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黎族简介

合集下载

黎族文化习俗

黎族文化习俗

• •
2、地鬼。以为农作物的丰收是地鬼的恩赐。在合亩制(由若干父系小家庭联合进行生产和分 配的一种经济制度)地区,开始犁田时,“亩头”(合亩单位的首领)夫妻要到河里洗澡换新衣, 然后回家静坐。当太阳西下时,亩头才下地“犁第一路田”.途中要反复念“呼风唤雨”的咒语,祈 求大雨降临如倾盆,点点滴滴落田中。播种当天,亩头独自去秧地,小心翼翼做象征性的播种动作。 要防止鸡叫狗吠,纵使遇见熟人也不吭声,唯恐惊动地鬼。插秧前,亩头先去插几株被称为“谷魂” 的秧苗。稻谷成熟时,要供献几个小饭团,感谢地鬼的恩典;并由亩头的妻子到田间去接“谷魂”. 3、灶鬼。由于敬畏和崇拜火,因而家家户户敬祀灶鬼。禁止任何人跨越、敲击或移动用三块 石头砌成的品字形炉灶,否则认为将触犯灶鬼,从而招致病痛或其他灾难。
黎锦服饰
织锦图案
纯手工制作
传统服饰
• 黎族最著名的服饰是黎族纺织品,有黎锦、黎幕、黎裙、 挂包、头巾、花带等,图案师于自然,又抽象变形。制作 精巧,有的带嵌缀金银线、云母、贝壳、穿珠、铜线等, 色彩鲜艳,风格朴厚,富于装饰性。 • 黎族服装的款式、色彩、图案花纹都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女子一般穿对襟无扣上衣和筒裙,男子一般结发缠头,穿 无领对襟上衣。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化,黎族男子的服饰 已完全现代化,在交通方便的城乡,妇女也极少穿民族服 装,只有传统节日和婚丧时才穿民族服装。在偏僻的山寨 中,老年妇女仍穿本民族的传统服装。
4、雷公鬼。以为太阳等天体及云、雾、雷、电、风、雨等自然现象都有“灵性”,故普遍敬畏 雷公鬼、太阳鬼、风鬼等。如人头痛发热,就认为触犯了雷公鬼、太阳鬼;患疟疾,则认为触犯了 风鬼。触犯雷公鬼,要请娘母、鬼公(巫师)联合做法事。
• • • • •
传统节日
• 黎族三月三节(农历三月初三)是海南省黎族人民最盛大的民间传统节日, 也是黎族青年的美好日子,又称爱情节、谈爱日,黎语称“孚念孚”,每年 农历三月初三举行,是海南黎族人民悼念勤劳勇敢的祖先、表达对爱情幸福 向往之情的传统节日。 农历三月初三是黎族人民一年一度的盛会日子。会场一般设在开阔的橡胶林 里,头上绿叶蔽天,脚下“叶毯”铺地,幽邃、凉爽、安谧。难怪“三月三” 就成了当地人自由选择配偶而被称为“爱情节”。传说远古时代,聚居于昌 化江畔的黎族百姓遭受了一次大洪灾。只有一对恋人坐在大葫芦瓢里幸免于 难,被漂流到燕窝岭边。三月初三,洪水退去,俩人结为夫妻。男耕女织, 生儿育女,相濡以沫,辛勤劳作,又渐渐使黎族繁衍发展起来。后人奉他们 为祖先,每逢三月三便隆重纪念。节日里男女老少身着盛装,带着糕点、粽 子,小伙子们捕鱼,姑娘们做饭烤鱼,然后把祭品供于有天妃和观音化石的 岩洞口。拜祭毕,青年们来到活动会场,进行射箭、爬竿、摔跤、拔河、荡 秋千等。夜幕降临,岸边燃起堆堆篝火,小伙子撑开花伞,姑娘们的银饰及 贝壳饰物在火光下闪闪烁烁。情歌婉转,舞蹈渐起,由平缓抒情而进入欢乐 奔放。有时一对对情人悄悄离开篝火旁,小伙子把耳铃挂在姑娘耳朵上,把 鹿骨做的发钗插在姑娘的发髻上,姑娘把自己亲手精心编织的七彩腰带系于 情郎腰间,双方信誓旦旦,相约明年三月三不见不散。因三月三从其来历和 主要活动内容来说,都与婚恋有关,故而也称为爱情节。

黎族

黎族

传说之三
传说之四
传说很久以前,七指岭地区遇到罕见的大旱,人们度日如年。一天 清早,一个名叫亚银的年青人告诉大家,说他梦见一只百灵鸟,要 想摆脱这场灾难,必须爬上五指山的顶峰,吹起鼻箫诱捕它,亚银 自告奋勇地登上五指山山顶峰,他在山顶上吹起他心爱的鼻箫。一 直吹了三天三夜,一只百灵鸟才从幽谷中飞来。亚银赶忙追捕,他 追过一座山岗,定神一看,百灵鸟变成了一位非常漂亮的黎族姑娘。 姑娘答应跟亚银到人间解救灾难。旱灾解除后,未想到却触怒了峒 主。他派家丁把百灵姑娘捉去,这时亚银赶来,他俩躲进一个山洞 里,峒主命令家丁用火烧山,当烧到山洞时忽然乌云滚滚,雷声大 作,石裂山崩,把万恶的峒主和他的家丁全压死。亚银和百灵姑娘 变成一对鸟儿,飞上天空,乡亲们闻讯赶来,目送他们,激动地跳 起舞唱起歌,祝他们美满幸福。这一天正是农历三月初三,从此这 一天便成了黎家的一个传统节日。
Festival features and content 节日特色及内容
The annual lunar march, all young men and women of li people gathered together, attend "march" event, and to dance. During the festival, people will have a song and dance festival.
歌声此起彼伏,通宵达旦,男女 青年各坐一边,互相倾诉爱慕之 情,如果双方感情融洽,就相互 赠送信物。姑娘们将亲手编织的 七彩腰带系在小伙子腰间,小伙 子则把耳铃穿在姑娘的耳朵上, 或把鹿骨做的发钗插在阿妹的发 髻上,相约来年的三月三再相 会。
On this day, li national minority people's sing, wrestling, tug-of-war, shooting, swing, heartily celebrating, singing songs to express the life dance with praise, love of labor, to love the persistent pursuit, the entire holiday, cheerful atmosphere warm, intoxicating. Li march widely mass base. As the changes of The Times, to celebrate the content is increasingly diverse, but sing, folk sports competition, national song and dance, marriage customs performance is still is the most basic content.

黎族

黎族

黎族槟榔实物
『黎族婚俗』
黎族实行一夫一妻制,同宗同族不 通婚,青年男女享有充分自由恋爱 的权利。黎族地区最盛行的是“放 察”,也就是青年男女去察房谈情 说爱。黎家儿女成年后,住在“布 隆闺”里,青年男女可以自由交往, 黎族称为“玩隆闺”,又叫“放 察”。大家在一起奏鼻萧,弹拨口 弦,对歌,以歌为媒,交流情感, 寻找中意的伴侣。一般由男子采取 主动,吹萧唱歌向姑娘表达爱慕之 情,如果双方情投意合,便互相赠 送信物表示定情,然后准备订婚。
传统的船形屋,高约三、四米,宽约两米左右。以 竹木为架,茅草为屋顶。地下以木板或竹子为主, 可以防潮。一般离地面1米左右。屋里设有火塘。
黎族的婚俗青年男女恋爱自由,儿 女成年后就住在屋外的“寮房”里, 俗称“放寮”。 寮房多为茅草房,内放一张大床。 住进寮房的姑娘便开始了自由恋爱。 年轻的小伙子可以随意到寮房与姑 娘聊天、玩耍,姑娘喜欢上的小伙 子可留宿房中,不喜欢的就让他离 开。被姑娘喜欢上的小伙子经寮房 的自由恋爱之后,由父母正式上门 提亲。提亲时要带上一些姑娘爱穿 的衣服和槟榔。槟榔是求婚最重要 的礼物,带少了姑娘家会不满意。 举行婚礼时,全村人杀猪宰羊在一 起庆贺,十分热闹,有伴娘与伴郎 对山歌,新婚夫妇在欢歌声中共饮 幸福酒。
(1)忌日不事农。家中死人,其亲属3年内逢忌日(死 者去世之日)均不得下田,若死者为组织、领导生产 的“亩头”,其亩众须同守此忌 (2)婚姻禁忌。同血缘禁婚。订婚忌用白鸡,以为如 是会使夫妻不和睦。婚嫁择吉日,避忌虎、猴、牛日。 婚后禁忌再有私情,若犯禁违忌则群黎立杀之。 (3)产忌。孕妇忌吃狗肉,否则以为会难产或流产。 (4)丧葬禁忌。丧期死者亲属不得正面穿衣,须反穿; 不得洗头洗身;不得唱歌、奏乐、敲锣鼓、放鞭炮; 禁忌耕作。丧宴忌吃米饭,可以肉下酒,可吃杂粮; 众人不得在丧家吃猪肉粥、牛肉粥、鸡肉粥和米饭; 忌中午出殡,认为午葬会招灾。 (5)生活习俗禁忌。忌头朝门口睡觉,因尸体才头朝 门口待抬出埋葬。若客人犯忌,主人亦不悦,认为可 能有祸事临头号。

黎族

黎族

三、饮食文化
• 竹筒饭:把猎获的野味、瘦肉混以香糯米和少量盐,放进 竹筒烧成。 • 香糯饭:香糯饭,更是异香扑鼻,是招待宾客的珍美食品。 • 雷公根:是一种野菜,与河里的小鱼虾或肉骨同煮,是极 为可口的佳肴;"雷公根"也可药用,能消炎解毒。 • 祥:是黎族的风味佳肴,只有在节庆或贵客登门时才能吃 到,有"鱼茶"和"肉茶"两种。
二、装饰文化
• 服饰
黎族服饰,主要是利用海岛棉、麻、木棉、树皮纤维 和蚕丝织制缝合而成。
• 男士:对襟无领的上衣和长裤,缠头巾插雉翎。 • 女士: 上衣:直领、无领、无钮对襟衫或者贯头衣。 下裙:也叫筒裙。通常由裙头、裙身带、裙腰、 裙身和裙尾缝合而成,但也有少于或多于四幅 头巾:一般为织绣着精致的花纹图案黑布头巾。
三、饮食文化
• 竹筒饭:把猎获的野味、瘦肉混以香糯米和少量盐,放进 竹筒烧成。 • 香糯饭:香糯饭,更是异香扑鼻,是招待宾客的珍美食品。 • 雷公根:是一种野菜,与河里的小鱼虾或肉骨同煮,是极 为可口的佳肴;"雷公根"也可药用,能消炎解毒。 • 祥:是黎族的风味佳肴,只有在节庆或贵客登门时才能吃 到,有"鱼茶"和"肉茶"两种。
三、饮食文化
• 竹筒饭:把猎获的野味、瘦肉混以香糯米和少量盐,放进竹筒烧成。
• 香糯饭:香糯饭,更是异香扑鼻,是招待宾客的珍美食品。 • 雷公根:是一种野菜,与河里的小鱼虾或肉骨同煮,是极为可口的佳 肴;"雷公根"也可药用,能消炎解毒。 • 祥:是黎族的风味佳肴,只有在节庆或贵客登门时才能吃到,有"鱼
五、婚嫁文化
黎族的婚礼仪式,由接亲、迎亲、送亲、吃 喜酒、送亲,回娘家。 接亲 早上九点新郎带上猪,槟榔,糍粑,到 新娘家接亲。 送娘 陪娘不能是新娘的亲妹妹、已婚者和年 纪比新娘大的人。 引路娘一般都是村里的人和三姑六婆组 成,人数一般在50人以下。

海南黎族简介

海南黎族简介

海南黎族简介
黎族人口截止到1990年为111.099万人。

主要居住在海南省中南部黎族苗族自治州,其余散居在万宁、屯昌、琼海、澄迈、橹县、定安等县与汉族杂居。

黎族源于古代百越的一支,与壮、布依、侗、水、傣等民族有着密切的关系。

远在秦汉以前,“骆越”的一支就从大陆渡海到海南岛,隋代称海南岛居民为“俚僚”,即黎族的先人。

“黎”作为黎族的专用名称,约在宋代以后,一般认为“黎”为“俚”的转化。

黎族以土著海南岛自居。

他们在海南岛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

黎族在新中国成立前,基本上处于封建地主经济发展阶段,居住在保亭、乐东、白沙三县交界五指山腹地的一万多黎族还保留着原始家族公社残余的“合亩制”。

黎族人民具有反帝反封建的光荣革命传统,特别是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起,与汉、苗族人民一起进行革命斗争,黎族聚居的五指山区是海南岛的主要革命根据地。

黎族使用黎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方言。

由于长期与汉族接触,不少黎族兼通汉语。

使用汉文,1957年设计了拉丁字母形式的黎文方案。

黎族奉行祖先崇拜与自然崇拜。

对“万物有灵”的迷信很重。

靠近汉族的地区受道教影响,部分地区还曾传入基督教。

在乐东番阳地区,村内有教堂。

黎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口头文学丰富,民间故事和歌谣众多,民间乐器有口弓(口弦)、鼻萧、“拜”(排萧)等。

作者:鱼儿。

黎 族

黎 族

人口为1247814人民族概况黎族是我国岭南民族之一。

主要聚居在海南省中南部的琼中县、白沙县、昌江县、东方县、乐东县、陵水县、保亭县、通什市、三亚市等七县二市之内,其余散居在海南省的万宁、屯昌、琼海、澄迈、儋县、定安等县。

由于分布地区不同和方言、服饰等的差异,其自称有“伴”、“岐”、“杞”、“美孚”、“本地”等。

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黎族人口数为1247814。

使用黎语,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不同地区方言不同。

也有不少群众兼通汉语。

1957年曾创制拉丁字母形式的黎文方案。

黎族源于古代百越的一支。

西汉曾以“骆越”、东汉以“里”、“蛮”,隋唐以“俚”、“僚”等名称泛称中国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

海南岛的黎族先民也包括在这些泛称之内。

“黎”这一专有族称始于唐末,到宋代才固定下来,沿用至今。

据考古发现,海南岛新石器时代原始文化遗址有130处,大约距今五千年左右。

史学界和民族学界研究认为,这些新石器遗物的主人是黎族的先民。

是黎族先民开发了海南岛。

秦汉时期,海南岛同汉王朝关系密切,汉武帝先后数次派兵打开琼岛,设置珠崖、儋耳两郡,部分大陆汉人迁居海南岛,与黎族土著居民杂居。

以后,汉族大量移民海南岛。

“村人”、苗族和回族也先后迁徙入岛。

大量移民的迁入,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铁器)和生产技术(农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公元l世纪中叶,封建统治渐趋稳固。

南北朝和隋朝初期,中央政权对海南岛的统治更加巩固,俚僚领袖冼夫人起了重要作用。

她率领俚僚1000余峒(包括黎族祖先)以及岭南其它越人,先请命于梁朝,后又归属于隋朝。

冼夫人深明大义,致力团结,密切了中原与海南岛的关系,促进了黎族社会经济的发展。

唐宋时期,海南岛与中央王朝关系更加密切,海南岛作为唐朝与南海诸国贸易往来的交通要冲。

唐朝十分重视海南岛的统治和开发。

黎族地区生产的金、银、珍珠、玳瑁、香料等既作为“贡品”又作为对外贸易产品。

与此同时,黎族地区的封建地主经济进一步成熟。

黎族文化简介

黎族文化简介

黎族建筑
黎族艺术
黎族艺术
打柴舞 打柴舞是黎族民间最具代表 性的舞种,但是它广为人知 的是“竹竿舞”这个名字。 它起源于古崖州地区(今海 南省三亚市)黎族的丧葬习 俗。打柴舞是黎族最古老、 最受欢迎的舞种之一。起源 于古崖州黎族丧葬活动,系 黎族古代人在死时用于护尸、 赶走野兽、压惊及祭祖的一 种丧葬舞。2006年5月20日, 黎族打柴舞经国务院批准列 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遗产名录
点击此处添加标题
标题数字等都可以通过点击和重新输入进行更改, 顶部“开始”面板中可以对字体、字号、颜色、行 距等进行修改。建议正文 12 号字, 1.3 倍字间距。 双击图片,在顶部导航中找到填充,下拉菜单选择 填充方式,选择“图片或纹理”,在来自图片中选 择想要插入的图片,点击插入并确定。
THANK YOU
黎族服饰
黎族妇女服饰有上衣、下裙、头巾三个部分 ,每部分都绣着精致的花纹图案。上衣分直 领、无领、无钮对襟衫或着贯首衣。贯首上 衣由三至五幅素织的布料缝成。筒裙通常由 裙头、裙腰、裙身和裙尾缝合而成。生活在 河流平地成丘陵地带接近平原地区的筒裙最 长最大,称为长筒裙,而居住在山区的黎族 妇女则穿最小最短的筒裙,堪称为超短裙。
祖先崇拜
同一地区还崇拜同一个祖先。在黎族村子门前或大榕树下,都有用几块石头筑成的小石 屋,这是黎族祭拜的土地庙,庙里设有神位和香炉
黎族信仰
图腾崇拜
图 腾 崇 拜
黎族信仰
祖先崇拜
祖先崇拜
黎族饮食、服饰
黎族饮食
黎族人一般日食三餐,以大 米为主,“山栏”香米是黎区 特产。 把生鱼、肉掺以炒米粉,加 入少许食盐,用陶罐封存制作 而成的肉茶、鱼茶是黎家腌制 的特色风味食品。 槟榔是黎族人的嗜品,重大 节日和婚宴必会食用,吃时和 以贝壳灰,用一种青蒌叶包着 吃,吃后口唇染红,脸颊红润

黎族

黎族

1.黎族是我国( )民族之一。 2.主要聚居在海南省中南部的( )县、( ) 县、( )县、( )市、( )县、( ) 县、( )县、( )市、( )市等七县 二市之内. 3.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黎族 人口 数为( )。 4.以( )为架,( )为屋顶。地下以木板或竹 子为主,可以防( )。 5.黎族有哪些节日?(至少说4个) 6.你能画一画黎族的房子吗?
黎族妇女服饰,主要有上衣下裙和头巾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都织绣 着精致的花纹图案。上衣有直领、无领、无钮对襟衫或者贯头衣。贯头 上衣皆由三至五幅素织的布料缝成,适于刺绣加工,故衣襟多是绣花。 女裙,我们称之为筒裙,通常由裙头、裙身带、裙腰、裙身和裙尾缝合 而成,但也有少于或多于四幅;由于各幅都是单独织成,因而适合于织 花、绣花和加工,所以筒裙花纹图案比较多,复杂。有些筒裙为了突出 花纹图案,又在沿边加绣补充,提高图案色彩,故称为“牵”。妇女筒 裙,由于织花的经纬密度高,大大加强了筒裙的牵度,因而经久耐穿, 又具有特色。 男子服饰,主要由上衣、腰布和红、黑头巾组成。男子上衣开胸、无 钮、无扣,仅有一条绳子绑住。衣的背后下部边缘多有无边穗。“丁” 字形的腰布过去称为“包卵布”,古称“犊鼻裤”。犊鼻裤过去多是素 织,少量织有花纹、花边和刺绣。犊鼻裤有些地方绣上简单的花纹图案, 有些地方则是没有任何的花纹。另一种下服为开衩裙子,这种裙子没有 任何花纹图案的裙子,主要聚居在昌化江流域的美孚方言男子所穿。裙 子式样,上窄下宽,用绳子绑腰。其他地方都没有这种服饰。所有的男 子服饰早已变化了,只有在极偏僻的地方,才能偶见这种旧时代的服饰。
制作人:吴祉静

黎族是我国岭南民族之一。由南越族演变而来,主要聚 居在海南省中南部的琼中县、白沙县、昌江县、东方市、乐 东县、陵水县、保亭县、五指山市、三亚市等七县二市之内, 其余散居在海南省的万宁、屯昌、琼海、澄迈、儋州、定安 等市县。“黎”属他称,其对外自称是甚为统一的,主要的 自称国际音标记作“ɬai”,汉字音译一般作“岱”,不过由 于分布地区不同和方言的差异,有“dai”,“tai”等变音, 而黎族内部各支系为了相互区别还有“哈”、“赛”、 “杞”、“美孚”、“润” 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民间艺人(王建省)等自称。根 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黎族人口 数为 1247814。以农业为主,妇女精于纺织,“黎锦”、“黎单” 闻名于世;使用黎语,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系,不 同地区方言不同,也有不少群众兼通汉语。1957年曾创制 拉丁字母形式的黎文方案。

中华各民族简介——黎族

中华各民族简介——黎族

中华各民族简介——黎族中华各民族简介——黎族黎族概况历史:黎族由古代越人发展而来,与“百越”的一支骆越关系更为密切。

历史上黎族“杞”、“本地”、“美孚”和“赛”自称。

在宋代以后,黎族的名称被普遍使用,沿至今日。

人口:黎族现约有人口124.8万人。

分布:主要聚居在省中南部的、白沙、陵水、昌江黎族自治县和乐东、琼中、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

经济:黎族以农业为主,属稻作犁耕农业文化类型,兼有狩猎、捕鱼、采集和林业等多种经营。

黎族是最早的纺织先民。

黎族风俗图腾:信仰:曾盛行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现部分人信仰基督教。

礼仪:宴席礼仪省黎族招待客人有一套饮食礼仪。

用餐时,对男客先酒后饭,对女客先饭后酒。

宾主分开对坐。

请酒时,主人先双手举起酒碗向客人表示请酒,然后自己把酒一饮而尽。

接着,把米酒逐个捧给客人,客人把酒喝完后,主人还给每个嘴里送一口肉菜,表示尊敬。

通常,主人只陪客人喝酒,不陪客人吃饭,怕客人不好意思把饭吃饱。

习俗:黎族习俗孩子长到十三,四岁便要搬到“隆闺”去居住,不与父母同住。

“隆闺”是黎语,大意是“不设灶的房子”。

男子自己上山备料盖“隆闺”,女人由父母帮盖,大多建在父母住屋附近或村边较偏僻的地方。

“隆闺”有男女之分,大小之别,男子住的称“兄弟隆闺”,女子住的叫“姐妹隆闺”,大的住三五人,小的仅住一人,是黎族青年男女由相识到定情的小房子。

隆闺”的式样和住屋相似,不过要狭小得多,室一般不间隔。

“隆闺”仅开一个非常矮小的门,只可弯腰而入。

禁忌:平常忌讳别人当面提及自己先辈的名字;部分地区对猫禁杀忌食。

男女订婚时,忌用白鸡,以为用的白鸡会使夫妻不睦。

禁忌敲打或踩踏三石灶。

否则犯者会生病,据说这些灶石附有祖先的“魂”。

家人上山砍山栏时,门口挂一枝树叶,外人忌闯入,妇女在家忌织布、梳头。

婚俗:“夜游”是黎族青年男女谈情的一种独特形式,它与“隆闺”有密切的联系。

每当夕阳西下,男青年们便穿戴整齐,跋山涉水到远山别村的“姐妹隆闺”去,通过对歌和吹奏口弓、鼻箫来寻找情人。

黎族有什么特色的民族风情

黎族有什么特色的民族风情

黎族有什么特色的民族风情黎族是中国的岭南民族之一,那么大家对于黎族的相关民族风情到底有哪些区别呢,那么关于黎族的民族风情到底是怎样的呢?涉及到的内容又是怎样的?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黎族特色民族风情黎族的是海南最早的居民,其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至今已有数千年。

漫长的历史发展,逐步形成了本民族独有的文化。

海南黎族的历史考究主要认为是古骆越人渡海入岛,与岛上古人类相互融合,造就了今天的黎族。

1992年,我国考古专家在三亚市落笔洞发掘出约一万年前的古人类牙齿化石,以及近年在五指山、陵水、乐东等地考古发掘出了约四、五千年前的人类活动遗迹(主要是石器),说明在四、五千年前或至一万年前,海南岛就已人类居住。

这些人是不是当今之黎族,尚待考证。

所以,目前我国学术界当前对黎族来源的研究观点认为,海南岛黎族来源于古骆越人(因为当时骆越人的分布地域包括当今之海南岛),于殷周之际(约三、四千年前)渡海入岛。

殷周之际渡海入岛的这批骆越人是当今黎族的组成部分,他们与生活在海南岛上的古老人类相互融合,不断演变,造就了今天的黎族。

黎族的形成,渡过悠悠岁月,趟过漫漫长河,其称谓源自何时呢?黎族在与汉族等其他民族交往时自称“赛”。

西汉曾以“骆越”、东汉以“里”、“蛮”,隋唐以“俚”、“僚”等名称泛称中国南方一些少数民族(包括黎族在内)。

“黎”这一专有族称,是汉族对其称谓,始于唐末,到宋代才固定下来,沿用至今。

黎族的民族风情是如何黎族的是海南最早的居民,其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至今已有数千年。

漫长的历史发展,逐步形成了本民族独有的文化。

海南黎族的历史考究主要认为是古骆越人渡海入岛,与岛上古人类相互融合,造就了今天的黎族。

1992年,我国考古专家在三亚市落笔洞发掘出约一万年前的古人类牙齿化石,以及近年在五指山、陵水、乐东等地考古发掘出了约四、五千年前的人类活动遗迹(主要是石器),说明在四、五千年前或至一万年前,海南岛就已人类居住。

这些人是不是当今之黎族,尚待考证。

黎族简介ppt1

黎族简介ppt1

黎族服饰
男子服饰一般为:上穿无领对襟衣,下穿前 后两幅布的吊襟,结鬃缠头。
女子穿对襟开胸无扣上衣,下穿无褶筒裙, 多绣织花纹,有长短之分。 黎族服饰主要利用海岛棉、麻、木棉等原 料织缝而成。
Your company slogan
Your company slogan
竹筒饭
Your company slogan
Your company slogan
黎族婚俗 定亲 放槟榔 结婚问日 结婚,鸳鸯 圆梦
Your company slogan
丧葬
随葬 品和 祭品
葬仪
葬式
特殊葬式
葬后仪式
葬后习俗 和禁忌
Your company slogan
Your company slogan
宗教信仰
信奉基督教 1.祖先崇拜 2.自然崇拜 3.图腾崇拜 4.巫术
Your company slogan
黎族禁忌
1.孕妇禁忌:①孕妇不得跨动物尸体,否则会怀死胎;②孕妇不能吃蛇肉、 猴肉,否则会生怪胎;③孕妇怀孕期间,丈夫和外人不得辱骂孕妇为“死胎 妇”,若骂了,会造成死胎或流产;④丈夫不得安装刀把、锄头把、犁耙把, 否则会使妻子难产等。 2.丧葬禁忌:①家中有人死了,死者家属不能穿正面衣服,应把衣服反过来 穿;②不能洗头洗身;③不能敲锣打鼓;④不能放鞭炮;⑤不能唱歌和吹奏 乐器;⑥不能下田劳动;⑦众人不能在死者家中吃猪肉粥、牛肉粥、鸡肉粥 和米饭;⑧夫(妇)故,未经埋葬,妻(夫)忌进别人家门,否则会致别人不祥。 同时,丧偶之妻(夫)忌子女共餐,否则会影响到儿女将来也会丧偶;⑨出葬 时,凡抬棺者,只能用左肩抬,且不能换肩,否则会死人;⑩葬后反穿衣服 一个月,在此期间不唱歌、不吃糯米粑粑。往后,不在父亲忌辰时建屋。保 亭县赛黎,在丈夫死后,妻子必须回娘家先吃点压肚饭,才回夫家与家人共 食,否则以为会使儿媳今后丧偶;11、妻死,丈夫亦到外家先吃点压肚饭方 回家共食,否则也会使儿子丧偶;12、埋死人时,忌埋于他人坟前和遮盖他 人坟墓,否则会致别人不祥;13、丧家未埋葬死人前,长子忌入别人屋里, 否则也会使别人不祥。

黎族

黎族
据2000 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黎族 人口数为1,247,814,以农业为主, 妇女精于纺 织,“黎锦”、“黎单” 闻名于世。黎族语言为黎语,属于 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不同地 区方言不同。在接近汉族的地区和 各民族杂居的地方,黎族群众一般 都能讲汉语(指海南方言)、苗语 等,同时黎语也吸收了不少汉语的 词汇,尤其是解放后吸收的有关政 治、经济、文化各方面新词汇就更 多了。黎族没有本民族文字,建国 后逐渐通用汉文。1957年曾创制拉 丁字母形式的黎文方案。侾黎是黎 族人数最多的一支,黎男子上衣多 为麻织、原色,衣底边缘留穗,下 身穿三角布;女子上衣为大襟,是 汉化的产物。
个别展示
男性 女性
简介
黎族的主要农作物以粮食为主,而 粮食中又以大米为主。包括粘稻、 粳稻和糯稻等,其次是番薯、木薯 和包麦(玉米)。山栏稻中的香米是黎 族做竹筒香饭的主要米种之一,可 谓是黎族地区的特产,历史上早已 闻名远近,煮成的饭味香可口。 黎族进食的习惯是一日三餐,由于 天气炎热,爱稀不爱干。早上吃完 早饭才外出,到下午两点左右才吃 午饭,晚上入黑以后约八时左右吃 晚饭。早上把一天的饭量煮熟,用 冷水泡稀来吃,每吃一次便添一次 冷水。一般没有喝开水的习惯,渴 时就近喝溪水和米汤。
个别展示
竹筒饭 酒滴
竹筒饭是用新鲜竹筒装着大米及味 料烤熟的饭食,多于山区野外制作 或在家里用木炭烤制。用山兰稻 (一种旱稻)冲的“香米”并配肉 类为原料,放进新鲜的粉竹或山竹 锯成的竹筒中,加适量的水,再用 香蕉叶将竹筒口堵严,炭火中绿竹 烤焦即可。竹筒饭的煮法颇具有野 炊特点,即砍下一节竹筒,装进适 量的山兰米和水,放在火堆中烤熟, 用餐时破开竹筒取出饭,这便是有 名的“竹筒香饭”。如果把猪瘦肉 混以香糯米和适量盐巴放进竹筒烤 成香糯饭,异香扑鼻,是招待贵宾 的珍贵美食品。

黎族的导游词范文

黎族的导游词范文

黎族是中国南方的一个民族,在海南岛、广西、云南等地都有分布。

其文化传承至今已有数千年历史,非常丰富多彩。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黎族的文化和历史。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黎族的历史背景。

在远古时期,黎族属于越族,与百越、苗族、侗族、瑶族等民族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汉朝时期,黎族被称为狐奴,是南越国的一支。

随着历史的演进,黎族的部落逐渐统一,形成了一个较为稳定的居住和生存环境。

另外,黎族还保留着丰富的民俗文化、语言和艺术传统。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黎族的居住和生存环境。

黎族分布于海南岛、广西等地,主要生活在热带雨林和海滨地区。

其传统的居住方式是悬空木屋,通常用竹子编制而成,具有良好的通风性和防潮性。

此外,黎族还采用了农耕和渔猎的方式来维持生计。

黎族的文化传统非常丰富,其中包括音乐、舞蹈、服饰等方面。

在音乐方面,黎族善于演奏铜鼓、板胡、二胡等乐器,常用于婚礼、葬礼等场合。

在舞蹈方面,黎族有独特的歌舞表演,如黎阳舞、黎阳铜鼓舞等,形式优美、动作矫健。

在服饰方面,黎族人的传统服饰十分独特,主要采用麻布、木棉等天然材料制作而成,层次丰富、色彩鲜艳。

此外,黎族还保留了丰富的民间传说和神话,如《布思奇》、《麻帕文》等。

这些传说和神话反映了黎族人的想象力和文化积淀,也展示了黎族丰富的精神世界。

我们来讲一下黎族的饮食文化。

黎族的饮食以米、面为主食,同时还善于制作黔味佳肴和海鲜美食。

在烹饪技艺方面,黎族人表现出了出色的技巧和创新能力,其红糟蟹、盐焗鸭等菜肴深受人们的喜爱。

黎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其文化传统非常丰富多彩,包括音乐、舞蹈、服饰、传说、神话等方面。

同时,黎族人还善于制作美食,深受人们的喜爱。

如果您有机会到黎族居住的地方旅游,一定不要错过了解黎族文化的机会,相信您会有别样的体验。

关于黎族的介绍

关于黎族的介绍

关于黎族的介绍
黎族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海南岛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南部。

黎族人口约有130万人,是中国人口最少的55个少数民族之一。

黎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他们是中国南方的原住民之一。

在历史上,黎族曾经建立过独立的政权,但是在汉朝时期被汉族所征服。

在隋唐时期,黎族曾经有过一段繁荣的历史,但是在宋代时期,黎族逐渐被汉族所同化。

黎族的语言属于壮侗语系,与壮族、布依族等民族有着一定的语言联系。

黎族的文化和传统非常丰富,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音乐、舞蹈、服饰和风俗习惯。

黎族的传统服饰以色彩鲜艳、图案繁复、线条流畅为特点,非常具有艺术价值。

黎族的饮食以米饭、蔬菜、水果和海鲜为主,其中以海鲜最为著名。

黎族人喜欢吃辣,他们的饮食文化与广东、福建等地的饮食文化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

黎族的宗教信仰以原始宗教为主,他们崇拜自然界的神灵和祖先。

在黎族的传统节日中,最为重要的是“三月三”和“黎族年”。

三月三是黎族的传统节日,也是黎族人民最为盛大的节日之一。

在这一天,黎族人会穿上传统服饰,跳起热情洋溢的舞蹈,庆祝丰收和团圆。

总的来说,黎族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少数民族,他们的文化和传统
非常丰富,值得我们去了解和学习。

在今天,黎族人民已经逐渐融入到中国的大家庭中,但是他们的文化和传统依然是我们国家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南黎族

海南黎族

海南黎族文化一、海南黎族文化介绍(一)海南黎族的由来《黎母山传说》讲述了黎族祖先的来源。

“在海南岛的中部有一座高山,长年云雾缠绕,看不清它的真面目。

在远古的时候,海南没有人类,山上只有各种飞禽走兽。

有一天天上的雷公云游四方,经过这里,看到海南岛上鸟语花香,真是个好地方。

他羡慕地说,要是能住在这里该多好啊。

于是他就找来一颗蛇卵,藏在山中,让山上的五色雀照护。

第二年“三月初三”这天,雷公再次经过,他从天上打下一声惊雷,山摇地动,震得藏在山上的蛇卵裂开两半,从里面走出一个美丽的姑娘。

雷公变成一个慈祥的老爷爷,给这个姑娘取了个名字叫“黎”。

于是山中的五色雀、梅花鹿、还有各种小动物都跑来庆贺,它们叫她“阿黎姑娘”。

在山中各位小动物朋友的帮助下,阿黎姑娘饿了就采摘野果来吃,渴了就喝山泉水,困了就睡在大树上,无忧无虑,幸福快乐,只是有时不免有些孤独和寂寞。

有一天,有个英俊勇敢的小伙子跨海来到海南岛,到山中寻找一种珍贵的香料---沉香。

小伙子在山中遇到阿黎姑娘,他马上被阿黎姑娘的纯真和美丽所吸引,两人相互爱慕,心心相印,从此在一起劳动和生活,他们生了很多子子孙孙。

后来靠采摘野果已经不够他们生活了,雷公就派五色雀叼来山兰稻种,他们带领子孙后代一起砍山种山兰,喝用山兰酿造的甜美的biang酒,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

他们死后,他们的子孙后代为了纪念自己的始祖,尊称她为“黎母”,把他们①脚下这座母亲山叫“黎母山”,他们自称“人”。

”当然,这不是海南黎族的真正起源,这则神话通过黎母生息的轨迹对原始初民从蒙昧阶段的初期、中期和晚期进入野蛮阶段的发展历程,作了追忆性的描述。

黎族在海南有着数千年历史,据有关资料记载黎族的先人为古越人,他有着6万年的族群史。

黎族的远古祖先大约在新石器时代中期,或者更早一些时候从两广大陆沿海地区陆续迁入海南岛,成为岛上最早的居民,主要聚居在琼南七个自治县,三亚市、通什市广大的山区、丘陵地带,少部分散居在定安、万宁、屯昌、琼海、儋县和澄迈境内,与汉族人民杂居。

黎族现代历史资料选编

黎族现代历史资料选编

黎族现代历史资料选编黎族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本文将选编一些黎族现代历史资料,以展示他们在近代历史中的发展和变迁。

一、黎族的起源和历史背景黎族是中国的一个古老民族,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千年左右。

他们主要分布在中国的海南岛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地。

黎族人民勤劳智慧,他们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二、黎族的社会变迁近代以来,黎族人民经历了许多社会变迁。

在清朝时期,黎族地区处于边疆地带,受到了外族侵略的影响。

然而,黎族人民坚守自己的土地,保护自己的文化传统。

20世纪初,中国爆发了辛亥革命,黎族人民积极参与其中,为国家的独立和民主事业做出了贡献。

随着中国社会的变革,黎族人民逐渐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

三、黎族的经济发展近年来,黎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政府加大了对黎族地区的扶持力度,推动了当地的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

黎族人民积极参与农业、渔业、旅游业等行业,为地方经济的繁荣做出了贡献。

四、黎族的文化传承黎族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包括语言、音乐、舞蹈、服饰等方面。

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黎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力度,举办了一系列的文化活动和节庆,使黎族文化得到了更好的传播和发展。

五、黎族的教育和医疗事业近年来,黎族地区的教育和医疗事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政府加大了对黎族地区教育和医疗资源的投入,提高了当地居民的受教育和医疗水平。

黎族人民通过教育和医疗的进步,提升了自身素质和生活水平。

六、黎族的社会进步和民主建设近年来,黎族地区的社会进步和民主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就。

政府加大了对黎族地区的法治建设和社会管理力度,维护了当地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黎族人民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七、黎族的未来展望展望未来,黎族人民将继续传承和发扬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积极融入现代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贡献。

政府将继续加大对黎族地区的支持力度,推动当地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

黎族冷知识

黎族冷知识

黎族冷知识
1. 黎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海南岛和云南省。

2. 黎族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的壮侗语族。

3. 黎族的祖先主要是南岛民族和滇缅民族,后来与汉族、壮族等民族融合。

4. 黎族的传统节日有“赛黎节”、“黎族花山节”、“嘉年华节”等。

5. 黎族的饮食以米饭、野菜和海鲜为主,著名的特色菜有烤乳猪、咖喱鳗鱼等。

6. 黎族的舞蹈有“三木歌”、“椰子舞”、“热带风情舞”等,以欢快、轻盈为特色。

7. 黎族的传统手工艺以编织、剪纸、染织等为主,楠竹编、草编、藤编等技艺传承至今。

8. 黎族的婚礼习俗独特,新郎要在婚前进行“打麻扎”、“犁田仪式”等传统仪式。

9. 黎族的传统乐器有“琵琶”,“马头琴”、“加玛琳”等,以清淡优美为主要特点。

10. 黎族信仰多元,包括崇拜先祖、自然神、佛教等。

传统宗教信仰多为“族群内信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黎族聚居在海南岛通什镇、保亭、乐 东、东方、琼中、白沙、陵水、昌江、宦县等地,人口 约124.78万。据考证,黎族是由古代“百越”族的一支 发展而来。早在四五千年前,黎族的先民们就在海南岛 繁衍生息,成为该岛最早的居民。黎族自称“孝”、 “歧”、“美孚”等。黎族名称的使用始于唐代未期, 沿用至今。 黎族有自已的语言,黎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 。由于长期与汉族交往,不少黎族人都能兼说汉语。过 去黎族没有本民族文字,使用汉字,1957年创制了 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黎文。曾盛行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 ,现部分人信仰基督教。 黎族以农业为主,也有手工业、饲养业和商业。黎族 地区沿海渔业、盐业资源丰富。是中国重要橡胶生产基 地之一。 1952年7月1日建立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区,19 55年改为自治州,1988年海南建省后,改建为7 个自治县,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 黎族传统住房有船形屋和金字型屋两种。船形屋是竹 木结构建筑,外形像船篷,用竹木架构;金字形屋以树
女,娶妻均在晚上。一到下午男方家便派族内两名女青年带上槟榔,香烟,糖果 女方家迎亲(须在太阳落山之前赶到)。
一入晚,嫂或 (堂表、嫂)帮嫁女梳妆打扮。完毕、女方 姊妹或者表、堂姐妹簇拥嫁女抱头痛哭。哭声象征了对父 母的养育之恩的感怀。依依惜别,姊妹要天各一方。悲喜 交加。 此时,姐夫(或堂,表姐夫)从簇拥的姊妹中,把 嫁女往外拉、两方争夺,哭声震天。姐夫也得拼命,若多 个姐夫,便好办了。一位出客堂,嫁女边哭边托着槟榔盘, 让亲戚朋友吃槟榔。于是有两名或四名弟弟(表、堂弟) 跟其后面。被一行乐队,敲敲打打送至男方村庄。 一到村庄,新郎伴郎便对弟弟、嫁女鞠躬,连行三遍。嫁女一踏进门槛, 鞭炮轰 响,接着便拜堂(须穿上婚礼专用长筒)、一般均在鸡叫前、拜堂完后,闹洞房, 通宵达旦、此晚夫妻两个不能洞房花烛月,强熬强耐。 天一亮,亲戚朋友便蜂拥而至。喝喜酒,约上午10点,夫妻还得回娘家,到女 方家问候父母,叫"回路"。婚礼结束。
三 月 三
黎族婚俗
• 倘若小伙子与姑娘情意相投 的话,小伙子必须告诉家长, 然后请两名媒妁。她们是善 于言辞,见缝插针的。穿着 漂亮的花桶裙,戴着崭新的 精制斗笠。用两条新毛包头 上四个要好的槟榔到女方家" 查"(查即试探女方父母对此 婚事的态度)若女方家长辈 开毛贴吃槟榔,则表示同意, 接着双方就可商定放槟榔的 时间及议价。时间多定于农 历六月或八月的双日,象征 成双成对。

黎 族 服 饰

黎 族 特 有 甜 糟

甜 糟 的 制 作
• 黎族甜糟的做法:黎家人将山兰糯米饭, 拌以黎山特有的植物做成的酵母,装到 竹篮里用新鲜干净的芭蕉叶盖好,让其 自行发酵几天后再密封进坛里,经过半 个月时间便成为甜糟。 • 甜糟营养价值很高,用来煮鸡蛋则更 香美。如果将甜糟装在坛里深埋地下, 经三、五年挖出,则甜糟已全部化为浆 液而变成“山兰酒”。
相传很久以前,聚居在昌化江畔的黎族遭受了一次特大洪灾,人畜死亡,只剩 下一对兄妹--天妃和南音,他们坐在一个葫芦里,飘到燕窝岭上被树枝卡住,才幸得 生存,兄妹二人长大成人以后,便决定分头寻找伴侣,相约每年3月3在回到燕窝岭 下相会。以后每年三月三,鲜花烂漫红棉争艳的时候,南音和天妃娘子跟子孙们便 在这里迎接春天,为纪念他们,黎家就称石洞为娘母洞,三月三也就自然成了黎家 的盛大节日。 每年这一天,村村寨寨的男女老幼都挟带着糯米酒、粽子、竹饭板,从四面八方赶 到这里聚集。白天,小伙子到溪里抓鱼,姑娘在仔边烤鱼并将烤鱼和粽子一起放在 洞口祭拜;晚上,在熊熊的篝火旁,在热烈的萧、鼓等乐器奏鸣声中,未婚男女欢 歌起舞,谈笑游乐,互唱山歌,倚歌择配,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播下了爱情的种子。 黎家的故乡在五指山下,每年三月三,回到故乡,深深体会到“甜不过黎家糯米酒、 美不过黎家三月三”。
黎族人民举行“三月三”
黎族人民举行“三月三”盛会已有很久的历史,清人张庆长的《黎岐纪闻》就有些 记载:“男女 未 婚者,每 于春夏直交齐集于旷野间,男弹嘴琴(口哨),女弄鼻宵,交唱黎歌,有情投意合 者,男女各渐进凑一处,即定配偶。”而今黎族同胞还保持着“三月三”古风的传 统节日。 “三月三”有关部门的传说曾有两种说法。
黎族别具特色的婚俗
• 黎族婚俗黎族青年的婚恋别具特色,按照黎族习俗,村子里的姑 娘长到十六岁,就要搬出父母的住房,单独住在离父母不远的寮 房内。寮房多为茅草房,内放一张大床。住进寮房的姑娘便开始 了自由恋爱。年轻的小伙子可以随意到寮房与姑娘聊天、玩耍, 姑娘喜欢上的小伙子可留宿房中,不喜欢的就让他离开。被姑娘 喜欢上的小伙子经寮房的自由恋爱之后,由父母正式上门提亲。 提亲时要带上一些姑娘爱穿的衣服和槟榔。槟榔是求婚最重要的 礼物,带少了姑娘家会不满意。举行婚礼时,全村人杀猪宰羊在 一起庆贺,十分热闹,有伴娘与伴郎对山歌,新婚夫妇在欢歌声 中共饮幸福酒,还有"逗娘"活动。

船形屋是黎族的一种传统居住房屋,关于它的历史,有一个动人的传说。
• 据说,古时海南岛上没有人烟。大禹坐天下时,南海有一个俚国,国王 有个叫丹雅的公主。她嫁了三个丈夫,三个丈夫先后都死了。相师传言 她是扫帚星下凡,在家家破.本国国亡.一时弄得满城风雨,人心惶惶, 纷纷请求处死丹雅公主。此时.丹雅公主已身怀六甲,国王不忍下手, 便在一个北风呼啸的清晨.备了一只无舵无桨的小船和一些酒食,以及 一把山刀和三斤谷种.把丹雅公主放到船上。丹雅公主养的一条小黄狗 也跟上了船.小船在风中飘人了茫茫大海。 •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历尽劫难的丹雅公主的船在一个荒岛岸边搁浅了。 她看到了远处的高山岭岭,也看到了成群的猴子无忧无虑的穿行于林间, 所有的忧郁和恐惧一下子消失了,在饱餐了野兔和鸟蛋之后,丹雅公主在 这个荒岛定居下来。 • 为了躲避风雨,防御野兽的侵袭,丹雅公主在海滩切竖起几根木桩,然 后把小船倒扣在木桩上当屋顶,又割来茅草围在四周,她有了属于自己的 家。白天,她带着小黄狗上山打野兽,采野果。晚上睡在这船屋里,小 黄狗忠实地守在门口。后来.船板烂了.她割下茅草盖顶,这就是后来 黎族用白绿两色珠串连成三条套边,袖口 和下摆以花纹装饰,前后身用小珠串成彩色图案。下穿紧身超短筒裙 有些身着黑、蓝色平领上衣,袖口上绣白色花纹,后背有一道横条花 纹,下着色彩艳丽的花筒裙,裙的合口褶设在前面,盛装时头插银钗 颈戴银链、银项圈,胸挂珠铃,手戴银黎族男子一般穿对襟无领上衣 和长裤,缠头巾插雉翎。妇女穿黑色圆圈。头系黑布头巾。
放槟榔 如果一对黎家情人 恩爱难断,需缔结 秦晋之好时,他们 便把婚事告诉自己 的父母。然后,男 方一家的父母兄弟 就要选定吉日,带 上聘礼,这其中一 定要精心采摘槟榔 ,到女方一家去提 亲。
巴开的鱼),一般不吃肉类。媒妁送来的600个槟榔中, 40个是刻上形色多样 花纹,这是专送给父母,至亲的。 婚问日槟榔要挨家挨户的送,让大家给予美好的祝愿,因为槟榔象征做婚姻常绿 新,预示男女双方相亲相爱,和睦美满。黎族称"放槟榔"或"放衣服"。 媒人分送 榔看辈份,大的给吃,小的只好自己讨吃,有时小辈想吃槟榔竟把媒人妁围得水 不通。款宴时,女方家也只要两名妇女待客(忌寡妇)。桌上只四人、吃饭时讳 掉筷,碰盘之类事发生。菜类多为双尾鱼 (即 方筹足资金后,便于农历十二月份,又派两名媒人挑着一对鸭、两小坛米酒、八 槟榔往女方家"问日"(问日包括择日,议商品价)。一般情况下,还得交给女方 00至600元人民币,筒裙两套,戒指一只,百斤以上的猪一头,米酒八坛,待 方家许诺后,女方家方同意择定吉日, 多定龙、牛、马、羊双日。 婚、鸳鸯圆梦 婚的前天,男方家派人挑了上述议价物品给女方,第二天晚便算结婚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