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c大调前奏曲 作品28号第一首
【肖邦的简介资料】肖邦简介资料
【肖邦的简介资料】肖邦简介资料肖邦的简介资料肖邦简介资料弗里德里克肖邦FryderykFranciszekChopin,1810年3月1日1849年10月17日,出生于波兰华沙,19世纪波兰著名作曲家钢琴家。
xxxx分享的肖邦简介。
供大家参考肖邦简介弗里德里克肖邦(FryderykFranciszekChopin,1810年3月1日1849年10月17日),出生于波兰华沙,19世纪波兰著名作曲家钢琴家。
1817年,开始创作1818年,登台演出1822年至1829年,在华沙国家音乐高等学校学习作曲和音乐理论1829年起,以作曲家和钢琴家的身份在欧洲巡演,后因华沙起义失败而定居巴黎,从事教学和创作。
1849年,逝世于法国巴黎。
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也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以波兰民间歌舞为基础,同时又深受巴赫影响,多以钢琴曲为主,被誉为浪漫主义钢琴诗人。
1810年3月1日,肖邦生于波兰首都华沙近郊热亚佐瓦沃拉,同年举家搬迁至华沙。
1816年,肖邦跟随著名的钢琴教师Wojciech先生学习钢琴。
1817年,肖邦创作出第一首作品B大调和g小调波兰舞曲。
1818年,Radziwi家庭宫殿中举行的慈善音乐会上,肖邦第一次登台,演奏了阿达尔伯特吉罗维(AdalbertGyrowetz)的作品,从此跻身波兰贵族的沙龙。
1822年,肖邦师从音乐教育家作曲家约瑟夫艾尔斯内尔(JózefElsner),一年后公开演奏了德国作曲家费迪南德里斯(FerdinandRies)的作品。
1826年,中学毕业后,肖邦在华沙音乐学院继续跟随约瑟夫艾尔斯内尔学习钢琴演奏和作曲。
1829年后,肖邦以作曲家和钢琴家的身份在欧洲巡演,举行多场音乐会。
1830年,因波兰起义,肖邦离开故乡波兰移居到法国巴黎,开始以演奏教学作曲为生。
1837年,肖邦拒绝俄皇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和称号。
肖邦的所有作品集列表
•肖邦全部作品列表(按作品编号)Published during Chopin's lifetime •Op.1, 回旋曲Rondo in C minor (1825)•Op.2, 《根据莫扎特“唐璜”主题变奏曲“请伸出你的玉手”》Variations on "La ci darem la mano" from Mozart's opera Don Giovanni, in B-flat major, for piano and orchestra (1827)•Op.3, C大调引子与华丽的波兰舞曲(为大提琴与钢琴而作) Introduction and Polonaise brillante in C major for cello and piano (1829)•Op.5, 玛祖卡舞曲型回旋曲Rondo à la mazur in F major (1826)•Op.6, 4首玛祖卡舞曲4 Mazurkas (1830)o No.1 in F-sharp minoro No.2 in C-sharp minoro No.3 in E majoro No.4 in E-flat minor•Op.7, 5首玛祖卡舞曲5 Mazurkas (1830–1831)o No.1 in B-flat majoro No.2 in A minoro No.3 in F minoro No.4 in A-flat majoro No.5 in C major•Op.8, 钢琴三重奏Trio for Violin, Cello and Piano in G minor (1829)•Op.9, 3首夜曲3 Nocturnes (1830–1831)o No.1 in B-flat minoro No.2 in E-flat majoro No.3 in B major•Op.10, 12首练习曲12 Études (1829–1832)o No.1 in C major (1830)o No.2 in A minor (1830)o No.3 in E major ("Tristesse") (1832)o No.4 in C-sharp minor (1832)o No.5 in G-flat major ("Black Key") (1830)o No.6 in E-flat minor (1830)o No.7 in C major (1832)o No.8 in F major (1829)o No.9 in F minor (1829)o No.10 in A-flat major (1829)o No.11 in E-flat major (1829)o No.12 in C minor ("Revolutionary") (1831)•Op.11, 第一钢琴协奏曲Concerto for Piano and Orchestra No.1 in E minor (1830)•Op.12, 华丽变奏曲Variations brillantes on "Je vends des Scapulaires" from Hérold's Ludovic, in B-flat major (1833)•Op.13, 华丽的波兰民歌幻想曲Grande fantaisie sur des airs polonais in A major (1828)•Op.14, 克拉科维克音乐会用大回旋曲Rondo à la Krakowiak in F major (1828)•Op.15, 3首夜曲3 Nocturnes (1830–1833)o No.1 in F major (1830–1831)o No.2 in F-sharp major (1830–1831)o No.3 in G minor (1833)•Op.16, 回旋曲Rondo in E-flat major (1832)•Op.17, 4首玛祖卡舞曲4 Mazurkas (1832–1833)o No.1 in B-flat majoro No.2 in E minoro No.3 in A-flat majoro No.4 in A minor•Op.18, 华丽辉煌圆舞曲Grande valse brillante in E-flat major (1831)•Op.19, 波莱罗舞曲Bolero (1833)•Op.20, 第一谐谑曲Scherzo No.1 in B minor (1831)•Op.21, 第二钢琴协奏曲Concerto for Piano and Orchestra No.2 in F minor (1829–1830)•Op.22, 平静的行板与华丽的波兰舞曲Andante spianato et grande polonaise brillante in E-flat major (the polonaise section orchestrated 1830-31; piano solo 1834)•Op.23, 第一叙事曲Ballade No.1 in G minor (1831–1835)•Op.24, 4首玛祖卡舞曲4 Mazurkas (1834–1835)o No.1 in G minoro No.2 in C majoro No.3 in A-flat majoro No.4 in B-flat minor•Op.25, 12首练习曲12 Études (1832–1836)o No.1 in A flat major ("Aeolian Harp") (1836)o No.2 in F minor (1836)o No.3 in F major (1836)o No.4 in A minor (1832–1834)o No.5 in E minor (1832–1834)o No.6 in G-sharp minor (1832–1834)o No.7 in C-sharp minor (1836)o No.8 in D-flat major (1832–1834)o No.9 in G-flat major ("Butterfly") (1832–1834)o No.10 in B minor (1832–1834)o No.11 in A minor ("Winter Wind") (1834)o No.12 in C minor ("Ocean") (1836)•Op.26, 2 Polonaises (1834–1835)o升c小调波兰舞曲No.1 in C-sharp minoro降e小调波兰舞曲No.2 in E-flat minor•Op.27, 两首夜曲2 Nocturnes (1835)o No.1 in C-sharp minoro No.2 in D-flat major•Op.28, 24首前奏曲24 Preludes (1836–1839)o No.1 in C major (1839)o No.2 in A minor (1838)o No.3 in G major (1838–1839)o No.4 in E minor (1838)o No.5 in D major (1838–1839)o No.6 in B minor (1838–1839)o No.7 in A major (1836)o No.8 in F-sharp minor (1838–1839)o No.9 in E major (1838–1839)o No.10 in C-sharp minor (1838–1839)o No.11 in B major (1838–1839)o No.12 in G-sharp minor (1838–1839)o No.13 in F-sharp major (1838–1839)o No.14 in E-flat minor (1838–1839)o No.15 in D-flat major ("Raindrop") (1838–1839)o No.16 in B-flat minor (1838–1839)o No.17 in A-flat major (1836)o No.18 in F minor (1838–1839)o No.19 in E-flat major (1838–1839)o No.20 in C minor ("Chord" or "Funeral March") (1838–1839) o No.21 in B-flat major (1838–1839)o No.22 in G minor (1836–1839)o No.23 in F major (1838–1839)o No.24 in D minor (1838–1839)•Op.29, 第一即兴曲Impromptu No.1 in A flat major (1837)•Op.30, 4首玛祖卡舞曲4 Mazurkas (1836–1837)o No.1 in C minoro No.2 in B minoro No.3 in D-flat majoro No.4 in C-sharp minor•Op.31, 第二谐谑曲Scherzo No.2 in B-flat minor (1837)•Op.32, 两首夜曲2 Nocturnes (1836–1837)o No.1 in B major (1836–1837)o No.2 in A-flat major (1836–1837)•Op.33, 4首玛祖卡舞曲4 Mazurkas (1837–1838)o No.1 in G-sharp minoro No.2 in D majoro No.3 in C majoro No.4 in B minor•Op.34, 3 Waltzes (1831–1838)o华丽圆舞曲No.1 in A-flat major (1835)o华丽圆舞曲No.2 in A minor (1831)o华丽圆舞曲No.3 in F major (1838)•Op.35, 第二钢琴奏鸣曲Piano Sonata No.2 in B-flat minor ("Funeral March") (1839) •Op.36, 第二即兴曲Impromptu No.2 in F-sharp major (1839)•Op.37, 两首夜曲2 Nocturnes (1838–1839)o No.1 in G minor (1838)o No.2 in G major (1839)•Op.38, 第二叙事曲Ballade No.2 in F major (1836–1839)•Op.39, 第三谐谑曲Scherzo No.3 in C-sharp minor (1839)•Op.40, 两首波兰舞曲2 Polonaises (1838–1839)o A大调波兰舞曲“军队” No.1 in A major ("Military") (1838)o c小调波兰舞曲No.2 in C minor (1838–1839)•Op.41 4首玛祖卡舞曲4 Mazurkas (1838–1839)o No.1 in E minor (1839)o No.2 in B major (1838)o No.3 in A-flat major (1839)o No.4 in C-sharp minor (1839)•Op.42, 华丽圆舞曲Waltz in A-flat major (1840)•Op.43, Tarantelle in A-flat major (1841)•Op.44, 升f小调波兰舞曲Polonaise in F-sharp minor (1841)•Op.45, 升c小调前奏曲Prelude in C-sharp minor (1841)•Op.46, 音乐会快板Allegro de concert in A major (1832–1841)•Op.47, 第三叙事曲Ballade No.3 in A-flat major (1840–1841)•Op.48, 两首夜曲2 Nocturnes (1841)o No.1 in C minoro No.2 in F-sharp minor•Op.49, 幻想曲Fantaisie in F minor (1841)•Op.50, 3首玛祖卡舞曲3 Mazurkas (1841–1842)o No.1 in G majoro No.2 in A-flat majoro No.3 in C-sharp minor•Op.51, 第三即兴曲Impromptu No.3 in G-flat major (1842)•Op.52, 第四叙事曲Ballade No.4 in F minor (1842)•Op.53, 降A大调波兰舞曲“英雄” Polonaise in A-flat major ("Heroic" or "Drum") (1842) •Op.54, 第四谐谑曲Scherzo No.4 in E major (1842)•Op.55, 两首夜曲2 Nocturnes (1843)o No.1 in F minoro No.2 in E-flat major•Op.56, 3首玛祖卡舞曲3 Mazurkas (1843)o No.1 in B majoro No.2 in C majoro No.3 in C minor•Op.57, 摇篮曲Berceuse in D-flat major (1843)•Op.58, 第三钢琴奏鸣曲Piano Sonata No.3 in B minor (1844)•Op.59, 3首玛祖卡舞曲3 Mazurkas (1845)o No.1 in A minoro No.2 in A-flat majoro No.3 in F-sharp minor•Op.60, 船歌Barcarole in F-sharp major (1845–1846)•Op.61, 降A大调幻想波兰舞曲Polonaise-Fantaisie in A-flat major (1845–1846) •Op.62, 二首夜曲2 Nocturnes (1846)o No.1 in B majoro No.2 in E major•Op.63, 3首玛祖卡舞曲3 Mazurkas (1846)o No.1 in B majoro No.2 in F minoro No.3 in C-sharp minor•Op.64, 3 Waltzes (1846–1847)o舞曲“小狗” No.1 in D-flat major ("Minute Waltz")o圆舞曲No.2 in C-sharp minoro圆舞曲No.3 in A-flat major (c. 1840)•Op.65, 大提琴奏鸣曲Sonata for Cello and Piano in G minor (1845–1846)•Op.posth. 4, 第一号钢琴奏鸣曲Piano Sonata No.1 in C minor (1828) •Op.posth. 66, 第四幻想即兴曲Fantaisie-Impromptu in C-sharp minor (1835) •Op.posth. 67, 4首玛祖卡舞曲4 Mazurkas (1835–1849)o No.1 in G major (1835)o No.2 in G minor (1849)o No.3 in C major (1835)o No.4 in A minor (1846)•Op.posth. 68, 4首玛祖卡舞曲4 Mazurkas (1827–1849)o No.1 in C major (1829)o No.2 in A minor (1827)o No.3 in F major (1829)o No.4 in F minor (1849) (Last Composition)•Op.posth. 69, 2 Waltzes (1829–1835)o圆舞曲“告别” No.1 in A-flat major, Valse de l'adieu (1835)o圆舞曲No.2 in B minor (1829)•Op.posth. 70, 3首圆舞曲3 Waltzes (1829–1841)o No.1 in G-flat major (1833)o No.2 in F minor (1841)o No.3 in D-flat major (1829)•Op.posth. 71, 3首波兰舞曲3 Polonaises (1825–1828)o No.1 in D minor (1825)o No.2 in B-flat major (1828)o No.3 in F minor (1828)•Op.posth. 72, (1826–1827)o No.1 夜曲Nocturne in E minor (1827)o No.2 c小调葬礼进行曲Funeral March in C minor (1827)o No.3 3首埃科塞斯舞曲3 Écossaises (1826)▪No.3a in D major▪No.3b in G major▪No.3c in D-flat major•Op.posth. 73, 双钢琴回旋曲Rondo in C major (versions for solo piano and two pianos) (1828)•Op.posth. 74, 17首波兰歌曲17 Polish Songs (1829–1847)o No.1 The Wish (Życzenie) (1829)o No.2 Spring (Wiosna) (1838)o No.3 The Sad River (Smutna Rzeka) (1831)o No.4 Merrymaking (Hulanka) (1830)o No.5 What She Likes (Gdzie lubi) (1829)o No.6 Out of My Sight (Precz z moich oczu) (1830)o No.7 The Messenger (Poseł) (1830)o No.8 Handsome Lad (Śliczny chłopiec) (1841)o No.9 Melody (Melodia) (1847)o No.10 The Warrior (Wojak) (1830)o No.11 The Double-End (Dwojaki koniec) (1845)o No.12 My Darling (Moja pieszczotka) (1837)o No.13 I Want What I Have Not (Nie ma czego trzeba) (1845)o No.14 The Ring (Pierścień) (1836)o No.15 The Bridegroom (Narzeczony) (1831)o No.16 Lithuanian Song (Piosnka litewska) (1831)o No.17 Leaves are Falling, Hymn from the Tomb (Śpiew z mogiłki) (1836)•第20首升c小调夜曲Nocturne in c sharp miner op.poth.(1830)•c小调的这首夜曲Nocturne No.21 in C-Minor Op.Posth. (1847-1848)•玛祖卡集(无编号) Op.posth•圆舞曲集(无编号) Op.posth•3首新练习曲(1839)•波兰舞曲集(无编号)(1839)•无编号降A大调前奏曲(遗作)Op.posth。
肖邦24首前奏曲
16.降b小调前奏曲Op.28-16
有魄力的急板,2/2拍子。这是肖邦的前奏曲中,很少见的以音阶为主题素材而作成的乐曲,有着很难的技巧。开始是6个强和弦,经过短暂的停顿,在钢琴高音部用十六分音符奏出急躁的音阶性的主题,低音部则是清脆热情的回旋节奏在支持。主题连续了16小节,再经过反复,伴奏的节奏则以八度音来强调。在高潮部分左手摆脱了节奏的援助,变为沸腾的分解和弦。最后由双手的上升齐奏引出尾声,突然终止。
21.降B大调前奏曲Op.28-21
如歌地,3/4拍子,是一首拥有甜美旋律的前奏曲,内容比大部分夜曲还要优异,气氛上属于夜曲。右手在左手的伴奏下奏出如歌的优美旋律,降G大调的中段,新旋律以八度奏出,极为优美。
22.g小调前奏曲Op.28-22
很激动地,6/8拍子。可把这首前奏曲视为左手八度技巧的练习曲,左手八度的8小节主题以强音出现,中段为赋予坚强印象的降A大调部分。这里的单纯、直截的表现,令人惊叹。
作品分析
1.C大调前奏曲Op.28-1
乐曲是2/8拍子,以相当快的速度演奏,开始的8小节大体上维持在主调上,接着的16小节做了各种转调,并逐渐加强力度和速度,从25小节进入尾声回到主调,最后在最弱的琶音上安静地结束。
2.a小调前奏曲Op.28-2
缓板,2/2拍子。在忧郁重重的和弦上,短小的主题反复了四次,但每次反复都有不同的处理。乐曲的调性转换非常频繁,最后回到主调。
23.F大调前奏曲Op.28-23
中板,4/4拍子。这首前奏曲纤细典雅,优美迷人,是前奏曲中最受欢迎的小品。在右手十六分音符轻快的装饰中,左手奏出温雅的4小节旋律。当第二次反复时以C大调奏出,第三次又回到F大调,随后飘然地转为降B大调,最后又在F大调上反复。
肖邦的前奏曲及音乐表现特点浅析
肖邦的《前奏曲》及音乐表现特点浅析肖邦被誉为钢琴诗人,他的作品几乎全部为钢琴而写,钢琴作品涉猎的题材风格相当广泛,通过对肖邦《前奏曲》的学习可以从中发现他与巴赫之间的微妙关系。
肖邦的前奏曲集的妙处在于情调丰富、艺术形象鲜明突出、形式特别完美。
乐思的简练与深刻,使人们有权把它们称做浪漫主义的音乐格言。
无论在钢琴音乐体裁的开拓、钢琴音乐和声语汇的创造,还是钢琴演奏技术的发展方面,肖邦都堪称钢琴艺术史上的里程碑人物。
肖邦是欧洲浪漫主义时期最具典型的代表人物,他一生创作了各种体裁的钢琴作品被后人誉为“钢琴诗人”。
肖邦的创作几乎全部是为钢琴而写.他成功地创造岀一种富于个性的键盘写作艺术,其优点为钢琴音色纤细,应用旋律装饰来丰富和声织体。
他精通言近指远的喻意手法,他所开拓的和声境界远远超过当时的传统界限。
在钢琴艺术史上,像肖邦这样将自己的全部人生献给钢琴创作的音乐大师是绝无仅有的,他并未像大多数19世纪浪漫派作曲家那样,写作大型的纯管弦乐曲或者歌剧,而是独钟于钢琴一件乐器.但是肖邦的贡献却远远超过钢琴音乐本身的范围.首先他是典型的浪漫主义音乐语言的创造者之一,他的和声语言为19 世纪下半叶的音乐创作开辟了新的道路.他对于新的音响色彩的探索也为后继者展现了新的天地.肖邦通过运用大量半音的手法,动摇了由维也纳古典乐派牢固確立的自然音调性体系,成为后世作曲家李斯特、瓦格纳、斯克里亚宾和德彪西等人的重要先驱。
在肖邦从事创作的年代里,管弦乐队的表现力跟不上他的思想。
肖邦音乐中无数股和声细流的融汇交织和半音体系微妙的转折,都是当时的管弦乐器无能为力的。
因此对肖邦来说,只有这件被称为“万能乐器”的钢琴才能最好地表达他的思想,使他对于和声、旋律、织体、装饰音等各方面进行革新的理想付诸实现。
肖邦的钢琴作品所涉猎的体裁风格相当广泛,其中就有寓意深刻而结构精炼的前奏曲。
创作前奏曲时,肖邦正沉浸于巴赫的音乐之中。
和《平均律钢琴曲集》中的前奏曲一样, 这些短小而线条分明的情调图画穿越所有的大调和小调,虽然肖邦按五度循环运用。
【肖邦的简介资料】肖邦简介资料
【肖邦的简介资料】肖邦简介资料弗里德里克肖邦(FryderykFranciszekChopin,1810年3月1日-1849年10月17日),出生于波兰华沙,19世纪波兰著名作曲家、钢琴家。
1817年,开始创作;1818年,登台演出;1822年至1829年,在华沙国家音乐高等学校学习作曲和音乐理论;1829年起,以作曲家和钢琴家的身份在欧洲巡演,后因华沙起义失败而定居巴黎,从事教学和创作。
1849年,逝世于法国巴黎。
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也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以波兰民间歌舞为基础,同时又深受巴赫影响,多以钢琴曲为主,被誉为浪漫主义钢琴诗人。
1810年3月1日,肖邦生于波兰首都华沙近郊热亚佐瓦沃拉,同年举家搬迁至华沙。
1816年,肖邦跟随著名的钢琴教师Wojciech先生学习钢琴。
1817年,肖邦创作出第一首作品B大调和g小调波兰舞曲。
1818年,Radziwi家庭宫殿中举行的慈善音乐会上,肖邦第一次登台,演奏了阿达尔伯特吉罗维(AdalbertGyrowetz)的作品,从此跻身波兰贵族的沙龙。
1822年,肖邦师从音乐教育家、作曲家约瑟夫艾尔斯内尔(JzefElsner),一年后公开演奏了德国作曲家费迪南德里斯(FerdinandRies)的作品。
1826年,中学毕业后,肖邦在华沙音乐学院继续跟随约瑟夫艾尔斯内尔学习钢琴演奏和作曲。
1829年后,肖邦以作曲家和钢琴家的身份在欧洲巡演,举行多场音乐会。
1830年,因波兰起义,肖邦离开故乡波兰移居到法国巴黎,开始以演奏、教学、作曲为生。
1837年,肖邦拒绝俄皇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和称号。
1848年,肖邦在巴黎举办他的最后一次音乐会,并受邀访问英格兰和苏格兰。
1849年10月17日,肖邦因肺结核于巴黎的家中去世。
2情感生活编辑肖邦1836年,经李斯特介绍,弗雷德里克肖邦与乔治桑相识。
肖邦:C大调前奏曲 作品28号第一首
1—1 肖邦:C 大调前奏曲 作品28号第一首 结构图示:11-8 9-25 25-34a a C一部曲式尾声文字分析:这部作品采用一部曲式结构,2/8拍,C 大调。
作品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旋律线条,采用典型的器乐化织体,它由四个层次组成(见谱例1),第一个层次在高声部,可以被认为是旋律层;第二个层次是中间的和声音型;第三个层次在次中音声部,仿佛是对旋律声部低八度的加强,然而因为其在节奏上的有所不同,又与高声部形成一定的对比;第四个层次是左手的分解和弦音型,实际上也是由两个声部构成,其中一个声部是由每小节第一个音构成的低音进行线条,另一个声部是分解和弦的进行。
作品由单一主题材料构成,其核心是一个短小的动机(谱例1第一小节),该动机具有很强动力性,与乐谱开始处所标注的表情术语Agitato 的含义相吻合。
谱例1:(1-4小节)作品由两个乐句组成(参见结构图示),第一乐句(1-8小节)从主和弦开始,经过两次重复(和声不同)和模进进行,在第5小节达到第一乐句的高点即小字二组的E 音。
从第5小节开始,动机音型开始反向进行,至第7小节进行到属七和弦。
第二乐句(9-25小节)结构做了很大的扩充,其开始四小节与第一乐句开始的四小节完全相同,音乐从第13小节开始向上半音模进,经过第15小节的反向进行,再从第16小节开始继续向上半音模进。
这种连续的上行半音级进进行使得音乐的音区的不断上涨,伴随着逐渐加强的力度,也使乐曲的紧张度不断增强,直到第21小节处达到了全曲的高潮(见谱例2)。
随后旋律逐渐下行,并且通过一个完满终止式在第25小节处结束。
谱例2(第16-25小节)尾声(25-34小节)结构规模相对较大,在C大调的主持续音上进行,具有典型的补充性质。
这首前奏曲音乐材料单一,织体层次丰富,具有某种即兴性的风格特征。
虽然其音乐结构短小,却包含了开始、展开、高潮与结束的功能,与传统意义上的起承转合的结构原则有异曲同工之妙。
浅谈肖邦前奏曲中的悲情色彩——以肖邦《前奏曲》Op.28中第二、四、六首为例
浅谈肖邦前奏曲中的悲情色彩——以肖邦《前奏曲》Op.28中第二、四、六首为例赵夏【摘要】本文通分析肖邦前奏曲中的第二、四、六首为例,结合肖邦悲情性的特征,探究肖邦在表达音乐时的悲情气质以及其中透露出的葬礼风格.【期刊名称】《黄河之声》【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2页(P18-19)【关键词】肖邦;前奏曲;悲情性;葬礼【作者】赵夏【作者单位】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山西太原030031【正文语种】中文“悲情”一词,原意为令人产生悲情情怀的,充满悲情情感的。
通常这个词语的出现,总会伴随着因爱情不顺利而导致产生的悲哀雄壮的情感。
而笔者想要强调的是具有民族英雄气质的肖邦身上的多重意义的悲情色彩。
作为浪漫主义时期的最有代表性的钢琴作曲家之一,肖邦将15世纪就已出现的前奏曲雏形,在历经四个世纪的发展与变革之后,最终将其确立成为一种相对明确并完整的具有独立表现意义的体裁。
这部作品是其最具有丰碑性意义的创作,它几乎是肖邦一生中创作的浓缩和提炼。
马洛卡岛是肖邦在1838~1839年疗养身体的岛屿,肖邦的这部前奏曲,大部分正是在马洛卡岛上所写,但在肖邦所生活的这一年中,马洛卡岛却从阳光明媚变为常年阴雨连绵,使得肖邦的心情更加的阴郁,已经恶化的病痛也并没有得到缓解,反而处处催生出了死亡的气息。
肖邦的肺病在医术并不发达的当时,被看作是一种传染的绝症,肖邦就这样被孤立了。
在马洛卡岛上的肖邦,比任何时候都清晰的感受到死亡的临近。
肖邦的作品无论浪漫隽永抑或英雄气质,常常从中流露出淡淡的忧虑。
故土多年遭受异国侵略统治的事实与他幼年起就植根心中的爱国情怀注定了他一生都要处在浓郁的忧伤之中。
尽管肖邦是怀揣用音乐抗击侵略的信念来到巴黎,然而在家乡陷入危难之际只身离去这一举动始终令自己如鲠在喉。
对华沙的眷恋,对亲朋好友的挂念多年来始终萦绕心头。
晚年婚姻的不幸,生活的困苦,身体的病痛终于将这位悲情诗人击垮。
不仅仅是现实赋予了肖邦重压,或许肖邦生来骨子里就带着悲情因子。
震撼世界的十大钢琴名曲
震撼世界的十大钢琴名曲英文回答:The Ten Most Profound Piano Masterpieces That Shook the World.The piano, a majestic instrument with a unique ability to evoke a wide range of emotions, has been the muse for countless composers throughout history. From its inception, the piano has inspired the creation of seminal works that have left an enduring legacy on the musical landscape. Here is a curated list of ten piano masterpieces that have captivated audiences worldwide, pushing the boundaries of musical expression and leaving an indelible mark on the annals of classical music:1. "Für Elise" by Ludwig van Beethoven.This timeless bagatelle, with its haunting melody and delicate harmonies,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recognizable and beloved piano pieces of all time.2. "Clair de Lune" by Claude Debussy.A masterpiece of impressionism, "Clair de Lune" evokes a nocturnal scene of ethereal beauty and shimmering moonlight through its evocative harmonies and evocative soundscapes.3. "Moonlight Sonata" by Ludwig van Beethoven.The first movement of Beethoven's "Piano Sonata No. 14" has become an iconic symbol of romanticism, its dramatic and evocative melodies conveying a profound sense of longing and melancholy.4. "Prelude in C Major, Op. 28, No. 1" by Frédéric Chopin.Known for its cascading arpeggios and soaring melodies, this prelude is a testament to Chopin's exceptional technical skill and melodic genius.5. "Rhapsody in Blue" by George Gershwin.A groundbreaking fusion of classical and jazz elements, "Rhapsody in Blue" captures the vibrant energy and infectious rhythms of the Roaring Twenties.6. "Piano Concerto No. 21" by Wolfgang Amadeus Mozart.Known for its exquisite beauty and melodic grace, Mozart's "Piano Concerto No. 21" is a showcase for the instrument's technical brilliance and expressive capabilities.7. "Étude Op. 10, No. 12" by Frédéric Chopin.Nicknamed "Revolutionary," this virtuosic étude is characterized by its tempestuous passages and dramatic flourishes, evoking a sense of defiance and inner struggle.8. "Toccata and Fugue in D Minor, BWV 565" by Johann Sebastian Bach.A cornerstone of Baroque music, Bach's "Toccata and Fugue in D Minor" is a monumental work of contrapuntal complexity and fugal brilliance.9. "The Entertainer" by Scott Joplin.This lively ragtime classic, with its syncopated rhythms and infectious melodies, captured the essence of turn-of-the-century America.10. "Gymnopédie No. 1" by Erik Satie.A haunting and minimalist composition, "Gymnopédie No. 1" conveys a sense of longing and nostalgia with its slow-moving, repetitive melodies.中文回答:震撼世界的十大钢琴名曲。
曲式与作品分析
三部性原则
1、三部性结构就是在遥相呼应的两部分中间,插入一个中间 部分。
2、包含对立统一的辩证因素 三具有质的规定性 3、具体体现:A—B—A 主题(呈示)—离题(对比或引伸 展开)—返题(主题再现) 核心是再现(如果没有再现三部 性原则能否成立)又称之为再现原则 4、典型曲式:三段曲式和三部曲式 5、在音乐中体现的运动组合形式: (1)周期性连锁般的环环相扣 (2) 呼应的多层套叠关系
结构单位为开放性结构, ※注意:这两个概念,在曲式的整体与局部往
往具有相对的功能意义。
四、曲式的基本部分与从属部分
曲式各组成部分 所处地位及所起作用的 不同 具有不同的曲式功能(注意是侧重 曲式功能,要和曲式结构相区别,引子、 连接、补充、结尾的曲式结构未必比曲 式的基本结构部分小)
五、曲式的调性布局
音乐陈述的结构形式
1、乐段结构 乐段、乐句、乐节、乐汇
2、衍生结构 a、散体结构与连句结构 b、模进结构和诗句结构 c、自由结构、联合结构与结构的组合)
第二章 一段曲式(一)
本节主要内容
一、乐段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1、定义 2、基本特征
(1)结构规模 (2)调式和声 (3)陈述类型 (4)艺术形象 二、乐段的内部结构 1、划分的原则 2、划分的层次
二、有关曲式结构的一些基本术语概念
1、主题 2、结构单位,次级结构与整体结构 3、收拢性结构与开放型结构 4、曲式的基本部分与从属部分 5、曲式的调性布局 6、结构的补充与扩充
一、主题
1、 定义:在一首乐曲或一个音乐段落中,能体现该 乐曲或段落的基本性格面貌的乐思,称为主题。主题 即主导乐思,通常是一个乐句或一个乐段。
陈述结构类型的分类
(一) 稳定的陈述类型 1呈示型2、结束型 (二)非稳定的陈述类型(中间型陈述) 1展开型2、过渡型
音乐名家代表曲
莫扎特的主要代表作品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
交响乐:《降E调第39号交响曲》(帝王)、《G小调第40号交响曲》、《C大调第41号交响曲》(丘比特)。
协奏曲:《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四号》、《降B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五号》、《C大调钢琴协奏曲第21号》、《A大调钢琴协奏曲第23号》。
其它:弦乐四重奏肖邦名曲:《1,圆舞曲(华尔滋) (Waltzes)肖邦著名的圆舞曲,相信小朋友一定听过!这些圆舞曲是萧邦在维也纳时,运用维也纳华尔滋三拍的节奏,加上优美的曲调与抒情性,同时也发辉高度的钢琴技巧,因此萧邦的圆舞曲适合聆赏与演奏,比较不适合跳舞喔!◎第1号圆舞曲降E大调Op. 18◎第3号华丽圆舞曲a小调Op. 34-1◎第6号圆舞曲降D大调「小狗」Op. 64-1小狗圆舞曲是描述乔治桑的小狗追逐自己的尾巴的一首曲子,因为曲子很短,因此也被称为「小圆舞曲」(Minute)◎第7号圆舞曲升c小调Op. 64-2◎第8号圆舞曲降A大调Op. 64-3◎第9号圆舞曲降A大调Op. 69-1◎第10号圆舞曲b小调Op. 69-2◎第14号圆舞曲e小调Op.Posth2,钢琴协奏曲(Piano Concertos)肖邦不太喜欢管弦乐器,所以他的钢琴协奏曲(以钢琴为主,管弦乐搭配的曲子)也只有两首而已。
第二号协奏曲的第二乐章就是写给初恋情人的优美「情书」,大家可以听听看唷!◎第2号钢琴协奏曲f小调Op.21第一乐章◎第2号钢琴协奏曲f小调Op.21第二乐章◎第2号钢琴协奏曲f小调Op.21第三乐章3,夜曲(Nocturnes)夜曲是英钢琴师兼作曲家菲尔德首创的曲式,以优美的旋律为主。
萧邦受他的影响,第一首夜曲也已旋律为主,但后来的夜曲则加上更丰富的内容,不单是优美的旋律而已,所以是萧邦独特风格的夜曲。
◎第1号夜曲降b小调Op.9-1◎第2号夜曲降E大调Op.9-24,练习曲(Etudes)学钢琴的人,一定会弹到萧邦的练习曲!这些曲子运用了高度的钢琴技巧,包括快速的八度音程、还有三或六度的连续平行等等。
浅议肖邦24首前奏曲
浅议肖邦24首前奏曲作为唯一一位仅谱写钢琴曲的大师级作曲家,肖邦的艺术魅力在三百余年的钢琴艺术史中是独树一帜的。
在他众多的经典创作中,这一套《24首前奏曲》Op.28是内容最为丰富、内涵最为深刻的杰作,有着“音乐万花筒”之称,在众多钢琴文献中占有极高的学术地位。
前奏曲(prelude,又称序曲)在诞生初期是附属于某一主体之前的,其功能与引子相似,但曲式结构更加完整。
肖邦打破了传统的桎梏,第一次赋予了前奏曲以完全独立的生命,不再附属于任何其他主体,使前奏曲成为一种新式的钢琴特性小品。
此后,拉赫玛尼诺夫、斯克里亚宾、德彪西等人都将前奏曲作为独立体裁来进行创作。
一、肖邦24首前奏曲的创作背景这套作品的创作始于1831年,出版于1839年,但其中的大部分是创作于1838至1839年间。
在这段时间,肖邦的病情已经比较严重。
在乔治?桑的陪伴下,肖邦来到了法国的玛略卡岛上疗养。
在这里,肖邦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敏感地思索着生与死这个宇宙中永恒的主题。
他运用关系大小调的交替串起了两条线索,一明一暗,表现出生存与死亡、现实与幻觉、愉悦与痛苦、欢乐与悲伤、狂暴与宁静、憧憬与绝望、甜蜜与辛酸、无畏与恐惧等等人类的情感,其丰富程度令人叹为观止,堪称“小品中的宇宙”。
而这种阴阳合一、相生相克的辩证哲学性和作品乐思的连续性也可视为东西方文化的一个交融点。
二、肖邦24首前奏曲的创作特点这24首前奏曲每一首都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和个性,音乐形象栩栩如生,其创作风格囊括了练习曲、夜曲、玛祖卡、诙谐曲、幻想曲、无穷动等多种类型。
24首前奏曲各自独立,但大小调性的交替运用使整套作品具有内在的连贯乐思,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常在音乐会中被作为一部完整的大型作品贯通演奏,中间不鼓掌。
不同于巴赫平均律以半音上行进行调性布局,肖邦对于24个大小调的运用是按照关系大小调以五度排列进行创作的。
在这套作品中,几乎所有的前奏曲都是从头至尾保持了本身的大小调性,只有第15首是例外,前后是大调、中间是小调。
肖邦波罗乃兹赏析
来自祖自祖灵灵的歌——肖邦波肖邦波罗罗乃兹赏兹赏析析2013-3-20来源:《爱乐》2013年第1期作者:李鹏程人气: 394中国音乐学网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尽管肖邦只写钢琴音乐,他却在这个狭窄领域内涵盖了众多音乐体裁样式,并在系列创作中延展着每种体裁的潜能。
于是,我们在肖邦的圆舞曲中听到忧伤,在夜曲中听到愤怒,在练习曲中听到艺术,在前奏曲中听到深刻,在波罗乃兹中听到轰隆隆的炮声。
波罗乃兹前传波罗乃兹(polonez )原本是波兰乡间的下里巴人,在17世纪经贵族们加工整理,摇身一变成为波兰宫廷的阳春白雪,很快传遍欧洲,并在18世纪中叶被冠以沿用至今的法文名称“polonaise ”。
这种3/4拍的舞蹈,有着鲜明的男性化节奏特征:标志性的后十六(俗称“马蹄型节奏”)加上稳健的八分或四分音符,像是一个华美的骑兵方阵稳步前行;而每个乐段常常结束于弱拍,给人从容不迫的稳健感。
这种舞曲所特有的动力性节奏,吸引了巴洛克时期诸多作曲家。
1705年,旅居波兰的泰勒曼(G.P.Telemann )着迷于波兰音乐的魅力,回德国后,他便将波罗乃兹插入到器乐组曲中。
巴赫随之在《第六法国组曲》和《第二乐队组曲》中加入了波罗乃兹,原本作为舞曲的伴奏音乐此时已渐渐成为一种纯音乐体裁。
19世纪前后,波罗乃兹作为钢琴独奏曲风靡一时。
贝多芬的《C 大调波罗乃兹》(Op.89)、舒伯特的10首波罗乃兹(四手联弹,D599、D824)以及韦伯的《降E 大调大波罗乃兹》(Op.21)代表了那一时期波罗乃兹的典型风格——贯穿的波罗乃兹节奏型,四平八稳的旋律线,棱角分明的乐句——显然,此时的波罗乃兹保留着宫廷仪式气息,它所蕴藏的巨大英雄能量尚未被人挖掘。
民族激情总是在主权被侵犯时才被点燃,民族音乐在充满压迫和苦难的岁月里总能获得巨大发展。
1795年,波兰被沙俄、普鲁士和奥地利瓜分,整个19世纪,波兰几乎没有独立主权。
19世纪初,波兰民族乐派兴起,一批音乐家开始有意识地运用波兰民间舞曲节奏。
适合写作文的钢琴曲
适合写作文的钢琴曲English Response.1. Clair de Lune (Moonlight) by Claude Debussy: This ethereal and evocative piano piece, inspired by a poem by Paul Verlaine, captures the beauty and tranquility of a moonlit night. Its shimmering arpeggios and delicate melodies create a sense of wonder and enchantment.2. Gymnopédie No. 1 by Erik Satie: This haunting and minimalist composition features slow, repetitive chords and a flowing, hypnotic rhythm. Its dreamlike quality and sense of introspection make it perfect for conveying emotions of solitude, melancholy, or contemplation.3. Prelude in C Major, Op. 28, No. 1 by Frédéric Chopin: This uplifting and energetic piece is known for its cascading scales and joyful melody. It evokes feelings of happiness, optimism, and renewed vigor.4. Sonata No. 14 in C-sharp minor, Op. 27, No. 2 (Moonlight Sonata) by Ludwig van Beethoven: The first movement of this renowned sonata, known as the "Moonlight Sonata," is a haunting and introspective meditation on moonlight. Its slow, ethereal melody and sparse harmonies create a sense of longing, mystery, and contemplation.5. Für Elise by Ludwig van Beethoven: This universally beloved miniature masterpiece is characterized by its simple yet elegant melody and flowing accompaniment. Its charm and accessibility make it perfect for conveying feelings of joy, lightness, and innocence.6. Nocturne No. 2 in E-flat Major, Op. 9, No. 2 byFrédéric Chopin: This serene and lyrical piece is a quintessential expression of Chopin's nocturnes. Its gentle arpeggios and flowing melody evoke a sense of tranquility, intimacy, and nocturnal reverie.7. Prelude in D-flat Major, Op. 28, No. 15 (Raindrop Prelude) by Frédéric Chopin: This evocative composition captures the sound of raindrops falling on a windowpane.Its slow, melancholic melody and gentle syncopations create a sense of serenity, pensiveness, and longing.8. Sonata No. 16 in A-flat Major, D. 664 by Franz Schubert: The third movement of this sonata, known as the "Andantino," is a graceful and lyrical interlude. Itsflowing melody and intricate harmonies evoke feelings of joy, contentment, and a sense of pastoral tranquility.9. Rondo alla Turca from Piano Sonata No. 11 in A Major, K. 331 by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This lively and spirited piece is known for its catchy melody and rhythmicbrilliance. Its playful character and energetic tempo evoke a sense of joy, optimism, and celebration.10. Clair de Lune (Moonlight) by Claude Debussy: This ethereal and evocative piano piece, inspired by a poem by Paul Verlaine, captures the beauty and tranquility of a moonlit night. Its shimmering arpeggios and delicate melodies create a sense of wonder and enchantment.中文回答。
音乐名作听辨题 题目
听辨题:答得时候5个内容。
曲名主题体裁作者作者国籍曲名必须写对否则后边的算全错。
64道题对应盘里的音乐,杨雁行给了20道重点,考试考10道,但没说全是里边的,大家好好复习吧···重点是:2、8、13、17、19、22、24、29、31、35、37、39、42、44、50、52、56、58、59、60.1、前奏曲第一首 A 前奏曲肖邦波兰2、前奏曲第6首(雨滴) A 前奏曲肖邦波兰3、前奏曲第15首 A 前奏曲肖邦波兰4、前奏曲第15首 B 前奏曲肖邦波兰5、前奏曲第17首 A 前奏曲肖邦波兰6、前奏曲第19首 A 前奏曲肖邦波兰7、前奏曲第20首 A 前奏曲肖邦波兰8、前奏曲第24首 A 前奏曲肖邦波兰9、#c小调前奏曲 A 前奏曲拉赫玛尼诺夫俄国10、#c小调前奏曲 B 前奏曲拉赫玛尼诺夫俄国11、g小调前奏曲 A 前奏曲拉赫玛尼诺夫俄国12、g小调前奏曲 B 前奏曲拉赫玛尼诺夫俄国13、《原野上的风》 A 前奏曲德彪西法国14、《亚麻色头发的少女》 A 前奏曲德彪西法国15、《被沉没的教堂》 A 前奏曲德彪西法国16、《黑人歌手》 A 前奏曲德彪西法国17、《焰火》 A 前奏曲德彪西法国18《g小调第40交响曲》第三乐章 A 小步舞曲莫扎特奥地利19、《g小调第40交响曲》第三乐章 B 小步舞曲莫扎特奥地利20、《花的圆舞曲》 A 圆舞曲柴科夫斯基俄国21、《花的圆舞曲》 B 圆舞曲柴科夫斯基俄国22、《邀舞》A、B 圆舞曲韦伯德国23、《邀舞》 C 圆舞曲韦伯德国24、C大调玛祖卡 A 玛祖卡肖邦波兰25、降B大调玛祖卡 A 玛祖卡肖邦波兰26、A大调波洛涅兹 A 波洛涅兹肖邦波兰27、A大调波洛涅兹 B 波洛涅兹肖邦波兰28、《被出卖的新嫁娘》 A 波尔卡斯美塔纳捷克29、包莱罗 A 包莱罗拉威尔法国30、卡玛林斯卡亚 A 幻想曲格林卡俄国31、卡玛林斯卡亚 B 幻想曲格林卡俄国32、塔兰特拉引子、A 塔兰特拉舞曲李斯特匈牙利33、军队进行曲 A 进行曲舒伯特奥地利34、婚礼进行曲引子A 进行曲门德尔松德国35、星条旗永远飘扬引子A 进行曲苏萨美国36、玩具进行曲 A 进行曲柴科夫斯基俄国37、春之歌 A 无词歌门德尔松德国38、降A大调即兴曲 A 即兴曲舒伯特奥地利39、c小调练习曲 A 练习曲肖邦波兰40、《啸声》 A 练习曲李斯特匈牙利41、《钟》 A 练习曲李斯特匈牙利42、《弄臣主题幻想曲》引子A 幻想曲李斯特匈牙利43、《卡门主题幻想曲》A、B 幻想曲瓦克斯曼德国44、《西班牙狂想曲》第一乐章“夜”的前奏曲 A 狂想曲拉威尔法国45、《西班牙狂想曲》第二乐章“马拉居娜” A 狂想曲拉威尔法国46、《西班牙狂想曲》第三乐章“哈巴涅拉” A 狂想曲拉威尔法国47、《西班牙狂想曲》第四乐章“集市” A 狂想曲拉威尔法国48、《西班牙狂想曲》第四乐章“集市” B 狂想曲拉威尔法国49、《西班牙狂想曲》第四乐章“集市” C 狂想曲拉威尔法国50、小巫师 A 谐虐曲杜卡51、g小调叙事曲 A 叙事曲肖邦波兰52、g小调叙事曲 B 叙事曲肖邦波兰53、《天方夜谭》第二章卡连德王子的幻想故事A 叙事曲裹姆斯基科萨科夫俄国54、意大利随想曲引子A(a)随想曲柴科夫斯基俄国55、意大利随想曲A(b)随想曲柴科夫斯基俄国56、意大利随想曲 B 随想曲柴科夫斯基俄国57、意大利随想曲 C 随想曲柴科夫斯基俄国58、意大利随想曲 D 随想曲柴科夫斯基俄国59、西班牙随想曲第一章“阿尔博拉达”A 随想曲裹姆斯基科萨科夫俄国60、西班牙随想曲第二章变奏曲 A 随想曲裹姆斯基科萨科夫俄国61、西班牙随想曲第四章“场面与吉普赛歌曲”A 随想曲裹姆斯基科萨科夫俄国62、西班牙随想曲第四章“场面与吉普赛歌曲”B 随想曲裹姆斯基科萨科夫俄国63、西班牙随想曲第五章“凡丹戈” A 随想曲裹姆斯基科萨科夫俄国64、西班牙随想曲第五章“凡丹戈” B 随想曲裹姆斯基科萨科夫俄国。
[教学研究]肖邦作品吉他独奏介绍
肖邦作品吉他演奏介绍1.圆舞曲作品第34号第1首:原曲为降A大调,是作品34三首“华丽圆舞曲”中的第一首。
在这三首圆舞曲中我们可以感觉到肖邦的抒情诗式的风格。
尼克斯评价:“16小节的序奏是何等的快速啊,而且接着出现的舞蹈精神又是何等优异的表现。
”乐曲由四段及序奏,尾声组成,序奏是急速的;第一段有回转的运动感;第二段中仿佛能看到衣群随着舞蹈圆圆地掀起;第三段雄壮的;第四段非常迷人;最后的尾声是光辉而灿烂的。
2.圆舞曲作品第34号第2首:原曲为a小调,肖邦自称这首圆舞曲为“忧郁的圆舞曲”。
乐曲一开始即象风笛吹奏似的低音长音为背景,在内声部出现一首悠长的旋律。
全曲在优雅的情形下隐藏着忧郁。
并具有斯拉夫民族的民间风格,这在一般圆舞曲中是很少见的。
3."小狗"圆舞曲作品第64号第1首:原曲为降D大调,又称为“一分钟圆舞曲”。
肖邦的情人乔治-桑养着一只小狗,它经常喜欢飞快地旋转着追逐自己的尾巴。
乔治-桑请肖邦把小狗的这个可爱的动态用音乐表现出来,于是肖邦便写成了此曲。
乐曲的篇幅短小,速度迅急,一气呵成。
4小节的引子之后,在圆舞曲的节奏伴奏下呈示带有旋转感的主题,这一旋转的旋律线不断反复,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调皮的小狗团团转的动态。
接着,乐曲出现了甜美抒情的中间部主题,轻松而悠闲。
最后再现旋转不停的开头部分4.圆舞曲作品第64号第2首:原曲为升c小调,是肖邦在去世前两年创作的,具有浓郁的民族性,其节奏近似玛祖卡舞曲,是一首典型的圆舞曲抒情诗。
乐曲用三段体构成,一开始便是洋溢着悲难的主题。
接着是急速的运动,它不是以往那种华丽的性格,而是软弱的没有生气的旋律。
进入中段后情绪明朗了一些。
但是很快又出现忧郁的气氛。
在回旋运动之后,反复开始时的主旋律,乐曲在焦躁不安中结束。
5.圆舞曲作品第64号第3首:原曲为降A大调,充满了明朗喜悦及祝福,旋律非常优美。
由三段体构成,在肖邦的圆舞曲中是属于少见的多样性调式构成的乐曲。
第三段是第一段的再现,最后是短小的结尾。
浅析《肖邦24首前奏曲》中前十二首曲式分析及作曲技法
浅析《肖邦24首前奏曲》中前十二首曲式分析及作曲技法作者:邹润楠来源:《北方音乐》2018年第03期【摘要】前奏曲在西方音乐的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音乐体裁,肖邦是第一位将前奏曲作为独立的音乐体裁来写的作曲家。
这本书是肖邦成熟时期的作品,因此透着肖邦的个人风格。
本文对肖邦的前十二首前奏曲进行曲式与作曲技法的分析,进一步的了解肖邦的写作风格特点。
【关键词】肖邦;前奏曲;曲式分析;作曲技法【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一、肖邦前奏曲创作的背景及意义(一)前奏曲的概念及演变前奏曲原本的意思是“引子”或“序”,在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欧,前奏曲往往作为开场白起到了引入的作用。
当时都是即兴演奏,起到了活动手指和热身的功能。
到巴洛克时期,作曲家不断完善前奏曲使之成为了一种具有完整结构的小型乐曲,但是还是没有成为一种独立的音乐体裁。
并且前奏曲的写法像练习曲,仍旧是一个作品的序或者是活动一下演奏者的手指。
J·S巴赫在这一时期把前奏曲这一音乐形式继承并且发展,而且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他把前奏曲、赋格、组曲等曲式形式结合在一起形成套曲,使前奏曲以一个新的方式出现。
他的《十二平均律》就是将前奏曲和赋格融在了一起,被称为“旧约圣经”。
到古典主义时期,人们开始对奏鸣曲非常偏爱,因此前奏曲慢慢地被遗忘了。
到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肖邦将前奏曲变成了一种真正的独立题材形式,并写了《二十四首前奏曲》,有人说这部作品是后人无法超越的前奏曲的巅峰之作。
19世纪以后,因为肖邦所写的前奏曲使之更多作曲家对前奏曲有着青睐,也因此前奏曲成为了常见的钢琴小品的体裁。
但是作曲家在写前奏曲的时候都有着自己的风格和特点。
李斯特也写了《前奏曲》,但是他的这个前奏曲更像是“交响诗”。
拉赫马尼诺夫写了具有俄罗斯民族音乐风格的《二十四首前奏曲》,但是他的前奏曲是分散在他的三部作品当中。
肖斯塔科维奇模仿巴赫写了《二十四首钢琴前奏曲与赋格曲》,将复调与现代音乐技法结合在了一起。
肖邦《C大调前奏曲》(Op.28,No.1)曲式分析报告
肖邦《C大调前奏曲》(Op。
28,No.1)曲式分析报告概述:一、背景材料。
1、肖邦音乐创作的题材范围:(1)爱国激情性题材。
反映其爱国主义思想,性格上体现出勇敢的、英雄的、勇士般的,被称为“大炮题材"。
这类作品以他的波兰舞曲为代表,一般被称为“波兰民族之魂"。
(2)主观抒情性题材.“主观抒情”,即抒发作曲家自己的感情,这类题材在浪漫主义时期被运用得很多.在肖邦的创作中以夜曲为代表,被称为“钢琴诗人之魂".(3)生活场面性题材。
a。
一方面是肖邦在法国巴黎的都市生活,以圆舞曲为代表;b。
另一方面反映的是波兰的民间生活,以他的玛组卡舞曲为代表,被称为“波兰人民之魂”.2、关于肖邦的Op。
28,No.1。
(1)作为独立作品的钢琴前奏曲,是肖邦首创的一种音乐小品体裁.他写了一套《24首前奏曲》。
这套作品在音乐历史上的地位非常重要,被称为“浪漫主义的音乐格言”和“钢琴诗人的音乐日记”。
(2)根据传说,这套作品中的大多数产生于1838年前后。
1838年,患肺病的肖邦在其女友乔治。
桑(法国女作家)的陪同下,来到西班牙的马约卡小岛上疗养。
乔治.桑曾为每首前奏曲都加上了一个文学性的标题。
如C大调前奏曲,被加上的标题是:等待着思念着的情人。
3、结构性质。
这首作品的整体结构性质是以并行不等长的两句式乐段为基础,另加尾声的一段曲式。
结构图式(略)。
二、分析。
第一乐句,可以分出两个四小节的分句,它们具有对称特定.第一小节的符点节奏音型是全曲的核心素材。
这一音型的不断反复,形成了气息长大的旋律线条,而持续着的符点节奏音型则带来了“冲动”的音乐性格。
主要旋律隐藏在中间声部,由左右两手交替演奏,而右手高音声部则呼应着主要旋律(这种方式持续在整首作品中)。
旋律在两个声部中的出现,一低一高,一呼一应,联系标题,似乎可以被分别理解为肖邦和他思念着的情人.旋律在三连音节奏、分解和弦式伴奏织体的裹挟下,带来了丰满而奇特的音响效果,也使听者感受到作者在宣泄着他激动的内心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