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 宋金文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篇宋辽金文学

第一章宋代诗文革新运动

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起因。其起因大致有三个方面:

一、北宋初年,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城市繁荣。统治阶级追求享乐,征歌逐舞;文人们则多承袭晚唐五代绮靡文风,竞写浮艳空洞的诗赋以点缀升平,竟至有“西昆体”出现。这种一味追求形式华美、内容空洞的文学倾向,严重脱离社会实际,与北宋社会发展的形势很不适应,引起人们的强烈不满。进步的诗人、作家都要求改变这种文风,恢复韩柳的古文传统和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精神。

二、北宋中期,阶级矛盾和民族危机日趋严重,政治上革新变法的呼声日益高涨。宋仁宗时,出现了范仲淹在他的政治改革中即包含有对文风的改革,他不仅建议统治者“敦喻词臣,兴复古道”,而且以自己富于现实主义精神的创作实践抗击“西昆体”的文风。王安石更主张文贵致用,要求文学切实反映现实生活,充分发挥其社会职能。由此可见,诗文革新运动是适应政治改革的需要,完全是与政治革新相呼应的。

三、宋代理学家们重道轻文,要求用简便的文字宣传理学,反对堆砌辞藻典故而内容空虚的“时文”与西昆诗风。这和诗文革新家们的主张虽然有很大差别,但反对西昆诗风的态度却是一致的。这对诗文革新运动也起了促进作用。

诗文革新运动的发展。应了解这是个漫长的过程,是经过许多人的共同努力才最后完成的。运动发展过程大致分三个阶段:

一、酝酿阶段:太祖时期。这一时期的特点是从理论上批判宋初浮靡卑弱的文风。运动的先驱柳开以继承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为己任,强调“道”的作用,提倡“古其理,高其意”的古文。但他在实践上未能收到巨大实效。王禹则不仅进一步明确文章应是“传道而明心”的工具,而且写了许多具有人民性的诗文名篇。这一时期在理论上虽然还不完善,创作实践也才刚开始,但却树起了恢复韩柳古文传统的旗帜,拉开了诗文革新的序幕。

二、完成阶段:真宗、仁宗时期。这一时期理论与创作并举,运动达到了高潮,并取得了胜利。穆修、范仲淹、孙复、尹洙、石介、梅尧臣、苏舜钦、欧阳修等先后投入诗文革新运动,形成了强大的作家队伍,同西昆派展开了激烈的批判。在创作上,杰出的散文作品是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诗歌方面,苏舜钦、梅尧臣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人民的悲惨生活,大胆地揭露了统治阶级的罪恶,表现强烈的批判精神。特别是作为当时文坛宗师的欧阳修,他的诗文或揭露时弊,同情民瘼,内容充实,风格平易,为宋文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发扬光大阶段:神宗至北宗末。这一时期经过曾巩、王安石、苏轼、苏辙等的努力,使诗文革新运动的成果更加发扬光大。在理论上有进一步的阐述,如王安石明确提出“文者,务为有补于世”,写文章必须“以适用为本”。苏轼是继阳修之后而起的北宋文坛杰出的领袖,他进一步开拓了诗文革新的道路,他在重视文学的社会功能的同时,更注重文学的艺术价值,在文学创作上提出了“述意”、“辞达”等宝贵见解。在创作上这一时期也取得了丰硕成果,曾巩、王安石、苏

轼等不仅在诗文方面有名篇传世,代表着北宋最高成就,而且把诗文革新精神引向词的创作领域,在文学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诗文革新运动的成就和影响。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以自己鲜明的文学主张和丰富的诗文创作实践彻底清除了宋初以来的形式主义颓风,使北宋诗文创作进入了繁盛时期,呈现出新的风貌。散文方面,被人称为古文大家的欧、曾、王、苏等,在反对绮靡骈文的声浪中,创作出许多富有现实主义精神的作品,内容上富有鲜明的时代特色,风格多样,平易畅达,不仅被时人广泛效法,其影响还远及明清许多古文家。诗歌方面,也在扫荡西昆体颓风中走上健康的道路。内容充实,增强了现实感,形成了清丽平淡的风格,涌现了王禹、梅尧臣、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等许多优秀作家,开创了宋诗的新局面。这场革新运动还波及到词的创作欧阳修、范仲淹、王安石等为宋词开辟了新境界,苏轼更突破词为艳科的藩篱,表现丰富的生活内容和复杂的思想感情,创造了多种多样的艺术风格,开豪放词派和以辛弃疾为代表的爱国词派的先河。

第二章北宋词

北宋初期的词作,基本上承袭五代词风。在体制上多为短章小令,风格上由五代词的浮艳开始走向清丽,显示出文人词与“伶工之词”的不同。但由于作者多为达官贵人,视词为“娱宾遣兴”的工具,所以在内容上仍缺乏积极意义。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是晏殊、欧阳修/晏殊出身高贵,历官显要,生活豪华,其词内容不外流连诗酒,歌舞升平。但他的一些描写离情的个人抒怀之作,在表现落寞惆怅之感的同时,却能以清新淡雅的语言写出含意较深的意境,并概括出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便是这类词的佳句。欧阳修词与晏殊齐名,并称“晏欧”。他的词爱南唐冯延巳影响较深,内容上写伤春惜别者居多,同他的诗文相比,题材甚窄。但他的一些抒写自己在政治上遭受挫折后感慨之作,极能显示出北宋前期小令的抒情特点。特别是那些描写自然风光的词,已开始突破词的传统题材和表现手法。台歌咏颖州西湖的十首《采桑子》。这类词语言精美,色调明丽,意境清新,洗涮了晚唐五代词的脂粉气。这些作品在内容与风格上都对词风的转变产生了影响,对北宋词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范仲淹是宋初著名的政治革新家,他的词不多,但词风刚健,在北宋词坛独树一帜。他用词来反映边塞生活,抒写政治怀抱,表现出开阔而深沉的意境。著名的《渔家傲》及其代表作。这首词通过长烟落日、边声四起、千山重迭、孤城紧闭等边塞景象的描写,不仅写出边塞的荒寒,战事的紧急,而且表现出戍边壮士的忧国之心。全词格调高远,沉郁悲壮,开豪放派之先河。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他精通音律,善作俗曲,并创制了篇幅较第

的慢词,扩大了抒写领域。在风格上也由含蓄转向铺叙,这是词创作的一次革新,为宋词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柳永词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描写都会风光、山川景物、反映市民生活。如《倾杯乐》、《迎新春》、《破阵乐》,尤以《望海潮》著名,它描写杭州街市的繁华和湖山的壮美,景象鲜明,引人入胜。这类题材在词中是前所未有的,它使词出现了新鲜的两面。

二、描写羁旅行役,抒发飘泊失意的伤感。这是柳词在艺术上最有特色和最有成就的部分。如《雨霖铃》(“寒蝉凄切”)、《满江红》(“暮雨初收”)、《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等。在离愁别绪的描写中,寄托了他怀才不遇穷愁潦倒后的悲愤和捻心情。这类词不仅艺术上有较高的成就,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下层知识分子的苦闷,有一定社会意义。

三、反映歌妓生活,抒写自己缠绵感情。在柳词中这类作品数量最多。这类词虽反映了歌妓们渴望自由、要求过正常生活的愿望,但在对“秦楼楚馆”、“浅斟低唱”生活的描写中,有的也流露了颓靡情绪,这是应该注意剔除的糟粕。柳词在艺术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与宋初小令有明显有同:一是善副县长赋的手法,层层铺叙,恣意渲染。二是语言平易浅近,善提炼俚俗语以“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柳词浅近如话,然又能俗不伤雅。词中多有佳句。如“杨柳岸,晓风残月”(《雨霖铃》)“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望海潮》)古今传诵,经久不衰,深为大众喜爱,故有“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之誉。

词发展到北宋后期,婉约和豪放的不同风格更加鲜明,而婉约词又占统治地位。在此之前,虽然苏轼(另设专章)对词进行了多方面的革新,但后来的词人并没有沿着苏轼开拓出来的道路前进。这一时期的词形成了写情、写愁和崇尚格律的倾向。其原因可以从新旧党争更趋于激烈、词在艺术上更臻于成熟等方面去了解。这时期的主要作家有晏几道、秦观、贺铸、周邦彦等。晏几道是晏殊幼子,经历过一段由富贵至贫困的生活,他的词在内容上多写男女悲欢离合和对往日生活的回忆,感情深沉真挚,词风近于李煜。秦观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他早年多写爱情题材,著名的《鹊侨仙》借牛郎织女的故事歌颂纯真的爱情。其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佳句,脍炙人口。他后期的词主要抒写被贬谪中的情思和飘泊失意的愁苦。《踏莎行·郴州旅舍》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它抒写了词人落魄异乡、孤独苦闷的情怀和对前途绝望的悲愤。秦观词在艺术上有较高成就,他善于通过凄迷景色的描写,烘托伤感情绪,情景交融,词境凄婉。他的词继承了李煜、二晏和欧阳修的婉约词国内外,与柳永词风格相近,被人奉为“婉约之宗”。贺铸是苏轼以后较有创新的词人,他的词内容丰富,风格多样,以婉约为主,兼具豪放之作,并多有佳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青玉案》)以三个具体形象描摹愁绪,新奇警策,一时人们争相传诵。他的一些咏史、怀古、抒愤、言志之作则是另一种风格。如长调《六州歌头》(“少年侠气”)等,具有豪放词风。贺铸和秦观在宋词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不同,秦观上承柳永,下启周邦彦;贺铸则是苏轼至辛弃疾的过渡与桥梁。周邦彦是北宋词坛上最有影响的词人之一。他的词步趋柳永,多写艳情与旅愁,思想内容上缺乏积极意义,但在艺术上却表现出很高成就。他工于描写,擅长铺叙,词律工巧,用语清新。过去词家及词论家把周邦彦奉为词中李杜,词的成熟期代表,北宋词坛婉约派的集大成者,都是根据他的词在艺术上取得的成就来评价的。我们在肯定他在词的艺术技巧上所做的贡献的同时,也应看到他的词在内容上的纤弱与空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