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城区北向第二通道隧道工程对水文地质环境影响浅析

合集下载

福州地铁规划建设中的水文地质环境问题分析

福州地铁规划建设中的水文地质环境问题分析
2 地质环境特征
2 .1 地形地貌特征 福州地铁规划区主要涉及福州盆地和长乐东部滨
海平原两个区域 。 福州盆地是一山间断陷盆地 ,盆地四 周山岭环抱 ,城区在盆心 ,盆地边缘为山地和丘陵 ,海拔 高程均在 500m 以上 ,盆地内部是冲积海积平原 ,高程 约 3 ~ 5m ,平原上分布着诸多岛状花岗岩残丘如高盖 山 、乌山 、于山 、屏山等 ,闽江 、乌龙江穿越盆地中心 ;长 乐东部滨海平原高程约 2 ~ 5m ,地形平坦开阔 ,其西部 以中低山 、丘陵为主 ,海拔高程约 177 ~ 611m 。
主要分布于沿江 、沿海一带的砂层及砂砾卵石层中 ,大 部分路段的地铁隧道需穿越该层 。 由于富水含水层中 地下水的水量较大 ,水头压力大 ,含水层渗透性强 ,隧道 施工 、基坑施工过程中的地下水突涌问题无可避免 。 局 部路段(尤其是越江段 )进行盾构施工时易发生突水事 故 ,导致地下水与隧道贯通 ,对地铁施工造成危险 ,施工 时需采取相应的隔水措施 ;当采用明挖法进行基坑开挖 时 ,在一定水头压力下易产生流砂 、管涌 、流土等现象 , 造成基坑壁倒塌或围岩失稳 ,需及时采取降水 、排水措 施。
3 主要地质环境问题分析
3 .1 隧道 、基坑突涌 福州地区水位埋深浅(1 ~ 4m ) ,地铁隧道一般埋深
于地表以下 15 ~ 21m 的深度范围 ,越江段埋深为 20 ~ 26m ,隧道结构体处于地下水位以下 。 区内富水含水层
2013 年 11 月 绿 色 科 技 第 11 期
(3 )第四系中下部土体一般为晚更新世龙海组冲洪 积(Qp3 lapl ) 、冲积(Qp3 lal )地层 (极个别处发育全新统东 山组冲积 、冲海积粘性土及砂土 ,厚度 1 ~ 3m ) ,岩性主 要以含 泥 中 细 砂 、砂 砾 卵 石 为 主 ,局 部 发 育 冲 海 积 (Qp3 lal - m )粉质粘土或淤泥质土 。 该层砂土一般埋深于 25m 之下 ,厚度变化于 15 ~ 25m 之间 ,承载力为 180 ~ 250kPa ;砾卵石层顶面埋深一般在 27 ~ 35m 之间 ,厚度

谈隧道水文地质环境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影响

谈隧道水文地质环境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影响

谈隧道水文地质环境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影响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隧道交通与地下工程建设日益增多。

目前我国轨道交通建设的长度与数量都居世界第一,但是由于我国的建设工程起步晚导致隧道的质量还无法与世界先进水平齐平并且在长期发展中施工人员缺乏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对环境保护的方面的意识相对淡薄。

地下水侵蚀照明等设备导致使用寿命大大缩减,对乘客的人身财产安全构成极大威胁的同时也给管理部门带来大量不必要的维修费用支出。

关键字:隧道水文;地质环境变化;生态影响引言:伴随城市化的发展,为缓解地面交通拥堵状况,政府在90年代末大量修建隧道与地下工程。

但是由于我国地下工程建设起步晚,相关技术水平尚未达到世界一流水准。

大部分的隧道建设与地下水活跃的区域致使中基地病害,衬堆裂损和渗漏水事故等问题的频发。

他们都加速了隧道设备的损耗,导致各项设施的使用寿命至少缩短了一半。

在给管理部门带来大量维护费用支出的同时也给乘客的人身财产安全构成威胁。

本文就隧道水文地质环境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新建隧道环境影响评估贯穿于工程的全过程对新建隧道进行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可以减少由地下水引发的地质灾害和环境破话问题,是工程开展的前提应贯穿于建设的全过程。

环境评估工作既要涉及到水文地质条件又包括其主要的变化趋势。

在不同的建设阶段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估工作可以使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

因此政府部门要从工程的设计阶段入手,将防水理念贯穿于工程的全方面。

结合我国地形地势的具体情况,湖泊数量多,地层中的水含量充足。

隧道主要见于地壳表层,地下水在此处最为活跃,所以一旦开始地下开挖工程就会出现水大量的由高压区涌向低压区渗透,地层的中间形成了一个中空的区域,打破原有系统的运行状态,致使新的地下水循环的出现,改变地下水的原有流向,受到高压的挤迫向低压隧道汇集。

因此评估人员应依据工程各阶段的不同需要对地质水文开展勘探工作。

福州地铁规划建设中的水文地质环境问题分析

福州地铁规划建设中的水文地质环境问题分析
周山岭环抱 , 城 区在 盆 心 , 盆 地 边 缘 为 山地 和 丘 陵 , 海 拔
高程均 在 5 0 0 m 以上 , 盆 地 内部 是 冲积 海 积 平 原 , 高 程 约3 ~5 m, 平 原 上 分 布 着 诸 多 岛 状 花 岗 岩 残 丘 如 高 盖
山、 乌山 、 于山 、 屏山等 , 闽江 、 乌龙江 穿越 盆地 中心 ; 长 ( 1 ) 人工 填 土在 区 内地 表 广 泛 分 布 , 厚 度 一 般 为 0 . 5 ~3 m, 局部较厚可达 6 ~7 m, 工程地质 性能较差 , 承
摘要 : 指 出 了福 州 地 铁 沿 线 场 区地 貌 类 型 复 杂 , 地 层 多变, 地 下水丰 富, 地 质条件 复杂 , 地 铁 规 划 建 设 中的 地 质 环 境 问题 较 为 突 出 。结 合 福 州特 有 的 地 质 背 景 , 分 析 了地 铁 规 划 区 的 地 质 环 境 特 征 , 探 讨 了地 铁 建 设 过 程 中几 个主 要 的 地质 环境 问题 : 包括 隧道 与基 坑 突 涌 、 地 下热水 、 软 土 地 基 的 沉 降 变形 、 砂 土 液 化 和 软 土 震 陷、 残 积 土 及 花 岗岩 风 化 孤 石 、 地 层 软硬 突变 等 对 地 铁 施 工 的影 响 , 并提 出 了相 关 建 议 。 关键词 : 地 质 环 境 问题 ; 地 铁 隧道 ; 福州 中图 分 类 号 : X 7 0 3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4 — 9 9 4 4 ( 2 0 1 3 ) l O 一 0 1 5 3 一 O 5
系 上 部 土 体 以砂 土 、 淤 泥及其 混合物 为主 , 中 下 部 主 要
发育砂砾卵石及薄层粉质粘土 , 底 部 为 残 积 土 和基 岩 风

水文地质环境与隧道工程

水文地质环境与隧道工程

水文地质环境与隧道工程[摘要]在修建隧道工程过程中,由于隧道施工周期长,随着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隧道施工的环境亦随之变化。

反之隧道建成后亦改变原来的隧道工程范围内水文地质环境,很容易造成各类的地质灾害,破坏周边的生态环境。

为克服水文地质环境给隧道施工带来困难,降低隧道施工成本,避免或减少因修建隧道而导致的地质灾害的发生,加强隧道工程水文地质环境勘察是必要的。

本文初步分析了水文地质环境对隧道工程施工的影响和隧道建成后对水文地质环境的影响,提出加强隧道水文地质勘察,隧道勘探深度应能查明地下水位,或进入相对隔水层3~5m为宜的建议。

[关键词]水文地质地面沉降砂土承载力隧道浅埋段浸没0前言地下水水位随气候、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发生变化,其变化幅度是没有规律的。

地下水位频繁活动的部位对岩土层、对建筑工程是不利的。

在岩溶地带,地下水活动强烈可加强岩溶发展;在建筑工程基础压缩层内活动时,水位下降后新增加的自重应力引起土体本身产生压缩变形,上升则软化岩土、降低地基土强度,压缩性增大,若上升过程遇湿陷性黄土、膨胀岩土、盐渍土时,而更为严重,能导致建筑物严重变形甚至失稳。

地下室修建过程的上浮、游泳池空池时上浮,水库坍岸,地面沉降与塌陷,均与地下水位变化密切相关。

隧道工程相对其它工程而言,具有隐蔽性强,施工工期长,穿越地质环境复杂的特点。

尤其是长隧道,从勘察到施工完毕,往往历时四、五年,而水文地质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

工程地质勘察时揭露的水文地质条件往往和施工时的水文地质环境不同,尤其是受大气降水补给的含水层水位变化大,隧址区一般难于获得当地水位变化的准确资料。

勘察报告中一般都是引用当地区域水文资料,而区域水文资料大都是80年代做的工作。

大多隧道勘察过程都是强调隧道涌水量,用多种方法计算涌水量,并注重隧道疏排地下水后对地表环境的影响,但就地下水变化对隧道自身影响、隧道建筑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缺少重视。

致使某些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往往出现底鼓,路基沉降的事故,隧道建成后引发新的工程地质问题。

隧道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浅析

隧道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浅析

隧道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浅析施工隧道的水文地质环境并小是一成不变的。

在工程勘查初期所发现和记录的水文地质环境,通常和施工时所遇到的水文地质环境有着一定的差异。

隧道施工过程中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通常和该地区的大气降水量以及补给含水层的水位有着很大的关系。

标签:隧道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评价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所获得的水文地质资料大都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左右测定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数据很难符介当前的实际施工情况。

因此,为隧道施工带来了困难。

除此之外,在隧道施工的同时,很少会注意到施工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而且也缺少水文地质变化对隧道自身影响的重视。

进而导致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出现底鼓等事故,以及在隧道建成后导致新的水文地质环境发生变化和其他工程地质问题的出现。

一、与隧道工程相关的地质条件(一)地下水和地表水。

在隧道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隧道施工路线中是否要经过某些河流,因为地表水的含量变化会对隧道后期的安全造成影响,这就要求在施工之前,要尽可能获得该区域的降水量等详细水文信息,以此为依据为隧道施工提供充足的理论基础,以确保隧道施工和建成后的安全性。

通常我们将地下水类型分为以下几种:第一,孔隙承压水;第二,上层滞水;第三,基岩裂隙水。

这三种类型的地下水受到不同自然因素的影响,同时也是隧道施工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因素。

除此之外,地下水水位的变化也影响隧道工程施工。

(二)地形和地貌。

地形和地貌影响隧道施工的主要原因是,根据地形和地貌可以分析出该地区地下的岩石分布以及地质构造等因素。

根据初步的分析结果可以设计出相应的施工方案以及对于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给予及时预防。

(三)地质构造。

需要考虑到两个主要因素:一是施工区域的地质构造;区域地质构造和施工区域所处位置有关。

二是隧道区主要工程地质构造。

二、水文地质环境变化对隧道工程的影响(一)地下水位变化对地基承载力的影响。

地下水位变化对地基承载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砂土类上,特别是施工用的细砂和粉砂。

隧道施工对水资源的影响及防治方法探讨

隧道施工对水资源的影响及防治方法探讨

隧道施工对水资源的影响及防治方法探讨作者:黄宝安来源:《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年第36期摘要:隧道属线状的地下工程,是道路交通、水利、能源以及其他相关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山岭隧道在建设过程中需穿越各种不同地质体及断裂层破碎带、裂隙密集带等水文地质单元,不可避免的改变围岩介质的水文地质条件,并在一定程度上破坏水资源环境和生态环境,造成隧址区及周边区域补、迳、排平衡破坏和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溪沟水量减小甚至枯竭、井泉干涸、泉口下移或消失,甚至诱发地面裂缝、塌陷等地质灾害,影响当地人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

同时,可能造成洞内流泥突水、塌方冒顶、淹井等事故,影响工程建设乃至营运安全,危害严重,本文以龙岩某隧道施工过程水文工程地质问题为背景,探讨隧道施工对水资源环境的影响、地下水对工程施工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对山岭隧道建设提供治水思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隧道施工、渗漏、突涌、水资源流失、灾害防治一、概况梅花山隧道是赣龙复线重难点控制性工程之一,属山岭隧道,位于龙岩市连城县与上杭县接壤地带,设计全长13780m,为单洞双线的铁路隧道,横断面按椭圆曲线设计,道床宽度12m,洞径较大,属特长大断面隧道。

进出口设计高程分别为462.212m、550.032 m,最大埋深688.21m,属深埋隧道,纵向采用折线坡形设计,进出口坡率分别为10.9‰~7‰和-3‰,分水变坡拐点设于地表主分水岭地带附近。

本隧道DK219+300~DK223+460段从兰桥、江畲村庄下方通过,横穿上部的溪流水系,随着开挖深度的逐步推进,隧洞开挖所到之处当地取水溪沟流量骤减并逐渐加剧(沿线见多处漏水点,图1),枯水期沿线两侧附近较大范围及其下游河段出现溪沟断流现象、泉水干涸或泉口下移,造成农田荒芜、粮食绝收、地表开裂、土地持水能力下降,当地村民和厂矿企业的生产、生活用水受到严重影响,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百姓生活困难。

同时突水灾害也严重影响隧道施工进度,甚至出现淹井事故,被迫停工、延误工期。

福州地铁规划建设中的水文地质环境问题分析

福州地铁规划建设中的水文地质环境问题分析

福州地铁规划建设中的水文地质环境问题分析郑志强【期刊名称】《绿色科技》【年(卷),期】2013(000)011【摘要】指出了福州地铁沿线场区地貌类型复杂,地层多变,地下水丰富,地质条件复杂,地铁规划建设中的地质环境问题较为突出。

结合福州特有的地质背景,分析了地铁规划区的地质环境特征,探讨了地铁建设过程中几个主要的地质环境问题:包括隧道与基坑突涌、地下热水、软土地基的沉降变形、砂土液化和软土震陷、残积土及花岗岩风化孤石、地层软硬突变等对地铁施工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Owing to the complex geomorphic types ,changefulstratum ,abundant ground water resources and complex geological conditions ,th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problems are more prominent inmetro program-ming and construction of Fuzhou ,Fujian Province .Based on the particular geological background ,thisarticle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eological environment for programming area of Fuzhou metro ,and points out some major geological environment problems in the programming and construction ,such aswater inrushing of tunnel and foundation pit ,geothermal water ,subsidence of soft soil foundation ,sand liquefaction ,seismic sinking of soft soil ,eluvial soil and weathered granite boulders ,abrupt change of stratum hardness and so on , and finally it gives som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总页数】5页(P153-156,157)【作者】郑志强【作者单位】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福建福州350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703【相关文献】1.福州地铁施工常见不良地质问题分析 [J], 张秀梅2.浅谈土建施工总承包建设模式在福州地铁建设中的运用 [J], 谭娇3.福州地铁规划建设中的若干地质环境问题分析 [J], 郑志强4.BIM技术在福州地铁2号线车站建设中的应用 [J], 赵武阳5.发改委批复福州地铁二期规划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隧道开挖中的水文地质调查要点剖析

隧道开挖中的水文地质调查要点剖析

隧道开挖中的水文地质调查要点剖析随着现代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下空间的利用越来越广泛,而隧道作为地下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运输、排水、供气供电等重要功能。

然而,在隧道的开挖过程中,会面临着来自地下水的威胁,如果水文地质调查不到位,将会给隧道建设带来巨大的风险和难题。

因此,在隧道开挖之前,进行水文地质调查是至关重要的。

一、了解地下水位和流向首先,在进行隧道开挖之前,必须对地下水位和流向进行了解。

只有确切了解地下水位和流向,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隧道设计方案。

要做到这一点,可以通过查阅地下水位监测站的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全年地下水位变化范围和趋势,从而为隧道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研究地下水文地质情况其次,在进行隧道开挖之前,还需要对地下水文地质情况进行深入研究。

主要包括地下水位高程、水温、水质、水位变化特征等。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研究,可以判断地下水的来源和补给方式,预测地下水位变化趋势,为隧道工程提供可靠依据。

三、确定隧道施工水压力在隧道开挖过程中,水压力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它直接关系到隧道工作面的稳定性和施工安全性。

因此,在进行隧道开挖之前,要通过水文地质调查,确定隧道施工水压力,并据此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

通过对水文地质调查数据的研究,可以得出隧道施工水压力的范围和变化趋势,为施工人员提供科学依据。

四、判定地下水涌流量地下水涌流是隧道开挖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如果地下水涌流量过大,将会给隧道施工带来巨大的困难。

因此,在进行隧道开挖之前,需要通过水文地质调查,判定地下水涌流量。

通过对地下水位和流量数据的研究,可以得出地下水涌流量的范围和变化趋势,为隧道施工提供可靠的参考。

五、确定地下水位控制措施在进行隧道开挖之前,还需要确定地下水位控制措施。

在隧道开挖过程中,地下水位的控制对于施工的安全性和工期的保障至关重要。

通过水文地质调查,可以确定采取何种措施来控制地下水位,如引水、排水、封堵等。

通过对地下水位变化趋势和水文地质特征的了解,可以为地下水位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福州市城区新店外环东段(原北向第二通道园中互通-新店外环)——道路监理细则

福州市城区新店外环东段(原北向第二通道园中互通-新店外环)——道路监理细则

福州市城区新店外环东段(原北向第二通道圆中互通~新店外环)道路工程监理实施细则编制:审核:合诚工程咨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福州市城区新店外环东段(原北向第二通道圆中互通~新店外环)项目监理部2018年7月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 (1)第二章编制依据 (4)第三章专业工程特点 (5)第四章监理工作流程 (9)第一节施工准备阶段监理工作流程 (9)第二节施工阶段监理工作流程 (10)第三节质量控制监理工作流程 (11)第四节投资控制监理工作流程 (18)第五节施工安全监理工作流程 (21)第六节竣工验收监理工作流程 (22)第七节保修期监理工作流程 (23)第五章监理工作要点 (24)第一节路基工程监理工作要点 (24)第二节路面工程监理工作要点 (28)第三节人行道工程监理工作要点 (33)第四节交通工程监理工作要点 (35)第六章监理工作方法及措施 (37)第一节质量控制的方法及措施 (37)第二节进度控制的方法及措施 (42)第三节投资控制的方法及措施 (47)第四节合同管理的方法及措施 (52)第五节文明施工与安全的方法及措施 (55)第一章工程概况一、工程简介、特点、技术标准1、工程简介福州市城区新店外环东段(原北向第二通道园中互通—新店外环)按城市主干道标准,起点位于福州市三环路园中互通附件起点处设置园中互通与三环相接,而后路线转向西北,新建长约2.343公里的登云隧道至新店,主线往东北方向接本项目晋安段,辅路往北延伸与新店外环(埔党路)山北路交叉,路线主线长度约3.73km。

西北支路城市次干路起于站西路延伸段向东穿过省农科院与北通道辅路平交,全长1150米。

2、工程地质及水文情况1) 工程地质本工程地表覆盖层由1—1杂填土、1—2素填土、4—12坡积粉质粘土、4—22坡积碎石、4—42残积砂质粘性土、6—10全风化花岗闪长岩、7—10全风化花岗斑岩、6—11砂土状强风化闪长岩、7—10砂土状强风化长斑岩、9—11砂土状强风化辉绿岩组成。

福州市水文地质勘探报告1985年

福州市水文地质勘探报告1985年

福州市水文地质勘探报告1985年(原创实用版)目录一、福州市水文地质勘探报告概述二、1985 年福州市水文地质勘探的主要内容三、1985 年福州市水文地质勘探的重要发现四、1985 年福州市水文地质勘探的意义和影响正文一、福州市水文地质勘探报告概述福州市水文地质勘探报告是关于福州市地下水文地质情况的一份详细报告,对福州市的水资源管理、开发和保护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该报告涵盖了福州市的地下水文地质特征、水资源分布和开发利用情况等方面,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1985 年福州市水文地质勘探的主要内容1985 年福州市水文地质勘探的主要内容包括:地下水文地质条件调查、地下水资源评价、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和水文地质勘探技术方法研究等。

1.地下水文地质条件调查:通过对福州市地下水文地质条件的详细调查,了解地下水的分布规律、补给来源、径流特征和排泄条件等,为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基本资料。

2.地下水资源评价:根据地下水文地质条件调查的结果,评价福州市地下水的资源量、可开采量和开发利用潜力,为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3.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分析福州市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评价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为地下水资源保护和管理提供依据。

4.水文地质勘探技术方法研究:探讨适用于福州市地下水文地质条件的勘探技术方法和设备,提高水文地质勘探的效率和准确性。

三、1985 年福州市水文地质勘探的重要发现1985 年福州市水文地质勘探的重要发现包括:1.福州市地下水资源丰富,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潜力。

2.福州市地下水分布不均,山区和沿海地区的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而市区和郊区的地下水资源相对较少。

3.福州市地下水环境质量总体良好,但部分地区地下水受到污染,需要加强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4.福州市水文地质勘探技术方法和设备较为落后,需要引进和推广先进的勘探技术。

四、1985 年福州市水文地质勘探的意义和影响1985 年福州市水文地质勘探报告为福州市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对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隧道施工中的地质与水文环境分析

隧道施工中的地质与水文环境分析

隧道施工中的地质与水文环境分析隧道施工是一项复杂且具有挑战性的工程,需要充分了解地质与水文环境的情况,以便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措施。

本文将对隧道施工中的地质与水文环境进行分析。

1. 地质环境分析地质环境是隧道施工中必须重视的因素之一。

地质条件的不同将直接影响隧道施工的难度和风险。

在进行隧道施工前,应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探和分析。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地质环境分析要点:(1)地质构造:隧道所处的地质构造对施工工艺和隧道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应对地质构造进行综合研究,包括断层、褶皱等,以评估其对施工的影响。

(2)岩性与岩体稳定性:岩体的稳定性是隧道施工中的关键问题。

必须对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岩性、节理、裂隙等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以制定合理的支护方案。

(3)地下水情况:地下水是隧道施工中的常见问题,也是隧道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地质因素。

必须了解地下水的分布、水位变化以及可能存在的渗水问题,并采取合适的临时排水措施。

2. 水文环境分析水文环境对隧道施工具有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对于水下隧道施工来说。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水文环境分析要点:(1)河流水文情况:如果隧道跨越河流,那么对河流的水位、流量、水质等进行详细的分析是非常必要的。

对水流的大小、变化规律进行评估,以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和临时支护措施。

(2)地下水位和水质:地下水位和水质的变化对隧道施工有直接的影响。

必须了解地下水位的高低变化以及水域的水质情况,以便采取适当的措施处理地下水环境。

(3)雨水排放与防治:雨水排放和防治是隧道施工中需要考虑的一项重要工作。

应研究降雨情况、径流量以及可能出现的淹水风险等,确保隧道施工期间做好排水工作。

3. 施工方案与措施地质与水文环境分析为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和采取相应的措施提供了依据。

根据分析结果,需要考虑以下一些方面:(1)隧道形式与支护方式:根据隧道地质条件和水文环境,选择合适的隧道形式和支护方式,如隧道断面形状、初期支护、二次衬砌等。

最新福州城区北向第二通道隧道工程对水文地质环境影响浅析教学文案

最新福州城区北向第二通道隧道工程对水文地质环境影响浅析教学文案

福州城区北向第二通道隧道工程对水文地质环境影响浅析•隧道概况福州城区北向第二通道隧道工程起点位于福州市晋安区泉头村与"横五线连江城关至贵安公路工程"相接,全线一共横穿4个村镇,总线路长达14km,线路主要包括隧道、高架、匝道,满足了当地人们的出行需求,完善了该地区的交通路线。

表1 福州城区北向第二通道工程(晋安段)隧道表主要采用新奥法,爆破方法是光面爆破。

该地地下水源丰富,随着隧道的向下开采,可以明显看到地下水的流动,所以施工过程中难免会对当地水造成一定的影响。

并且,地下较为潮湿,对隧道施工造成了困难,可能会使隧道充水等现象出现,发生大面积的坍塌等。

因此,在施工中,采用了全断面超前注浆封堵涌水,开挖过程中采用超前支护措施等,来减少施工过程中上述情况的出现,秉承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施工理念确保隧道的正常施工。

•隧道周边区域水文地质条件该地区主要位于鳌江水系的支流,该地区水流随着季节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较大。

并且区域内有泥土,岩石,遇到暴雨时会伴随着岩石碎块。

该地区地下水主要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风化残积层孔隙裂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三种类型水。

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主要分布在工程线路南侧的新店一带以及线路北侧的桂湖盆地、贵安盆地等,因成因及埋藏条件不同,富水性也不同,水量从丰富-贫乏均有分布;风化残积层孔隙裂隙水分布面积最小,主要分布在山麓、残丘一带分布,多为水量贫乏区;基岩裂隙含水层分布面积较广,多数为水量贫乏区,但受构造影响,其富水性极不均一。

福州城区北向第二通道隧道工程水文地质图表2福州城区北向第二通道隧道工程沿线地下水类型一览表水迳流模数3~5.33L/s·km2,pH值6.43~7.57;水量贫乏的分布于无断裂构造带通过的完整基岩区,泉流量0.3~1.0L/s,地下水迳流模数1~3L/s·km2,根据抽水孔资料及宦溪镇、坂桥村等民井、机井抽水资料,单孔涌水量小于100m3/d。

隧道水文地质环境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估

隧道水文地质环境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估

隧道水文地质环境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估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隧道建设已成为解决交通拥堵、促进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

然而,隧道建设对水文地质环境带来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本文将从水文地质环境变化和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两方面进行评估,以期提高隧道建设的可持续性和生态友好性。

关键词:隧道;水文地质;环境;生态;评估0引言隧道建设作为现代城市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城市交通运输提供了便利。

然而,隧道建设不可避免地会引发水文地质环境的变化,进而对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影响。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隧道建设对水文地质环境及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全面评估,以制定有效的环保措施。

1隧道水文地质环境变化1.1地下水系统隧道的施工可能会对地下水层的稳定性造成影响。

施工过程中,挖掘和开凿地下隧道会破坏原有地下岩层和土层的结构,导致地下水流动路径的改变。

这可能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或者使本来封闭的地下水系统重新流动,影响周边地区的水资源供应和地下水生态系统。

此外,施工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和渗水,可能含有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这些废水如果不加控制和处理,可能会污染地下水质,导致地下水水质的恶化。

1.2地表水系统隧道建设可能会对地表水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大量挖掘和土石方运输,可能会造成土壤侵蚀和泥石流的发生,特别是在降雨较多的季节,这些泥石流可能会冲击河流和湖泊,造成洪水和泥石流灾害。

此外,施工过程中排放的废水和渗水,如果不经过处理,可能会直接排入河流和湖泊,导致水体污染,进而影响周围水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1.3土壤水分隧道施工过程中所需的排水措施可能会引起土壤水分的变化。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排水以保证隧道的稳定和安全,这可能导致周边地区的土壤水分减少,特别是在施工地点附近。

土壤水分的减少可能会影响周围植被的生长和分布,导致植被的干旱和枯萎。

此外,土壤水分的减少还可能加剧土壤侵蚀过程,造成土地退化。

2隧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1生物多样性隧道的开挖和填方过程会导致原有的生态环境被破坏或丧失,从而直接影响生物多样性。

隧道施工对水源保护地水环境的影响及保护措施研究

隧道施工对水源保护地水环境的影响及保护措施研究

河南科技Hen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交通与建筑总775期第五期2022年3月隧道施工对水源保护地水环境的影响及保护措施研究涂德贵(福建省环境保护设计院有限公司,福建福州350000)摘要:隧道施工对地表水环境和地下水环境均有较大影响。

相比其他功能区域,水源保护地对水环境质量有着更高的要求标准。

基于水源保护地水环境的特点,分析了隧道施工对水源保护地水环境的影响特征,综述了水源保护地水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

研究发现,水源保护地隧道施工中的水环境保护可从施工管理、水环境风险的监测与预防,废弃物处理技术研发3个方面加强研究。

关键词:隧道施工;水源保护地;水环境;保护措施中图分类号:U455;X7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5168(2022)5-0068-05 DOI:10.19968/ki.hnkj.1003-5168.2022.05.015The Study of the Effects and Protecttion Rotection Measuces Easures of Tunnel Constructions in Source Water Protection Area on WaterEnvironmentTU Degui(Fuji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esign Institute Co.,Ltd,Fuzhou350000,China)Abstract:Great effects of tunnel construction are exerted on the surface water environment and under⁃ground water pared with other function area,higher standards are required for water en⁃vironment in source water protection area.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environment in source water protection area,the effect characteristics of tunnel construction on water environment in source wa⁃ter protection area were analyzed and the main measures of water environment protection in source water protection area were reviewed.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search of water environment protection in source water protection area should be enhanced from three aspects including tunel construction manage⁃ment,the monitoring and precaution of water environment risk and treatment technology of wastes. Keywords:tunnel construction;source water protection area;water environment;protection measures0引言近年来,随着快速交通体系的建设和发展,隧道施工已成为高速公路工程等重大交通工程建设时穿越山岭、横穿河海的主要工程方式[1]。

福州市水文地质勘探报告1985年

福州市水文地质勘探报告1985年

福州市水文地质勘探报告1985年
(最新版)
目录

1.福州市水文地质勘探报告 1985 年的概述
2.福州市 1985 年的水文地质环境
3.报告的主要发现和结论
4.对福州市水文地质勘探的意义和影响
正文
正文:
【福州市水文地质勘探报告 1985 年概述】
本报告主要介绍了 1985 年福州市的水文地质勘探情况。

福州市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因此,对该地区的水文地质情况进行勘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科学价值。

【福州市 1985 年的水文地质环境】
1985 年,福州市的水文地质环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地下水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和山区;地表水资源主要由闽江和其支流构成,水流充沛,水质良好;福州市的地质结构复杂,主要包括花岗岩、石英岩、砂岩等多种岩石类型。

【报告的主要发现和结论】
通过对福州市的水文地质情况进行勘探,本报告得出了以下主要发现和结论:一是福州市的地下水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需要合理开发和利用;二是地表水资源充沛,但受到季节性影响,需要加强水资源管理;三是福州市的地质结构复杂,对工程建设和防灾减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福州市水文地质勘探的意义和影响】
福州市水文地质勘探的意义和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为水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利于推动福州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二是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重要参考,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三是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有利于提高城市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福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福州城区北向第二通道工程(晋安段)可

福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福州城区北向第二通道工程(晋安段)可

福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福州城区北向第二通道工程(晋
安段)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
【法规类别】工程质量监督
【发文字号】榕发改审批[2016]21号
【发布部门】福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布日期】2016.02.05
【实施日期】2016.02.05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1
福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福州城区北向第二通道工程(晋安段)可行性研究报告的
批复
(榕发改审批〔2016〕21号)
福州市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你司报送的《关于审批福州城区北向第二通道工程(晋安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请示》(榕交建计〔2016〕20号)及有关附件收悉。

为缓解福州新区北部片区的交通压力,完善福州主城区与沿海区域的快速通道布局,经研究,原则同意福州城区北向第二通道工程(晋安段)可行性研究报告,具体批复如下:
一、项目单位:福州市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二、建设地点:工程南起晋安区新店镇泉头村,起点与规划的新店外环路相接,新建
特长隧道至桂湖后,线路转向东,至宦溪镇山溪村,终点顺接横五线连江城关至贵安段公路。

隧道水文地质环境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估论文

隧道水文地质环境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估论文

隧道水文地质环境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估1前言环境与发展是当今国内外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人类社会的传统发展模式是以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恶化为代价来换取社会物质文明的,结果造成了诸如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地质灾害频繁、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等重大问题。

长期以来,正是由于缺乏持续科学发展的观点,对保护环境的意识淡薄,在公路建设等大规模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及使用阶段,都未把环境评估这一重要内容列入工作计划之中。

隧道等地下工程修建于地壳表层,位于地下水最为活跃的部位,在岩土中开凿的隧洞,它将可能成为其四周特别是工程上部地质内的地表、地下水的汇集场所或新的排泄通道,这势必改变工程范围内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进而影响地区的生态环境。

过去修建隧道等地下工程,除少数特殊工程采用以堵为主的全面防水措施外,大多数工程,特别是山区隧道工程都采用排堵结合、以排为主的防治方针。

因此,,众多隧道等地下工程在修建中和建成后长期存在着涌、漏水灾害和环境恶化等问题。

隧道和矿山坑道等长期大量涌水或大量排放地下水,造成工程地区含水层被疏干,使生态环境恶化,主要表现为:地表水和泉、井枯竭;生活、工农业用水缺失;地表沉降、岩溶塌陷、土壤沙化、水土流失;建筑物被破坏。

镇胜高速公路槽箐头隧道施工中的大量涌水,使地表“四道沟”所有泉水干枯,从而截断了该沟下游发电用的水源和农业用水。

岩溶地区隧道内的长期涌水,引起的环境问题也更加严重。

2 隧道环境水文地质工作隧道环境水文地质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既要查明工程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及变化趋势,又要对由于水的作用可能引起的地质灾害和环境恶化的可能性和程度作出预测预报。

水文地质工作应贯穿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

2.1 勘测设计阶段2.1.1 水文地质勘测主要任务(1)探明工程区内水文地质条件,进行水文地质划分,查明含水层的位置、水理性质、水位等水文地质参数和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和排泄路径;(2)对隧道内在施工阶段的最大涌水量和运营期间的稳定涌水量作出预测,并预测可能发生集中(或突发)涌水的地段;(3)评价地下水对围岩分类、隧道掘进和支护结构的影响;(4)评估排出地下水后对工程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和发展趋势,充分估计隧道开挖引起表水漏失、地面沉降、岩溶塌陷等的程度和范围,提出防治意见。

如何掌握隧道开挖对水文地质环境变化的影响

如何掌握隧道开挖对水文地质环境变化的影响

如何掌握隧道开挖对水文地质环境变化的影响在建隧道在开挖施工中将对该地段的水文地质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包括水文地质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区域供水水源、生态环境和隧道建成后的运营安全等,其影响程度必须通过对该地段水文地质的长期观测才能作出客观评价,观测周期一般为隧道开工至贯通后一个水文年,内容包括地下水、地表水动态和隧道进(出)口及全隧道洞内股状出水点等的监测。

标签:隧道水文地质;环境变化;监测1、概述1.1目的与任务隧址区内地下水、地表水动态长期监测的目的是:通过对隧道环境水文地质长期监测工作,掌握、评价隧道施工及建成后对区域水文地质环境的影响,为防治隧道施工引起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提出依据。

(1)在隧道工程地质详勘的基础上,选点建立、建全地下水、地表水动态监测网点;隧道开挖施工前,应初步掌握各类地下水、地表水水点的初始值及影响因素;(2)及时、准确掌握隧道在开挖施工中出现的水文地质问题,查明动态变化规律,及隧道断面开挖进度与水文地质和气象因素的关系及对隧道轴线两侧的泉水、溪沟流水的流量及堰塘、民井水位有无影响变化等作出客观评价分析;(3)通过对长期监测动态资料的整理、统计、分析,采用地下水均衡方法,提供地下水动态趋势预测、预报,确保隧道施工、建成后的运营安全。

其任务是:(1)开展1:10000专门性水文地质测绘,即隧道进口、出口各外延100m,并以隧道轴线为中心,向隧道左、右两侧各延伸0.5km,顺隧道轴线范围内查明隧道穿越区的环境水文地质环境;可视情况加大。

(2)布置、建立水文地质长期监测网,开展地表水、地下水的水位、水量及水质的长期监测工作,结合水文地质环境掌握地下水的补、径、排的基本规律。

(3)掌握隧道施工过程中引起的水文地质现象及其变化,及时、准确地评价隧道施工对区域水文地质及地表环境的影响。

1.2隧道水文地质长期观测观测内容主要是:对位于隧道顶部地面以及隧道影响范围内的泉水、堰塘、民井和水库的水位、水温、水质等进行观测,以及对隧道进(出)口端、隧道洞身的出水点和观测范围内的溪沟的出水状态、流量等观测,隧道洞身出水点为临时观测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州城区北向第二通道隧道工程对水文地质环境影响浅析
•隧道概况
福州城区北向第二通道隧道工程起点位于福州市晋安区泉头村与"横五线连江城关至贵安公路工程"相接,全线一共横穿4个村镇,总线路长达14km,线路主要包括隧道、高架、匝道,满足了当地人们的出行需求,完善了该地区的交通路线。

表1 福州城区北向第二通道工程(晋安段)隧道表
要采用新奥法,爆破方法就是光面爆破。

该地地下水源丰富,随着隧道的向下开采,可以明显瞧到地下水的流动,所以施工过程中难免会对当地水造成一定的影响。

并且,地下较为潮湿,对隧道施工造成了困难,可能会使隧道充水等现象出现,发生大面积的坍塌等。

因此,在施工中,采用了全断面超前注浆封堵涌水,开挖过程中采用超前支护措施等,来减少施工过程中上述情况的出现,秉承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施工理念确保隧道的正常施工。

•隧道周边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该地区主要位于鳌江水系的支流,该地区水流随着季节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较大。

并且区域内有泥土,岩石,遇到暴雨时会伴随着岩石碎块。

该地区地下水主要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风化残积层孔隙裂隙水与基岩裂隙水三种类型水。

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主要分布在工程线路南侧的新店一带以及线路北侧的桂湖盆地、贵安盆地等,因成因及埋藏条件不同,富水性也不同,水量从丰富-贫乏均有分布;风化残积层孔隙裂隙水分布面积最小,主要分布在山麓、残丘一带分布,多为水量贫乏区;基岩裂隙含水层分布面积较广,多数为水量贫乏区,但受构造影响,其富水性极不均一。

福州城区北向第二通道隧道工程水文地质图
表2福州城区北向第二通道隧道工程沿线地下水类型一览表
水迳流模数3~5、33L/s·km2,pH值6、43~7、57;水量贫乏的分布于无断裂构造带通过的完整基岩区,泉流量0、3~1、0L/s,地下水迳流模数1~3L/s·km2,根据抽水孔资料及宦溪镇、坂桥村等民井、机井抽水资料,单孔涌水量小于100m3/d。

•施工过程对地下水影响概述
1.污染源分析
•施工人员生活污水
由于施工工作量较大,所以工人大部分都就是就地起居,这就造成了工人生活污水随地排放,后经渗透污染当地地下水。

•施工场地污水及施工机械清洗污水
隧道施工过程中,需要多台机械的相互作用,来回运输车辆等的投入,在机械维护与车辆冲洗过程中,大量的污水并伴随着石油、泥沙等物质汇集成渠并慢慢渗入地下,污染土壤与地下水源。

•隧道施工涌水
根据《福州城区北向第二通道工程(晋安段)可行性研究报告》,本工程隧道部分多采用新奥法(传统的钻爆法)施工。

秉承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施工理念,根据《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在施工过程中采取了严格的防水、排水措施,加强排水及施工降水,保证施工现场不积水。

常规的施工条件下,且施工过程遵循施工规范时,隧道施工导致的地下水涌水量较少。

隧道穿过含地下水地质单元会产生涌水,施工降水时也会导致涌水现象的发生,这两部分的涌水的水质与地下水当前的水质指标非常接近,对附近的水体影响较小,可以忽略不计,不会造成地下水的污染。

•施工产生的泥浆水
施工产生的泥浆中含有膨润土,另外还有两种添加剂:CMC与Na₂CO₃。

CMC就是纤维醚,由纤维素经羧甲基化后形成,广泛应用于建筑行业,易溶于水,溶解性强,就是一种聚阴离子纤维化合物,具有水分保持、乳化等作用。

含CMC的泥浆,主要污染物就是SS,可沉性固体颗粒。

泥浆经沉淀池处理后,SS去除率高,对附近居民区或商业区的市政排水系统影响小。

2、施工期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
1)施工人员所在的临建区产生的生活污水,可排入福州市现有的市政污水管网。

对于位置特殊的施工场地,如果生活污水不具备排入市政污水管网的条件,建议砌筑化粪池,收集生活区的粪便污水等,按规模定期指派专人或委托有资格的单位运往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2)按照《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在施工现场设置排水沟,及时清理。

设置截水沟用于收集施工现场产生的机具清洗废液等。

沉淀池用于生产污水的预处理,经过沉淀的物理方法去除污水中的悬浮颗粒物,沉淀下的泥浆经脱水处理后交给渣土管理部门处置。

3)在施工过程中采取了严格的排水措施与施工降水措施,正常施工条件下,采用正确的施工方法时,隧道施工导致的地下水涌水的水量较小。

且用水水质接近该地的地下水,对附近的水环境消极影响小。

施工中产生的泥浆含无机颗粒物多,且沉降性好,经沉淀池预处理后,对附近市政管网系统的不利影响非常少,不会造成地下水水质变差。

3、工程对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的影响
•起点至隧道进口段
福州城区北向第二通道工程(晋安段)起点位于福州市晋安区泉头村附近,起点处设置一对匝道与规划新店外环路相接,而后路线转向东北进入贵安特长隧道。

综上,线路起点至隧道进口段,工程主要形式就是高架桥,其施工对地形现状影响小,对该地地下水含水层造成的破坏非常小。

施工期雨水排水,隧道降水,污水排放有专用管线,得出线路起点至进口段的施工期对地下水循环与储存等影响有限,对水文地质环境影响较小。

•隧道出口至终点
隧道出口至重点段的主要构造物就是路基与桥梁,其占据地下水含水层及地下水补给区范围相对于整个地下水含水层与地下水补给区来说相对较小;施工时工程排水量相对较小,因此,隧道出口至重点段的施工过程对该处地下水的地下水循环与储存影响较小。

•隧道段
综上可知,本工程在隧道施工时完整基岩段涌水量预测总量约13795、62t/d;线路在穿过F1-F14断裂时隧道,预测涌水总量约为44070、80t/d,断层破碎带涌水量的预测范围为1094、99t/d-7655、71t/d,影响半径R的预测范围为41、83-381、10m,具体见表5-2。

鉴于线路区北东向、北西向的地质情况,沟谷水系的汇聚,
地下岩层及构造较为复杂且没有详细的地质资料,因此隧道施工过程中局部施工段产生的涌水量有可能远远高于计算的预测值。

工程隧道近南北向与区域的北东向构造大角度相交,占据了部分的含水区间。

由于隧道埋深较大,且多处于中-微风化岩体中,岩体的节理裂隙较不发育,隧洞穿过完整基岩体时对该地区地下水的循环过程造成的影响较小,不会破坏地下水的水质。

但就是,隧洞沿线断裂构造、岩脉、冲沟等较为发育,当隧洞穿过断裂破碎带尤其就是断裂导水带等地方,由于隧洞占据了该导水带部分的区域,其对该破碎带地下水的循环过程等造成的影响较为明显。

根据本次线路区水文地质调查,线路区附近已有隧道在其施工时已造成线路附近地下水水位下降,附近居民机(民)井出水量少甚至不出水,部分的耕地因缺水状态出现干裂状态,如宦溪镇黄田村-黄土岗往西一带。

近十年来,该村中的古井、自挖的机(民)井、泉水仍出水量极低,基本处于不出水状态,耕地,农田早已成已经彻底干旱,无法进行农业种植活动。

本地水源无法满足农业灌溉,不得不从外地从村外地区引入。

而本工程所处区域与已有的隧道位于同一构造单元,且被部分断裂同时穿过,因此类比线路区已有工程及结合本次隧道涌水量估算及其影响范围的预测,本工程贵安特长隧道施工穿过断裂、破碎带等地方,可能导致断裂、破碎带的性质发生变化,如原来带非导水的断裂变成导水断裂等,并间接导致连接上部含水层或地表水体,成为上部含水体或地表水体的渗漏通道,造成线路区周围的地下水水位下降,最终导致线路区地下水的流场与施工前差别较大。

地下水流场的变化会对周围地区地下水的使用造成不利影响,尤其可能就是宦溪镇、坂桥村、黄田村、黄土岗村等一线地方,这些村的泉水、民井以及地表水库会出现干涸,少数水田变成干旱农田,无法进行种植活动。

鉴于黄田村-黄土岗村一线目前水井仍处于严重缺水状态,本工程的实施有可能进一步加剧该区地下水流场的变化,且未来恢复到原状需要较长的恢复期。

因此,建议隧道在合理施工前提下,加强沿线地下水、地表水监测工作。

工程施工期间产生的涌水,来源就是基岩裂隙水,水质较好,因此对工程沿线地下水水质影响不大。

需要注意的就是,在施工过程中要节约用水,避免施工废水随意排放,导致废水随着地表径流下渗到地下水,影响该地区地下水水质。

在施工时应安排专人负责,采取有组织的排水。

总体上,本工程对区域地下水水质影响较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