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
地球运动专题1---经纬线等基础概念汇总
![地球运动专题1---经纬线等基础概念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805312450b4e767f5acfce74.png)
半圆形;两条正相对的 经线 组 成经线圈,且每个 经线圈 均可平
分地球
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变短,赤道最长,
特 点
长度
相互 关系
约 万千4 米,两极分别收缩成一个
点。南、北纬度数相同的纬线长度 相等
所有纬线都 相互平行
所有的经线长度都 相等
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 两极点
间隔 任意两条纬线间的间隔处处 相等
答案:(1)正北 东北 (2)B (3)C (4)B (5)丙>乙>甲
地球公转运动示意图的判读与应用
1.判断公转速度 地球公转轨道为一近似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其中一个焦点上,地球公转速度 的大小可根据近、远日点进行判断,具体分析如下:
具体判断如下:
日地距离和公转速度图
2.判断四个节气 在地球公转示意图上判断四节气可从以下 两个角度进行: (1)利用近、远日点判断,如右图:A为近日 点,此时为1月初,最接近的节气为北半球 冬至日,随地球公转方向依次为B接近春分 日,C接近夏至日,D接近秋分日。同理可利用C(远日点)进行判断。 (2)利用太阳直射点位置判断:如右图: 地球公转至A处时太阳直射在南回归 线,为北半球冬至日,依次可判断B为 春分日,C为夏至日,D为秋分日。同理 可利用C(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进行判断。
C.先渐快后渐慢
D.先渐慢后渐快
答案:(1)C (2)A
() ()
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影响分析
黄赤交角的变大或变小所导致的一系列现象的变化,图解如下:
(1)理解黄赤交角的变化带来的影响,关键是理解几种数据间的关系。如图:
①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 ②黄赤交角与极圈度数互余。 ③黄赤交角=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 (2)黄赤交角变化影响如下所示:
化学专题-专题14 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综合二-高考化学母题题源系列 Word版含解析
![化学专题-专题14 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综合二-高考化学母题题源系列 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eb9f1fd6bec0975f565e261.png)
【母题来源】2018年高考新课标2卷【母题题文】CH4-CO2催化重整不仅可以得到合成气(CO和H2),还对温室气体的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回答下列问题:(1)CH4-CO2催化重整反应为:CH4(g)+CO2(g)=2CO(g)+2H2(g)。
已知:C(s)+2H2(g)=CH4(g) ΔH=-75kJ·mol−1C(s)+O2(g)=CO2(g) ΔH=-394kJ·mol−1C(s)+1/2O2(g)=CO(g) ΔH=-111kJ·mol−1该催化重整反应的ΔH==______ kJ·mol−1。
有利于提高CH4平衡转化率的条件是____(填标号)。
A.高温低压B.低温高压C.高温高压D.低温低压某温度下,在体积为2L的容器中加入2molCH4、1molCO2以及催化剂进行重整反应,达到平衡时CO2的转化率是50%,其平衡常数为_______mol2·L−2。
(2)反应中催化剂话性会因积碳反应而降低,同时存在的消碳反应则使积碳量减少。
相关数据如下表:75①由上表判断,催化剂X____Y(填“优于”或“劣于”),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在反应进料气组成、压强及反应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某催化剂表面的积碳量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升高温度时,下列关于积碳反应、消碳反应的平衡常数(K)和速率(v)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填标号)。
A.K积、K消均增加B.v积减小,v消增加C.K积减小,K消增加D.v消增加的倍数比v积增加的倍数大②在一定温度下,测得某催化剂上沉积碳的生成速率方程为v=k·p(CH4)·[p(CO2)]-0.5(k为速率常数)。
在p(CH4)一定时,不同p(CO2)下积碳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则p a(CO2)、p b(CO2)、p c(CO2)从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
高中政治《哲学常识》第二专题一切从实际出发专题复习系列
![高中政治《哲学常识》第二专题一切从实际出发专题复习系列](https://img.taocdn.com/s3/m/1dfe9ec919e8b8f67c1cb99f.png)
第二专题一切从实际出发【高考考核内容与要求】Ⅰ、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含义。
Ⅱ、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从主观出发的现实意义。
【基础知识】Ⅰ、基本概念1.一切从实际出发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这是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是科学的方法论,是学习唯物论知识的根本目的。
所以应准确、全面地对这一概念作以下的把握:⑴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含义:就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
⑵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重要性: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地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2.主观主义:就是从主观出发,主观认识脱离当时当地的客观实际。
3.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哲学观点。
4.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识的哲学观点。
Ⅱ、基本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1.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的方法论意义本专题的内容是前一专题的延伸。
总的来说前一专题“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是基本原理,有什么样的原理,就应该有与之相应的方法论。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根本要求。
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的原理,要求我们的思想必须如实地反映客观存在的事实,做到主观符合客观,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有效地改造世界。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原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
凡是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是唯物主义;凡是承认世界的本原是意识的,是唯心主义。
方法论意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
Ⅲ、理论与实践的联系1.揭批“法轮功”的歪理邪说⑴背景材料材料一:“法轮功”的创立者李洪志散布种种歪理邪说,蛊惑人心。
他说:“世界上的一切,大到宇宙,小到分子原子,都是神安排的,社会的发展也是神安排的”;“宇宙中的所有物质都是灵体,都是有思想的”;“地球有三次爆炸,第一次是我师爷定的,第二次是我师傅定的,第三次爆炸是我来定的,我使用功力也只能让地球爆炸时间推迟30年”。
中考化学专题讲座 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中考化学专题讲座 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2f4e670676a20029bc642da6.png)
专题讲座一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回目录考点剖析:1、化学用语化学用语是化学学科的语言工具,熟悉并熟练应用化学用语,是初中学生应该具有的化学学科基本素质之一,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学用语有: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对其基本要求是能够理解其意义并能正确书写。
2、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分类重点掌握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会判断物质的类别并掌握各类物质的读法、写法。
3、物质的性质和变化重点掌握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基本概念,并运用这些概念对具体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进行判别。
4、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理论解释,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去解决实际问题。
中考热点预测1、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用化学用语表示微粒或元素化合价,根据物质名称或指定物质类别书写化学式是较典型的题。
近年来联系最新科技信息的题目渐多,一般是根据题目提供的化学式说明新物质的元素组成或分子构成情况。
2、物质的结构和分类分子、原子、离子定义及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等内容是本部分考查的重点,联系环保、化工等问题,考查物质的类别、组成或构成及隶属关系。
在介绍一种新物质或有关环保、毒品或中毒的事件后,要求考生根据题给信息进行讨论和判断,是较新潮的题型。
3、化学方程式判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化学方程式的读法等内容是考查的重点,对化学反应类型的考查多与书写方程式相揉和,特别是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是必考点。
4、质量守恒定律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理论解释是本部分的基础,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决实际问题是各地中考题中的常见题型,如: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化学反应之中某物质的质量变化、求某物质的化学式或推断物质的组成。
复习技巧点拨1、掌握规律,把好记忆关,在记忆过程中注意总结,增强应变能力和迁移能力。
2、复习时要有所侧重,在中考中,化合价与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是必考知识点,对于这样的精品知识,复习时要重点突破。
第一专题---公共危机管理的基本理论
![第一专题---公共危机管理的基本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fac9d4b3a0116c175f0e4854.png)
●关于教材●关于课堂要求除了不可抗力,出勤需满13次;请假须有假条;有纲要式笔记;●关于成绩评定平时60%+ 期末40%;平时成绩= 出勤+发言+作业+笔记+其他;旷课扣3分/次,事假扣2分/次,公假不扣);旷课满3次,取消平时成绩;迟到3次等于1次旷课。
参考文献陈丽华《公共视角下的危机管理》胡税根《公共危机管理通论》江川《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案例与启示》马怀德《应急管理法治化研究》余潇枫《非传统安全与公共危机治理》唐钧《公共部门的危机公关与管理》郭济《政府应急管理实务》薛澜《危机管理》薛克勋《中国大中城市政府紧急事件响应机制研究》胡百精《危机传播管理》周晓丽《灾害性公共危机治理》丁俊杰《网络舆情与突发公共事件危机管理经典案例》张小明《公共部门危机管理》高鹏程《危机学》陆忠伟《非传统安全论》1. 近一年来国内外的突发危机事件7.23动车事故,并引发“地震”;黑龙江矿难;飓风艾琳致美国230万人撤离,死亡8人,纽约市首次停运地铁,7000架次航班被取消,抢购应急物资,10万国民警卫队候命,2010年上海静安区民宅大火,死亡50多人;2011年6月11日蓬莱渤海湾海域溢油事件;危机无处不在。
美国著名咨询顾问史蒂文·芬克《危机管理》:危机就像死亡和纳税一样难以避免。
※认识危机,治理危机,对于人类安全和幸福,对于社会发展和进步,重要而必须。
2. 报警和求救电话知多少?在异地怎样拨打案发地报警电话?投币和磁卡电话是否需要先投币或插卡?3.因为突发事件而下台的官员第一专题公共危机管理的基本理论一、公共危机管理及其相关概念1.“危机”【美国际政治学家】·赫尔曼:危机是某种特定的形势,在这种形势中,其决策主体的根本目标受到威胁,而且作出决策的反应时间很有限,其发生出乎决策主体的意料。
——决策视角【荷兰危机管理研究专家】罗森塔尔:危机是指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很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作出关键性决策的事件。
专题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理论基础练习题
![专题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理论基础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5081e6adbe23482fb5da4c55.png)
专题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其理论基础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C)A.三XX义B.新XX主义C.思想D.理论2.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把思想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C)A.遵义会议B.党的六届六中全会C.党的七大D.党的七届二中全会3.思想基本形成是在(B )A.国民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前、中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4.思想最显著、最本质的特点是(B )A.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B.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C.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D.是在同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斗争中产生的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C)A.思想B.理论C.“四个全面”D.科学发展观6.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科学命题是在(C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B.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C.党的十二大上D.党的十三大上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D)A.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B.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C.发展社会主义XX,尊重和保障人权D.实现人民愿望、满足人民需要、维护人民利益8. 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概念的是(D )A、李大钊B、周恩来C、刘少奇D、9.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在(A )A.坚持党的先进性B.坚持执政为民C.坚持党的阶级性D.坚持与时俱进10.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B )A.坚持党的先进性B.坚持执政为民C.坚持党的阶级性D.坚持与时俱进1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里的“本”、“基”、“源”说到底就是(C )A.发展先进生产力B.发展先进文化C.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D.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12.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其本质和核心是(C )A.全面发展B.协调发展C.以人为本D.可持续发展13.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D )A.以人为本B.稳定C.改革D.发展14.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高中数学基础与解法全集
![高中数学基础与解法全集](https://img.taocdn.com/s3/m/acb31120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f4.png)
高中数学基础与解法全集球的定义:第一定义: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旋转体叫球体,简称球。
半圆的圆心叫作球的球心,半圆的半径叫作球的半径,半圆的直径叫作球的直径。
第二定义:球面是空间中与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的集合。
球: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旋转体叫做球体(solid sphere),简称球。
专题一:子集考点1:集合的基本运算考点2:子集之间的关系专题二:函数考点3:函数及其则表示考点4:函数的基本性质考点5: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考点6:指数与指数函数考点7:对数与对数函数考点8:幂函数考点9:函数的图像考点10:函数的值域与最值考点11:函数的应用领域专题三:立体几何初步考点12:空间几何体的结构、三视图和看著图考点13: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考点14:点、线、面的边线关系考点15:直线、平面平行的性质与判定考点16:直线、平面横向的认定及其性质考点17:空间中的角考点18:空间向量1. 高中数学新增内容命题走向追加内容:向量的基础知识和应用领域、概率与统计数据的基础知识和应用领域、初等函数的导数和应用领域。
命题走向:试卷尽量覆盖新增内容;难度控制与中学教改的深化同步,逐步提高要求;注意体现新增内容在解题中的独特功能。
(1)导数试题的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导数的概念、求导的公式和求导的法则;第二层次:导数的直观应用领域,包含求函数的极值、单调区间,证明函数的多寡性等;第三层次:综合考查,包括解决应用问题,将导数内容和传统内容中有关不等式和函数的单调性等结合在一起。
(2)平面向量的考查建议a.考查平面向量的性质和运算法则及基本运算技能。
要求考生掌握平面向量的和、差、数乘和内积的运算法则,理解其直观的几何意义,并能正确地进行运算。
b.考查向量的座标则表示,向量的线性运算。
c.和其他数学内容结合在一起,如可和函数、曲线、数列等基础知识结合,考查逻辑推理和运算能力等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础的知识与基本理论
![基础的知识与基本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82f1995acaaedd3383c4d3aa.png)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一、名词解释1.肋弓:由第8-10肋软骨依次连至上位肋软骨,形成肋弓。
2.腹股沟三角:由腹股沟韧带、腹直肌、腹壁下动脉三者围成的三角区。
为腹壁薄弱区域之一,又名“直疝三角”。
3.十二指肠大乳头:为十二指肠降部近中份后内侧壁的圆丘状隆起,是胆总管与胰管的共同开口处。
4.齿状线:是肛柱下端与肛瓣之间连结而成的锯齿状环线。
是肠管黏膜与肛门皮肤的分界线,亦为临床内、外痔的分界。
5.阴道穹:阴道上端环抱子宫颈阴道部而成环形间隙,其后部最深,紧邻直肠子宫凹陷,临床可经阴道后穹穿刺诊治腹膜腔内疾患。
6.小网膜:指肝门与胃小弯、十二指肠上部间的双层腹膜皱襞,可分为左侧的肝胃韧带与右侧的肝十二指肠韧带两部分。
7.甲状腺峡:为连结于甲状腺左、右叶的中间部,多横架于第2-4气管软骨环前方。
行高位气管切开术时谨防误伤。
8.小脑扁桃体:小脑半球下面近枕骨大孔上处膨隆出的部分。
颅内高压时可致枕骨大孔疝(小脑扁桃疝)而危及生命。
9.阈值:能使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阈值越小,组织兴奋性越高。
10.交叉配血:将受血者红细胞与供血者血清(主侧),供血者红细胞与受血者血清(次侧)别混合,观察有无凝集反应的试验,为输血提供指导。
两侧都不凝集,方能安全输血。
11.窦性心律:由窦房结起搏而形成的心脏活动节律。
12.肾小球滤过率:单位时间内经肾小球滤出的血浆液体量。
13.肺泡通气量: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等于(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
14.肾糖阈:尿中刚刚出现葡萄糖时的血糖浓度。
正常为9-10mmol/L。
15.牵涉痛:内脏疾病引起某些体表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
16.侏儒症:幼年缺乏生长激素导致患儿生长停滞,身材矮小。
17.亚基:蛋白质四级结构中,每条具有独立三级结构的多肽链。
18.同工酶:指具有相同催化活性,但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及免疫学反应等都不相同的同一组酶,又称同工异构酶。
《教育学原理》教学大纲
![《教育学原理》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6536052a25c52cc58bd6be8a.png)
《教育学原理》教学大纲共计学时:51学时学分:3学分理论学时:36学时课堂研讨:10学时专题讲座:5学时适用专业:教育学、学前专业、小学教育、科学教育、人文教育大纲执笔人:阮成武大纲审定人:周兴国一、说明1.课程性质、地位和作用《教育学原理》是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学及相关教育类专业(本科)的专业基础课。
本门课程以现代教育理论为理论基础,阐明什么是教育,什么是现代教育,什么是社会主义现代教育及它们的功能,阐明教育、社会和人特别是现代教育、现代社会和现代人之间的相互关系,阐明教育在社会和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特别是现代教育在现代社会和现代人发展中的作用,并对教育主体、教育实践等进行深入理论研究和阐释,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规律的认识。
培养学生运用教育学基本原理对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存在问题的分析和研究能力。
本门课程是一门原理性质的课程,它具有宏观性和基础理论性,对学习其他教育课程具有奠基和指导作用,在本专业各门课程中是核心课程和基础课程。
2.课程目标和要求本门课程设置的总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比较全面和比较系统地掌握有关教育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初步了解、分析教育问题和解决教育问题的基本方法;着力培养学生观察教育现象,分析、认识和解决教育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理论思维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教育类专业的各种专业课程奠定知识基础和理论基础。
二、本文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4学时)第一节“教育”的概念一、教育的词源分析二、教育的定义二、教育的基本要素四、教育的结构分析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前教育学时期的教育思想与实践二、教育学的产生三、教育学的多元化发展四、教育学发展的中国历程第三节教育学的学科性质与价值一、教育学的学科性质与研究对象二、教育学的学科价值三、教育学的学习与研究教学要点:[重点]教育的概念及其定义;现代教育的特征;教育学学习和研究方法。
[难点]1、教育的定义;2、教育学的发展趋势;2. 如何进行教育学的学习与研究本章安排课堂研讨1课时第二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4学时)第一节教育的起源及其原型一、教育的神话起源论二、教育的生物起源论三、教育的心理起源论四、教育的劳动起源论五、教育的生活起源论六、教育交往起源论第二节教育的发展阶段一、从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考察教育发展阶段二、从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考察教育发展阶段第三节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一、教育战略化二、教育终身化三、教育全民化四、教育民主化五、教育国际化六、教育个性化七、教育信息化第三节新中国的教育发展一、新中国教育发展历程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规律的认识教学要点:[重点]教育的起源及其原型;从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的关系分析教育的发展阶段;运用教育发展阶段划分的依据对新中国的教育发展进行阶段划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规律。
《组织行为学》二之-专题一---《组织行为学》理论基础
![《组织行为学》二之-专题一---《组织行为学》理论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3962ab880b4e767f5acfcecb.png)
专题一“组织行为学”理论基础第一节组织行为的范畴与方法1.“组织行为学”范畴:是指与”组织行为学”有关的重要概念的集合。
主要包括:组织、行为、人的行为、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行为、”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的相关学科、”组织行为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2.组织:组织是为实现某些目标而设计的人群集合体,是每个成员在这个集合体中进行各种活动的构架系统。
3.“组织行为学”范畴:指与”组织行为学”有关的重要概念的集合。
4.行为:指有机体的所作所为及其活动。
5.人的行为的特点:(1)具有适应性(2)具有多样性(3)具有动态性(4)具有可控性(5)人的行为实质是人的生理、心理因素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和表现。
6.行为主体分为三类:(1)个体行为(2)群体行为(3)7.组织行为:是指社会组织(包括企业)为实现创立时的宗旨,自行产.生动机,采取行动和取得效果的过程。
它是动机、行动和效果的统一。
8.组织的最基层单位:是个体。
9.组织的基层单位:是群体。
10.组织行为的特征:(1)组织行为是整体行为,不是组织成员的单独个人行为。
(2)组织的动机是根据这个组织建立的宗旨产生的。
(3)组织行为是全体组织成员共同活动的行为。
(4)组织行为的效果具有两重性。
(5)组织行为是通过组织成员的个体行为来实现的。
11.组织行为的三个组成部分是:管理行为,群体行为,个体行为。
12.影响组织行为的基本要素:感觉、经验和结果、学习、动机、认知过程、个性和社会影响(社交和友谊)13.“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的运行及其规律的学科。
14.组织结构是组织行为的载体。
15.1958年莱维特教授用管理心理学取代工业心理学。
1914年吉尔布雷斯夫人出版了《管理心理学》。
16.对组织行为研究的内容:(1)组织设计(2)组织诊断(3)组织变革(4)组织发展17.组织行为研究内容包括4个方面(层次):A对个体行为的研究B对群体行为的研究C对组织行为的研究D对社会环境的研究18.组织中的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概览:包括有: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历史学、经济学。
专题(一)商品煤样的采取方法
![专题(一)商品煤样的采取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e0dc2ef50e2524de5187e4d.png)
第一章 采样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采样的目的和特点
但是,采样虽然难度很大,由于采样精密度要 求一般说来不算很高,实践证明,只要按标准要求操 作,还是能够采到有代表性的煤样。
科学的力量是伟大的!
第一章 采样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重要的基本概念与术语
原煤 筛选煤 洗煤 精煤 动力煤
商品煤
采样 子样 初级子样 采样单元 总样 人工采样 机械采样
第一章 采样的理论基础
第四节 煤的不均匀性与采样精密度
在所有的煤炭采、制、化中,误差总是存在的,即用任何一种 方案和方法获得的参数都会偏离该参数的真值。由于不能确切了解 真值,单个结果对真值的偏倚是不可能测定的,只能对试验结果的 精密度做一估算,来衡量方法的可靠性。
第一章 采样的理论基础
第四节 煤的不均匀性与采样精密度
灰分又易于准确检测,且不需用特殊的仪器设备。 所以,常用灰分这个参数的方差来表示采样精密度。如果用灰 分表示的方差能满足采样精度的要求,那么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的 其他参数,一般也会符合要求。因此,常用灰分表示采样精密度。
第一章 采样的理论基础
第五节 采样通则
5.1采样的基本过程
按规定的程序从分布于整个被采批煤的许多不同部位各采 取一份试样(即初级子样),然后将各个初级子样合并成一个 总样。
S d n0 2
2 i
2n
P 2S n0 2
可接受的参比值:
由于很多情况下不能确切的了解真实值,用参比方法所得到得 测定值作为衡量标准。
第一章 采样的理论基础
第四节 煤的不均匀性与采样精密度
4.4采样精密度
煤炭分析中所说的采样精密度是采样、制样和化验总精密度的简 称。用采样、制样、化验总方差来表示。是对同一批煤进行一系列采 样、制样和化验所得结果间的彼此符合程度的度量。总方差等于初级 子样方差与制样、化验方差的加和。
数学教研讲课初中专题(3篇)
![数学教研讲课初中专题(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208486f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6e.png)
第1篇一、引言几何图形是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体现了数学的严谨性,还展现了数学的美感。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几何图形的教学是基础,也是关键。
本专题旨在通过几何图形的探究与拓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几何知识,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专题内容1. 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1)平面图形:三角形、四边形、圆等。
(2)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等。
(3)几何图形的分类:按形状、按性质、按位置关系等。
2. 几何图形的性质与定理(1)三角形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定理、三角形相似定理等。
(2)四边形性质:平行四边形性质、矩形性质、菱形性质、正方形性质等。
(3)圆的性质:圆周角定理、圆心角定理、弦切角定理等。
3. 几何图形的变换(1)平移:平移的性质、平移的坐标变换等。
(2)旋转:旋转的性质、旋转的坐标变换等。
(3)对称:轴对称的性质、中心对称的性质等。
4. 几何图形的应用(1)解决实际问题:利用几何图形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数学竞赛:在数学竞赛中运用几何图形解决问题。
(3)跨学科应用:将几何图形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
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定理。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
3. 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几何图形的变化和性质。
4.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几何图形的动态变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案例以“三角形相似定理”为例,设计以下教学案例:教学目标:1. 理解三角形相似的概念和性质。
2. 掌握三角形相似定理及其证明方法。
3. 能运用三角形相似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如何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案例分析:展示一组相似三角形,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3. 理论讲解:讲解三角形相似定理及其证明方法,强调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条件和性质。
专题一《法理基础》课件
![专题一《法理基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b1b5aaf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bb.png)
• 4、法的社会性
•
法在实现统治阶级职能的同时,还"执行由一切社会性质产生的各种公共事务"
的职能。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进步,法所具有的为公共利益服务的社会职
能,在有关经济、科技、环境等法律部门中所起的积极作用,正日益取得发展。
法的作用
• 明示作用 • 法律的明示作用主要是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明确告知人们,什么是
法的体系
•
法的体系是指根据法在结构上、形式上、历史传统等外部特征以及法律实践
的特点、法律意识和法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等因素对法进行的基本划分。
• 资本主义国家有两大法系,即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
•
大陆法系又称罗马法系、民法法系、法典法系或罗马日尔曼法系,是承袭古
罗马法的传统,仿照《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的样式而建立起来的各国
法律事实
•
所谓法律事实,就是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
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
• 法律事实首先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外在现象,而不是人们的一种心 理现象或心理活动。其次,法律事实是由法律规定的、具有法律
意义的事实,能够引起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或消灭。
•
按照是否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作标准,可以将法律事实大体
在分清事实、分清是非的基础上,弘扬正气、匡扶正
义。”“法律的基本精神是所有权。”“社会主义国
家的法律是为人民服务的工具,而不是统治阶级统治
人民的工具。”“社会主义国家的法律还应该考虑其
对人民的利是否大于其对人民的害这一基本原则。
法的本质
• 法的本质:是统治阶级实现阶级统治的工具。具体地说,它是指国家按照统治阶 级的利益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专题一第一节缓冲溶液》学历案-中职化学高教版21农林牧渔类
![《专题一第一节缓冲溶液》学历案-中职化学高教版21农林牧渔类](https://img.taocdn.com/s3/m/23bdd4bc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a4.png)
《缓冲溶液》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时学习主题为“缓冲溶液”,是中职化学课程中重要的知识点。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缓冲溶液的基本概念、组成及其在化学实验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学习目标1. 理解缓冲溶液的定义、组成及作用;2. 掌握缓冲溶液的pH值计算方法;3. 学会制备简单的缓冲溶液并观察其性质;4. 培养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评价任务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主动性;2. 实验操作评价:评价学生在制备缓冲溶液过程中的操作规范性和实验结果;3. 作业评价: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缓冲溶液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4. 小组讨论评价: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之前学习的溶液知识,引出缓冲溶液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理论学习:讲解缓冲溶液的定义、组成及作用,重点介绍缓冲溶液的pH值计算方法。
3. 实验演示:教师进行缓冲溶液制备的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 学生操作:学生分组进行缓冲溶液的制备,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5. 实验总结:学生分享实验心得,讨论缓冲溶液的性质及其在化学实验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 课堂互动: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加深学生对缓冲溶液理论知识的理解。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小测验:进行关于缓冲溶液知识点的课堂小测验,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 作业布置:布置与缓冲溶液相关的作业,包括理论知识的巩固练习和实验报告的撰写。
3. 作业评阅:教师评阅学生的作业,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并给出针对性的反馈。
六、学后反思1. 教师反思:教师反思本课时的教学效果,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2. 学生反思:学生反思本课时的学习过程,总结所学知识,思考如何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
七、教学资源与支持1. 教学课件:提供与缓冲溶液相关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
专题一:教育法的基本原理
![专题一:教育法的基本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11889913fc4ffe473368abea.png)
侵犯公民的受教育权是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 但是在教育法中并没有得到全面的确认。受 教育权在法律体系中处于什么位置?侵犯受 教育权的行为应当承担哪些责任?这些都是 教育法学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二)研究对象
2. 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及其权利和义务
我国现行教育基本制度体系、教育法 律关系主体的地位、权利和义务(核心内 容)
1999年,齐玉苓发现陈恒燕冒充其姓名后,向山东省枣庄市中级人 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2001年,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最终判决,被告陈 恒燕停止对齐玉苓的姓名权侵犯,以及被告人和单位需赔偿齐玉苓总共 人民币十万元。
真假罗彩霞
罗彩霞是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灵官殿镇人,因被人冒名 顶替上大学,因身份证被盗用造成2009年本该毕业的她无法 毕业。成为新闻热议的话题。 2004年高考后,她没有被任何高校录取,而冒名顶替她 的同学王佳俊却被贵州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录取。命 运由此发生转折,罗彩霞被迫复读一年后考取天津师范大学, 2008年,王佳俊顺利毕业。而本应今年毕业的罗彩霞却不得 不面临因身份证被盗用而被取消教师资格证书等一系列问题。
英语未过四级被取消学位证
状告母校一审被驳回 两大 学生再上法庭 “大学英 语三级考试未能达到55分就 不能得到毕业证”、“考试 作弊不能获得学位证书”, 遭遇此规定的两名大学生对 这两个规定的合法性提出了 质疑,并将学校告上法院,在 一审法院驳回了他们的诉讼 请求后,又提出了上诉。
学校侵权或未尽义务
学生状告母校的十大原因
考试作弊被取消学位
考试不及格被取消学位
退学大学生状告教育部一审败 诉 朱泓原是沈阳工业大学 99级一名全国统招本科生。 2000年9月,因考试不及格,他 被学校以“沈阳工业大学本科 学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为依 据勒令退学。朱泓认为,根据 我国法律规定,高等学校无权 勒令依法招收的学生退学,沈 阳工业大学的行为严重违法。 他向辽宁省教育厅提出申诉, 得到的答复是:沈阳工业大学 勒令朱泓退学依据正确。朱泓 又向教育部申请行政复议,但 教育部再次维持了学校的退学 处分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