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吸引度和唤醒度图片的情绪启动效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唤醒度和吸引度的情绪图片的启动效应

张晓晓 1118403037

摘要

考察了不同唤醒度和吸引度图片对于启动效应的影响。被试为苏州大学在校本科生30名。在平时实验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实验材料的相貌对于被试的判断有明显的影响,所以在本次试验中,启动刺激材料的吸引度也作为其中的一个维度。本实验在严格控制情绪材料的条件下,以不同唤醒度和吸引度的材料作为启动刺激,以经过挑选的中性效价的情绪图片作为靶刺激,通过这样的设计来了解情绪的启动效应。结果表明:启动刺激材料的吸引度与启动效应之间呈现正相关,而唤醒度则没有发现它与启动效应之间存在明显的关系。

1.前言

在心理学的发展中,人们认为人类总是潜意识地按照“积极/高兴”和“消极/不高兴”评价周围环境。在情绪或态度的现有理论中,研究表明个体只需少量认知资源就能快速评价刺激的情绪含义,并影响随后的情绪与认知。这些观点在近二十年里,获得了许多实验证据的支持,其中最直接的是情绪启动研究。该研究先呈现不同效价的启动刺激200ms,间隔100ms后呈现不同效价靶刺激,此时SOA为300ms(SOA指从启动刺激开始呈现到靶刺激开始呈现的时间间隔),当启动刺激与靶刺激效价一致时(如癌症———丑陋)所需反应时比不一致时(如生日———丑陋)更短。因形成意识反应策略并影响随后反应至少需要SOA为500ms,因此如果SOA为300ms时,启动刺激影响了随后的靶刺激反应,可将该过程视为自动、无意识的。可见,情绪启动研究一方面深化了传统的启动范式,将该范式扩展至情绪的研究。另一方面为探索无意识情绪提供了良好的方法和新的途径。此外,该研究因具有直接测量方法所无法取代的优势,现已成为研究态度自动激活的首选方法。鉴于其重要的研究意义,情绪启动研究吸引了大量的研究者并且成为较活跃的领域之一。

Bower在80年代初提出了关于情绪和记忆联想网络模型(association net work model of memory and emotion)①,他认为,情绪或记忆是这个网络上的结点,其他部分的变化必然会引起这些结点的变化。造成这些变化的可以是任何刺激,如听觉,视觉,语言的,也可以是其他的,对情绪结点的刺激,可以引发扩散性的兴奋,这种兴奋可以降低与此有关结点的感觉阈限,如情绪关联词语等。90年代,有人又提出了“无意识情绪模型”(Model of Nonconscious Affect)②.这个模型有种:一是添加模型,认为某些无意识的刺激会诱发人的某种情绪模式的产生,促使人们出现一种弥散性的情绪状态,这种状态通过无意识的方式添加到其他状态之中,对人的行为产生影响。③第二个模型是注意模型(Attention model),这个模型认为,具有情绪刺激的信息会更多的引起人们的注意,当A察觉到B 的细微的情绪的变化,A会更加注意B的情绪变化,当人们察觉到情绪变化的时候,就必然会引起注意。④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很多人研究不同性质和特质的刺激对记忆过程的影响,因此认知过程的启动效应的研究开始了。人们通过实验的方法去验证。比较早的对Bower的模式进行验证的是Murphy和Zajonc R N B,他们提出了情绪首因效应假说。他发现情绪和其他认知现象一样存在情动效应,如果这种情绪是无意识的,这种情绪就成为了人们对事物反应的一个部分,是人的活动有了情绪色彩。⑤之后Challis 和Krane对不同启动状态下词语认知的速度进行研究,发现期待能够启动的情绪状态下(无论是否积极)词语认知速度快于中性状态下的认知速度。⑥

情绪面孔的启动效应主要是研究情绪面孔的效价及唤醒度和启动效应的关系。总结以往

对于阈下情绪启动研究发现,有些研究者从情绪类别论出发,选取了生起的面孔,恐惧的面孔的情绪图片作为启动刺激,对阈下情绪情动效应进行研究。也有些研究从情绪的维度论出发,选取了正负效价的材料做启动刺激,证明了情绪效价的阈下情绪启动效应的存在。⑦

因此本实验从人的情绪的维度论出发,在严格控制情绪材料效价的条件下,以高低唤醒度的材料作为启动刺激,以经过挑选的中性效价的情绪图片作为靶刺激,通过这样的设计来判断情绪的启动效应。

在平时实验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实验材料的相貌对于被试的判断有明显的影响,所以在本次试验中,启动刺激材料的吸引度也作为其中的一个维度。

2.研究方法

2.1被试

预实验:苏州大学在校本科生10名,男女各5名,年龄19~21岁,矫正视力1.0.

实验:苏州大学在校本科生30名,男女各15名,年龄18~22岁,矫正视力1.0以上。

2.2实验材料

本实验的研究材料是从中国情绪图片系统(CAPS)中的情绪面孔。所有图片均来自中国成年的青年男女,并以九点对其唤醒度和吸引度进行评价。

从积极面孔系统中随机挑选15张男性面孔图片,15张女性面孔图片;从消极面孔系统中随机挑选出15张男性面孔图片,15张女性面孔图片。

通过预实验,从中性情绪面孔系统中筛选出30张男性图片,30张女性图片。

2.3实验过程

(1)预实验

在实际操作时多次发现,中国情绪图片系统中的中性面孔在进行二分时(积极或者消极),无论启动刺激如何变化,经常被认为是绝对积极或者绝对消极。考虑到这点,所以先进行一个预实验,从中性情绪面孔图片中选择出相对中性的图片。

从中国情绪图片系统中的中性面孔文件中男女面孔个挑选出50张,利用E-prime2.0设计实验。实验首先出现指导语,要求被试对之后实验中的面孔图片进行反应,认为图片情绪是积极的按“F”,消极的按“J”。每张图片出现的时间是2s,时间到后无论是否反应完都会进入下个环节。每张情绪图片消失后,屏幕上会出现一个“#”,出现的时间为500ms。

从这个实验中挑选在作出作答一致人数小于等于7人的图片,男女各30张,作为正式实验的靶刺激。预实验的被试和正式实验的被试有交叉。

(2)实验

实验材料呈现的程序由E-prime编制。在每次实验先是在白色的屏幕上呈现一个黑色的“#”,时间为500ms,然后呈现启动刺激10ms,之后仍然是“#”,呈现时间是500ms,接下来屏幕中呈现的是靶刺激,时间是3s,被试根据自己的感觉,对靶刺激的情绪积极还是消极进行判断,积极的按“F”,消极的按“J”。时间到后无论是否反应完都进入下个环节。每张启动刺激出现两次,靶刺激也出现两次。每张靶刺激出现的两次分别配以一张积极情绪的启动刺激,和一张消极情绪的启动刺激。

3.实验结果

当实验中被试对靶刺激的反应与启动刺激一致时,认为启动效应成功。经过统计之后,分为男生,女生和总的对60张启动刺激图片的反应启动成功几率。

启动成功几率=启动刺激成功的次数/启动刺激出现的次数

用spss16.0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

表1 男女总的成功几率的平均数0.5103,方差是0.172;启动刺激的唤醒度的平均数是5.4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