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的注解(复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书的注解
内容提要
一、古注出现的原因和意义二、古注的作用和意义三、古注源流沿革
四、古注的名称(重点)五、古注的条例六、古注的内容
七、古注的风格八、古注的常用术语(重点)九、怎样读古注
一、古注出现的原因
(一)历史与语言的隔阂。例如:
(1)《孟子·梁惠王上》:“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赵岐注:“折枝,案摩,折手节,解罢枝也。
刘熙注:“折枝,若今之案摩也。”
朱熹注:“为长者折枝,以长者之命折草木之枝。”
(2)现代的“翻译”:
《周礼》有官叫“象胥”、《国语》称为“舌人”。周秦有“遒人”,即“行人”之官,每年出外采访代语方言。(刘歆《与杨雄书》)
(3)《诗·小雅·采绿》:“五日为期,六日不詹。”《方言》“詹,至也。楚语也”
(4)杜甫《戏作俳谐体遣闷》“家家养乌龟,顿顿食黄鱼”。
《尔雅义疏》:[鸬鹚],蜀人畜以捕鱼。
(二)表达的需要
《公羊传》:京师者何?天子之居也,京者何,大也;师者何,众也。天子之居必以重大之辞大也。
《墨子》:“梦者,卧而以为然。”
《韩非子》有《解惑》《喻老》,
《荀子》有“天论、礼论、乐论”。内容提要
二、古注作用与意义
古注可靠,今注之源。
古人注——清代及之前的注释,用文言文写成,有一定的体例(简称古注)
今人注——用现代汉语白话文写成,较为通俗(一般来说,可包括“五四”以来学者的注释,但解放后的较多)。
(一)读懂古书的重要途径
例1《左传·隐公元年》: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杜预注:“方丈曰堵,三堵曰雉,一雉之墙长三丈,高一丈。侯伯之城,方五里,径三百雉,故其大都不得过百雉。”
例2 寤言不寐,愿言则嚏。(《诗经·邶风·终风》)
汉·郑玄《毛诗笺》:“言,我;愿,思也。~当读为不敢嚏咳之嚏。我其忧悼而不能寐,汝思我心如是,我则嚏也。今俗,人嚏云人道我,此古之遗语也。”
例3 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是以昏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皆主人筵几於庙,而拜迎於门外,入揖让而升,听命於庙,所以敬慎重正昏礼也。听命,谓主人听使者所传婿家之命。
○昏者,一本作“昏礼者”。婚礼用昏,故经典多止作昏字
○“纳采”者,谓采择之礼,故《昏礼》云:“下达,纳采,用雁也。”必用雁者,《白虎通》云:“雁,取其随时而南北,不失节也。又是随阳之鸟,妻从夫之义也。”
“问名”者,问其女之所生母之姓名,故《昏礼》云“谓谁氏”,言母之女何姓氏也。
○“纳吉”者,谓男家既卜得吉,”与女氏也。
○“纳徵者,纳聘财也。徵,成也。先纳聘财,而后昏成,《春秋》则谓之“纳币”。其庶人则缁帛五两;卿大夫则玄纁,玄三纁二,加以俪皮;及诸侯加以大璋,天子加以穀圭,皆具於《周礼》经、注也。
“请期”者,谓男家使人请女家以昏时之期,由男家告於女家。何必“请”者,男家不敢自专,执谦敬之辞,故云“请”也。女氏终听男家之命,乃告之。
(二)重新注释古书和检验新注是否正确的重要依据
例1《中山狼传》:“吾非固欲负汝,天生汝辈,固需吾辈食也。”
《说文》雨部:需,须立也。遇雨不进,止须立也。“须立,待也”。
段注:“须立,待也,凡相待而成曰需。”可见“需”本义是“待”。
例2 叔武将沐,闻君至,喜。捉发走出,前驱射而杀之。公知其无罪也,枕之股而哭之。(《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晋·杜预《春秋左氏传集解》:“公以叔武尸枕其股。”
(三)能教给我们古书注解的方法
(四)旧注包含着许多语言学和其他学科的理论
例:既见君子,不我遐弃。《诗·周南·汝坟》
唐·孔颖达《毛诗正义》:“‘不我遐弃’者,犹云‘不遐弃我’也。古人之语多倒,《诗》之此类众矣。”
(五)阅读古注应注意的问题
1.剔除糟粕
2.去掉穿凿
《诗·生民》不坼不副,是生后稷。
说者曰::“禹契逆生,开母背而出。《谶书》
又言:尧母庆都野出,赤龙感己,遂生尧。”
3.克服烦琐
刘宝楠《论语正义》:“子曰”二字,注一千言
《汉书·儒林传》秦恭说《尚书·尧典》:“曰若稽古”四个字就是三万言。
4.古注并非都正确,其中存在着不少错误,既要重视古注,又不能盲目相信古注。
例1:“庄公寤生,惊姜氏。”《左传·隐公元年》
杜预注:“寐寤而庄公已生,故惊而恶之。”
“寤生”之“寤”实是“牾”的通假字,本是“逆”的意思,杜预释“寤”为“寐寤”显然是不合情理的。
例2:《左传·桓公四年》:“宋华父督见孔父之妻于路,目逆而送之,曰:“美而艳。”
《左传·文公十六年》:“公子鲍美而艳。”
杜预注:“色美曰艳。”
《说文》:“艳,好而长也。从丰,丰,大也。”
公子鲍是男子,这里的“艳”显然不是妖艳的意思。按照这一解释,“美”与“艳”的意思重复。实“艳”的含义是高大。
三、古注源流沿革
(一)古注是层加式的。
《春秋》→三传→杜预《集解》→孔颖达《正义》
刘知几《史通》:“《左传》家者,其先出于左丘明,孔子既着《春秋》,而丘明受经作传。盖传者,转也;转受经旨,以授后人。或曰:传者,传也;所以传示来世。案,孔安国注《尚书》,亦谓之传;斯则传者亦训释之义乎。”
《诗经》
毛传:毛亨对《诗经》的注释。“传”指阐明经义。
郑笺:郑玄对《诗经》的注释。“笺”有补充订正毛传的意思。
孔疏:孔颖达对《诗经》原文以及毛传、郑笺等的注释。“疏”不仅解释古籍正文,连前人的注释也一起注释,也叫做“正义”。
(二)古注的发展
先秦萌芽时期《尔雅》为标志。
两汉—唐初兴到保守。(汉学)《十三经注疏》集大成;
宋—元明改革到衰落。(宋学)陆九渊的“六经皆我注脚”;朱熹;
清复兴到鼎盛(复兴汉学)王氏父子说文四大家新十三经注疏
近现代从打倒到再复兴。
(三)注释的萌芽——先秦
1.注释多在古籍正文中
《周易·系辞》:“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孟子·梁惠王》:“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2.他注多补充事实史料、阐发微言大义
如《左传》【经】二十有四年,春,王正月。
(四)汉代的古书注释
1.古注在西汉开始兴起的原因:
(1)内部因素:语言变化产生解释的需要。
(2)外部因素:统治者的提倡。
(3)文化因素:经今古文之争。
2、汉代的注释家及注本
两汉时期的注释家主要有毛亨、孔安国、马融、郑玄、何休、赵歧,服虔、高诱、王逸等毛亨:鲁人,或云河间(今河北河间县)人。汉景帝时为河间献王博士。其学传自子夏,著作有《毛诗故训传》,简称《毛诗》。时人称毛亨为大毛公,称其学生赵人毛苌为小毛公。
孔安国:西汉曲阜人,字子国,孔子十二世孙。向申公学习《诗经》,向伏生学习《尚书》。武帝时因研究《尚书》为博士,官谏议大夫,临淮太守。著作有《尚书传》《尚书音》《古文孝经传》等。
马融:东汉扶风茂陵(今兴平县人),汉安帝时为校书郎,桓帝时官南郡太守。后回朝为议郎。博学多才,为汉时通儒,有学生数千人,郑玄即出其门下。曾注《孝径》、《论语》、《诗》、《易》、《尚书》、《三礼》、《列女传》、《老子》、《淮南子》、《离骚》等书,均失传,清人马国翰《王函山房辑佚书》有辑录。
郑玄:东汉北海高密(今山东高密县)人,字康成。从马融学古文经,回乡后聚徒讲学。晚年因党锢之祸被囚禁,建安初获释。官任大司农,世称郑大司农。郑氏治学以古文经为主,遍注群经,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其著作有《论语注》、《孟子注》、《尚书注》、《三礼图》、《毛诗谱》、《六艺论》、《三礼目录》等,今仅存《三礼注》和《毛诗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