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如何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职业教育如何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

摘要:本文从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教学手段、教师教育观念等方面论述如何在高职教育中何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提出高职教育应采取形式多样的、具有创新性和适用性的教育手段,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

关键词:高等教育职业教育职业体现特色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培养劳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为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注重的是对学生“技能”和“应用技术”的培养。与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学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当今大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教材组织上基本还沿袭着普通高等院校教育的思路,在教学手段上也没有什么独到的地方,没有真真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更为重要的问题还是在于,高职教师观念上仍把高职教育看成高等教育中的“此等教育”,采用简化普通高校教学内容的办法进行教学,没有形成高职教育自身的体系,也没有突出高职教育的特点。

怎样突出高职教育的特色呢?应该在教学管理和教学实施诸多方面应该改进和完善,每个环节都应该突显出“职业”教育的特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要有机结合,应该把职业培养的思路“渗透”到高职教学的各个环节上。具体而言:

1、专业设置

高职教育专业设置上,应该体现“专”的特点。应该是越具体、越明确越好,不要盲目求“大”、求“广”,学什么、学后干什么应该非常明确。譬如,“食品”专业能不能具体到“酿酒”专业,“高分子材料”专业能不能具体到“塑料材料的加工与成型”专业,“工业加工”能不能明确到“模具加工”。专业型人才的培养应该体现在“专”上,体现在“具体”上。

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适用性专业人才的,专业设置上当然应该跟上整个经济的发展节奏,与时俱进。社会需要什么专业,我们就培养人才,就开始什么样的专业。其实,就应该赶这个“热潮”。譬如今年开设的“房地产营销”专业,明年是不是改成“电子商务”专业。高职教育要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要突出实用性的特点,这样,高职教育才有活力。

2、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上,要注重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基础课涉及的内容应该广泛,即所谓“宽基础”。但课程难度应该降低,应该省略掉诸如解题技巧一类内容。高职院校由于学时上的压缩,大部分基础课程教材通过本科院校的课程设置精简而来,知识点比较凌乱,不连贯,不便于教学,不能完全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涉及的知识面应该要更广,特别是要注重与专业理论上的衔接。可以尝试一种类似科普教学的教学模式。

在实训和实验教学中,不能绝对将理论和实训在课程上分开,而应该理论和实践同步教学。教学形式应该多样,既有课堂的教学,也有实验室教学、实训模拟现场的教学,还可以到生产车间或者以后的工作场所开展生产实践教学。

3、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应该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力求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高职学生知识面要广,要使学生具有适应职场要求的能力。

技能比赛是高职教育工作中一项重大改革与创新。高职院校应建立技能大赛的长效机制,科学合理地设置比赛项目,建立技能大赛与其他相关工作的良好互动关系,从而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

4、教学手段的多样性

高职学生的生源,既有普通高考的学生,也有中职高考的学生,层次差别很大,而且,每年还有差别。高职教育在教学手段上应该具有多样性,要有灵活性,还要有针对性。

上理论课的时候,如果学生学习起来有困难,可以马上转入车间或者实验场所进行实践性教学,如,在讲述“模具的结构”的时候,学生学习有困难,可以马上带学生到校办工厂或者实训中心,打开模具,给学生进行演示,效果很好。

实验室实验教学时,也要注意与理论的结合,如果发现学生理解不了实验上的问题,应该停下来转入理论课的教学。实训的时候,更是应该将现场的问题结合理论进行教学。如“塑料成型加工”专业,在车间操作注射机的时候,如果打出来的产品有质量问题,出现次品,就应该马上停下了,召集学生进行现场分析教学,分析产生次品的原因,做到理论指导实践。

5、教师的“职业”教育理念

高职教师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应该不断提高,要定期组织教师进修学习,特别是要尽量要加强实践性学习,让教师成为“双师”型人才。但个体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要养成团队教学的观念,理论课和实践课老师可以分别由不同人来担当,可以采取两个老师同时开课的形式。

总之,高职教育要讲究实效,开展具有多样性、创新型的教学形式。

参考文献:

[1]木志荣.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06,(11).

[2]董仁忠.论黄炎培“大职业教育主义”思想及其启示[J].教育与职业,2007,(23).

[3]杨东进.从高职就业情况反思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当代教育论坛,2007,(04).

[4]别业舫.《择业与创业:当代大学生就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年,148 页.

[5]木志荣.《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探讨》,《高等教育研究》,

2006 年第11 期.

[6]李家华.《我国创业教育发展状况》,《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

年第2 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