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地理《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word教案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
本章节的教学对象是高中学生,他们对地理学科已有一定的基础知识,但在区域农业发展方面的了解可能相对有限。学生在学习本章节时,可能对农业生产的概念、区位因素分析等方面存在一定的认知困难。此外,他们对我国东北地区的地理环境、农业发展状况等方面的知识也可能不够深入。
(四)课堂练习,500字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练习题:
1.列出影响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并简要分析其影响。
2.分析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3.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以下陈述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梳理,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2.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有哪些?
3.作为一名高中生,我们应该如何为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讲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概况,包括主要农作物、农业分布特点等。
2.分析影响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如气候、地形、土壤、水资源等自然条件,以及交通、市场、政策等社会经济条件。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运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组反映我国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图片,如丰收的农田、现代化的农业机械、农民喜悦的笑脸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农业发展对地区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影响。同时,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1.东北地区在我国的农业发展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4)小组讨论:针对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提出创新性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结合课本知识,设计课堂讲解和讨论,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安排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走进农田,观察农作物生长状况,与农民交流,了解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
3.分组合作,探究学习:
-将学生分成小组,围绕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某一主题进行深入探究。
-通过讨论农业发展中的道德伦理问题,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采用以下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1.展示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图片,如金黄的麦田、丰收的果实等,让学生对东北地区的农业产生直观印象。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东北地区在农业发展方面有哪些优势和特点吗?”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针对某一实际问题,如农业环境污染,让学生设计解决方案,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采取以下措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
1.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概括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特点、问题及对策。
2.强调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农业观念。
3.鼓励学生课后继续关注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积极为家乡农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3.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明确学习任务,让学生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期待。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讲解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包括气候、土壤、地形等方面的特点。
2.介绍东北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及其生长周期、产量、分布特点,分析农业产业结构的现状和优化方向。
3.鼓励小组成员积极发言,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能力。
人教版高地理必修三第四单元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优秀教学案例(共1课时)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东北地区的自然风光、农业景观等图像资料,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实地,激发其学习兴趣。
2.创设问题情境,如:“东北地区为何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东北农业发展面临哪些挑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求知欲。
2.小组成员分工合作,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等方式,完成课题研究。
3.组织小组汇报、讨论,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取长补短,提高综合素质。
(四)总结归纳
1.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让其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其知识掌握程度、实践能力、创新思维等方面的发展。
3.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东北地区的农业景观、农作物生长状况等图像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东北地区的农业特点。
2.设计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课堂提问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其地理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3.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参观农场、农业科技园区等,使其深入了解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
4.结合学生的评价和教师的评价,制定后续教学计划,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东北地区的自然风光、农业景观等图像资料,引导学生关注东北地区。
2.向学生简要介绍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地资源等基本特征。
3.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吗?那么,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有何特点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导入新课。
新人教版地理必修3《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word学案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目标1、了解东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及三大地形单元的分布状况。
2、掌握东北地区进行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3、了解东北地区农业的布局状况,掌握该地区各类农业区的生产状况。
4、通过分析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因素,从而学会迁移知识去分析其他地区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
图解地理读图4.1和4.3◆东北地区包括些省份。
◆东北地区的地形都有哪些?自学教材1、东北地区成为我国重要的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生产基地。
2、自然条件:A耕作制度:年熟(1)气候条件,大部分属于气候,B生长季节:月冬季,夏季。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C作物品种:作物无霜期由南向北部依次,D农事活动:播收。
年降水量毫米。
(2)地形条件:包括,和山地三类地形单元,便于开展农业多种经营。
(3)土壤条件:和土广泛,土层深厚,含量高,肥力,利于农业生产。
3、社会经济条件(1),邻近辽中南工业基地,为农业发展提供、等生产资料。
(2),对外联系方便,利于发展外向型农业。
(3),一方面使农业经营规模全国平均水平,另一方面相对较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有利于的发展。
自我检测1、关于气候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热量和水分条件基本上可满足一年二熟作物的需求B.无霜期从南部的80天到最北部的180天左右C.东北大部分地区农作物生长容易受到春旱影响D.气候条件制约着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2、关于社会经济条件对东北农业生产的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为拉动本地区发展外向型农业提供了重要的机遇B.东北地区开发较晚,人口密度较低,劳动力缺乏,人均耕地少C.东北地区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在农产品、农业种植技术等方面有明显优势D.工业对原料的需求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形成农牧兴工,工促农牧的农村经济发展格局图解地理读图4.4和4.5:◆东北地区年降水量的分布呈现什么规律?◆东北地区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呈现什么规律?◆影响东北自然条件南北向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东北地区东西向积温的分布规律是? 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是? 主导因素是什么?1、东北地区可划分为大农业生产区域,依据是、、和及的不同。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案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 通过阅读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3. 通过对比和分析,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并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
4. 结合具体发展模式,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二、过程与方法学会分析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分析思路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乡土情感和责任意识。
教学重、难点1.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2. 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
3. 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突破方法图文材料的分析和归纳。
教法与学法导航教法:情景设置法、分组讨论法、读图分析法、点拨法、归纳总结法。
学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完成预习任务。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大屏幕展示“北大荒”和“北大仓”播放“松花江上”。
昔日北大荒,而如今却变成了粮仓,昔日的荒地今日的粮仓,东北是如何实现区域内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以点带面来探讨一下一个区域如何利用当地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布局该区域农业的一般方法。
新课教学一、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1.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区位、市场等各种因素——确定区域农业的大方向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条件,适合发展不同的农业。
同一区域的自然条件往往适合发展多种农业,所以还要根据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市场需求,发展本区域有生产优势的农业。
2.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一个区域在确定农业发展方向的前提下,再根据区域内部的地理分异特点,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布局,使区域的农业发展与区域内特定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具有特色的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系统,实现区域内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2024学年高中地理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3
(2)学生对东北地区农业特点和问题的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依赖心理,教师需采取措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4)部分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教师需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
2024学年高中地理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3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属于新人教版必修3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具体包括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等方面。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农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对于土地、气候、水资源等因素有所了解。本节课将在此基础上,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特点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供相应的资源和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多元化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小组合作、项目报告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鼓励学生的创新和实践精神。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知识清单项目内容地理条件1.范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地位: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3.气候条件: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
4.地形条件:平原、山地、高原相对完整;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5.社会、经济条件:重工业发达,为农业提供机械设备、化肥等生产资料;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开发晚,人口密度小,人均耕地多农业布局特点6.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地域差异显著,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突出,可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
7.耕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
8.长白山区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延边盛产苹果梨。
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
辽南是重要的苹果产区。
9.畜牧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是重要的羊、牛、马牧畜生产基地。
呼伦贝尔市三河地区的三河牛和三河马,是闻名国内的良种。
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10.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其中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11.与我国其他商品粮基地相比,东北商品粮基地的特点具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的突出特点。
12.东北地区成为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东北商品粮基地已经形成了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
农业发展方向13.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农业生态环境退化,给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威胁。
14.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人手,坚持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考点梳理考点1 东北地区的地理条件地理条件特征影响气候条件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水热条件基本可满足作物一年一熟;农作物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地形条件平原、山地、高原相对完整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条件;山地丰富的森林为我国三大林区之首;东北平原居我国三大平原之首;西部高原地势平坦,降水较多,是优质草原牧场土壤条件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使东北地区粮食单产较高,是东北地区成为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条件之一社会经济条件工业基地为农业提供机械设备、化肥等生产资料;工业对原料的需求,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利于发展外向型农业便开发晚,人口密度小人均耕地多,利于农业经营规模化,且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例1】针对东北地区优越的农业资源条件,东北地区将建成全国性的()A.商品粮、棉基地B.商品粮、林业生产基地C.商品粮、油菜基地D.商品棉、林业生产基地【解析】东北地区的自然优势主要表现在土地资源、森林资源和矿产资源三方面。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优秀教学案例
1.教师设计具有探究性和实践性的小组活动,如:“分析我国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限制因素”、“提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等。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四)总结归纳
5.反思与总结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提高地理思维。通过总结归纳和作业小结环节,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3.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4.利用小组合作的结果进行课堂分享,让学生感受合作学习的成果,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反思,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
2.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评价问题,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4.运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表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特点和问题,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我国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地理学科情感。
2.引导学生关注农业发展与社会、经济、环境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3.通过对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学习,培养学生珍惜粮食、关注农村发展的价值观。
3.小组合作与团队合作: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效率。
4.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教师采用了多元化评价方式,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还注重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全面评估了学生的学习成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人教版必修三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案
?区域农业开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案【教学目的】1.初步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开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通过阅读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理解东北地区农业开展的利弊因素。
资*源%库3.合详细开展形式,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开展的方向。
【教学重点】1.东北地区开展农业的地理条件。
2.东北地区三大区域的内部差异。
【教学难点】1.评价东北地区开展农业的地理条件。
2.东北区域内部划分三大区域的因素。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开展区域农业的目的是将区域的农业开展与区域的特定条件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具有特色的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系统,实现区域内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师:〔方法引导:实现区域农业一般步骤是:综合考虑自然、社会区位、市场等各种因素,确定区域农业开展的大方向,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我们以成熟的农业区域来理解其形成过程。
师:你知道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在哪里吗?你知道我国最大的林区在哪里吗?生:东北。
师:这一地区还是我国著名的牧业基地。
这个地区有哪些地理条件,它们又是如何开展的呢?让我们带着好奇,理解东北地区开展农业的条件及农业的布局特点。
板书:第一节区域农业开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师:大家知道东北地区的范围和根本地理位置吗?请同学阅读“东北地区的位置〞。
生: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师:读图找出东北地区的界限、纬度位置及临海、邻国以及我国纬度最高的地方。
师:阅读相关章节,初步归纳东北地区农业开展的条件及农业布局特点。
板书:一、地理条件师: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它们对农业开展产生什么影响?〔学生讨论答复后老师总结〕师: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气候、土壤、地形、水源等自然条件,有市场、劳动力、机械、政策、交通运输等社会经济条件。
气候是影响农作物品种、复种制度及产量的最重要的自然条件,也是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师:东北区域农业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又有哪些?〔师生交流观点〕影响东北农业区的主要自然因素中有气候、地形、土壤条件,主要社会经济因素有市场、机械、交通及地广人稀。
人教版必修3高中地理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案
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案一、课标要求和课标解读二、本节教材教学思路分析分析地理条件(气候,地形、土壤,社会、经济),农业布局的特点---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耕作农业区,林业和特产区,畜牧区),大规模的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地区专业化生产,),农业发展方向(平原区,西部草原区,山区)本节的教学内容的三大主题:主题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背景(地理条件、资源优势);主题二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特点(农业在全国的地位、区域内部布局特点);主题三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向(存在问题、农业主要发展方向)。
三、学情分析学生基本掌握农业区位分析方法,通过前几单元的学习,学生基本具备了读图能力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对案例学习的方法已了解。
但学生初中的区域地理知识仍不足,在学完东北地区,用同样的方法去分析其他区域时,但具体某一区域的地理背景知识比较模糊,这仍然是初中地理知识与高中教材的糅合问题。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和布局特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中存在问题及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五、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新课引入:采用歌曲“松花江上”或“小品”,感性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状况。
学习主题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背景通过读东北地区位置、气候、地形、土壤、交通、工业分布等图,确定东北地区的位置及范围,具体评价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区位条件,得出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最主要优势是土地资源和森林资源,然后从质和量两方面去分析。
知识结构:1、地理位置与气候特征的内在联系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长季节等。
东北地区由于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降水集中于夏季,热量和水分配合得协调,仅可以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生长的需要,这就便得农作物生长季节集中在气温较高的4~10月,农事活动为春播、夏管、秋收,同时农作物适应环境多为喜冷凉品种,如甜菜等。
2、地形---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3、工业、交通、人口等对东北农业发展的影响通过对农业发展条件的评价,强调东北地区的突出优势,黑土地及森林资源。
人教版必修三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案
人教版必修三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案师:读图找出东北地区的界线、纬度位置及临海、邻国以及我国纬度最高的地方。
师:阅读相关章节,初步归纳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条件及农业布局特点。
板书:一、地理条件师: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它们对农业发展产生什么影响?(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师: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气候、土壤、地形、水源等自然条件,有市场、劳动力、机械、政策、交通运输等社会经济条件。
气候是影响农作物品种、复种制度及产量的最重要的自然条件,也是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师:东北区域农业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又有哪些?(师生交流观点)影响东北农业区的主要自然因素中有气候、地形、土壤条件,主要社会经济因素有市场、机械、交通及地广人稀。
师:农业影响因素中,对东北区域农业的发展哪些是明显的有利条件?哪些是不利的因素?生:有利条件是地形、土壤、机械、交通及地广人稀。
不利条件是气候(热量条件较差)、市场狭小(人少)。
课件展示:材料一:我国温度带的划分、我国的干湿地区师:根据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图讨论影响东北地区的气候条件的利弊。
生:东北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为我国温带师:东北地广人稀,也使得东北农业市场狭小,制约了农业的发展。
(引发思考)如何有效地通过市场的扩大刺激东北农业的发展呢?生:东北地广人稀,本地粮食市场的需求量不大,但粮食作物可提供饲料,促进畜牧业的发展,可种植经济作物,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可实现商品农业,开拓国内外市场,促进市场的扩大。
只要发展合理,市场前景广阔。
师:由此得出,换一种思路,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综上所述,东北发展的地理条件如下:板书:雨热同季,但易受低温冷害的影响地形类型齐全,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我国的重要工业基地,交通发达,地广人稀师:(承上启下)东北作为成熟的农业区,农、林、牧全面发展。
区域内部,根据生产条件存在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形成各具特色的农业布局。
高三地理“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优秀教案
高三地理“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北地区的范围及自然地理特征。
掌握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农业布局特点及商品粮基地建设。
分析东北地区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资料等方式,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农业发展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的密切关系。
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对家乡农业发展的关注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点及意义。
2. 难点分析东北地区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东北地区的自然风光和农业生产图片,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2. 讲授新课东北地区的地理范围及自然地理特征通过地图展示东北地区的范围,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分析东北地区的地形、气候、土壤、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为后续分析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做铺垫。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自然条件: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气候适宜,水源充足等。
社会经济条件:交通便利,工业基础雄厚,市场广阔,政策支持等。
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根据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差异,介绍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的特点,如平原地区以种植业为主,山区以林业为主,草原地区以畜牧业为主。
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建设介绍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建设的优势条件,如耕地面积广、土壤肥沃、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等。
分析商品粮基地建设的意义,如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等。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问题:水土流失、黑土退化、湿地减少、环境污染等。
措施:加强水土保持,合理利用黑土资源,保护湿地,治理环境污染等。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案
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地形、气温、降水等分布图,分析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2.通过对比和分析,说出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3.学会分析某区域农业发展条件、布局特点的基本方法。
4、培养学生收集地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2.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
教学难点:1.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2.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等教学过程:导入:听一段歌曲《大东北》[过渡]东北地区山环水绕,沃野千里,自然地域完整,农业生态类型多样,生产部门齐全,是我国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
[呈现课标要求][提问]影响农业的地理条件有哪些?然后依次分析影响东北农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1、位置和范围(读书上插图分析),强调三种位置2、气候是自然条件中最难以改造的因素,(读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和东北地区的剖面图分析气候特征最后归纳总结)[讨论]:东北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市场欢迎,这与气候条件有什么关系?与我国主要农业地区相比,热量条件是东北地区的劣势,但也可以认为是优势,分别举例说明。
3、地形和土壤(读地形图和景观图)4、社会经济因素(通过自习完成结构图)分四组讨论书上活动题搜集相关资料,分析下列地区发展特色农业的地理条件。
珠江三角洲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新疆南部(南疆)已建设成为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海南岛成为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云南省昆明附近重点发展花卉种植业农业布局特点[过渡]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的地域差异显著,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突出。
展示我国温度带分布图和干湿区分布图,说明温度和降水的差异性,然后回答书上思考题:1.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呈现什么规律?2.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南北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什么?3.东北地区自然条件东西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什么?[过渡]根据自然条件的差异性和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东北地区可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教学设计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总结各组优点和不足。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出示课堂练习题目,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a.根据GIS数据分析,绘制东北地区农业资源分布图。
b.列举三种影响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并简要说明原因。
c.针对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提出三条合理化建议。
4.布置课后作业:结合本节课所学,撰写一篇关于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短文,不少于500字。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课堂所学,分析我国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并从地理角度提出合理的发展建议。要求不少于800字,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清晰。
3.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例。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简要介绍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土壤类型等地理背景,为后续分析农业发展奠定基础。
2.讲解东北地区农业地理特征,包括主要农作物、畜牧业发展状况、农业产业结构等。
3.分析影响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如气候、地形、土壤、政策等。
(1)课前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概况。
(2)课中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3)课后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访谈等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2.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表达能力。
(1)设计小组合作任务,让学生共同探讨农业发展问题。
(2)组织课堂展示,鼓励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提高表达能力。
4.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和反馈,请学生认真对待。
(2)结合国家政策,让学生认识到农业发展对国家经济、社会稳定的重要意义。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人教版)-教育文档资料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人教版)-教育文档资料“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人教版)一、教材分析“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是人教版必修3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内容,本教学设计为该节第一课时,对应课程标准为“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按照课标要求,教材首先分析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地理条件和工业基础、交通、技术、人口密度、市场等社会经济条件。
在此基础上,说明东北地区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农业生产,进而了解其农业生产结构以及农业生产布局,最后描述在开发利用中主要由于人为原因,导致东北地区在黑土、林地和湿地等方面产生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以及目前的治理措施。
本节课重点不仅要充分认识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要通过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这个案例,学会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科学合理分析家乡农业发展的优劣势,从而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展农业,搞好家乡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学情简析通过前几单元的学习,学生已基本具备读图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对案例学习的方法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但由于学生初中的区域地理知识不足,对具体某一区域的地理背景知识比较模糊,因此对具体区域的分析往往不透彻、不全面。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读东北地区的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以及地形图,分析并说出东北地区的气候、地形、水资源等自然条件的特点;结合东北地区的自然条件,说出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通过阅读东北地区的交通图和数据资料,分析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结合东北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说出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根据东北地区的地理条件,进行农业生产布局并归纳农业布局特点。
过程与方法: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和东北地区地形图,明确东北地区的地形、气候、植被等自然地理特征;学会与他人合作探究,并利用景观图片和文字分析东北地区土地资源的优势表现和问题;能为家乡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案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通过阅读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3.通过对比和分析,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我国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布局特点和发展前景,了解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勤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2.培养学生科学统筹、按客观办事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地理条件。
2.东北地区三大区域的内部差异。
教学难点1.评价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地理条件。
2.东北区域内部划分三大区域的因素。
课时安排共3课时其中第一课时为发展区域农业的地理条件和农业的布局特点。
三维目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假如你是一位决策者,现在给你某个区域,让你来决策如何发展农业:(如考虑农业生产类型或农业生产品种)1.大兴安岭2.松嫩平原3.长江中下游平原4.内蒙古高原你为什么会这样安排?你考虑了哪些因素?推进新课(逐步深入,逐层分析)问题1: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有哪些?课件展示: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
问题2: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规律是怎样的?(引入正题)我国有许多农业生产基地,不同的地区,其生产情况、面临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不尽相同。
东北地区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是我国农业经济实力比较雄厚的区域,发展条件优越。
以东北地区为例,不仅可以了解区域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还能从一个侧面反映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
那么,影响这一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又该如何?课件展示:东北地区的位置图说明:指导学生找出界线,然后分析东北地区的纬度位置,明确东北地区的最北端是我国领土纬度最高的地方,为后面紧接着讲气候特点打下基础。
板书:一、东北地区的地理条件1、位置、范围2、地理条件分析(1)气候课件展示:中国温度带划分图中国气候类型图温带季风气候的特点中国干湿地区划分图学生思考:1.与我国东部主要农业区相比,热量条件对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有哪些不利影响?2.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强的特点,为农村的综合发展提供了什么有利条件?(引导学生思考,发展发散思维)通过分析热量条件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影响,培养学生辨证看待地理问题的观念。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一、概述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在中国的历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东北地区是中国的重要农业生产区之一,拥有丰富的耕地资源和气候条件。
本文主要介绍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现状、热门作物种植情况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二、农业发展现状1. 耕地资源东北地区地广人稀,耕地资源丰富。
截至2018年,东北农业仍然是该地区经济的关键支柱。
东北地区耕地面积约为3.17亿亩,其中粮食作物占比较高。
2. 国家政策对农业的支持中国政府在农业方面一直非常关注农民权益,加大对农业投入,实施扶贫政策,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在东北地区,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鼓励农民增加种植面积,提高农业产值。
三、热门作物种植情况1. 大豆大豆是东北地区主要的作物之一,该地区大豆占全国种植面积的近70%。
东北地区的大豆因其口感鲜美、营养丰富,备受内外销商青睐。
2. 玉米玉米是另一重要的作物,东北地区玉米是国内领先的产区之一。
该地区的玉米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的30%。
玉米具有用途广泛和产值高的特点,是东北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
四、未来发展趋势1. 科技的推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生产方式也在不断更新换代。
东北地区将继续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加大对农作物的科学研究和推广。
2. 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是未来发展农业的主要方向。
中国政府提倡农业产业化,鼓励农民采用集约经营模式,提高农业效益和效率。
五、总结作为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区,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很有潜力。
政府的支持和投资、现代农业科技的应用以及农业产业化的推进,都为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复习目标】1.初步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通过阅读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3.通过对比和分析,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并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
4.结合具体发展模式,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课前预习学案【自主学习】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1.气候条件:________气候,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雨热_____但农作物易受到_______的影响。
2.地形、土壤条件:地形类型齐全,_____、黑钙土广泛分布。
3.社会经济条件:重要的基地,交通,开发较晚,人口密度。
二、农业布局特点(三大农业生产区域)1.耕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平原、辽河平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大豆、水稻。
这里是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区。
2.林业和特产区: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3.畜牧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是重要的羊、牛、牲畜生产基地。
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1.地位:全国最大、比较的商晶粮基地,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突出特点:大规模化生产,地区化生产。
四、农业发展的方向1.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坚持开发、利用与相结合,坚持效益与效益的统一。
2.不同区域农业发展方向(1)平原区:强化、大豆等大宗农产品生产,推进农业向化、专业化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2)西部草原区:围绕建设与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大力发展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3)山区:以为核心,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
【自主检测】东北是我国重要的水稻产区。
据此回答1~2题。
1.东北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欢迎,与其有关的因素有()①东北水稻的生长期长②东北地区气候寒冷,病虫害少③东北地区土壤肥沃,化肥使用量相对少④东北地区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高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2.有关东北水稻种植的说法,正确的是()①水稻是东北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②水稻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增加③水稻种植已扩展到北纬50°以北的黑龙江沿岸④东北水稻种植业的发展方向是规模化、专业化、生态化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振兴东北要从发展现代农业开始”。
据新华网哈尔滨20XX年10月6日电: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黑龙江省近期提出,要在20XX年使全省粮食总产登上1 000亿斤新台阶,粮食商品量达到800亿斤。
今后黑龙江垦区将围绕“粮、牧、企”的结构模式对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尽早实现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之后再走向“北大商”的合理构想。
据此回答3~5题。
3.下列粮食作物属于黑龙江垦区的有()A.冬小麦和高粱B.春小麦和玉米C.油菜籽和甜菜D.水稻和花生4.目前,东北地区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有()A.红壤土层浅薄,肥力低下B.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面积急剧扩大C.沼泽地开发,湿地破坏D.人口增长迅速,人均耕地面积少5.对黑龙江垦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粮、牧、企”结构模式中的“企”是指新建立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B.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的过程主要依靠加大科技投入C.“北大仓”要走向“北大商”必须依靠扩大耕地面积D.产业结构调整必须面向国际和国内市场,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东北平原地区是我国的主要商品粮基地分布区,该基地也是我国大豆的主产区。
但近年来,由于进口大豆的冲击,豆价大幅下跌,由原来的2.2元/kg,降到现在的1.6元/kg,降幅近30%。
材料二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比较产地含油量运输费用(元/kg) 生产成本(元) 生产方式国产大豆17% 0.18 1.60 粗放式进口大豆19% 0.16 1.28 集约式注:运输费用以到达大连为例。
材料三东北平原某地生态农业示意图(1)东北平原地区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和水利化水平较高的农业区,从自然条件来看,这里有利于机械化、水利化建设的因素是哪些?(2)作为商品粮基地,东北平原与其他商品粮基地比较,其突出的优势有哪些?(3)东北作为我国传统的大豆主产区,其突出的区位优势有哪些?(4)据统计,我国每年从美国进口的大豆相当于国内大豆的总产量,进口大豆在我国畅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5)由于价格下跌,产品滞销,豆农的生产积极性大受打击,纷纷减产或转产,我国东北大豆生产呈现萎缩之势。
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能使东北大豆生产走出困境,重振雄风?(6)生态农业作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在东北大豆产区近年来得到一定的发展和推广,试分析材料三图示生态农业模式的好处。
课内探究学案考点1 东北地区农业区位因素分析易误点分析我国某些区域特色农业形成条件的思路一个区域的农业,必须依托当地的自然背景、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诸多因素而发展。
在诸多因素中,还有主导性因素,这是促使其形成特色农业的关键。
区域特色农业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珠江三角洲出口创汇农业水热充足,自然条件优越邻近港、澳、台地区,市场广阔;港口、铁路、航空等交通便利;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南疆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光照充足,土地资源广阔,山麓地带有高山冰雪融水可供灌溉当地种植长绒棉的历史悠久;市场对长绒棉的需求量大海南岛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地处热带,热量和降水丰富,能满足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市场尤其是国内市场对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的需求量大昆明花卉种植业四季如春的气候条件适合发展多种花卉品种国内城市市场对花卉的需求量大【跟踪练习】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青田县地处浙江省东南部,瓯江中下游,地形崎岖,以中低山丘陵为主,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
全县总人口48.7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83.9%。
耕地面积17万亩,其中水田14.6万亩。
材料二青田县传统农业技术——“稻田养鱼”技术,因其“独特性、重要性、巧夺天工”为世人瞩目,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青田县“稻田养鱼”迄今已有1 200年的历史。
其最早的起源是农民利用溪水灌溉稻田,随溪水流入的小鱼在稻田中自然生长,经过长期培育,最终形成了天然的稻鱼共生系统。
田鱼是以田间昆虫、杂草为食,通过“稻鱼共生”长成。
在西班牙马德里1斤左右的田鱼每条卖到40欧元。
材料三浙江省青田县“稻田养鱼模式图”。
(1)青田县丘陵山区油茶种植面积较广,影响油茶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地形B.水源C.气候D.土壤(2)青田县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发展该农业的有利区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限制性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田鱼能出口到西班牙的餐桌上得益于________。
(4)“稻田养鱼”“稻鱼共生”的农业模式具有哪些优点?(5)为实现“稻田养鱼”增产增收,应该采取哪些有效途径?【跟踪练习】20XX年12月16日至18日,在由国家林业局和北京市政府共同举办的“林业碳汇和生物质能源发展国际研讨会”上获悉:目前,全国森林面积达到1.75亿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18.21%, 25年吸收二氧化碳46.8亿吨。
图示地区是我国森林覆盖率较高的地区,据此回答2~4题。
2.有关该区域农业生产和布局的叙述,正确的是()A.农业结构比较完整,林业占主导地位B.乙省是我国最大的木材调出省C .农业布局自东向西的趋势是林→农→牧D.该区域是全国最重要的冬小麦区3.图中A山脉多针叶林,B和C山脉多混交林,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降水东丰西歉,北多南少的结果B.纬度高低不同,热量北少南多的结果C.人工营林,树种不同造成的D.开发历史长短和生产方式不同造成的4.促进该区域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在于()A.积极营造人工林,提高森林覆盖率B.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加强森林资源综合开发C.促进珍贵树种的更新,缩短其生长周期D.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防止生态环境恶化课堂检测读区域图3-4-7,完成1、2题。
1.甲、乙、丙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A.耕地、林地、草地B.耕地、草地、林地C.草地、林地、耕地D.草地、耕地、林地2.图示区域粮食商品率高于全国其他农业区,主要原因是A.土壤肥沃B.地形平坦C.水热条件好D.人均耕地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3、4题。
材料一我国粮食生产规划中将商品粮基地分为四类:南方高产区、黄淮平原区、东北低产区、西北干旱区。
材料二我国四地农业生产情况表3.有关①②③④四个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A.①代表黄淮平原区B.②代表东北低产区C.③代表西北干旱区D.④代表南方高产区4.受土壤盐碱化影响和沙尘天气影响最明显的分别是A.①④B.③②C.④③D.①②读东北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及谷物单产比较(20XX年)表,回答5~7题。
5.从表中可以看出,人均谷物产量最高的是()A.上海B.黑龙江C.吉林D.浙江6.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耕地少但单位面积产量高的主要原因是()A.土壤肥沃B.水热充足C.地形平坦D.机械化水平高7.关于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向和重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面向市场,强化商品粮基地的建设B.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C.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生态化方向发展D.积极开发宜农荒地8.在日本九州岛一个7英亩的水稻农田建立了下图所示的发展模式,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种农业的地域类型属于________农业,我国________地区适合建立这种模式。
(2)简述这种农业发展模式的特点。
(3)简要分析该农田建立这种农业发展模式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课后拓展学案(1----4为A组)读图,完成1~2题。
1.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图中标注的地理事物与实际分布不符的是()A.混交林B.针叶林C.水稻D.冬小麦2.在图示季节,该区域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A.①河出现春汛B.②地一年中气温最低C.③地小麦黄熟D.④城一年中人影最短下图示意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产与生态定位。
读图,回答3~4题。
3.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发展方向是()A.增大坡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B.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C.大规模机械化,建成商品粮基地D.退耕还林(草),发展舍饲养殖4.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与生产功能是()①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畜产品供应基地②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③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供应基地④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5----6为B组)读下面两个表格,回答5~6题。
缓坡平原陡坡水面36% 18% 33% 13%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70% 12% 7% 11%5.A.过度开垦B.过度放牧C.过度绿化D.城市化速度过快,占用大量耕地6.该地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为()A.缓坡退耕,大力发展渔业B.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C.放缓城市化进程,严禁占用耕地D.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7为C组)7、读某城市周边地区图,回答有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