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教学设计
《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教学设计教学设计: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120分钟)一、教学目标:1.了解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基本概念;2.了解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机制和作用;3.掌握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相互关系;4.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科学研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1.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和机制(40分钟)a.非特异性免疫的定义和分类;b.非特异性免疫的主要机制:天然免疫和炎症反应;c.天然免疫的特点和机制;d.炎症反应的特点和机制;e.在非特异性免疫中的重要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f.实验:巨噬细胞对细菌的吞噬实验。
2.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和机制(40分钟)a.特异性免疫的定义和分类;b.特异性免疫的主要机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c.细胞免疫的特点和机制;d.体液免疫的特点和机制;e.在特异性免疫中的重要细胞:T细胞和B细胞。
3.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相互关系(40分钟)b.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协同作用;c.实验:非特异性免疫对特异性免疫的调节作用。
4.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40分钟)a.实验目的和方法设计;b.实验结果分析和讨论;c.实验结论和意义;d.学生讨论和提问。
三、教学流程:1.引入(5分钟)教师简单介绍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基本概念,并引发学生对此话题的思考。
2.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和机制(40分钟)a.教师讲解非特异性免疫的定义和分类;b.教师详细讲解天然免疫和炎症反应的特点和机制;c.教师介绍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中的作用;d.学生观察巨噬细胞对细菌的吞噬实验。
3.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和机制(40分钟)a.教师讲解特异性免疫的定义和分类;b.教师详细讲解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特点和机制;c.教师介绍T细胞和B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的作用。
4.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相互关系(40分钟)b.教师介绍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协同作用;c.学生参与实验,探究非特异性免疫对特异性免疫的调节作用。
免疫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
免疫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的抗原物质(如病菌等),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
免疫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一生下来就具有的,而特异性免疫需要经历一个过程才能获得。
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免疫或固有免疫,指机体先天具有的正常的生理防御功能。
非特异性免疫作用范围广,对各种不同的病原微生物和异物的入侵都能作出相应的免疫应答;反应快,抗原物质一旦接触机体会立即遭到机体的排斥和清除。
它还有相对的稳定性,既不受入侵抗原物质的影响,也不因入侵抗原物质的强弱或次数而有所增减。
但当机体受到共同抗原或佐剂的作用时,也可增强免疫的能力。
非特异性免疫系统包括组织屏障(皮肤和黏膜系统、血脑屏障、胎盘屏障等)、固有免疫细胞(吞噬细胞、杀伤细胞、树突状细胞等)、固有免疫分子(细胞因子、酶类物质等)。
它可分为3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皮肤黏膜,能够有效阻挡抗原物质的入侵,皮肤黏膜分泌物(如汗腺分泌的乳酸、胃黏膜分泌的胃酸等)也有一定杀菌作用。
若抗原物质侥幸突破第一道防线进入机体,便会遭到第二道防线如吞噬细胞的清除。
在正常体液中的一些非特异性杀菌物质,如调理素、溶菌酶、干扰素、乙型溶素、吞噬细胞杀菌素等,也有助于消灭入侵的微生物。
血脑屏障是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软脑膜、脉络膜和脑毛细管组成,可以阻止微生物等侵入脑脊髓和脑膜内,从而保护中枢神经系统不受损害。
特异性免疫一般是后天获得的,具有自动识别的能力,通常只能够防范特定的细菌、病毒感染。
例如人体通过注射乙肝疫苗,能够有效实现乙型肝炎的预防。
总体而言,特异性免疫具有后天形成、特异性、出现慢、针对性强、强度较强等特点。
在整个免疫反应的过程中,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两者的功能常常是相互交叉的。
非特异性免疫是特异性免疫的基础,特异性免疫所产生的免疫物质又能增强非特异性免疫的作用。
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免疫系统是人类身体的一道天然屏障,用于保护身体免受外部病原体的侵袭。
人体的免疫系统可以分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两种。
这两种免疫机制在抵御疾病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讨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定义、机制和作用。
特异性免疫是一种高度特异的免疫响应,能够识别和应对特定的抗原。
抗原可以是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等)的表面分子,也可以是自身细胞异常表达的分子。
特异性免疫作用通过两种主要机制实现: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是一种由T淋巴细胞驱动的免疫响应。
当抗原被嗅觉到时,特异性的T细胞被激活并迅速增殖。
这些活化的T细胞会释放细胞因子,引发多种细胞免疫反应,如巨噬细胞的活化、细胞毒性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的杀伤。
细胞免疫对病毒感染和肿瘤的消除具有重要作用。
体液免疫是一种由B淋巴细胞和抗体介导的免疫响应。
当抗原侵入体内时,特异性的B细胞被激活并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和释放抗体。
抗体可以与抗原结合,并通过多种机制中和病原体或标记它们以便其他免疫细胞的清除。
体液免疫是对细菌感染和毒素中和起关键作用。
相比之下,非特异性免疫是一种相对简单的免疫机制,具有广泛的应激范围。
这种免疫机制并不针对特定的抗原,而是识别一类常见的病原体模式,如细菌细胞壁上的LPS(脂多糖)。
由于非特异性免疫反应没有高度特异性,因此响应速度相比特异性免疫较快。
非特异性免疫包括多个机制,如炎症反应、发热和自然免疫反应。
当病原体侵入体内时,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会成为第一响应者,通过炎症反应引起组织红肿、局部温度升高和疼痛等症状。
此外,炎症还会激活其他免疫细胞,并改变局部环境以促进免疫反应。
发热是人体为了提高体温以抑制病原体生长而采取的非特异性免疫反应。
此外,自然免疫反应由一类特殊的淋巴细胞,即自然杀伤细胞发挥。
这些细胞能够直接杀伤病变细胞,而无需事先认识抗原。
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在免疫系统中相互协调,以提供全面的保护。
初中生物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思考
对于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理解,有 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人体免疫系统的复杂性 和重要性。它们之间的相互协调和配合,共 同维护着人体的健康。此外,对于特异性免 疫的机制,我们还需进一步探讨其在疫苗研 发和疾病治疗等方面的应用。
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运用相关知识
要点一
总结
要点二
思考
通过学习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相关知识,我们可 以更好地理解人体抵抗疾病的过程,从而在实际生活中采 取更科学、有效的预防和保健措施。例如,保持良好的个 人卫生习惯、合理饮食和锻炼等,都可以增强人体的非特 异性免疫能力;同时,根据疾病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疫苗接 种,也是特异性免疫在预防疾病中的重要应用。
VS
免疫记忆
人体在感染某些病原体后,会产生免疫记 忆,即在未来再次接触该病原体时,特异 性免疫系统能够更快地产生抗体并清除病 原体。同时,非特异性免疫系统也能够更 快地启动防御机制,从而更有效地抵御病 原体的入侵。
05
总结与思考
对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理解与思考
总结
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是人体免疫系统 的两大组成部分,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 和作用机制。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体天然的防 御机制,对所有病原体都有一定的抵抗力; 而特异性免疫则是人们在遇到特定病原体后 才会发展出的,具有高度特异性。
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具有高度的针对性,能够针对特定病原体产生记忆细胞,并在再次接触时迅 速反应,有效预防或控制感染。对于某些传染病,特异性免疫的建立是治愈疾病的关键
。
04
实例分析
非特异性免疫的实例
01
02
03
皮肤屏障
皮肤作为人体的第一道防 线,能够阻挡大部分病原 体侵入,属于非特异性免 疫。
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反应机制
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反应机制免疫反应是机体对抗病原体入侵的主要途径,免疫反应被分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两种类型。
特异性免疫反应是基于免疫系统识别病原体的独特特征(抗原)而产生的,而非特异性免疫反应是机体的普遍反应,独立于病原体的具体特征。
本文将探讨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反应的机制。
特异性免疫反应特异性免疫反应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是通过T细胞识别和杀死感染的细胞,并刺激其他细胞,如B细胞和胶质细胞,来增强免疫反应。
体液免疫是通过抗体来消灭病原体,这些抗体由B细胞产生。
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免疫原性是其特征之一,这种免疫原性是通过免疫识别分子来识别的。
这些分子包括T细胞受体和B细胞受体等。
针对特定免疫原的T细胞和B细胞被激活,并产生免疫应答,以消灭入侵的病原体。
特异性免疫反应的速度相对较慢,需要几天或更长时间来充分发挥作用。
然而,一旦特异性免疫反应被激活,它可以识别和消灭特定免疫原。
非特异性免疫反应非特异性免疫反应是机体对抗任何入侵病原体的普遍反应,独立于病原体的具体特征。
这些反应包括炎症和发热等。
炎症反应是非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常见特征。
它包括血管扩张、增加血流和血管通透性。
这些反应使免疫细胞和分子更容易进入感染部位,并消灭病原体。
发热也是非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特征之一。
发热是机体对抗感染的一种途径。
发热可以促进免疫系统的反应,并增加体内液体的流动,以便更容易消灭病原体。
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反应之间的联系特异性免疫反应和非特异性免疫反应是相互关联的。
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可以为特异性免疫反应提供支持。
例如,在感染初期,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可以促进炎症反应,这有助于激活特异性免疫反应。
另一方面,特异性免疫反应可以调节非特异性免疫反应。
特异性免疫反应可以调节炎症反应和其他非特异性免疫反应,以避免过度反应和组织损伤。
结论特异性免疫反应和非特异性免疫反应是机体对抗病原体入侵的两种主要途径。
特异性免疫反应是基于病原体的独特特征(抗原)产生的,而非特异性免疫反应是独立于病原体的具体特征。
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的区别
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免疫力是人体识别和排除“异己”的生理反应,有助于人体抵抗感染和预防疾病。
免疫力是人体自身的防御机制,它由免疫系统进行运作。
一、病原体特异性
非特异性免疫也被称为固有免疫,这种免疫在个体出生时就具备,可以遗传,因此也被称为天然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是可以识别一类病原体的共有组分,但无法精细区分不同的病原体,所以其作用范围广泛。
相比之下,特异性免疫则是由个体在生活过程中接触抗原物质后产生的,也被称为适应性免疫或后天免疫。
它主要包括由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和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
特异性免疫会对抗原进行精细识别,仅针对特定的抗原发挥作用。
二、发挥效应的速度
非特异性免疫在接触病原体后能够立刻发挥作用,发挥效应快,是机体抵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
而特异性免疫系统在接触病原体后,需经历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和分化产生效应分子,才能发挥免疫作用,所以发挥效应较迟。
三、有无免疫记忆
病原体的反复感染并不改变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强度,因此非特异性免疫没有免疫应答和记忆。
当特异性免疫系统再次接触相同病原体时,能产生比初次更快速、更强烈的免疫应答,因此
特异性免疫具有记忆功能。
综上所述,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对病原体的特异性、发挥效应的速度以及有无免疫记忆等方面。
在人体免疫系统中,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共同作用,形成了人体对外部病原体的防御机制。
运动生理学运动与免
第三节 免疫调理
一、营养调理
➢ 糖的补充 ➢ 谷氨酰胺的补充 ➢ 抗氧化剂的补充 ➢ 微量元素的补充
二、中药调理
中医认为,免疫功能低下主要归因于正不压 邪、阴阳失调所致,因此,对免疫机能进行 调理的基本思路是扶正袪邪、调整阴阳。方 法以补为主,包括补气、补血、补肾等。
➢ 血糖水平的影响:运动时血糖水平下降,通过加强糖皮质 激素的分泌和淋巴细胞能供不足而使免疫机能下降。
➢ 氧自由基的影响:OFR破坏免疫细胞。
➢ 谷氨酰胺水平的影响:谷氨酰胺是某些免疫细 胞的能量来源,运动时谷氨酰胺下降导致免疫 抑制。
➢ 免疫抑制因子的影响:运动应激时,免疫抑素 水平升高。
➢ 生理意义
➢ 流动脑
➢ 即免疫系统。相对于固定脑而言。
➢ 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
➢ 神经、内分泌、免疫三大系统通过相互作用和 反作用,形成了一个复杂的调节系统或网络, 整合性地调节身体功能。
第二节 身体运动对免疫机能的影响
一、不同运动对免疫机能的影响 ➢ 适宜运动提高免疫机能,增强抗感染能力。
➢ 证据: 运动者比静坐者患感冒的次数明显减少。 每日进行活动减少患病天数。
反应阶段 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 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 化,形成效应B细胞。在这个过 程中,有一小部分B细胞成为记 忆细胞,该细胞可以在体内抗 原消失数月乃至数十年以后, 仍保持对抗原的记忆。
效应阶段 效应B细胞产生的抗 体可以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 合,发挥免疫效应。
三、“流动脑”与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 网络
➢ 免疫系统、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 成。其功能为免疫防御、免疫稳定、免疫监视。
免疫学名词解释
1、非特异性免疫(固有免疫) nonspecific immunity :机体在长期的种系发育与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具有相对稳定性并能遗传给下一代的一系列天然防御功能。
特点:1.出生就有,功能个体之间无差异。
2.受遗传控制,具体相对稳定性和种的特异性,应答反应快,终身维持。
3.作用范围广,无特异性和记忆性。
4.具有机体防御功能的第一道防线,强度不及特异性免疫。
5.不因免疫次数而增减。
6.为特异性免疫的基础。
2、特异性免疫(适应性免疫)specific immunity :机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与病原体及其毒性产物等抗原性物质接触后或者预防接种而获得的免疫,又称获得性免疫。
特点:1.具有特异性,有很强的针对性,有记忆性。
2.后天获得,不能遗传,应答发生慢,有自限性。
3.有明显的个体差异。
4.免疫效应比非特异性免疫强,再次接触同意抗原可使免疫效应增强并增强非特异性免疫。
5.某些情况参与免疫病理。
6.参与细胞及方式多样。
3、异嗜性Ag(heterophil antigen)是一类与种属特异性无关,存在于人、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等之间的共同Ag,又称Forssman Ag。
用于溃疡性结肠炎的免疫调节剂的治疗。
4、Ab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IgG与带相应Ag的靶细胞结合后,其Fc段能与具有FcrR的NK、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Mφ),Mo等效应细胞结合,触发这些免疫细胞与靶细胞的杀伤作用。
5、Ag决定簇(antigenic determinate)又称表位或半抗原,抗原性物质表面决定该抗原反应原性(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因。
6、胸腺依赖Ag(thymus dependent antigen)这类Ag需要在T细胞的辅助及巨噬细胞的参与下,才能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
7、胸腺非依赖Ag(thymus independent antigen)这类Ag不需要T细胞的辅助就能直接刺激B细胞的增值分化产生抗体。
非特异性免疫力与特异性免疫力
非特异性免疫力与特异性免疫力动物体免疫系统是整体协调的作用,无论特异性免疫力还是非特异性免疫、淋巴因子或淋巴细胞、细胞免疫或体液免疫,皆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才能产生动物整体抵抗疾病的免疫力,任何偏颇都将导致不良后果。
非特异性免疫就是说动物一生下来本身就具有的免疫力也就是先天性在娘胎里获得的免疫力。
特异性免疫力是人为的针对自然环境中怕动物感染某种病原微生物,有针对性接种的疫苗并产生的抗体叫特异性免疫力,或动物在后天的大自然环境中感染某种病原微生物病赖过后,也称愈后,机体获得产生的抗体也叫特异性免疫力。
如果把免疫力比喻为”钱“,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就是学一门手艺自己赚钱,而提高特异性免疫力就是借钱或等待拨款。
从这个比喻,我们就可以很清楚地理解非特异性免疫力和特异性免疫力的特点:如果自己没有本事,从外边借钱也很难借。
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太差,要想提高特异性免疫力也很困难。
非特异性免疫力是特异性免疫力的前提和基础。
借钱需要过程,拨款也需要时间。
特异性免疫力的产生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拨的款,只能专款专用,不能用于所有用途。
而自己赚的钱则可以用于自己想用的任何地方。
特异性免疫力只针对特定的病原起作用,而非特异性免疫力则对任何病原均有抵抗作用。
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在许多传染病防治中确实尝到了疫苗接种带来的好处,却忽视了动物体非特异性免疫。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人,即使他们没有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病人接触后也不会发病,关键就在于他自身非特异性免疫力特别强,即使乙肝病毒进入体内,通过自身的抵抗力把病毒消灭掉,从而产生抗体。
同样,猪也是一样,只有我们平时加强猪的营养,让猪吃到其该吃的东西,给予好的饲养环境和条件,其非特异性免疫力就可明显增强,即使不用疫苗,猪仍然不会发病,疫苗并不是万能的,预防接种只是很片面的一点,只有增强猪的非特异性免疫力,才是抵抗猪病的惟一出路。
要想提高猪群的非特异性免疫力,就要做好以下工作:改善猪群生活的环境,提高饲养管理的方式。
医学免疫学简答题试题及答案
医学免疫学简答题试题及答案XXX1、补体的生物学作用:答:1.溶菌和细胞溶解作用;2调理吞噬作用;3.免疫粘附作用;4.炎症介质作用,如激肽样作用、过敏毒素作用、趋化作用。
2、细胞因子的共同特征:答:1细胞因子的产生具有多源性;2细胞因子的产生具有多向性;3多以旁分泌和(或)自分泌形式在局部发挥作用;4通常为低相对分子质量的分泌性糖蛋白;5通常以非特异性方式发挥作用;6细胞因子作用具有高效性;7细胞因子作用具有重叠性;8细胞因子作用具有多效性;9细胞因子作用具有网络性。
3、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主要特点答: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细胞组成黏膜和上皮细胞、吞噬细胞、NK细胞T细胞、B细胞、抗原递呈细胞NK1.1*T细胞、B1-B细胞作用时相即刻-96小时内96小时后作用特点非特异作用,抗原识别谱较广;不经克隆特异性作用,抗原识别专一;经细胞。
扩增和分化,即可发挥免疫效应克隆扩增发挥免疫效应和分化成为效应作用时间间无免疫记忆,作用时间短有免疫记忆,作用时间长5、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有哪些?答: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一)异物性:1.异种物质:如细菌、病毒、异种血清等。
2.同种异体物质:如血型抗原、构造相容性抗原等。
3.自身物质。
(二)理化特性:1.大分子;2.复杂的化学组成与结构;3.物理状态;4.分子构象和易接近性;(三)免疫途径和机体应答性:具有异物性和复杂结构的大分子物质是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主要条件。
但抗原进入机体的途径不同,产生的免疫效果也不同。
人工免疫时,多数抗原需经皮内、皮下或肌肉注射、喷雾等方式进入机体,才能取得良好免疫效果。
6、简述T细胞亚群分类及其功能。
答:(1)Th1细胞为CD4阳性细胞,其主要功能有分泌IL-2(白细胞介素2)、XXX-γ(γ干扰素)和TNF-β(β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参与调节细胞免疫,引起炎症反应和迟发型超敏反应。
(2)Th2细胞也是CD4阳性细胞,其主要功能是通过火泌IL-4、6、10等细胞因1子,介导体液免疫应答。
特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
特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细胞组成粘膜和上皮细胞、NK细胞、 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吞噬细胞、 NK1.1+T细胞、抗原递呈细胞γδT细胞、B-1细胞作用时效即刻~96小时 96小时后作用特点非特异性;特异性无须增殖分化,作用迅速抗原特异性细胞克隆增殖和分化无免疫记忆有免疫记忆作用时间作用时间短作用时间长————————————————————————————————免疫系统的组成一、参与天然免疫的组分及其效应(一)屏障结构体表屏障、部屏障(二)参与天然免疫的效应分子抗菌肽/防御素、补体系统、细胞因子、溶菌酶、其他效应因子(三)参与天然免疫的效应细胞吞噬细胞、NK细胞、 T细胞、B-1细胞、肥大细胞、NK1.1T细胞(一)屏障结构1.皮肤黏膜屏障(1)物理屏障作用* 多层鳞状上皮细胞、黏膜上皮细胞;* 肠蠕动;* 呼吸道上皮纤毛的定向摆动;* 分泌液和尿液冲洗作用。
(2)化学屏障作用* 黏膜和皮肤的分泌液:* 汗腺分泌的乳酸、皮脂腺分泌的不饱和脂肪酸;* 呼吸道、消化道粘液含溶菌酶、抗菌肽、天然抗体;* 胃酸(3)生物学屏障作用* 黏膜和皮肤寄居的微生物:* 口腔细菌产生过氧化氢;* 唾液链球菌形成的抗菌物质;* 肠道大肠杆菌能分泌细菌素2.部屏障(1)血脑屏障* 组成软脑膜、脉络丛的脑毛细血管壁、包在壁外的星状胶质细胞形成的胶质膜* 生物学作用阻挡血液中病原微生物及其他大分子物质进入脑组织及脑室(2)血胎屏障* 组成母体子宫膜的基蜕膜、胎儿的绒毛膜滋养层细胞* 生物学作用防止母体病原微生物进入胎儿体(二)参与天然免疫的效应分子1.defensin:α/β-defensin对细菌、真菌和有包膜病毒(包括HIV)具有广谱的直接杀伤活性。
2.complement3.cytokine4.lysozyme属不耐热碱性蛋白质,主要来源于吞噬细胞5.其他效应因子oxygen free radical、NO、脂质介质(PG、LTB4、PAF)、C-reactive protein(CRP)(三)参与天然免疫的效应细胞1.吞噬细胞(phagocyte)吞噬细胞穿越血管皮募集至感染灶细胞受体识别并结合微生物/分泌物吞噬启动胞活化信号杀菌* 杀菌机制1)氧依赖的杀菌途径:吞噬细胞激活活化胞膜结合氧化酶还原型辅酶 II(NADPH)氧化催化分子氧还原反应性氧中介物(reactive oxygen intermediate,ROI)杀伤微生物LPS 、IFN-巨噬细胞产生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使精氨酸水解为胍氨酸释放NO与吞噬细胞过氧化氢或过氧化物酶结合产生过(氧化)亚硝酸盐基(酸性环境)杀菌2)氧非依赖的杀菌途径吞噬细胞激活合成溶菌酶和多种蛋白水解酶杀菌2.NK细胞* 效应机制1)胞毒效应ADCC、分泌穿孔素、颗粒酶2)产生细胞因子IFN-、IL-12和TNF-直接、间接杀伤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细胞组分——————————————————————————————————细胞分布作用特点靶分子功能—————————————————————————————————— T 粘膜、非MHC限制性胞菌的HSP 皮肤粘膜免疫防御上皮组织直接识别完整多肽 CD1递呈的非多肽抗原抗胞菌和病毒感染外周血抗原识别谱较窄某些磷酸化抗原的第一道防线疱疹病毒B-1 腹腔抗原识别谱较窄细菌的荚膜多糖腹腔、胸腔部位胸腔脂多糖非特异性免疫防御功能肠壁固有层肥大浆膜层、血弱吞噬作用趋化、激活补体和细胞管皮细胞致炎效应处理和递呈病原体抗原NK T 肝脏、骨髓 TCR缺乏多样性 CD1分子所提呈的杀伤靶细胞抗原识别谱较窄脂类和糖脂类抗原上皮细胞————————————————————————————————————二、天然免疫的识别机制(一)天然免疫的识别特点(二)病原相关分子模式(三)模式识别受体分泌型PRR、跨膜型PRR、信号转导型PRR* Toll样受体(TLR)分子结构特征、型别及其配体生物学功能(一)天然免疫的识别特点1.识别的抗原种类通常为微生物及其产物2.识别的靶分子结构* 微生物特异的核苷酸如病毒复制过程中产生的双链RNA(dsRNA)、细菌体的非甲基化CpG DNA序列等; * 微生物的特征性蛋白组份如N-甲酰甲硫醇多肽;* 由微生物合成的脂质复合物、碳水化合物如G-菌脂多糖(LPS)、G+菌磷壁酸、富含甘露糖的寡糖等。
4 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
2.识别 吞噬细胞表面多种受体,可识别并结合微生物 及其分泌产物,参与吞噬细胞识别作用的主要表面受体如下:
(1)甘露糖残基受体:属凝集素,可识别并结合糖蛋白及糖脂分子的末 端甘露糖和岩藻糖残基,这些残基乃微生物细胞壁的典型组分。
(2)IgG Fc受体:特异性 IgG抗体可与相应微生物结合成为复合物, 抗体的Fc段可与巨噬细胞表面的高亲和力Fcγ受体(FcγR I)结合,从而 增强巨噬细胞对致病微生物的吞噬作用,即IgG介导的调理作用。
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
(四)溶菌酶 溶菌酶属不耐热碱性蛋白质,主要来源于巨噬细胞,
广泛存在于各种体液、外分泌液和巨噬细胞溶酶体中。溶 菌酶可水解细菌胞壁的关键组分肽聚精,从而使细菌溶解, 并可激活补体和促吞噬。
(五)参与天然免疫的其他效应因子 巨噬细胞还可释放氧自由基、一氧化氮、脂质介质
(如前列腺素、LTB4血小板活化因子)、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等非特异性效应分子。
特异性免疫:是后天生活过程中形成的针对性很强的免疫力,作用谱窄而 不能遗传,但其组分胚胎期已形成。
注意:①天然免疫是抵御感染的第一道防线;②其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也 广泛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启动、效应和调节);③特异性免疫是由非特异性免 疫启动的,如T细胞需Mφ的激活; ③长期认为,特异性免疫才涉及对靶抗原的 特异性识别;现已证实,非特异性免疫的发生及效应也涉及复杂的专一性识别 (如TLR、B1B细胞、γδ+T细胞),也是配-受体关系。
两类吞噬细胞对入侵体内的微生物的应答均极为快速,其中巨噬细胞 的作用更为持续,是参与天然免疫晚期应答的主要效应细胞。吞噬细胞可 定向迁移、识别、吞噬和杀伤等环节,详述如下:
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之间的关系
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之间的关系生物技术083班袁勇飞 08014067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以抗病原体来说,非特异性免疫是基础,它的特点是出现快,作用范围广,但强度较弱,尤其是对某些致病性较强的病原体难以一时消灭,这就需要特异性免疫来发挥作用。
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是出现较慢,但是针对性强,在作用的强度上也远远超过了没有针对性的非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简介非特异性免疫又叫做先天性免疫或天然免疫,是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种天然防御功能。
这种免疫的特点是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
因此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天然免疫或固有免疫。
它和特异性免疫一样都是人类在漫长进化过程中获得的一种遗传特性,但是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一生下来就具有,而特异性免疫需要经历一个过程才能获得。
比如猪瘟在猪群中传播很快,但和人类无缘。
这是因为人类天生就不会得这种病;还有炎症反应也是人一生下来就有的能力。
固有免疫对各种入侵的病原微生物能快速反应,同时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启动和效应过程也起着重要作用。
固有免疫系统包括:组织屏障(皮肤和黏膜系统、血脑屏障、胎盘屏障等);固有免疫细胞(吞噬细胞、杀伤细胞、树突状细胞等);固有免疫分子(补体、细胞因子、酶类物质等)。
1. 功能:非特异性免疫能够对各种入侵的病原微生物作出快速反应,同时在特异性免疫的启动和效应过程也起着重要作用。
特异性免疫只针对一种病原,是经后天感染或人工预防接种而使机体获得抵抗能力的免疫方式。
一般是在受微生物等抗原刺激后才形成的,并能与该抗原起特异性反应。
2.特点(1)作用范围广。
机体对入侵抗原物质的清除没有特异的选择性。
(2)反应快。
抗原物质一旦接触机体,立即遭到机体的排斥和清除。
(3)有相对的稳定性。
既不受入侵抗原物质的影响,也不因入侵抗原物质的强弱或次数而有所增减。
但是,当机体受到共同抗原或佐剂的作用时,也可增强免疫的能力。
特异性免疫(共37张PPT)
靶细胞内的溶酶体 酶被激活,使其通 透性改变,渗透压 变化,最终裂解死 亡。
通过加强各种有关细胞 的作用来发挥免疫效应。 如诱导产生更多的效应 T细胞,增强其杀伤力 等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
项目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作用对象
抗原
靶细胞
产生效 应细胞
效应B细胞
效应T细胞
产生效 应方式
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与 抗原结合
B细胞增殖分 化以及记忆细
胞的形成
抗原(细菌)
吞噬细胞
T细胞
淋巴因子
B细胞
效应B 细胞
抗体
效
应
记忆细胞
阶
沉淀或细胞集团
抗原—抗体结合
段
思考:与体液免疫相关细胞器?
核糖体、 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中 心体
思考:浆细胞(效应B细胞)的来源?
细胞免疫
1)感应阶段:
抗原
吞噬细胞
(摄取和处理)
使抗原隐藏 的抗原决定
次免疫反应,该抗原诱发产生的记忆细胞在体内可长久存
在,有些甚至终生存在
免疫用的
生物制品
自动免疫
被动免疫
菌苗: 如伤寒菌苗、卡介苗 疫苗: 如乙脑疫苗、牛痘苗 类毒素: 如白喉、破伤风类毒素
免疫血清: 如白喉抗毒素
免疫球蛋白: 如丙种球蛋白
接种疫苗可以预防所有的传染病吗?为什么?
不可以。
接种的疫苗大多是灭活的病毒,使淋巴细胞产生特定的抗体, 一种抗体只与一种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所以,只接种一种疫苗 不可预防所有传染病,另外,有的病毒变异较快,如流感病毒, 所以,当病毒变异时,接种的疫苗就会失去原有的功效。
效应B细胞产 密切接触 生的抗体与相 2.效应T细胞释放淋巴 应的抗原特异 因子,促进有关细胞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抗体
首先让我们认识下B、T淋巴细胞的家族成员
T淋巴细胞
记忆T淋巴 细胞
致敏T细胞 淋巴因子
B淋巴细胞的免疫过程
抗体: 由浆细胞产生的能够与特定抗原发生免疫反 应 的免疫球蛋白。
抗体抗原结
合位点
抗体
分布:
血液、组织液及淋巴液
抗原
等体液中。
作用:
杀死病原体或促进巨噬 细胞吞噬病原体
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
B细胞免疫过程
与靶细胞接触, 使其裂解死亡
案例 2 :在教室里,甲和乙分别是丙的邻座。有
一天,丙患了感冒。两天后,甲也患了感冒,而
乙则没有。乙说一星期前他患过了感冒,现在已
经痊愈了。请解释一下为什么乙没有象甲那样患
感冒?
特点:时间短 作用强
抗 体 数 量
记忆细胞寿命长,对抗原十分敏 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当 抗原再次入侵时,迅速分裂、分 化产生新的浆细胞和新的记忆细 胞。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作用对象
抗原
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胞
主要免疫 的细胞
作用方式
B细胞、浆细胞、记 忆B细胞
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 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 合。
T细胞、致敏T细胞、记 忆T细胞 1致敏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 2致敏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促 进细胞免疫的作用
相同点
1、B、T细胞的免疫反应必须在淋巴细胞与抗原相接 触识别后才发生。 2、B、T细胞被激活时都能产生记忆细胞
他在塑料泡泡里度过了12年的光阴, 他渴望亲人深情地拥抱, 却在 临死那一刻, 第一次触摸到妈妈的手。
思考2、我们的免疫系统是怎样的 ?
第三道防线是由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共同 承担的,那么它们是如何进行免疫的,有些 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呢?它们之间又有什么 联系呢?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4章免疫调节 学案(知识点考点汇总及配套习题)
第四章免疫调节第1节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 1 - 第2节特异性免疫.................................................................................................... - 11 - 第3节免疫失调........................................................................................................ - 22 - 第4节免疫学的应用................................................................................................ - 22 -第1节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一、免疫系统的组成1.免疫器官(1)组成:主要由淋巴组织构成,并借助于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相互联系。
(2)5种免疫器官的比较淋巴结遍布全身,主要集中在颈部、腋窝部和腹股沟部等处呈圆形或豆状能阻止和消灭侵入体内的微生物(3)骨髓和胸腺是免疫细胞产生并发育成熟的地方;脾、淋巴结和扁桃体是免疫细胞集中分布的场所。
2.免疫细胞(1)概念:执行免疫功能的细胞,包括各种类型的白细胞。
(2)来源:来自骨髓的造血干细胞。
(3)三种免疫细胞的比较②树突状细胞:分布于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很多上皮组织及淋巴器官内,成熟时具有分支,具有强大的吞噬、呈递抗原功能。
③巨噬细胞:几乎分布于机体的各种组织中,具有吞噬消化、抗原处理和呈递功能。
(4)抗原呈递细胞:包括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
(5)抗原:能引发免疫反应的物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非特异性免疫
皮肤的表皮细胞排列紧密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
呼吸道黏膜上有许多纤毛
吞噬细胞的作用
读图、分析、讨论
一、 非特异性免疫
第一道防线
皮肤和黏膜
阻挡、杀死、清扫病原体
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的作用
• 皮肤有角质层,可以阻挡 病原体侵入人体 • 皮肤的分泌物有杀菌作用 • 呼吸道上黏膜上有纤毛, 可以清扫异物(病菌)
6、下列关于抗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A、在体内存留时间有长有短 B、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 C、能破坏和排斥所有病原体 D、是在抗原刺激下产生的 )
7、下列结构中,不属于免疫器官的是( ) A、肝脏 B、脾脏 C、胸腺 D、淋巴结
A
范围 特性 形成 作用
弱
非特异性免疫和恃异性免疫共同构成人体总的防御功能, 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产生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 免疫不可分开,相辅相成。
免疫功能
功能:防御
自我稳定
免疫监视
自我稳定
防御
免疫监视
后天获得的免疫力
• 免疫异常
• 免疫功能是不是越强越好?免疫异 常有哪些现象?
后天获得的免疫力
A
)
)
3、下列现象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B ) A、唾液的杀菌作用 B、接种百白破疫苗 C、白细胞吞噬病菌 D、皮肤的屏障作用
4、免疫细胞主要是 A、吞噬细胞 C、上皮细胞
( D ) B、腺细胞 D、淋巴细胞
5、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作用是( B ) A、杀菌作用 B、清扫异物 C、吞噬病菌 D、保护作用
第七章 增强免疫 预防疾病
第一节
免疫
唐山市59中学 王海兰
本节目标
• 1、概述免疫的概念和作用。 • 2、举例说明人体的特异性免 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 3、描述计划免疫,列举计划 免疫的实例,认同计划免疫 的意义。
1、人为什么会生病?
答案1:病原体入侵 答案2:通常人有一定的抵抗
各种各样的细菌
• 分类
接种抗体或淋巴因子物质(被动)
人 体 的 免 疫 功 能
人 体 的 三 道 防 线
第一道 组成 :皮肤 和 黏膜 。 防 线 功能:阻挡病原体侵入,杀菌 非特异 。 杀菌物质 和吞噬细胞 。 性免疫 第二道 组成 : 防 线 功能: 溶解 吞噬 消灭病原体 。 免疫器官 和 免疫细胞。 特异性 第三道 组成 : 防 线 功能: 产生抗体,消灭抗原 。 免 疫
属哪种免疫?
白细胞消灭病原体 属哪种免疫?
非 第一道防线 特 (皮肤和黏膜组成) 异 性 溶菌酶使细菌溶解 免 疫 第二道防线 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
(溶菌酶和吞噬 细胞组成)
皮肤和黏膜的阻挡作用 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 皮肤分泌物的杀菌作用
白细胞消灭病原体
非特异性免疫: 先天的,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
概念: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简称为计划 免疫。
接种的主要疫苗:
卡介苗——结核病 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脊髓灰质炎 百白破疫苗——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麻疹疫苗——麻疹 乙肝疫苗——乙型病毒性肝炎
人工免疫
• 采用人工的方法将由病原微生物制 成的疫苗或其他抗原物质接种到人 体,使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获得 免疫,叫做人工免疫 接种抗原物质(人工主动免疫)
一、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溶解、吞噬病原体
溶菌酶 能破坏多种病菌的细胞壁, 使病菌溶解而死亡
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的作用
人体第二道防线的作用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中噬消化
皮肤和黏膜对病菌的阻挡作用 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清扫异物 皮肤分泌物的杀菌作用 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 溶菌酶使细菌溶解 属哪种免疫? 属哪种免疫? 属哪种免疫? 属哪种免疫?
由天花病毒引起的一种流行性特别 强,死亡率特别高的传染病!
天 花
对天花病毒特殊处理,灭毒,制成天花 疫苗,可以促进人体产生抵抗该病毒的 抗体,不得该病。
二、 特异性免疫
读图,完成P103分析与讨论
天花病毒侵入人体的过程
天 侵入 人 产生 抵抗天花病 花 天花病毒 体 毒的物质 (病原体) 消灭 病 (特殊蛋白质) 毒
(抗原)
人体
产生抗体
消灭病原体
抗体的特点
1、抗体是由抗原引起的; 2、抗体是一类蛋白质,也称免疫球蛋白; 3、抗体可使病原菌凝集,可中和病原体产生的毒素; 4、抗体存在体液中,存留时间有长有短
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 抗体:抵抗抗原的物质
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机体仅对某一异物 (抗原)产生免疫 反应 专一性 后天逐渐形成的 强 机体对体内外异物 都可以发生免疫反 应 非专一性 生来就有的
免疫的概念: 免疫的功能:防御、 自我稳定 和免疫监视 。 计划免疫的概念和意义:
反馈练习
1、下列皮肤的作用中,属于免疫作用的是( A、防止细菌侵入 B、防止水分蒸发 C、感受外界刺激 D、调节体温 2、人体内可以吞噬和消灭病原体的是( D A、呼吸道黏膜 B、淋巴细胞 C、抗体和抗原 D、吞噬细胞
免疫功能异常
防御功能过强——过敏反应 排斥反应
自我稳定功能异常——自身免疫 疾病(风湿性心脏病) 免疫监视功能弱——肿瘤
计划免疫
• 卫生防疫部门有计划地对易感人群进 行的预防接种叫计划免疫 • 计划免疫的对象是12周岁的儿童,而 人工免疫的对象是所有易感人群;人 工免疫包括计划免疫
三、 计划免疫
各种各样的病毒
2、为什么绝大多数人又不易生病
什么叫做免疫?
• 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 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 “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 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 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 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
人体的免疫
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
1、什么是非特异性免疫?
2、皮肤及其分泌物、黏膜怎样对人体保护?
抗 原
抗 体
第三道防线:
免疫器官和 免疫细胞组 成
特异性免疫(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
天花病毒侵入人体的过程
侵入 人 产生 天花病毒 抵抗天花病 天花病毒 体 刺激 毒的物质 消灭 淋巴 (病原体) 细胞(特殊蛋白质) 特异性免疫
抗原
抗体
人 侵入 体 消灭 新的天花病毒
第三道防线: 特异性免疫
病原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