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第一章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礼仪的起源与发展一、起源礼仪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和社会规范,起源于人类社会的早期阶段。
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行为准则,用于规范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这些行为准则逐渐演变为礼仪,成为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根据考古学和人类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距今数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人类祖先已经开始具备了一些礼仪意识。
当时的礼仪主要表现在对于死者的尊重和葬礼仪式的举行,体现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逝者的纪念。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农业文明的兴起为礼仪的发展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土壤。
农业社会中的人们开始关注农作物的生长季节和天气变化,从而形成了一些与农业相关的节日和仪式。
这些仪式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丰收的祈求,同时也加强了社区成员之间的凝聚力。
二、发展1. 古代礼仪的发展古代文明社会的兴起,为礼仪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
在古代中国,礼仪被赋予了更加深远的意义,成为统治者维护社会秩序和统治权威的重要手段。
《周礼》、《仪礼》等经典文献的出现,进一步规范了社会成员的行为,强调了等级秩序和尊卑之分。
在古代希腊和罗马,礼仪也发展得十分成熟。
希腊的城邦制度和罗马的法律体系,都以一定的礼仪规范为基础。
公民在政治和社会活动中必须遵守一定的礼仪规则,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道德。
2. 现代礼仪的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礼仪也在不断演变和更新。
现代社会对于礼仪的要求更加注重个体的尊重和平等。
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使得礼仪的规范更加多元化和包容性。
在商务场合,礼仪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沟通工具。
正确的商务礼仪可以提升个人形象和信任度,促进商业合作的顺利进行。
例如,商务会议中的礼仪要求参会者按时到达、注意言辞和举止,以展现出专业和礼貌的形象。
在社交场合,礼仪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正确的社交礼仪可以帮助人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友谊。
例如,在宴会上,人们需要遵守用餐礼仪,尊重主人和其他宾客,不打扰他人,以维护良好的氛围。
第一章_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四)宽容原则
宽容就是要求人们既要严于律己,又要宽 以待人,多体谅他人,而不能求全责备, 斤斤计较,过分苛求,咄咄逼人。 不能宽容他人的人,往往会得理不饶人, 使人际间关系恶化。共性是寓于个性之中 的,人们应该维护和发展共性,以理解和 宽容来增强人们之间的凝聚力。
当你无辜受到伤害,你是针锋相对, 以牙还牙还是以宽容为怀,体谅别人呢?
现代礼仪?
它既可以单指为表示敬意而隆重举行的某 种仪式,又可泛指人们交往的礼节、礼 貌。
礼仪的具体表现之一: —— 礼貌
是指人们在交往时,通过言语、动作向 交往对象表示谦虚、恭敬和友好的行为 规范。 礼貌是一个人在待人接物时的外在表现, 侧重于表现人的品质与素养。
礼貌的表现形式 • 仪容、仪表、仪态 • 语言、谈吐 • 着装、服饰、发型 • 面部表情、姿势 • 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方式、 态度
(一)尊重原则
你们中国人,半夜回家时,不管父母 睡没睡觉都使劲关门,噼劈啪啪地走 路和大声咳嗽吗?我太太有失眠症你 每次晚上回来都会吵醒她,而她一旦 醒来就很难再睡着。因此,以后你晚 上回来如果能安静些,我将会非常高 兴。” •替别人着想,顾及和尊重别人,这是 一个人最起码的修养,而修养正是体
你想别人怎样你, 你就怎样待别人。
第一节 礼仪的起源-中国礼仪的形成与发展
强化和衰弱时期:
秦汉到清末(公元前221~公元1911年)。 纵观封建社会的礼仪,内容大致有涉及国家政治 的礼制和家庭伦理两类。其共同点,礼仪是维护 封建社会的等级秩序的工具。这一时期的礼仪的 重要特点是尊君抑臣、尊夫抑妇、尊父抑子、尊 神抑人。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它逐渐变成 为妨碍人类个性自由发展、阻挠人类平等交往, 窒息思想自由的精神枷锁。
第一章 礼仪的历史沿革、概念、特点、原则和作用
第一章礼仪的历史沿革、概念、特点、原则和作用一、礼仪的历史沿革1、中华礼仪的渊源《左传》中古人有言:“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故称华。
”古代华夏族正是以丰富的礼仪文化而受到周边其他民族的赞誉的。
早在孔子以前,已有夏礼、殷礼、周礼三代之礼,因革相沿,到周公(周代的爵位,得爵者辅佐周王治理天下。
历史上的第一代周公姓姬名旦(约公元前1100年),亦称叔旦,周文王姬昌第四子。
因封地在周(今陕西岐山北),故称周公或周公旦。
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被尊为儒学奠基人,孔子一生最崇敬的古代圣人之一。
)时代的周礼,已比较完善。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礼仪学专家,他把“礼”作为治国安邦的基础。
他主张“为国以礼”,“克己复礼”,并积极倡导人们“约之以礼”,做“文质彬彬”的君子。
孟子也重视“礼”,并把仁、义、礼、智作为基本道德规范,他还认为“辞让之心”和“恭敬之心”是礼的发端和核心。
荀子则比孟子更重视“礼”,他论证了礼的起源和社会作用。
他说:“礼者,人道之极也。
”把礼看作做人的根本目的和最高理想,把识礼、循礼与否作为衡量人的贤愚和高低贵贱的尺度。
因而他强调:“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管仲则把礼看作人生的指导思想和维持国运的支柱。
他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从这些思想家的言论中,不难看出,礼仪是适应调节人际关系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成为维持国家社会正常运转的制度。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讲究礼仪的国度,礼仪在我国社会政治文化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早在先秦时代,我们先人就建立了一套完备的礼仪。
周公的“制礼作乐”、到春秋时期孔子哀叹“礼崩乐坏”,都说明了这一事实。
我国古代“礼”的概念,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大体可归结为三个层面:一是指治理奴隶制、封建制国家的典章制度;二是古代社会生活所形成的作为行为规范和交往仪式的礼制及待人接物之道;三是对社会成员具有约束力的道德规范(包括自身修养)。
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礼仪的起源和发展《春秋左传正义》有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五千年的中国史,也是一部礼仪史,礼仪涵盖的种类很多,从日常生活、交往等方面都有严格的体现。
尤其在君臣关系、外交关系上,礼仪更是马虎不得。
一、礼仪是怎样产生的?归纳起来,大体有五种礼仪起源说:一是天神生礼仪;二是礼为天地人的统一体;三是礼产生于人的自然本性;四是礼为人性和环境矛盾的产物;五是礼生于理,起于俗。
1、天神生礼说这是人们还没有认识到礼仪的真正起源时的一种信仰说教,是神崇拜的反映,代表了人类田腾崇拜时期对原始礼仪的一种认识。
(左传)有言:“礼以顺天,天之道也。
”意思说,礼是用来顺乎天意的,而顺乎天意的礼就合乎“天道”。
“天神生礼说\"虽然不科学,但却反映了礼仪起源的某些历史现象。
2、礼是天地人统一的体现说这种观点是春秋以后兴起的一股思潮。
它认为,天地与人既有制约关系和统一性,又具有高于人事的主宰性。
把礼引进到人际关系中来讨论,比单纯的“天神生礼说\"有了很大进步,但仍没有摆脱原始信仰,所以仍是不科学的。
3、礼起源于人性说这是儒家的创见儒家学派把礼和人性结合起来,以为礼起源于人的天性。
孔于以仁释礼,一方面把“礼\"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总则,另一方面把“仁”当作“礼”的心理依据。
克己以爱人,就是“仁”;拥仁爱之心正确而恰当地处理好人际关系,就是“礼\"。
4、礼是人性和环境矛盾的产物这一学说的目的,在于解决人和环境的矛盾。
孔子“克己复礼”的观点,就是看到了人和环境的矛盾,而解决这种矛盾的方法是“克己”。
人的好恶欲望如不加以节制,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于是圣人制机,节制贪欲。
5、礼生于理,起于俗说这是对礼仪起源的更深入地探讨。
理,是指事物的必然性的道理。
人们为了正常生存和发展,根据面临的生存条件,制定出合乎人类生存发展必然性和道理的行为规范,就是“礼”。
“礼”是理性认识的结果。
礼仪概述(PPT 72页)
根据自己的经验,探讨我们 与不同的人见面时握手的礼节
与同学见面: 自己应该主动伸手。 与长辈见面: 应该等长辈主动伸手。 与异性朋友见面: 男性应该等女性先伸手后再握手,男性只 握女性手指即可;女性如果无握手之意, 男性不应伸手,而以点头示意。
礼仪的具体表现之三: —— 仪式
是一种较为正式的礼节形式。 他表示对所含内容的重视的程 度。
现代礼仪的发展:
辛亥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受西方“自 由、平等、民主、博爱”等思想的影响,对 腐朽、落后的礼教进行了清算,符合时代要 求的礼仪被继承、完善、流传,接受了一些 国际上通用的礼仪形式。新的礼仪标准、价 值观念得到推广和传播。
中国古代礼仪的内容
1. 宗教信仰仪式(原始社会礼仪) 2. 典章制度(如:国家机构设置、官吏考
白族:在对人的称谓前喜欢加个“阿”字表示亲切和 尊敬;喜欢敬茶待客,有 “满酒敬人,茶满欺人” 之说;访友或探病时一般不选择在上午……
礼仪的具体表现之五: —— 仪表
指人的外表,是一个人总体外表的统称。 包括人的容貌、发型、个人卫生、服饰、 姿态等方面。
仪容:指一个人的容貌,包括面部和头部。 包括发式、面容和化妆等。通过仪容修饰以 展现或淡雅清秀或健康自然的富有个性的容 貌。是一个人精神面貌和内在气质的外在体 现。
返回
少数民族的礼仪习俗知识
苗族:好客,客人来访时,必杀鸡宰鸭盛情款待,请 客人饮牛角酒。吃鸡时,鸡头敬给长者,鸡腿赐给年 纪最小的客人……
彝族:以酒当茶招待客人,“无酒不成敬,无酒不成 礼”…… 壮族:用餐时须等最年长的老人入席后才能开饭;长辈 未动的菜,晚辈不得先吃;先吃完的要逐个对长辈说 “慢吃”再离席……
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方式、 态度
礼仪的起源与发展ppt课件
纲;仁、义、礼、智、信。
“三从四德”: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 从子;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家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
经 营 者 提 供 商品或 者服务 有欺诈 行为的 ,应当 按照消 费者的 要求增 加赔偿 其受到 的损失 ,增加 赔偿的 金额为 消费者 购买商 品的价 款或接 受服务 的费用
公元前1万年,人类进入新石器时期,不仅 能制作精细的磨光石器,还开始从事农耕和 畜牧。
例如:西安附近的半坡遗址中发现生活距 今约五千年前的半坡村人的公共墓地。墓地 中排列有序死者的身份有所区别,有带殉葬 品的仰身葬,还有无殉葬品的俯身葬。
仰韶文化时,人们已经注意尊卑有序、男 女有别。长辈坐上席,晚辈坐下席;男子坐 左边,女子坐右边。
萌芽时期 草创时期 形成时期 发展、变革时期 强化时期 衰落时期 现代礼仪的发展 当代礼仪时期
一、中华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接受服务的费用
▪ 礼仪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 从低级到高级、从零散到完备的渐进过程
关于“礼”
一个人的成功 15%是靠专业知识, 85%是靠人际关系与处世能力。
——安德鲁·卡内基
经 营 者 提 供 商品或 者服务 有欺诈 行为的 ,应当 按照消 费者的 要求增 加赔偿 其受到 的损失 ,增加 赔偿的 金额为 消费者 购买商 品的价 款或接 受服务 的费用
古代
近代
现代
1840
1919
经 营 者 提 供 商品或 者服务 有欺诈 行为的 ,应当 按照消 费者的 要求增 加赔偿 其受到 的损失 ,增加 赔偿的 金额为 消费者 购买商 品的价 款或接 受服务 的费用
旅游礼仪第一章礼仪概述一、礼仪的...
旅游礼仪第一章礼仪概述一、礼仪的起源二、现代礼仪三、旅游礼仪一、礼仪的起源(一)中国古代礼仪的起源“礼”:本意是敬奉神明。
“仪”:起源于人类最原始的两大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
“礼仪”:是原始人类为了祭祀天地神明,保佑风调雨顺,祈祷祖先显灵,拜求降福免灾而举行的一项敬神拜祖的仪式。
礼仪的起源(二)中国古代礼仪的形成与发展1、原始礼仪只是礼仪的萌芽。
2、礼仪的正式形成,始于奴隶社会。
3、封建社会的礼仪,标志着礼仪进入了一个发展、变革的时期。
(1)形成了以儒家学说为主导的正统的封建礼教。
(2)宋代将封建礼仪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3)明清两朝使封建礼仪更加发展和完善。
礼仪的起源(三)中国古代礼仪的内容及特点1、内容(1)宗教信仰仪式(2)典章制度(3)礼节仪式(4)道德规范礼仪的起源2、特点(1)礼仪涉及内容广泛,原始礼仪以崇拜为主。
(2)强调尊君,将人划分为不同的尊卑等级。
(3)强调男权思想,歧视妇女。
(4)压制民主,扼杀个性,实行强权统治。
二、现代礼仪(一)礼仪的含义¡°礼仪¡±一词最早出现于《诗经.小雅.楚茨》中¡°为宾为客,献酬交错,礼仪卒度,笑语卒获¡±礼貌¡ª¡ª¡ª¡ª礼节¡ª¡ª¡ª¡ª礼仪现代礼仪◆礼貌:一般是指在人际交往中,通过言语、动作向交往对象表示谦虚和恭敬。
◆礼节:通常是指人们在交际场合,相互表示尊重、友好的惯用形式。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的各种具体交往中,为了互相尊重,在仪表、仪态、仪式、仪容、言谈举止等方面约定俗成的,共同认可的规范和程序。
现代礼仪(二)现代礼仪的特征1、规范性2、限定性3、可操作性4、传承性5、时代性现代礼仪(三)现代礼仪应遵循的原则1、遵守原则2、自律原则3、敬人原则4、宽容原则5、平等原则6、从俗原则7、真诚原则8、适度原则现代礼仪(四)现代礼仪的功能1、教育功能2、创造功能3、沟通功能4、协调功能5、维护功能三、旅游礼仪(一)东方礼仪与西方礼仪1、东方礼仪及其特点(1)重视血脉亲情(2)谦逊、含蓄(3)承认现实、满足现状(4)强调共性(5)礼尚往来旅游礼仪2、西方礼仪及其特点(1)简单实用(2)崇尚个性自由(3)惜时如金(4)自由、平等、开放旅游礼仪(二)旅游礼仪1、含义指在旅游接待服务的过程中,对旅游者表示尊重和友好的一系列的行为规范,是礼仪在旅游接待服务过程中的具体运用。
第一章_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1)
“五礼(吉礼、凶礼、军礼、 宾礼、嘉礼)”
祭祀之事为吉礼
丧葬之事为凶礼
宾客之事为宾礼
军旅之事为军礼
嘉礼
婚冠之事为嘉礼
什么是“礼仪”?
“礼仪” = 礼 + 仪
“礼”是指礼节和礼貌; “仪”是指仪表、仪容、仪态和仪式。 礼仪:对礼节、仪式的统称。是在人际交
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
巫
“降神仪式”和“咒语”构成巫术的主要内 容 应用 祈求帮助 招魂 驱鬼 避邪
彝族另一种巫师苏尼在驱鬼时,在火塘边摆许多树枝贡品,他绕火塘而行, 一边敲羊皮鼓,一面请各位山深神降临,随后突然把一个陶罐口打开,说: “把鬼捉住了快放在陶罐里”,说完立即把口封住,并喊:“害人的鬼, 我要烧死你!”说完,苏尼把陶罐中鬼倒进火塘,并说:“鬼阿,你等着 吧,到竹筐能盛水时,你再回来。”
第一章 礼仪概述
礼仪的起源与发展史
目 录
礼仪的含义及本质 礼仪的特征 礼仪的意义
禮
寻根 问“礼”
示 +豊
一、礼仪文化的起源
货物交换起源说 《礼记》: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 而不往亦非礼也。 人们之间互相交换产品的行为 以物易物的交换行为本身就是礼 不公平的交换,使礼内容发生变化,与之相 适应的仪式也带有尊崇的社会色彩
礼仪的具体表现之五: —— 仪表
指人的外表,是一个人总体外表的统称。 包括人的容貌、发型、个人卫生、服饰、 姿态等方面。
仪容:指一个人的容貌,包括面部和头部。 包括发式、面容和化妆等。通过仪容修饰以 展现或淡雅清秀或健康自然的富有个性的容 貌。是一个人精神面貌和内在气质的外在体 现。 仪态:指一个人的举止的姿态和风度。姿态 指身体呈现的样子,风度则属于内在气质的 外化。包括站姿、坐姿、行姿、蹲姿、导姿、 笑姿、手势。
中国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礼仪的起源与发展(礼仪之邦)1.礼仪发展史大致分为礼仪的萌芽时期、礼仪的草创时期,形成时期,发展和变革时期,强化时期,衰落时期,现代礼仪时期和当代礼仪时期等八个时期。
礼仪的形成和发展,经历啦一个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从零散到完整的渐进过程。
(1)礼仪的萌芽时期(公元前5万年-公元前1万年)(2)礼仪起源与原始社会时期,在长达100多万年的原始社会历史中,人类逐渐开化。
在原始社会中、晚期(约旧石器时期)出现啦早期礼仪的萌芽。
(3)礼仪的草创时期(公元前1万年-公元前22世纪)公元前1万年左右,人类进入新石器时期,不仅能制作精细的磨光石器,并且开始从事农耕和畜牧。
在其后数千年岁月里,原始礼仪渐具雏形。
(4)礼仪的形成时期(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771年)约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771年,中国由金石并用时代进入青铜时代。
金属的使用,使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生产跃上一个新台阶。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财富除消费外有啦剩余并逐渐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因而出现阶级对立,原始社会由此解体。
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5世纪的夏代,开始从中国原始社会时期2. 大体有五种礼仪起源说:一是天神生礼仪,二是礼为天地人的统一体,三是礼产生于人的自然本性,四是礼为人性和环境矛盾的产物,五是礼生于理,起于俗。
何为礼仪,礼仪即礼节与仪式。
礼仪的本质是治人之道,是鬼神信仰的派生物。
人们认为一切事物都有看不见的鬼神在操纵,履行礼仪即是向鬼神讨好求福因此,礼仪起源于鬼神信仰,也是鬼神信仰的一种特殊体现形式。
“礼”,在世界其他民族一般指礼貌、礼节,而在中国乃是一个独特的概念,有多重含义。
首先,礼是最高的自然法则,是自然的总秩序、总规律。
“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天地之经,而民实则之。
则天之明,因地之性,生其六气,用其五行。
气为五味,发为五色,章为五声。
淫则昏乱,民失其性。
是故为礼以奉之。
”将天地万物的生长、位置、秩序、相互关系,都解释为礼所安排的。
中国的礼仪起源和发展
中国的礼仪起源和发展中国自古就以交际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其漫长的礼仪发展史大致可以分为礼仪的萌芽时期、礼仪的草创时期、礼仪的形成时期、礼仪的发展和变革时期、礼仪的强化时期、礼仪的衰落时期、现代礼仪时期和当代礼仪时期等8个时期。
礼仪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从零散到完整的渐进过程。
1、礼仪的萌芽时期(公元前5万年-公元前1万年)礼仪起源于原始社会时期,在长达100多万年的原始社会历史中,人类逐渐开化。
在原始社会中、晚期(约旧石器时期)出现了早期礼仪的萌芽。
例如,生活在距今约1.8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就已经知道打扮自己。
他们用穿孔的兽齿、石珠作为装饰品,挂在脖子上。
而他们去世的族人身旁撒放赤铁矿粉,举行原始宗教仪式,这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葬仪。
2、礼仪的草创时期(公元前1万年-公元前22世纪)公元前1万年左右,人类进入新石器时期,不仅能制作精细的磨光石器,并且开始从事农耕和畜牧。
在其后数千年岁月里,原始礼仪渐具雏形。
例如在今西安附近的半坡遗址中,发现了生活距今约五千年前的半坡村人的公共墓地。
墓地中坑位排列有序,死者的身份有所区别,有带殉葬品的仰身葬,还有无殉葬品的俯身葬等,此外,仰韶文化时期的其他遗址及有关资料表明,当时人们已经注意尊卑有序、男女有别。
而长辈坐上席,晚辈坐下席;男子坐左边,女子坐右边等礼仪日趋明确。
3、礼仪的形成时期(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771年)约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771年,中国由金石并用时代进入青铜时代。
金属器的使用,使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生产跃上一个新台阶。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财富除消费外有了剩余并逐渐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因而出现阶级对立,原始社会由此解体。
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5 世纪的夏代,开始从中国原始社会末期向早期奴隶社会过渡。
在此期间,尊神活动升温。
在原始社会,由于缺乏科学知识,人们不理解一些自然现象。
他们猜想,照耀大地的太阳是神,风有风神,河有河神……因此,他们敬畏“天神”,祭祀“天神”。
礼仪的起源和发展
礼仪的起源和发展一、礼仪的起源礼仪的起源是什么,至今仍是众说纷纭,没有统一的说法。
一般而言,主要有以下五种学说较为盛行:第一是天神产生礼仪学说;第二是,礼仪为天地人三者的统一;第三是,礼仪根源于人原有的自然属性;第四是,礼仪实际上是环境与人性矛盾的产物;第五是,礼仪产生理,起源于俗。
虽然理论在不同的时候有不同的侧重,但根本上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从理论层面而言,礼仪的产生,是人类发展过程中,协调主客观矛盾的产物。
第一,自然界中,人类为了维护基本的“伦理秩序”,礼仪便应运而生。
人类进化、发展的整个过程,实际上是与大自然抗争的过程,在原始社会初期,我们的祖先是以群居的方式居住在一起,由于男女老少居住在一起,必然要受到一定秩序的制约和调整,且这种秩序必须被所有的成员认可且自愿遵守。
在处理这些内部关系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积累起来的“人伦秩序”,便是最早的“礼”的表现形式气。
第二,平衡欲望与现实的差距。
人类追求的欲望与现实能够实现欲望之间往往有一定的差距,妥善处理这个差距是维持社会稳定的基本前提,而礼仪正是为了平衡这一差距而产生的。
人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实现某种目的,必然会对某些特殊的人、事、物产生欲望,但是这些欲望不可能均如愿以偿的实现,“求而不得”、“欲而不能”的情形时有发生,这就需要人们遵循一定的规则,控制欲望,从而控制自己的行为,“礼仪”便是具有控制功能的规则。
(二)从礼仪的表现形式上而言,原始的各种宗教活动中的祭祀是礼仪的起源。
在原始社会,由于科技水平及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迷信思想较为浓厚,往往对鬼神很敬畏,为了祈求神灵的保护,往往会开展祭天、敬神的祭祀活动,祭祀的主要内容则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礼”。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发展,和祭祀活动有关的各项规章制度也得到了完善,最终形成了“祭祀礼仪”。
伴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原有的祭祀礼已然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在调和人们的精神需求和现实关系的矛盾时,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中国古代礼仪》课件(81张PPT)
后代宗庙祭祀所沿用的制度,基本上还是周代的礼制。 史籍记载历代君王田猎之事甚多,大都是以田猎作为游嬉玩乐的方式,因而荒废政务,伤害百姓的也不在少数。
(冠礼、婚礼、丧礼、祭礼、相见礼、跪 诸侯战胜敌方,向天子或大国报告胜利消息,也称为献捷。
“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 智、信。
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 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 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
“五常” 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 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三从四德”: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妇德、妇 言、妇容、妇功。
汉代司马相如写《上林赋》,扬雄写《羽猎赋》等都是为了谏讽皇帝勿沉溺于狩猎。
拜礼)。 这是《周礼》所记的制度,大概是一种理想主义的规划。
——以吊礼哀祸灾
3、变革时期:春秋战国时期
奴隶社会瓦解后人类进入封建社会。在 这一时期出现了孔子、 孟子、荀子等为代表的不同学派,形成了以儒家学派学说为主导 的正统封建礼教。
中国古代礼仪
• 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 著称于世。在其五千年的历史演变过程中, 礼强烈地影响和制约着中国人的思想言论 和行动。重礼仪、守礼法、行礼教、讲礼 信、遵礼义已内化为一种民众的自觉意识 而穿于其心理与行为活动之中,成为中华 民族的文化
4.社稷
社是土神,稷是谷神。建国以社稷为先,于是“社稷”也成为国家的代称。祭
祀社稷神在社稷坛。祭祀社稷神,最切近功利的目的是祈谷,因此有“春祈秋报”
之祭。
礼仪的起源和发展
第一节礼仪的起源和发展一、中国礼仪的起源与发展:1、中国礼仪的发展历程:(1)萌芽期(公元前5万年——公元前1万年)(2)草创期(公元前1万年——公元前22世纪)(3)形成期(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771年)(4)发展和变革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5)强化期(公元前221年——1796年)(6)衰落期(1796年——1911年)(7)现代礼仪时期(1912年——1949年)(8)当代礼仪时期(1949年至今)第一节礼仪的起源和发展二、中西礼仪的异同1、在表达方式方面:中国礼仪不仅注重礼貌,而且讲究礼节;强调以让位礼,提倡中庸之道,表现既热情亲切,又谦逊含蓄。
西方礼仪不仅文明礼貌,而且思想开放,强调实用,提倡平等,情感外露,表达率直坦诚,没有中国人那样强烈的家庭本位,而强调个人本位。
2、在礼品馈赠方面:中国人讲究礼数,重视礼尚往来,往往把送礼作为人际交往的媒介和桥梁。
西方人反对繁文缛节和过分客套造作,一般不轻易送礼,送礼也很简单,一般不送过于贵重的礼品,但都重视礼品的包装,讲究礼品的文化格调与艺术品位。
3、在礼仪活动方面:中国人讲人情,重人脉,注重人伦亲情和家族血缘,讲究敬老爱幼,尊重老者优先,事事讲究论资排辈,“官本位”意识较强。
西方人崇尚个性自由,注重功利,提倡女士优先,讲究绅士风度。
虽也有等级之分,但并不十分突出,把个人尊严看得神圣不可侵犯。
4、在“老”的称呼方面:中国人尊敬的称呼上了岁数的长者为“老先生”、“老师傅”、“老专家”等,象征着经验丰富。
在西方国家,“老”意味着精力不济,走下坡路。
有时“老”就是“不中用”的代名词。
西方老人独立意识强,不愿意麻烦别人,自然也不乐意被别人尊称为“老人”。
5、在宴请方面:中国人请客时,往往客气的说:“没什么菜,请随便用。
”因为中国人一向认为“谦受益,满招损。
”且请客时食物若被客人一扫而光,主人在面子上会很不好看。
因为这也许表明食物准备不充足或客人还没有吃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礼仪的起源
▪ 第一个阶段:
“礼立于敬而源于祭” ——尧舜禹时期
2020/2/22
起源于人类最原始的两大信仰: 一是对天地的信仰 二是对祖先的信仰
中华礼仪的起源
▪ 古人有言:“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 美,故称华。”古代华夏族正是以丰富的礼仪文化 而受到周边其他民族的赞誉的。
▪ 早在孔子以前,已有夏礼、殷礼、周礼三代之礼, 因革相沿,到周公时代的周礼,已比较完善。
什么是“礼仪”?
“礼仪” = 礼 + 仪
“礼”是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 互相尊重,诚恳和善,谦恭并有分寸。 “仪”是礼的外在表现形式,是礼在人们的 语言、行为、仪态等方面的具体表现。
礼仪的内涵 ?
1.礼仪是一种行为准则,表现为一定的章 法。
2.礼仪是一定时期约定俗成、共同认可的准 则或规范。
3.礼仪是协调人际关系的调节器。 4、讲究礼仪是社会文明的一个显著
目
礼仪的含义及本质
录
礼仪的意义
礼仪的特征
我国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礼 “礼立于敬而源于祭” 起源于人类最原始的两大信仰: 一是对天地的信仰 二是对祖先的信仰
中华礼仪的起源
▪ 古人有言:“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 美,故称华。”古代华夏族正是以丰富的礼仪文化 而受到周边其他民族的赞誉的。
▪ 早在孔子以前,已有夏礼、殷礼、周礼三代之礼, 因革相沿,到周公时代的周礼,已比较完善。
2020/2/22
中华礼仪的起源
▪ 孔子
▪ 孟子
▪ 荀子
2020/2/22
▪ 管仲
孔子:
“为国以礼” “克己复礼”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2020/2/22
孟子
•孟子:重视“礼” ,并把仁、义、 礼、智作为基本道德规范,他还 认为“辞让之心”和“恭敬之心” 是礼的发端和核心。
标志。
礼仪的具体表现之一: —— 礼貌
▪ 是指人们在交往时,通过言语、动作向 交往对象表示谦虚、恭敬和友好的行为 规范。
▪ 礼貌是礼仪在言语动作上的外在表现, 侧重于表现人的品质与素养。
▪ 礼貌的表现形式 仪容、仪表、仪态 语言、谈吐 着装、服饰、发型 面部表情、姿势
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方式、 态度
礼仪的两大要素
▪ 思想与形式 ▪ 思想(礼):礼的灵魂,内心深处的
“德”,需要借由形式表达出来。 ▪ 形式(仪):礼的外壳,直观、易学,容
易引起注意、传递、感化人们,但必须有 思想作为灵魂和支撑。否则,徒有其表/形 ▪ 礼与仪互为依存,缺一不可
第一章 礼仪概论
第一章 礼仪概论
礼仪的起源与发展史
2020/2/22
荀子
•“人无礼则不生, •事无礼则不成, •国无礼则不宁
2020/2/22
2020/2/22
管仲
“礼义廉耻, 国之四维, 四维不张, 国乃灭亡。”
中华礼仪的起源
▪ 第二个阶段:
礼仪形成时期——春秋战国
2020/2/22
中华礼仪的起源
▪ 第三个阶段:
礼仪发展完善时期——西汉
2020/2/22
▪ 《歌唱祖国》 ▪ 4.天安门广场每日升降国旗的时间是根据什么确定的? ▪ 根据北京天文台提供的北京地区太阳出没时间表确定
的。
礼仪的具体表现之四: —— 仪表
礼仪的具体表现之二: —— 礼节
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 在交际场合中,相互表示问候、 致意、祝愿、慰问以及给予必要 的协助与照料的惯用形式。
礼节是礼貌的具体表现,是礼 仪的一种形式。
▪ 现代礼节主要包括:介绍的礼节、握手 的礼节、打招呼的礼节、鞠躬的礼节、 拥抱的礼节、亲吻的礼节、举手的礼节、 脱帽的礼节、致意的礼节、作揖的礼节、 使用名片的礼节、使用电话的礼节、约 会的礼节、聚会的礼节、舞会的礼节、 宴会的礼节等等
和支援固然重要,通过一定的礼仪形式表达 内心感受也非常必要。
我们平时经历过哪些习以为常的形式?
▪ 仪式:通过极富意味的、有象征意义的程序 和形式,使有意义的事情拥有一种伟大的时 刻,获得神圣、庄严与尊重。可以唤起心灵 的崇高体验,不断激励升华精神。
礼与仪——让“形式”成为“仪式”
▪ 策划一个募捐方案,如何使募捐活 动更感人?
根据自己的经验,探讨我们 与不同的人见面时握手的礼节
与同学见面: 自己应该主动伸手。 与长辈见面: 应该等长辈主动伸手。 与异性朋友见面: 男性应该等女性先伸手后再握手,男性只 握女性手指即可;女性如果无握手之意, 男性不应伸手,而以点头示意。
礼仪的具体表现之三: —— 仪式
▪ 是一种较为正式的礼节形式。 它表示对所含内容的重视的程 度。
中华礼仪的起源
董仲舒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廉耻勇
2020/2/22
▪ 中国古代礼仪的内容
▪ 1. 宗教信仰仪式(原始社会礼仪) ▪ 2. 典章制度(如:国家机构设置、官吏考
选、君臣等级) ▪ 3. 礼节仪式(祭祀、冠婚、宾客等) ▪ 4. 道德规范(如三纲五常、三从四德)
▪ “五礼(吉礼、凶礼、军礼、 宾礼、嘉礼)”
祭祀之事为吉礼
丧葬之事为凶礼
宾客之事为宾礼
军旅之事为军礼
嘉礼
婚冠之事为嘉礼
我国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古代
近代
现代
1840
1949
现代礼仪和古代礼仪的本质区别:
▪ 古代礼仪具有强烈的迷信色彩,封建礼仪是 愚民政策。现代礼仪吸收和继承了古代礼仪 中的文明成果,更多的是体现了人们的高尚 道德情操、文明素养、自由平等、相互尊重。
▪ 仪式的内容和形式:迎送仪式、 签字仪式、开幕式、闭幕式、 颁奖仪式等。
▪ 1.参加升国旗仪式应注意什么?
▪ 衣着整洁,脱帽肃立,行队礼或注目礼,唱国歌严肃, 准确,声音宏量。
▪ 2.武警军乐队每月哪几天在天安门广场为升旗仪式演奏? ▪ 每逢旬一,即每月的1日、11日、21日和重大节日、春节
▪ 3.担负升旗任务的武警军乐队从天安门城楼下向广场 行进时演奏的是哪一支曲子?
为什么要学习礼仪? 为什么要学习礼仪?
为什么要学习礼仪? 什么是礼仪?
为遇难者默哀2008-5-12.-14:28
您怎样看待这些“仪式”?
▪ 对人类灾难同情、哀悼、关切的真心表达? 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
▪ 徒有其表的表演“作秀”?无济于事的形式 主义?
▪ “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记》 ▪ 面对灾难,内心的同情和哀悼、务实的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