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共29张ppt)
崇文:大力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 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
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杯酒释兵权
劝学文——宋真宗 富豪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种粟。 安屋不用加高粱,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随人,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与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政治形势:唐末藩镇割据, 武将专权,政局动荡
五代十国时期中原王朝更替简表
政权 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周
宋
建立者 朱温 李存勖 石敬瑭 刘知远 郭威 赵匡胤
身份 宣武节度使 河东节度使 河东节度使 河东节度使 天雄节度使 禁军统帅、 归德节度使
时间 907—923 923—936 936—946 947—950 951—960
岁币
宋代对外之积弱不振; 宋室内部之积贫难疗。
——钱穆《国史大纲》
二.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1.边防压力
①宋辽关系
北宋建立之前,契丹族建立的辽朝在 北方草原崛起,占领了燕云十六州,对中 原形成严重威胁。
北宋两次发起夺回燕云十六州的北 伐,均告惨败。
宋真宗时,辽军大举南下,逼迫北宋 签订“澶渊之盟”(1005年)。北宋获得 了北部边防的基本安定。
①行政:派文官任“知州”,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管榷之课,除支度给用外,凡缗帛之类悉辇送京师。
②财政:设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 制钱谷
③军事: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定期更换
驻地。
“将不得专其兵,兵不至于骄惰”
收精兵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2.措施
——范祖禹:《转对条上四事》
①积极: 有效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 家的统一和安定,强化了中央集 权。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3.详细讲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内容及其影响,引导学生了解王安石变法在两宋时期的重要地位。
4.通过讲解靖康之变的原因和过程,使学生了解两宋时期的历史转折点,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三)学生小组讨论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两宋时期政治和军事特点的看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掌握两宋时期的军事制度,如禁军制度、厢军制度等,了解两宋时期的战争和和战政策。
3.了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内容及其影响,掌握靖康之变的原因和过程。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两宋时期的政治和军事特点进行分析和评价。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史料分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两宋时期的政治和军事制度,提高学生的历史研究能力。
3.教师进行总结,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如王安石变法的意义和影响等。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两宋时期政治和军事特点的短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历史研究能力。
2.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深入了解两宋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事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全面发展。
2.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动画或模拟场景,如模拟王安石变法的过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
3.创设历史情境,如角色扮演、模拟辩论等,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两宋时期的政治和军事特点,如“为什么北宋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南宋为何偏安一隅?”等。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9课两宋时期的政治和军事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历史地图、图片、音乐等,为学生创设两宋时期的政治和军事背景情境,帮助他们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
2.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历史故事、引用典故等方式,将学生带入两宋时期的政治和军事氛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设计具体的历史场景,如北宋建立、南宋建立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两宋时期的政治和军事状况。
1.通过对两宋时期政治和军事制度的探讨,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运用比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使学生能够区分两宋时期政治和军事制度的异同。
3.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历史事件,深入了解两宋时期政治和军事的特点。
4.鼓励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学习和交流分享的能力。
5.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历史地图、图片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两宋时期的政治和军事状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两宋时期的政治和军事制度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历史的热情。
2.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能力,使他们能够正确看待历史人物和事件。
3.引导学生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是曲折的,培养他们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坚韧精神。
4.通过对两宋时期政治和军事制度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历史中的重要作用。
2.要求学生在作业中提出自己的疑问,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相关的历史阅读,拓宽知识面。
4.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给予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以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五、案例亮点
1.亮点一:情境创设丰富多样
在本案例中,教师通过多媒体手段、历史故事和具体历史场景的创设,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两宋时期的政治和军事氛围。这种情境创设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课程内容。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共27张ppt)
目录
一、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二、边防压力和财政危机 三、王安石变法 四、南宋的偏安
1.宋初专制集权加强的背景、措施、影响。(唯物史观,历 史解释)
问 2.宋辽、宋夏关系的特点;北宋出现财政危机的原因。(历 题 史解释) 导 3.王安石变法的背景、目的、措施、影响。(唯物史观,历 引 史解释)
4.南宋偏安局面形成及维持的原因。(时空观ຫໍສະໝຸດ ,唯物史 观)历 史 时 空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北宋的建立
960年, 后周大将赵匡胤 发动陈桥驿兵变,废后 周皇帝,建立宋朝,定 都东京,史称北宋
宋太祖赵匡胤
太祖问:“天下自唐 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 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 涂炭,炭,其故何也?”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6 史料三 禁军聚之京师……皆一以当百。诸镇皆知兵力精 锐非京师之敌,莫敢有异心者。由我太祖能强干弱枝、制治于 未乱故也。
——司马光《涑水记闻》
探究:据上述史料,概括宋初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控制方 面的措施。
提示:①行政(削实权):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 知州,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
___________
宰相赵普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
主观) 题 史料一 (宋太祖曾对赵普说)五代方镇残虐……朕今选儒
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从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3
史料二 自唐天宝以来,方镇……多以赋入自赡,名曰留 使……及赵普为相,劝上革去其弊。申命诸州度支经费外,凡 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下,无得占留。
②财政(制钱谷):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 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
③军政(收精兵):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 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课件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 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
一、防弊之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1.北宋的建立与统一
(1)建立:960年,后周禁军统帅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取帝位,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赵匡 胤就是宋太祖。
1、设“四监司”对各州进行监控; 2、州一级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
崇文抑武
1、制定崇文抑武的方针,罢免宿将兵权,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 2、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和士人地位。
思考: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什么影响?
材料1:吾宋制治,有县令,有郡守,有转运使,以大系小,丝牵绳连,总合于 上。虽其地在万里外,方数千里,拥兵百万,而天子一呼于殿陛间,三尺竖子驰 传捧诏,召而归之京师,则解印趋走,唯恐不及。——苏洵《嘉祐集》
三三、、王变安石“变家法法—”—庆历新政、熙宁新法
1.背景:
①“三冗二积”现象致使北宋出现了严重的统治危
机。
2.②涉“及庆领历域新:政农”业失、败商后业,、北军宋事的、统科治举危、机教进育一步加
3.深基。本原 加强国家对这些领域的管理和控制,达到富国强兵的目
则 4.:措
的。
施富:国方面:官府通过向农民提供农4万
116.2万
军事积弱,国家91.2万积贫,怎么
1.7万
办?
66.6万
北宋三个时期收支情况
收入 支出
3900
4400
5060 5060
0.97万
37.8万
1300 880
真宗
仁宗
英宗
宋建国初 太宗至道 真宗天禧 仁宗庆历 英宗治平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1.根本原因 王安石变法依靠地主阶级,以加强和巩固地主阶级统治为根本目的, 对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剥削制度不可能进行根本调整,社会的主要 矛盾也就得不到根本解决 2.重要原因 一是变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阻挠和破坏; 二是变法过程中用人不当,出现了一些危害百姓的现象
知识梳理(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1.背景 (1)北宋相继灭掉南方的几个割据政权和北方的北汉,结束了五代十 国的分裂局面。 (2)统治者鉴于唐后期以来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 2.目的:强化中央集权、维护政权稳定。 3.措施 (1)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①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 ②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 ③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
(2)分散机构权力: ①中央: ______专掌军政,三司专掌财政,与宰相分权,并增设______为副相。 枢密院与禁军管理机构“三衙”分权,前者有调兵权但并不统兵,后 者统兵但无权调兵 ②地方 先后设立了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和节制。 州一级增设________,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 (3)崇文抑武: ①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_____长官。 ②大力提倡文治,扩大_______规模,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
(3)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 ①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宋朝历代皇帝不仅仿书、刻书,而且带头读书,提 倡读书。文武大臣读书蔚然成风。 ②大力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 3.影响 (1)积极:有效预防了内部动乱因素,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强化了中央 集权 (2)消极: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保守 的政治风气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2.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课堂探究】根据所学知识,阅读教材第50页中的史料,探究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具有 怎样的特点?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特点: (1)吸取藩镇割据的教训,从集中兵权入手,全面分割地方节度使的权力。 (2)重文轻武,文人治国。 (3)地方派文臣做知州。 (4)守内虚外,强干弱枝;将地方精锐部队调到中央组建禁军。
黄袍加身,陈桥兵变 迟明,逼寝所,太宗入白 ,太祖起。诸校露刃列于庭, 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 天子。”未及对,有以黄衣加 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 ——出自《宋史》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本课 重点
壹
重要名词
四监司、崇文抑武、陈桥兵变、杯酒释
兵权、澶渊之盟、庆历新政、熙宁变法、
青苗法、靖康之变
1.3 北宋加强专制集权的影响
根据课文P50第二段及史料阅读,概括北宋加强专制集权的积极影响
材料一
吾宋制治,有县令,有郡守,有转运使,以大系小,丝牵绳联,总合于上。虽其地在
万里外,方数千里,拥兵百万,而天子一呼于殿陛间,三尺竖子,驰传捧诏,召而归
之京师,则解印趋走,唯恐不及。
——苏泡《嘉祐集》
材料二
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 八姓,战争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 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 计,其道何故?
赵匡胤
此无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 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 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则天下自安矣。
赵普
(2)阅读课本第49页第2段和材料,总结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3)分散中央机构权力(君主专制)
行政: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
财权:三司(户部、度支、盐铁)专 掌财政,与宰相分权。
军权:枢密院专掌军政,与禁军管理 机构“三衙”分权。前者有调兵全但 不统兵,后者统兵但无权调兵。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优秀教学案例高一上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在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史料分析两宋时期的历史事件,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能力。这种教学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使他们学会从史料中汲取历史智慧,形成自己的历史见解。
5.反思与评价,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案例强调反思与评价的重要性,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并进行自评和互评。此外,教师还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点评,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提供指导。这种反思与评价机制有助于促进师生共同成长,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本节课的重要教学策略。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针对特定的问题进行讨论、研究。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分享观点,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此过程中,教师注意观察各小组的合作情况,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在课堂教学的最后阶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首先,让学生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收获,对两宋政治和军事的认识进行梳理。其次,组织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评价自己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以及团队成员的贡献。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指出不足之处,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提供指导。
(二)讲授新知
1.政治制度:介绍两宋时期的政治制度特点,如科举制度的发展、中央集权的加强等,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详细讲解。
2.军事变革:分析两宋时期军事变革的原因,如兵器技术的进步、军事制度的改革等,以及军事变革对战争的影响。
3.民族关系:讲解两宋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如宋辽、宋金和战,以及民族融合的进程。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优秀教学案例高一上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两宋时期的政治和军事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军事变革以及民族关系,本节课以高一上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为教学内容,设计一份优秀教学案例。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将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两宋时期的历史情境:
1.利用图片展示两宋时期的名胜古迹,如杭州的六和塔、苏州的园林等,让学生感受两宋时期的文化氛围。
2.播放一段关于两宋时期历史的短视频,让学生对两宋时期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3.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两宋时期有哪些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吗?”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两宋时期(960年-1279年)的政治体制、军事制度及重要历史事件,掌握两宋时期政治和军事发展的主要特点及其影响。
2.掌握两宋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及其政治主张和军事策略,如赵匡胤、岳飞、韩世忠等历史人物。
3.合作学习,互动交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共同探讨两宋时期的政治和军事制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比较分析,拓展思维: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法,分析两宋时期政治和军事制度与前代的异同,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
5.史料实证,提高素养:提供丰富的历史资料,让学生在解读和分析史料的过程中,提高史料实证能力和历史素养。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环节,教师将引导学生进行以下总结: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两宋时期政治和军事制度的基本特点及其影响。
2.强调两宋时期政治和军事制度的历史意义,如对后世政治、军事制度的影响。
3.提醒学生关注两宋时期政治和军事制度的局限性,如政治腐败、军事失利等。
4.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学习两宋时期的历史,提高历史素养。
4.学习方法: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可能习惯了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第9课两宋政治和军事课件-- 高中历史统编版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1)藩镇割据 (2)皇权失威 (3)武将跋扈
皇帝“兵强马壮者为之” ——《新五代史》卷五十一
一、立祖宗之法——宋朝专制集权的加强
(一)北宋建立 (二)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1、分宰相、地方之权 (1)中央(二府三司)
二府
一、立祖宗之法——宋朝专制集权的加强
(二)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1、分宰相、地方之权
变法性质 积极作用 局限性
① 变法过程中用人不当,危害百姓利益 ② 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激烈反对 ③ “强兵”方面成果甚微,与西夏交战以失败告终 ④ 统治集团内部分裂日益严重,北宋逐渐走向衰亡
四、临安只稍安——南宋的偏安
(一)南宋的建立 1.南宋的建立:靖康之难后北宋灭亡,赵构即位重建 宋朝,赵构就是宋高宗,后来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2.南宋与金的战和 岳飞抗金
真宗景德时:一万余员 仁宗皇祐时:2万余员 英宗治平时:2万4千余员
天下六分之物,五分养兵。 ——蔡襄
三、力挽狂澜——王安石变法
(一)改革 1、庆历新政
范仲淹主持的庆历新政主要侧重在什么方面?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侧重:整顿官僚机构 败因:庆历新政损害了官僚集团各种特殊利益, 遭到激烈反对,新政最终失败。
(1)背景: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大举南下,南宋军 民奋起抵抗 (2)概况:岳飞率领“岳家军”北伐收复大片失地,但因
宋高宗疑忌,被以“莫须有”罪名杀害。
四、临安只稍安——南宋的偏安
(一)南宋的建立
1.南宋的建立 2.南宋与金的战和
宋金和议 内 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贡 容 双方以淮河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结 金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 果 南宋统治者满足于现状,偏安江南一隅
“(宋太祖)朕与卿定祸乱以取天下,所创法度,子孙若能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课件)高一历史(统编版纲要上)
【庆历和议】
内容:①西夏保持帝号,同时 向北宋称臣,②北宋每年送给西夏 钱物,称为“岁赐”。 影响:保持了宋夏的和平和边疆的 稳定。
新弊渐生.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核心素养落实
二、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1、边防压力——积弱
思考:以澶渊之盟为例,北宋这种“以钱财换和平”的做法是否可取?为什么?
材料1:“澶渊之盟”后,宋辽达成协议,在河北沿边陆续开放榷场,用中原地 区的茶叶、缯帛、漆器、瓷器等换取契丹的牛羊、马匹等。汉族建立的两宋王朝 通过设置榷场、和市和朝贡等形式与周边民族进行经贸往来,将中原农耕经济区 与北方游牧经济区两种经济类型较为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并互为补充。
新弊渐生.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核心素养落实 二、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2、财政危机——积贫 思考:军事积弱,国家积贫,冗官、冗兵、冗费,怎么办?
北宋官员数量变化思考:北宋的募北兵宋兵政籍策数的量目变的化、影响? 北宋三个时期收支情况
官员人数
兵籍数量
收入 支出
历史纵横:
125.9万
2“.4万不收为兵,则恐为盗”,“饥11岁6.2莫万 急于防民
课时预览 时空坐标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两场改革: 庆历新政 王安石变法
军阀割据
积贫积弱
北宋建国
960年
专制集权
两大危 机:
军事危机 财政危机
靖康之变
王安石变法
南宋建立
绍兴和议
一种国策:崇文抑武
1069年
1127年
1141年
富国强兵
偏安江南
三次和 议:
宋辽和议——澶渊之盟 宋夏和议——庆历和议 宋金和议——绍兴和议
防弊之政.加强中央集权——核心素养落实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优秀教学案例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1.了解两宋时期的政治制度、科举制度、军事制度以及民族关系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两宋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2.能够运用已学知识,对两宋时期的政治和军事状况进行分析和判断。
3.通过阅读和分析史料,了解两宋时期的政治和军事状况,提高史料实证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对比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两宋时期的政治和军事状况,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工作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努力和进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3.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和小组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相互学习和借鉴,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评价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以一幅两宋时期的地图为导入,引导学生关注两宋时期的政治和军事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人文关怀:我以人性化的语言,讲述两宋时期的历史故事,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历史人物的生动形象,激发学生对历史的热爱。
6.教学评价:我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目标
本章节“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的教学目标分为三个方面:(一)知识与技能,(二)过程与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通过问题驱动、情境创设等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运用案例分析、史料阅读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提高学生的史学研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历史的热爱和尊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从多元的角度解释两宋时期的政治和军事现象,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
3.通过讲述两宋时期的历史故事,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历史人物的生动形象,增强学生的人文关怀素养。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1)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学习目标】通过教材提供的有关史实与材料,了解宋初加强中央集权、北宋中期的统治危机、王安石变法、南宋偏安等政治与军事变化的基本史实,理解这些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两宋政治与军事变化的基本趋势与特点。
【学习重点】1.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影响。
2.宋初加强集权、北宋中期统治危机、王安石变法及南宋偏安之间的关系。
一、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材料1:(宋太祖)一日召赵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据教材指出宋初统治者“为国家长久计”是如何实现“夺其权、制钱谷、收精兵”的?措施体现了哪些特点?(1)削实权:地方:中央:(2)制钱谷:中央:地方:(3)收精兵中央:地方:主要特点:材料2:教材P53史料阅读材料3:今内外上下,一事之小,一罪之微,皆先有法以待之;极一世之人志虑之所周浃(普遍,完备 ),忽得一智,自以为甚奇,而法固已备之矣,是法之密也。
材料4:唐失其道,化内地为藩镇,内外皆坚,而人至不能自安;本朝反其弊,使内外皆柔,虽能自安,而有大不安者。
---[南宋]叶适:《水心别集》卷14 ·材料4中的唐朝人“不能自安”指的是什么?宋朝的“大不可安者”指的又是什么?·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影响。
二、边防危机与财政压力1、边防危机阅读教材第54页《北宋、辽、西夏形势图(1111年)》,概括指出北宋边防危机的主要表现。
探究:你觉得北宋这种“以钱财换和平”的做法是否可取?为什么?材料1: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之后宋辽以白沟河为边界,开展互市贸易……在此后,辽也不再秋季侵扰边境,北宋进入一百二十年的经济繁荣期。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共16张ppt)
我是一名文官,拥有调兵权但不统兵,我 是?
枢密使
我本为地方精锐,如今被编入中兵权, 我在?
三衙
我作为州级长官,与通判共同签署文书,彼 此制约,我是?
知州
我是副相,与宰相分享行政权,我是? 参知政事
我在地方工作,所在单位与各州赋税有关, 我是?
转运使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课标要求: 1.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2.理解北宋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3.认识这一时期的政治新变化。
960 宋朝建立
时空定位
北宋 定都东京(开封)
南宋 定都临安(杭州)
1069 王安石变法
1127
1141
北宋灭亡 宋金绍兴和议
1276 南宋灭亡
一、宋初专制集权的强化
“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争不 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 长久之计,其道何故?”
“……此无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 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则天下自安矣。”
思考:宋朝面临的“弊”是什么?统治者怎样改变弊政局面?
方镇太重 君弱臣强
收其精兵 稍夺其权 制其钱粮
天下自安
一、宋初专制集权的强化
背景
唐朝后期以来军阀割据,政局动荡
行政权
派文官做知州
宋
财政权
转运司管财政
初
地方收权 军事权 地方精锐编入禁军
专 制
监察权
四监司管监控 通判监督知州
路级 州级
集 权
措施
中央分权
军事 财政
枢密院掌调兵权 三衙管理禁军统兵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3.变法开始时间、相关人物: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 法。
4.变法领域及措施 (1)领域:涉及农业、商业、军事、科举、教育等诸多领域。 (2)措施 ①富国方面,官府通过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 等手段,力图在调控经济的同时开辟财源。 ②强兵方面,对__农__民___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希望借以逐渐 恢复“__兵__农__合__一___”的___征__兵__制,取代募兵制。
2.措施 (1)加强中央对__地__方___的控制。 ①中央派__文__官___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__知__州___,__节__度__使___逐渐变 为虚衔。 ② 设 诸 路 __转__运__司___ 统 管 地 方 财 政 , 保 证 各 州 赋 税 绝 大 部 分 上 缴 __朝__廷___。 ③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__禁__军___,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定期更换 驻地。
(2)分散__各__级__机__构___权力,使其互相牵制。 ①在中央:__枢__密__院___专掌军政,__三__司___专掌财政,与宰相分权, 并增设_参__知__政__事___为副相; 枢密院与禁军管理机构“__三__衙___”分权, 前者有调兵权但并不统兵,后者统兵但无权调兵。
②在地方:包括转运司在内,先后设立了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从 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和节制;州一级增设__通__判___,与知州共同签 署文书,彼此制约。
2.宋夏关系 (1)战争:北宋又与西北__党__项__族___新建立的西夏发生战争,北宋屡 战屡败。 (2)和议:__西__夏___向__北__宋___称臣,但实际上保持帝号;北宋每年送 给西夏钱物,称为“__岁__赐___”。 3.北宋财政危机 (1)养兵:通过募兵制供养一支空前庞大的军队,导致军费直线上 升。 (2)养官:北宋政府机构设置重叠,官僚子弟入仕过滥,致使官僚队 伍也不断膨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弱枝强干,守内虚外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效镇压地方和农民阶级的反抗;但边 防空虚,成为北宋在民族斗争中屡败的原因。
4.发展科举制
进一步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中央集权;但也造成了官僚队 伍的庞大。
太祖问:“天下自唐 季以来,数十年间,帝 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 生民涂炭,其故何也?”
赵普回答:“此非他故, 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 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 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财政危机 边疆危机
根源 北宋初年对中央集权的加强的弊端
(二)序幕——庆历新政
1.支持者:宋仁宗
2.改革目的:整顿官僚机构
3.改革结果:失败 4.失败原因:触犯了官僚集团的既得利益
后 天
先 天
下下
之之
乐忧
而而
乐忧
(二)高潮——王安石变法
川山家王
集 》 《 临 川 集
, 世 称 荆 公
、 思 想 家 。 字
宰相赵普
961 年 的一 天 , 宋太 祖 宴 请石守信等大将。席间,宋 太祖说:“我当上皇帝,全 靠你们。可当上皇帝后,却 整夜不能安睡。”石守信等 人忙问原因。宋太祖答道: “假如有一天,你们的部下 贫图富贵,也把黄袍加在你 们身上,那时事情也就由不 得你们了。”石守信等人非 常惶恐,跪倒在地,问该怎 么办。宋太祖说:“你们不 如放弃兵权,买良田美宅, 享受富贵,欢乐一世。这样, 君臣之间互不猜疑,岂不很 好?”石守信等领会了皇帝 的用意,第二天全都称病辞 职,交出兵权。
南濮阳县城御井街,是记载宋辽订立“澶渊 之盟”的唯一实物。
(二)夏宋关系
1.战争
2.和议
时间:1044年
内容:宋册封元昊为夏国主,夏保帝号, 夏对宋称臣;宋给西夏岁赐 ,重开边 境贸易
两次和议的评价:
①两次和议是指宋辽澶渊之盟[1005年]、宋夏和议[1044 年]、
②这两次和议的根本原因是北宋政权的政治腐败,皇帝苟 且偷安,即使在军事上处于有利地位,也屈辱求和,使得 中央政府内部投降派得势、主战派受压。
官
绫
禄 米
多 奉
绢
高
铜
钱
金
绵
银
(3)集中财政权
——设转运司
“除支度给用外, 凡缗帛之类,悉辇
送京师”
影响:
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但 地方经费减少,不能调动地方积 极性,造成地方贫困。
(4)发展选官制度——扩大科举规模
后世考 试中密 封试卷 制度的 起源
考试分三级
严格考试程序(殿试)
减少考试科目
关
结果:未达目的,双方议和,形成对
峙局面
系
2)和议——“澶渊之盟”
内容:岁币;辽撤兵;兄弟国,各守边界
影响:消极:加重负担,加剧财政困难。积极: 维持边境和平,促进经济文化交流,保证北宋 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促进民族融合
澶渊之盟:
宋辽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给辽 银、绢等钱物,称为“岁币”。
回銮碑(又名“契丹出境碑”)座落于河
(2)集中行政权
(1)中央:
设参知政事——行政权
分割 宰相
设枢密使——军权
职权
设三司使——财政权
(2)地方:
文官任知州,“四监司” 和通判监督
影响:
加强了中央集权,有 利于统一;
但官僚机构庞大,人 浮于事,效率低下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虽然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 但却导致官僚机构的迅速膨胀。到北宋中期,各级官僚达 到17000多人。这比实际所需人数多出两倍。庞大的官僚 机构中,有时三五个人担任同一项官职,互相推卸责任, 不干实事,行政效率很低。
防武将专权,消除 了分裂割据的军事 基础,利于巩固统 一。但军支日胀, 守内虚外削弱边防 力量
“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 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
90
80
人 70
数 60
(
单 50
位 :
40
8军
万 30 )
激
20 19.3
增
10
0
976年 997年 1021年 1048年
4.宋金对峙局面的形成
(1)和议: “绍兴和议” 内容:
评价:不平等的;加重人民负担;客观上相对安定的和 平局面,有利于南北方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有利于各 族人民的友好交往。
(2)后来,宋金之间又进行了几次战争 (3)双方政治、军事力量基本上处于均衡状态。
如何来评价南宋与金的关系呢?
宋金战争是由女真贵族集团直接挑起的民族压 迫和掠夺的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女真贵族是最大的受益者,以 汉族为主体的广大劳动人民是最大的受害者。 至于广大的女真族人民,战争给他们带来的只 是沉重的负担。 两宋时期宋金战争虽然一度频繁,但从整体来 看,战争是短暂的,友好相处才是长期的。
人教部编版
高中历史必修1
教学课件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一)北宋建立及结束分裂局面
1.北宋的建立 ——陈桥兵变(960年) 2.分裂局面的结束
➢人物:宋太祖、宋太宗 ➢时间:960年—979年 ➢战略方针:“先南后北”“先易后难”
实质:五代以来军 阀夺权斗争的继续。 用和平手段,达到
问:从上述材料中,可看出王安
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1、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 了他们的反对。
2、在变法过程中操之过急,用人不当,出 现了危害百姓的现象
还有哪些原因?
评王变法:
(1)性质:地主阶级改革运动,
(2)有成效,客观上推动社会进步;
(3)不能使北宋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的危机。 (4)改革精神难能可贵。王安石是我国古代杰出的 政治家、改革家。
政权和平过渡
宋太祖即赵匡 胤,宋朝开国皇帝, 涿郡人。祖上世代 为官,其父赵敬为
后周大将。960年 发动“陈桥兵变”,
建立宋朝,定都东 京。历史上称为北 宋。赵匡胤就是宋 太祖。
宋太祖 (960 — 976年)
1、
平定南方各国和 攻取北汉以及收复幽 云十六州,是完成全 国统一必不可少的两 大历史任务 。但是这 两件事不可能同时进 行,而只能根据实际 力量,按照轻重缓急, 来确定用兵先后。
“先南后北”
“先易后难”
2、
能否说“到979年,北宋已经完 成了全国的统一呢”?
注意:北宋的统一只是消除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状态,不 是全国的统一,北宋的统治区域,只是原来的五代十国的 范围,那时,东北还有辽、西北有高昌、西南有吐番和大理 等,呈现的是几个民族政权并存的局面。
979年,宋太宗消灭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北汉,结束了五 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四、南宋的偏安
(一)北宋灭亡 1.“靖康之变”,北宋灭亡
2.北宋迅速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呢? 第一:北宋统治集团腐败 第二,金军的强大 第三,北宋王朝内部出现了主战派和主和派的斗争,最终结果 是主战派的领袖李纲被赶出朝廷,这是北宋失败的直接原因。
(二)南宋建立及抗金斗争
1.1127年,赵构在应天府 (今河南商丘)称皇帝,年 号建炎,后来定都临安(杭 州),史称南宋。赵构就是 宋高宗。
安 石 , 北 宋 政
拾。介治
遗著甫家
》有,、
等《号文
临半学
积贫局面的改善
名称
内容
作用
青苗法 政府贷款或物给农民
募役
征收役钱雇人服役,
理
法 方田均
官僚地主也出钱 核实土地,按多少、好坏
财 税法 平均赋税
市易法 收滞销货,短缺时卖出
农民免受高利贷 盘剥,增加政府 收入
保证农民生产 时间
增加政府收入
稳定物价和商品交 流,增加政府收入, 打击大商人
(3)战役:郾城大捷。1140年,金军 以兀术为统帅,大举攻宋。岳飞率领军 队在郾城迎击金军主力,取得大捷。岳 家军乘胜进逼开封,收复郑州、洛阳等 许多失地。金军受到致命打击,准备撤 退。
岳飞抗金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
①根本原因:因为反抗女真贵族的劫掠和压迫
是正义的,符合人民利益,得到人民的拥护; ②再加上岳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 ③岳飞采取“连结河朔”义军的正确方针。 ④其他抗金队伍对金的斗争,支援和配合了岳 飞的抗金。
假如北宋初年契丹突然来犯,边境告急,持 有铜印的将领能否直接统领麾下的军队前往 救援?为什么?
不能,原因:禁军将领无调兵之权,禁 军的调动权归枢密院,而枢密院又直接由 皇帝指挥。
二、边疆压力 与财政危机
1)战争
(一)
辽
宋
第一阶段:宋伐辽(宋太宗北伐)
目的:夺取幽云十六州 结果:激战后失败,太宗受伤 影响:由攻转守, “守内虚外” 第二阶段:辽攻宋 目的:南下掠夺财富(辽圣宗南征) 时间:1004年
杭州六合塔
2.岳飞抗金
(1)简介:岳飞,河南汤阴人,岳母教子极其严 格,大家都知道岳母刺字的故事。岳飞从小刻苦好 学。1122年,他应募从军,因战功不断而擢升。 他率领的军队称为“岳家军”。“岳家军”纪律严 明,作战勇敢,金人闻之丧胆。在抗金斗争中岳飞 赢得了郾城大捷等著名的战役。
(2)方针:“连结河朔”
北宋能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的原因
1、统一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需要。五代十国后期, 统一的趋势已经不断加强
2、长期战乱、北方少数民族的掠夺,人民渴望 统一 3、周世宗改革为北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4、宋太祖采取正确的战略方针
5、宋初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铲除 藩镇割据的基础
如何防止北宋王朝成为继五代 之后的第六个短命王朝呢?
积弱局面的改善
名称
内容
作用
军 保甲法 事
将兵法
编组保丁,进行训练
定辖区 定训练
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增加国家 军事力量,减少军费开支,为取 消募兵制作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