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三首注释

合集下载

第三课六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课堂笔记

第三课六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课堂笔记

第三课六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课堂笔记以下是六年级上册第三课《古诗词三首》的课堂笔记,包括诗词原文、注释和诗意解析:1、《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注释:①宿:住宿,过夜。

②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县的一段江水。

③烟渚:烟雾弥漫的小洲。

④客:指诗人自己。

⑤野旷:空旷的原野。

⑥天低树:天比树还低。

⑦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影离人很近。

诗意解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五言绝句,描写了诗人旅途中夜宿建德江的情景。

诗歌前两句“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点明了诗人夜宿的地点和时间,并表达了诗人旅途中的孤寂愁苦之情。

后两句“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则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进一步表现诗人的内心感受。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注释:①六月二十七日: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六月二十七日,作者当时在杭州西湖的望湖楼喝酒。

②醉书:喝醉了写下的诗。

③黑云翻墨:形容乌云密布,如同泼翻的墨汁。

④遮山:遮盖了山峰。

⑤白雨跳珠:形容暴雨突降,如同跳动的珍珠。

⑥卷地风来:形容风势猛烈,将乌云和暴雨都吹散了。

⑦水如天:形容雨过天晴,湖水如同天空一样明亮。

诗意解析: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七言绝句,描写了作者在望湖楼饮酒时所见到的西湖美景。

诗歌前两句“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形象地描绘了夏日暴雨突降的情景,后两句“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则表现了天气突变、雨过天晴的景象。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注释:①西江月:词牌名。

②黄沙道中:黄沙岭的路上。

③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④鸣蝉:蝉叫声。

⑤稻花香里说丰年:闻到稻花的香气,听到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今年是一个丰收的年景。

⑥听取蛙声一片:听得到一片片的蛙声。

【精选】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21课《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枫桥夜泊、长相思)》基础知识+课文讲解

【精选】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21课《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枫桥夜泊、长相思)》基础知识+课文讲解

【精选】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词三首》基础知识+课文讲解一、我会写sūn:孙(孙子、孙女、外孙)bó:泊(停泊、泊船、飘泊无定)chóu:愁(忧愁、发愁、愁眉不展)sì:寺(寺庙、寺院、少林寺)yú:榆(榆关、榆树、榆荚)pàn:畔(河畔、池畔、耳畔)二、我会认更:gēng(打更、五更、三更半夜)聒:guō(聒耳、聒噪、聒碎)三、多音字泊:bó(停泊)pō(湖泊)更:gēng(更改)gèng(更加)四、作者简介1.王维(约701—761),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唐朝著名诗人、画家。

因笃信佛教,又被称为“诗佛”。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他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主要作品:《竹里馆》《山居秋暝》等。

2.张继,字懿孙,汉族,襄州(今湖北襄阳)人。

唐代诗人。

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

主要作品:《枫桥夜泊》。

3.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号楞伽山人。

清代词人,其词在中国词坛上享有很高声誉。

主要作品:《通志堂集》《纳兰词》。

五、理解诗意《山居秋暝》:山上刚刚下过一场雨,晚上天气凉爽带来了秋意。

松林沐浴着皎洁的月光,清清的泉水从河床的石头上流过。

洗衣物的女子归来,竹林里笑语喧哗,渔船顺流而下,搅动了一片片莲叶。

任凭春天的花凋谢,我自己却要居住在这风光秀丽的山中。

《枫桥夜泊》:月亮落下去了,乌鸦不时地啼叫,茫茫夜色中似乎弥漫着满天的霜,面对着江边的枫树与江中闪烁的渔火,愁绪使我难以入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的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里。

《长相思》:走过一条条山路,走过一条条水路,正向山海关那边走去,夜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晚上又刮风又下雪,风雪声搅碎了思乡的梦,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

六、问题归纳1.《山居秋暝》:诗中明确写有浣女渔舟,诗人为什么下笔说是“空山”?大概诗人来到山林,远离了嘈杂烦扰的市朝,山居给他的突出印象就是非常寂静;当然,山中林木茂盛,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2.《枫桥夜泊》: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觉到什么?诗人看到了渔船上忽隐忽现的灯火,西天的上弦月渐渐落下去了,天色变得漆黑;听到了远远近近有几只乌鸦惊叫起来,寒山寺的钟声;感觉到气温更低了,霜飞满天,寒气袭人……3.《长相思》:你从“身向榆关那畔行”读懂了什么?点明了行旅的方向。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 《古诗词三首》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 《古诗词三首》知识点总结

课文1 古诗词三首一、多音字。

宿:sù宿舍xiǔ一宿xiù星宿剥:bō剥削bāo剥皮二、古诗内容宿新市徐公店[宋] 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作者介绍: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

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

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

注释:①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

②疏疏(shū):稀疏。

③阴:树荫。

④走:这里是跑的意思。

译文: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小路旁边的树上新叶刚刚长出,还未形成树荫。

儿童们飞快地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追寻翩翩飞舞的黄色蝴蝶。

可是黄色蝴蝶飞入一片金灿灿的黄色菜花中,再也找不到了。

主题:《宿新市徐公店》描写了清新美丽田园春光和儿童在菜花地边追逐黄蝶的生动画面。

诗篇洋溢着浓烈的乡村生活情趣,表达了诗人对美丽田园春色的赞美和对乡村儿童的喜爱以脏话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宋] 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作者介绍:范成大,字至能,号称石湖居士。

南宋诗人。

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

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注释:①杂(zá)兴:随兴而写的诗,“兴”这里读xìng。

②肥:诗中指杏花落后,杏儿越来越大,越来越肥。

③蛱(jiá)蝶:蝴蝶的一种。

译文: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白天长了,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主题:《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这首诗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等描写初夏农村的自然景色及农人紧张的劳动气氛,表现了诗人对田园风光的热爱之情。

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内容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内容

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内容泊船瓜洲[1]
[宋]
王安石
京口[2]瓜洲一水间,钟山[3]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释
[1]瓜洲: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面。

[2]京口:今江苏镇江。

[3]钟山:今南京市紫金山。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1]。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2]临发又开封[3]。

注释
[1]意万重:形容要表达的意思很多。

[2]行人:这里指捎信的人。

[3]开封:把封好的信拆开。

长相思
[清]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1]那畔[2]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3]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注释
[1]榆关:山海关。

[2]那畔:那边,此处指关外。

[3]聒:声音嘈杂。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一课古诗词三首课文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一课古诗词三首课文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一课古诗词三首课文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一课《古诗词三首》课文《独坐敬亭山①》[唐] 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②。

相看两不厌③,只有敬亭山。

注释①敬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州市郊。

②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悠闲的模样。

③厌:满足。

《望洞庭①》[唐] 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②,潭面③无风镜未磨。

眺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④。

注释①洞庭:湖名,在湖南省北部。

②和:和谐,那个地点指水色和月色融为一体。

③潭面:指湖面。

④青螺:那个地点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忆江南①》[唐] 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②。

是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③。

能不忆江南?注释①忆江南:词牌名。

原题下有词三首,那个地点是其中第一首。

②谙:熟悉。

③蓝:一种植物,叶蓝绿色,可提取青蓝色染料。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一课《独坐敬亭山》赏析敬亭山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宣州是六朝以来江南名郡,大诗人如谢灵运、谢朓等曾在那个地点做过太守。

李白一生凡七游宣城,这首五绝作于天宝十二载(753)秋游宣州时,距他被迫于天宝三载离开长安已有整整十年时刻了。

长期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味道,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加了孤寂之感。

此诗写独坐敬亭山时的乐趣,正是诗人带着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与孤寂的感情,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生活写照。

前二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之景,事实上,把孤独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看起来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

“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域:看起来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排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动的厚云消逝之后感到专门的清幽安静。

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

这种“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孤寂。

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同时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玩观望之久,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六上古诗词三首课文笔记

六上古诗词三首课文笔记

六上古诗词三首课文笔记以下是《六上古诗词三首》的课文笔记:第一首:《石灰吟》注释:(1)石灰吟:赞颂石灰。

吟:吟颂。

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典诗歌中的一种体裁)。

(2)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次,次数。

(3)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

等闲:平常,轻松。

(4)浑:全。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纯洁的品质。

诗意:经历无数磨难,身经百战,终于获得了可贵的经历,这就像经过千万次的开凿烧制,化成了一位不惧怕万击的勇士。

粉身碎骨也没有丝毫惧怕,将整个身心贡献给人间,以保持清白身世。

第二首:《竹石》注释:(1)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

诗人借物喻人,托竹抒情,表明自己的刚正不阿、铁骨铮铮。

(2)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3)立根:扎根、生根。

破岩:破裂的岩石。

(4)任尔:任凭你。

尔,你。

(5)磨:折磨、挫折。

(6)折:打击。

诗意: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深深扎根于破岩之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凭你各种打击和磨难;任凭风吹雨打,始终坚信自己是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

第三首:《夏日绝句》注释:(1)生当作人杰:活着就要当人中的豪杰。

生:活着。

当作:应当,应该。

人杰:人中的豪杰。

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2)死亦为鬼雄:死后也要做鬼中的豪杰。

亦:也。

鬼雄:鬼中的英雄。

(3)至今思项羽:到今天人们还在思念项羽。

思:思念。

(4)不肯过江东:不肯渡过江去重新建国。

不肯,不肯、不想、没有决心。

江东:泛指长江以东地区,古代以长江以东为南方。

项羽最初起兵的地方在现在的江苏南部,也称江东。

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详解及练习

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详解及练习

六年级上课文知识点详解古诗词三首知识精讲2.课文主旨《宿建德江》中,诗人通过写暮宿建德江畔所见之景,抒发自己的孤寂情怀。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描写的是西湖夏季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写出了夏夜的山村风光,表达了词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三)手不释卷1.宿建德江宿建德江①孟浩然移舟泊烟渚②,日暮客愁新③。

野旷天低树④,江清月近人⑤。

(1)词句注释①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西部的一段江水。

②移舟:划动小船。

泊:停船靠岸。

烟渚(zhǔ):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洲。

③客:指作者自己。

愁:为思乡而忧思不堪。

④野:原野。

旷:空阔远大。

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⑤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来靠近人。

(2)诗句译文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①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②,白雨跳珠乱入船③。

卷地风来忽吹散④,望湖楼下水如天⑤。

(1)词句注释①六月二十七日:指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

望湖楼:古建筑名,又叫看经楼。

位于杭州西湖畔,五代时吴越王钱弘俶所建。

醉书:饮酒醉时写下的作品。

②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

遮:遮盖,遮挡。

③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

跳珠:跳动的水珠(珍珠),用“跳珠”形容雨点,说明雨点大,杂乱无序。

④卷地风来:指狂风席地卷来。

忽:突然。

⑤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2)诗句译文黑云翻滚如同打翻的墨砚与远山纠缠。

一会儿我的小船突然多了一些珍珠乱串,那是暴虐的雨点。

一阵狂风平地而来,将暴雨都吹散。

当我逃到望湖楼上,喝酒聊天,看到的却是天蓝蓝,水蓝蓝。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西江月①·夜行黄沙道中②明月别枝惊鹊③,清风半夜鸣蝉④。

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 枫桥夜泊

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 枫桥夜泊

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枫桥夜泊
《枫桥夜泊》的诗意及注释如下: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注释:
1、枫桥: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区枫桥街道阊门外。

2、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3、乌啼:一说为乌鸦啼鸣,一说为乌啼镇。

4、霜满天:霜,不可能满天,这个“霜”字应当体会作严寒;霜满天,是空气极冷的形象语。

5、江枫:一般解释作“江边枫树”,江指吴淞江,源自太湖,流经上海,汇入长江,俗称苏州河。

另外有人认为指“江村桥”和“枫桥”。

赏析
这首七绝以一“愁”字统起。

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

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

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

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重点知识(古诗词+日积月累)有译文有注解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重点知识(古诗词+日积月累)有译文有注解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重点知识——古诗词+日积月累古诗语文园地一 《蝉》语文园地三 《乞巧》课文12《古诗三首》《示儿》《题临安邸》《已亥杂诗》课文21《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枫桥夜泊》《长相思》 语文园地七 《渔歌子》语文园地八《观书有感(其一)》《观书有感(其二)》日积 月累 语文园地二 “勉励”名言 语文园地六 “节约”名言古文 课文25 《古人谈读书(一)》 《古人谈读书(二)》【语文天地一】【日积月累】蝉唐·虞世南垂 緌 饮 清 露,流 响 出 疏 桐。

居 高 声 自 远,非 是 藉 秋 风。

注释:流响:指连续不断的蝉鸣声。

疏:开阔、稀疏。

藉:凭借。

译文: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连续不断地鸣叫声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

蝉正是因为在高处它的声音才能传得远,并非是凭借秋风的力量。

【语文天地三】【日积月累】乞 巧唐·林杰七 夕 今 宵 看 碧 霄,牵 牛 织 女 渡 河 桥。

家 家 乞 巧 望 秋 月,穿 尽 红 丝 几 万 条。

注释: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

几万条:比喻多。

译文:七夕佳节,人们纷纷抬头仰望浩瀚天空,就好像能看见牛郎织女渡过银河在鹊桥上相会。

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课文12】【古诗三首】示 儿宋·陆游死 去 元 知 万 事 空,但 悲 不 见 九 州 同。

王 师 北 定 中 原 日,家 祭 无 忘 告 乃 翁。

注释:但:只是。

九州:这里代指宋代的中国。

同:统一。

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北定:将北方平定。

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

家祭:祭祀家中先人。

无忘:不要忘记。

乃翁:你们的父亲,指陆游自己。

译文:原本知道死去之后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感到悲伤,没能见到国家统一。

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时,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题 临 安 邸宋·林升山 外 青 山 楼 外 楼,西 湖 歌 舞 几 时 休?暖 风 熏 得 游 人 醉,直 把 杭 州 作 汴 州。

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的注释

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的注释

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的注释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①》[唐] 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②。

相看两不厌③,只有敬亭山。

注释①敬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州市郊。

②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

③厌:满足。

《望洞庭①》[唐] 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②,潭面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④。

注释①洞庭:湖名,在湖南省北部。

②和:和谐,这里指水色和月色融为一体。

③潭面:指湖面。

④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忆江南①》[唐] 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②。

是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③。

能不忆江南?注释①忆江南:词牌名。

原题下有词三首,这里是其中第一首。

②谙:熟悉。

③蓝:一种植物,叶蓝绿色,可提取青蓝色染料。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教学分析《古诗词三首》课文中有三首古诗,分别是李白的《独坐敬亭山》、刘禹锡的《望洞庭》、白居易的《忆江南》。

三首诗在内容上都是写南方自然风光的。

学习这三首诗,主要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对诗词的诵读和欣赏,感受南方自然风光之美。

体验诗人的思想感情,同时积累古诗词名句,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丰厚文化积淀。

独坐敬亭山这是李白于天宝十二年(公元年)秋游安徽省宣州时所作。

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

诗人通过对敬亭山景象的描写,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孤独寂寞的感情,也正是诗人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以山为伴,寻找安慰的真实写照。

全诗的大意是:仰望天空,只见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一片白云也慢悠悠地越飘越远,四周一片寂静。

我静静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在看着我,好像在互相交流,彼此总是看不够。

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

望洞庭诗人以轻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洞庭湖秋月图。

明月当空的夜晚,诗人经过洞庭湖,记下所见的景象。

故名为“望洞庭”。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精美PPT课件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精美PPT课件
译文:月亮落下去的时候,树上的乌鸦不停地叫着, 寒霜弥漫在夜空中,面对江边的枫树和渔船上的灯火, 我心情愁闷,久久不能入睡。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这两句是诗人的所见、所感,通过描写“夜泊” 的环境,烘托了诗人孤寂愁闷的心情。“月亮、乌鸦、 秋霜、枫树、渔火”都是诗人看到的景物,一个“愁” 字点明了诗人久久不能入睡的原因。
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同时,这里人迹 罕至,一般人不会想到山中有人。“空山”二字说明此处犹如世 外桃源。“空”实为“静”,人静、树静、水静、山静,让人心 也静。这种静中透出心的空明与纯净,所以空山不是空荡荡的山, 而是宁静的山,纯明的山。
“空”字有什么特别的含义?你能联想到王维其他 含有“空”字的诗歌吗?
识字方法

加一加:田+半=畔

换一换:暝-日+目=瞑
河畔 暝色
我会写
孙泊愁眠寺 榆畔
sūn

我会写
笔顺 组词 造句
横撇/横钩、竖钩、提、竖 钩、撇、点 。
孙子 王孙
爷爷爱抚地抚摸着孙子的头, “真是好孩子” 。


我会写
笔顺
点、点、提、撇、竖、横折、 横、横。
组词 停泊 泊船
造句 河岸边停泊着几只帆船。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雨后初晴图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明月清泉图(动)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月夜采莲图(动)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赏析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这两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天气——秋日 傍晚雨后的山林。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这两句一静一动,写出了山间景物的幽静。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所见月落霜满天江帆渔火乌啼夜半钟声凄凉愁闷所闻层次梳理图解课文主旨归纳枫桥夜泊写的是一位旅途中的游子来到苏州城外的枫桥泊船靠岸的所见所闻勾画了一幅凄清幽静的秋江夜泊图表达了诗人愁闷孤寂忧愁的思乡感情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古诗词三首》课文、课后题及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古诗词三首》课文、课后题及知识点归纳

六年级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课文课后题及知识点归纳3.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口[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宿建德江》注释1.[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省)的一段。

2.[诸]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注释1.[望湖楼)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边《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口》注释1.[西江月]词牌名。

.2. [夜行黄沙道中]词题。

黄沙即黄沙岭。

在今江西省上饶市的西面。

3.[别枝]横斜的树枝。

4.[茅店]用茅草盖的旅店。

5. [社林]社庙丛林。

社,社庙,土地庙。

6. [见]同“现”。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朗读提示:《宿建德江》抒发的是对家乡的思念、旅途的孤独、寂寞之情;《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抒发的是对西湖美量的无比热爱之情。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抒发了诗人陶醉于黄沙道的美景之中,并流露出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以及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注意读出不同的感情基词。

二、《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写了月夜的最色,表达的感情却不一样,结合诗句说一说。

答:两首古诗都写了月亮,都借月抒发感情,但抒发的感情不同,《宿建德江》借月亮抒发诗人旅途寂寞、孤独之惰,《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抒发了诗人陶醉于黄沙道的美景之中,并流露出喜爱与兴奋之情。

《宿建德江》这首诗中,第二句“ 日暮客愁新” 写日暮添愁,其中的“ 日暮” 是“客愁新” 的原因,一个“愁” 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词。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 这两句写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

因为野“旷” ,所以天低于树;因为江“清”,所以月能近人。

3古诗词三首笔记

3古诗词三首笔记

以下是《古诗词三首》的笔记,包括《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三首诗的作者、朝代、诗句、诗意、注释、赏析等:1. 《宿建德江》作者: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注释:①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的一段江水。

②烟渚:烟雾弥漫的小洲。

③客:指诗人自己。

④野旷:空旷的原野。

⑤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⑥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和人更接近了。

诗意: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小洲边,正是夕阳西下时分,诗人油然而生旅愁。

原野空旷辽阔,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矮,江水淸澈,倒映在江水中的月影,似乎更加靠近船上的诗人。

赏析:这是一首抒发旅途愁思的诗。

在诗人孟浩然笔下,一切都是鲜活的,都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宿”字告诉我们,诗人寄宿在建德江边,他停靠在一条孤船上,默默地注视着那情感的小洲,一天又过去了,夜幕降临,远处传来几声鸟鸣,显得极为单调而凄清。

天空的白云很快的飘过,江畔的树木被拉得长长的影子也很快的移过。

只有那孤舟中的诗人徘徊在暗淡的夜色中,望着漫天的烟雾,面对着孤独的小洲和江水清澈见底的倒影,却无法排遣内心的愁闷。

2.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作者: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注释:①六月二十七日:宋熙宗统八年(1075)六月二十七日。

②望湖楼:在杭州西湖边。

又叫看经楼、先德楼。

③醉书:饮酒醉时作书。

④遮山:遮盖了山峰。

⑤白雨跳珠:形容雨点很大,落在湖中溅起像珠子的水花。

忽:突然。

如:像。

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烈日当空时苦热难熬,骤雨突降时更令人心惊胆战,真是变化莫测。

可诗人用“翻墨”“跳珠”一比一拟写出天色变化之快及来势之猛,又用“卷地风来”“水如天”等连用八个比喻写出雨过天晴后的壮观景色。

这是何等的笔力!当你想身临其境时,只要合卷回味,脑海便会出现一个个动人的画面。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前预习 3古诗词三首(部编版,有答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前预习 3古诗词三首(部编版,有答案)

3古诗词三首一、古诗词理解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注],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译文:客船停泊在烟雾笼罩的小洲边,茫茫暮色给客居的游子又增添了几分忧愁.旷野无垠,远处的天空仿佛比近处的树还低,江水清澈,倒映在江中的月影,似乎更加靠近岸上的我. 【注释】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译文: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白色的雨点像珍珠一样乱跳入船中.忽然从地面上刮起一阵大风把云和雨吹散,此时从望湖楼上向下看,水天一色,连成一片.西江月①·夜行黄沙道中②[宋]辛弃疾明月别枝③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④社林⑤边,路转溪桥忽见⑥.译文:明亮的月亮升起来,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夜风吹来,伴随着蝉的叫声.在稻花的香气里,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讨论,说今年是一个丰收的好年景.很远的天空闪烁着七八个星星,山前滴落两三点雨.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过了小溪上的石桥转个弯儿便出现了.【注释】①西江月:词牌名.②夜行黄沙道中:词题.黄沙即黄沙岭,在今江西上饶的西面.③别枝:横斜的树枝.④茅店:用茅草盖的旅舍.⑤社林:社庙丛林.社,社庙,土地庙.⑥见:同“现”,出现.二、根据后面的拼音写汉字品( )(dé) 喜( )(què) 鸣( )(chán)三、重点句子品析1.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2.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3.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四、疑难探究1.《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描写了怎样的画面?2.《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情感却不一样,结合诗句说一说.五、课文结构宿建德江⎩⎪⎨⎪⎧⎭⎪⎬⎪⎫所见⎩⎪⎨⎪⎧⎭⎪⎬⎪⎫舟→移→泊烟渚日→暮→客愁新触景生情所感⎩⎪⎨⎪⎧⎭⎪⎬⎪⎫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借景抒情客居他乡羁旅之愁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未遮白雨→跳、乱入雨急 ⎭⎪⎬⎪⎫风→卷、吹散水→如天景奇变幻莫测自然瑰丽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上阕⎩⎪⎨⎪⎧⎭⎪⎬⎪⎫明月:惊鹊清风:鸣蝉稻花:说丰年蛙声:一片以动写静下阕⎩⎪⎨⎪⎧星:七八个雨:两三点茅店:忽见热爱劳动人民期盼丰年 热爱大自然六、课文回顾《宿建德江》这首诗通过写夜宿建德江畔所见之景,抒发了诗人旅途的以及对的思念之情.《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描绘了西湖盛夏时节从阴到雨又到晴的奇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无比热爱的情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词写的是夏夜在黄沙岭上所见到的美好景象,表达了词人对宁静、优美的乡村夏夜的喜爱,对丰年的欢欣,以及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参考答案一、古诗词理解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注],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译文:客船停泊在烟雾笼罩的小洲边,茫茫暮色给客居的游子又增添了几分忧愁.旷野无垠,远处的天空仿佛比近处的树还低,江水清澈,倒映在江中的月影,似乎更加靠近岸上的我. 【注释】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译文: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白色的雨点像珍珠一样乱跳入船中.忽然从地面上刮起一阵大风把云和雨吹散,此时从望湖楼上向下看,水天一色,连成一片.西江月①·夜行黄沙道中②[宋]辛弃疾明月别枝③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④社林⑤边,路转溪桥忽见⑥.译文:明亮的月亮升起来,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夜风吹来,伴随着蝉的叫声.在稻花的香气里,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讨论,说今年是一个丰收的好年景.很远的天空闪烁着七八个星星,山前滴落两三点雨.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过了小溪上的石桥转个弯儿便出现了.【注释】①西江月:词牌名.②夜行黄沙道中:词题.黄沙即黄沙岭,在今江西上饶的西面.③别枝:横斜的树枝.④茅店:用茅草盖的旅舍.⑤社林:社庙丛林.社,社庙,土地庙.⑥见:同“现”,出现.二、根据后面的拼音写汉字品德.(dé) 喜鹊.(què) 鸣蝉.(chán)三、重点句子品析1.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两句诗借景抒情,将客观性事物进行主观性描绘,角度新颖:树无法比天高,月也不会亲近人,但此时此刻,四野空旷,树高耸入云、遮天蔽日,江水清澈,明月倒映水面、离岸咫尺,因而也格外亲近人了.“旷”与“清”、“低”与“近”对偶工整,以白描手法描绘日暮江边之景.2.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和对比的修辞手法.把乌云比作“翻墨”,写出雨前乌云翻滚的情景,突出乌云之黑.用“跳珠”形容雨点,形象而富有动感.“未”字突出了天气变化之快;“跳”和“乱”写出了暴雨之大,雨来之急.“黑云翻墨”与“白雨跳珠”形成了强烈的色彩对比,给人以极强的视觉感,突出地表现了暴雨突至的情景.3.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这两句诗使用了倒装手法,原顺序应是“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同时,数词、名词的巧用使之显得清新活泼.“星”是寥落的“七八个”,“雨”是轻微的“两三点”,营造出清朗恬静的氛围.四、疑难探究1.《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描写了怎样的画面?首句写暴雨来临之前乌云翻滚的景象.次句写雨中,白色的雨点仿佛千万颗珍珠从天而降,暴雨如注.下一句中,正当人们欣赏雨景的时候,忽然狂风席卷,吹散乌云和大雨.最后一句写雨后景致,云开雨散,望湖楼下水面波平如镜,空气清新,远远望去,是蓝天倒映在水中形成的水天一色的美丽风光.2.《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情感却不一样,结合诗句说一说.《宿建德江》的中心为“愁”,抒发了诗人一人在外地游历时内心的孤苦之情.诗人写夜宿江边所见之景,用冷寂的笔调,描写孤月当空,四下空旷清远的景色,使人旧愁未去,又添新愁;《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则以轻快明丽的笔触描写夏夜乡村之景,“明月”“清风”“惊鹊”“鸣蝉”“蛙声”表现出乡村月夜的宁静、优美,表达了词人的喜悦、欢快之情.六、课文回顾《宿建德江》这首诗通过写夜宿建德江畔所见之景,抒发了诗人旅途的忧愁孤寂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描绘了西湖盛夏时节从阴到雨又到晴的奇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无比热爱的情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词写的是夏夜在黄沙岭上所见到的美好景象,表达了词人对宁静、优美的乡村夏夜的喜爱,对丰年的欢欣,以及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时田园杂兴
白天锄地,夜晚搓麻; 农家男女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各有自己
拿手的本事。 小孩子哪里懂得耕织之事, 也杂兴
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 情趣,流露出诗人对热 爱劳动的农村儿童的赞 扬。
渔歌子
西塞山附近,白鹭展翅飞, 桃花夹岸的溪水中,鳜鱼肥美。 头戴青斗笠,身披绿蓑衣, 斜风细雨中垂钓的人儿不想回
家。
渔歌子
全诗动静结合,意境优美, 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 在的生活情趣。
乡村四月
山坡原野草木茂盛,一片葱茏,而稻田里 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满目亮白。
杜鹃声声啼叫,天空中烟雨蒙蒙。 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农活,没有人闲
着。 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乡村四月
整首诗就像一幅色彩明亮的 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 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也表 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 的赞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