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氏族谱
黔.镇远蕉溪.龙氏六大房家谱序
黔.镇远蕉溪.龙⽒六⼤房家谱序⼀、序龙⽒家族源流长为家报国⾛四⽅英贤辈出流芳远孝悌忠贞家风扬盖⼭有脉,⽔有源,树有根,⼈有祖,国有史,家有谱。
追宗朔源,不忘祖宗,是我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更是我龙⽒家族的传统美德。
中华⼤地,地⼤物博,⼈⼝众多,历史悠久。
在中华⼤地上居住着56个民族,⼀万⼀千九百六⼗九个姓⽒的华夏⼦孙。
然我龙姓是中华⼤地上最古⽼的姓⽒之⼀。
据有姓有名的记载,殷周⾄秦以前就有龙圉、龙蓬、龙怀、龙庆、龙安吉、龙环、龙⼦等;秦汉时期有龙阳君、龙介、龙且、龙倬、龙秉、龙勉等公。
勉公乃天下⼀世祖伯⾼之曾祖也。
据我⽀族谱所载,勉公⽣于西汉元光元年(公元前130—62年)祖籍河北巨⿅。
汉时官于秦,⼦孙定居扶风京兆,元始元年任程⾢学长。
妣贾⽒,⼦有孚、有光。
有孚(前92—30)妣⽥⽒,⼦仕先。
仕先(前52—公元8年)妣唐⽒,⼜妣贾⽒,⼦:伯⾼。
天下龙⽒⼀世祖伯⾼公,字:述,东汉零陵太守。
(详见其传)⾃伯⾼公以下,历28代传衍,其中⼀⽀后裔庚公,字西仲,⽣于唐长庆元年⾟丑(公元821)正⽉初⼀寅时,唐⼤中时⾃道州往任庐陵吉⽔令(⼀说:丞),乾符年间,因黄巢之乱,道阻难归,遂寓居永新东乡顾村莲塘,天复⼆年(902年)壬戌⼗⽉初⼗卒,寿82岁,葬于关溪堆罗埠旗罗垇⽩泥湖蜘蛛⽹形⾟⼭⼄向。
庚公乃为永新莲塘⼀世祖也。
由庚公下传⼗世⾄禹官,禹官由南昌节度副使调升湖南安抚招讨使,公⾄楚,德威并著,不⼆年诸蛮悉平,元佑⼆年丁卯(1087)⼋⽉初⼋⽇午时卒。
上闻,晋封南平侯,予谥忠武,勅⽴庙祀。
后因南⽅复叛,朝⾂荐禹官之⼦宗⿇公从边关调任湖南宣抚副使,公先后平定长衡永宝岳常沅靖等地,后移营绥宁东⼭⾥疗疾迄休。
公元1091年南平侯宗⿇公命其弟宗朝迎太母护国夫⼈罗⽼太君徙湖南绥宁东⼭铁冲住家⽌,共历三百多年。
现湘、黔、桂、川等地宗⿇公后裔尊⿇公之⽗禹官为东⼭始祖。
由禹官以下传衍16世,其中⼀⽀由湘⼊黔,先后在锦屏、天柱、镇远等地繁衍⽣息,据有证可考,志良公定居于镇远县蕉溪镇鱼塘。
武陵堂《龙氏族谱》序(1)
武陵堂《龙氏族谱》序国之史而家则有谱,国之历史源远长,记载我中华民族的起源,文明的发源,文明的进展和繁荣昌盛,劳动人民勤劳和勇敢,忠贞义士为国为民,都为后代所学习,所借鉴,家谱之不可废,乃木本水源,记载本家之历史,我历代祖宗创业的功劳和高尚德行,都为后代子孙所效法,始祖繁衍传至于今,有谱才知尊卑,才能辩明长幼,辩明亲疏,故不能没有谱。
龙姓始于虞朝舜帝之间舜帝封董父为龙氏,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舜禹年代无可考证,厦朝距今约有四千一百多年),这时的郡望是天水,历经舜禹厦商周春秋战国,这一段历史谱无记载,东汉时期(公元二十五年至二百二十年)记载有我高曾祖伯高公,他很会治家,官至零陵太守,有敦厚周慎之称,后传为敦慎家风(此事记载在后汉书的马援传中),这时的郡望是武陵,经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的七百六十多年中谱又失载。
北宋初年有大初公以诗称着,其他具体的无载,南宋(公元1127--1279年)初有远祖龙通公,是江西省吉安府庐陵县南门外开基的太始祖。
通公传至伯淮公有十四代,都以单线世系记载,分支未载。
一世祖通公至七世祖降公都丹心佐辅南宋。
十世祖行进公是明朝(公元1368--1644年)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长乐县开疆辟土的千户爵,其弟行素公是龙川县开疆辟土的千户爵。
(后来行素公另立姓龚氏)经多方辗转,十四世祖伯淮公才定居长乐县下潭。
传其子鳞、鲲、鯨三公。
后遭贼犯,流离颠簸,鳞、鲲两公流落葵潭,世事稍静两公又选择长乐(五华)县龙村双龙围立业开基,鳞公后裔居硝芳.小梧溪,鲲公后裔永安(紫金)县龙子布立业,以后才迁至长乐县睦贤村定居.现在鳞鲲两公后裔分布甚广,但主要分布在广东的五华县睦贤村、小梧溪、硝芳三派,紫金县的忠垻、龙村、横山、章田和潮州、顺德、中山、海丰、陆丰、惠东、增城一带,以及广西、四川、云南、贵州、湖南、福建、台湾等省。
鯨公回转江西卢陵县,其后裔要分布在江西,广东省蕉岭、平远亦有。
全国各省龙氏辈分收集
全国各省龙氏辈分收集龙氏家谱字辈派语汇编重庆市重庆万州区龙氏文章之世道兴国重庆万州天城落凼乡黄坪郎家弯龙氏泽正光济世裕国学成家宗庭锡朝顺万福绍玖兴文明来选应德太和安宁高伯开作相永远寿长春重庆开县中兴场海滕登文正绍启永仕通显代廷光远恩泽挥耀锋锦程清礼义荣华志立宗重庆市巫山县一支天治思必喜祖奉大生时维德高生在来登应可知云腾开甲第鱼化继昌期尉启学源盛传家泽永垂重庆市巫山县骡坪镇三溪乡大坡村字辈发宗祖正邦万代彝伦重雍合致太平胜世崇教育诗礼启家声重庆市巫山县庙宇镇龙氏字派启图大修云圣干明一堂金玉世代文昌继志克述崇振宗纲建功立业道高德扬命传虞帝声衍天皇武陵择映汉国辉光敦厚周慎孝友纯良禹门汲浪芥治生香承嗣饴绪源远流长永维枝本兰桂腾芳重庆潼南卧佛镇字辈排列以永发重庆潼南别口龙氏中义孝先干文学字光昌重庆潼南县红花乡会光乡在楚时字派:登正一二三仕国理朝刚宗志沛德远荣华富贵昌川二世启用字派:一二三仕元成明永开昌忠义增文德万世(年)发又长重庆潼南县宝龙镇老院子龙氏德廷启尚仲才秉宇全道文景希从彦历代受官诰祖宗宏思远永乐福泽长诲汝勤修学国风善正新尊贤多勇士齐家治太平重庆潼南县宝龙镇八角寨龙氏再正通光昌顺秀芳承先德现名世文章道建大有财景元良立朝佐国沛泽自长重庆潼南县柏梓镇龙家垭口龙氏天启光道虞世修延正有邦家嗣绪永承先志诗文兴国培元作秀多士步汉登云重庆潼南县龙项乡龙氏字派尚宪尧舜禹汤文武光世振兴祖□章绍传忠学再汝锡永家祥重庆潼南县宝龙镇白果办事处三大六队斑竹湾龙氏字派汉奇辅艳均忠思盛道怀保定文武秀茂林见友开重庆潼南双江字辈凤首朝青登国用与从明文章开盛世重庆忠县龙氏字派原天泽永朝运正开克绍宗德明文大怀再帮选达万国宽材一登庭先连升凤来光全荣跃普寿宪台重庆江津字辈厚泽益之九重庆秀山县一支龙氏正坤兴再士秀大朝永代吉昌道景明有裕从通光启世新正重庆秀山县一支龙氏国昌胜秀代地林啟俊英乾德应红泰佳清吉久兴重庆秀山武陵龙氏字辈:人治贵道秀从之井运长文章辉尚国百代绍书香重庆市秀山清溪场镇寨盼龙氏字辈再正文世邦德胜运通昌朝官兴腾秀金才祖志光重庆市秀山里仁龙氏字辈国昌胜秀代地林(灵)启俊英乾德应鸿泰佳兴吉久贞重庆秀山涌洞三岔溪朝再正应秀通升连步登昭明克昌大日后必高腾重庆秀山涌洞高洞溪宗支朝庭文武秀政令见照明永先开泰运贻世振家声重庆秀山涌洞大面坡宗支再正通光昌胜秀重庆秀山涌洞川河盖后朝宗支再正通光子洪德重庆秀山溪口苗龙塘宗支湖南老字派30字:幸念崇道槐,欲令建表翁,宝殿文武秀,再正通光明,颜定便远志,汉奇甫艳均。
龙氏宗谱
五十世祖武陵郡公元一九九四年岁次甲戌孟夏月中旬吉立宗发传吉富置龙氏宗谱万世流传龙氏族谱万古流传永垂不朽龙氏历代起祖发派根由谱序开列于后第一章言制人伦第一总章混沌初开乾坤定矣自从三皇居上世第一伏义姓风氏名太昊始书八卦造琴瑟教嫁娶作书契男婚女配人之大伦在位一百一十五年第二章言制五谷第二神农姓姜氏名炎帝当百草作医书制五谷教民耕种在位一百四十年第三章言男冠女笄第三黄帝有熊氏姓公孙又姓姬名轩辕诸侯尊为天子作甲子造律吕耕田货币舟车宫室书野分州制衣裳所生二十五子在位百年号曰三皇第四章言五帝座位第四少昊金天氏姓巳名垫黄帝次子以金德王能修太昊之法在位八十四年第五颛顼高阳氏黄帝孙始作历在位七十八年第六帝喾高辛氏姓姬名穸少昊之孙在位七十年第七帝尧陶唐氏帝喾次子名伊祁在位七十二年第八帝舜有虞氏黄帝八代孙生于姚故姓姚在位六十一年第九章言少昊之后龙氏出自少昊金天氏之后生于龙又姓龙原系江西籍龙虎山第十章言上古龙氏发派诗句龙氏发派历代世系上古之世乾坤定矣干道成男坤道成女男生原为之有室女生原为之有家男女居室人之大伦古之理道传于后世矣当思诗天下之木虽有千枝万叶无不本乎其根矣天下之水亦有千流万派无不本乎其源矣木既有根水既有源况人生天覆地载既有千门万户无不本乎其源祖矣既本其祖而欲兴木根水源之思莫如缉族谱以遗后世尽其尊祖敬宗之道乎卑后世而弗失则不惟知祖宗之道根源而起尊敬之心其于分枝折派尊卑上下历代远悉由此而知之也及辟地有万古长春之世界而日往月来亦是千秋不老之同阴阳造化分昼夜之两端乾坤定就分人伦之化育也第十一章言起祖名姓安插起祖世系龙氏出自少昊金天氏发脉一百代嗣孙之后生天佑生于龙又姓龙氏名天佑生于东晋康帝十六年岁次癸(丁)亥二月初二辰时建生原系江西吉安府抚州龙虎山小地名骨龙田地分生长人氏第十二章言自生龙氏自生民以来惟天阴阳相协厥居趾趾祥贻谋垂燕翼之远言念及次不禁欣然乐乐矣独是既系木本水源裔均为属毛离裹之亲使不溯其世系考其枝派则昭子穆孙无以消其分而本支百世何以联其情然且先人有祖武谁知其克纯之前人有箕丧谁知其丕振之功德如在谁念其率祖率宗春秋有举谁思其于改乐嗜也哉沉酒乎今日以溯在昔世远年湮地移居迁又何自而知其为鼻祖之起开基太祖之起继历第十三章言置谱家祖龙群郎垂成乎使姑置尔谱其更茫无改考茫可知矣第十四章言起祖龙天佑东晋世祖章皇帝穆帝年间入江西吉安府太和县管下小地名二十四都又四甲落业前鉴后守相传三十余世第十五章言分居大清世祖章皇帝家祖龙州海所生九男人口胜重天干无收父子商议九大房分派第十六章言腾谱家租龙国学康熙四十年岁次辛巳八月初十日抄腾族谱青春二十岁未满自康熙年间入川落业于义里一甲分注理民府地名龙家湾前鉴后守相传五世第十七章言移居家祖龙胜才自嘉庆九年入四川省上南道宁远府西昌县管下小地名沙子厂住居三世第十八章言移居家祖龙永清自咸丰年间入云南省昭通府永善县管下万和场买姓坪子住居相传三世家祖朝仁咸丰年间入云南永善管下万和场马塔铃處鼻梁一年后又迁柯榔小田坝我祖龙朝仁去世后家祖龙永科迁移柯榔大石色住居迄今住柯榔已百余年相传六世第十九言置谱民国世祖章皇帝五十世祖宗又垂成乎似姑置尔谱其更茫无改考可知也第二十章言序谱是谱序许矣哉夫家有缉而后有联其情秋然不混而知其为某公某某支派也自兹以往源之远者流必长根深者叶愈茂有闻不患其无继有不患其无承亲其亲长其长父与父亲言慈子与子言孝兄与兄言友弟与弟言恭他日庆流及远克昌其后后之视今香犹今之视昔诗之本支百世书曰以亲九族卑世世子孙勿替引之可也第二十一章言龙氏字派五十世祖龙宗文篡编五言诗字派一共二十四句诗字派一百二十个字取不许错乱方有查考抄腾人赵涛宇系龙姓宗字辈外甥与缉华实属血表兄弟于一九八零年庚申正月与缉发抄谱时对此谱原编字派有同音和同体字篡改了二十个现抄之本为篡改后的本字应遵照庚申正月以后的抄腾本字派体样为准字体改正已经全族同意合格不可异言以作后世留念龙氏字派开录于后天霈鲁清纪月明辅同与家和启逢琼辨金命财仑文殿安邦应见江玉喜元志宪汝德厚海大步瀛洲国正光昌胜士朝永泰宗缉远荣华再仲举世忠臣清择维官宦全汉都连纯仁义礼智信富贵道康宁发达雄英顺齐章显书平祖尚功勋好后代座宫庭宇开乾坤广贤良俊旭初豫淮满堂福界宽学炳候按第一总章应补明案记一则四十五世祖龙胜才自嘉庆就年入四川省上南道宁远府西昌县管下小地名莅实滩大厩子相传三世四十八世祖龙永清自咸丰四年岁次甲寅入云南省永善县管下小地名贾家坪子相传三世五十世祖宗文于共和国一九五二年移居小地名杨家地一九六四年由龙宗文分谱本之案记案记开列于后案记序全族相传四十五世祖龙胜才入云南的字辈为案记为案记从胜字起以七辈人的在派为案记胜士朝永泰宗缉由四川上云南的我房亲族应以七字案记为准今而后世代相传尚有他人借口混认我派为族应追寻案记来由若对案记不清决不可认为亲族是以为训矣五十世祖宗文昔诗之本龙氏起祖发派根由开列于后万代相传第二总章第一章言开天辟地人物日月三光盖闻乾坤未判田地未开之前名曰混沌之世此时无有日月田地风云雷雨山川草木飞禽走兽以及鱼鳖昆虫且日未明阴阳未分天地之体合而为一清浊不分昏昏蒙蒙故曰混沌混沌者乃无极也无极不分阴阳无极而生太极始分阴阳太极之元气动者静而阴一动一静始分阴阳田地开阔乾坤定矣天开于子轻清之气一万八百年上浮而为天天之精华凝结而为日月星辰地辟于丑重浊之气一万八百年凝结而为地地之凝结而为山川河狱轻清之气为天重浊之气为地清浊混者为人干道生男坤道生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变化无穷焉天开于子一万八百年地辟于丑一万八百年人生于寅一万八百年三才定位共三万二千四年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天覆乎上地载乎下人居中央天体原故人之头园地体方故人之足方人体以象天地,天是一大天,人是一小天、天有日月、人有耳目、天有日月为阴阳,人有血气为阴阳,天有三百六十五度,人有三百六十骨节、天有八万四千星斗,人有八万四千毫毛孔穴。
龙姓家谱56个字辈
龙姓家谱56个字辈
龙姓家谱56个字辈:明文章仕世大云,书香克绍振家声,忠贞信义仁廉礼,本性相传继述成。
文章仕世大云正,朝佐贤君运会盛,国瑞家祥富寿增,龙仁由义听天命。
龙姓人口超百万,所以家谱字辈各地有很多,龙姓是古老的姓氏,春秋时有龙子,战国时有魏将龙贾,秦末楚国司马龙苴,源流古老,作为姓氏的龙姓和龙图腾一样,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发祥于山西河南等地。
分布。
宋朝时期,龙姓大约有4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04%,排在第二百位以后。
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四川、江西、安徽,这三省龙姓大约占龙姓总人口的87%,其次分布于河南、浙江等省。
四川省为龙姓第一大省,居住了龙姓总人口的32%。
全国形成了西部四川、东部赣皖两大块龙姓人口聚集区。
龙氏宗谱
案记序全族相传四十五世祖龙胜才入云南
的字辈为案记为案记从胜字起以七辈人的在派为案记
胜士朝永泰宗缉
由四川上云南的我房亲族应以七字案记为准今而后世代相传尚有他人借口混认我派为族应追寻案记来由若对案记不清决不可认为亲族是以为训矣
五十世祖宗文昔诗之本龙氏起祖发派根由开列于后万代相传
第二总章
第一章言开天辟地人物日月三光
龙氏字派开录于后
天霈鲁清纪月明辅同与
家和启逢琼辨金命财仑
文殿安邦应见江玉喜元
志宪汝德厚海大步瀛洲
国正光昌胜士朝永泰宗
缉远荣华再仲举世忠臣
清择维官宦全汉都连纯
仁义礼智信富贵道康宁
发达雄英顺齐章显书平
祖尚功勋好后代座宫庭
宇开乾坤广贤良俊旭初
豫淮满堂福界宽学炳候
பைடு நூலகம்按第一总章应补明案记一则
四十五世祖龙胜才自嘉庆就年入四川省上南道宁远府西昌县管下小地名莅实滩大厩子相传三世四十八世祖龙永清自咸丰四年岁次甲寅入云南省永善县管下小地名贾家坪子相传三世五十世祖宗文于共和国一九五二年移居小地名杨家地一九六四年由龙宗文分谱本之案记
第十九言置谱
民国世祖章皇帝五十世祖宗又垂成乎似姑置尔谱其更茫无改考可知也
第二十章言序谱
是谱序许矣哉夫家有缉而后有联其情秋然不混而知其为某公某某支派也自兹以往源之远者流必长根深者叶愈茂有闻不患其无继有不患其无承亲其亲长其长父与父亲言慈子与子言孝兄与兄言友弟与弟言恭他日庆流及远克昌其后后之视今香犹今之视昔诗之本支百世书曰以亲九族卑世世子孙勿替引之可也
第十三章言置谱
家祖龙群郎垂成乎使姑置尔谱其更茫无改考茫可知矣
第十四章言起祖
龙天佑东晋世祖章皇帝穆帝年间入江西吉安府太和县管下小地名二十四都又四甲落业前鉴后守相传三十余世
龙氏字辈汇总
龙氏字辈汇总在汉代龙伯高公以前我们这里无谱牒可考.故不述.自龙伯高公起有谱可据的字辈是京兆扶风期35代伯夷让赞虞。
因名荣显第。
赐姓宠嘉谟。
夏选才英秀。
周推圣品殊。
援书通汉室。
太守达皇都。
以上用的是第四部韵因勤国事而自然分枝.龙采廉公奠基湖南省绥宁县东山之后.便以龙采廉公之采字开篇续编了70代.这70代仍按扶风期格调编成采禹宗望尊。
方仁欲令存。
祥文均育国。
赋迥超伦。
允命开前绪。
威廉裕后昆。
此上30代用的是第6部韵下面换用第2部韵振绳承世德。
运会际明朗。
冠盖辉南楚。
勲猷重豫章。
敦亲端化本。
合序饰常。
继述维贤孝。
家声永克昌。
以上总共105代迄今已用去70余辈.剩下的就只有20几个字了。
基于上情我们又以第二部韵续编200代供日后修谱编字辈时参考叶茂其根健。
流富是源长。
顺次无越。
纲纪务必彰。
典范嗣勤卫。
仪型裔励扬。
平居心安泰。
秉正岁宁康。
俊逸群峰帅。
清高万岳光。
呤沙叠古韵。
步武迪新航。
量启涵船度。
行操白刃霜。
冥濛天道在。
人事慎藏昂。
权大宜谦谨。
职微崇直亢。
浮云须冷眼。
莫炎凉。
志念千村盛。
誉争代香。
忠贞昭日月。
浩气暄寒江。
凝眸沧波近。
极目碧空茫。
展翅求鹏翼。
潜鳞探蛟邦。
泛舟寻旧雨。
悬榻待故骧。
举杯邀北海。
舞墨荐韩朗。
信孚五洲庶。
礼固九边疆。
柔怀来旷运。
耿介立朝堂。
聆音察睿彦。
鉴貌辨时芳。
造物谁先觉。
征途应自强。
龙氏族谱编辑委员会至全国龙氏统一新字辈发扬敦厚秀德树立武陵云升振创贤元雄伟统导环宇盛荣四川龙氏统谱字辈文明经济昌祖泽裔芳远定宪安中华齐家丕达显慎廉世德延绍承名宗演贤圣立先路嗣哲咸思勉智仁礼义和守则犹克展诚正修治平学道业宏阐孝友睦任勤从善应果敢熙乐臻大同化成期早晚四川开江龙氏字辈汉朝虎联君成兴为友德茂学庆捷言。
四川达州龙氏字辈献必凤瑞起世上德立清永定荣华国四川屏山龙氏字辈善朝德应福思时兴荣显清高彦富贵文章本圣贤孝弟承先泽忠信纯由天仁义著家国礼智渊源远四川长宁龙氏字辈裕霄映时太密庆恕祖宗月应仕大必友如志昭先德文章再吉成功绳方翼进心一可生明四川长宁龙氏字辈忠孝传家本诗书振国梁祖宗辉可继,万代有荣昌四川安岳龙氏字辈福秀朝兴廷乘泰世大猷腾飞昌自升巨庆时光美崇富盛景文尚德良可贵嘉善嗣远明四川泸州龙氏字辈大运启朝腾荣福成代兴仕正德伦显万寿永遐宁四川广安龙氏字辈伏世朝大启,仕秀永方长,腾汉祥云见,证清得正光,从来深必海,化雨济时昌四川犍为县龙氏字辈文章仕世大云正,朝遇贤臣远会顺,河清海晏庆升平,万国翰林喜泽润重庆大足龙氏字辈善朝德应福思时兴荣显清高彦富贵文章光(本)耀(圣)先(贤)孝悌承忠信世久定国昌”。
龙姓姓氏源流
龙姓姓氏源流龙[龍,读音作lóng(ㄌㄨㄥˊ)] 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八十五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312万,占全国人口的0.24%。
龙(lóng)姓的来源因多涉及神话,故不可详考,源出有七:1、出自黄帝之臣龙行。
据《姓氏录源》及《竹书纪年》所载,黄帝臣有龙行,黄帝居有熊(今河南省新郑)。
是为河南龙氏。
2、出自舜时纳言龙之后,以官名为氏。
据《通志·氏族略》所载:龙氏,舜臣也,龙也纳言(所谓纳言,是当时一种专司出纳,帝命的官职。
)子孙以官职名龙为氏。
因舜的活动地域在晋南地区,故此支龙氏出自今山西省境。
是为山西龙氏。
传两千多年至汉代,有龙勉,因仕从河北钜鹿诏迁扶风京兆,传四代有龙述,字伯高,龙伯高初任山都县令,汉光武帝时升零陵太守,官于楚,家武陵,为武陵始祖。
3、出自古代神话传说,御龙氏之后。
据《姓氏考略》所载,龙姓出自御龙氏,望出天水。
如夏朝御龙氏刘累(尧之后,因有驯化龙的本领,深得夏帝孔甲的赏识,被封赐为“御龙氏”)的后裔中,就有以龙为氏的。
刘累的故城在今河南偃师县南,是为河南龙氏。
4、出自古代神话传说,豢龙氏之后。
据《通志·氏族略》及《名贤氏族言行类稿》等资料所载,相传董父,已姓,精于饲龙,以畜养龙而被舜赐姓“豢龙氏”。
其后代有以龙为氏的,是为湖北龙氏。
5、出自西汉牂牁地区有龙姓。
据《华阳国志》所载,西汉时的牂牁大姓中有龙氏。
牂牁郡,治今贵州省凯里县西北。
6、出自地名,以采食地为氏。
春秋时楚大夫食采于龙(今山东省泰安西南之龙乡),其子孙有以龙为氏者。
7、出自其他源流和少数民族有龙姓。
①据《北史》所载,焉耆国(今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焉耆西南)、西域且弥(今新疆昌吉、玛纳斯二县),其君王皆为龙氏。
②少数民族中有龙姓。
在我国苗、普米、哈尼、彝、侗、瑶、水等民族均有龙姓。
姓氏字源:龙,古人视为“神物”。
汉朝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龙,麟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龙氏家谱——精选推荐
龙氏家谱南江乡一村花园公元2006年岁次丙戌年春序言时代轮转,人口日多,社会变革,事物日繁,兼新陈代谢定律,人欲知以往事,无不赖文字记载,传绵稽查,故国家有国史,籍改历史盛衰与人文概况。
缩小:古今完人有自传,宗族之间有族谱,溯本追源,勿忘先人恩德,敦宗睦族,团结精诚,长卑有序,兄友弟恭,有此重意。
昔曰:国父(孙中山)循国情,依我民族性、家族、宗族,而导国族,其意而法善。
因此,在公元1986年12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通知,要求各级政府,加强地方志编纂工作的领导,有利于三个文明的建设。
根据国务院通知,在党和政府领导下,龙氏族谱进行了编纂。
为了加强政治、经济、文化、学习交流与合作,坚决遵守党纪国法,讲伦理,讲辈伦,尊宗敬祖,尊老爱幼,不能混乱、颠倒上下。
同时,根据历史考证:在公元1630年(崇祯三年),张献忠米脂率十八寨人起义,自称八大王,改营曰(西),表示自立,这支起义军,战于晋、楚、蜀,迅速发展壮大。
在公元1644年(崇祯十七年春,张献忠率军十多万人,五次进攻四川,当年十月十六日,在成都建立了大西政权,国号大西),继续分兵攻占各州、县、市,十二月就占领顺庆(今南充市),建立顺庆农民政权,后来战于西充,死在凤凰山。
由于多次战争,死人无数。
由此,田土荒芜,无人耕种,建筑物损坏,无人重建。
皇上圣旨,于康熙三十三年前后,将原江西省吉安府太和县人,移湖广所属麻城、天柱、武陵等县,后来搬移到四川省各州县,而龙氏族人住在顺庆府南充县,就分居在会龙、长乐、南江、天峰等八个乡二十多个村落业居住至今。
上至公元1644年下至2006年,纵贯360多年,发展经历13代至16代人。
其中我们祖人龙再南是湖南武陵县×乡×人,来四川南充县南江乡一村(小地名花园)居住至今。
因历时久远,资料残缺,难以查清,错误很多,请族人指教、补充,不胜沾感!编辑人:龙明秀、龙世银、龙世泽审查人:龙纪月系天峰乡四村(大水井)公元2006年岁次丙戌年春龙氏族谱章程草案一、宗旨:坚决遵守党纪国法,加强团结、创新、和谐、发展,弘扬中国文化传统(清明)节。
谁可入传r——清水江下游地区族谱中宗族记忆与书写权力
谁可入传r——清水江下游地区族谱中宗族记忆与书写权力姜明【摘要】人物传记是族谱构成中的重要部分,它既体现了修撰者关于祖先的"历史记忆",也同时彰显了族谱书写中的权力结构.本文通过对清代以来清水江下游地区族谱中传记类别及其内容的梳理和分析,考察这一地区以宗族为单位的民众群体在构建祖先传说、讲述先贤故事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社会建构的基本过程和社会变迁的方式与途径.【期刊名称】《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7(035)005【总页数】8页(P24-31)【关键词】清水江下游地区;族谱;传记【作者】姜明【作者单位】凯里学院人文学院,贵州凯里 556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912.3族谱记载了一家一族的“历史记忆”,承载着“敬宗收族”的重要功能。
族谱中的传记就是这种“历史记忆”最重要的体现之一,同时也是提高宗族荣誉和地位,增强其成员凝聚力的主要途径。
明清以来清水江下游地区的社会演变,宗族的蓬勃发展是其中引人注目的现象,以苗族、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出现了大量撰修族谱的情况,通过对族谱的传记部分的深入分析,可以厘清宗族关于祖先的“历史记忆”,从而窥见这一地区社会结构的重构与变化。
清水江下游地区的族谱中,大都记载有自己宗族的远祖、始迁祖的传说故事。
兹举一例加以说明:十世祖禹官,字相承,配罗氏,乃金山腾万公之女。
公自河南卫辉府偕妣黄氏赴之。
未几吐蕃入寇,夏人叠虐,海内流离,民无得所。
罗公乞休,公同外祖黄公徙河东蒲坂县寄居焉。
又因罗公乃江西庐陵人,又随外祖入吉安老家,公择太和县白下驿以为家焉。
其时运际沧桑,剿除吐蕃,夏人武功尚焉。
公秉性英敏,才擅任戎,于宋神宗元丰四年辛酉岁甫任南昌节置副使,治兵临戎,屡立奇功,至哲宗元祐元年丙寅,内卿高太尉荐其贤,陞调黔省以镇苗民。
一年之余,苗疆以靖。
未几南蛮作乱,兵民受害,内阁司马光、范纯仁同奏:“黔与南楚为邻,黔苗畏服者,武臣龙禹官也。
龙氏族谱
第三节武陵零陵世系1 2 3 4 5 6 7伯高—●夷诏—●让瑜—●赞襄—●虞瑄—●因字—●名灵—(接上页)●夷明●因籍●名扬●名望8 9 10 11 12 13 14—●荣彰—●显达—●第刚—●赐与—●姓瑚●显远●第毅●姓琏●显遂●姓珍—●宠临—●嘉乐—●姓璞●宠卧15 16 17 18 19 20 21 22●夏教—●谟猷—●夏谕—●选汉—●才广—●英度—●秀毓—●周道—●推澄—●谟程●才大●英量●推清23 24 25 26 27 28—●圣任—●品暹—●霓—●谅—●熙———●甲(失考)●云●戊(失考)●霞●庚(迁江西永新,下接15页)●煦(迁福建)●谕—●澄————●梦魁(迁上海)●源(迁浙)—●梦华(失考)●谋—●翔(迁山东)—●寅(入山东莱州)第四节江西永新世系28 29 30 31 32 33 34 35庚—●怀—●楚——●况——●钦(过嗣)(上接7页)●琮(下接225页大足古龙支)●万●瑊●宽●瑀●发(下接237页●琳(下接231页永川万寿支)茶陵龙书金支)●侃—●钦(接嗣)—●真—●凯—●曜(迁茶陵,下接18页)(注:安化、益阳谱中无真公这一代,今世系以湘乡、茶陵、永新谱为准。
庚公至通方公出生日期记载今人难以理解,但古代确有子比父小十岁,比母小十二岁的记载,按原谱载于此作族史研究)第五节湖南茶陵世系35 36 37曜—●福奇—●通方(迁湘潭,建湘乡城南世系,接下页)(上接15页) ●通圆●寿奇●康奇陵)—●祥(下接237页攸县龙永图支,又接249页永兴龙顺周支)●宁奇(第六节湘乡城南(湘潭湘乡韶山)世系一、湘乡城南世系总图表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通方—●贞—●体乾—●瑞——●浚哲—●跸—●起渊—●骥—●光烈—(接上页) ●明哲●彪●骏●光祖●瑄——●世哲●象乾—●福珺●福玖—●明哲(下接243页益阳支)46474849 50 51 52—●定—●国宝—●囦—●时霖—●原德—●允清—●仕富(下接25页)●时霶(下接243页新化茅坪支)●仕贵(下接43页)●国(下接224页大禄公世系) ●仕禄(下接47页)●仕俊(下接57页)二、仕富公房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仕富—●锐—●升海—●大宪—●科—●应金(上接19页) ●应银●应宝●汝棹—●烜—●宏圭—●雨●应鈨●汝槐●宏恢●霞—●应泽●汝棋●宏北●钺—●应湘—●汝梅(接下页)●宏青—6061626364宏圭—●光荫—●昭道—●先球—●德云、德日、德霞●先珙●德怀、德兼、德志、德幸●先璲—●德朝、德佑、德助●昭益—●先安—●德嶤、德橓●嶤荫●先金—●德文、德纯●先和宏青—●元荫●先勳●德维、德奇、德任、德升、德鄉●亨荫—●昭仁—●先虞—●德樑、德尚、德胜、德和(又名先辉,入川建大足高升世系,下接61页)●昭义—●先用●贞荫—●昭礼●先嘉●昭智—●先喜—●德锡、德镇●先善—●德敬宏北—●明荫—●昭翰—●先荣(接上页)●先华●先贵—●德让、德证、德谦、德谓●昭项—●先履、先义、先任、先简●先际—●德化●昭典—●先顺—●德誌●先笃—●德谏●先传—●德训、德诰●先膠—●德诏、德议、德词、德详、德胜●先佑—●德贻●日荫●昭均●先位—●德试—●昭泰—●先纯●德讚、德诚、德诘●先崑—●德谱●先星—●德宅、德润、德洋●先定—●德恩、德思韶山龙良浩单支世系:先位—●德试—●自浚—●春芳—●显廉—●扬桂—●宗宽—●祖江(绍鹏)—●在家—●配明—●良浩/?no=1179&tag=4&netorid=29778&levelcount=73。
湖南省隆回县龙姓辈分顺序表
湖南省隆回县龙姓辈分顺序表
以下是湖南省隆回县龙姓辈分顺序表(自上而上)
龙敦厚堂龍氏續修族譜龍氏續修族譜字派湖南省隆回县龙武陵堂龍氏族譜龍氏族譜字派湖南省隆回县
龙大耐堂向氏族譜向氏族譜字派湖南省隆回县
龙武陵堂醴陵高橋龍氏湧分體閥公派支譜醴陵高橋龍氏湧分體閥公派支譜字派湖南省隆回县
龙-- 伪宁龙氏六修族谱伪宁龙氏六修族谱字派湖南省隆回县
龙-- 龙氏泉公六修族谱龙氏泉公六修族谱字派湖南省隆回县
龙敦厚堂龍氏泉公六修族譜龍氏泉公六修族譜字派湖南省隆回县
龙武陵堂龍氏族譜龍氏族譜字派湖南省隆回县
龙敦厚堂龍氏六續族譜龍氏六續族譜字派湖南省隆回县龙武陵堂醴陵高橋龍氏六修族譜醴陵高橋龍氏六修族譜字派湖南省隆回县。
读谱札记(三)
读谱札记(三)十二盐堆龙氏,西仲公于唐乾符甲午(公元874年)于永新开基,至宋神宗煕宁年间,已历近二百年,繁衍到十一世前与后。
公元九世纪末十世纪初,况、侃二公之钦、琮、瑊、瑀、琳五子,皆登科入仕,瑊、瑀二公便因官而远徙川、黔。
宋初,钦公裔曜,已开基湖南茶陵;琮公裔舜臣已开基泰和,琳公之子纬已开基庐陵(吉安);估计当时盐堆龙氏总人口七八百人左右。
有族谱称千余人。
北宋,社会相对稳定,生产迅猛发展,人口迅速增长,文化空前繁荣,进入空前高度的文明社会。
编纂族谱(家谱)也开始由“官修”转入“民修”,诗书簪缨之族的永新龙氏,人丁兴旺,经济丰腴,登科入仕者众,人文鼎盛,有了编纂“盐堆龙氏族谱”的社会环境和必要。
江西永新盐堆龙氏首届纂修族谱,在宋神宗煕宁末。
主修《盐堆龙氏族谱》的是龙缌。
龙缌,西仲公的第十一世孙,琳公裔,字无隐,号诚叟,宋熙宁庚戌进士,授宣议郎,赐绯银鱼袋。
与当时的名哲学家、教育家、理学奠基者程頣、程颢兄弟,过从甚密。
程颢说他“予视其人之平居,口无择言,身无择行,有伯高‘敦厚周慎’之风。
”因龙缌批评王安石的“新法”,被贬官。
他回到永新,不与国事,效庐陵欧阳修,进行编纂龙氏族谱。
这是盐堆龙氏——也就是钦、琮、瑊、瑀、琳五派嗣孙最早的一次纂修龙氏族谱。
七八十年后,南宋绍兴年间,琮派单独修谱,由博学宏词第一、湖州归安丞泽霖公主编。
再过一百余年,才丰学博的德厚公,曾任翰林承旨、潭州守,致仕后,于南宋理宗宝庆三年(公元1267年),主修《盐堆龙氏续修族谱》。
元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琮公派续修房谱,主编为礼经中式、永丰县教瑜震卿公。
元泰定年间,有“天下道学之宗”之誉的儒学提举仁夫公从陕西回到永新。
此时,龙氏已成永新大姓,遍布永新南、北、西、东四乡;与永新相邻相接的湖南茶陵、江西泰和、吉安,钦公派曜公的裔孙、琮公派舜臣公的裔孙、琳公派纬公的裔孙,分别都有大的发展,而且枝繁叶茂,人才济济。
他十分兴奋,以老迈之躯,不辞辛劳,遍访龙氏宗亲,倡议三派合修龙氏族谱。
龙氏族谱资料
龙氏族谱
龙氏族谱是家族文化中最珍贵的遗产之一,它记录着家族的血脉传承和世代延续。
每一个家族成员都可以通过族谱了解自己的家族历史、族人姓名、世系关系等重要信息,从而增进对家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龙氏族谱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历史传统和文化传承方面,更是家族凝聚力和认同感的象征。
1. 起源与传承
龙氏族谱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的龙氏家族首领。
据家族传说,龙氏家族
是由一位拥有神秘力量的祖先创建的,他们以龙为图腾,因此得名龙氏。
随着家族的发展壮大,族人逐渐增多,族谱也在不断完善和传承。
2. 格局与架构
龙氏族谱通常分为不同的分支和世系,每个分支都有其独特的标识符号和命名
方式,反映了家族内部的层次结构和亲属关系。
在族谱中,每位族人都有其独立的编号和记录,以便后代查阅和研究。
3. 家族文化与传统
龙氏族谱不仅是家族血脉的纪录,更承载着家族的文化传统和精神价值观。
族
谱中除了记录族人姓名、出生日期、籍贯等基本信息外,还会记载族人的事迹、成就和贡献,以示对其的尊重和纪念。
4. 传承与未来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龙氏族谱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新一代族人应
当珍惜族谱这一宝贵的遗产,传承家族的优良传统,传播家族的文化精神,让族谱继续延续下去,永远传承家族的凝聚力与认同感。
结语
龙氏族谱是龙氏家族的宝贵遗产,它记录着家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通过研
读族谱,族人可以了解自己的家族历史和渊源,增进族人之间的交流和认同。
希望龙氏族谱能够被世代传承下去,让家族文化之树在新的土壤中生根发芽,开枝散叶,绽放出更为璀璨的生机与活力。
龙姓起源及族谱
龙姓起源及族谱
龙姓起源于中国古代,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姓氏。
据史料记载,龙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当时有一位叫做“龙虎”的人,他是一位著名的军事家,他的后代就以“龙”为姓氏。
传说中,龙姓的起源还有一个神话传说,说的是一位叫做“龙虎”的人,他是一位著名的军事家,他曾经帮助炎帝建立了夏朝,炎帝为了表示感谢,就把“龙”这个字赐给了他,从此他的后代就以“龙”为姓氏。
龙姓的族谱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当时有一位叫做“龙虎”的人,他是一位著名的军事家,他的后代就以“龙”为姓氏,他们的族谱被称为“龙虎族谱”,记载了龙姓的历史,从春秋时期到清朝,一直传承至今。
龙姓的族谱中,有许多著名的人物,比如春秋时期的“龙虎”,他是一位著名的军事家,他曾经帮助炎帝建立了夏朝;清朝时期的龙禧,他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他曾经担任过清朝的太监;还有现代的龙洪,他是一位著名的科学家,他曾经发明了许多有用的发明。
龙姓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姓氏,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它的族谱中有许多著名的人物,他们的成就让龙姓的历史更加灿烂。
苗族土司家谱《龙氏家乘迪光录》概说
苗族土司家谱《龙氏家乘迪光录》概说龙泽江(凯里学院,贵州凯里556011)摘要:《龙氏家乘迪光录》为贵州省锦屏县亮寨长官司龙氏长官家谱,有清代道光和同治两次编修版本,其体例独特,融合了方志与家谱的功能,是研究清代苗族土司经济与社会的重要文献资料。
前后两修版本家谱比较,体现了清代苗族土司家族史的层累建构特色。
关键词:苗族;土司;家谱;迪光录中图分类号:C9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21X (2020)05-0034-05亮寨长官司位于今锦屏县敦寨镇,明初设。
据龙氏家谱记载,明洪武四年(1371年),龙政忠以功除授不支俸承直郞亮寨长官司正长官之职,管辖20余寨,①“原额户口人丁俱系黑苗”。
②由明及清500余年,龙氏世袭长官之职。
一、《龙氏家乘迪光录》编修概况清代亮寨长官司龙氏家谱名称为《龙氏家乘迪光录》(以下简称《迪光录》),所谓“迪光”乃取《尚书》“迪惟前人光,施于我冲子”之意,也即继承和弘扬祖先的光辉和美德。
《迪光录》首修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吾亮寨龙氏族谱,自乾隆壬寅春,长官祐周倡首,仁山先生主笔,业已有成书矣。
然未付剞劂”。
③祐周即长官龙世宁,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承袭,嘉庆四年(1799年)因病休致。
④仁山即副榜举人龙文和(字涵春号仁山),生于雍正三年(1725年),幼时家贫,十岁始就馆,过目成诵,十六岁应童子试,黎平知府蔡时豫奇其才,拔为第一。
然“小试冠军,乡闱辄蹶”,乾隆十八年(1753年)再次参加乡试,只考中副榜举人,“郁郁不得志,乃放浪形骸,借酒杯浇垒块,嬉笑怒骂,大有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感”,以开馆授徒维持生计。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时年61岁始就思南府安化县学教谕,嘉庆二年(1797年)告归,次年去世,享年73岁。
“生平笔墨最多,然多不留草,随手散失,今仅存者,吾家谱一书”。
⑤龙文和开创了独特的家谱体例。
《迪光录》不仅记录家族谱系,追溯祖德宗功,制定家法族规,考订家族礼仪及典章制度。
武陵龙氏族谱简明世系图(部分)
武陵龙氏族谱简明世系图(部分)一、序我国姓氏出现在氏族社会,当时以男为氏女为姓。
姓的定名说法不一。
龙氏之源主要有三,一为纳言龙氏,一为豢龙氏,一为御龙氏。
但均为黄帝裔孙。
而豢龙氏、御龙氏属神话传说。
大汉初年(191)武陵龙氏家谱序曰:“溯厥由来,系上帝以龙纪官,以官为氏,龙作纳言,其肇端也。
”唐元和五年(810)道州龙氏谱曰:“出自太昊时,以龙纪官为氏,至于虞之纳言,夏之龙圆,有周之龙穆世世相传”。
宋元丰(1078)春,永新龙氏初刻谱序中说:“汉太守伯高公,祖藉钜鹿,生于秦,官于楚,家武陵,至二十八世西仲公,唐末仕吉水丞,因乱避居永新。
”故我们是纳言这支龙。
关于郡称,凡伯高公之裔孙均属武陵郡。
我龙氏自虞舜赐姓为龙,立谱很早。
据史料记载:春秋时,龙子撰有家谱达数十世。
惜秦火焚书,荡然无存。
今天虽然可见部分世系,但实在是不严紧,不足以全信。
且春秋各大姓谱,多缺略不全。
故炎黄为人文祖先,不必过分执着追求。
有根据可考的血缘祖先有两位:一是纳言龙,可称为姓的始祖;一是东汉太守龙述字伯高,可称为血缘始祖。
今之《龙氏家谱》始于东汉初年,伯高公在世时,公元80年由二世祖诏明公首立。
五世祖宣公增修,得由东汉文学家、书法家蔡邕作序。
以后历代先祖相继续修。
今将湖南、江西、四川、重庆、广东等地的谱加以整理,取同存异,以达到普及家谱知识、传承龙氏文明的目的。
二、龙氏陕西扶风京兆世系据资治通鉴记载,汉高祖纳刘敬言:“徙六国后及豪杰,各家居关中。
”而吾先祖原藉河北巨鹿县,故尔亦徙关中,定居扶风京兆。
数十年后,吾始祖勉公奋而崛起,于西汉始元一年(前81)以名贤,受命出任程邑学长,政声卓著。
朝代:西汉西汉西汉西汉时间:前130 前92 前52 前1人名:龙勉——有孚——先仕——伯高(迁武陵)—有光(失考) —伯湘—伯海龙勉,生于西汉元光(前130),—伯澺祖籍河北钜鹿,汉时官于秦,始元(前86)任程邑学长。
龙述,字伯高。
扶风京兆人。
湖南各地龙氏宗支简介
为青衣苗著姓,分布于上木宜。
28、【岳阳龙氏】
始迁祖德九公。民国间双塘冲、游港、黄腾源、土城畈、蓝桥、分水坳、树山龙、眉山、柘山、麻塘、欧龙嘴、婆婆桥等支纂有族谱。
29、【华容南山新原岭龙氏】
始祖云祥公,元末率子七人自江西吉安徙湖北监利朱河。至德远公,明洪武24年(1391)迁居华容南山新原岭,另兄弟六人留监利。后人分居治湖、津湖潭、城关等地。派语:志大光宗祖,正邦尚用文,忠孝承先训,永世广贤明,应时开景运,华国振家声,敦厚贻谋远,竹书记盛名。
6、【湘潭龙家冲龙氏】
始迁祖荣宗公,由茶陵迁居湘潭龙家冲,清光绪30年(1904)续修支谱。字派:荣胜奇缔近楚邦平宗泽明垂大启……。
7、【湘乡城南龙氏】
始祖通方公,号碧岩居士,宋时官大理寺评事,为零陵太守伯高之苗裔。宋建隆元年(960)由茶陵迁居湘潭县木通榜塘。曾孙广东提举瑞公、中书瑄公于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由湘潭迁湘乡,居城南泰和坊太极道院傍,元末兵乱,族属散避,独瑞公十一世孙彦清守故土,派衍富、贵、禄、俊四房。清康熙12年(1673)创建宗祠,康熙39年(1700)始修族谱,乾隆36年(1771)、嘉庆13年(1808)、同治4年(1865)、1916年续修。字派:(自二十四派始)宏荫昭先德自芳,显扬宗祖在贤良,家修廷献襄平治,永绍贻谋世泽长。
15、【茶陵龙氏】
始迁祖必荣公,唐天祐间自江西永新宦游至茶陵,后定居于此,后裔迁居严塘长江、舲舫大岳。
16、【茶陵龙氏】
始迁祖定甫公,元至正2年(1342)因兵祸自江西永新黄琪徙秩堂东首,后裔徙居湖口、马江、小田等地。
17、【炎陵上馆龙氏】
始迁祖文通公,清代自江西永新迁此。
18、【炎陵下馆龙氏】
始迁祖文建公,清代自江西永新迁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武陵零陵世系1 2 3 4 5 6 7伯高—●夷诏—●让瑜—●赞襄—●虞瑄—●因字—●名灵—(接上页)●夷明●因籍●名扬●名望8 9 10 11 12 13 14—●荣彰—●显达—●第刚—●赐与—●姓瑚●显远●第毅●姓琏●显遂●姓珍—●宠临—●嘉乐—●姓璞●宠卧15 16 17 18 19 20 21 22●夏教—●谟猷—●夏谕—●选汉—●才广—●英度—●秀毓—●周道—●推澄—●谟程●才大●英量●推清23 24 25 26 27 28—●圣任—●品暹—●霓—●谅—●熙———●甲(失考)●云●戊(失考)●霞●庚(迁江西永新,下接15页)●煦(迁福建)●谕—●澄————●梦魁(迁上海)●源(迁浙)—●梦华(失考)●谋—●翔(迁山东)—●寅(入山东莱州)第四节江西永新世系28 29 30 31 32 33 34 35庚—●怀—●楚——●况——●钦(过嗣)(上接7页)●琮(下接225页大足古龙支)●万●瑊●宽●瑀●发(下接237页●琳(下接231页永川万寿支)茶陵龙书金支)●侃—●钦(接嗣)—●真—●凯—●曜(迁茶陵,下接18页)(注:安化、益阳谱中无真公这一代,今世系以湘乡、茶陵、永新谱为准。
庚公至通方公出生日期记载今人难以理解,但古代确有子比父小十岁,比母小十二岁的记载,按原谱载于此作族史研究)第五节湖南茶陵世系35 36 37曜—●福奇—●通方(迁湘潭,建湘乡城南世系,接下页)(上接15页) ●通圆●寿奇●康奇陵)—●祥(下接237页攸县龙永图支,又接249页永兴龙顺周支)●宁奇(第六节湘乡城南(湘潭湘乡韶山)世系一、湘乡城南世系总图表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通方—●贞—●体乾—●瑞——●浚哲—●跸—●起渊—●骥—●光烈—(接上页) ●明哲●彪●骏●光祖●瑄——●世哲●象乾—●福珺●福玖—●明哲(下接243页益阳支)46474849 50 51 52—●定—●国宝—●囦—●时霖—●原德—●允清—●仕富(下接25页)●时霶(下接243页新化茅坪支)●仕贵(下接43页)●国(下接224页大禄公世系) ●仕禄(下接47页)●仕俊(下接57页)二、仕富公房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仕富—●锐—●升海—●大宪—●科—●应金(上接19页) ●应银●应宝●汝棹—●烜—●宏圭—●雨●应鈨●汝槐●宏恢●霞—●应泽●汝棋●宏北●钺—●应湘—●汝梅(接下页)●宏青—6061626364宏圭—●光荫—●昭道—●先球—●德云、德日、德霞●先珙●德怀、德兼、德志、德幸●先璲—●德朝、德佑、德助●昭益—●先安—●德嶤、德橓●嶤荫●先金—●德文、德纯●先和宏青—●元荫●先勳●德维、德奇、德任、德升、德鄉●亨荫—●昭仁—●先虞—●德樑、德尚、德胜、德和(又名先辉,入川建大足高升世系,下接61页)●昭义—●先用●贞荫—●昭礼●先嘉●昭智—●先喜—●德锡、德镇●先善—●德敬宏北—●明荫—●昭翰—●先荣(接上页)●先华●先贵—●德让、德证、德谦、德谓●昭项—●先履、先义、先任、先简●先际—●德化●昭典—●先顺—●德誌●先笃—●德谏●先传—●德训、德诰●先膠—●德诏、德议、德词、德详、德胜●先佑—●德贻●日荫●昭均●先位—●德试—●昭泰—●先纯●德讚、德诚、德诘●先崑—●德谱●先星—●德宅、德润、德洋●先定—●德恩、德思韶山龙良浩单支世系:先位—●德试—●自浚—●春芳—●显廉—●扬桂—●宗宽—●祖江(绍鹏)—●在家—●配明—●良浩1、【长沙河西龙氏】西汉太守伯高公以钜鹿人官楚,遂家楚之武陵。
二十四世暹公任道州学政,遂家道州。
二十八世庚公唐末由道州任江西吉水,因择居永新。
始迁祖得时公,讳本达,明洪武9年(1376)偕兄秀二公由江西吉安府吉水县迁湘,秀二公落业湘阴县石洙;得时公落业长沙县河西赤岗冲,至七世分为策、旺、荣、伦四房。
族谱始修于清康熙37年(1698),嘉庆2年(1797)二修,咸丰8年(1858)三修,光绪27年(1901)四修,1935年五修。
老派:本为秉礼,进廷选朝。
续派:国正添心顺,官清民自安。
再续派:孝友传家,文章御世。
新派:伯高敦厚垂芳远,庆衍南湘贺治平。
2、【长沙龙氏】始迁祖万一公,明洪武间由江西丰城县瓦子巷徙居长沙万寿乡栗山嘴,生福禄、福寿。
福禄开桥口、象形、江边、墙背、石桥五支。
福寿开上垅、松园及浏阳大桥一支。
1912年八支合修族谱,1942年续修。
至1948年,递传22代,人口6000人。
长沙七支原派:福归志思永太兴,国安民正定乾坤,英贤蔚起文星运,功德昭垂烈祖恩。
浏阳大桥支原派:福必添潮思正丹,献兴应民尹泰馥,承绶世泽焕星运,功德昭垂烈祖恩。
新派:敦厚廉威著训词,皇廷祥瑞纪官师,荣登科甲知逢印,声震南邦在赋诗。
3、【浏阳枨冲龙氏】始迁祖秋元公,明崇祯间自江西吉安迁浏西乌石垅,后分为二支,一居枨冲,一居邑南亭子岭。
至清光绪33年(1907),已传11代。
4、【宁乡麟峰龙氏】始迁祖定海公,字梓开,号翥溟,明嘉靖38年(1559)由湘乡迁宁乡四都河冲。
至1948年,全族人口3000余人,多聚居于麟峰乡。
民国初建家庙于本乡湖基塘。
5、【湘潭井华龙氏】始迁祖跃湖公,字蔚起,号潭州,元至正2年(1342)偕弟跃海公自江西南昌府丰城县迁湘,海公落籍湘乡县南门,湖公徙居湘潭县井华龙家坊。
清康熙36年(1697)始修族谱,乾隆27年(1762)续修,道光2年(1822)三修,咸丰9年(1859)四修,宣统3年(1911)五修,1934年六修。
道光5年(1825)建宗祠于大屋湾。
世派:(自十一世始)嘉兆光宗,鸿章名世,振起炳图,家声克继,泰运景开,良士欣际,盛泽永昌,显扬先绪。
6、【湘潭龙家冲龙氏】始迁祖荣宗公,由茶陵迁居湘潭龙家冲,清光绪30年(1904)续修支谱。
字派:荣胜奇缔近楚邦平宗泽明垂大启……。
7、【湘乡城南龙氏】始祖通方公,号碧岩居士,宋时官大理寺评事,为零陵太守伯高之苗裔。
宋建隆元年(960)由茶陵迁居湘潭县木通榜塘。
曾孙广东提举瑞公、中书瑄公于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由湘潭迁湘乡,居城南泰和坊太极道院傍,元末兵乱,族属散避,独瑞公十一世孙彦清守故土,派衍富、贵、禄、俊四房。
清康熙12年(1673)创建宗祠,康熙39年(1700)始修族谱,乾隆36年(1771)、嘉庆13年(1808)、同治4年(1865)、1916年续修。
字派:(自二十四派始)宏荫昭先德自芳,显扬宗祖在贤良,家修廷献襄平治,永绍贻谋世泽长。
8、【湘乡大洋潭龙氏】始祖述公,字伯高,官汉零陵太守,历代专祠崇祀名宦。
迁湘祖通方公,官宋大理寺九评事。
派祖永清公,支祖昭文公。
世居湘乡潭台十都大洋潭。
9、【湘乡凹头龙氏】始祖通方公,四世孙瑄之长子希胜兄弟五人由湘乡县南门第三坊迁居大育桥,复迁珍琏江。
希胜公长子跃公于元至元4年(1338)又迁凹头,派衍团田、乌洲、大岩塘、龙家坊四房。
族谱始修于清康熙40年(1701),乾隆5年(1740)续修,嘉庆3年(1798)三修。
班行:(自二十三世起)浤应招华清,继承代有荣,相传维忠孝,敦厚振家声。
10、【双峰杏子铺龙氏】一派祖通方公,宋太祖建隆元年(960)由茶陵迁居湘潭木通榜塘。
四派祖瑞公,官广东提举,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自湘潭迁居湘乡城南泰和坊,为城南支祖;弟瑄公先居湘乡城南,再徙宣丰杏子铺,为宣丰支祖。
元末兵乱,十五派祖远清公徙江西吉安永新。
十七派祖沅公,字寿相,号本浚,明永乐7年(1409)生,宏治14年(1501)卒,由永新县横江顾村复迁故土,开乾、巽、坎三房。
清康熙39年(1700)一修族谱,乾隆36年(1771)、嘉庆12年(1807)、光绪4年(1878)、1922年、2003年续修,六修时人口2433人。
该族名人龙惠南,提督衔福州总兵。
班派同湘乡城南龙氏。
11、【娄底万宝龙氏】一世祖通方公,官宋大理寺评事,由茶陵迁湘潭,为城南始祖。
四世瑞公,字双峰,官广东提举司提举,宋天圣元年(1023)由潭迁湘乡泰和坊,时逢战乱,人丁散失,惟十五世祖彦清公镇守故土,开湘乡龙门一派。
至十九世添民公下应濂公,字思台,号溪亭,官祁州判,于明万历8年(1580)迁居磨子石新柏村,今属娄底市万宝镇。
宗祠建于清光绪25年(1899)。
字派同城南龙氏。
12、【醴陵城东、学背岭龙氏】始迁祖响五公,明洪武4年(1371)迁此。
族人分布于庙背冲、荆潭板三铺。
至1948年,全族人口2500人。
13、【醴陵黄谷田龙氏】始迁祖紫昇公,明洪武22年(1389)自攸县迁此。
族人分布于黎家桥、大溪山、湘潭。
至1948年,全族人口3000人。
14、【攸县梅城龙氏】始祖庚公,其八世孙耀公,唐天祐间任茶陵令,子孙遂家茶陵褒书东山。
至二十六世清公,字悦仲,明洪武2年(1369)由茶陵徙居攸县学门前,为攸县开基祖。
长子仕信,生楚珍、楚琳、楚瑞;次子仕鼎,生楚瑛、楚琼、楚瑶,琼公徙云南,瑶公徙醴陵黄谷田,余皆居攸县。
族谱始修于清顺治12年(1655),1999年九修。
本族名人清龙锡光,户部广西司主事加四级;清龙湛霖,刑部右侍郎加四级;清龙汝霖,山西高平县知县;龙璋、龙绂瑞、龙伯坚等皆有名。
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为琳房十九世孙。
字派:(以清公为二世,自十三世起派)伯高兆祚,来自永新,世传理学,廷显良臣,泽承先正,光启后昆,忠信为本,谦和乃珍,星辉霞灿,柏茂松荣,家训同佩,吉庆长臻。
15、【茶陵龙氏】始迁祖必荣公,唐天祐间自江西永新宦游至茶陵,后定居于此,后裔迁居严塘长江、舲舫大岳。
16、【茶陵龙氏】始迁祖定甫公,元至正2年(1342)因兵祸自江西永新黄琪徙秩堂东首,后裔徙居湖口、马江、小田等地。
17、【炎陵上馆龙氏】始迁祖文通公,清代自江西永新迁此。
18、【炎陵下馆龙氏】始迁祖文建公,清代自江西永新迁此。
19、【安仁东城龙氏】伯高公二十四孙暹公,为道州学正,遂家道州。
暹公四世孙庚公,为避安史之乱,迁居江西永新。
庚公十八世孙昌旻,明初由永新授广西庆远府思恩县儒学,道经安仁,致仕遂家安仁东城,继住草塘洲,传三世派衍六房。
清乾隆3年(1738)始修族谱,乾隆50年(1785)续修,道光5年(1825)三修,咸丰11年(1861)四修,光绪25年(1899)五修,1931年六修,2002年七修,时男丁2509人,女丁1947人。
排行:子开绪乃定,景运渐光昌,诗礼承先德,衣冠兆世祥,玉文声炳蔚,霞印积芬芳,吉水渊源远,熊山厚泽长。
20、【耒阳紫云龙氏】迁湘始祖九十五公,为伯高四十三世孙,南宋理宗开庆年间,因蒙古破临江,入瑞州,江西震惊,乃由江西泰和县迁湘,开基于耒阳县城厢城牌小湾。
至1948年,递传24代,有男丁4708人,女丁4622人,多聚居于紫云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