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四年级语文集体备课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能正确朗读16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能说出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4.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产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三、品读感悟:
1.为什么说20世纪,人类靠科技呼风唤雨?那就需要研究一下20世纪之前的上百万年,以及20世纪以来的一百年了。(板书:百万年百年)看看,这两个时间段,有什么感受?
2.在如此漫长的百万年间,在如此短暂的一百年中,人们的生活状态分别是怎样的?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三、四自然段,把相关的句子画下来。
7.文章中还有了一句诗来写这些变化,赶快找找,是什么?联系上下文,你怎么理解这句诗?给大家读一读。
8.把咱们刚才画的两处句子联系起来看,同学们发现文章的写作特点了吗?提示: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四年级语文集体备课
三小黄爱红
第八组
本组教材以“科技成就”为专题,编排了4篇课文,《呼风唤雨的世纪》讲述了20世纪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电脑住宅》带我们走进现代化的电脑住宅,亲身感受电脑的神奇和它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与舒适;《飞向蓝天的恐龙》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科学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飞船上的特殊乘客》向我们介绍了经过航天旅行的植物种子所发生的变化、发生变化的原因及发生变化后的用处。这几篇课文可以使学生学到描写或说明事物的基本方法。
3.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照片中这位慈祥的老爷爷就是路甬祥,他是中国科学院院长,一个非常有名的科学家。
4.理解课题:读过课题有什么问题吗?
二、合作交流:
A.什么是呼风唤雨?
B.是谁呼风唤雨?
C.为什么能呼风唤雨?
D.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哪个世纪?
E.呼风唤雨的世纪是什么样的?
F.为什么这个世纪能够呼风唤雨?
5.小结:即使相隔千里万里,只要打个电话就能互诉情谊,只要利用网络就能立刻见面,只要坐上飞机就能相聚相守,广袤的地球好像一下子变……?(小了)所以,人们称之为……?(地球村)
6.20世纪,人们有那么多的发明,那么多的发现,说也说不尽,回顾着这一切,你现在心情怎样?(自豪、激动、高兴)带着这种感情,咱们一起读读这几句话。
现在的孩子们对科学充满了好奇,本组课文更是学生了解我国科技成就的展示台,要紧紧抓住孩子的这一心理。教学中,教师不要以解说员的身份出现在讲台上,否则会让学生感到枯燥,失去了探究的欲望。
呼风唤雨的世纪
教材分析:
文章充满激情地歌颂20世纪,开篇便用“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点明中心、总起全文。紧接着,第二自然段进一步说明是人类靠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发明、发现,改变了自己的生活。下文三、四自然段用对比的方法,对第二自然段进行了细致阐述:20世纪将幻想变为现实,百年间的改变胜过了百万年的总和。最后,通过第五自然段进行总结。文章各段落间内在联系非常密切。
3.交流句子,第三自然段中你画了哪几句话?出示: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4.师引读:那时候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那时候还没有什么?能不能联系我们的现实生活进行补充?出示: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教学准பைடு நூலகம்:课件、搜集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探究:
1.同学们,当你按动遥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当你打开冰箱取饮料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与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能感觉到什么?(科技发展迅速,科技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美好)
2.这节课,咱们就来学习一篇表现科技发展、生活变化的文章。(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教学建议:
1、从解题入手,借助工具书理解“呼风唤雨”和“世纪”的意思。
2、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力求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
3、学生就课文中不理解的词句相互质疑、解疑:
可采用“谈自己的理解──查阅工具书──结合上下文的语言环境──体会用词准确”。
4、引导学生围绕“20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样”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5.总结:在这长达百万年的历史中,什么也没有,(板书:没有……)想象一下,人们过的是怎样的日子?
1.寂寞单调的日子中,人们只能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寄托于自己的幻想中。他们可能在幻想什么?
2.百万年中,这一切只能是幻想,人们只能在幻想中艰难度日。但是,20世纪,仅仅一百年,人们的生活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你画了哪些句子?指名读,出示:
板书:
谁?靠什么?哪个?什么样?为什么?)
1.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很棒,下面就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默读课文,随时画出答案。师板书:()世纪,()靠()呼风唤雨。
2.交流,填空。
3.考考大家,这两个答案是从哪句话得来的?能读一读吗?发现了吗?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
4.这个答案是从哪儿找到的?齐读句子。纵观全文,这个句子起什么作用?师引导:前几天学课文,咱们学到了结尾和题目相照应,叫什么?)这篇课文呢?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人类生活的舒适、方便,是过去王公贵族想也不敢想的。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3.看看这两个分句,同学们有什么发现?板书:发现发明。能根据这些说说“发现”和“发明”的区别吗?还能分别举几个例子吗?
4.有了这些发现和发明,人们的生活有了哪些变化?比如:有了电话这一发明,相隔遥远的人们可以随时通话,互通信息,交流情感,电话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改变。你能这样说一句话吗?出示:
有了()这一(),(),()使人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变。
1.认识5个生字,能正确朗读16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能说出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4.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产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三、品读感悟:
1.为什么说20世纪,人类靠科技呼风唤雨?那就需要研究一下20世纪之前的上百万年,以及20世纪以来的一百年了。(板书:百万年百年)看看,这两个时间段,有什么感受?
2.在如此漫长的百万年间,在如此短暂的一百年中,人们的生活状态分别是怎样的?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三、四自然段,把相关的句子画下来。
7.文章中还有了一句诗来写这些变化,赶快找找,是什么?联系上下文,你怎么理解这句诗?给大家读一读。
8.把咱们刚才画的两处句子联系起来看,同学们发现文章的写作特点了吗?提示: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四年级语文集体备课
三小黄爱红
第八组
本组教材以“科技成就”为专题,编排了4篇课文,《呼风唤雨的世纪》讲述了20世纪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电脑住宅》带我们走进现代化的电脑住宅,亲身感受电脑的神奇和它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与舒适;《飞向蓝天的恐龙》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科学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飞船上的特殊乘客》向我们介绍了经过航天旅行的植物种子所发生的变化、发生变化的原因及发生变化后的用处。这几篇课文可以使学生学到描写或说明事物的基本方法。
3.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照片中这位慈祥的老爷爷就是路甬祥,他是中国科学院院长,一个非常有名的科学家。
4.理解课题:读过课题有什么问题吗?
二、合作交流:
A.什么是呼风唤雨?
B.是谁呼风唤雨?
C.为什么能呼风唤雨?
D.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哪个世纪?
E.呼风唤雨的世纪是什么样的?
F.为什么这个世纪能够呼风唤雨?
5.小结:即使相隔千里万里,只要打个电话就能互诉情谊,只要利用网络就能立刻见面,只要坐上飞机就能相聚相守,广袤的地球好像一下子变……?(小了)所以,人们称之为……?(地球村)
6.20世纪,人们有那么多的发明,那么多的发现,说也说不尽,回顾着这一切,你现在心情怎样?(自豪、激动、高兴)带着这种感情,咱们一起读读这几句话。
现在的孩子们对科学充满了好奇,本组课文更是学生了解我国科技成就的展示台,要紧紧抓住孩子的这一心理。教学中,教师不要以解说员的身份出现在讲台上,否则会让学生感到枯燥,失去了探究的欲望。
呼风唤雨的世纪
教材分析:
文章充满激情地歌颂20世纪,开篇便用“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点明中心、总起全文。紧接着,第二自然段进一步说明是人类靠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发明、发现,改变了自己的生活。下文三、四自然段用对比的方法,对第二自然段进行了细致阐述:20世纪将幻想变为现实,百年间的改变胜过了百万年的总和。最后,通过第五自然段进行总结。文章各段落间内在联系非常密切。
3.交流句子,第三自然段中你画了哪几句话?出示: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4.师引读:那时候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那时候还没有什么?能不能联系我们的现实生活进行补充?出示: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教学准பைடு நூலகம்:课件、搜集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探究:
1.同学们,当你按动遥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当你打开冰箱取饮料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与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能感觉到什么?(科技发展迅速,科技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美好)
2.这节课,咱们就来学习一篇表现科技发展、生活变化的文章。(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教学建议:
1、从解题入手,借助工具书理解“呼风唤雨”和“世纪”的意思。
2、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力求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
3、学生就课文中不理解的词句相互质疑、解疑:
可采用“谈自己的理解──查阅工具书──结合上下文的语言环境──体会用词准确”。
4、引导学生围绕“20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样”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5.总结:在这长达百万年的历史中,什么也没有,(板书:没有……)想象一下,人们过的是怎样的日子?
1.寂寞单调的日子中,人们只能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寄托于自己的幻想中。他们可能在幻想什么?
2.百万年中,这一切只能是幻想,人们只能在幻想中艰难度日。但是,20世纪,仅仅一百年,人们的生活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你画了哪些句子?指名读,出示:
板书:
谁?靠什么?哪个?什么样?为什么?)
1.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很棒,下面就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默读课文,随时画出答案。师板书:()世纪,()靠()呼风唤雨。
2.交流,填空。
3.考考大家,这两个答案是从哪句话得来的?能读一读吗?发现了吗?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
4.这个答案是从哪儿找到的?齐读句子。纵观全文,这个句子起什么作用?师引导:前几天学课文,咱们学到了结尾和题目相照应,叫什么?)这篇课文呢?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人类生活的舒适、方便,是过去王公贵族想也不敢想的。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3.看看这两个分句,同学们有什么发现?板书:发现发明。能根据这些说说“发现”和“发明”的区别吗?还能分别举几个例子吗?
4.有了这些发现和发明,人们的生活有了哪些变化?比如:有了电话这一发明,相隔遥远的人们可以随时通话,互通信息,交流情感,电话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改变。你能这样说一句话吗?出示:
有了()这一(),(),()使人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