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52《组织行为学》第二章大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框架

第一节需要、动机与行为

一、需要、动机及行为规律

行为发生的基本模式

人的行为是由动机决定的,动机又是由需要支配的。

行为的产生是为了满足某种需要,也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目标是一种外在的对象,是行为的诱因。目标并不是采取一次性行动就能够实现的,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行动。

行为科学家把为实现目标而采取的行为划分为两种:目标导向行为和目标行为。

(1)目标导向行为是寻找目标的过程;且过程不能太长,目标定的不能太低;

(2)目标行为时直接满足目标实现需要的行为;

个体行为规律的循环过程

只有了解人的需要,才能预测人的动机与行为。

二、需要与动机

1.需要

需要是人对事物的欲望和要求。需要具有以下特点:

(1)指向性

(2)多样性

(3)层次性

(4)潜在性

(5)可变性

(6)社会制约性

2.动机

(1)动机的定义

动机指激励人们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在动因。

(2)需要与动机的关系

需要和动机既相似,又有严格的区分。

①需要是人的积极性的基础和根源所在,动机则是推动人类进行活动的直接原因。

②当一个人的需要具有某种特定目标时,这种需要才会转化为动机。

③动机是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但是需要并不必然会导致动机的产生。

需要转化为动机必须具备两方面条件:

①需要对象的确定;

②需要达到一定程度,当需要的强度在某种水平上时,才能变成动机并引发行为。

三、动机与行为

1.动机的三种机能

动机具有原始性、内隐性及实践活动性的特征,因此具有三种机能:

(1)始发机能:动机是个体行为发生的直接动因;

(2)选择机能:动机能指导人们作出相应选择,使得行为朝着既定方向、预期目标前进;

(3)强化机能:行为结果的好坏,会驱使动机重复出现或不再出现;

2.动机与行为的关系

一般来说,动机是行为发生的直接内动力,行为是动机的外在表现。

(1)动机和行为的复杂关系具体表现在:

第一,同一动机可以引发多种不同的行为;

第二,同一行为可以源于不同的动机;

第三,一种行为可能由多种动机所引发;

第四,合理的动机可能会引起不合理的甚至错误的行为;

第五,错误的动机有时会被外表积极的行为所掩饰。

总之,人的动机和行为之间的关系是很复杂的。

(2)需要、动机及行为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需要→心理紧张→动机→目标导向行为→目标行为→需要满足→新需要产生。

第二节价值观、态度与行为

一、价值观

1.价值观的含义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客观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是一个人基本的信念和判断。价值观代表的是人们最基本的信念,这种信念会使人们对一些事物的认可和可接受程度高于其他事物。2.价值观的属性

价值观的属性包括内容属性和强度属性。

①内容属性:指某种行为模式或存在状态是否重要;

②强度属性界定的是某种行为模式或存在状态的重要程度;

3.价值观的形成

一个人的价值观自出生的时候就开始在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下,逐渐形成并最终稳定下来。对个人价值观的形成有决定性作用的是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家庭的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父母的职业和价值观以及早期学校的教育等。

随着时间和空间跨度的更迭,人们的一些观念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这体现的是价值观的时代属性和社会属性。

4.价值观的作用

价值观对于组织行为的重要作用:

第一,价值观是研究各个成员对组织认同程度的核心衡量指标;

第二,价值观是了解组织成员的态度及动机的基础,管理者可在此基础上对组织成员进行行为分析;

第三,价值观会使个体对那些不被其所在群体或组织接受的信仰、态度及行为进行合理化,以解决内

心的冲突,进而提高个体的道德感和自我效能感,以便在组织中保持和维护自己的尊严;

第四,价值观会影响企业领导人的决策行为;

二、态度

1.态度的概念

态度是指个体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趋向。或者说,态度是一种带有评价性情感倾向的主观感受与意识状态。

态度的心理结构由三种成分构成:知觉成分、情感成分及行为意向成分,这三者合称为态度的ABC模型。

(1)态度知觉成分:指个体对客体的理解和价值评价;

(2)态度情感成分:指个体对客体的情感体验,也就是个体对客观对象的情感倾向及其程度;

态度中情感成分分为两类:

①情境性的情绪,是情感过程在外部表现中可以测量的部分,带有冲动性并且容易变化;

②比较稳定的情感,由对事物比较深入的认识所引起;

(3)态度行为意向成分:指个体对客体的行为准备状态及行为反应的倾向。

2.态度在工作中的功能

(1)调整功能:能够帮助个体更好地适应各种环境,并把这种态度作为今后行为的基础;

(2)自我保护功能:能使的个体在受到挫折时更好地保护自己;

(3)价值表现功能:个体能够借用其所持有的态度来表现自己所推崇的价值观;

(4)知识功能:在个体所能知觉到的外部世界中寻求一种稳定、一致的或者可预测的行为倾向。3.

态度对行为的影响

态度属于行为的指导和动力系统,对人的行为有直接、重要的影响。

(1)态度影响认知和判断;

(2)态度影响行为效果;

(3)态度影响忍耐力;

(4)态度影响相容性;

对态度进行测量的方法有:

(1)量表法,较为准确的测量方法;

(2)自由反应法,能定性测量被测者的态度;

三、工作满意度

1.工作满意度的概述

工作满意度是指人们体验到的一种愉悦或积极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是人们通过对自己的工作或工作经验进行评价而产生的。

2.工作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很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是不一样的,主要有:

(1)挑战性工作

只有那些有适度挑战性的工作,才会让多数员工感到愉悦;

(2)公平的报酬

报酬和工作满意度之间联系的关键不是绝对所得,而是相对的公平感。

(3)支持性的工作环境

员工希望自己工作的环境是安全、舒适的,这样有助于员工顺利开展工作;

(4)和睦融洽的同事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