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教案 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教案) 统编版中外历史刚要必修上册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教学目标【课程标准】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
【素养目标】1、结合五代十国的社会动荡,理解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从“历史解释”的角度认识宋朝政治“守内虚外,强干弱枝”、“分化事权,相互制约”、“崇文抑武,文人治国”等特点。
2、结合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以钱币换和平”等内容,探讨北宋初期的社会危机;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认识范仲淹改革和王安石变法的必然性。
3、能够利用历史地图,了解宋代同辽、西夏和金的关系;从“家国情怀”的角度认识宋代民族关系发展的历史趋势和特点。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宋初中央集权加强教学难点:王安石变法教学过程课堂导入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
”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
——《宋史·太祖本纪》思考:解读图片和文字信息,指出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一、权谋中的王者之变——太祖建制1、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材料一(宋太祖曾对赵普说)五代方镇残虐……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从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二自唐天宝以来,方镇……多以赋入自赡,名曰留使……及赵普为相,劝上革去其弊。
申命诸州度支经费外,凡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下,无得占留。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三禁军聚之京师……皆一以当百。
诸镇皆知兵力精锐非京师之敌,莫敢有异心者。
由我太祖能强干弱枝、制治于未乱故也。
——司马光《涑水记闻》问题:北宋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采取了哪些措施?2、分散机构权力,使其相互牵制(1)中央:由枢密院专掌军政,三司专掌财政,与宰相分权,并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枢密院与禁军管理机构“三衙”分权,前者有调兵权但不统兵,后者统兵但无权调兵。
(2)地方:设立四个平行的路级机构,合称“四监司”,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
州一级增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
3、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1)罢免宿将兵权(杯酒释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优秀教学案例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1.了解两宋时期的政治制度、科举制度、军事制度以及民族关系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两宋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2.能够运用已学知识,对两宋时期的政治和军事状况进行分析和判断。
3.通过阅读和分析史料,了解两宋时期的政治和军事状况,提高史料实证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对比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两宋时期的政治和军事状况,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工作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努力和进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3.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和小组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相互学习和借鉴,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评价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以一幅两宋时期的地图为导入,引导学生关注两宋时期的政治和军事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人文关怀:我以人性化的语言,讲述两宋时期的历史故事,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历史人物的生动形象,激发学生对历史的热爱。
6.教学评价:我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目标
本章节“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的教学目标分为三个方面:(一)知识与技能,(二)过程与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通过问题驱动、情境创设等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运用案例分析、史料阅读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提高学生的史学研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历史的热爱和尊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从多元的角度解释两宋时期的政治和军事现象,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
3.通过讲述两宋时期的历史故事,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历史人物的生动形象,增强学生的人文关怀素养。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学案 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课程标准课标解读认识两宋王朝在政治方面的新变化1.通过阅读教材,识记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通过研读教材及其他史料,探究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和影响。
2.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北宋与辽、夏和南宋与金的关系;通过研读教材及其他史料,理解当时几个民族政权的关系是以和平交往为主流的。
3.通过阅读教材,了解王安石变法主要措施和结果;通过研读教材及其他史料,探究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时空观念下的两宋更迭知识点01 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一)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背景1、北宋建立后,相继灭掉南方的几个割据政权和北方的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2、统治者鉴于唐后期以来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专制集权、维护政权稳定的措施。
【微点拨】唐末的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藩镇割据通常指的是唐朝中后期幽州、魏博等藩镇的将领拥兵自重,在军事、财政、人事方面不完全受中央政府控制的局面。
唐代藩镇割据主要出现在河北,而河北割据又集中在三镇。
藩镇割据局面在唐朝后期持续了100多年,严重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
唐朝灭亡后,中原一带先后经历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史称“五代”。
同时,南方各地和北方的山西,先后存在十个割据政权,史称“十国”。
五代十国实质上是唐末藩镇割据的延续。
【即学即练1】《旧唐书》载:“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
虽称藩臣,实非王臣。
”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A.反映方国对中央的威胁B.反映诸侯王国权力的膨胀C.反映藩镇割据威胁中央集权D.反映藩镇割据问题得到解决【答案】C【解析】唐朝后期“文武将吏”擅自任命官员(署置),不向中央政府缴纳赋税,虽有藩镇名义,事实上不再受中央直接管理约束,反映了藩镇割据威胁中央集权,C项正确;“文武将吏”和自称“称藩臣”反映的不是“方国对中央的威胁”,A项错误;诸侯王国权力的膨胀与“文武将吏”不符,B项错误;藩镇割据问题得到解决与“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实非王臣”等不符,D项错误。
第9课两宋的政治与军事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2.政治制度的演变:讲解两宋时期的政治制度,如科举制、封建制等,并分析其特点。
3.社会经济的繁荣:阐述两宋时期的经济发展,如农业、手工业、商业等,以及其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4.文化的兴盛:介绍两宋时期的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的成就,如宋词、书法、瓷器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养成客观、公正的评价态度。
3.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
4.通过对两宋时期政治与军事的了解,培养学生珍惜和平、反对战争的价值观。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我将紧紧围绕上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和评价方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同时,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他们在历史学习中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不仅掌握两宋时期的政治与军事知识,更能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综合素质和正确的价值观。
在案例背景的设计中,我以宋代著名词人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为切入点,让学生通过感受苏轼对历史的思考和感慨,引发对两宋时期政治与军事的关注。在此基础上,结合教材内容,我设计了一系列教学活动,如分组讨论、史料分析、角色扮演等,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认识两宋时期的政治与军事,使他们能够全面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同时,通过设置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的最后,我以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作为总结,让学生在感悟历史的同时,也能体会到文学的魅力。
第9课两宋时期的政治和军事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历史地图、图片、音乐等,为学生创设两宋时期的政治和军事背景情境,帮助他们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
2.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历史故事、引用典故等方式,将学生带入两宋时期的政治和军事氛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设计具体的历史场景,如北宋建立、南宋建立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两宋时期的政治和军事状况。
1.通过对两宋时期政治和军事制度的探讨,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运用比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使学生能够区分两宋时期政治和军事制度的异同。
3.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历史事件,深入了解两宋时期政治和军事的特点。
4.鼓励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学习和交流分享的能力。
5.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历史地图、图片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两宋时期的政治和军事状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两宋时期的政治和军事制度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历史的热情。
2.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能力,使他们能够正确看待历史人物和事件。
3.引导学生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是曲折的,培养他们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坚韧精神。
4.通过对两宋时期政治和军事制度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历史中的重要作用。
2.要求学生在作业中提出自己的疑问,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相关的历史阅读,拓宽知识面。
4.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给予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以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五、案例亮点
1.亮点一:情境创设丰富多样
在本案例中,教师通过多媒体手段、历史故事和具体历史场景的创设,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两宋时期的政治和军事氛围。这种情境创设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课程内容。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将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两宋时期的历史情境:
1.利用图片展示两宋时期的名胜古迹,如杭州的六和塔、苏州的园林等,让学生感受两宋时期的文化氛围。
2.播放一段关于两宋时期历史的短视频,让学生对两宋时期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3.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两宋时期有哪些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吗?”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两宋时期(960年-1279年)的政治体制、军事制度及重要历史事件,掌握两宋时期政治和军事发展的主要特点及其影响。
2.掌握两宋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及其政治主张和军事策略,如赵匡胤、岳飞、韩世忠等历史人物。
3.合作学习,互动交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共同探讨两宋时期的政治和军事制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比较分析,拓展思维: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法,分析两宋时期政治和军事制度与前代的异同,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
5.史料实证,提高素养:提供丰富的历史资料,让学生在解读和分析史料的过程中,提高史料实证能力和历史素养。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环节,教师将引导学生进行以下总结: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两宋时期政治和军事制度的基本特点及其影响。
2.强调两宋时期政治和军事制度的历史意义,如对后世政治、军事制度的影响。
3.提醒学生关注两宋时期政治和军事制度的局限性,如政治腐败、军事失利等。
4.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学习两宋时期的历史,提高历史素养。
4.学习方法: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可能习惯了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教师可以组织以下活动: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针对两宋政治和军事制度的特点、影响等展开讨论。
2.主题发言: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主题发言,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
3.问题探究:针对学生在讨论中提出的问题,教师给予指导和解答。
5.口头作业:
-鼓励学生在家中与家人分享本章节所学内容,通过讲述两宋时期的历史故事,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安排学生在下节课开始时,进行简短的两宋政治和军事知识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3)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教学手段:
(1)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地图、视频等,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历史印象。
(2)制作思维导图,梳理两宋政治和军事的发展脉络,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在讲授新知环节,教师应结合课本内容,系统地讲解以下知识点:
1.两宋时期的历史背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2.两宋政治制度的发展,如科举制度、监察制度等,分析其对国家治理的影响。
3.两宋军事制度的特点,如军队编制、武器装备、军事战略等,探讨其对抗外敌的能力。
4.重大政治和军事事件,如王安石变法、岳飞抗金等,分析其历史意义。
2.研究性作业:
-分组进行研究性学习,每组选择一个两宋时期的政治或军事事件,进行资料搜集、整理和分析,形成一份研究报告。
-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两宋时期的政治家或军事家,通过查阅资料,编写一份人物小传,突出其在两宋政治和军事方面的贡献和影响。
第0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教学设计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4.请学生收集两宋时期的历史图片、地图等资料,制作一份关于两宋时期政治、军事的手抄报,要求内容丰富、设计美观。
5.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组讨论,总结两宋时期政治、军事变革的原因和影响。每组撰写一份讨论报告,字数在500字左右。
3.重点:培养学生对两宋时期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能力,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难点:引导学生从历史事件中汲取经验教训,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感。
(二)教学设想
1.采用问题驱动法,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两宋政治、军事制度的特点和影响。通过对比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理清历史发展脉络,突破教学难点。
2.部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因果联系分析能力较弱,需要加强引导和训练。
3.学生在价值观和情感态度方面,可能对两宋时期的成就和不足认识不够全面,需要通过教学引导进行纠正和提升。
4.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积极性存在差异,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5.部分学生对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等形式较为陌生,需要逐步培养和引导。
2.教学过程: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两宋时期的政治、军事变革原因和影响展开讨论。
(2)小组内部进行资料收集和观点整理,形成共识。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和点评。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设计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2.教学过程:
(3)教师提出问题:“两宋时期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怎样的地位?政治和军事方面有哪些特点?”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我设计了一个角色扮演活动。学生分组扮演两宋时期的政治家和军事将领,通过模拟政治决策和军事指挥的过程,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两宋时期的政治和军事困境。
2.问题导向的有效性:本节课通过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和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两宋时期政治制度和军事制度的问题和矛盾。这些问题既能够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历史事件,又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小组合作的互动性: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鼓励学生之间的讨论和协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小组合作的方式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参与度,还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的表现。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展示一幅描绘两宋时期繁荣景象的古代绘画作品,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关注两宋时期的政治和军事状况,提出问题:“两宋时期的政治和军事有哪些特点?”
4.探讨两宋时期民族关系的特点,如民族矛盾的加剧以及民族融合的推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问题:“两宋时期的政治和军事制度对国家安全产生了哪些影响?”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分享观点、展开讨论,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和提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问题。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4.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给予个性化指导,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两宋政治制度的变化及其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影响。
2.掌握两宋军事制度的特点,以及不同兵种的作用和区别。
3.分析两宋时期的重大政治和军事事件,评价其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以生动的故事导入新课,如讲述岳飞抗金的故事,引发学生对两宋政治和军事的兴趣。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岳飞抗金的故事吗?在那个动荡的时代,岳飞等英勇将领为了保卫国家,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宋时期的政治和军事,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两宋政治和军事制度对当今社会的启示。
(3)推荐相关历史书籍、文章,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拓宽知识面。
4.课堂总结与反思: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梳理知识结构。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3)教师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选择两宋时期的一位政治家或军事家,为其写一篇人物传记,字数在1000字左右。要求传记内容真实可靠,能够体现人物的历史地位和贡献。
"在写作过程中,请同学们尽量挖掘人物的生平事迹,展现他们的精神风貌,从而更好地理解两宋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人物价值。"
3.结合两宋时期的重大政治和军事事件,分析其对历史进程的影响,并撰写一篇评论文章,字数在800字左右。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题,检验学生对两宋政治和军事知识的掌握程度。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两宋政治和军事制度的特点及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2.难点:分析两宋政治制度中的权力制衡、军事制度中的兵役制度及其优缺点。
1.请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两宋政治制度特点及其对历史发展影响的小论文,字数800字左右。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层次清晰。
2.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分析两宋军事制度在战争中的作用,以岳飞抗金为例,阐述其军事才能和军事制度对战争结果的影响。
3.设计一道关于两宋政治和军事制度的选择题,要求学生从教材中找出正确答案,并解释原因。
3.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关注学生的观点、论证和语言表达,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4.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积极参与讨论,互相学习,提高合作能力。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两宋政治和军事制度的特点、影响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2.强调两宋时期政治和军事制度的创新,以及这些创新对国家统一、社会发展的贡献。
3.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历史,关注现实,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为未来国家建设贡献力量。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两宋政治和军事制度的理解,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3)鼓励学生进行历史剧创作和表演,通过角色扮演,加深对两宋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通过展示两宋时期的地图和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两宋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两宋时期有哪些重要的政治和军事事件吗?”让学生自由发言,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教学设计
1.注重对学生历史思维的启发,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历史问题,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案例,帮助学生理解两宋时期政治和军事制度的内涵。
4.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b.两宋时期军事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如何影响当时的战争和军事家?
c.你认为两宋时期政治和军事制度有哪些不足之处?为什么?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引导学生全面认识两宋时期的政治和军事制度。
(四)课堂练习,500字
1.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习题,检验学生对两宋时期政治和军事制度的掌握程度。
2.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个性化评价: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鼓励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发挥自己的特长。
4.教学策略:
(1)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难易适度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历史素养。
(2)注重史料教学,引导学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的史料解读能力。
(3)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历史,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学习两宋时期政治家和军事家的优秀品质,如忠诚、勇敢、智慧等,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培养学生关注国家命运、关心社会发展的责任感,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5.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抵制历史虚无主义。
二、学情分析
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教学设计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如注重启发式教学、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价值观。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发展和提高。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两宋时期政治和军事制度的学习,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我设计了以下作业:
1.书面作业:
(1)请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整理两宋时期政治和军事制度的发展脉络,用思维导图形式呈现,要求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2)撰写一篇关于两宋时期政治和军事制度的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字数在800字左右。
2.引导学生运用历史比较法,比较两宋时期政治和军事制度与前朝的差异,培养学生历史比较思维。
3.教师通过案例分析、问题引导等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两宋时期政治和军事制度的发展脉络,提高学生的历史认识水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国家历史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2.通过学习两宋时期的政治和军事英雄人物,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五、案例分析
1.教师选取典型案例,如岳飞抗金,组织学生分析其背景、过程和影响。
2.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深入理解两宋时期的政治和军事制度。
六、课堂小结
1.教师总结本课重点内容,强调两宋时期政治和军事制度的特点及其影响。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七、课后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引导学生从两宋时期政治和军事制度的演变中,认识到国家兴衰与政治、军事制度的关系,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优秀教学案例高一上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在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史料分析两宋时期的历史事件,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能力。这种教学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使他们学会从史料中汲取历史智慧,形成自己的历史见解。
5.反思与评价,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案例强调反思与评价的重要性,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并进行自评和互评。此外,教师还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点评,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提供指导。这种反思与评价机制有助于促进师生共同成长,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本节课的重要教学策略。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针对特定的问题进行讨论、研究。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分享观点,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此过程中,教师注意观察各小组的合作情况,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在课堂教学的最后阶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首先,让学生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收获,对两宋政治和军事的认识进行梳理。其次,组织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评价自己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以及团队成员的贡献。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指出不足之处,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提供指导。
(二)讲授新知
1.政治制度:介绍两宋时期的政治制度特点,如科举制度的发展、中央集权的加强等,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详细讲解。
2.军事变革:分析两宋时期军事变革的原因,如兵器技术的进步、军事制度的改革等,以及军事变革对战争的影响。
3.民族关系:讲解两宋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如宋辽、宋金和战,以及民族融合的进程。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优秀教学案例高一上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两宋时期的政治和军事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军事变革以及民族关系,本节课以高一上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为教学内容,设计一份优秀教学案例。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教学设计
(1)以时间为主线,梳理两宋时期政治、军事制度的发展脉络,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2)通过对比分析两宋时期政治、军事制度与前后时期的差异,使学生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
(3)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对两宋时期的历史事件、人物进行客观评价。
3.教学评价:
(1)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提问、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两宋时期军事制度的发展及其在战争中的作用。
(3)两宋时期重要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3.拓展延伸: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研究两宋时期的历史,如阅读相关书籍、观看纪录片等,以提高对两宋历史的认识。
五、作业布置
针对本章节内容,特布置以下作业,旨在巩固学生对两宋政治和军事制度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分析能力。
(1)两宋时期政治制度对国家治理的影响。
(2)两宋时期军事制度在战争中的作用。
(3)评价两宋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2.教师指导: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确保讨论效果。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教师发放课堂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练习题内容:
(1)简述两宋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影响。
(2)分析两宋时期军事制度的发展,以及其在战争中的表现。
3.历史事件与人物:
(1)讲述两宋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如澶渊之战、宋江起义等,分析其背后的政治、军事原因。
(2)评价两宋时期的历史人物,如岳飞、文天祥等,探讨他们的贡献和影响。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行讨论:
5.课堂展示:
鼓励学生在下节课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展示,分享研究成果、课外阅读心得或视频观后感。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教学设计
3.在分析历史事件时,学生可能缺乏全面、多角度的思考,容易陷入片面理解。
针对以上情况,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1.强化基础知识,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清两宋政治和军事制度的发展脉络。
2.采用对比教学,引导学生区分不同历史人物的事迹,提高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2.学生分享观察成果,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3.教师简要介绍两宋时期的历史背景,为学生学习新课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政治制度:
a.教师讲解两宋时期的政治制度,如科举制、宰相制等,分析其特点。
b.结合具体历史人物和事件,阐述两宋政治制度对国家治理的影响。
2.军事制度:
a.教师介绍两宋时期的军事制度,如禁军、厢军等,分析其作用。
c.请在评传中充分体现人物的历史地位和价值,展现两宋时期的时代特征。
d.人物评传要求语言流畅,观点独到,具有感染力。
3.为巩固所学知识,请同学们完成以下课后习题:
a.列举两宋时期的政治制度及其特点。
b.简述两宋时期的军事制度及其作用。
c.分析重大政治事件和军事战役对两宋时期国家兴衰的影响。
4.请同学们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两宋时期的经济发展、文化成就等方面的知识,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c.请在论文中运用所学知识,对两宋政治和军事的发展进行分析,体现自己的思考。
d.论文格式规范,注意引用史料、图片等资料,以增强说服力。
2.请同学们结合两宋时期的政治和军事知识,选取一个历史人物,为其写一篇人物评传,要求如下:
a.选取的人物可以是两宋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或其他重要历史人物。
人教统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教学设计
6.深入阅读一本关于两宋时期的历史书籍,如《两宋史话》、《两宋风云》等,并撰写一篇读后感,字数在1000字左右。
作业要求:
1.作业需独立完成,不得抄袭他人作品。
2.提交作业时,请注意格式规范,书写工整。
2.选择两宋时期的一场重要战争,如岳飞抗金、文天祥抗元等,分析战争背景、经过及影响,制作成PPT,并进行课堂分享。
3.结合两宋时期的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选取一个角度,撰写一篇历史评论,字数在600字左右。要求能够客观、全面地分析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4.整理本节课所学知识点,绘制两宋政治和军事的思维导图,以直观地展现两宋时期的历史脉络。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两宋时期的政治制度特点及其对国家治理的影响。
2.两宋时期的军事制度与战争,以及这些战争对国家安全的作用。
3.分析两宋政治和军事变革背后的历史原因及其时代特征。
(二)教学难点
1.对两宋政治制度中科举制度、官员选拔与考核等具体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2.两宋军事制度中禁军、厢军、蕃兵等不同军事力量的设置及其பைடு நூலகம்用。
3.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史料阅读和分析能力。提供丰富的历史资料,让学生在阅读、分析、归纳中,逐步掌握两宋时期的历史背景、政治和军事变革。
4.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进行角色扮演,从而更好地理解两宋时期的政治和军事决策过程。
5.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作业完成后,请认真检查,确保内容完整、观点明确、论述合理。
4.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给予反馈,帮助学生提高。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教学设计
(4)案例分析:选取王安石变法、岳飞抗金等历史事件,进行深入剖析。
(5)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两宋时期政治和军事制度变革的原因和影响。
(6)课堂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小组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简要介绍两宋时期的政治制度,如科举制的发展、中央集权的加强等。
2.讲解两宋时期的军事制度,包括厢军、禁军、乡兵等,以及军事制度变革的原因。
3.详细阐述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如青苗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等,以及变法的背景和影响。
4.分析岳飞抗金的经过、意义及其在两宋军事史上的地位。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共同分析错误原因,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两宋时期政治和军事制度的特点及其影响。
2.强调王安石变法、岳飞抗金等历史事件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3.提醒学生关注政治和军事制度变革对国家兴衰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2.结合教材和课堂所学,让学生分析岳飞抗金的原因、过程、结果及其在两宋军事史上的地位。要求不少于600字,观点明确,论述清晰。
3.设计一道关于两宋时期政治和军事制度的思考题,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和课堂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思考题如下:
a.请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分析,两宋时期政治制度变革的原因。
作业完成后,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以指导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历史素养。同时,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认识和能力。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教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教学案合作探究【时空坐标】一、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探究思考】1.宋初面临哪些问题?简述宋初中央集权加强的措施和影响。
提示:问题:唐后期以来军阀割据、政局动荡。
措施:(1)加强控制地方①行政:派文官任各州长官,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
②财政:设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
③军事: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
(更戍法)(教师对其中较难理解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归纳)特点:强干弱枝,守内虚外(2)分散机构权力在中央:二府三司制①枢密院专掌军权,三司专掌财政,与宰相分权,并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②枢密院与禁军管理机构“三衙”分权,前者有调兵权但不统兵,后者统兵但无权调兵2在地方:①设立“四监司”,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
②州一级增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
(归纳)特点:分化权力,机构众多与教材图片搭配梳理知识(3)崇文抑武方针①抑武: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
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这一核心素养,对本节课有大致的把握。
通过展示材料,结合问题,锻炼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通过探究思考让学生理解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必要性以及之后措施都是以强化集权以安天下为目的。
A.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B.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C.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10.(2016·全国·高考真题)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
”此事反映了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二、材料解析题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读北宋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和北宋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
(1)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突出特点是什么?材料二:唯本朝之法,上下相维,轻重相制,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藩方守臣,统制列城,付以数千里之地,十万之师,单车之使,尺纸之诏,朝召而夕至,则为匹夫!——[北宋]范祖禹《范太史集》卷22《转对条上四事状》材料三: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课
1.唯物史观:通过学习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带来的利弊,培养学生全面分析历史事物、一分为二的辩证思维。
2.时空观念:通过时间轴认识两宋的时空定位,通过疆域图认识两宋的地理位置和政权形式,培养学生时空观念。
3.史料实证:通过展示及读取文物图片等资料信息,培养学生史料实证。
4.历史解释:学生通过对两宋演变的历史背景分析,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素养。
5.家国情怀:通过学习宋朝的士大夫精神,以及两宋文臣武将中的杰出代表:范仲淹、王安石、岳飞、文天祥等的爱国史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
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教学难点】
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王安石变法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学习方法—合作学习法。
第一步:导入新课
[引入] 960年,后周禁军统帅赵匡胤发动兵变夺取帝位,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
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新政权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形成长时间的稳定统治。
但可惜的是北宋并不是一个大一统的王朝。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宋的历史。
第二步:讲授新课
[问] 宋太祖赵匡胤谋反上位,为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防止别人复制自己的成功,可以说是费尽心机,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前三段,总结北宋在削弱地方、分散相权两方面采取哪些制度上的措施?
[讲] 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北宋在用人方面特别强调崇文抑武,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
这样有效防止了唐朝后期出现的那种武将擅权,拥兵自重的现象。
但是这是不够的,要想削弱地方,必须在财政和军事方面采取有力的措施。
在财政方面: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
在军事方面,将地方精锐部队编人禁军,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
通过以上措施,北宋在政治、经济、军事三方面削弱了地方,吸取了唐朝后期军阀割据的历史教训,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问] 古人云: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得于斯,毁于斯。
宋朝虽然在加强中央集权专制主义方面非常成功,但是这些措施也有非常严重的副作用。
请大家思考一下,宋朝的集权措施有哪些负面影响?
[讲] 随着政府机构的增多,官僚系统日渐庞杂,官员数量众多,财政负担加重。
同时,机构职能交叉,权责不清,遇事推诿,行政效率降低。
如此一来,为宋朝积贫积弱埋下了伏笔。
[问] 宋朝成功的解决了地方割据的问题,但是一直以来的边患问题却非常严重,请同学看到历史地图册,找出在宋朝周边有哪些少数民族政权?
宋朝形势图
[问] 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争斗不断,结局如何?原因何在?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讲] 宋朝军队数量创历史之最,曾多达120万,但是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争斗大多败北而归。
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重文轻武、内强外虚,军队指挥不当等,我们可以从中得出一个启示:兵将在精不在多。
[问] 由于连年战败,边疆危机严重,国家的财政压力加剧,会导致什么样的社会局面?
[讲] 会导致国内的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
宋朝农民起义图片
[问] 面对日益严重的统治危机,宋朝出现哪些历史人物来挽救统治?
[问] 范仲淹和王安石变法有哪些措施?最终的结局如何?
范仲淹、王安石变法的措施
[讲] 范、王二人展现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企图力挽狂澜,变法过程中一度也成效显著,然而结局是失败的。
[问] 那么请大家思考二人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启示有哪些?
[讲] 失败的原因有很多,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变法措施触犯了官僚体系的既得利益。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来,历史上的改革阻力是非常大的,对原有的利益格局进行重新分配,势必会伤害某些群体的既得利益,从而招致反对,改革者必须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和毅力,方才
可能成功。
[问] 北宋两次挽救统治危机的改革相继宣告失败,北宋的结局如何?
[讲] 对的,北宋走上了大多数封建王朝的老路:灭亡。
[问]败逃东南的北宋宗室建立了南宋,南宋最终是否完成了收复北方的壮举?
[讲] 南宋偏安东南,和金朝对峙,虽然出现了岳飞等名将,但由于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重重,没有收复北方,绍兴和议后形成对峙局面。
南宋最终为蒙古所灭。
第三步:学生练习略
第四步:课堂小节
第五步:布置课后作业
完成课后的问题探究和学习拓展。
老师做简单的引导分析。
【板书设计】
一、宋初加强中央集权
1.背景:吸取前朝教训
2.措施: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3.影响:两面性
二、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1.边防压力:宋辽争锋、败于西夏、灭于金朝
2.财政危机:三冗问题严重
三、王安石变法
1.背景:庆历新政
2.内容:富国强兵
四、南宋的偏安
1.靖康之变:北宋灭亡
2.南北对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