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合集下载

第九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第九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系辞》下
穷·变·通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一、宋处的危局:加强中央集权
材料:唐自肃、代以后,上失其柄,藩镇自相雄长……卒以成君弱臣强、
正统数易之祸。
——《宋史·陈亮传》
后晋:石敬瑭,原任河东 节度使
后梁:朱温,原任梁王, 宣武节度使
宋代科举取士与历代相比有何特点?
取士人数最多
? 结合书本50页第一段内容,思考为何会呈现这种特点? 崇文抑武方针
一、宋处的危局:加强中央集权
北宋在政治和军事上的新变化 削弱地方,中央集权 分化事权,强化君权
崇文抑武,文人治国
宋太祖赵匡胤(927 -976)
朕与卿定祸乱以取天下, 所创法度,子孙若能谨 守,虽百世可也。
材料三:中书不知与兵,增兵多少不知也;枢密院要兵则添,财用有无不知 也;管军将消帅极少:兵制则度请过,于曾僵不化计,较权今力日分兵割籍过倍细多,,影何响故行用政不效足率也,;助三司但知 支办食粮,日日增添,不敢长论因列循,保谓守兵的非政职治事风也气。 ——摘自《蔡忠惠公文集》卷22
材料一、二和材料三分别是如何看待这次制度变革的?
后周:郭威,原 任邺都留守将军
比较《五代十国形势图》和《北宋疆域图》,思考宋初有哪些困扰?
分裂割据
地方权重
君弱臣强
武将权重
一、宋处的危局:加强中央集权 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实现局部统一
一、宋处的危局:加强中央集权
宋太祖: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 家建长久之计,其道何如?
为实现北宋的长 治久安,赵普为 宋太祖提供了什 么策略?
均输法 采购物资“徙贵就贱,用近易远”

课件3: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课件3: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宋对金的输出以茶为大宗,其次为 南方的绢帛、麻布、木姜子及生姜 等药物。另外,宋的书籍亦是重要 商品之一……金对宋的输出有皮毛、 人参、甘草、马匹、盐等物品。
《南宋、金榷场分布图》
材料三 官办的榷场贸易不断受到双方政治斗争的影响,大部分
榷场时罢时复……走私贸易仍很盛行。绍兴三十年(1160)年,官
争议。 (4)围绕变法问题,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日益严重,引发党争,北 宋逐渐走向衰亡。
四、南宋的偏安 1.南宋建立:1127 年,北宋被东北女真族建立的金朝攻 灭,宋高宗即帝位后退保南方,是为南宋。 2.宋金议和:1141 年,南宋与金订立__绍__兴__和__议____。以 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划界,南宋对金称臣,每年向 金朝缴纳一笔财物,称为“___岁__贡___”。抗金名将岳飞 也被南宋朝廷逮捕杀害。
126 251 964
无余
无余
116 138 405 131 864 452 亏15 726 047
——以上数据均摘自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 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饶。尝以谓方今之所以穷空,
不独费出之无节,又失所以生财之道故也。富其家者资之国,富
其国者资之天下,欲富天下则资之天地。因天地之力,以生天下
三、王安石变法
1.背景
(1)辽和_西__夏__威胁北宋的安全。
(2)北宋的政治风气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下。 (3)“岁币”“岁赐”和冗官、冗兵、冗费造成的财政危机。
(4)“___庆__历__新__政___”失败。 2.开始:1069 年,__宋__神__宗____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
3.基本原则:加强国家对这些领域的管理和控制,达到富国强兵 的目的。
[答案] (1)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到激烈反对;执行过程中用人 不当,引起民间不满;宋神宗的动摇及其去世;王安石变法 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当时的社会问题(财政危机、阶级矛盾、民 族矛盾)。 (2)把改革放在它所属的特定历史环境中去加以评价,以生产 力为根本标准,是否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打破了大商人对市场的垄断,增加了政府的财政 收入
实行“省兵”措施,精简军队,缩减编制 强兵
推行强兵措施如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等
节省军费开支,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宋军的战 斗力
改革科举制度,主要改变科举考试的内容 取士 批判“恩荫”制度,选拔人才贯彻择优录取的原则
有利于选拔和培养人才;有利于推动改革;有利 于扩大统治基础
兵无常帅 帅无常师
一、防弊:强中央集权
(三)影响
1、积极影响:结束了五代十 国以来的藩镇割据局面,巩固 了统一,加强了中央集权。 2、消极影响 ①制度僵化,效率低下,助长 了因循守旧的政治风气。 ②重文轻武,守内虚外,造成 北宋长期积弱局面。 ③官僚机构膨胀和军队扩充, 形成冗官、冗兵和冗费的积贫 局面。
富国
官府通过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拨巨款从事商业 经营等手段,力图在调控经济的同时开辟财源。
强兵
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希望借以逐渐 恢复“兵农合一”的征兵制,取代募兵制。
三、解弊:王安石变法
知识拓展
领域 措施
内容
作用
青苗法
青黄不接之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增加了政府的财政
收获后还本付息
收入
募役法 纳钱代役
有利于经济发展,增加政府收入
农田水利法 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保证灌溉,防洪赈灾
富国 均输法 采购物资“徙贵就贱,用近易远”
节省费用,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减轻了人民 的负担
方田均税法
重新丈量土地,收取赋税,官僚、地主 也不例外
增加了政府收入,农民得到实惠
市易法 在东京设市易务
(二)积贫 ——财政危机
重点讨论
北宋真宗官员仁宗数英量宗变化 2.4万 1.7万 0.97万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3.弱枝强干,守内虚外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效镇压地方和农民阶级的反抗;但边 防空虚,成为北宋在民族斗争中屡败的原因。
4.发展科举制
进一步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中央集权;但也造成了官僚队 伍的庞大。
太祖问:“天下自唐 季以来,数十年间,帝 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 生民涂炭,其故何也?”
赵普回答:“此非他故, 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 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 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财政危机 边疆危机
根源 北宋初年对中央集权的加强的弊端
(二)序幕——庆历新政
1.支持者:宋仁宗
2.改革目的:整顿官僚机构
3.改革结果:失败 4.失败原因:触犯了官僚集团的既得利益
后 天
先 天
下下
之之
乐忧
而而
乐忧
(二)高潮——王安石变法
川山家王
集 》 《 临 川 集
, 世 称 荆 公
、 思 想 家 。 字
宰相赵普
961 年 的一 天 , 宋太 祖 宴 请石守信等大将。席间,宋 太祖说:“我当上皇帝,全 靠你们。可当上皇帝后,却 整夜不能安睡。”石守信等 人忙问原因。宋太祖答道: “假如有一天,你们的部下 贫图富贵,也把黄袍加在你 们身上,那时事情也就由不 得你们了。”石守信等人非 常惶恐,跪倒在地,问该怎 么办。宋太祖说:“你们不 如放弃兵权,买良田美宅, 享受富贵,欢乐一世。这样, 君臣之间互不猜疑,岂不很 好?”石守信等领会了皇帝 的用意,第二天全都称病辞 职,交出兵权。
南濮阳县城御井街,是记载宋辽订立“澶渊 之盟”的唯一实物。
(二)夏宋关系
1.战争
2.和议
时间:1044年
内容:宋册封元昊为夏国主,夏保帝号, 夏对宋称臣;宋给西夏岁赐 ,重开边 境贸易

高中历史教学: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高中历史教学: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第九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1.背景(1)北宋建立后,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2)宋初统治者吸取了唐后期以来军阀割据、()的教训。

2.措施(1)加强对地方的控制(2)分散机构权力(3)抑制武将势力膨胀(1)积极: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强化了()。

(2)消极:权力分割过细,影响了(),致使政治风气()。

二、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边防压力四、南宋的偏安1.南宋建立:1127年,“()”,北宋被金所灭,宋高宗在应天府称帝,后定都()建立南宋。

2.南宋与金的战与和宋金和议:1141年,南宋与金订立绍兴和议。

比较王安石变法与商鞅变法的异同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一、辽与西夏1.辽朝官职设置:分为()、()面官。

南面官负责以()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

二、金朝入主中原统治:基本沿袭唐宋制度,同时保持了一套女真民族的管理系统,叫作“()”,是一种兵农合一的制度。

三、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1.元朝建立和统一(1)建立元朝:1271年,()定国号为大元,他就是元世祖。

(2)完成统一:1276年,元军占领南宋都城()。

1279年,元军击败南宋余部,完成统一。

2.统治措施(1)中央:设(),为元朝的宰相机构,是当时最高行政机关。

(2)地方:实行()制度。

①含义:中央委派官员代表中书省处理地方事务,逐渐形成常设机构,称为(),简称行省。

②内容:除今天的河北、山西、山东地区又称()由中书省直辖外,全国共设10个行省。

③特点:辖区(),()集中,()较高。

④评价:巩固了多民族(),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的重大变革。

是我国()的开端。

(3)其他措施①边疆治理:设(),管理吐蕃地区;设()、()等管理军政事务,加强对西域管辖;设()经略台湾。

②交通上,在全国修筑驿道和设立驿站。

③通信上,分设急递铺,负责传递公文。

四、元朝的民族关系1.来自中亚、西亚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国,同汉、蒙古、畏兀儿等民族长期相处、不断通婚,逐渐被吸收、融合而形成我国回族的前身——()。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弊:影为响边了防行压政力效和率财,政助危长机了埋因下循隐守患旧。的政治风气;
二、新弊渐生——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民族 关系 宋辽 关系
宋夏 关系
战争
和议
①北宋统一后,两次 1005年澶渊之盟: 北伐,均告惨败; ①维持已有边界,兄 ②后来辽军大举南下 弟相称;②北宋送
“岁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北宋与西夏发生战争,1044年宋夏和议:
D.设诸路转运司,地方赋税绝大部分上缴国家
D
阅读50页第2、3自然段和51页第1、2自然段,思考:
通过这些措施,北宋做到“天下自安”了吗?
(考察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
有利于“天下安” :有效防止了内乱,巩固国家统一和安定
不利于“天下安” :影响行政效率,助长因循守旧的政治风气; 为边防压力和财政危机埋下隐患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 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 拾旧山河,朝天阙。
“靖康耻”指的是什么事件?岳飞的愿望是什么?实现了吗?为什么?
四、循弊偏安——偏安的南宋
靖康耻,武穆御金 臣子恨,绍兴和议 风波亭,英雄冤死 君臣醉,偏安一隅
主要原因:宋高宗为了重建崇文抑武秩序;打击 主战派,实现与金议和的需要。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学习目标:
1、掌握北宋初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全面地、一分为二地理解其对北宋产 生的影响。(重点)
2、了解王安石变法,理解宋初加强中央集权与王安石变法之间的关系。 3、了解两宋“花钱买和平”相关史实,分析这一政策的利与弊。
一、防弊之政——宋初的集权
背景:
北宋建立,结束分裂局面; 吸取唐后期以来的历史教训
是屡战屡败

课件9: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课件9: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归纳小结

地方收权、中央分权、崇文抑武

边防压力、冗官冗兵冗费


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


半壁江山,苟且临安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学习目标
课标 要求
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 和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
重点 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具体表现及其影响
难点 评价王安石变法
课堂导入
《退将诗》 (北宋)曹翰
三十年前学六韬,英名常得预时髦。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睹盘花旧战袍。
影 材料一 吾宋制治,有县令,有郡守,有转运使,以大系小,丝牵绳联,总合于

上。虽其地方在万里外,方数千里,拥兵百万,而天下一呼于殿陛间,三尺竖子, 驰传捧诏,召而归之京师,则解印趋走,唯恐不及。
——(北宋)苏洵《嘉祐集》
材料二 唯本朝之法,上下相维,轻重相制,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藩方守
臣,统制列城,付以数千里之地,十万之师,单车之使,尺之之诏,朝召而夕至,
111
恭宗 文天祥 科举 参知政事
防弊之政
一、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地方收权
防弊之政 中央分权
文臣当 转运 收精兵 地方官 地方 编入中
财政 央禁军






二府 三司 台谏
中书 枢 门下 密

行 军财 政 政政
崇文抑武
崇文
扩大 科举 规模
抑武
文臣 主兵
防弊之政
一、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一、宋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加强1、背景:①北宋建立:960年,后周禁军统帅赵匡胤发动兵变夺取帝位,建立宋朝,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市)。

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随后相继灭掉南方的几个割据政权和北方的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局面,形成长时间的稳定统治。

②吸取教训:统治者鉴于唐后期以来军阀割据、政权动荡的历史教训,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维护政权稳定的措施。

2.措施:(1)加强中央集权:强干弱枝、守内虚外①权:A.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

B.四监司:包括转运司在内,先后设立了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合称四监司,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

C.设通判:州一级增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②钱: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

③兵:“更戍法”,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定期更换驻地。

(2)强化君主专制:分化事权,内外相制,君权强化①枢密院专掌军政,三司专掌财政(计相),与宰相分权,并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二府三司制)②枢密院有调兵权,“三衙”有统兵权。

(兵不识将、将不专兵)(3)抑制武将势力膨胀:重文轻武、文人治国①北宋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杯酒释兵权”罢免宿将兵权。

②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③大力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

3.影响①积极:有效地预防了内部动乱因素,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强化了中央集权。

②消极: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也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

二、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一)边防压力1.辽与“岁币”①北宋建立之前,契丹族建立的辽朝在北方草原崛起,占领了燕云十六州,对中原形成严重威胁。

②宋太宗时,两次发起夺回燕云十六州的北伐,均告惨败③宋真宗时,辽军大举南下,逼迫北宋签订“澶渊之盟(1005年)”。

维持已有边界,辽宋皇帝以兄弟相称。

北宋每年给辽一笔钱物,称为“岁币”。

通过协议,北宋获得了北部边防的基本安定2.党项与“岁赐”①北宋与西北党项族新建立的西夏发生战争,也是屡战屡败。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精锐
禁军
兵士
老弱
厢军
更戍法:对地方的禁军的驻扎时常 的调配更换,削弱兵将的结合程度; 后果是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弱化 了战斗力。
12..列分国权纷争 中枢机构
中书门下 行政
尚书省
枢密院 军事
三司 财政
12..列分国权纷争
中枢机构
中书门下 副相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参知政事
军事
发令调遣 统军
枢密院
殿前都指挥使司、侍卫亲 军马军都指挥使司、侍卫 亲军步兵都指挥使司
➢ 雍熙三年(986年),宋军分为三路攻辽,然东路军与辽军主力相遇,粮运不继,大败于歧沟 关(今河北涞水东),中、西两路军也被迫撤退为辽军追击损失惨重名将杨业被俘死。史称此 役为“”雍熙北伐”此后,宋朝统治者“不敢北向”基本放弃了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努力。
11..列边国防纷压争力
澶渊之盟
概况:1004年,辽萧太后挟圣宗率军直抵黄河北边的澶州,宰相寇准 等力主御驾亲征真宗渡河至澶州,宋兵士气稍振,射死辽军大将萧挞览 辽方未敢恋战,于是双方进行议和。
杯酒释兵权:剥夺宿将石守信等统领禁军的极力,代以资浅才庸之将领
以文制武:枢密院长官皆用文臣,作战时多不设主帅,将从中御
提高文官地位:大力抬高文官、士人地位,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鼓质 台谏言事,强化监察工作,逐渐形成了“不杀士大夫及言事者”和“与 士大夫治天下”的传统“家法”。
14..列影国响纷争
➢ 统观宋初防弊之政的具体内容,可以说是用心深远,几乎算无策。怪宋太祖感叹“为天子 亦大艰难”。
➢ 苏洵也赞扬说:吾宋制治……虽其地在万里外,方数千里,拥兵百万,而天子一呼于殿陛间, 三尺竖子,驰传捧诏,召而归之京师,则解印趋走,惟恐不及。”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一、防弊——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二)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措施
收归地方 权力
中 分散 央 机构 权力 地

1.中央派文官出任各州长官,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 夺其权(行政) 2.设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赋税大部分上交朝廷; 制钱谷(财政) 3.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守内镇外定期换驻地。 收精兵(军政) 1.分割宰相权力(行政、军政、财政); 2.行政军政财政又再次分权:增设副相、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下设三司; 以台谏监察宰相。
1、设“四监司”对各州进行监控和节制; 2、州一级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
如何看待宋初从中央到地方这一套官僚体制?
强化中央集权和皇权的同时 容易造成官僚机构的膨胀 (冗官) 以及财政开支过大 (冗费)
地方
一、防弊——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二)中央集权加强的措施
3.武将势大——崇文抑武
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历代科举取士数量统计表》
抑武:罢免宿将兵权,任用 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
崇文:大力提倡文治,扩大
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和士人
的地位。
——邓小南:《王安石与他的时代(二)》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宋 汪洙
扩大科举规模
宋代崇文抑武的消极后果是什么?
导致武备孱弱,军队战斗力下降,
对边防安全造成威胁,最终促成北宋灭亡。
冗官
夺财权
养兵养官 军费开支
冗费
过度集权 → 政治危机、军事危机、财政危机
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也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P53
三、解弊——王安石变法
改革的先行者
【庆历新政】 改 革 者:范仲淹 支 持 者:宋仁宗 改革目的:整顿官僚机构 改革结果:失败 失败原因:触犯了官僚集团的既得利益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王安石的新法,不能说有成功,然而王安石确是有伟大抱负与高远理想的 人。他新法之招人反对,根本上似乎还含有一个新旧思想的冲突……亦可说 是两种态度之冲突。此两种态度,隐约表现在南北地域的区分上。新党大率 多南方人,反对派则大率是北方人。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 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啰,王安石 来!”鸡豕俱来就食。问其故,老妪曰:自王安石为相公,立新法扰民。妾 孀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妾本以桑麻为 业,……今桑麻失利,只得蓄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钱,或准与他, 或烹来款待他,自家不曾尝一块肉。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
弊:宋朝重文轻武,导致国家军队战斗力削弱,分权政策使政府行政 效率下降,官员数量增加,养兵养官导致财政开支过大,人民负担加 重。引发了三冗两积问题
三、王安石变法
原因: 北宋政治风气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下
内容 富国:向农民提供贷款 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
强兵: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兵农合一
评价: 积极:富国 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强兵 的效果不明显
6、 选官制度变化:秦、汉、魏晋、隋唐的选官标准、方式 科举制的影响
7、中央官制的变化:秦、汉、隋唐、宋 发展趋势 8、赋税制度变化: 租庸调制 、两税法 前提、内容、影响 9、两汉、三国至隋唐文化的发展 10、宋初中央集权加强的措施及影响 11、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措施及影响
锁院制度 弥封制度 誊录制度 别试制度
宋人科举考试图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பைடு நூலகம்
背景 目的 措施
影响
唐末军阀割据、政局动荡
强化中央集权、维护政治稳定
加强对地 政治:文官出任地方官 方的控制 经济:设诸路转运使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大部分赋税上交朝廷

第九课 两宋政治和军事

第九课  两宋政治和军事

3.南宋初期的一首诗歌写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 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首诗主要反映 了( ) •A.南宋都城杭州的繁华 •B.西湖景色的秀丽迷人 •C.统治者的腐败和苟且偷安 •D.人民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解析:C 分析这首诗歌“直把杭州作汴州”的含义,考 查的是南宋偏安的实质。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重点: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难点:王安石变法
新课导入:说历史故事 陈桥兵变
《宋史·太祖本纪》: “诸校露刃列于庭曰: ‘诸军无主,愿策太尉 为天子。’未及对,有 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 罗拜呼万岁。”
一、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北宋的建立
(1)概况:960年,后周大
辽(契 丹)
北 宋
北宋又与西北党项族新建立的西夏 发生战争, 也是屡战屡败。双方最 终达成和议:西夏保持帝号,同时 向北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钱 物,称为“岁赐”。
思考: 北宋这种“以钱换和平”是否可取?
(二)、财政危机(积贫)

1.供养了一支空前庞大的军队

2.北宋政府机构设置重叠,官僚子弟入仕泛滥
北 宋 形 势 图
3.强化中央集权
材料 :
强化中央集权
观察五代十国存在的时间图表,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宋太祖又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五代十国时期,政局动荡不止,政权寿命短暂
①地方(政治、经济、军事)
重文轻 武
A.政治: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
为加强控制
在各州府设置通判 B.经济:
为防止知州的权力过大
失败原因:触犯了官僚集团的既得利益
3、变法的内容 ⑴.富国之法
“理财为方今先急”、“理财以农事为先”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内容
④范仲淹以整顿官僚机构为宗旨的“庆历 新政”失败
⑤宋神宗坚持变法,重用王安石


军王安石变法

评价
南宋的偏安
富国之法
官府通过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拨巨资从事农业经营等手 段,力图在调控经济的同时开辟财源
青苗法 内容:在每年二月、五月青黄不接时,由官府给农民贷款、贷粮, 每半年取利息二分或三分,分别随夏秋两税归还。
⑤宋神宗坚持变法,重用王安石
治 和 军王安石变法
积极:在增一加定了程大度笔上收达入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

①强兵的效果并不明显,北宋与西夏开
评价
展又以失败告终
南宋的偏安
消极:②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加重了人民的 负担,也引起激烈争论
③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日益严重,北 宋逐渐走向衰亡
宋初中央集 权的加强

作用:水利工程广为修建,保证了灌溉;耕地面积增加, 农业生 产发展,政府税收增加。
局限:兴修水利数量逐渐成为官员政绩考核标准,一些地方政府强 制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
作用:限制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也 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司司司
宋代中央政治制度:“二府三司制 ”
分散机构权利
中央:
行政: 中书门下增设参知政事
财政: 设三司(盐铁、度支、户部)
军事:枢密院与“三衙”分权(前者有调兵权 但无统兵权;后者有统兵权但无调兵权)
地方:
“四监司”: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 通判: 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

宋金 岳飞抗金
和战
南宋的偏安
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划界, 绍兴和议 南宋对金称臣,每年向金朝缴纳一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一、宋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加强
(一)北宋的建立与统一
1.建立:960年,后周禁军统帅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取帝位,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

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2.统一:北宋建立后,相继灭掉南方的几个割政权和北方的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二)北宋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
1、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措施:①政治:派文官担任地方知州,节度使转化为虚职。

②军事: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地方部队定期更换驻地。

(更戍法)
③经济: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将地方大部分赋税上交中央。

作用:中央控制地方之军、政及财权,基本根除唐末以来藩镇割据之弊。

2、分散各级机构的权利,使其互相牵制
(1)中央:枢密院专掌军权,三司专掌财政,与宰相分权,并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枢密院与禁军管理机构“三衙”分权,前者有调兵权但不统兵,后者统兵但无权调兵。

(2)地方:①设立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和节制。

②州一级増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

3、崇文抑武、文人治国
(1)内容:
(2)作用:
①积极:带来了文化的繁荣,也有效地抑制了武夫篡位的危险,不至于重蹈政权更换频繁的覆辙。

②消极:崇文抑武的推行致使宋代后期少有悍将强将,军事力量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

4、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
①重文轻武,文人治国②高度集权,分化事权③弱枝强干,守内虚外④崇文重教,发展科举
5、北宋初加强专制集权的影响:
(1)积极:①有效地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强化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②有利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2)消极:①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守旧的政治风气。

②官僚机构膨胀和军队不断扩充,形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局面,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二、北宋的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一)边防压力
1.宋辽关系
2.宋夏关系
(二)北宋制度带来的影响
三、变法求强(王安石变法)
【危机严重】
(一)治吏:范仲淹的“庆历新政”
结果:触犯官僚集团的利益,引发抵制,归于失败。

(二)革弊:王安石的“熙宁变法”
开始: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

目的:富国强兵。

措施(及一些措施的详细解释):
2.评价:
(1)进步性
①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②促进了经济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

③针对北宋统治错综复杂的积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这种勇于改革和敢于斗争的精神,值得肯定。

(2)局限性
①强兵的效果并不明显,与西夏开战,又以失败告终。

②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引起激烈争议。

③统治集团内部发分裂日益严重,北宋逐渐走向衰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