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的注解(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古书注解知识

古书注解知识

古书注解我国古代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需要我们认真地去继承和发展。

但是,由于语言文字方面的隔阂,今人阅读前人的著作往往会遇到许多困难。

从汉代起,人们即开始了对古书的注解工作。

古注是阅读古代文献、掌握古代文化知识的桥梁。

古注本身牵涉到体例、术语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要利用古注,首先必须了解古注。

这一章,我们围绕古注主要讲古注的重要性、古代的重要注释家及注本、古注的分类、古注的体例、古注的内容、古注的风格和古注的术语等七个方面的问题。

一、古注的重要性古代注释家距所注古代文献的时代较近,对古代文献产生的时代背景、文化特点、典章制度、风俗习惯等情况都比较了解,所以其注释的准确性相对较高。

有些词句,如果没有古人的注释,我们不是无从知道其含义,就是会出现理解上的错误。

例如:《左傅•隐公元年》: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杜预注:“方丈曰堵,三堵曰雉,一雉之墙长三丈,高一丈。

侯伯之城,方五里,径三百雉,故其大都不得过百雉。

”根据《杜注》,我们不但知道了一雉墙的体积,而且知道了三百雉并非指诸侯国首都城墙的周长,而是指首都城墙一面的长度。

又如:《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毛传:“窈窕,幽闲也。

淑,善。

逑,匹也。

言后妃有关雎之德,是幽闲专贞之善女,宜为君子之好匹。

”朱熹注:“窈窕,幽闲之意。

淑,善也。

女者,未嫁之称。

盖指文王之妃大姒为处子时而言也。

君子,则指文王也。

好,亦善也。

逑,匹也。

”根据《毛传》和朱熹注,我们得知“窈窕”本来的含义是幽闲、娴静的意思,后来才引伸出美好、漂亮这一义项。

古注并非都是正确的,其中也存在着不少错误,因此我们在阅读古注时既要重视古注,又不能盲目地相信古注,认为凡是古注都是正确的,不敢越雷池一步。

例如:《左传•隐公元年》:“庄公寤生,惊姜氏。

”杜预注:“寐寤而庄公已生,故惊而恶之。

”“寤生”之“寤”实是“啎”的通假字,本是逆的意思,杜预释“寤”为“寐寤”显然是不合情理的。

元古文训释—古书注解(古代汉语课件)

元古文训释—古书注解(古代汉语课件)

所谓“脱文”,就是指出古书中脱落文
字的现象。
《诗·周南·桃夭》孔疏:“此云 家人,家犹夫也, 犹妇也。” 阮元《校勘记》:“‘犹妇’上 当脱‘人’字。”
三 、阅读古书注释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意古人作注的目的 古人作注的目的是为了解释经典,因而对作 品的思想的解释难免有错误之处。
2.注意古人作注的习惯
5.笺 郑玄对《诗经》的注解称笺,是对毛 传有所阐发和补充。 后来一些古书注解称为“笺证”“笺 注”也就是注释
一、古书注解的类型
(二)义疏类 疏 又称“义疏”或“正义”,即疏通其义。 是一种既解释正文又兼释注文的注释,是针对“注”而言的。 《周礼》,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三)章句类
章句;除了解释字词之外, 主要是串讲文章大意。 赵岐《孟子章句》 王逸的《楚辞章句》
(四)集解类
集解可以分为两类: 1.又称为集注,集说,集释等,这是汇集各家解说,加以选择并 加上自己见解的一种注释方法,如三国 魏 何晏的《论语集解》。 2.不是集各家之说,而是通释经传。如晋杜预的《春秋左氏经传 集解》。
(五)补注类
补注,即对前人注释作补充、订正。 包括补、补疏、补释、补义、补正。 宋洪兴祖《楚辞补注》,清王先谦 《汉书补注》,焦循《论语补疏》。
《礼记·儒行》:“虽危,起居竟信其志。”郑玄 注:“信读如屈伸之‘伸’,假借字也。”
8.如字 表示按照某字常见的读音来读,相对于变读和改字而是 原文用的是通假字,现在要改成本字读。
《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释文》:“好,毛如字,郑呼报反。”
“×,×也”。 多数情况下,“×,×也”是 在解释词义,有时并不是在解释词义。
《诗·召南·行露》郑笺:“谓媒灼之言 不和,六礼之来强委之。”《释文》: “媒,谋也。”

古书的注解(复习资料).docx

古书的注解(复习资料).docx

古书的注解内容提要一、古注出现的原因和意义二、古注的作用和意义三、古注源流沿革四、古注的名称(重点)五、古注的条例六、古注的内容七、古注的风格八、古注的常用术语(重点)九、怎样读古注一、古注出现的原因(一)历史与语言的隔阂。

例如:(1)《孟子•梁惠王上》:“为长者折枝,语人F1:我不能。

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赵岐注:“折枝,案摩,折手节,解罢枝也。

刘熙注:“折枝,若今Z案摩也。

”朱熹注:“为长者折枝,以长者之命折草木之枝。

”(2)现代的“翻译”:《周礼》有官叫“象胥”、《国语》称为“舌人”。

周秦有“遒人”,即“行人”之官,每年出外采访代语方言。

(刘歆《与杨雄书》)⑶《诗•小雅•采绿》:"五日为期,六日不匱。

” 《方言》“詹,至也。

楚语也”(4)杜甫《戏作俳谐体遣闷》“家家养乌龟,顿顿食黄鱼”。

《尔雅义疏》:[鹘鹅],蜀人畜以捕鱼。

(二)表达的需要《公羊传》:京师者何?天子之居也,京者何,大也;师者何,众也。

天子之居必以重大之辞大也。

《墨子》:“梦者,卧而以为然。

”《韩非子》有《解惑》《喻老》,《荀子》有“天论、礼论、乐论”。

内容提要二、古注作用与意义古注可靠,今注之源。

古人注一一清代及之前的注释,用文言文写成,有一定的体例(简称古注)今人注一一用现代汉语白话文写成,较为通俗(-・般来说,可包括“五四”以来学者的注释, 但解放后的较多)。

(一)读懂古书的重要途径例1《左传•隐公元年》: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Z害也。

”杜预注:“方丈曰堵,三堵曰雉,一雉之墙长三丈,高一丈。

侯伯之城,方五里,径三百雉,故其大都不得过百雉。

”例2寤言不寐,愿言则嚏。

(《诗经•邺风•终风》)汉•郑玄《毛诗笺》:“言,我;愿,思也。

〜当读为不敢嚏咳之嚏。

我其忧悼而不能寐, 汝思我心如是,我则嚏也。

今俗,人嚏云人道我,此古Z遗语也。

”例3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

是以昏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皆主人筵几於庙,而拜迎於门外,入揖让而升,听命於庙,所以敬慎重正昏礼也。

古书的注解——精选推荐

古书的注解——精选推荐

古书的注解幻灯⽚1古书的注解⼀、古代注疏簡介⼆、古書注解的體例三、古書注解的內容四、注解術語五、古注閱讀實例幻灯⽚2古代注疏簡介●注解古書的⼯作開始於漢代。

●鄭⽞是漢代最著名的注解家,對《周易》、《⽑詩》等多部經書都作過注解。

●唐代出現了“疏”、“正義”,它不僅注解經書原⽂,還對漢代學者的注釋也作解釋。

●六朝以后,注解的古書的范圍有所擴展。

唐代除了為先秦經書做注疏⼯作之外,也對其他古書做了注解。

●清代是⼩學發展的⿍盛期,學者幾乎對每⼀種重要的經典都做了新的注解,取得極⾼的成就。

幻灯⽚3古書注解的體例● 1.傳注類和義疏類的體例●以《⼗三經注疏》的《⽑詩正義》為例。

● 2.集注、集解類注疏書的體例●以《論語集解》、《孟⼦集注》為例。

● 3.⾳義類書的體例●以《經典釋⽂》為例。

● 4.章句類書的體例●以《孟⼦集注》引鄒⽒“章指”為例。

幻灯⽚4古注的体例·传●1、传(zhuàn)。

本义为传(chuán)递、传述的意思。

引申指解释经义的⽂字,也指对古书字句解释疏通的注释。

●前者如解释《易经》的《易传》,解释《春秋经》的《左传》、《公⽺传》、《⾕梁传》等,这类“传”,多数侧重于经⽂的思想内容,或是叙述事件的原委(如《左传》),或是对“微⾔⼤义”的阐发解说(如公⽺、⾕梁⼆传)。

幻灯⽚5古注的体例·传●后者如西汉⽑亨的《⽑诗故训传》,它是以语⾔⽂字的考释疏通为宗旨的注解形式。

《汉书·淮南厉王刘长传》:“使为《离骚》传。

”颜师古注:“传谓解说之,若《⽑诗传》。

”《⽑诗正义·关雎》“诂训传”孔颖达疏:“传者,传通其义也。

”可见,传是注解的⼀种形式,讲古书注解,主要指后⼀类书。

幻灯⽚6古注的体例·注●注,本义为灌注,引申为传注、注释。

《说⽂·⽔部》:“注,灌也。

”段⽟裁注:“引申为传注,……注之云者,引之有所适也,故释经以明其义⽈注。

”唐贾公彦《仪礼·⼠冠礼》疏:“⾔‘注’者,注义于经下,若⽔之注物也。

张博《古代汉语》笔记和习题(含真题)详解(古书的注解)【圣才出品】

张博《古代汉语》笔记和习题(含真题)详解(古书的注解)【圣才出品】

通论十五古书的注解15.1 复习笔记古书的注解分为古人注解和今人注解两类;今注虽通俗易懂,但是较简单,对复杂问题的解释各持己见,古注因作者距离原书时代较近,注解则比较准确、可信。

一、古注的发展概况1.汉代(1)发展背景秦焚书坑儒后,学术的传承主要依靠口耳相传,使得很多经典在流传中产生讹误,汉代人已经不能完全读懂古书,因此汉代出现大规模注释古书的情况。

(2)代表作当时著名的注家和注本有毛亨的《毛诗诂训传》、郑玄的《毛诗笺》《周礼注》《仪礼注》《礼记注》、孔安国的《伪尚书传》、何休的《春秋公羊解诂》、赵岐的《孟子章句》、王逸的《楚辞章句》、高诱的《战国策注》《吕氏春秋注》等等。

2.魏晋南北朝(1)发展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古书注解的范围进一步扩大。

(2)代表作较著名的注家和注本有王弼、韩康伯的《周易注》、杜预的《春秋经传集解》、范宁的《春秋谷梁传集解》、何晏的《论语集解》、韦昭的《国语注》、裴骃的《史记集解》、裴松之的《三国志注》、王弼的《老子注》、郭象的《庄子注》、张湛的《列子注》、郦道元的《水经注》等。

3.唐代(1)发展背景唐代人们对汉代以前的古书和汉代人所做的注解难以看懂。

(2)代表作①孔颖达等人奉旨对古书以及古书注解进行解释,这种“二度注疏”的古注被称作“疏”或“正义”;例如“五经义疏”——《周易正义》《尚书正义》《毛诗正义》《礼记正义》《春秋左传正义》。

②“义疏”类的古注讲究“疏不破注”,对原文和注文进行解释,不改变旧注的观点,内容上没有创新;唐代其它著名的注家和注本有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张守节的《史记正义》、颜师古的《汉书集注》、李贤的《后汉书注》、杨倞的《荀子注》、李善的《文选注》等。

4.宋代(1)发展背景宋代理学兴盛,注家常常借注释古书阐述自己的理学思想。

(2)代表作①和汉、唐注家求实的风气相反,宋代注家大胆疑古,不受旧说束缚;著名的注家和注本有朱熹的《周易本义》《诗集传》《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楚辞集注》等。

古书注解

古书注解

古书注解讲授内容:⑴古代重要典籍注释情况⑵古注内容⑶古注术语⑷古人旧注选读一,古代重要典籍注释情况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㈠《左传》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唐.陆德明《左传音义》唐.孔颖达《左传正义》㈡《公羊传》汉.何休《公羊传解诂》唐.陆德明《公羊传音义》徐彦《公羊传疏》㈢《谷梁传》晋.范甯(níng)《谷梁传集解》唐.杨士勋《谷梁传疏》陆德明《谷梁传音义》㈣《诗经》西汉.毛亨《毛诗故训传》东汉.郑玄《毛诗笺》唐.陆德明《毛诗音义》唐.孔颖达《毛诗正义》以上注释见《十三经注疏》南宋.朱熹《诗集传》㈤《论语》三国魏.何晏《论语集解》唐.陆德明《论语音义》宋.邢昺《论语疏》以上注释见《十三经注疏》六朝.皇侃《论语义疏》南宋.朱熹《论语集注》㈥《孟子》汉.赵岐《孟子章句》宋.孙奭shì《孟子疏》以上注释见《十三经注释》宋.朱熹《孟子集注》清.焦循《孟子正义》。

㈦《庄子》晋.郭象《庄子注》清.郭庆藩《庄子集解》㈧《昭明文选》唐.五臣注唐.李善《文选注》㈨前四史刘宋.裴骃《史记集解》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唐.张守节《史记正义》以上合称“史记三家注”唐.颜师古《汉书注》唐.李贤《后汉书注》南朝.裴松之《三国志注》㈩《楚辞》《国语》《吕氏春秋》《淮南子》《战国策》汉.王逸《楚辞章句》三国.韦昭《国语解》汉.高诱《吕氏春秋注》《淮南子注》《战国策注》(十一)《五经正义》唐孔颖达著,包括《尚书正义》《毛诗正义》《春秋左氏传述义》《周易正义》《礼记正义》(十二)四书集注南宋朱熹著,全称“四书章句集注”包括《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

二,古注内容。

㈠释词注音。

释词是古注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

如:⑴《诗经》: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毛传:俟,待也。

⑵《诗经》:三岁贯女。

莫我肯顾。

毛传:贯,事也。

郑笺:硕,大也。

音义:贯,古乱反,徐音官。

㈡串讲文意⑴《诗经》:相鼠有皮,人而无仪。

6 第六章 古书的注解汇总

6  第六章  古书的注解汇总

时读曰莳。
郭庆藩注: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 气之辩,以遊无穷者。
《庄子·逍遥遊》
辩读为变。
讀若、讀如 这是用来注明音读的术语。一般是用来 注音(不一定完全同音),有时也可以用本 字来说明假借字。
需 注 释 的 词 语 运 用 术 语 的 注 释 洪兴祖注: 故有绝才者谓之能, 此读若耐。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音韻常识 中古音 上古音 近古音 古代的韻书
第五章 修辞
第六章 古书的注解
倒置 合敍 互文 错综 藏词 委婉 代称 用典 古汉语修辞著作
第七章 古代的文体 第八章 诗律 第九章 词律
文体分类 史传文 说理文 杂记文 应用文 辞赋 骈体文 文体论著与诗文总集
近体诗的用韻 近体诗的平仄 近体诗的对仗
古代汉语
(同上) 《释名》
月,缺也,满则缺也。
音訓-2 小学有形、有音、有义,三者互相求,
举一可得其二 …… 圣人之製字,有义而后
有音,有音而后有形。学者之考字,因形
以得其音,因音以得其义。治经莫重於得
义,得义莫切於得音。
段玉裁《广雅疏证序》
诂训之要,在声音不在文字。
王引之《经义述闻》
義訓-義界(界説)
周人作会而民始疑。
《礼记·檀弓下》
郑玄注:
会谓盟也。
郑玄注: 事谓征伐。
天子、诸侯无事,则岁 三田。
《礼记·王制》
恐美人之迟暮。
王逸注: 美人谓怀王也。 屈原《离骚》
貌 这种格式是用来解释形容性词语,是用概 括性词语解释对某种现象或状态的具体描写。 相当於“……的样子”。
需 注 释 的 词 语 运 用 术 语 的 注 释 萋萋,茂盛貌。
古注的 體例

古书的注解

古书的注解

古书的注解一、什么要读古注古书的注释按时间分可以分为古注和今注两大类(大体清代以前的注释叫古注)。

今注吸收了前人的研究成果,一般说来观点比较正确。

科学性较强,而且使用现代汉语,通俗易懂,但我们阅读古书仅仅借助今注是不够的,这是因为:1、古代的传注家距古书成书时代近,如汉代注先秦之书,也就是几百年,语言变化不大,典章制度尚存,加之他们学识渊博,学风扎实,所作的注解往往比较可靠。

这些古注都是今注的基础和依据。

今注有的比较简单,各种注本对一些问题的解释也不尽相同,为了更加确切、深入的理解古书的内容,就必须阅读古注。

2、有许多古书至今没有今注。

我国的古代典籍浩如烟海,有今注的只是一小部分,对多数没有今注可参考的古书在阅读时必须借助古注。

3、中文专业的学生是专门学习研究我国各代语言文学的,应当具备利用古注阅读古书的能力,这是一项基本的训练和要求。

古人读书非常重视古注。

如(清)阮元在《十三经注疏》前的《重刻宋版注疏总目录》中说:“窃谓士人读书当从经学始,经学当从注疏始。

空疏之士,高明之徒,读注疏不终卷而思卧者,是不能潜心研索,终身不知有圣贤诸儒经传之学矣。

”二、古注的类型古注的别称有:传、笺、章句、注、疏等,按今人的理解都是指对古书注释或注解,但它们的原义有细微差别,经历一个发展过程。

1、先秦就有“传、解、说”的各目,这些都是解释的意思,传:传过、传通之意。

《说文》:“传:遽也(送信的快车或快马)段玉裁注:如今驿马,引伸传遽之义,则凡展转引伸之称皆曰传,“孔颖达曰:传通其义也”。

如:《毛诗诂训传》(简称毛传);《尚书》孔安国传;《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三者合称“春秋三传”,一般说,《左传》多补充史实,文字较多;《公羊》、《谷梁》多解释词语和《春秋》的体例;其他如《韩非子》有《解老》一篇,《墨子》前有《经上》和《经下》两篇,后有《经说上》和《经说下》两篇。

一般说“传”偏重于内容的解说,意思的阐发。

第十四章 古书的注解

第十四章 古书的注解

• ③古今文之争的影响(学术因素):师 说差异,就是西汉经师对经书的解释各 不相同,各家弟子恪守师说,为后来学 者留下比较研究的领域,从而推动训诂 的发展。
• (2)两汉注释的特点 • 1、确定了随文注解和通释语义两种基本形式。通释语 义与随文注解两者相对而言,都是训释词义。解释词 的意义有所不同,前者解释的概括义,后者解释的是 具体义。解释的方法不同:前者离开具体的解释对象 而作总括性的注解,即解释的不是某一词语在某句、 某篇乃至某书里的含义,而是某一词语常用的,基本 的或全部的含义;后者则是针对某一具体的解释对象 而作的有个性的解释。释义体例上有所不同,前者全 面研究各个词语法含义给以准确而简明的解释;后者 顾名思义,是随文而释。 • 2、开始由语文学领域进入语言学领域。 • 3、把形音义三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 • 4、经今文学与经古文学之争对训诂的影响极大。

在这段话中,孔颖达展示了他的概括 历程:由“诂训传”概括为别名“注解” 构成了一个术语,这是一次对学科认识 的质的飞跃。又由“诂训”总括其对象: “通古今之异辞,辨物之形貌。”最后 又加以补充道:“故唯言诂训,足总众 篇之目。”孔颖达在训诂领域中已初步 进入了术语的确定及对象的划分领域中, 已由具体的对象初步上升为抽象的概括 了。
卫人来。(《左传·成公八年》) 唐· 孔颖达《左传正义》:“庄公十九年 《公羊传》曰:‘~者何?诸侯娶一国,则二国 往~之,以侄、娣从。侄者何?兄之子也。娣者 何?弟也。诸侯一聘九女。’……传曰:‘同 姓~之,异姓则否。’是夫人与~皆同姓之国也,
鲁卫同姓,故来~之。”
2、旧注是重新注释古书和检验新注是否正确的重 要依据 叔武将沐,闻君至,喜。捉发走出,前驱射而杀 之。公知其无罪也,枕之股而哭之。(《左 传·僖公二十八年》) 《左传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译 文:“把头枕在尸体的大腿上而哭他。” 晋·杜预《春秋左氏传集解》:“公以叔武尸 枕其股。”

(完整word版)古代汉语通论十七十八古书的注解

(完整word版)古代汉语通论十七十八古书的注解

通论(十七)古书的注解重点:常用术语ps背课本P612下面的十三经注疏的作者由于时代久远,我们阅读古书,会碰到许多语言文字方面的困难,要克服这些困难,一般可以通过参看古书的注解。

古书的注解,有古代人用文言文作的,也有现代人用现代汉语作的,相比较而言,后者要比前者少得多.而且,现代人要注解先秦古书,也离不开汉唐人的旧注。

所以,要读懂古书,必须参考古书的旧注,了解其体例,注解的方式以及它的局限性等等。

一、古书注解的概貌为什么要给古书作注,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语言的发展变化,使得后人对古书中的一些话看不懂了,于是就要由专门研究的专家来作注.戴震在《尔雅文字考序》中说:“昔之妇孺闻而辄晓者,更经学大师转相讲授仍留疑义,则时为之矣.”就是这个意思。

系统地给古书作注,是从汉代开始的。

比如在汉代,《诗经》有三家的解说,即鲁之申培公、齐之辕固生和燕之韩婴,分别称为鲁诗、齐诗、韩诗。

后来又有毛亨作的传(称《毛诗》).孔安国曾给《尚书》作注;马融、郑玄都曾给许多儒家经典作过注;高诱给《战国策》《吕氏春秋》、《淮南子》作注;王逸给《楚辞》作注。

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的经典在汉代几乎都有人作了注。

汉代的注解比较注重语言文字的解释和名物的说明,而且他们离先秦时代比较近,所以汉代的注解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汉代注解的古籍主要是儒家经典,到后来注解的范围逐步扩大,不仅先秦时的老庄著作有人作注,汉代的著作也有人作注了。

如在六朝时,有魏代的王弼注了《老子》,晋代的郭象注了《庄子》,三国时韦昭注了《国语》,刘宋时裴駰作了《史记集解》等等。

唐代是封建社会的兴盛时期,古籍整理也颇繁荣,如唐初著名学者孔颖达注《五经》,李善注《文选》,颜师古注《汉书》,都为后世所称道。

又如司马贞作《史记索引》,张守节作《史记正义》等。

一些“子书"(哲学著作)也有人作注,如杨倞作《荀子注》,尹知章有《管子注》等等.宋朝注释家中最有名的就是朱熹。

他有《周易本义》、《诗集传》、《论语集注》、《孟子集注》、《楚辞集注》等.他的注释能吸取汉唐人的长处,用简洁明白的语言解释古书中的词句.他对《诗经》中《国风》一些诗的解释,能不受毛传的束缚,指出它们是爱情诗,比汉儒高明。

古书的注解

古书的注解

古书的注解1.古书注释的时间:古书的注解工作应该说是从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了。

汉代已经是大规模地为古书作注了,兴起了经学笺注的热潮,两汉古书的注解主要是围绕儒家五经展开的。

2.古人注古书的目的:时代的变化,语言的发展,口授和传抄的错误,后代人,如汉代人,就已经不完全能读懂先秦的许多典籍。

简言之就是为了读懂古书,从而利于继承和发展我国古代文化。

例举如下。

《尚书·泰誓》:“我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

”漢代孔安國註:“我治理之臣雖少而心德同。

十人:周公旦、召公奭shì、太公望、畢公、榮公、太顛、閎hóng夭、散宜生、南宮适kuò及文母。

”3.今天学习古注的目的:除了以上的目的外,另外对同一本书有不同注释人,各人观点不一,取舍之间有时不很容易决定。

还有,古人的注解一般比较简略,注解的体例和术语也比较生疏4.常见的古书注解大家:汉代的有:郑玄、毛亨、孔安国、马融、何休、赵岐。

晋代的有:杜预、郭璞,范宁。

魏代的有:王弼、韩康伯、何晏。

唐代的有:陆德明、孔颍达、贾公彦、徐彦、杨士勋、唐玄宗。

6.古书注解的体例:主要有三类,传注体、义疏体、集解体。

(1)传注体:以解释文献词句意义为主的注释体例。

常见的名称(术语)有“传、注、笺”。

传:是传述的意思,指传述古代经文的文义。

从传述的内容来看,有的侧重在敍述事件的原委,如《春秋左氏传》,有的侧重在解释字词,如《毛诗诂训传》。

注:取义贯注,文义艰涩,需要适当地加以解释才能通晓,就如同水道阻塞,必须贯注才可通畅。

所以“注”就是诠释的意思。

“注”,古书又写作“注”,二者音义同。

笺:是表识的意思。

本指读书时有所领悟,便用笔标志在原文的一侧,所以注文比较短小、简约。

它不但注释经书的原文,亦对原有的注解予以补充和修订。

疏:亦叫“正义”。

唐代以后出现的一种注释术语。

不仅解释原文,而且还给前人的注释作注(义疏体术语,后叙)。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三岁贯女。

古代汉语试题库-古书注解部分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库-古书注解部分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库-古书注解部分参考答案
[练习一]
一、1.汉。

毛亭、孔安国、马融、郑玄。

2.集注,集解,《论语》。

3.释词。

串讲。

通释全章大意。

4.汉朝人,魏晋人,唐宋人。

5.杜预,孔颖达;郭璞,邢。

二、1.之言; 2.犹; 3.貌;
三、1.“笺云”之前是毛传。

2.“笺云”至“非为其广”是郑笺
3.“[疏]”后是孔疏。

孔疏是解释郑笺的。

4.“苇,韦鬼反”至“为,于伪反”是陆德明给正文和注文某些字注的音。

四、1.见王力《古代汉语》第二册609页。

2.见《古代汉语》第二册609页。

[练习二]
一、1、②、③;2、④;3、①、② 4、②
二、1、善曰:“良,是,涂。

”《声类》曰:“是,也,切。

”“晋灼曰:‘也’。

“善曰:“《越绝书》曰:“者,也。


2.双行小字都是李善注。

除李善本人的注解外,注文中也引用他人的注解,如引用了魏李登《声类》、晋晋灼《汉书集注》和东汉袁康的《越绝书》中的话。

三、1.衍文见《古代汉语》第二册617页
2.如字见《古代汉语》第二册615页。

第七讲古书的注解

第七讲古书的注解

《诗经· 魏风· 伐檀》:“置之河之 侧兮。”毛传:“侧,犹涯也。”
《孟子· 梁惠王上》:“老吾老以 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赵岐注:“老,犹敬也;幼犹爱 也。”
4、貌、之貌
解释动词或形容词,说明被释词所 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常用“被注释 词+注释词+貌”的形式解词。它 可以译作“……的样子”。
(2)读若法 《吕氏春秋》“饬其辞令。”高诱注:“饬读 如敕。”
(3)直音法 《离骚》“偭规矩而改错。”洪兴祖《补注》: “偭音面。”
(4)反切法
十九世纪著名的音韵学家陈澧在《切韵》考
卷一中认为:“切韵之法以两字为一字之音, 上字与所切之字双声,下字与所切之字叠韵。 上字定其清浊,下字定其平上去入。”
孔颖达 《五经正义》(《
易》《书》《诗》《礼》 《左》) 贾公彦 《周礼疏》、《仪 礼疏》 徐 彦 《春秋公羊传疏》 杨士勋 《春秋谷梁传疏》


陆德明 杨 倞 张守节 司马贞 裴 骃 颜师古 李 善
《经典释文》 《荀子注》 《史记正义》 《史记索隐》 《史记集解》 《汉书集注》 《文选注》
(四)集解类
集解类包括集注、集传、集释,是汇集
3、注释的发展——魏晋至隋唐 (1)魏晋至隋唐注释的特点 ①注释范围进一步扩大 (经史子集) 扩大到小学著作:晋郭璞《尔雅注》《方言 注》 ②出现了“疏”

(2)本期注释古书的重要的学者





弼 郭 象 何 晏 郦道元 郭 璞 杜 预
《老子注》 《庄子注》 《论语集解》 《水经注》 《尔雅注》 《春秋经传集解》
《论语》:“后生可畏。”何晏注: “后生谓少年。”
《孟子· 滕文公上》:“树艺五谷” 赵岐注:“五谷谓稻黍稷麦菽也。”

古代汉语古书注解整理

古代汉语古书注解整理
(二)笺
东汉时郑玄在“毛传”的基础上,对《诗经》又作了进一步的解释,他的注解称为“笺”。“笺”本来有补充和订正毛传的意思.但后来所谓的“笺注”、“笺证”都只是“注解”的意思,不一定限于对别人的注的阐发与补充。
(三)注
大约从东汉开始,对古书的注解一般不称“传”而称“注”。注,流注、著明的意思,用在注释古书时,是指使文意如水之流注,畅通明晓。另外,“注”还可以是古书注解的通称,如《十三经注疏》的“注”,就包括“毛传”和“郑笺”。
古书的注解(二)
释义术语:
1、〔曰、为、谓之〕
被释词在后,用来直陈词义 、分别同义词之间细微差别。
2、〔谓〕
被解释的词放在前面,主要用于以狭义释广义,以具体释抽象,以分体名释总体名等3、〔言〕
一般用于串讲句意,如果古书原文中有难词需解释,则先注释难词,然后用“言”串讲句意。
古书的注解(一)
注解名称:《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解诂》《论语释》《经典释文》《论语义疏》《毛诗笺》《毛诗正义》《说文解字注》《毛诗音义》《楚辞章句》
(一)传
“传”最早用于对经书的注解。秦汉之际,人们把儒家的易、书、诗、礼、乐、春秋等著作称为“经”,把解释经的叫“传”。例如“毛传”就是毛亨对诗经的注释,“孔传”是孔安国对《尚书》的注释。
近现代—从打倒到再复兴。
(六)章句
“章句”是离章辨句、分析章节句读的意思,它是在训释名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注释方式。除解释字词外,还串讲句意,分析其中的含义。章句于每章之末还有章旨,总括该章主旨。
(七)集解、集注、集释
此三条都是汇集众家之说(有时也加上自己的注解)的一种注释方式。这是一种集大成的工作,它汇集众家之说,省去了人们的翻检之劳.

4第四节古书注解汇总

4第四节古书注解汇总

①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汝南先贤传曰:陈蕃,字仲举,汝南 平舆人。有室荒凉不扫除。曰:大丈夫为国家扫天下。值桓汉之末,阉竖用事,外戚豪横。及拜太傅 ,与大将军窦武谋诛宦官,反为其害。为豫章太守,海内先贤传曰:蕃为尚书,以忠正忤贵戚,不得 在台迁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人。谢承后汉书曰:徐稚,字孺子,豫章南昌人。清 妙高跱,超世绝俗。前后为诸公所辟,虽不就,及其死,万里赴弔。常预灸鸡一隻,以绵渍酒中,暴 干以裹鸡,径到所赴冢隧外,以水渍绵,斗米饭,白茅为籍,以鸡置前,酌酒毕,留谒即去,不见丧 主。
没有提到的,这多半在注中第一次消失某人时用全名,以后只用他的姓。〕
三、古书注解的方法
1.释词、 2.串讲、 3.通释、 4.评说。
1.释词
汉代经师的传注都是把训释词义放在注释的首位, 分“形训”、“声训”和“义训”三种 。
形训,从字形着手解释词义。 如《诗经·小雅·皇皇者华》郑玄笺:“中和谓忠信也。”孔颖达疏 :“于文,人言为信,谓言不虚也。”
声训是从声音关系〔音同或音近〕解释词义。如《论语·颜渊》: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 不正?’”孔子对“政”字的解释便使用了声训的方法。
义训是直接陈述词义。这是最普遍、用得最多的释词方法。 如:“增,益也。”;“男子先生为兄,后生为弟。”;“男子谓 女子先生为姊,后生为妹,父之姊妹为姑。”等。
正文之下,前面没有“笺云”的注是毛传〔如“贯事也”〕,“笺云”之后的注是郑笺 ,圆圈之后“贯古乱反”是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对正文和注文的注音。[疏]字以下才是 孔颖达的疏,疏的原文很长,这里只引了一小局部。宋代以前,注和疏是分成两本书印行的 ;宋代以后,为了便於阅读,才把注和疏合成一本书。注和疏合成一本后,疏一般放在一段 正文之后,假设一段中有几个注,疏就放在几个注之后,假设一段中只有一个注,疏就放在 一个注之后;上面这个例子就是把疏放在几个注之后。疏一般是先疏正文,再疏注文,内容很 丰富。

古书的注解——精选推荐

古书的注解——精选推荐

古书的注解一、注解产生的原因和条件我国训诂学史上给古文献作注始于汉代,这是有它的社会历史原因的。

一般认为有三个方面。

第一是语言自身的发展演变,致使文字的形义关系、词语的读音和意义都发生了变化,语法结构也有一定程度的变化,使原本妇孺皆知的语言文字,到后来连硕师大儒也难以读懂,这就需要有专家给语言文字作解释。

第二,统治者尊经。

博士讲经,促进了训诂的发展。

汉初,为了弥补长期战乱的创伤,巩固新的政权,朝廷很重视恢复和繁荣文化。

学者们开始搜集“秦火”以后流散的文献古籍,加以整理解释。

汉武帝实行“独尊儒术”的政策,使儒家经学空前繁荣昌盛。

汉武帝设五经博士,每经都有由中央认定的博士进行讲授。

汉代通行的是隶书,人们看不懂古文(战国时六国文字)经籍,需要注解。

当时从民间搜集的“书集如山”,绝大部分是人们凭记忆用隶书记录的。

汉武帝太始四年(公元前93年),鲁恭王扩建宫室,拆毁了一座孔子住过的旧房子,从夹壁中发现了用六国古文写的《尚书》《礼记》《论语》《孝经》。

这批经书后来就叫做古文经。

古文经中多古文古语,要明经义,首先要攻克古语言文字关,所以,相对于今文经学来说,古文经偏重于识字考词及名物训诂。

第三,古、今文经学之争促使了训诂学的发展。

今文经(用汉代通行隶书写成的)为官方所定经学,设有五经十四博士,为御用学派。

当时的士人和官吏的任用和迁升,都要学习儒经。

如:桑弘羊本为一个牧猪的人,就凭钻研公羊学,当了丞相,封为平津侯。

古文经是指鲁恭王在孔子故宅的夹壁中发现的用六国古文字写成的《尚书》《论语》《孝经》等数十篇古文献,当时古文经为今文经学家所怀疑,反对将它列入学馆,因此,今古文之争十分激烈,持续了近200百年。

由于古文家基础坚实,治学严谨,实事求是,解经重视文字训诂,在学术上取得了巨大成就,终于取得了应有的学术地位。

二、注解的体例要读古注,就得先了解古注的体例,古注的体例是指古注的种类、古注的术语和古注的编排。

古注大都是随文释义的注疏,即附于文献正文之后的注释。

考研资料 古代汉语 古书注解1

考研资料 古代汉语 古书注解1

• 《周礼》: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 《仪礼》: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 《礼记》: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 《春秋左氏传》:晋杜预注,唐孔颖达 正义
• 《春秋公羊传》:汉何休注,唐徐彦疏 • 《春秋榖梁传》:晋范宁注,唐杨士勋
疏 • 《论语》: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 • 《孝经》:唐玄宗注,宋邢昺疏 • 《尔雅》:晋郭璞注,宋邢昺疏 • 《孟子》:汉赵岐注,宋孙奭疏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左传全译》: “把头枕在尸体的 大腿上而哭他。”
晋·杜预《春秋左 氏传集解》:“公 以叔武尸枕其股。
•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
——白居易《琵琶行》
高中教材注:“思,《文选》:“吉士思
思绪,名词,这里 秋。”李注:“思,
指愁思。”
悲也。” 《诗·大序》:“亡国
《古代文学作品选》 之音哀以思,其民
注:“声声思,一 困。” 《淮南子》:
声声都含有哀怨的 “春女思,秋士悲。”
情思。”
李白《天马歌》: “愿逢田子方,恻然
为我思。”一本“思”
作愁。
旧注中包含着许多语言学和其 他学科的理论
• 《诗经·周南·汝坟》:“既见君子,不 我遐弃。”唐·孔颖达《毛诗正义》: “‘不我遐弃’者,犹云‘不遐弃我’ 也。古人之语多倒,《诗》之此类众 矣。”
5犹
近义词互相解释或用引申义解释 本义,多用“犹”字表示。被释词放 在术语之前。即:A,犹B。意思是 “等于说”或“好比是”。
《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赵岐注:“老, 犹敬也;幼犹爱也。”
《诗经·豳风·鸱鸮》:“鸱鸮鸱鸮,既取 我子,无毁我室。”郑笺:“室,犹巢 也。”

古书注解考试题及答案

古书注解考试题及答案

古书注解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10题)1. 《史记》的作者是谁?A. 司马迁B. 班固C. 范晔D. 陈寿答案:A2. “四书”中不包括以下哪部著作?A. 《大学》B. 《中庸》C. 《论语》D. 《春秋》答案:D3. “春秋三传”指的是哪三部书?A. 《左传》《公羊传》《谷梁传》B. 《史记》《汉书》《后汉书》C. 《诗经》《尚书》《礼记》D. 《易经》《春秋》《论语》答案:A4. “经史子集”中的“子”指的是什么?A. 经书B. 史书C. 诸子百家著作D. 诗歌文集答案:C5. 《资治通鉴》的作者是谁?A. 司马光B. 司马迁C. 班固D. 范晔答案:A6. “五经”中不包括以下哪部著作?A. 《诗经》B. 《尚书》C. 《礼记》D. 《周礼》答案:D7. “二十四史”中不包括以下哪部著作?A. 《史记》B. 《汉书》C. 《三国志》D. 《世说新语》答案:D8. “四库全书”中不包括以下哪类书籍?A. 经部B. 史部C. 子部D. 集部E. 佛经答案:E9. “六艺”指的是什么?A. 礼、乐、射、御、书、数B. 诗、书、礼、乐、易、春秋C. 琴、棋、书、画、诗、酒D. 诗、书、礼、乐、射、御答案:A10. “三教九流”中的“三教”指的是什么?A. 儒、道、佛B. 儒、法、墨C. 儒、道、墨D. 儒、法、兵答案:A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5题)1. 下列哪些著作属于“四书”?A. 《大学》B. 《中庸》C. 《论语》D. 《孟子》E. 《春秋》答案:ABCD2. “春秋三传”包括以下哪些著作?A. 《左传》B. 《公羊传》C. 《谷梁传》D. 《史记》E. 《汉书》答案:ABC3. “经史子集”中的“集”指的是什么?A. 经书B. 史书C. 诸子百家著作D. 诗歌文集答案:D4. 下列哪些著作属于“二十四史”?A. 《史记》B. 《汉书》C. 《三国志》D. 《资治通鉴》E. 《世说新语》答案:ABC5. “六艺”中包括以下哪些内容?A. 礼B. 乐C. 射D. 御E. 数答案:ABCDE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题)1. 《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书的注解内容提要一、古注出现的原因和意义二、古注的作用和意义三、古注源流沿革四、古注的名称(重点)五、古注的条例六、古注的内容七、古注的风格八、古注的常用术语(重点)九、怎样读古注一、古注出现的原因(一)历史与语言的隔阂。

例如:(1)《孟子·梁惠王上》:“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

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赵岐注:“折枝,案摩,折手节,解罢枝也。

刘熙注:“折枝,若今之案摩也。

”朱熹注:“为长者折枝,以长者之命折草木之枝。

”(2)现代的“翻译”:《周礼》有官叫“象胥”、《国语》称为“舌人”。

周秦有“遒人”,即“行人”之官,每年出外采访代语方言。

(刘歆《与杨雄书》)(3)《诗·小雅·采绿》:“五日为期,六日不詹。

”《方言》“詹,至也。

楚语也”(4)杜甫《戏作俳谐体遣闷》“家家养乌龟,顿顿食黄鱼”。

《尔雅义疏》:[鸬鹚],蜀人畜以捕鱼。

(二)表达的需要《公羊传》:京师者何?天子之居也,京者何,大也;师者何,众也。

天子之居必以重大之辞大也。

《墨子》:“梦者,卧而以为然。

”《韩非子》有《解惑》《喻老》,《荀子》有“天论、礼论、乐论”。

内容提要二、古注作用与意义古注可靠,今注之源。

古人注——清代及之前的注释,用文言文写成,有一定的体例(简称古注)今人注——用现代汉语白话文写成,较为通俗(一般来说,可包括“五四”以来学者的注释,但解放后的较多)。

(一)读懂古书的重要途径例1《左传·隐公元年》: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杜预注:“方丈曰堵,三堵曰雉,一雉之墙长三丈,高一丈。

侯伯之城,方五里,径三百雉,故其大都不得过百雉。

”例2 寤言不寐,愿言则嚏。

(《诗经·邶风·终风》)汉·郑玄《毛诗笺》:“言,我;愿,思也。

~当读为不敢嚏咳之嚏。

我其忧悼而不能寐,汝思我心如是,我则嚏也。

今俗,人嚏云人道我,此古之遗语也。

”例3 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

是以昏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皆主人筵几於庙,而拜迎於门外,入揖让而升,听命於庙,所以敬慎重正昏礼也。

听命,谓主人听使者所传婿家之命。

○昏者,一本作“昏礼者”。

婚礼用昏,故经典多止作昏字○“纳采”者,谓采择之礼,故《昏礼》云:“下达,纳采,用雁也。

”必用雁者,《白虎通》云:“雁,取其随时而南北,不失节也。

又是随阳之鸟,妻从夫之义也。

”“问名”者,问其女之所生母之姓名,故《昏礼》云“谓谁氏”,言母之女何姓氏也。

○“纳吉”者,谓男家既卜得吉,”与女氏也。

○“纳徵者,纳聘财也。

徵,成也。

先纳聘财,而后昏成,《春秋》则谓之“纳币”。

其庶人则缁帛五两;卿大夫则玄纁,玄三纁二,加以俪皮;及诸侯加以大璋,天子加以穀圭,皆具於《周礼》经、注也。

“请期”者,谓男家使人请女家以昏时之期,由男家告於女家。

何必“请”者,男家不敢自专,执谦敬之辞,故云“请”也。

女氏终听男家之命,乃告之。

(二)重新注释古书和检验新注是否正确的重要依据例1《中山狼传》:“吾非固欲负汝,天生汝辈,固需吾辈食也。

”《说文》雨部:需,须立也。

遇雨不进,止须立也。

“须立,待也”。

段注:“须立,待也,凡相待而成曰需。

”可见“需”本义是“待”。

例2 叔武将沐,闻君至,喜。

捉发走出,前驱射而杀之。

公知其无罪也,枕之股而哭之。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杜预《春秋左氏传集解》:“公以叔武尸枕其股。

”(三)能教给我们古书注解的方法(四)旧注包含着许多语言学和其他学科的理论例:既见君子,不我遐弃。

《诗·周南·汝坟》唐·孔颖达《毛诗正义》:“‘不我遐弃’者,犹云‘不遐弃我’也。

古人之语多倒,《诗》之此类众矣。

”(五)阅读古注应注意的问题1.剔除糟粕2.去掉穿凿《诗·生民》不坼不副,是生后稷。

说者曰::“禹契逆生,开母背而出。

《谶书》又言:尧母庆都野出,赤龙感己,遂生尧。

”3.克服烦琐刘宝楠《论语正义》:“子曰”二字,注一千言《汉书·儒林传》秦恭说《尚书·尧典》:“曰若稽古”四个字就是三万言。

4.古注并非都正确,其中存在着不少错误,既要重视古注,又不能盲目相信古注。

例1:“庄公寤生,惊姜氏。

”《左传·隐公元年》杜预注:“寐寤而庄公已生,故惊而恶之。

”“寤生”之“寤”实是“牾”的通假字,本是“逆”的意思,杜预释“寤”为“寐寤”显然是不合情理的。

例2:《左传·桓公四年》:“宋华父督见孔父之妻于路,目逆而送之,曰:“美而艳。

”《左传·文公十六年》:“公子鲍美而艳。

”杜预注:“色美曰艳。

”《说文》:“艳,好而长也。

从丰,丰,大也。

”公子鲍是男子,这里的“艳”显然不是妖艳的意思。

按照这一解释,“美”与“艳”的意思重复。

实“艳”的含义是高大。

三、古注源流沿革(一)古注是层加式的。

《春秋》→三传→杜预《集解》→孔颖达《正义》刘知几《史通》:“《左传》家者,其先出于左丘明,孔子既着《春秋》,而丘明受经作传。

盖传者,转也;转受经旨,以授后人。

或曰:传者,传也;所以传示来世。

案,孔安国注《尚书》,亦谓之传;斯则传者亦训释之义乎。

”《诗经》毛传:毛亨对《诗经》的注释。

“传”指阐明经义。

郑笺:郑玄对《诗经》的注释。

“笺”有补充订正毛传的意思。

孔疏:孔颖达对《诗经》原文以及毛传、郑笺等的注释。

“疏”不仅解释古籍正文,连前人的注释也一起注释,也叫做“正义”。

(二)古注的发展先秦萌芽时期《尔雅》为标志。

两汉—唐初兴到保守。

(汉学)《十三经注疏》集大成;宋—元明改革到衰落。

(宋学)陆九渊的“六经皆我注脚”;朱熹;清复兴到鼎盛(复兴汉学)王氏父子说文四大家新十三经注疏近现代从打倒到再复兴。

(三)注释的萌芽——先秦1.注释多在古籍正文中《周易·系辞》:“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孟子·梁惠王》:“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

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2.他注多补充事实史料、阐发微言大义如《左传》【经】二十有四年,春,王正月。

(四)汉代的古书注释1.古注在西汉开始兴起的原因:(1)内部因素:语言变化产生解释的需要。

(2)外部因素:统治者的提倡。

(3)文化因素:经今古文之争。

2、汉代的注释家及注本两汉时期的注释家主要有毛亨、孔安国、马融、郑玄、何休、赵歧,服虔、高诱、王逸等毛亨:鲁人,或云河间(今河北河间县)人。

汉景帝时为河间献王博士。

其学传自子夏,著作有《毛诗故训传》,简称《毛诗》。

时人称毛亨为大毛公,称其学生赵人毛苌为小毛公。

孔安国:西汉曲阜人,字子国,孔子十二世孙。

向申公学习《诗经》,向伏生学习《尚书》。

武帝时因研究《尚书》为博士,官谏议大夫,临淮太守。

著作有《尚书传》《尚书音》《古文孝经传》等。

马融:东汉扶风茂陵(今兴平县人),汉安帝时为校书郎,桓帝时官南郡太守。

后回朝为议郎。

博学多才,为汉时通儒,有学生数千人,郑玄即出其门下。

曾注《孝径》、《论语》、《诗》、《易》、《尚书》、《三礼》、《列女传》、《老子》、《淮南子》、《离骚》等书,均失传,清人马国翰《王函山房辑佚书》有辑录。

郑玄:东汉北海高密(今山东高密县)人,字康成。

从马融学古文经,回乡后聚徒讲学。

晚年因党锢之祸被囚禁,建安初获释。

官任大司农,世称郑大司农。

郑氏治学以古文经为主,遍注群经,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

其著作有《论语注》、《孟子注》、《尚书注》、《三礼图》、《毛诗谱》、《六艺论》、《三礼目录》等,今仅存《三礼注》和《毛诗笺》。

何休:东汉樊(今山东济宁市东北)人,董仲舒四传弟子。

为人质朴口讷,终生精研六经,尤好《公羊传》,十七年撰成《春秋公羊解诂》。

后拜议郎,再迁为谏议大夫。

著作有《公羊墨守》、《左氏膏育》、《谷梁废疾》,宣扬《公羊》,驳斥《左传》、《谷梁》,除《解诂》传于世外,余皆佚。

赵岐:东汉京兆长陵(今咸阳市东北)人。

曾为并州剌史,后任议郎、太常等职。

撰《孟子章句》一书,传于世。

服虔:东汉荥阳(今河南荥阳县)人,曾任九江太守。

著有《春秋左氏传解谊》一书。

唐孔颖达撰《左传正义》时独用杜注,服注遂亡。

高诱:东汉涿郡(今河北涿县)人,少从卢植学,曾任司空掾、东郡濮阳令之职。

著作有《孟子章句》、《孝经解》(均佚)、《战国策注》(今残)、《淮南子注》、《吕氏春秋注》等。

王逸:东汉南郡宜城(今湖北省宜城县南)人。

汉顺帝时官至侍中。

著《楚辞章句》,为后世所重,是《楚辞》现存最早的注本,兩漢時期注释代表作注释对象:以解经为目的,所注大部分为经部典籍,重视字词句的解释。

[西漢]“四家詩”:①齊詩(轅固);②魯詩(申公);③韓詩(韓嬰);④毛詩(毛公:毛亨、毛萇)毛亨《毛詩詁訓傳》“《春秋》三傳”: 《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春秋左氏傳》[東漢]鄭玄:為《易》《書》《毛詩》《論語》《孝經》和“三禮”作箋。

(見於《十三經注疏》)王逸:《楚辭章句》趙岐:《孟子章句》高誘:《戰國策注》《淮南子注》《呂氏春秋注》服虔、應劭:《漢書注》3.汉代古注的特点(1)抓住难点,侧重字词句的解释,行文语言质朴而简约。

汉儒注书,只注难晓处,不全注尽本文,其辞甚简。

(朱熹)(2)以今释古,以易释难——实词如:二子乘舟,泛泛起逝。

(诗) 毛传:逝,往也。

(3)对比分析词义相近或相关的实词寤寐无为,涕泗滂沱。

(诗)毛传:自目曰涕,自鼻曰泗。

(4)对译法或说明法——虚词如: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 (诗)郑笺:曷,何也。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诗)郑笺:已焉哉,谓此不可奈何,死生自决之辞。

(5) 翻译法或概述法——句子萌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郑笺:此民非来贸丝,但来就我欲与我谋为室家也。

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壹洒之,如之何则可?赵岐:王念有此三耻,求策谋于孟子。

(五)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古代注释1.受佛学讲佛经方式影响,古书注释产生“义疏”体式。

2.兼采前人各家之说解,产生“集解”体式。

3.借题发挥,注入自己的思想。

4.增补考证,或根据原文敷演。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起微。

(老子)凡有皆始于无,故无形无名之时,则为万物之始;及其有形有名之时,则长之、育之、亭之、毒之,为其母也。

妙者,微之极也。

万物始于微而后成,始于无而后生,故常无欲空虚,可以观其始物只妙。

(王弼)魏晋南北朝重要注释家有何晏、王弼、韩康伯、韦昭、杜预、范宁、郭璞、郭象、裴松之等。

何晏:三国魏时南阳宛邑(今河南南阳市)人,玄学家,何进之孙。

曾随母为曹操收养,娶魏公主,官散骑侍郎,迁待中、尚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