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编制说明
标准 编制说明

标准编制说明一、前言。
编制标准是为了规范和统一工作流程,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本文档旨在指导文档创作者按照标准的要求进行文档编制,以提高文档的规范性和可读性。
二、编制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所有文档创作者,包括但不限于技术文档、操作手册、用户指南等各类文档的编制。
三、编制原则。
1. 准确性,文档内容应准确反映实际情况,避免错误和误导。
2. 规范性,文档应符合相关行业标准和规范,统一格式和风格。
3. 完整性,文档内容应完整,不遗漏重要信息。
4. 可读性,文档应易于理解和使用,避免使用过于专业或晦涩的词语。
5. 更新性,文档应及时更新,保持与实际操作流程的一致性。
四、编制步骤。
1.明确编制目的和对象,在开始编制文档之前,需要明确文档的编制目的和对象群体,以便确定文档内容和风格。
2.收集相关资料,收集与文档内容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包括技术规范、操作流程、产品说明等。
3.组织文档结构,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合理组织文档结构,包括目录、标题、正文、附录等部分。
4.撰写文档内容,根据已确定的文档结构,开始撰写文档内容,确保内容准确、清晰、简洁。
5.校对和修改,完成文档撰写后,进行严格的校对和修改,确保文档内容无误。
6.定稿和发布,经过校对修改后,文档创作者应对文档进行定稿,并按照规定流程进行发布。
五、编制要求。
1.格式规范,文档应符合规定的格式要求,包括字体、字号、段落间距、页眉页脚等。
2.语言规范,文档应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避免使用口头语和方言,保持语言的规范性和统一性。
3.图表规范,文档中的图表应清晰、准确,标注完整,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4.术语规范,文档中的专业术语应准确使用,避免混淆和误解。
5.排版规范,文档的排版应整齐美观,版面清晰,便于阅读和理解。
六、编制检查。
文档创作者在编制完成后,应进行严格的自查和互查,确保文档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七、总结。
编制标准是文档创作者必须遵守的规范,通过遵循标准的要求,可以提高文档的质量和效率,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
标准编制说明编写格式【范本模板】

附件13《生物物种监测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生物物种监测技术指南》编制组2014年3月项目名称:生物物种监测技术指南项目统一编号:No.2013—68编制单位: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等编制组主要成员:徐海根、丁晖、吴军、崔鹏、马克平、孙红英、高欣、姚一建、柯欣、蒋志刚、刘迺发、秦卫华、房丽君、陈小勇、王剑伟、曹铭昌、乐志芳、卢晓强、李佳琦、江建平杨晓君、蒋学龙、陈炼、刘立标准所技术管理负责人:蔡木林标准处项目管理人:段光明目录1. 项目背景 (1)1.1 任务来源 (1)1.2 工作过程 (1)2。
标准制订的必要性分析 (2)2。
1 适应新形势下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要求 (2)2。
2 国家及环保主管部门管理的相关要求 (2)2.3 国家相关标准技术体系建设的要求 (3)2.4 现行生物多样性监测标准存在的主要问题 (3)3。
国内外生物种监测及标准制定情况 (4)3。
1 地球观测组织生物多样性观测网 (4)3。
2 英国 (5)3.3 瑞士 (6)3.4 德国 (7)3。
5 美国 (7)3.6 中国 (9)4. 标准制订的基本原则和技术路线 (11)4。
1 标准制订的基本原则 (11)4。
2 标准的适用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 (12)4.3 标准制订的技术路线 (12)5。
标准内容结构 (14)6 主要条文说明 (14)6.1 规范性引用文件 (14)6.2 术语和定义 (15)6。
3 监测方法 (15)6.4 监测内容和指标 (24)6。
5 监测时间和频次 (26)6。
6 数据处理和分析 (28)6.7 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 (28)6.8 监测报告编制 (28)《生物物种监测技术指南》编制说明1。
项目背景1.1 任务来源为推动环境保护事业发展,根据《关于开展2013年度国家环境保护标准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环办函〔2013〕154号),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下达了《生物物种监测技术指南》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统一编号为2013—68.项目由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等单位共同承担.1。
标准体系 编制说明

标准体系编制说明一、概述。
标准体系是指为了规范和统一某一特定领域内的产品、服务、过程或方法而制定的一系列标准的集合。
它是对某一领域内相关标准的组织、编制、实施和管理的规范化体系。
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对于提高产品质量、促进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二、标准体系的编制目的。
1. 促进行业发展。
标准体系的建立可以促进行业内技术的交流和合作,推动行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
2. 保障产品质量。
通过建立标准体系,可以规范产品的生产工艺和质量要求,保障产品的质量安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3. 促进国际贸易。
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标准体系,有利于产品出口,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4. 促进科技创新。
标准体系的建立可以促进科技创新,鼓励企业进行技术研发,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三、标准体系的编制原则。
1. 科学性。
标准的编制应当基于科学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 公正公平。
标准的制定应当公正公平,充分考虑各方利益,尊重各方意见,确保标准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3. 可操作性。
标准应当具有可操作性,能够被广泛接受和有效实施,便于企业和组织使用。
4. 持续性。
标准的制定应当具有持续性,及时修订和更新,以适应技术和市场的变化。
四、标准体系的编制步骤。
1. 确定编制范围。
首先确定标准体系的编制范围,明确所涉及的产品、服务或过程范围。
2. 调研分析。
进行市场调研和技术分析,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技术需求,收集和整理相关数据和信息。
3. 制定计划。
制定标准体系编制的计划和时间表,明确编制的目标和任务。
4. 制定标准。
根据调研分析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标准,包括技术标准、质量标准、安全标准等。
5. 审查评审。
对制定的标准进行内部审查和外部评审,征求各方意见,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6. 发布实施。
经过审查评审通过的标准,进行正式发布和实施,向社会公众和相关行业推广应用。
五、标准体系的管理。
标准编制说明

标准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协作单位、主要工作过程、标协标准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等)1.1 任务来源《电线电缆用聚合物卤素含量检测氧弹燃烧-离子色谱法》团体标准是由中国标准化协会批准立项。
文件号中国标协【2018】100号。
本标准由国家电线电缆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江苏)提出,中国标准化协会归口,国家电线电缆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江苏)、江苏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上海缆慧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国家电线电缆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武汉)、国家电线电缆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州)、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江苏中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远东电缆有限公司、无锡江南电缆有限公司、中天科技海缆有限公司、中辰电缆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亨通电力电缆有限公司、无锡市明珠电缆有限公司、江苏中超电缆股份有限公司、常熟市中联光电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四川明星电缆股份有限公司、杭州电缆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万马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及江苏亨通电子线缆科技有限公司联合起草。
1.2编制背景与目标PVC电线电缆在燃烧时会产生氯化氢等有毒气体的烟雾,不仅影响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而且会对生命财产造成二次灾害。
因此有些国家和地区如欧洲、德国已经制定了严格的法律,限制含卤PVC产品的使用,电缆的无卤低烟化将是未来市场发展的主流。
目前国内地铁、机场、核电已大量使用无卤低烟产品。
电线电缆用线缆聚合物卤素含量检测指标为卤素含量、氟含量,目前主要依照GB/T 17650.1-1998《取自电缆或光缆的材料燃烧时释出气体的试验方法第1部分:卤酸气体总量的测定》、GB/T17650.2-1998《取自电缆或光缆的材料燃烧时释出气体的试验方法第2部分:用测量pH值和电导率来测定气体的酸度》及IEC 60684-2:2011《绝缘软套管—第2部分:试验方法》中45.2《含量较低的氟的测定》等标准要求进行检测。
而GB/T 17650.1-1998标准不适用于释出卤酸量小于5mg/g的样品,同时pH和电导率也只能看作是一种指征。
企业标准编制说明三篇

企业标准编制说明三篇篇一:XX省食品安全企业标准编制说明企业名称:XX有限公司标准名称:泡花生仁一、制定标准的任务来源及目的意义: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不同的消费需求,我公司计划生产泡花生仁产品。
由于该产品无相同产品或同类产品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为了保证产品质量,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规定,按照卫生部《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办法》要求,特制定该产品的企业标准,作为产品生产、检验、贮存和销售的依据。
二、企业标准编制过程: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不同的消费需求,我公司计划生产泡花生仁产品。
由于该产品标准的基本要素参照SB/T 10439、GB/T 5009、GB 4789的要求,产品各项要求按照国家标准的检验进行规划。
三、产品的原料要求:产品所使用的花生仁为主要原料,辅以食用盐、泡小米辣椒、白砂糖、味精、呈味核苷酸二钠、酵母、香辛料应符合现行有效的标准要求。
3.1白砂糖应符合GB 317的规定。
3.2花生仁应符合GB/T 1532的规定。
3.3乳酸应符合GB 2023的规定。
3.4食用盐应符合GB 5461的规定。
3.5水应符合GB 5749的规定。
3.6味精应符合GB/T 8967的规定。
3.7香辛料应符合GB/T 15691的规定。
3.8酵母应符合GB/T 20886的规定。
3.9脱氢乙酸钠应符合GB 25547的规定。
3.10呈味核苷酸二钠应符合QB/T 2845的规定。
3.11泡小米辣椒应符合SB/T 10439的规定。
四、产品的生产工艺:以花生仁为主要原料,食用盐、泡小米辣椒、白砂糖、味精、呈味核苷酸二钠、酵母、香辛料为辅料,经煮制、浸泡等工艺加工制成。
五、食品安全控制指标的试验验证材料:本企业标准修定后于20XX年5月25日将样品送到成都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检测,各项指标的检测结果均在本标准规定的限制范围内。
六、与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国际标准、国外标准的比较:与SB/T 10439-20XX 酱腌菜的比较七、引用标准、参考资料: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317 白砂糖GB/T 1532 花生GB 2023 食品添加剂乳酸GB 2760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 4789.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B 478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GB 478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T 4789.5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志贺氏菌检验GB 4789.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T 5009.11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T 5009.22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GB/T 5009.54 酱腌菜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 5461 食用盐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 6388 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GB/T 6543 运输包装用单瓦楞纸箱和双瓦楞纸箱GB 7718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T 8967 谷氨酸钠(味精)GB/T 10004 包装用塑料复合膜、袋干法复合、挤出复合GB 14881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GB/T 15691 香辛料调味品通用技术条件GB/T 20886 食品加工用酵母GB 2554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脱氢乙酸钠QB/T 2845 食品添加剂呈味核苷酸二钠SB/T 10439 酱腌菜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5号(20XX)《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23号(20XX)《食品标识管理规定》篇二:××××(单位名称)企业标准××××-××-××发布××××-××-××实施××××(单位名称)发布前言本标准是由××××公司依据JB8739-1998《矿用隔爆型高压配电装置》制定,补充了主回路电阻值、显示功能、断电后放电剩余能量以及电气机械特性值,明确了绝缘水平、短路关合开断电流、短时耐受电流、峰值耐受电流的具体参数。
企业标准编制说明三篇

企业标准编制说明三篇篇一:企业《标准名称》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二、标准编制的目的三、编制原则和依据四、标准制定的主要过程五、标准编制中要说明的几个问题(一)标准名称本标准适用于XXXXXXXX,故标准起名XXXXXXXX。
(二)标准主要内容说明(如技术指标、参数、公式、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的论据)1.2.3.六、与国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分析通过联机检索,未查到与本标准相关的国内外标准(查新报告见附件)。
通过联机检索,查到与本标准相关的国内外标准(查新报告见附件)。
本标准在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了XXXXXXXX行业的市场需求,标准的技术指标合理、先进,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七、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的关系本标准符合现行的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行业、地方)标准要求。
八、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由于本标准为地方性基本要求,在制定过程中经常与生产企业进行沟通,本标准文本未见重大分歧意见。
九、本标准作为推荐性(强制性)地方标准的建议由于XXXXXXXX(直接)关系到XXXXXXXX,建议将《标准名称》作为企业标准批准发布,用于指导(引导、规范)。
十、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包括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实施方案等内容) (一)技术措施(二)管理措施(三)实施方案(1)本标准由xxx发布,计划于XXXX年X月X日发布实施,由XXXX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实施。
(2)XXXX应以本标准为依据,以保证XXXXXXXX;现有企业应根据本标准考察企业目前达标情况,并根据考察结果对生产工艺、设备以及XXXX设施进行改造。
十一、参考标准和资料起草单位名称XXXX年XX月XX日篇二:**企业管理标准模板第一章总则1 目的为了………………。
2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
本标准适用于。
3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企业产品标准编制说明

企业产品标准编制说明一、引言。
企业产品标准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重要依据,是保障产品质量、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本编制说明旨在规范企业产品标准的编制流程,确保产品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
二、编制范围。
企业产品标准编制适用于企业内部所有产品的标准制定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产品的技术规范、性能参数、质量控制要求等内容。
三、编制原则。
1.科学性原则,产品标准应基于科学的技术依据和实践经验,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2.合理性原则,产品标准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同时兼顾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合理确定产品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
3.实用性原则,产品标准应具有实际可操作性,能够指导生产实践,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四、编制程序。
1.确定编制任务,由企业相关部门确定需要编制的产品标准,明确编制的目的和范围。
2.收集资料,收集与产品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技术资料、市场调研数据等,为产品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
3.制定草案,根据收集的资料,制定产品标准的初步草案,包括技术要求、测试方法、质量控制要求等内容。
4.征求意见,将初步草案提交给相关部门和专业人员,征求意见和建议,充分调动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
5.修订完善,根据征求意见的结果,对初步草案进行修订和完善,确保产品标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6.审定发布,由企业相关部门审定最终版本的产品标准,并进行内部公示和发布,确保全员知晓。
五、编制要求。
1.技术要求,产品标准应包括产品的技术参数、性能要求、使用范围等内容,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2.测试方法,产品标准应明确产品的测试方法和标准,确保产品的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3.质量控制要求,产品标准应包括产品的质量控制要求和生产工艺要求,确保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4.标准修订,产品标准应定期进行修订和更新,确保产品标准与时俱进,适应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
六、总结。
企业产品标准的编制是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产品企业标准编制说明

产品企业标准编制说明一、前言。
产品企业标准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重要依据,它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安全和环保等方面。
编制产品企业标准是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加强管理、规范生产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不断提升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本文档旨在指导企业如何编制产品企业标准,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二、编制原则。
1.科学性原则,产品企业标准的制定要以科学的理论和技术为基础,充分考虑产品的特性、用户需求和市场趋势。
2.合理性原则,标准的制定要符合实际情况,充分考虑企业的生产条件、技术水平和经济实力,确保标准的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
3.公正性原则,编制标准要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确保标准的公正性和公众利益。
4.适用性原则,标准的制定要贴近实际生产,符合产品的特点和用途,确保标准的适用性和实用性。
三、编制步骤。
1.确定编制范围,首先要确定产品企业标准的编制范围,包括标准的名称、适用范围、引用标准等内容。
2.收集资料,收集与产品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国际标准、企业标准等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3.制定计划,制定产品企业标准的编制计划,确定编制的时间节点、责任人、工作任务等。
4.制定初稿,根据收集的资料和实际情况,编制产品企业标准的初稿,包括标准的名称、主要内容、技术要求等。
5.征求意见,将初稿向相关部门和专家进行征求意见,听取各方建议,进行修改完善。
6.审定定稿,在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确定最终的产品企业标准定稿,经企业领导审定。
7.发布实施,将定稿的产品企业标准进行公告发布,确保全体员工了解并严格执行。
四、编制要求。
1.标准的内容要求科学、准确、完整,确保标准的可操作性和稳定性。
2.标准的格式要求统一规范,包括标准的结构、文字表述、术语定义等内容。
3.标准的修订要求及时、合理,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及时修订标准,确保标准的有效性。
4.标准的实施要求全面、严格,企业要建立健全的标准执行机制,确保标准的有效实施。
####地方标准编制说明【模板】

附件10
XX市地方标准编制说明模板
####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介。
内容包括:任务来源、协作单位、主要工作过程、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XX市地方标准主要内容(如技术指标、参数、公式、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的依据。
XX市地方标准修订项目,还应列出和原标准主要差异情况;
(三)主要试验(或验证)的分析报告、相关技术和经济影响论证、预期的社会经济效益;
(四)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辽宁省地方标准的关系;
(五)重大意见分歧的处理结果和依据;
(六)提出标准实施的建议;
(七)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 1 -。
团体标准编写标准编制说明

团体标准编写标准编制说明团体标准编写是指由一个团体或组织制定的具有约束力的标准规范,其编制过程需要经过一定的程序和步骤。
本文将详细介绍团体标准编写的流程和要点,以便于各团体或组织能够正确、规范地进行标准编制工作。
一、确定编制标准的需求。
在进行团体标准编制之前,首先需要明确编制标准的需求。
这包括确定编制标准的目的、范围、适用对象等内容。
只有明确了标准编制的需求,才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后续的工作。
二、成立标准编制工作组。
确定了标准编制的需求之后,团体或组织需要成立标准编制工作组。
工作组的成员应包括相关领域的专家、技术人员以及相关利益相关者,以确保编制出的标准具有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三、制定标准编制计划。
在成立了标准编制工作组之后,需要制定标准编制计划。
计划中应包括编制标准的时间节点、工作任务分工、编制程序等内容,以确保标准编制工作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
四、收集资料和研究分析。
在制定了标准编制计划之后,工作组需要收集相关的资料和进行研究分析。
这包括调研市场需求、分析技术趋势、了解国内外标准情况等内容,以便于制定出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的标准。
五、起草标准内容。
在收集了相关资料并进行了研究分析之后,工作组需要开始起草标准的内容。
标准的内容应该明确、具体、可操作,同时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技术标准,以确保标准的合法性和适用性。
六、征求意见和修改完善。
起草标准内容之后,需要征求相关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并对标准内容进行修改完善。
征求意见的范围应包括专家、企业、用户等多个方面,以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七、审定和发布标准。
在征求意见和修改完善之后,工作组需要对标准内容进行审定,并最终发布标准。
发布标准后,还需要进行宣传推广和培训工作,以确保标准得到有效的实施和执行。
通过以上的步骤,团体或组织就能够完成团体标准的编制工作。
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和完善,以确保编制出的标准能够真正符合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的要求。
企业标准编制说明

企业标准编制说明企业标准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要求,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基础,也是企业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保障。
企业标准编制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规范生产活动、保障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对企业标准编制的相关内容进行说明。
一、企业标准编制的目的。
企业标准编制的目的是为了规范企业的生产活动,保障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满足市场需求,提高企业竞争力。
通过制定企业标准,可以统一企业内部各项工作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生产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企业标准编制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企业标准编制应当以科学技术为依据,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标准要求。
2.权威性原则,企业标准应当由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编制,确保标准的权威性和可行性。
3.适用性原则,企业标准应当具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和适用对象,能够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需求。
4.稳定性原则,企业标准应当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不宜频繁修改,以确保生产活动的稳定进行。
三、企业标准编制的程序。
1.确定编制需求,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确定需要编制的标准内容和范围。
2.组织编制工作,企业应当成立标准编制工作组,确定编制工作的具体任务和责任人,并制定编制计划。
3.调研和分析,对相关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进行调研分析,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为编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4.制定标准草案,根据调研结果,编制标准草案,明确标准的技术要求、测试方法、标准适用范围等内容。
5.征求意见和修改完善,将标准草案进行内部征求意见和外部专家评审,根据反馈意见进行修改完善。
6.正式发布,经过专家评审和内部审批后,将标准正式发布,并进行宣传和培训,确保全体员工理解和执行标准。
四、企业标准编制的注意事项。
1.与国家标准保持一致,企业标准应当与国家标准保持一致,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要求。
标准 编制说明

标准编制说明标准编制说明。
一、前言。
标准编制是指根据一定的规范和要求,对某一特定领域的产品、服务或管理活动进行规范和统一,以便于实施和监督。
标准编制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产品质量、促进技术进步、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市场公平竞争,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本文档旨在介绍标准编制的基本流程和要点,以便于各行各业的从业者进行参考和遵循。
二、标准编制的基本流程。
1. 确定编制标准的需求,首先需要明确编制标准的目的和范围,明确标准的适用对象和领域,以及编制标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 制定标准编制计划,在确定编制标准的需求之后,需要制定详细的标准编制计划,包括编制标准的时间节点、参与人员、编制流程等内容。
3. 收集资料和信息,在编制标准之前,需要收集和整理与标准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包括国内外相关标准、行业技术资料、市场调研数据等。
4. 制定标准草案,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和信息,制定标准的初步草案,包括标准的内容、结构、技术要求等。
5. 征求意见和修改完善,制定初步草案后,需要向相关的专家、企业和用户征求意见,根据反馈意见对标准草案进行修改和完善。
6. 审核和批准,经过多次修改和完善后,需要进行内部审核和外部评审,最终经过有关部门的批准,确定正式标准。
7. 发布和实施,标准经过批准后,需要进行正式发布,并在相关领域进行推广和实施,以确保标准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三、标准编制的要点。
1. 确定标准的适用范围和对象,在编制标准之前,需要明确标准的适用范围和对象,以便于标准的实施和执行。
2. 制定科学合理的标准内容和结构,标准的内容和结构需要科学合理,既要符合实际应用需要,又要符合技术规范和法律法规的要求。
3. 注重标准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标准的制定需要注重实际应用,要符合市场需求,易于操作和执行。
4. 加强标准的宣传和推广,标准的实施需要加强宣传和推广,提高相关人员的标准意识和执行能力。
5. 建立标准的监督和评估机制,标准的实施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督和评估机制,确保标准的有效性和持续改进。
标准编制说明

标准编制说明标准编制是指经过科学论证和实践积累,为促进国家/地区/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保障生产安全,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标准编制的文件,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活动。
标准编制,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涉及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制度性文件等多个环节,由标准编制规范要求、标准编制过程、标准实施管理及有关技术支撑等环节组成。
一、标准编制规范要求标准编制规范主要有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
1、国家标准国家标准是法律法规授权,由国家层面发布的标准,具有全国统一的适用性,是法律法规实施的重要手段,为推进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提供了基础。
2、地方标准地方标准是指地方政府授权,地方政府发布的标准,主要应用于该地区的行业和产品,用于辅助国家标准执行任务,实行有关行政监督管理活动,适用范围一般不超过其行政区域范围。
3、行业标准行业标准是指行业团体授权,由行业团体或行业社会组织发布的标准,更加具体深入,是国家标准在行业内的具体实施,它一般赋予一定的行业自律性,行业标准的编制一般需要经过行业团体或行业社会组织的批准。
二、标准编制过程标准编制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许多专业领域,必须在技术跟进、技术衔接和项目管理等方面做有效的安排才能达成有效的标准编制工作。
1、组建标准编制小组。
标准编制小组一般由标准编制负责人(一般是研究所、制定单位或技术机构等由主管单位指定)、标准编制主要成员(如技术研究开发人员、行业技术专家、企业技术专家等)及其他必要的协助人员组成,根据标准编制工作需要,可加入相关的行业组织代表或者第三方机构的代表。
2、详细的调查研究。
在编制过程中,应详细调查研究标准编制的背景,其中包括有关国内外经济、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国内外类似产品或者类似业务在科学认识、产品技术以及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国内外行业标准在编制原则、规范内容、技术要求等方面的研究,国内外企业实施标准的技术实践等等方面的研究。
3、标准制订过程。
标准起草编制说明范文【范本模板】

XXX标准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本标准根据XXX文件“关于XXX通知”,由XXX牵头组织编制XXX 标准,由XXX作为主要起草单位,广泛邀请全国省、市计量技术机构、XX公司、XX生产企业等计量技术机构、企业参与编制工作,计划项目完成时间是20XX年X月.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本标准主要起草人:2、标准编制过程起草工作阶段:根据任务要求,XXX公司于20XX年X月成立了标准编制工作起草小组,组织标准编制组织工作。
标准编制工作起草小组在20XX年X月份积极组织筹备和征集标准起草单位.经过近两个月的征集、评审和筛选,并最终由XXX确定了标准起草工作组的成员单位,成立了标准起草工作组。
标准起草工作组制定了标准编制工作计划、编写大纲,明确任务分工及各阶段进度时间。
同时,标准起草工作组成员认真学习了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GB/T 20000。
2—2009《标准化工作指南第2部分:采用国际标准的规则》,结合标准制定工作程序的各个环节,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标准起草工作组经过技术调研、咨询,收集、消化有关资料,并结合XXX的研制技术、生产经验和应用现状及技术发展趋势,以XX 的生产及应用为主要参考依据,于20XX年X月编写完成了国家标准《XXX》的草案稿.20XX年X月X日~X月X日,起草工作组首次会议成功召开,会议讨论了当前国际国外先进标准的情况以及国内XXX的生产使用现状,确定了标准起草的总体框架和主要内容.标准起草工作组按照首次会议纪要内容,对草案稿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了认真分析、理解和总结,迅速开展标准的征求意见稿的编制以及试验项目的实施工作,于20XX年X月编写完成了国家标准《XXX》的征求意见稿初稿. 20XX年X月X日~X月X日,起草工作组标准意见稿研讨会议成功召开,与会专家对《XXX》标准意见稿的内容条款及技术指标进行了逐条研讨,对标准制定中遇到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并达成共识,确定了标准征求意见稿的内容.会后标准起草工作组按照首次会议纪要内容,对草案稿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了认真分析、理解和总结,迅速开展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初稿的编制以及试验项目的实施工作,于20XX年X月编写完成了标准《XXX》的征求意见稿初稿.20XX年X月X日~X月X日,起草工作组标准意见稿初稿研讨会议成功召开,与会专家对《XXX》标准意见稿初稿的内容条款及技术指标进行了逐条研讨,对标准制定中遇到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并达成共识,确定了标准征求意见稿的内容,完成征求意见稿。
标准编制说明规范

《标准编制说明》主要包括《标准编制说明》主要包括以下十方面内容:(一)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协作单位、主要工作过程、国家标准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等;(二)国家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国家标准主要内容(如技术指标、参数、公式、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的论据(包括试验、统计数据),修订国家标准时,应增列新旧国家标准水平的对比;(三)主要试验(或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技术经济论证,预期的经济效果;(四)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程度,以及与国际、国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或与测试的国外样品、样机的有关数据对比情况;(五)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关系;(六)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七)国家标准作为强制性国家标准或推荐性国家标准的建议;(八)贯彻国家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包括组织措施、技术措施、过渡办法等内容);(九)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十)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工业重质氧化镁化工行业标准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文件“发改办工业[2004]1951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下达2004年行业标准项目补充计划的通知》的要求,在2004年~2005年内完成HG/T 2679—1995《工业重质氧化镁》化工行业标准的修订工作。
该标准由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负责起草,上海松江县金星化工厂参加起草,由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无机化工分会归口。
二产品概况1 产品性质分子式:MgO分子量:40.30重质氧化镁性质:白色或米黄色粉末,不溶于水和乙醇,在空气中能逐渐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分生成碳酸镁复盐。
在热水中能部分水化生成氢氧化镁。
重质氧化镁与氯化镁溶液拌和,易胶凝硬化生成镁氧水泥。
重质氧化镁随生产条件的不同,其活性有较大区别,在800℃~900℃下煅烧成的重质氧化镁有较大活性。
2 产品用途重质氧化镁:在磁性材料行业用于采色电视机偏转线圈和其它铁氧体磁性材料,钢球抛光行业做抛光剂,电器行业做酚醛树脂原料,染料行业作对氨基苯酚的生产辅料,在玻璃、陶瓷、工业催化剂、环保行业也有应用。
标准 编制说明

标准编制说明一、引言。
标准是为了保障产品质量、促进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提高,规范产品的生产、检验、使用和管理,以及保护人类生命和健康,保护环境、资源的安全。
标准的编制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标准的作用,提高标准的质量和适用性,保障标准的科学性和权威性,提高标准的实施效果。
本文档对标准的编制进行了详细说明,旨在帮助文档创作者更好地了解标准的编制流程和要求。
二、标准编制的基本原则。
1. 科学性和权威性,标准的编制必须基于科学的理论和技术,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2. 可行性和适用性,标准的编制必须考虑实际应用情况,保证标准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3. 公开、公平和公正,标准的编制必须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听取各方意见,确保标准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4. 综合性和系统性,标准的编制必须考虑相关领域的综合性和系统性,确保标准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三、标准编制的流程。
1. 立项阶段,确定标准的编制任务书,明确标准的编制目的、范围、依据和编制单位。
2. 研究阶段,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前期调研,明确标准的技术要求和内容。
3. 起草阶段,根据研究结果,起草标准的内容和条款,形成初稿。
4. 审查阶段,组织专家对初稿进行审查,听取各方意见,进行修改和完善。
5. 报批阶段,将修改完善后的标准稿报送主管部门审批,取得标准的正式批准文件。
6. 发布阶段,将批准的标准文件进行排版、印刷、发布,确保标准的宣传和实施。
四、标准编制的要求。
1. 标准的编制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保障标准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2. 标准的编制必须充分调研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确保标准的前瞻性和适应性。
3. 标准的编制必须注重技术创新和实用性,确保标准的科技含量和实用价值。
4. 标准的编制必须严格把关标准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确保标准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5. 标准的编制必须注重标准的统一性和一致性,确保标准的统一标准和互认性。
五、标准编制的质量控制。
1. 严格把关标准的编制流程,确保标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标准 编制说明

标准编制说明一、前言。
在进行任何工作时,制定合理的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标准的编制不仅能够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还能够保证产品质量,满足用户需求。
因此,本文将详细介绍标准的编制说明,希望能够为各位文档创作者提供一些帮助。
二、标准的定义。
标准是对产品、服务、过程等所应满足的一系列技术要求的描述,是对产品、服务、过程等的共同理解和共同认可的结果。
标准的制定是经过广泛的调研和讨论,是经过权威机构或专家的审查和批准的。
三、标准的编制步骤。
1.确定编制标准的需求,首先需要明确编制标准的目的和范围,明确标准的适用对象和范围,明确标准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2.调研和分析,在确定编制标准的需求后,需要进行广泛的调研和分析,了解相关行业的发展情况,了解国内外相关标准的制定情况,了解用户的需求和期望。
3.制定初稿,在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制定标准的初稿,明确标准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明确标准的适用范围和限制条件。
4.征求意见,制定初稿后,需要向相关的行业协会、专家、用户等征求意见,听取各方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修改和完善。
5.审定发布,经过多次修改和完善后,需要经过权威机构或专家的审定,最终确定标准的内容和版本,并进行发布。
四、标准的编制原则。
1.科学性,标准的编制应当符合科学的原理和方法,要求严谨、合理、可行。
2.权威性,标准的编制应当由具有一定权威性的机构或专家进行,确保标准的权威性和可靠性。
3.实用性,标准的编制应当符合实际应用的需要,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4.统一性,标准的编制应当遵循统一的原则,避免出现矛盾和冲突,保证标准的一致性。
五、标准的编制要点。
1.明确标准的适用范围和对象,确定标准的目的和应用背景。
2.明确标准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确保标准的可操作性和可测量性。
3.明确标准的适用范围和限制条件,避免标准的误用和滥用。
4.充分考虑用户的需求和期望,确保标准能够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
5.征求广泛的意见和建议,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标准 编制说明

标准编制说明标准编制说明。
一、引言。
标准编制是指根据一定的规范和程序,制定出具有权威性和普遍适用性的标准文件。
标准编制的目的在于规范和统一相关行业的产品、工艺、管理等方面的要求,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编制依据。
标准编制应当遵循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规定,以及相关行业标准的要求。
在编制过程中,应当充分调研市场需求和行业现状,听取各方意见,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
三、编制程序。
1. 立项阶段,确定编制标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制定编制计划和组织方案。
2. 研究阶段,开展相关技术、经济、市场等方面的调研,明确标准的内容和范围。
3. 起草阶段,根据研究结果,制定标准的初稿,明确标准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4. 征求意见阶段,向行业内外的专家、企业和用户单位征求意见,听取各方建议,进行必要的修改和完善。
5. 审定阶段,经过多次修改和完善,形成最终稿,由主管部门或组织审定。
6. 发布阶段,经过审定的标准文件,由主管部门或组织发布,向社会公布并实施。
四、编制要求。
1. 科学性,标准应当符合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2. 公正性,在编制过程中,应当充分尊重各方的利益和意见,确保标准的公正性和公平性。
3. 可操作性,标准应当具有可操作性,便于企业和用户单位的实施和检测。
4. 统一性,标准应当具有统一性,能够规范和统一相关行业的产品和服务。
五、编制管理。
标准编制应当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明确各阶段的责任人和工作任务,确保标准编制的顺利进行。
同时,应当加强对标准的宣传和推广,提高行业从业人员的标准意识和执行力。
六、总结。
标准编制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只有制定出科学、合理、实用的标准,才能够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七、附录。
1. 相关法律法规。
2. 相关行业标准。
3. 标准编制流程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B/T《电动汽车充电耦合系统的电磁兼容性要求和试验方法》标准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主要工作过程、主要参加单位和工作组成员及其所做的工作等)1、任务来源GB/T《电动汽车充电耦合系统的电磁兼容性要求和试验方法》的计划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达,文号为:国标委综合[2016]89号,计划编号为:20162465-T-339。
2、主要参加单位本项目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标准参与单位包括电动汽车整车、关键部件生产企业及检测机构。
3、主要工作过程a)2016年07月,在兰州市召开电动汽车电磁兼容工作组第三会议,会议介绍项目背景,并首次讨论GB/T《电动汽车充电耦合系统的电磁兼容性要求和试验方法》标准草案,与会代表就编制原则、适用范围等内容达成初步共识。
b)2017年08月,在西宁市召开电动汽车电磁兼容工作组第四会议,会议详细讨论标准草案,并明确标准中各主要技术内容的编制方案。
c)2018年01月,在天津市召开电动汽车电磁兼容工作组第五会议,会议介绍标准草案最新修改内容,并对此前工作组成员反馈意见和处理情况进行详细说明和集中研讨。
d)2018年07年,在襄阳市召开电动汽车电磁兼容工作组第六会议,会议进一步讨论标准草案,并针对标准技术内容进行集中研讨,会后请各相关单位就双枪充电、AC/DC充电辐射发射电流值等问题做好标准研究和验证工作。
e)2018年12月,在南京市召开电动汽车电磁兼容工作组第七会议,会议回顾电动汽车电磁兼容标准化工作开展情况,并请各相关单位就上次会议结论重点围绕AC/DC充电电流对谐波发射和电磁辐射影响、双枪充电测试方案以及系统测试方案等问题介绍各自研究成果。
会议详细讨论了标准草案,与会专家就标准适用范围、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等主要内容达成一致意见。
会后要求工作组相关方面尽快按照讨论结论修改标准形成征求意见稿,并计划于12月底在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网站进行征求意见。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内容(如技术指标、参数、公式、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的论据,解决的主要问题,修订标准时应列出与原标准的主要差异和水平对比1、编制原则a)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b)标准编制应考虑我国电动汽车充电系统实际使用情况。
c)标准编制应充分考虑国内外现有标准法规(电动汽车、传导充电和电磁兼容等内容)的统一和协调。
2、主要内容a)【规定范围】标准规定了电动汽车在使用充电耦合系统进行传导充电时的电磁兼容性要求和试验方法。
其中,电动汽车是规范的主体,传导充电是车辆的状态,充电耦合系统是车辆实现传导充电的方式,电磁兼容是标准规范的内容,包括电磁兼容性要求和试验方法。
b)【适用对象】标准化对象为传导充电状态下的电动汽车,对于发射,标准的保护对象为车外接收机和公共电网,即辐射发射和传导发射。
对于抗扰,标准对象为电动汽车安全性要求和充电功能。
此外,标准也给出了传导充电状态下电动汽车与供电设备组成系统的测试方法,即标准化对象为车辆和供电设备组成的系统。
c)【术语-充电耦合系统】“耦合”一词的由来是GB/T 20234.1-2015中术语vehicle coupler(车辆耦合器、车辆接口),车辆接口包括车辆插座和车辆插头;耦合状态指代接口连接状态,即通过车辆接口或供电接口的导体耦合连接,实现供电设备与车辆的传导连接;充电耦合系统可直接为电池包提供电能。
d)【术语-供电设备】供电设备是其与车辆组成充电耦合系统的充要条件,主要由充电设备(交流充电桩或非车载充电机)与充电连接装置组成。
e)【术语-充电模式】为统一测试环境,交流充电车辆的测试装置为模式3,直流充电车辆为模式4。
对于系统测试,测试场地提供标准的交流供电电源,此时充电模式不再影响测试环境的一致性。
f)【术语-连接方式】以充电连接装置为主要描述对象,体现其与车辆和充电设备的连接形式。
g)【要求-交流充电】交流充电设备通常未对电线源进行隔离,此时车辆所发出的骚扰信号会通过线缆直接传递到电网,为此除辐射发射和辐射抗扰外,车辆还应重点考察传导发射与传导抗扰。
对于传导发射,需要考察谐波、电压变化波动和闪烁、射频传导发射三个项目。
对于传导抗扰,需要考察电快速瞬变脉冲群和浪涌两个项目。
另外对于传导类项目,交流充电桩仅使用电源线提供低压电为控制电路供电,对信号的影响作用有限。
h)【要求-直流充电】不同于交流充电设备,直流充电设备通常采用隔离变压器将原副边之间的干扰信号隔开,此时车辆或者电网干扰信号不能通过线缆直接传递,为此对于车辆直流充电电磁兼容性测试,仅需考虑辐射和辐射抗扰。
i)【要求-连接方式A】连接方式A只能用于交流充电,与使用车辆接口的交流充电车辆项目相比,是等同对待的。
只是测试布置有所差异,可以参考使用。
j)【要求-车辆和供电设备组成的系统】考虑环境影响,系统测试仅关注系统的发射类项目;抗扰测试直接针对车辆或供电设备,难以用于整个系统;组成系统后,交流和直流只是在系统内部的区分,整个系统而言,对外都是交流,因此,系统测试不区分交流直流充电。
k)【测试对象状态】车辆或系统作为测试对象,其工作状态是影响测试结果的重要因素,被测对象可分为自身设置状态和充电工作状态,对象自身设置是基本状态,充电工作状态是附加状态。
l)【车辆状态】规定车辆在测试中的基本设置状态。
首先车辆应具备充电功能,且能实施充电,这就要求车辆可充电储能系统具有较低的荷电状态,如果车辆电池满电,可以参考附录C进行放电,与GB/T 34657.2类似。
开始测试后,或者说在测试中,为了保证测试结果的稳定性,测试期间车辆电池荷电状态应处于一定区间,本标准规定了20%~80%,基本可以保证测试开始和结束全程充电工作的稳定性。
对于抗扰类项目,因为涉及到了对车辆失效模式的判断,也就意味着与车辆在测试时的状态有直接关系,因此在试验前,应优先考察不同车辆状态的充电功能,如可行驶模式(必要时踩着制动踏板)、B级电压电路接通(换挡即可转到可行驶模式)、辅助电路接通(B级电压不上电)、车辆关闭各系统,优先级定义为依次降低,确认充电功能后,选择优先级较高的状态作为车辆抗扰测试状态。
对于驻车制动系统,制动系统应松开,避免对结果判断产生影响。
m)【充电状态】对于充电参数,有充电功率、充电电压和充电电流。
充电电压一般是不可调或者是固有参数。
交流充电时,充电电压就是电网电压(220V或380V);直流充电时,充电电压根据车辆需求由非车载充电机来调整;对于系统对象,电压也是电网的电压。
只有充电电流才能影响充电功率。
充电功率满载时,电能量增大,部件工作工况也到达最大值,一般认为其电磁辐射较大,尤其是辐射发射类项目。
充电功率半载或底载时,有些部件或器件工作在低效区,可能有较大的杂波发射出来,尤其是传导类发射项目。
因此,对于发射类项目,交流充电电流应大于车辆充电额定值的80%,对于直流充电,因为有可能将来的充电电流非常大,试验室无法提供较大的电流进行EMC测试,再加上直流充电时,充电机位于非车载充电设备上,车辆不因充电电流大小而改变太多的电磁兼容性能,所以直流充电电流值可以定义较小,给出相对值或直接规定最小电流值。
对于传导发射类项目,比如谐波以及电压变化、波动和闪烁,不同的传输电流,有不同的限值要求,有对应的不同测试方法和标准,所以这两类项目的测试还应具体对待充电电流。
n)【传导发射试验布置】针对交流双枪充电,充电盒通常作为整车标配进行捆绑销售,其作用主要是开关和信号控制,可视为车辆的一部分,为此应将充电盒放置于LISN与车辆之间。
o)【车辆辐射发射测试布置】测试对象仅为车辆时,辐射发射的测量仅考察车辆两侧,这是因为在一般情况下,车辆的电气部件分布在车辆纵向方向上,测量两个侧面,选辐射较大的一面作为测试结果。
而且,供电设备属于测试系统的一部分,电磁辐射贡献被限制,因此,仅需规定统一的供电设备布置即可。
p)【系统辐射发射测试布置】充电桩位于车辆侧面时,一个测试面是车辆,另一个测试面是供电设备。
对于直流充电,侧面布置供电设施的应用场景不多,因此,仅考虑供电设备位于车头或车尾(即车位一端)的情况。
此时不管车辆充电接口位于侧面还是两端,供电设备均置于车辆纵向中轴线上,布置相对位置参考现行标准。
仅考察车辆时,天线对准的是车辆中间位置,考察系统时,仍按被测对象(车辆+供电设备)中间位置进行。
(三)主要试验(或验证)情况分析1、双枪充电传导发射测试为满足大巴大功率充电需求,国内部分企业采用双枪充电系统对车辆进行充电。
此时,充电系统既可工作于单枪充电模式又可工作于双枪充电模式,不同充电模式可能对电网产生不同影响。
因此,为有效规范评估双枪充电系统在实际工作中传导骚扰,本标准要求“车辆可两个或两个以上车辆插头同时工作时,应在所有车辆插头均工作时试验,其中,传导类项目应同时测量所有电源回路。
另外,还应在每个车辆插头单独工作时进行试验”。
为验证上述要求的合理性,本标准在制定过程中以某公司大巴车为测试车辆,然后根据“5.5沿AC电源线的射频传导发射”中的试验方法分别考察车辆在不同充电状态下充电回路的传导发射,试验测量结果如图1所示。
(a) 双枪充电与单枪充电L线测试结果(b) 双枪充电与单枪充电N线测试结果图1 双枪充电传导发射测试结果由上述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双枪充电与单枪充电试验测量结果在测量频段内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但是相关数据不足以说明双枪充电传导发射测试结果能够反映或代表各单枪充电测试结果。
因此,为严谨评测双枪充电系统对电网影响,传导类项目应同时测量所有电源回路。
另外,还应在每个车辆插头单独工作时进行试验。
2、充电电流对整车电磁辐射的影响现有ECE R10.Rev 05及IEC 61851-21-1-2017等标准中规定:试验过程中,车辆可充电储能系统的荷电状态应处在20%~80%之间,且充电电流应不小于车辆持续最大充电电流值的80%。
然而,随着充电设备对外输出功率不断增大,为满足上述相关要求,一方面测试实验室需对充电设施/设备进行不断更新,另一方面充电电流过大会缩短试验测量试验,进而可能影响最终测量结果。
基于上述问题及考虑,本标准在制定过程中组织工作组成员对“充电电流对整车电磁辐射的影响”开展试验测试研究。
其中,本试验选取5种不同车辆,分别在不同充电电流下车辆其整车电磁辐射量大小。
对应部分测试结果以及最终测试结论分别如图2和表1所示。
图2 整车电磁辐射测试结果(样品2)系。
为此,在本标准中规定“5.1.3.1进行5.2~5.5的发射类测试时,交流充电的充电电流应不小于车辆持续最大充电电流值的80%,直流充电的充电电流应不小于20 A或车辆持续最大充电电流值的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