城在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价值,激发学生的文化自豪感。
六、作业布置
1.撰写一篇关于长城的短文,要求涵盖长源自的历史、建筑特点、防御功能和文化价值。
2.搜集长城保护与开发的案例,分析其优点和不足,提出自己的建议。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3.引导学生认识历史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提高综合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人文素养。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对于万里长城的基本概念和意义有所了解。但在细节上,学生可能对长城的历史演变、建筑特点及其在世界文化遗产中的地位认识不够深入。此外,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评价文化遗产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6《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第五单元第一课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万里长城的起源、历史演变和主要功能,掌握长城的地理位置、起止点及沿线重要关隘。
2.掌握万里长城的建筑特点,如城墙、敌楼、烽火台等建筑结构,了解其防御功能与建筑艺术的结合。

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教案

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教案

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发学生对万里长城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帮助学生建立对万里长城的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1. 介绍长城的定义和历史背景。

2. 展示长城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教学活动:1. 向学生展示长城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长城的壮丽景色和独特建筑风格。

2. 引导学生思考长城的历史背景和建筑原因,引发学生对长城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章:长城的历史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长城的历史发展过程。

2. 培养学生对长城历史价值的认识。

教学内容:1. 介绍长城的历史起源和发展过程。

2. 讲解长城在历史上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长城的历史起源和发展过程,通过图片和文字资料的展示,帮助学生形成对长城历史的整体认识。

2. 分析长城在历史上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如军事防御、文化交流、经济发展等,培养学生对长城历史价值的认识。

第三章:长城的建筑特点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长城的建筑特点和风格。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长城的建筑特点,如城墙结构、关隘、烽火台等。

2. 分析长城的建筑风格和艺术价值。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长城的建筑特点,如城墙结构、关隘、烽火台等,通过图片和实物模型的展示,帮助学生了解长城的建筑特点。

2. 分析长城的建筑风格和艺术价值,引导学生欣赏长城的壮丽景色和独特建筑风格,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审美能力。

第四章:长城的文化意义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长城的文化意义和影响。

2. 培养学生对长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学内容:1. 介绍长城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如诗歌、故事、民间传说等。

2. 分析长城对中国人民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长城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通过诗歌、故事、民间传说等资料的展示,帮助学生形成对长城文化的认识。

2. 分析长城对中国人民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的影响,引导学生热爱自己的国家和文化遗产,培养学生的国家荣誉感和文化自信。

人教版历史选修6《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教学设计(精品).doc

人教版历史选修6《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教学设计(精品).doc

第五单元中国著名的历史遗迹第1课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一、教材分析;教学要求:基本要求:知道秦长城、汉长城、明长城,了解万里长城独特的建筑风格、复杂的建筑结构和浩大的建筑规模。

感受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与艰辛,认识长城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和影响。

发展要求:体会长城丰富的文化内涵,领悟长城所体现的中华民族凝聚力和民族精神本课重点:了解万里长城独特的建筑风格、复杂的建筑结构和浩大的建筑规模。

本课难点:认识长城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和影响;认识长城的历史意蕴及提高公民对遗产的保护意识。

二、课前导学材料:1、长城是一综合性军事防御工程,它是由和、烽燧、和等共同组成。

2、春秋战国时期,诸候国已开始修建长城,其最初的目的是;秦长城起止:西到东至,其修建目的;明长城起止:东起西至。

3、长城的建筑材料和构筑方法也就因地而异,遵循着,,的原则,充分体现了中体裁民族的历史智慧。

4、把相对应的内容用线连接:城墙报警系统关城纵深防线烽燧前沿阵地城障联系沟通军用道路防守重地透视三、长城是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共同劳动和智慧的结晶透视四、长城有效保护内地农业生产生活;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对沿线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个有力的推动;促进了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的融合。

透视五、长城是民族精神的象征透视六、长城被不断赋予时代内涵(五)反思——文化遗产的破坏与保护四、通用课件:五、课后练习:1、以下不是长城建筑风格的是:()A、朴实浑厚B、气势磅礴C、精巧秀气D、粗犷豪放2、“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肯定了何建筑的重要地位()A、城墙B、烽火台C、关城D、城障3、从下图中得知这是哪一时期修筑的长城()A、春秋战国B、秦C、汉D、明4、春秋战国时期,许多诸候国修建长城的目的是()①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进攻②为保障丝绸之路的安全畅通③为抵御邻国的进攻④为显示诸候国的实力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①③5、右图指的是长城的哪一组成部分(A、敌台B、城障C、烽燧D、关城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长城是汉族政权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防御工事②长城是一件伟大的艺术品③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脊梁④长城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7、根据图片回答问题问题:⑴、图片一的建筑材料:流沙、碎石、芦苇、红柳。

教学设计5:第1课时 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

教学设计5:第1课时 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

第1课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一.教材分析历史选修6《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模块着重介绍具有代表性的世界文化遗产的主要内容及其文化价值,从而在文明史的架构里呈现新的历史画面。

人类以非凡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创造出辉煌灿烂的文明,这些文明已经与自然融为一体,已经与人类的精神融为一体,它们对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起着难以估量的作用。

《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是历史选修6《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第五单元《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代表》的第一课。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对本课的要求是:简述万里长城的基本情况,认识长城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和影响。

本课首先介绍了长城的修建情况、长城的结构及其功能,然后从建筑艺术、装饰艺术、文学艺术三个方面介绍了长城丰富的文化内涵;最后则对长城的作用和影响进行了阐述。

二.学情分析本模块是全新的内容,学生对世界文化遗产的内涵还不甚明了,加上本课涉及内容繁多,部分知识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障碍。

高二学生经过高一阶段的学习,理性认识、抽象思维能力有所提高,能够独立思考、在一定程度上运用相关理论逻辑思维,且思维活跃,可塑性强。

但总体知识储备和理论思维水平仍然有限。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简述万里长城的基本情况,认识长城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和影响。

②通过上述知识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归纳比较历史问题等方面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对图片、录像、文字材料的分析,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析、比较、归纳、概括能力得到提高。

②通过自觉参与学习过程的各个环节,学生能够充分发挥探寻未知事物的主动性,激发自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提高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感悟长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所在。

世界古代的七大奇迹或九大奇迹绝大部分是为帝王个人服务的,只有我们的长城可以说是造福于长城内外,长城是具有最高人文价值的世界文化遗产。

②学生能够联系现实,提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建议和措施,学生情感得到升华,人文精神得到培养。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万里长城、秦始皇陵及兵马俑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万里长城、秦始皇陵及兵马俑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

第1讲万里长城、秦始皇陵及兵马俑一、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1.秦长城、汉长城、明长城2.长城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1)丰富的文化内涵①建筑艺术:雄伟壮观、气势磅礴、布局巧妙,结构合理。

②装饰艺术:精雕细刻,工艺精美。

③文学艺术:民间传说、说唱戏曲、诗词歌赋、绘画雕塑。

(2)长城的历史作用与影响①防御作用:万里长城作为一项综合性的防御工程,有效地保护了中原内地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命财产。

②中外关系:同时也保障了长城内侧的丝绸之路的安全畅通,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

③边疆开发:长城的修筑及历代王朝在沿线驻守重兵、移民实边、垦荒屯田,对长城沿线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个有力的推动。

④民族关系:长城地处游牧区和农耕区的分界线,也是联结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经济、文化的重要纽带。

万里长城促进了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的融合。

⑤历代王朝为修建万里长城在人力、物力、财力等诸方面付出了巨大代价。

重点精讲全面认识长城的价值长城从我国冷兵器时代直到冷兵器与火器并用时期,一直是作为规模最大的军事防御工程而存在并发挥作用的。

今天,长城的军事防御作用已经消失,它已经被视为一件中国古代伟大的建筑艺术作品。

长城将自然美与艺术美结合在一起,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长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其所具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精神价值都是不可估量的。

二、秦始皇陵及兵马俑1.秦始皇陵的结构布局和历史文化内涵(1)结构布局①陵墓位置:陵墓位于陵园中偏南处,坐西朝东,周围环绕着三道围墙,分为内城和外城。

②北部:礼仪性的建筑和陪葬墓。

③东侧:依次是兵马俑坑、马厩坑和陪葬墓区。

④西侧:烧造砖瓦、加工陵材的地方及修陵人的墓地。

⑤核心:地下宫殿。

据文献记载,墓顶有日月星辰,下边有水银做成的江河湖海,川流不息;地下埋藏着丰富的奇珍异宝。

(2)历史文化内涵①秦始皇修建陵墓是因为古人相信“灵魂不灭”,他为了死后让自己的灵魂继续享受无上的尊严和荣华富贵。

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教案

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适用年级:小学高年级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万里长城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象征意义。

2. 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3. 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 万里长城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

2. 万里长城的象征意义和文化价值。

教学难点:1. 万里长城的建筑工艺和维护方法。

2. 万里长城在历史中的作用和影响。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万里长城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万里长城的建筑特点和象征意义。

3. 课堂讲解教师详细讲解万里长城的建筑特点、象征意义和文化价值,引导学生感受长城的壮美。

4. 图片展示教师展示长城的图片,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长城的气势。

5. 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万里长城在历史中的作用和影响,分享自己的感悟。

6. 课堂小结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万里长城的建筑工艺和维护方法,让学生了解长城的建造过程。

3. 实践活动学生动手制作长城模型,体会长城的建筑特色。

4. 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保护和传承长城文化,提出自己的建议。

5. 课堂小结三、课后作业1. 结合教材,深入了解万里长城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象征意义。

3. 参观当地的长城遗址,拍摄照片,体会长城的壮美。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万里长城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象征意义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万里长城在历史中的作用和影响的理解深度。

3. 学生对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和对长城文化的传承态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2. 图片:长城风光、长城遗址等。

3. 视频:长城纪录片、长城建造过程等。

4. 模型材料:纸张、塑料、木头等。

5. 网络资源:关于长城的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资料。

高中历史 5.1 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

高中历史 5.1 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

第1课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知识梳理一、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春秋战国长城:背景:衰微,诸侯并起,北方游牧民族袭扰位置:诸侯国边境,中原北部功能:防邻国,御匈奴秦始皇长城:背景:进入河套地区位置:向两侧延伸,西起,东至辽东,全长5000多公里汉长城:位置:西进,超过一万多公里功能:抵御匈奴进攻明长城:位置:东起,西至嘉峪关,全长6000多公里功能:抵御蒙古、女真等少数民族南下。

三、复杂完备的防御体系特点:以了为报警系统、为前沿阵地,敌台为前沿战斗据点,为区域防线的支撑点,后方城障为纵深防线,以互相联系沟通四、丰富的文化内涵建筑艺术雄伟壮观、气势磅礴、布局巧妙,结构合理成就很高。

文学方面产生了许许多多的民间传说、说唱戏曲、诗词歌赋、绘画雕塑等作品。

五、巍峨的历史丰碑有效地保护内地的和人民的生命财产;保障了的安全畅通;促进了长城沿线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了各民族的经济文化。

知识结构:学习反馈:1、下列时期修筑长城最早的是()A春秋战国B秦朝C西汉D北魏A2、秦始皇修建长城主要是为了防御哪个少数民族()A蒙古族B匈奴C女真D回纥B3、中国历史上修筑的最长的长城是在()A秦代B汉代C唐代D明代B4、我国历史上最后一次大规模修建长城是在()A汉代B北朝C唐代D明代D5、明代的长城最西端是()A临洮B辽东C鸭绿江D嘉峪关D6、下列属于我国历代长城的建筑风格的是()①因地制宜②和当地自然环境融为一体③朴实浑厚④气势磅礴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A7、长城是综合性的军事防御工程,她的防御体系包括()①城墙②关城③烽燧④军用道路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D8、长城的文化内涵体现在()①建筑艺术②装饰艺术③文学作品④雕刻艺术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D9、长城的历史作用体现在()①有效地保护了内地的农业生产②促进了长城沿线的经济文化发展③促进了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④保障了丝绸之路的畅通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C。

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教案

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教案

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万里长城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象征意义。

2. 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3. 提高学生对世界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万里长城的历史背景:春秋战国时期至明朝末年。

2. 万里长城的建筑特点:墙体结构、关隘、烽火台等。

3. 万里长城的象征意义:民族精神、爱国主义、历史传承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万里长城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象征意义。

2. 难点:如何理解万里长城在中华民族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万里长城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象征意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万里长城的代表性关隘和地段。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万里长城对中华民族的影响。

五、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万里长城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万里长城的建筑特点和象征意义。

3. 案例分析:分析万里长城的代表性关隘和地段,如八达岭、嘉峪关等。

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万里长城对中华民族的影响,以及保护长城的重要性。

5. 总结:强调万里长城在世界建筑史上的地位,激发学生自豪感。

6. 作业:让学生课后搜集有关万里长城的资料,加深对长城的了解。

六、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展示万里长城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其壮丽景观。

2. 视频播放:播放有关万里长城的纪录片,加深学生对长城的了解。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附近的长城遗址,亲身体验长城的气势。

七、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万里长城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象征意义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对万里长城影响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课后搜集的万里长城资料,评估其自主学习能力。

八、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有关万里长城的教材或课文,提供详细的知识点。

2. 图片:收集万里长城的图片,用于教学展示。

3. 视频:寻找有关万里长城的纪录片,用于教学播放。

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教案

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教案

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教案第一篇: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教案一、教学目标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上下两千年纵横十万里春秋战国长城;秦始皇长城;汉长城;明长城万里长城丰富的文化内涵。

万里长城是巍峨的历史丰碑。

长城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智慧和创造力。

发扬长城精神,在新时期为中华民族修筑“新的长城”。

问题探究法;分析归纳法讨论法长城是世界建筑工程史上的奇迹,也是宝贵的世界文化遗产。

独特的建筑风格长城的建筑原则与方法长城独特的建筑风格保护好长城遗产,爱我中华,修我长城。

复杂完备的防御体系长城的建筑结构及功能丰富的文化内涵长城的建筑、装饰艺术围绕长城所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巍峨的历史丰碑移民实边驻军屯田互市、民市、小市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1.知识结构2.教材分析与建议本课教材主要从五个方面介绍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上下两千年,纵横十万里;独特的建筑风格;复杂完备的防御体系;丰富的文化内涵;巍峨的历史丰碑。

教材全面地介绍了万里长城的历史、地理、风格、结构、修筑方法、文化内涵,阐述了万里长城在中国历史上的重大积极作用。

力求使学生认识到万里长城堪称人类建筑史上举世无双的奇迹,是我们祖先智慧和血汗的结晶,也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凝聚力、创造力。

因为本课教材是本册课本中第一篇介绍中国文化遗产的课文,教师在导入本课之前先叫学生回忆前面学过的世界文化遗产,再向学生说明我们中华民族具有悠久历史,有丰富多彩的历史遗迹,其中万里长城、秦始皇陵兵马俑、布达拉宫等多项历史遗迹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对这些文化遗产进行学习研究,探究其高超的建筑技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这是继承历史文化传统,发扬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之一。

就此引入新课。

在本课课题下,教材安排了一幅嘉峪关城楼的精美照片。

这座屹立在西部的雄关是明长城西端的一颗璀璨明珠,显示出万里长城的雄风和深厚文化内涵。

嘉峪关也是万里长城众多雄关中现存最完整的一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中国著名的历史遗迹
第1课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
一、教材分析;
教学要求:
基本要求:知道秦长城、汉长城、明长城,了解万里长城独特的建筑风格、复杂的建筑结构和浩大的建筑规模。

感受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与艰辛,认识长城在中国
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和影响。

发展要求:体会长城丰富的文化内涵,领悟长城所体现的中华民族凝聚力和民族精神
本课重点:了解万里长城独特的建筑风格、复杂的建筑结构和浩大的建筑规模。

本课难点:认识长城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和影响;
认识长城的历史意蕴及提高公民对遗产的保护意识。

二、课前导学材料:
1、长城是一综合性军事防御工程,它是由和、烽燧、和
等共同组成。

2、春秋战国时期,诸候国已开始修建长城,其最初的目的是
;秦长城起止:西到东至,其修建目的;明长城起止:东起西至。

3、长城的建筑材料和构筑方法也就因地而异,遵循着,,
的原则,充分体现了中体裁民族的历史智慧。

4、把相对应的内容用线连接:
城墙报警系统
关城纵深防线
烽燧前沿阵地
城障联系沟通
军用道路防守重地
透视三、长城是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共同劳动和智慧的结晶
透视四、长城有效保护内地农业生产生活;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对沿线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个有力的推动;促进了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的融合。

透视五、长城是民族精神的象征
透视六、长城被不断赋予时代内涵
(五)反思——文化遗产的破坏与保护
四、通用课件:
五、课后练习:
1、以下不是长城建筑风格的是:()
A、朴实浑厚
B、气势磅礴
C、精巧秀气
D、粗犷豪放
2、“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肯定了何建筑的重要地位()
A、城墙
B、烽火台
C、关城
D、城障
3、从下图中得知这是哪一时期修筑的长城()
A、春秋战国
B、秦
C、汉
D、明
4、春秋战国时期,许多诸候国修建长城的目的是
()
①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进攻②为保障丝绸之路的安
全畅通③为抵御邻国的进攻④为显示诸候国的实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③
5、右图指的是长城的哪一组成部分(
A、敌台
B、城障
C、烽燧
D、关城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长城是汉族政权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防御工事②长城是一件伟大的艺术品③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脊梁④长城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7、根据图片回答问题
问题:⑴、图片一的建筑材料:流沙、碎石、芦苇、红柳。

根据图片一,判断此段长城最有可能修建在什么地方?请说出理由。

⑵、根据图片一,你认为这段长城是怎么建成的?
⑶、根据图片一、二、三、四,说出长城在建筑材料的使用上有什么不同?建筑上遵循什么原则?并谈谈你的的体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