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绍兴的风俗习惯
绍兴过年风俗作文(精选8篇)
绍兴过年风俗作文绍兴过年风俗作文(精选8篇)在绍兴,一跨入农历十二月,人们就忙着准备过年:买酒、春糕、裹粽、掸尘、杀鸡宰鹅、买鱼买肉,准备新年穿戴的衣着鞋帽,购置馈赠亲友的礼物等等,可谓忙得不可开交,唯恐筹措不周。
接下来小编搜集了绍兴过年风俗作文,欢迎阅读查看,希望帮助到大家!绍兴过年风俗作文篇1不同的地方就有不同的风俗习惯,我没有去过别的地方感受当地的风俗习惯,于是我来写写绍兴,这个我从小到大生活的地方的风俗习惯。
要说到风俗,印象最深刻的当然是春节。
到了春节,大街上虽然不像乡下一样挂红灯笼,弄得喜气洋洋的样子,但人们脸上也洋溢着笑容,使人也忍不住受到这美好气氛的影响。
春节要贴春联,春联还是我自己用毛笔写的,怎能不激动呢?看着自己写的春联被贴在门上,心情真是无与伦比。
春联也叫门对、对联、对子、桃符等。
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除了贴春联,我们还可以放鞭炮。
前年我和朋友一起在小区楼下放鞭炮,那时我们一起笑着看着美丽绽放的烟花,星星般的花朵在空中一朵朵绽放,瞬间照亮了整个天空。
只可惜去年我们看不到这样的美景了,放烟花爆竹会污染城市环境,所以政府勒令不许燃放烟花爆竹,以减少pm2.5的浓度。
真可惜,放爆竹也是过节的习俗之一啊。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
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爆竹声辞旧迎新。
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中国的传统习俗,真是种类繁多啊!俗话说得好:“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我们热爱中国,热爱中国文化,热爱中国传统!绍兴过年风俗作文篇2在绍兴,一跨入农历十二月,人们就忙着准备过年。
腊月二十三晚上,家家户户都要送灶神上天,供奉一种富有粘性的糖,借此粘住灶神的牙齿,使他没法向玉皇大帝陈说人们的过失。
送灶神之后,除夕之前,每户人家总要选择一个祝福的吉日,这是每家一年之中最为隆重的大祭典。
绍兴春节习俗
绍兴春节习俗绍兴春节习俗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一年之岁首、传统意义上的年节。
俗称新春、新年、新岁、岁旦、年禧、大年等,口头上又称度岁、庆岁、过年、过大年。
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绍兴春节习俗,希望有所帮助!旧时绍兴人称正月初一为“三朝”。
意思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
所以在绍兴人传统的春节习俗里,正月初一清早开门便放炮仗,名为“开门炮仗”。
一般须连放三响,取意“连升三级”,“早生早发”。
由于放炮仗的烟尘,溅出的火星,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引起火灾,一度曾在市区禁燃烟花爆竹。
近年,改为指定地区可以燃放。
随着时代的发展,炮仗品种花样繁多,炮仗也大多改成烟火,数量也不限于三个,已改作九十九发、一百零八发等等。
也不图什么连升几级,企求的是节日热闹欢乐的气氛。
绍兴习俗中显示出来的是一种信仰,认为来年家属的兴旺,承蒙天地菩萨和祖宗的佑护。
据记载,正月初一清早,先是祭拜“天地菩萨”,供上三茶、六洒、枝、圆、桃、枣(荔枝、桂圆、胡桃、枣子)焚纸(一般都用纸糊的锡箔元宝)之后,立即调转桌子,朝内祭祀祖先。
不供肴馔,只供数盅而已,同时祭拜灶司。
李慈铭在他的《越缦堂日记》中便有:“正月元旦,壬申……蚤起接神……拜曾王考妣,王考妣,张太太,先君子像”的记载。
自这天起至正月十八,祖宗神像前须每天点烛一对。
豪门其烛如橡,整天不灭,贫家只点一对小蜡烛,名曰“三科蜡烛”,喻其瞬间即烬。
现时这种习俗在绍兴乡下依然保留着一部分,不过也有些改变。
如祭拜“天地菩萨”,时间大多选在新年零点开始,供品逐渐简化,主要是四色水果、年糕、棕子和糯米做的小圆子及焚纸。
一般是边看春节文艺晚会边祭拜,祭毕放炮仗,把关门炮仗和新年的开门炮仗合到了一起。
旧时绍兴人,正月初一的`早餐,全家人都吃祭拜过的汤圆。
主妇在煮汤圆时,往往煮些年糕丁进去,称为“团团圆圆”“高高兴兴”。
吃罢汤圆,便开始“拜岁”。
一家之中长幼有序依次向家中最长者罗拜(现多行鞠躬礼,或口称几句吉词而代行礼)。
绍兴的非遗项目
绍兴的非遗项目绍兴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些非遗项目传承了绍兴独特的历史文化,展现了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本文将介绍绍兴的几个代表性非遗项目。
一、绍兴黄酒绍兴黄酒是绍兴地区的传统特产,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其特点是色泽琥珀、香气独特、酒质柔和。
绍兴黄酒的制作过程繁琐,需要选用上等的糯米和优质的酒曲,经过蒸煮、糖化、发酵、陈酿等多个步骤。
由于制作工艺的独特性,绍兴黄酒成为中国八大名酒之一,享有盛誉。
二、绍兴剪纸绍兴剪纸是绍兴地区的一种传统手工艺品,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绍兴剪纸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精湛的技艺而闻名于世。
绍兴剪纸的材料主要是纸张,通过剪刀的巧妙运用,将纸张剪成各种形状,如花鸟、人物、动物等。
绍兴剪纸不仅具有观赏性,还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常用于装饰和庆祝活动。
三、绍兴绣球绍兴绣球是一种传统的手工艺品,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绣球是用丝线在绸缎上绣成花卉图案的球状装饰物。
绍兴绣球技艺独特,绣工精湛,以其精美的图案和细腻的手法而闻名。
绍兴绣球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享有盛誉,是绍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之一。
四、绍兴木雕绍兴木雕是绍兴地区的传统工艺,已有悠久的历史。
绍兴木雕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而闻名于世。
绍兴木雕的材料主要是木材,通过雕刻刀的细腻运用,将木材雕刻成各种形状,如人物、花卉、动物等。
绍兴木雕作品造型逼真,刻画精细,富有装饰性和实用性,被广泛应用于家居和工艺品领域。
五、绍兴草编绍兴草编是绍兴地区的传统手工艺品,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绍兴草编以其独特的编织技巧和精美的图案而闻名。
绍兴草编的材料主要是天然草材,通过编织工具的巧妙运用,将草材编织成各种形状,如筐、篮、帽等。
绍兴草编作品造型美观,结构坚固,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装饰领域。
绍兴的非遗项目丰富多样,每一个项目都代表着绍兴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这些非遗项目的传承和发展,不仅保护了传统文化的瑰宝,也为绍兴的文化旅游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绍兴地区的祝福习俗
绍兴地区的祝福习俗浙江绍兴地区的“祝福”习俗一般指农历十二月二十夜到三十夜,我们可以从广义上称之为“祝福期”。
一旦进入“祝福期”,人们便皆呼“夜”而不呼“日”,如二十日呼“二十夜”,二十五日呼二十五夜。
“祝福”期间最为隆重的活动是“拜菩萨”与“请羹饭”仪式,这两项仪式也会被狭义地称为“祝福”,在这里我们称其为“祝福”仪式,以区别于广义上的“祝福”习俗。
“祝福”仪式举行的时间每家每户不完全统一,可以在“祝福期”内挑选一个吉日,但必须在腊月三十之前举行,如果没有腊月三十,则必须要在立春前的那一天举行。
在当地人看来,只有在立春之前进行的“祝福”才比较灵验,习俗中的“祈福”会在来年得到实现。
立了春再进行祝福仪式,则失去了祈福的意义。
“祝福”期间,人们会举行一系列的活动,包括: (1) 掸尘,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 (2) 请灶神爷上天; (3) 预备“祝福”仪式所用的各种“福礼”; (4)“祝福”仪式的举行———包括“拜菩萨”(即“拜神”仪式) 和“请羹饭”(即“祭祖”仪式) 。
(一) 送“灶神”“灶神”也称“灶神菩萨”,往往是在阴历二十三夜举行“送灶神”上天的仪式。
在请灶神爷前,每家每户都会掸尘,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据说那天灶神爷上天会向玉皇大帝汇报该户人家里的清洁状况。
灶头上放蜡烛和香,三碗、四碗或者六碗素菜,不能放五碗。
一般人家选择三碗,放点素菜之类的意思是保佑来年庄稼长得好,放油豆腐是希望来年油菜长得好,日子过得油润一些。
(二)“福神”的传说“福神”又被称为“祝福菩萨”或“大菩萨”,神像一般有“黄山西南”和“南朝圣宗”两种。
“黄山西南”的画像上是两个神,而“南朝圣宗”则印有帝王和将领多人。
有关“黄山西南”和“南朝圣宗”的传说如下:“黄山西南”中的两个神是兄弟二人,他们生活在北宋末年。
当时正值金兵南侵,绍兴的兄弟二人,于年底从临近绍兴的萧山回家探亲,路过铁岭关,恰遇金兵抓民带路。
为了解救乡亲,兄弟俩挺身而出,冒死领路。
绍兴元宵节的风俗作文
绍兴元宵节的风俗作文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春节后的第一个节日,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
而在浙江省绍兴市这个文化古城,元宵节又有着独特的风俗习惯。
元宵佳节,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庆贺喜庆节日。
每到此时,大街小巷都洋溢着辞旧迎新的喜悦气氛。
在绍兴市,元宵节是家家户户都举行的盛大节日,有着浓厚的浙江本土特色。
那么,绍兴元宵节都有哪些独特的风俗习惯呢?一、猜灯谜猜灯谜是元宵节最具特色的活动之一,而绍兴盛行的元宵节谜语也别具一格。
在这一天,各个社区、广场或公园都会搭建大型的谜亭或谜馆,摆放着五彩斑斓的灯笼和谜语,吸引着前来游玩的市民。
有的灯谜耐人寻味,有的灯谜机智幽默,而有些灯谜还与历史人物、地理景观或当地风土人情有关。
当晚,人们围绕着谜亭或谜馆,争相猜谜。
猜对者可以获得小品或小礼品作为奖励,而且还能增加些许的阵势气氛,使整个猜谜活动更加热闹有趣。
二、吃元宵元宵节当天,吃元宵是绍兴人的传统习俗。
元宵是中国传统小吃之一,也是元宵节主要的食品。
绍兴元宵的特点是细嫩香糯,味道甜美而不腻。
制作元宵的方法多样,有豆沙、红枣、花生等多种馅料。
在绍兴,人们除了吃元宵,还有一个重要的传统活动,那就是“吃元宵灯”。
绍兴有一种独特的习俗,就是买一盏特制的元宵灯,盛装煮熟煮熟的元宵,家家户户都要上灯,然后一家人团圆在一起享受元宵的美味。
这种习俗象征着家庭的团结和幸福。
三、赏花灯元宵节,赏花灯是人们最喜欢的乐趣之一。
在这一天,绍兴的街道、商场、公园、庙宇等处,都会布置成灯火通明的世界。
各种形状各种造型的花灯,如花鸟、龙凤、仙人、动物等,栩栩如生,富有创意和艺术感。
市民们带着家人、孩子,手持彩灯,沿着绍兴市中心的街道漫步,欣赏各种花灯。
除了赏灯,广场上还有各种文艺表演,如舞狮、舞龙、杂技表演等,使节日期间更加喜庆热闹。
四、放孔明灯在绍兴,放孔明灯是元宵节的另一大特色。
孔明灯是一种传统的民间玩具,是一种由蜡纸和薄木材制成的以火为源泉的空中飞行装置,形状酷似孔明灯笼。
绍兴的民俗
城市性质绍兴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历史博物馆”,中国五千年文明史,都可以在此找到遗存、得到印证。
筑城于公元前490年,是春秋时期140多座诸侯城中6个幸存者之一。
历史上曾两度为都。
中华民族的立国始祖、治水英雄大禹归葬于此,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于此,书圣王羲之超凡绝伦的《兰亭序》作于此,陆游千古爱情绝唱的《钗头凤》题于此;范蠡、西施、嵇康、贺子章、徐渭、秋瑾、蔡元培、鲁迅、周恩来等等历史人物都哺育于此、根植于此。
毛泽东有诗赞:“鉴湖越台名士乡。
”绍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是著名的水乡、桥乡、酒乡、书法之乡、名士之乡,也是中国经济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之一。
到下世纪初,绍兴将建成经济繁荣、科教发达、生活富裕、环境幽美、法制健全、社会文明的新型城市。
自然环境绍兴地处中国东南沿海,位于北纬29。
14'至30。
16',东经119。
53'至121。
13',东接宁波,西临杭州,距上海232公里。
总面积7901平方公里,市区面积101平方公里。
东北部为水网平原,西部为丘陵山地,丘陵山地约占全市面积的2/3。
境内四季分明,气候湿润,光照充足,年平均温度16.4。
C,年平均降水量1300毫米。
人口区划绍兴市下辖绍兴县、诸暨市、上虞市、嵊州市、新昌县和越城区。
总人口429万,其中市区人口32万。
经济资源水资源:绍兴境内河湖密布,主要河流有曹娥江、浦阳江、杭甬运河,主要湖泊有鉴湖等。
水资源总量为58.8亿立方米,可供养殖的淡水水面1.7万公顷。
鉴湖水为绍兴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优质水源。
矿产资源:具有开发潜力和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有铁、铜、金、银、锌、硅藻土、高岭土、叶腊石、石灰石、花岗岩、石英砂等60多种,其中铁和铜的储量占浙江省70%以上,硅藻土储量为全国第一。
人力资源:绍兴历来把发展教育、科技作为市策,并已结硕果。
当代绍兴籍中科院、工程师院士就有38名,受良好教育的从业人员266.7万人,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各类专业人才。
浙江绍兴过年的风俗
浙江绍兴过年的风俗浙江绍兴过年的风俗过年习俗源自何时很难考究,不过一般认为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末祭神祭祖活动。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浙江绍兴过年的风俗,我们来看看。
绍兴过年习俗在绍兴,一跨入农历十二月,人们就忙着准备过年:买酒、春糕、裹粽、掸尘、杀鸡宰鹅、买鱼买肉,准备新年穿戴的衣着鞋帽,购置馈赠亲友的礼物等等,可谓忙得不可开交,唯恐筹措不周,闹出笑话。
腊月二十三晚上,家家户户都要送灶神上天,供奉一种富有粘性的糖,借此粘住灶神的牙齿,使他没法向玉皇大帝陈说人们的过失。
送灶神之后,除夕之前,每户人家总要选择一个祝福的吉日,这是每家一年之中最为隆重的大祭典。
所祭的神像有“南朝圣宗”四字,绍兴人叫祝福菩萨、大菩萨,据说是宋代的皇帝。
南宋灭亡后,遗臣们慑于元朝统治者的'淫威,不敢公开设祭大宋君王,因此只好在夜深人静时悄悄地进行。
这种带有民族意识的祭记,后来不仅广为流传,而且增添了答谢神明保佑和祈求来年幸福的意义。
照老年人的说法,天上的菩萨,不进不洁之家。
因此,祝福之前,必须把厅堂、祭桌、祭器等惮扫、洗刷得干干净净。
“五牲福礼”煮好后,盛放在木制的朱漆大盘里。
其摆法都有一定的规矩,如鸡鹅要跪着,头朝福神,表示欢迎;一尾活鲤鱼用红绳穿过其背刺吊在“龙门架”上,用红纸贴住色眼睛,是取“鲤鱼跳龙门”之意。
祭典若在深夜举行,气氛更为庄严肃穆。
男丁按辈份行三跪九叩大礼,妇女和个别忌生肖的男丁都要回避。
别说百身莫陵的寡妇祥林嫂,就是鲁府的太太、小姐们也是被剥夺祝福资格的。
祝福后便祭祖(俗称“请回堂羹饭”)。
祝福时桌子是照桌面的木纹横摆的,祭祖时则改为直摆;祝福时祭扫者朝外行礼,祭祖时则朝内跪拜。
祭祖后,便用煮福礼的汁汤烧年糕或面吃,名日“散福”,表示神所赐之“福”放给了一家人。
过年的习俗,绍兴和外地大同小异。
“除夕吃喝,尤已穿着”,这是过年的高潮。
在新年旧岁交替的一个月里,人们就是这么忙碌着的。
然而,在吃人的旧社会里,对劳动人民来说,过年如过关,祈神祭祖是得不到什么“福”的。
绍兴风俗
绍兴风俗
绍兴市包括 越城区、绍兴县、 诸暨市、上虞市、 新昌市、嵊州市。
绍兴三乌
乌篷船
乌毡帽
乌干菜
绍兴美食
打油诗
让让让,绍兴美食来开道, 老字号站起来打头炮, 咸亨酒店茴香豆,荣禄春小点心, 同心楼大寿包,孟大茂的传统香糕, 望江楼的喉口馒头,沿街飘香的臭豆腐, 入口酥脆的萝卜丝饼,躲在巷子里的奶油小攀,面饽饽, 现卖现做的手工蛋卷,延年益寿的黄酒, 配菜吃的梅干菜,腐乳, 样样都是口味独到
两大祭祀
大禹祭 酒祭
大禹祭
大禹以其治平天下洪患的盖世 奇功而赢得万民景仰,被奉为神灵, 四时祭祀。规模最大、时间最早的, 当属浙江绍兴会稽。会稽大禹陵为 天子祭祀之地,启令使臣每年春、 秋到会稽祭禹,于南山建宗庙。禹 以下六世,少康即位后,怕祭禹之 事中断,便将其庶子封于越,名无余, 其子孙均以守护禹陵为业,祭祀活 动连绵至今。许多地方纷纷打造大 禹品牌,修建纪念设施,举办庙会, 开展公祭大禹等活动,使一度中断 的大禹祭祀重新如火如荼地开展起 来。
暄天鼓乐声中,国家有关部委领导走向 祭坛前肃立,仰视着巍巍会稽山顶的大 禹像行三鞠躬礼!鼓手擂巨鼓34响,表 达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香 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对先贤的缅 怀。 公祭大禹组委会主任斟满一樽50年 陈酿“古越龙山”,双手举过头顶敬三 次酒,礼毕,交于主祭人,登上祭坛向 空中高高扬起。腰围虎皮裙、足登草履 的钟手撞响巨钟,13响悠扬、浑厚的钟 声绕殿不绝,传送出13亿中华儿女对华 夏先祖的绵绵追思。 手持木锸、柳枝,身着原始服装的 少男少女们跳起了粗犷豪放的祭舞,由 衷赞美大禹泽被万世的丰功伟绩和不朽 的道德操守。全体参祭人员穿过大禹陵 碑亭前,敬献花篮,举行谒陵仪式。
家乡的独特习俗浙江绍兴
家乡的独特习俗浙江绍兴家乡的独特习俗——浙江绍兴浙江绍兴,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
这里有许多独特的习俗,反映了绍兴人民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我家乡绍兴的一些独特习俗。
一、端午节——包粽子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绍兴人特别重视的节日。
在这一天,绍兴的每个家庭都会包粽子。
包粽子是一项传统的手工艺,绍兴人将糯米、猪肉、花生等材料包裹在竹叶中,经过蒸煮而成。
每年五月初五这天,人们会聚在一起包粽子,家庭成员相互交流经验,共同完成包粽子的过程。
包好的粽子不仅味道美味可口,更重要的是带有亲情和团圆的意义。
二、月下老人——爱情传统绍兴人民对待爱情有着独特的传统习俗——拜月下老人。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绍兴的女子们会在月光下拜祭月下老人,祈求自己心仪的人能够早日出现。
这一习俗有着浓郁的浪漫色彩,也增加了家乡的神秘气息。
三、茶文化——绍兴香片绍兴是中国著名的茶叶产地之一,茶文化在这里有着深厚的底蕴。
绍兴香片是绍兴特产,是一种独特的茶叶品种。
绍兴香片以茶叶的外观形状优美,香气独特而闻名。
在绍兴,喝茶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文化追求。
绍兴人热爱品茶,通过品味茶叶,他们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淡定。
四、水袖舞——民间艺术绍兴的水袖舞是一种富有浓郁民间特色的舞蹈艺术形式。
这种舞蹈要求舞者操控灵活的长袖,在舞蹈过程中形成美丽的曲线,展现女性的优雅和柔美。
水袖舞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更是绍兴人对生活的热爱与赞美。
五、纸灯笼——传统手工艺绍兴的纸灯笼是绍兴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制作精美、形式多样。
绍兴人在农历元宵节时制作纸灯笼,并将其挂在家门口或院子里。
纸灯笼的形状和图案丰富多样,不仅增加了节日的喜庆氛围,也展示了绍兴人民的创意和智慧。
六、城厢民居——水乡特色绍兴的城厢民居是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建筑,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
这些古老的房屋多为木结构,屋顶瓦片以青石板砌筑而成。
每座房屋都有着精美的雕刻和装饰,展示了绍兴人对生活的追求和审美的追求。
绍兴结婚风俗文化礼仪
绍兴结婚风俗文化礼仪受地域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各地的结婚习俗也有所差异。
绍兴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在结婚风俗上是很有讲究的。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绍兴结婚风俗礼仪,盼望对您有所关心,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绍兴的结婚风俗媒婆说媒绍兴的婚礼基本还是连续了南宋婚礼的习俗,必需有说媒这个环节。
即结婚前肯定要有媒婆做中间人,假如是自由恋爱,也要请某位德高望重的长辈做媒,假如不是自由恋爱的,媒婆在做媒的时候还要合八字,看双方八字是否合适,八字不合适是可以取消婚礼的。
订下婚约媒婆合过八字后,双方父母都同意了这门亲事,就可以订婚了。
在订婚之前,女方就要向男方要彩礼了,一般都是把条件告知媒婆,由其转达男方,男方没看法则在婚庆把彩礼送到女方家,这样两家人可以说就是亲家了。
订婚期间会操办酒席,宣告已经订婚。
婚礼达成既然婚订了,结婚就是双方时间的合适问题了,在绍兴,结婚需要挑一个好日子。
中午一般是女方设宴,来宾大部分是女方亲人伴侣,晚上男方设宴,新人向来宾敬酒,庆祝婚礼达成。
迎娶新娘大多都在后半夜开头,男方家出动车队到女方家,直到上车,传统的风俗是要哭轿,哭方代表孝顺和感恩。
不哭,会被一些妇人指教导点,斥为不孝。
三朝回门结婚第三天后,男方邀请女方父母及兄弟姐妹上门,旧时还有吃三道茶等礼节,现在吃一餐新亲上门酒,婚后三天,新郎偕新娘一同回娘家,拜见岳父岳母,俗称回郎。
旧时,新娘回娘家,多则住一月,少则七天,再由新郎接回家。
绍兴婚嫁习俗绍兴虽说是个历史文化古城,但到了21世纪的今日,人心其实已不古。
就婚姻上说,绍兴的男女青年有着较大的自主权利,当然事先也征求父母看法。
在农村,可能还稍落后点。
整个婚姻一般经受做媒、订婚和结婚三个阶段。
做媒在绍兴曾经带有很浓的行业味,当然现在更多带“兼职”味。
跑这行的以中年妇女居多,称媒婆。
这些人能说会道,完全具备把地上跑的鸭子说成是天上飞的天鹅这样的嘴上本事。
她们能把丑女变成公主,丑男变成帅哥。
男性媒人,则称媒公。
绍兴风俗习惯作文(精选3篇)
绍兴风俗习惯作文(精选3篇)绍兴风俗习惯作文(精选3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
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绍兴风俗习惯作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绍兴风俗习惯作文1不同的地方就有不同的风俗习惯,我没有去过别的地方感受当地的风俗习惯,于是我来写写绍兴,这个我从小到大生活的地方的风俗习惯。
要说到风俗,印象最深刻的当然是春节。
到了春节,大街上虽然不像乡下一样挂红灯笼,弄得喜气洋洋的样子,但人们脸上也洋溢着笑容,使人也忍不住受到这美好气氛的影响。
春节要贴春联,春联还是我自己用毛笔写的,怎能不激动呢?看着自己写的春联被贴在门上,心情真是无与伦比。
春联也叫门对、、对子、桃符等。
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除了贴春联,我们还可以放鞭炮。
前年我和朋友一起在小区楼下放鞭炮,那时我们一起笑着看着美丽绽放的烟花,星星般的花朵在空中一朵朵绽放,瞬间照亮了整个天空。
只可惜去年我们看不到这样的美景了,放烟花爆竹会污染城市环境,所以政府勒令不许燃放烟花爆竹,以减少pm2.5的浓度。
真可惜,放爆竹也是过节的习俗之一啊。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
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爆竹声辞旧迎新。
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中国的传统习俗,真是种类繁多啊!俗话说得好:“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我们热爱中国,热爱中国文化,热爱中国传统!绍兴风俗习惯作文2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绍兴水乡人有着自己独特的过年方式,颇有一些地方特色。
虽然现如今年味儿淡了,但在真正的老绍兴人身上,依旧保持着这过年的老习俗。
一进农历腊月,老人们就忙得不可开交,各家各户都忙着晾晒年货。
绍兴民间的丧葬风俗有哪些
绍兴民间的丧葬风俗有哪些绍兴民间的丧葬风俗有哪些绍兴历史悠久,名人辈出,景色秀丽,物产丰富,素称“文物之邦、鱼米之乡”,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这样的一个城市,绍兴民间的丧葬风俗有哪些呢?下面跟店铺一起去了解一下吧!绍兴民间的丧葬风俗有哪些1旧时所前丧葬礼仪繁琐。
至解放后亦改革不多。
中产之家,步入中年后即预为死事做准备:制寿衣,构寿材,造生墩等等。
及至"寿终正寝"据习俗先须行"送终"之礼,即聚集亲友至床前以作诀别。
务求亲生子女必到,一面大呼唤,以示挽留;同时点烛燃香,人手三支香哭送,并在院内焚烧纸钱。
病人气绝后,即以丝棉或纱布等覆死者头面,并将其遗体调转方向。
迷信谓此举能加速死者"投生"顺产转世。
接下去,尚有诸多名目,大致为:绍兴民间的丧葬风俗:移尸长子、幼子分别捧死者头脚,将遗体移至中堂门板之上,张挂白布孝帘,布置孝堂。
外供香烛,内于死者脚下点燃"长明灯"。
此时家人皆需身穿孝服--子女披麻戴白帽、孝兜。
出家之女尚须向庵堂借来"七星灯"点燃。
绍兴民间的丧葬风俗:报丧移尸上堂后,即着人向亲友报丧。
报丧者不论晴雨,均须右腋倒夹雨伞一把,俗称"倒夹报死伞",作为报丧标志。
报丧者到达亲友家须将伞立于门外然后进屋,亲友家例以一碗粮氽蛋招待,俗称"报死蛋"。
报丧者报毕出门,受报家立即在其脚后摔碎一只碗,以除晦气。
女主人同时啼哭数声,以示哀悼。
绍兴民间的丧葬风俗:拜忏人逝当日,丧家即须延请道士至灵前诵经拜忏。
一般从当日傍晚开始,至出丧结束。
道士们以唱绍剧折子戏为主,锣鼓丝管,形成热闹气氛。
旨在为长辈送行,克尽孝道,并乞保佑平安,故其费用,例由子女负担。
绍兴民间的丧葬风俗:入殓年高长者逝世,一般停3日左右,择单日入殓,即将遗体"包装"后盛进棺材。
此举尚有许多礼俗、步骤。
绍兴的民风民俗
正月初一,为春节之始,古称"元旦",又称"新正"、"大年初一",为绍兴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
放开门爆竹俗称"放开门炮仗"。
旧时,此举寓有驱邪除疫和"高升三级"之意。
绍兴民间且有"早放(爆竹)早发(财)"之说,故从凌晨三四时开始,爆竹声即此起彼落,比户不绝,以增添新春喜庆气氛。
贴春联绍俗家家户户贴春联,有"元旦书红,万事亨通","新正开笔,诸事大吉"之说。
旧时,春联多书"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等套语。
如今,春联仍书吉语,但内容新颖,富有时代气息。
接神旧时,放开门炮仗后,即于厅堂置汤团、茶叶、水果等供品,家长率家人整肃衣冠拜天地菩萨、灶司菩萨等,祈求神灵保佑,新年万事大吉。
如今,此类寓美好祝愿于偶像的迷信习俗已经少见。
吃福橘、汤团、如意糕和喝元宝茶旧时,大年初一起床后循俗先吃"烟火食"(即以柴火烧煮之食物)后方可开口说话。
如今,通常以汤团、如意糕作早餐,并吃福橘。
新正,主家习以元宝茶待客,茶水中循俗置金橘、橄榄、蜜枣等,寓有团圆、如意、幸福等祝愿。
拜年又称"拜岁"、"叩岁"、"贺新年"。
旧时,男主人先率晚辈入本族宗祠祭拜列祖列宗,随即返归自家厅堂叩拜除夕所悬先祖遗像。
然后,晚辈按辈份、排行,依次叩拜尊长。
晚辈向尊长祝福,尊长回施教诲及祝愿。
最后,晚辈间交拜贺年。
其时,子弟一边鸣锣击鼓(俗称"敲年锣年鼓"),一边绕圆圈行走,以相娱乐。
如今,拜年遗风犹存,但礼仪大为简化。
正月初二起,携桂圆、荔枝、美酒、白糖和糕点等礼品走亲访友,巷贺新禧。
亲友则以酒菜盛情款待,改日再行回拜之礼。
此俗大抵以早为敬。
1950年起,人民提倡文明过节。
【2017年整理】绍兴风俗习惯文化习俗
风俗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绍兴人民丰富了这方沃土的文化积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越文化。
传承、演绎达数千年之久的绍兴民风习俗,就是这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至今尚在绍兴社会和人民生活中产生巨大影响。
旧绍兴府境内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举世瞩目,它的发现向世人昭示:早在七千年前的上古时代,先民们就在这一带土地上生息、垦殖、繁衍。
骨耜、稻谷的出土,表明当时的农业生产,已开始从“火耕”发展到“耜耕”;筑土构木的“干栏式”建筑遗迹的发现,证实当时的建筑结构已适应江南水乡的自然环境;刻有各式图案、绳纹的石、玉、陶、骨、木制饰物、工具和器皿的出土,更展示出古越先民原始文化艺术风貌,已能从中窥见当时越人鸟图腾崇拜等若干民俗事象。
四千年前的舜禹时代,在现今绍兴境内留有不少遗址、传说和风俗。
绍兴城东南的禹陵、禹庙、禹祠,是古往今来人们瞻仰朝拜、凭吊祭奠古代治水英雄夏禹的圣地。
据宋嘉泰《会稽志》载:“三月五日,俗传禹生之日,禹庙游人最盛。
无贫富贵贱,倾城俱出。
”大禹栉风沐雨,含辛茹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率领部族治洪济民的英雄业绩和献身精神,千百年来一直为越民所景仰和传颂。
春秋战国时期的绍兴,由于所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的殊异,在民风习俗方面形成许多独特的形态和鲜明的特征。
《说苑·奉使篇》述云:古越先民“处海垂之际,屏外蕃以居,而蛟龙又与我争焉,是以剪发纹身,烂然成章”。
断发纹身为先秦时期越人的习俗。
春秋战国时期,吴越争霸,越王句践兵败受辱,“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卧薪尝胆,灭吴雪耻,其发愤图强精神,千古流芳。
史传越王无余,“质朴,不设宫室之饰,从民所居”;越之君,“皆好勇,故其民至今好用剑,轻死易发”。
越之民,“水行而山处,以船为车,以楫为马,往若飘忽,去则难从,锐兵任死”。
这些都充分体现出勤劳、质朴、勇悍、刚烈的古越民风。
秦汉时期越地的民风习俗对后世的影响就更为具体和深刻。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亲临会稽巡视,力图推行中原文化。
绍兴的传统风俗作文
绍兴的传统风俗作文绍兴,那可是个充满韵味的地方,这里的传统风俗就像一坛坛老酒,越品越有味道。
先说说过年吧。
一到腊月,绍兴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变得热闹非凡。
家家户户都要开始忙活着做腊味,腊肠、腊鱼、腊鸭挂满了院子,那场面就像在开腊味博览会。
我就特别好奇,为啥一到过年就得弄这些呢?家里长辈就会笑着说:“这可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以前啊,冬天没啥新鲜菜,腊味能放好久,过年吃腊味才有年味儿。
”这腊味吃起来还真别有一番风味,咸香可口,每一口都像是在嚼着岁月的记忆。
还有那祭灶神的风俗。
到了腊月二十三,灶王爷要上天汇报工作了。
这时候,家里就会在灶台上摆上糖果、糕点之类的供品。
为啥要摆糖果呢?哈哈,这可有点小“心机”了。
长辈们说,给灶王爷吃甜的,他到了天上就会只说咱家的好话。
这就像给灶王爷塞了个“甜蜜的贿赂”呢。
小孩子总是眼巴巴地看着那些供品,等祭完灶神,就迫不及待地想去吃,这时候大人们又会说:“灶王爷还没走远呢,可不能没礼貌。
”于是我们只能再等一会儿,那小馋虫在肚子里直打转。
绍兴的社戏也是一绝。
在那些水乡的戏台子上,咿咿呀呀的戏曲就这么唱起来了。
记得有一次我去看社戏,是在一条河边的露天戏台。
那时候,河面上停满了乌篷船,船上的人都探出头来看戏。
戏台上的演员们穿着花花绿绿的戏服,脸上的妆容浓墨重彩。
我那时候还小,不太懂他们唱的是啥,就觉得那些个甩袖子、迈步子的动作特别有趣。
旁边的老人们可就不一样了,他们跟着节奏摇头晃脑,还时不时跟着哼几句,那陶醉的样子,就好像整个世界就只剩下这戏台上的悲欢离合了。
这社戏啊,就像是水乡人民的精神大餐,一场戏下来,大家都过足了戏瘾。
再说说端午节吧。
绍兴的端午节可不仅仅是吃粽子这么简单。
每到端午,家家门口都要挂菖蒲和艾叶,那股子清香啊,满街都是。
长辈们说这能辟邪呢。
还有那雄黄酒,大人们会用雄黄酒在小孩子的额头上画个“王”字,就像把我们都变成了小老虎,能吓跑那些妖魔鬼怪。
不过这雄黄酒可不能乱喝,大人们总是吓唬我们说,白娘子就是喝了雄黄酒才现了原形的。
绍兴酒文化
绍兴酒文化绍兴自古以来无处不酿酒,无处没酒家,不论山区和平原,不论城镇与乡村,在旧时,又无论官宦之家、缙绅达士,还是市井小民、贫困百姓,都与酒结缘,与酒为朋;尽管其主观愿望、规模大小有别,但都没有离开酒。
酒成了绍兴人生产活动的重要内容,生活的必需之物。
于是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酒俗与酒习。
绍兴的酒俗与酒习旧时常与封建礼教迷信结合在一起,今天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观察这丰富多彩的酒俗与酒习,见到的是色彩艳丽的民族文化,是人们善良美好的祝愿,是这块土地上的主人那种真善美的品格。
绍兴的酒现在仍盛转不绝。
有的酒俗与酒习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又产生了不少新的酒俗与酒习。
主要的绍兴酒俗与酒习有:婚嫁酒绍兴是著名酒乡,因此以酒为纳采之礼,以酒为陪嫁之物,就成了绍兴男婚女嫁中的习俗。
这里最有代表性、最典型的东西就是“女儿酒”。
“女儿酒”是女儿出世后就着手酿制的,贮藏在干燥的地窖中,或埋在泥土之下,也有打入夹墙之内的,直到女儿长大出嫁时,才挖出来请客或做陪嫁之用。
此俗后来又演化到生男孩时也酿酒,并在酒坛上涂以朱红,着意彩绘,并名之为“状元红”,意谓儿子具状元之材。
女儿酒十分讲究酒坛,往往在土坯时就塑出各种花卉、人物等图案,等烧制出窖后,请画匠彩绘各种山水亭榭、飞禽走兽,仙鹤寿星、嫦娥奔月、八仙过海、龙凤呈祥等民间传说及戏曲故事。
在画面上方有题词,或装饰图案,可填入“花好月圆”、“五世其昌”、“白首偕老”、“万事如意”等吉祥祝语,以寄寓对新婚夫妇的美好祝愿。
这种酒坛被称为“花雕酒坛”。
女儿酒原是加饭酒,因为装入花雕酒坛,因此又有了一个新的名称--花雕酒。
这种花雕酒存放时间长达20年左右,启封时,异香扑鼻,满室芬芳。
“花雕”又成了绍兴人生儿生女的代名词。
即使时至今日,若生了女儿,人们就会戏称“恭禧花雕进门”。
在绍兴的婚嫁酒俗中,除“女儿酒”外,旧时还有不少名目,如“会亲酒”、“送庚酒”、“纳采酒”等,均由男女各方自家操办。
浙江绍兴清明节习俗
浙江绍兴清明节习俗浙江绍兴清明节习俗浙江绍兴清明节习俗正月灯,二月鹞,三月上坟市里看姣姣。
清范寅《越谚》:“上坟即扫墓也。
清明前后,大备船筵鼓乐,男女儿孙,尽室赴墓,近宗晚眷,助祭罗拜,称谓上坟市。
” 绍兴诸项祭祀,妇女均须回避,唯上坟和祭祖,可让女性参加,故有看姣姣之说。
扫墓的“扫”、非扫除之扫,系祭祀之意,故扫墓又可称墓祭或墓祀。
《后汉书·明帝纪》中注汉官仪:“古不祭墓,秦始皇起寝于墓侧,汉因而不改,诸陵寝皆以晦(月末)、望(月半)、二十四气、三伏、社、腊及四时上饭。
”东汉王充《论衡·四讳》:“古礼庙祭,今俗墓祀。
阳春三月,蛰居了一冬的人们。
多到郊外踏青兼扫墓,故演成了上坟市。
”绍兴大户人家上坟,雇有—只鼓乐船,一只厨司船,一只六明瓦大船,如房头多而分散,可各雇一只明瓦大船。
本世纪二十年代初,杜家上坟,明瓦船达百数以上。
他们至约定点汇合,或直驶往目的地。
大船前舱有茶炊,由佣人或者嫚操持。
中舱分载男女老少,有桌椅、祭器、锭烛、花盆篮,篮内盛放盒锦、绿豆糕,艾饺等。
后舱有船椅,可放小马桶,供女眷用。
船至半途,停靠一下,各吃一碗稠卤面,或在约定地吃些糕点,以免中午开饭过迟饥饿。
到达终点店,年老体弱者及妇女、小孩,有轿备乘。
年轻人早已上山去采映山红去了。
各家各房须上之坟,均开列在祭簿中,如坟不在一起,遍上一次,约需六七天光景。
普通人家上坟,只雇一只中等乌篷船,一般只上一处坟,顺路者也可上二三处,其余在家堂祭。
贫穷人家上坟,乘小划船或步行,只上热坟。
而不论何种人家,凡新丧之坟,必须在应清明上,并得连上三年。
未亡人全身缟素,于焚化纸锭后,扶着墓侧“哭几声”,以示哀伤。
清明前夕,坟亲(管坟之人)按例要在坟上压一些土,谓之“淋坟”。
大户人家上坟,由各房轮流主持。
轮到者称上当年坟,而一切开销,均从祭产收入中支付。
祭祀有礼生司仪,男的穿长衫,女的系裙,先祀后土(在墓的左侧),后祭先人。
祭品有整方的猪肉、羊肉、全鸡、全鹅、活鱼,也有用混猪混羊(杀白的全猪全羊)的,祭后按人丁分发。
浙江绍兴端午节的习俗
浙江绍兴端午节的习俗浙江绍兴端午节的习俗浙江绍兴端午节的习俗“五月五,是端午;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
”再过一些日子,就是农历五月初五,也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
自古以来,端午是中华民族传统的重要民间节日之一,其地位与中秋节、春节相提并论,合称“三大节”。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这个节日起源于纪念爱国大诗人屈原。
但是绍兴的端午节却与其他地方不同,它所纪念的是孝女曹娥。
作为一年一度的民间节日,绍兴的端午节有着一整套与越地自然气候条件、日常生产生活习惯、经济文化特征相适应的民俗活动。
虽然有些活动与其他地方的端午活动并无太大区别,但其细节却体现着绍兴特有的水乡风情。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说法很多据绍兴民俗专家讲,绍兴人过端午,实际上纪念的是东汉时为救父投江的.孝女曹娥。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14岁,昼夜沿江号哭。
过了17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5日后抱出父尸。
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县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绍兴端午也叫女儿节在绍兴乡间,也叫女儿节,因为这个节日,外嫁的女儿女婿必举家归宁。
看望老爸老妈,同时携上一大堆礼物,其中糯米印糕是必备的。
因为娘家人会把这些印糕分给三邻四舍,向人炫说女儿女婿有多孝顺云云。
故年复一年,谁家女儿女婿没来看望丈人。
人家都知道。
几年不来,娘家没面子不说,女儿女婿的不孝名也就远播乡间了。
所以端午节对于‘翠姐姐’们来说。
成为必催夫君归宁娘家的日子了。
绍兴的端午节,又是个“环卫节”绍兴主妇会买“艾旗”“蒲剑”以求驱邪祛病虽然关于端午起源的说法不一,但中国人过端午节的习俗还是基本相同的。
所以,绍兴的端午节首先是个“环卫节”。
农历五月初五,刚跨入夏季,初生的蚊蝇大量繁衍,一些毒虫如毒蛇、蝎子、蜈蚣等开始横行。
为此,绍兴家家户户在这一天“房屋大扫除”。
清扫完后,再点燃早早晒干的艾叶和菖莆,这些东西都有驱逐蚊蝇、毒虫的功效,用这些干草的烟熏屋子的角角落落。
绍兴民风民俗
绍兴民风民俗绍兴,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有2500年的历史,传承者古人留下来的各种民俗。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绍兴人民丰富了这方沃土的文化积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越文化。
似承、演绎百叶达数千年之久的绍兴民风习俗,就是这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至今尚在绍兴社会和人民生活中产生巨大影响。
旧绍兴府境内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举世瞩目,它的发现向世人昭示:早在七千年前的上古时代,先民们就在这一带土地上生息、垦殖、繁衍。
骨耜,稻谷的出土,表明当时的农业生产,已开始从“火耕”发展到“耜耕”;筑土构木的“干栏式”建筑遗迹的发现,证实当时的建筑结构已适应江南水乡的自然环境;刻有各式图案、绳纹的石、玉、陶、骨、木制饰物、工具和器皿的出土,更展示出古越先民原始文化艺术风貌,已能从中窥见当时越人鸟图腾崇拜等若干民俗事象。
民风习俗本为一种非制度、不成文的文化现象,相沿成风,相习成俗。
民国元年(1912),绍兴成立万国改良会,以“改良不善之风俗,摈绝无益之嗜好,增进社会之幸福,扶助世界之进化”为宗旨。
据当时《新剧》杂志第一期所载,改良会执事者谢斐?等人,决定“从戏曲改良入手”,以谋“感化性情,促进道德”。
于是创办绍兴戏曲改良社,组建新剧第一模范团,希冀通过戏曲的改良,谋求转变社会风气,革除不良习俗后人既受惠于前人的历史文化积累和良风美俗,又承担着前人遗下的沉重的精神负累,肩负着移风易俗的历史使命。
今存绍兴民风习俗中某些糟粕,诸如摆阔气、讲排场(以婚嫁、丧葬为最)、重男轻女、封建迷信等陋习,犹待大力摒弃和彻底清除。
绍兴历史绵长,幅员广袤。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本卷所述风俗,以绍兴城区及绍兴县为主,兼及上虞、嵊州、新昌、诸暨等县(市)。
第一个当然是我们熟悉的除夕啦除夕又称年三十夜、大年夜。
旧时,富户及店铺多于此日索债,自昏达旦,上门逼索。
范寅诗云:“寒夜凄凄道路长,孤灯无伴减辉光。
履声踏破街心月,半夜匆匆讨债忙。
”富户遗人外出催讨欠款,穷人则因难偿欠债而度日如年,故有“过年关”之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绍兴的风俗习惯
从越王勾践算起,绍兴人过年少说也有千把年的历史了。
至于绍兴人的过年习俗,说来话长,在特定的地域环境和文化背景下,浓郁的古都遗风和淳厚的文化氛围沧桑般地溶入喜庆、欢快、团聚、祥和的气氛当中。
农历腊月初八,也称腊八日,绍兴先民一般都要用胡桃、松子、莲子、枣子、芡实、桂圆和荔枝做成腊八粥,并馈赠亲友,这是绍兴人过年的前奏。
这碗粥起源于南宋寺庙,原本为僧家斋供用品,称之为“七宝五味粥”。
不知从何时起,这碗著名的稀饭,从寺庙流传到民间,把僧俗搅和在一起,并逐渐形成了杭州人腊八日烧八寺香的习俗。
过年时节绍兴香火旺,除了宗教因素以外,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避难功能。
早先杭州有句揶揄躲债人的老话,叫做“年廿七,勿着急;年廿八,想办法;年廿九,有有有;三十一日不见面,初一见面拱拱手。
”大年三十夜,以前绍兴人家里一般都备有几只口彩吉利的菜蔬,比如猪大肠叫做常常顺利;鱼圆肉圆称为团团圆圆;鲞头煮肉就是有想头;春饼裹肉丝暗指银包金丝;黄豆牙叫如意菜;落花生叫长生果;黄菱肉、藕、荸荠、红枣四物并煮美其名曰有富,绍兴话藕的谐音为有,黄菱肉形似元宝,音形相加等于有富。
拜年祝福是过年必不可少的重要活动。
大年初一,绍兴人开门头一件事就是放炮杖,俗称开门炮,张帖“开门大吉”,然后拜天地神马,拜家堂,拜灶司,拜祖先神像,再然后按辈分家人行拜年礼。
比较有
趣的是亲朋好友之间的相互拜年,需要手持名片,古称“飞片”,上面写有造访者家中全体男士按辈分排序的姓名,如某某率子侄某某,孙侄某某,曾孙某某之类,片尾注某处,老话叫注地脚。
有些文墨的家庭或小康富贵之家,新年伊始,家中必备题有“题凤”或“留芳”两字的专用记名本,记其亲属或飞片;记事本的上首四栏是主人为讨吉利自己填写的,第一是寿百龄老太爷,家住百岁坊巷;第二是富有余老爷,家住元宝街;第三是贵无极大人,家住大学士牌楼;第四是福照邻老爷,家住五福楼。
造访者虽是杜撰,好在杭州确有其地名可供陪衬。
现在看来,这类拜年祝福的风气,已显得过于迂腐和悖时,只有敬老爱幼的纯朴民风和历史延续的地名,还留下一点点过去拜年祝福的痕迹。
过去绍兴人可供人游玩娱乐的场所,只能用“螺蛳壳里做道场”来形容。
杭州百姓终年劳作,只有过年才有闲暇。
虽说“钱塘自古繁华”,可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参差十万人家”新年公认的游乐的场所只有城隍山和梅花碑两处。
茶点小吃,鲁迅故居的奶油攀攀其中的一绝。
它用奶油和油加糖制成,松脆可口,入口即化。
饮食习俗
主食
绍兴为“鱼米之乡”。
原始先民吃谷米习俗历史久远。
南宋,绍兴人人口骤增,谷米消费更大。
当时,北关门外已形成米市,遍布米行、米铺。
《梦粱录》载:每日街市食米,城内外不下一二千余石,皆需之铺家。
一般勤俭人家,都习惯吃早籼,俗称“尖米”,烧制的米饭,虽粗硬,但能耐饥,价亦便宜。
富裕之户,以吃晚粳为主,俗称“晚米”,米饭较香软。
逢年过节,也吃糯米和面食品。
蒸谷米
绍兴有吃蒸谷米食俗。
蒸谷米是将稻谷用蒸笼蒸熟以后再晒干,经砻、舂后食用,所以也称“熟米”。
该米胀性好,易保藏,食后也易消化,对老年人尤适宜。
蒸谷米传说是吴越相争时,吴国要越国献优良稻种,越国大臣文种献计,将种谷蒸熟后再送给吴国。
结果吴国人种了,都不出秧苗,造成大荒年,民心大乱,越国趁机灭了吴国。
越国臣民大喜,以余下的蒸谷,加工成米,食之示庆。
从此相沿成吃蒸谷米习俗。
绍兴民间喜吃糯米,特别是岁时节日。
年节,除打年糕外,都要以糯米包粽子。
除夕家宴,或宴请客人,席上必有莲子、枣子、瓜子、核桃、细沙做成的八宝糯米饭和甜点心。
清明吃青糯米团子。
五月端午,民间也有包粽子、吃粽子食俗。
八月十五,民间都要以南瓜烧熟后,去皮加糯米,烧南瓜糯米饭吃。
绍兴每逢年节,民间都有吃年糕的食俗,这是借年糕谐音,取其“年高”、“年年高”的意思。
民间吃年糕还有纪念伍子胥的说法。
相传春
秋时期,吴王命伍子胥建造城池。
城建成后,他对左右部将说:我去世后,如果吴国遭难,人民饥苦无着,你们可在东门下掘土数尺,民饥可救。
后来,伍子胥遭谗身亡,越国乘势进攻吴国。
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灾难,民不聊生,饥民遍野,众人在危难中忽然想起伍子胥生前说过的话,于是拆砖挖城,竟发现基砖是用糯米作成的。
众人喜悦,蒸食充饥,缓和了饥荒。
后人为纪念伍子胥备战备荒之功绩,每年过年都要做年糕来纪念他。
绍兴人过年,还要将年糕做成元宝、如意、十二生肖等形状,作为请年菩萨供祭的礼馍。
春节期间,绍兴“颐香斋”还专门供应百果年糕、脂油年糕等风味年糕,作为送礼佳品。
绍兴菜是我国八大菜系中“浙菜”的重要组成部分。
绍兴菜富有江南水乡风味,作料以鱼虾河鲜和鸡鸭家禽、豆类、笋类为主,讲究香酥绵糯、原汤原汁,轻油忌辣,汁浓味重。
其烹调常用鲜料配腌腊食品同蒸或炖,且多用绍酒烹制,故香味浓烈。
绍兴菜的代表有菜有
霉干菜焖肉
介绍:来绍兴旅游,千万不能不尝霉干菜烧肉,这可是绍兴当地最有名的家常菜,馨香鲜嫩,油润不腻,颇有江南水乡的田园风味。
糟鸡
介绍:绍兴是盛产黄酒的历史名城,几千年来可以说“田舍家家藏家酿,驿路处处飘酒香”。
每逢冬酿季节,家家自酿老酒。
越鸡在绍兴被视为滋补菜肴,人们将鸡用盐擦后,外面用纱布包住,
再用酒糟腌渍几天,这样既不使鸡变质,又增添鸡的酒香气味。
口味:咸鲜适口、糟香醇厚、富有回味的特点,并以咸鲜入味、糟香入味而著称。
糟溜虾仁
介绍:绍兴酒以质地醇厚、清香驰名中外。
酒糟是酒的副产品。
其味醇厚异香。
以酒糟调味烹制食物,历史悠久,风味独特。
“糟溜虾仁”选用新鲜河虾仁烹入糟汁,软溜成菜,虾仁洁白、鲜嫩,糟香诱人食欲,被列入“中国名菜谱”。
清汤越鸡
介绍:“清汤越鸡”系用绍兴著名特产“越鸡”烹制成肴。
绍兴曾是春秋时期越国的故都,越王台就建于卧龙山东侧(今府山)。
相传,越鸡原先是专供帝王后妃观赏玩乐的花鸡,后外流于民间,经精心饲养,纯种繁殖,日饮两泉之水(即卧龙山东侧的泰清里附近的“龙山”、“蒙泉”两泉),捕食山麓虫豸,逐成为优良的食用鸡种,民间多用它清炖而食。
据传,清乾隆皇帝广游江南,巡至绍兴偏门外,时值当午,腹感饥饿,步入一村民家中,求便饭一饱。
乡妇见是远方来客,即宰鸡一只,装入大碗,端放在饭架上,待水沸饭熟,鸡也炖熟。
酱油蘸鸡,咬骨吸髓,喝尽汤汁,乾隆吃得津津有味,赞不绝口。
回京后,还念念不忘。
1933年10月柳亚子夫妇南下来到绍兴,品尝后对“清汤越鸡”的特点概括为八个字:“皮薄、肉嫩、骨松、汤鲜。
”
糟青鱼干
介绍:绍兴习俗,每年冬季,喜购鱼购制晒干,制成鱼干,可馈赠亲友作礼品,或自己享用,历史上曾被列为贡品。
“糟青鱼干”选用绍兴泱茶湖所产的青鱼,腌制晒干,利用酒糟糟制,使酒香融入鱼干,既耐久、不宜变味,又溢满奇香,其特点是肉色红润,酒香扑鼻,松嫩鲜美,油润适口,为冷菜中上品。
醉蟹
介绍:“醉蟹”,相传由在安徽作幕的绍兴师爷所创。
当时,淮河两岸蟹多为患,当地百姓却不知食用,庄稼遭害,驱赶无方,十分惊恐。
师爷便向州官提议,鼓励百姓捕捉,上交官府,他则备好许多大缸和食盐、黄酒,将蟹烹制起来,然后,到各地销售,绍兴俗称其为“淮蟹”。
“醉蟹”是在此基础上改良而成,经选蟹、养蟹、制卤、浸泡、酸制等工序精制,讲究制作周期、食用时期。
特具清香肉活、味鲜吊舌的特点。
醉河虾
介绍:“醉河虾”源于民间,每当春秋之季有自制自食之习。
鲁迅先生在码上支日记》和《答有恒先生》中写到“醉虾”,说一盘醉虾放在席上“活活的”,“虾越鲜活,吃的人便越高兴,越畅快”。
此菜选用鉴湖所产的鲜活公虾,调以绍酒、南乳汁等炯醉。
其特点是亮肉相离,生脆鲜嫩,清香醇香,别有情趣。
绍兴的茶文化珠茶─亦称圆茶,原产浙江省平水茶区,浙江平水产茶,产地为中国茶叶之乡,茶叶资源丰硕,出产历史悠长。
条索细圆紧结重实,大小均匀一致,色泽乌润土特产光滑,香气高纯,滋味浓醇,汤色黄绿明亮。
迁居风俗
旧时迁居新屋前,必须择吉日前去掸尘、打扫,有的住房需刷白或糊墙纸。
迁居之时,
首先搬迁之物,都有传统规定。
第一批搬人者为发篮、梯子、节节高、万年青、吉祥草和柴米等。
发篮,为绍兴竹制土篮,糊以彩纸,篮中贮头发等物,悬于厅堂庭柱之顶角,取兴旺发达的意思。
梯子,绍兴俗称“步步高”;晒衣用的多枝桠竹竿,绍兴俗称“节节高”,都取节节高升的意思。
万年青、吉祥草各两盆,置于堂前画桌左右,意为吉祥如意,万年常青。
直柴和大米两担,亦取柴米富裕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