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 七年级下册 第六章 第二节 亚洲的自然环境 教案及课后习题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自然环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地理观察能力、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通过观察亚洲地形、河流、气候等自然环境的特点,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通过分析亚洲自然环境的特点和影响,培养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能力;通过结合实际案例,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地理知识来理解和解释现实世界中的地理现象和问题,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4)科普书籍:推荐一些与亚洲自然环境相关的科普书籍,如《亚洲地理概览》、《亚洲的气候与生态系统》等。
2.拓展建议:
(1)分组研究:让学生分组研究一个亚洲国家的自然环境特点,深入了解该国家地形、气候、河流等方面的知识。
(2)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身边的自然环境特点,如山脉、河流、气候等,并撰写考察报告。
(7)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加与环境相关的实践活动,如植树造林、环保志愿者等,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反思与总结
在今天讲授《亚洲自然环境》这一课时,我以案例分析法和小组讨论法为主,辅以多媒体教学和实践活动,力图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学生的反馈来看,他们对于亚洲的地形、气候和河流分布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但在理解某些复杂知识点上仍存在困难。
答案:亚洲的气候类型包括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高原气候、沙漠气候等。这些气候类型对亚洲人口分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热带季风气候对人口分布的影响:热带季风气候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适合人口居住。亚洲的印度半岛和东南亚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这些地区人口分布较为密集。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_亚洲6.2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_亚洲6.2自然环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亚洲6.2自然环境这一节主要介绍了亚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形、气候、河流等方面。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帮助学生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认识亚洲各国地理差异,理解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之前,已经学习了世界地理、非洲地理等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认识。
但七年级的学生地理知识体系尚不完善,对亚洲自然环境的认识和理解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实际操作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认识亚洲各国地理差异,理解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表、案例等,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亚洲的地形特征及其影响。
2.亚洲的气候特征及其影响。
3.亚洲河流的分布及其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观察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源。
2.地图、图表等教学辅助材料。
3.案例素材、讨论话题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亚洲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关注亚洲的自然环境。
提问:“你们知道亚洲有哪些著名的自然景观吗?”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了解,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
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亚洲的地形特征,如高原、山地、平原等;气候特征,如温带、热带、寒带等;河流分布,如长江、黄河、恒河等。
3.操练(15分钟)设计一些地理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如:“亚洲为什么那么多高原和山地?”、“亚洲的气候对农业有什么影响?”等。
【人教版】七年级下地理《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二节 自然环境》优质课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地理《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自然环境》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的第二节,主要介绍亚洲的自然环境。
教材从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等方面入手,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认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提高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下册之前,已经对地理学科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但是,对于亚洲的自然环境,他们可能还存在着一些认知上的盲点和误区,如认为亚洲的全部地区都是沙漠、草原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和纠正,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说出亚洲的主要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等自然环境特点;(2)分析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3)提高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掌握亚洲自然环境的特点;(2)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增强环保意识;(2)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为保护地球家园做出贡献。
四. 教学重难点1.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等自然环境特点;2.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3.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亚洲自然环境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2.案例教学法: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3.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分享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图片、地图、视频等教学素材;2.教学PPT;3.小组讨论话题及分享模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地图、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观察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6.2.1亚洲的自然环境(第2课时)+课件2023-2024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活动一:认识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特点
步骤1──认识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 (1)读教材第10页图6.13,找出亚洲有哪几种气候类型。 步骤2──认识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表现
观察图6.14亚洲不同气候类型景观举例。
3分钟
亚洲气候类型 寒带: 1
温带: 2 亚热带: 2
热带: 3
高原山地气候
这说明什么? 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各地气候差异很大。
1、仔细观察冬、夏季风的风向、发源地。 2、说说冬、夏季风的性质如何?对气候 有何影响?
项目
源地
夏季风 冬季风
太平洋、 印度洋
西伯利亚 —蒙古一带
风向
由海洋吹向陆地的 东南风、西南风 由陆地吹向海洋的 西北风、东北风
性质 温暖湿润 寒冷干燥
对降水的影响 多雨 少雨
步骤2──认识亚洲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亚洲东部与南部气候类型有何共同特征?该气候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
活动二:认识亚洲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找出亚洲分布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
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冷夏热,全年降水少,且集中在夏 季。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
亚洲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原因是? 亚洲面积广大,内陆广大地区 距海遥远 ,所以形成面积广大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活动三:认识亚洲季风气候显著的因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8.亚洲地域辽阔,气候类型复杂多样,缺少的气候类型是( C )
A.温带季风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课堂检测
9.亚洲季风气候最显著的主要原因是( C )
A.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B.亚洲位于亚欧大陆的东岸
C.亚洲地处世界上最大大陆东部,东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海陆热力差异最显著
人教版地理 七年级下册 第六章 第二节 亚洲的自然环境 教案及课后习题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及课后习题亚洲的地形与河流一、亚洲的地形和地势特点地形特点地形复杂多样,以山地、高原为主。
地势特点地势起伏很大,中部高,四周低。
中部以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地势最为高峻,四周分布着较低的地形单元。
高原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蒙古高原、伊朗高原、德干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等。
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阿尔泰山脉等。
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华北平原、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三、亚洲地形剖面图亚洲大陆沿北纬30°纬线由西向东,地势呈现“低—高—低”的变化。
四、亚洲的河流特征1. 地形对河流的影响:亚洲的大河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地势对河流的影响:亚洲地势高低悬殊,导致许多大河落差很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2. 外流河——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河流流向特征注入海洋北冰洋沿岸寒带气候终年严寒银装素裹、冰封千里东南部的马来群岛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常年皆夏,森林常绿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岛热带沙漠气候干旱少雨沙漠广布西部的地中海沿岸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常绿硬叶林中部的青藏高原和高山地区高原山地气候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山地气候区景观呈明显的垂直变化1. 分布:亚洲的九种气候类型中,温带大陆性气候面积最大,几乎占亚洲的一半。
2. 成因: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内陆面积广大,亚洲内陆距海较远,受海洋影响较小。
3. 特征: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降水较多,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均较大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4. 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特征对比气候特征气温气温年较差降水成因冬季夏季大陆性寒冷炎热大降水量较少,主要集中在夏季,季节变化大受大陆影响明显海洋性温和凉爽小降水量较多,季节分配较均匀受海洋影响明显三、季风气候显著1. 分布:亚洲东部和南部是世界上季风气候分布面积最广、季风特点最为典型的地区。
2. 季风形成原因及规律:项目源地风向性质对降水的影响夏季风太平洋、印度洋由海洋吹向陆地的东南风、西南风温暖湿润多雨冬季风西伯利亚和蒙古由陆地吹向海洋的西北风、东北风寒冷干燥少雨3. 影响亚洲东部和南部夏季的降水与夏季风的强弱有着密切的关系。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2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2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亚洲的自然环境章节内容主要包括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等自然特征。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理解各种自然现象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但对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和内在联系的理解还有待提高。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逐步形成对亚洲自然环境的整体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等自然特征,掌握亚洲自然环境的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自然环境的情感,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等自然特征。
2.难点:亚洲自然环境特点和内在联系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设计好针对性的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准备好教学PPT,明确每个环节的时间安排。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亚洲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关注亚洲的自然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等自然特征,让学生初步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
3.操练(15分钟)针对亚洲自然环境的特点,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例如:“亚洲的地形对气候有什么影响?”、“亚洲的河流和湖泊分布有什么规律?”等。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家乡,谈谈家乡的自然环境特点,巩固所学知识。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七年级地理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教案:亚洲的自然环境七年级地理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
2.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资料分析亚洲自然环境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我国周边自然环境的认识,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
2.教学难点:亚洲气候的复杂多样性。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亚洲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亚洲的地理位置。
(2)提问:亚洲位于哪些半球?与哪些洲相邻?2.亚洲的地理位置(1)展示亚洲地理位置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
(2)讨论:亚洲的地理位置对其自然环境有何影响?3.亚洲的地形(1)展示亚洲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亚洲的地形特点。
(2)分组讨论:亚洲地形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有哪些主要地形区?4.亚洲的气候(1)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亚洲的气候特点。
(2)分组讨论:亚洲气候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有哪些主要气候类型?5.亚洲的河流(1)展示亚洲主要河流分布图,引导学生了解亚洲的河流特点。
(2)讨论:亚洲河流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有哪些主要河流?6.课堂小结(2)提问:亚洲的自然环境对我们有何启示?7.课后作业(1)绘制亚洲地形图,标注主要地形区。
四、教学反思1.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了观察地图、分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氛围。
但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引入更多生动形象的案例,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生参与度:本节课学生参与度较高,分组讨论环节同学们积极发言,课堂氛围活跃。
但部分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4.教学效果:总体来说,本节课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对亚洲的自然环境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讲解亚洲气候时,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理解上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巩固。
(1)引入更多生动形象的案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加强课堂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
人教版地理七下6.2《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下6.2《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亚洲的自然环境是人教版地理七下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等自然特征。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亚洲地理知识的进一步拓展,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了解,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了解了亚洲的地理位置、人口、经济等基本情况,对亚洲有一定认识。
但学生对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形成原因等知识了解不深,需要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进一步丰富对亚洲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等自然特征,了解亚洲自然环境的形成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实例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等自然特征。
2.难点:亚洲自然环境的形成原因。
五. 教学方法1.地图观察:让学生通过观察亚洲地图,了解亚洲的地形、河流、湖泊等自然特征。
2.实例分析:通过分析亚洲典型地区的自然环境,让学生理解亚洲自然环境的形成原因。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亚洲自然环境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亚洲地图、亚洲自然环境图片等教学资源。
2.准备相关案例,以便在教学中进行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亚洲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对亚洲自然环境产生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展示亚洲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亚洲的地形、河流、湖泊等自然特征。
同时,通过图片展示亚洲的气候特点,让学生对亚洲的自然环境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分析亚洲自然环境的形成原因,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例如,解释亚洲的地形对气候、河流的影响,让学生理解亚洲自然环境的复杂性。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亚洲自然环境的特点,每组选取一个特点进行汇报。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二节亚洲自然环境_地形和河流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自然环境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二节 自然环境》教案_2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自然环境(第一课时)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解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归纳大洲地形和河流特点的方法。
学会分析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亚洲地形、河流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重点难点亚洲主要地形区的名称与分布;亚洲地势的特点;主要河流名称与分布难点地形与河流的关系3.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地图册、查阅有关亚洲的相关资料,讲学生分为两组4.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这一学期老师主要是带大家环游世界,第一站就是从我们所居住的大洲开始,我们亚洲的地形、地貌、河流是怎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就和大家一起来走走看看。
接下来我们就搭乘今天的飞机,请大家系好安全带飞机开始起飞了。
大家看你们看到了什么?(打开高空俯瞰青藏高原的视频,让学生看青藏高原的感受)引入亚洲的自然环境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世界最高高原雄踞亚洲的中部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世界第一高山喜马拉雅山的主峰,喜马拉雅山以青藏高原为中心向四周延伸,所以亚洲中间的地势是比较高的。
)亚洲整个的地势怎样?这样高的地势对河流有怎样的影响呢?今天我们一起一探究竟【讲授】一·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合作探究〗比一比,赛一赛地形组:读图观察总结亚洲的地形、地势特征河流组:读图观察总结亚洲的河流特征地形组(读图合作讨论小组回答)引导:请同学们在课本P7页图6.8“亚洲的地形”它圈起来。
1、观察分层设色地形图判断不同的颜色各代表什么地形类型?说说亚洲都有哪些地形区2、找出主要的地形区:(1)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蒙古高原;(2)喜马拉雅山、昆仑山脉、阿尔泰山脉(3)印度河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华北平原.说说这三组的大致海拔及分布特点。
3、参照图中的高度表,观察分层设色地形图,说说亚洲地势高低起伏的大致趋势。
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二节 自然环境》 精品教案18
第二节自然环境教学内容:地形和河流(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亚洲的地形和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2、能力目标:能通过对教材的理解,把握归纳一个地区地形和水系特点的一般方法。
通过阅读地图,领会归纳分布特征的一般过程。
3、思想目标:通过对亚洲各自然要素相互关系的分析加强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辨证观。
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根据课程标准制定教学重点为:亚洲的地形特点和河流特点。
教学难点:根据学情制定教学难点为: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学情分析:学生有一定的读图能力,因此学起来比较容易。
但记忆地名较为困难。
教学过程:一、学生读(“亚洲地形图”)讨论回答。
引导:要了解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除地理位置外,还需认识它的、、及气候等方面。
首先了解世界第一大洲的亚洲地形的特点。
1、这种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高度,可以直观地看出不同地形类型,这是什么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2、学生查图(图6。
8)讨论回答出各地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
A组:青藏高原、海拔在米,喜玛拉雅山、海拔在米,及主峰、海拔在米。
B组:帕米尔高原海拔在米、蒙古高原海拔是多米。
C组:亚洲最大的是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这些平原海拔在米左右,德干高原、伊朗高原D组:世界上最大半岛是半岛、引导:根据以上的读图分析,从位置和海拔两方面考虑,看出亚洲地形特点:很大,高,低。
3、读地形剖面图。
(“亚洲大陆沿30度北纬的地形剖面图和北美洲沿40度北纬的地形剖面图”)观察区别两图。
学生读图归纳:亚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表现出大,高,两侧的特点。
而北美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高低。
4、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请同学们读(“亚洲地形图”)在图上找出几条大河,观察河流的位置、流向及注入的海洋。
归纳亚洲的大河在分布上的特点。
如:黄河、长江流入洋,鄂毕河、叶尼塞河流入洋,湄公河流入洋,恒河、印度河流入洋。
特点:受地形影响,亚洲地势的决定了河流多发源于部,向四周分布的特点。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自然环境-第二节--自然环境01--教案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自然环境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分析本章是学习区域地理的起始篇章,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的形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等知识运用于某一个具体区域的学习过程中,同时也为后续学习不同地区和国家地理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和策略。
二、学情分析经过初一上册的学习,学生对于世界的自然环境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但是对于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学生还是初次接触。
学生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但是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三、教学目标1、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归纳亚洲的地形特征与河流特征,简要分析亚洲河流流向与地形的关系。
2、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和其他资料,归纳亚洲的气候特征,简要分析亚洲气候分布特点与位置、地形的关系。
3、通过对教材文字阐述的理解,把握归纳一个地区地形、气候和水系的一般方法。
四、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1、学会分析亚洲的地形、河流、气候之间的相互关系。
2、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自然环境的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亚洲的地形、河流、气候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播放有关亚洲自然环境典型图片的视频,引入亚洲自然环境一词。
然后,告诉学生所有这些图片和歌词展示的是亚洲自然环境的部分,亚洲自然环境的总体特征是什么,需要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教学过程1、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分析亚洲的地形特征。
找出亚洲的主要地形区,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说出他们的大致海拔。
然后,引导学生根据读图得到的信息,归纳亚洲的地形特点——“亚洲地势起伏很大,中间高,四周低”。
活动:阅读“亚洲地理集锦”,将文中所提及的地形单元,逐个在图6.6亚洲地形图中找到,并让学生描述地形图上是如何表示这些地理事物的。
如:珠穆朗玛峰用一个黑色小三角表示,旁边标注8844.43米、西西伯利亚平原用一大片绿色表示等。
通过这些描述,学生可进一步熟悉并掌握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的方法。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_亚洲6.2自然环境教案
第二节自然环境【教课目的】[ 知识与技术 ]1.掌握亚洲地形、河流的特色。
2.读图简要剖析地形对河流散布的影响。
3.初步掌握亚洲天气特色。
4.能运用天气种类散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及有关资料剖析亚洲的天气特色及主要影响因素。
5.理解亚洲东部和南部的降水与夏天风的关系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 过程与方法 ]1. 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一个大洲的地形、河流随和候的特色, 简要剖析其互相关系。
2. 经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 掌握认识大洲自然环境的方法。
[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特色的认识以及对亚洲地理集锦的认识, 培育学生热爱亚洲、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课要点】1.学会剖析亚洲的地形、河流之间的互相关系。
2.学会剖析亚洲的天气散布特色及影响因素。
3.经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 , 掌握认识大洲自然环境的方法。
【教课难点】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亚洲的地形、河流的特色 , 并简要剖析其互相关系。
【教课方法】解说法、创建情境法、自主学习法、合作研究法、小组议论法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课过程】情境导入1.图片导入多媒体播放亚洲自然风光图片( 亚洲之最 : 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死海、贝加尔湖、珠穆朗玛峰、里海等 ), 并同时播放《亚洲雄风》背景音乐。
教 : 同学 , 伴着歌曲 , 跟片我感觉到了洲河山的壮画卷, 自然境的独到神韵。
今日我就一同来认识洲的自然境。
2.提入教 : 同学 , 你知道洲有哪些世界之最?学生甲 : 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的高原; 喜拉雅山脉是世界最高大的山脉。
学生乙 : 阿拉伯半是世界最大的半; 来群是世界最大的群。
学生丙 : 里海是世界最大的湖泊; 加湖是世界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
⋯⋯合“ 洲地形”剖析洲世界之最的名称及散布, 入新。
3.播放歌曲: 播放歌曲《洲雄》。
: 歌中唱到“山是高昂的 , 河像血流” , 激情高昂 , 那么 , 同学想不想知道洲的地形、河流详细是什么状况呢 ? , 我一同来学洲的壮河山。
人教版7年级地理下:6.2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
我们从图中得出: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高度,读图找到世界最高点——珠穆朗玛峰和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发现两者都位于亚洲,计算两者相对高度。
通过数据让学生感受地势起伏大。
教师总结:亚洲地形第一个特点——地势起伏大活动2:东西南北行一组同学沿东经80°,从北向南做旅行;另一组同学沿北纬30°,从东向西做旅行。
并沿途纪录所经国家、地形区,所见到的地貌环境和地形特征(地名、海拔、景观等)。
(1)北纬30°经过了平原、高原、山脉地区,东西较低,中间高(2)东经80°经过了中西伯利亚高原、蒙古高原、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中间高,南北低。
读图归纳:亚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表现出起伏大及中部高、两侧低的特点。
教师总结:根据以上的读图分析,可以看出亚洲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面起伏大,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亚洲除了高原和平原,还有多种多样的地形,丘陵,盆地,山地等等,地形复杂多样是亚洲地形的第三个特点。
教师总结:亚洲地形特点①地势起伏大②中部高,四周低③地形复杂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亚洲中高四周低的地势必然会影响河流的走向,这里的河流应该是怎样流的?先来看一组资料:世界排名前十名的河流其中长江、黄河、额尔齐斯-鄂毕河、叶尼塞河、黑龙江、湄公河都是亚洲的河流,全世界长度超过4000米的河流共有14条,亚洲就有7条。
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是北冰洋流域的最长河流;黑龙江、黄河、长江、湄公河是太平洋流域的大河。
足以见得,亚洲的河流多且长。
活动3:描图指图在图中描绘出亚洲的主要河流: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黄河、长江、湄公河、恒河、印度河、塔里木河等。
总结河流特点:长江、黄河位于亚洲东部,因此自西向东流;鄂毕河、叶尼塞河位于亚洲北部,因此它们自南向北流;湄公河、恒河、印度河位于亚洲南部,因此它们自北向南流——亚洲河流特点呈放射状,由中心流向四周。
同学们收获挺多,敢不敢挑战一下呢?课堂练习过关挑战。
人教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二节《自然环境》精品教案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自然环境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自然环境的方法教学难点: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亚洲的地形、河流、气候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亚洲自然风光图片(亚洲之最: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死海、贝加尔湖、珠穆朗玛峰、里海等),并同时播放《亚洲雄风》背景音乐。
教师:同学们,伴着歌曲,紧跟图片让我们感受到了亚洲山河的壮丽画卷,自然环境的独特韵味。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主要包括哪些要素呢?学生: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水系等。
教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下面我们将从地形、河流、气候三个方面逐一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设计意图】把学生带入到浓郁的亚洲风情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通过展示亚洲之最的景观激发了学生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亚洲、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讲授新知活动一:亚洲之旅教师:结合图6.8和图6.9,全班分成两组做一次亚洲之旅:沿途说出你将经过哪些国家?哪些地形区?大致海拔高度是多少?有可能见到什么样的自然景观?或哪些世界之最或亚洲之最的地形?1.请一组同学沿东经80度,从北向南做旅行,另一组同学沿北纬30度,从东向西做旅行。
(前后左右同学可“结伴而行”)请沿途记录所经国家、地形区,所见到的地貌环境和地形特征(地名、海拔、景观等)。
(组织:活动中各小组要选出同学记录所经地区的特征。
)2.每组学生依次上前指图描述所经地区名称、景观及海拔。
全班对描述最全面、语言最流畅的同学予以鼓掌激励。
3.“造型活动”(教师课前准备好以上地区的名称卡片,平原、高原、山地分别采用不同的颜色,如绿色、红色、黄色)以上同学手拿卡片依次站成南北向和东西向两排,交叉成十字。
(视教室空间情况而定,也可分别在讲台前一字排开,但说明一组表示的是东西方向,另一组表示的是南北方向。
)教师提出“造型要求”:各人以膝盖处为海平面,腰部为海拔2000米,头部为4000米,请以上同学将手中的地形卡片举放在最合适的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洲的地形与河流
一、亚洲的地形和地势特点
二、亚洲的主要地形区
三、亚洲地形剖面图
亚洲大陆沿北纬30°纬线由西向东,地势呈现“低—高—低”的变化。
四、亚洲的河流特征
1. 地形对河流的影响:亚洲的大河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地势对河流的影响:亚洲地势高低悬殊,导致许多大河落差很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2. 外流河——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
3. 内流河——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
①概念:亚洲有众多的内流河,最终消失在沙漠中或注入内陆湖泊。
②举例:塔里木河、阿姆河、锡尔河等。
亚洲的气候
一、气候复杂多样
1. 气候类型
2. 成因
3. 各地气候差异大
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1. 分布:亚洲的九种气候类型中,温带大陆性气候面积最大,几乎占亚洲的一半。
2. 成因: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内陆面积广大,亚洲内陆距海较远,受海洋影响较小。
3. 特征: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降水较多,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均较大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4. 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特征对比
三、季风气候显著
1. 分布:亚洲东部和南部是世界上季风气候分布面积最广、季风特点最为典型的地区。
2. 季风形成原因及规律:
3. 影响
亚洲东部和南部夏季的降水与夏季风的强弱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般来说,夏季风强的年份,从海洋上带来的水汽多,降水也多;反之,夏季风弱的年份,降水就较少。
如果降水过多,就可能造成洪涝灾害;反之,降水过少,就可能造成旱灾。
因此,亚洲东部和南部常受季风的影响而发生旱涝灾害。
例题1 (福州中考)读亚洲大陆沿30°N地形剖面示意图(甲)和亚洲大陆80°E地形剖面示意图(乙),回答(1)~(2)题。
(1)亚洲地势特点是()
A. 西部高,中部低
B. 东部高,西部低
C. 中部高,四周低
D. 中部低,四周高
(2)亚洲北部河流主要注入()
A. 太平洋
B. 北冰洋
C. 印度洋
D. 大西洋
思路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剖面图的正确判读。
(1)根据亚洲大陆沿30°N地形剖面示意图可知,亚洲地势中部高、东西两侧低;根据亚洲大陆沿80°E地形剖面示意图可知,亚洲地势中部高、南北两侧低,因而亚洲的地势特点是中部高、四周低。
(2)根据亚洲中部高、四周低的地势特点及河流由高处流向低处可知,亚洲北部的河流主要由南向北流,又因亚洲北部濒临北冰洋,故亚洲北部河流主要由南向北注入北冰洋。
答案:(1)C(2)B
例题2 亚洲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是()
A. 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B. 亚洲位于亚欧大陆东部
C. 亚洲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东部,东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
D. 亚洲面积是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
思路分析:季风气候主要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
亚洲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东部,东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故季风气候显著。
答案:C
例题3 形成亚洲东部和南部旱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是()
A. 夏季风的强弱
B. 寒潮的影响
C. 地形的影响
D. 河流众多
思路分析: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深受夏季风的影响。
夏季风强的年份降水多,就会出现洪涝灾害;夏季风弱的年份降水少,就会出现旱灾。
答案:A
习题指导
(答题时间:30分钟)
1.(黑龙江龙东中考)地面起伏大,中部地势高,四周地势低的大洲是()
A. 亚洲
B. 非洲
C. 北美洲
D. 欧洲
*2.(山东德州中考)我们所在的大洲——亚洲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
下面关于亚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亚洲地形类型复杂,以平原、山地为主
B. 受地形地势影响,亚洲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流
C. 亚洲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
D. 亚洲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大洲
3. 亚洲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亚洲的河流由四周流向中部
B. 亚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C. 亚洲的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D. 亚洲的气候类型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
*4. 下列示意图能够正确反映亚洲河流流向的是()
A. B. C. D.
5.(内蒙古呼和浩特)下列地区,北回归线经过,且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的是()
A. 印度半岛
B. 阿拉伯半岛
C. 中国大陆内部
D. 中南半岛
**6.(湖北荆门中考)下图中从A点到B点所经过的气候类型是()
A. 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B.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C. 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D. 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7. 孟买与雅库茨克温度差异大的主要原因是()
A. 沿海与内陆的位置差异
B. 夏季风影响
C. 低纬度和高纬度的位置差异
D. 地形差异
8.(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巴州期中)下列河流最终流入印度洋的是()
A. 湄公河
B. 叶尼塞河
C. 长江
D. 恒河
(黑龙江大庆中考)“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我们亚洲,河像热血流——”听到这首《亚洲雄风》,我们的脑海中会涌现出一幅壮丽山河的画卷,据此回答9~10题。
9. “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这里的“山”指的是()
A. 阿尔卑斯山
B. 落基山
C. 安第斯山
D. 喜马拉雅山
10. “我们亚洲,河像热血流”是说亚洲河流众多,奔流不息。
下列河流与注入海洋对应正确的是()
A. 叶尼塞河——北冰洋
B. 长江——印度洋
C. 印度河——大西洋
D. 恒河——太平洋
1. A 解析:亚洲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高原、山地主要分布在中部,大陆边缘沿海一带以平原为主,因此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2. D 解析: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地形类型复杂,以山地、高原为主。
受地形地势影响,大多数大江大河自中部流向四周。
亚洲地跨热带、温带、寒带,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大洲,东、北、南三面临海,西面深入到亚欧大陆内部。
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亚洲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温带大陆性气候是亚洲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
3. C 解析:亚洲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流入周边的海洋,亚洲的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4. A 解析:亚洲河流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如图A所示。
5. B 解析:亚洲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中国大陆内部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阿拉伯半岛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
6. C 解析:读图,根据从A点到B点经过的地区,判断所经地区的气候类型。
日本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进入中国大陆东部为温带季风气候,再向西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7. C 解析:孟买与雅库茨克所处纬度的差异,是导致两地气温差别大的主要原因。
8. D 解析:亚洲的湄公河和长江都注入太平洋,叶尼塞河注入北冰洋,恒河注入印度洋。
9. D 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
阿尔卑斯山脉位于欧洲南部,落基山位于北美洲西部,安
第斯山位于南美洲西部,这三座山脉均不在亚洲,予以排除。
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亚洲中部,是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
故选D项。
10. A 解析:叶尼塞河位于北亚,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A项正确;长江位于东亚,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B项错误;印度河和恒河都位于南亚,注入印度洋,C、D两项错误。
故选A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