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江苏省宿迁市马陵中学2016年高中语文 寒风吹彻导学.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 寒风吹彻课件 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

高中语文 寒风吹彻课件 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
第二十五页,共39页。
“乡村哲学家”刘亮程
他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散文家”和“乡村哲学 家”。他的文字充满了强烈的生命意识和家园意识,回归了人 的困境,“人本”的困境,富有人生哲理。
第二十六页,共39页。
拓展阅读:刘亮程作品
《对一朵花微笑》 《与虫共眠》 《狗这一辈子》
第二十七页,共39页。
第十页,共39页。
路人、姑妈和母亲
对于人生中所有的寒冷,别人的 温暖只能是杯水车薪。时间让每个人 逐渐进入生命的冬天,进入了最后的 岁月。生命渺小、孤独,充满了伤痛 和荒凉。
第十一页,共39页。
作者在《冯四》里说 “一个人一出 世,他的全部未来便明明白白摆在村里。 当你十五岁或二十岁的时候,那些三十岁、 五十岁、七十岁的人便展示了你的全部未 来;而当你八十岁时,那些四十岁、二十 岁、十七岁的人们又演绎着你的全部过去。 你不可能活出另一种样子——比他们更好 或更差劲。”也就是说,我们每一个人的 一生都要经受寒风吹彻,无法逃避。
• 对一朵花微笑 • 我一回头,身后的草全开花了。一大片。好像谁说了一个笑话,把一
滩草惹笑了。 • 我正躺在山坡上想事情。是否我想的事情--一个人脑中的奇怪想法
让草觉得好笑,在微风中笑得前仰后合。有的哈哈大笑,有的半掩芳 唇,忍俊不禁。靠近我身边的两朵,一朵面朝我,张开薄薄的粉红花 瓣,似有吟吟笑声入耳;另一朵则扭头掩面,仍不能遮住笑颜。我禁 不住也笑了起来。先是微笑,继而哈哈大笑。 这是我第一次在荒野中,一个人笑出声来。
第二页,共39页。
1、读准字音:
脊背( )凉飕飕( )柴垛( )梭梭( )
凛冽( )暄暄 ( ) 趟河( ) 双鬓( )
2、理解词
杯水车薪(

31391_江苏省宿迁市马陵中学09-1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31391_江苏省宿迁市马陵中学09-1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宿迁市马陵中学09-1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语文试题满分:160分时间:150分钟一、(15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搭讪.(shàn)田塍.(téng)入不敷.出(fū)妄自菲.薄(fěi)B、啮.噬(niè)戕.害(qiāng)安土重.迁(zhòng)方兴未艾.(ài)C、诳.语(kuáng)忧悒.(yì)休戚.相关(qì)载.饥载渴(zài)D、静谧.(mì)饿殍.(pi?o)亘.古如斯(gèng)汗流浃.背(jiá)2.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最初几天的约会和采访热潮已经过去,任何外来者都会陷入难耐的冷清,恐怕连流亡的总统或国王也概莫能外....。

B.向农民打白条,这种现象方兴未艾....,对此国务院及时发出通知制止,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C.传统文化并非明日黄花,而是与今天和未来休戚相关....的。

D.重庆市云阳县各级领导干部积极做好三峡库区农民外迁工作,安土重迁....,使移民高高兴兴地搬进新家。

3.对下面这段寓言中的雨伞的回答,写一句点评。

(3分)有人问躲在角落里的雨伞:“你在想什么?”伞笑了,它说:“雨天,不让大家衣服淋湿;晴天,我是大家头上的云;不需要我时就尽量少占地方。

”点评:4.依照例句,从下面给出的事物中任选一个,分别从正面和反面立意,写出两个有寓意的句子。

(6分)例:月亮正面:在清凉的夜里,总是你和最孤独的旅人相伴。

反面:因为靠别人而发光,所以白天不敢露面。

选择参考:白雪天平火柴彩虹正面:。

反面:。

二、阅读《劝学》和《师说》中的选段,完成下列5——8题。

(19分)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江苏省宿迁市马陵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江苏省宿迁市马陵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马陵中学期中考试高二年级语文试卷试卷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作为“梅兰竹菊”四君子之首,梅为历代文人雅士所_______。

此刻,寺院周围庄重的红墙,是我们镜头画面中的中国红;_______的雪花,是飘舞在空中的精灵;而晶莹如黄玉般的腊梅,暗香浮动,犹如___ 的佳人。

A. 钟爱飘飘洒洒形单影只B. 喜爱纷纷扬扬遗世独立C. 热爱洋洋洒洒绝世独立D. 欣赏沸沸扬扬倾国倾城2. 下列诗句与“疏松影落空坛静”对仗工整的一项是(3 分) ()A. 曲径通幽芳草香B. 细草香闲小洞幽C. 锦屏春短碧纱暗D. 晚凉天净月华开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传统伦理道德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深深影响了元杂剧的作者们,这就使得元杂剧具有寓教于乐的教化功能。

B.阅读经典名著可以让读者切身感受高品位文化,长期阅读有助于读者夯实底蕴深厚的人文素养,构建内涵丰富的精神大厦。

C.被誉为“东方荷马史诗”的《格萨尔王传》是研究古代藏族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可以堪称世界上最长的史诗,全著字数逾一千多万。

D.专车软件将移动互联网和传统的交通出行结合起来,不但推动了互联网共享经济的发展,而且增加了车辆的使用率,改善了人们出行的方式。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一直得到人们的好评。

▲ ,▲ ,▲ 。

▲ ,▲ ,▲ 。

可以说,在关于西湖的吟咏中几乎没有超越苏轼这首诗的。

①这首诗还微妙表达了一个美学原则②而且用拟人手法将西湖比作美人③人们读了它会对美有更清晰的认识④无论是淡妆还是浓抹,它的丽质都无法掩盖⑤诗人不但表现出西湖的形象特征⑥美的形式是天然与雕饰的统一A.⑤④②③①⑥B.③①⑥⑤②④C.⑤②④①⑥③D.③⑥①④⑤②5.下面是关于利用智能地毯预防老年人跌倒的一段报道,对其预防过程中的四个关键步骤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英国科研人员使用一种新颖的电磁层析成像技术,研发了一种先进的智能地毯。

江苏省宿迁市马陵中学高中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3

江苏省宿迁市马陵中学高中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3

江苏省宿迁市马陵中学2014高中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苏教版必修3 【学习方法】诵读法探究讨论法【知识链接】1.简介:司马迁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

约在汉武帝元光、元朔年间,向今文家董仲舒学《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国学《古文尚书》。

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

不久仕为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从,多次随驾西巡,曾出使巴蜀。

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而得读史官所藏图书。

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

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

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

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史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

司马迁还撰有《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著书的抱负,为历代传颂。

2.《史记》简介。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年间的历史。

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12,世家30,列传70,年表10,书8,共52万字。

本纪,用以叙述帝王事迹,世家,记述五侯和特殊人物事迹;列传,叙帝王以外重要人物事迹;书,用以记载各朝典章制度;表,用以统系年代、人物、大事等。

《史记》是我国正史二十四史的第一部,它既是历史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鲁迅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有很高的写作技巧,人物形象鲜明,有极强艺术感染力。

对部分历史人物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

《廉颇蔺相如列传》为《史记》列传(70篇)之一,课文节选部分重点描写了蔺相如,也叙述了廉颇。

文章运用多种文学手法表现人物性格,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江苏省宿迁市马陵中学2015-2016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江苏省宿迁市马陵中学2015-2016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资料概述与简介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马陵中学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语文试卷 试卷满分(160分)考试时间(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作为梅兰竹菊四君子之首,梅为历代文人雅士所_______。

此刻,寺院周围庄重的红墙,是我们镜头画面中的中国红_______的雪花,是飘舞在空中的精灵而晶莹如黄玉般的腊梅,暗香浮动,犹如___ 的佳人。

A. 钟爱飘飘洒洒形单影只 B. 喜爱纷纷扬扬遗世独立 C. 热爱洋洋洒洒绝世独立 D. 欣赏沸沸扬扬倾国倾城 2. 下列诗句与疏松影落空坛静对仗工整的一项是(3 分) ()A. 曲径通幽芳草香B. 细草香闲小洞幽C. 锦屏春短碧纱暗D. 晚凉天净月华开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传统伦理道德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深深影响了元杂剧的作者们,这就使得元杂剧具有寓教于乐的教化功能。

B.阅读经典名著可以让读者切身感受高品位文化,长期阅读有助于读者夯实底蕴深厚的人文素养,构建内涵丰富的精神大厦。

C.被誉为东方荷马史诗的《格萨尔王传》是研究古代藏族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可以堪称世界上最长的史诗,全著字数逾一千多万。

D.专车软件将移动互联网和传统的交通出行结合起来,不但推动了互联网共享经济的发展,而且增加了车辆的使用率,改善了人们出行的方式。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一直得到人们的好评。

▲,▲,▲。

▲,▲,▲。

可以说,在关于西湖的吟咏中几乎没有超越苏轼这首诗的。

①这首诗还微妙表达了一个美学原则 ②而且用拟人手法将西湖比作美人 ③人们读了它会对美有更清晰的认识 ④无论是淡妆还是浓抹,它的丽质都无法掩盖 ⑤诗人不但表现出西湖的形象特征 ⑥美的形式是天然与雕饰的统一 A.⑤④②③①⑥ B.③①⑥⑤②④ C.⑤②④①⑥③ D.③⑥①④⑤② 5.下面是关于利用智能地毯预防老年人跌倒的一段报道,对其预防过程中的四个关键步骤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 英国科研人员使用一种新颖的电磁层析成像技术,研发了一种先进的智能地毯。

江苏名校 语文寒风吹彻教学案 Word版含答案

江苏名校 语文寒风吹彻教学案 Word版含答案

《寒风吹彻》活动单一、学习目标1.学习分析对象、把握线索的方法,梳理文章内容结构。

2.用“矛盾法”对文本发问,把握作品主题,鉴赏作品丰富的意蕴。

3.感受作者对生命的虚无认识,以及对生命充满悲情的独特审美。

二、活动过程课前预习通读文本,思考作者选取了哪几幅典型的画面来表现“寒风吹彻”之冷,并勾画出你认为精彩的情节和优美的语段,在课本上加以批注。

课堂探究活动一、自读交流,整体感知1.此文叙写了哪几个人生时段?2.文章是以什么为线索,将现在与过去,生命中的点滴回忆串联起来的?3.概括文章内容层次。

活动二、探究文本,分析内涵3.从“空间”“时间”“程度”“广度”上分析“吹彻”的内涵。

活动三、探究主旨1.反常一:“冬天,有多少人放下一年的事情,像我一样用自己那只冰手,从头到尾地抚摸自己的一生。

”作者只有30岁,怎么可能在冬天用自己的手抚摸自己的一生?①作品中其实有哪三个“我”?2.反常二:我渴望寒冷被别人分担一点:“那种夜晚天再冷也不觉得。

因为寒风在吹好几个人,同村的、邻村的、认识和不认识的好几架牛车在这条夜路上抵挡着寒冷。

而这次,一夜的寒风吹着我一个人。

似乎寒冷把其他一切都收拾掉了,现在全部地对付我。

”姑妈渴望春天到来,哪怕和她不能分享:“尽管春天来了她没有一片要抽芽的叶子,没有半瓣要开放的花朵。

春天只是来到大地上,来到别人的生命中。

但她还是渴望春天,她害怕寒冷。

”这两者是否矛盾?3.反常三:刘亮程是一个温暖的作家,为什么要写这种寒冷的文字?谈谈你的理解。

他的作品,阳光充沛,在那里夹杂地生长着的,是一种困苦,一种危机,一种天命中的无助,快乐和幸福。

——林贤治刘亮程的才能在于,他好像能把文字放到一条清亮透明的小河里淘洗一番,洗得每个字都干干净净,但洗尽铅华的文字里又有一种厚重。

捧在手里掂一掂,每个字都重得好像要脱手。

——李陀刘亮程散文的生命意识1.生命的整体性和关连性第一,生命的来源——阳光第二,自然的生命眼光第三,众生平等,万物一体2.生命的伤痛与荒凉第一,生命的脆弱与限制第二,生命与时间第三,劳动是荒凉的3.生命的恐惧与焦虑第一,存在的恐惧第二,生命意义的焦虑第三,只有故土,没有天堂《寒风吹彻》教学简案教学目标1.学习分析对象、把握线索的方法,梳理文章内容结构。

苏教版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课件:03寒风吹彻

苏教版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课件:03寒风吹彻

服务生并不知道她的腿不能走路,而只顾带着她一道去看那只美丽的小鸟。奇迹
发生了,孩子因为过度地渴望,竟忘我地拉住服务生的手,慢慢地走了起来。从
此,孩子的病便痊愈了。女孩子长大后,又忘我地投入到文学创作中,最后成为
第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女性,她就是茜尔玛拉格萝芙。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 1.黑夜无论怎样悠长,白昼总会到来。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2)度过·渡过 二者都是动词,都含有“经过、通过”的意思。但前者主要是指时间性的通过; 后者则指由此岸到彼岸的通过,是空间上的通过。“渡过”还可以指比喻性的通过, 如渡过难关等。 请将使用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一个没有 渡过 (度过/渡过)难关的公司,背后往往会有一群无望、无奈甚至有 些悲愤的消费者。 “星辰之变”只是一个缩影,多元化的社会之下,企业的生死 存亡、分裂合并大片时时都在上演。
垛dduuǒò 柴城垛垛
第 2 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
quán 蜷 缩 缱quǎn绻
凛liè冽 liè迾 趄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第 3 步||用词语——送你一双慧眼 (1)暗淡·黯淡 二者都是形容词,都有“不明朗”的意思。 但“暗淡”多指光色昏暗,不光明,不鲜艳;而“黯淡”则多指心理状态,或 比喻没有希望。 请将使用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内地最大上市钢铁公司宝钢认为,今年的钢铁需求前景 黯淡 (暗淡/黯淡),预 测钢材需求仅会增长 3%。
2.人生活在希望之中。
3.生活于愿望之中而没有希望,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莎士比亚 ——莫泊桑 ——但丁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4.希望是坚韧的拐杖,忍耐是旅行袋,携带它们,人可以登上永恒之旅。 ——罗素

寒风吹彻(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寒风吹彻(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寒风吹彻(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本文所表达的对生命、生活真谛的独特感悟。

2、懂得本文在叙述中使用时空交错结构所产生的表达效果。

3、品味文章质朴而隽永的语言特色。

4、领会人生经历与人生感悟之间的特定关联。

二、教学重点能感受生命本身的严酷与无奈以及抵御寒风吹彻的艰难三、教学难点时空交错的叙述结构、质朴而意味深长的语言四、教学总体设想在表达对生活的理解和对生命的感悟类文章中本问可以算是独树一帜的,她质朴的语言,交错的叙述结构,原生态的生命特征以及卑微生活者的无可奈何,特别是那种贯穿全文的透骨寒冷,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尽管第一、第二单元的课文都是对生命的了、生活的理解与感悟,所以在本文的教学中以感受为主,让学生去感受一种不曾经历的生活与生命的冷峻与严酷,让学生知道在生命的寒风吹彻中唯一的办法是支付温暖并获取温暖。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经过两个单元的学习,读了那么多关于人生关于生活的篇章,现在能否用一句话来概括你的对生活、生命的理解?可以是你自己的感悟也可以对别人的观点进行总结。

估计答案:小结:下面我们来阅读第十一课,来看看作者对生活对生命有是如何理解的。

(用十分钟的时间默读课文,然后用一句话概括你对这篇文章的看法、评价或者感受。

)(二)学生默读课文。

(三)课文讲解1、提问交流:估计答案:冷、无奈、缺乏温暖、好像生活没有希望……写得有些混乱、有些夹杂不清……简要评价:2、面对无所不在的寒风(寒冷)我们最需要的是什么?温暖和关爱——作品中的我是否得到了这样的温暖和关爱?“我”能否对抗这样的寒冷?似乎不能——最有力的证据就是当我在冬天拉着半车柴禾回家是父亲那责备的语气。

谈谈你对此的理解?可怕的生存状态驱散了人们之间的温暖,甚至是父子之情。

这样“我”不仅要面对透骨的严寒还要面对冷漠和孤独的煎熬,正如后文讲到姑妈孤独的生存与孤独的死亡,“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地过冬。

江苏省宿迁市马陵中学高中语文苏教《现代散文选修》之寒风吹彻课件

江苏省宿迁市马陵中学高中语文苏教《现代散文选修》之寒风吹彻课件
被寒风吹彻。
第9章 扩声系统问调音题探讨(一):
1、请默读课文,找出散文中作者在冬天中想 到哪些人和事? “我”的寒夜经历 冻死的路人 冬天死去的姑妈 年迈的母亲
2、本文题为《寒风吹彻》,表达了作者对“ 寒冷” ( 意象词“寒风”“冬天”“雪”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寒风”包括解“读冬“天寒”风”和“雪”等丰富
一个人一出世,他的全部未来便明明白 白摆在村里。当你十五岁或二十岁的时候, 那些三十岁、五十岁、七十岁的人便展示 了你的全部未来;而当你八十岁时,那些 四十岁、二十岁、十七岁的人们又演绎着 你的全部过去。你不可能活出另一种样 子——比他们更好或更差劲。”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初读感知:
1、作者对生活、人生的感悟有哪些?试 着用一些词语概括你初读的认识。
曾经经历过的人和事,营造了一个彻骨寒冷的环境, 象征了人生的苦难,在此基础上抒发了作者独特的人 生体悟。
2、题目的深刻含义。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问题探讨(三):
面对无所不在的寒风(寒冷)我们最 需要的是什么?面对“寒风吹彻”我们该 怎么办?
获取温暖、储藏温暖、支付温暖。 我们既要互相帮助努力走出冬天,更要学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人天生是软弱的,惟其软弱而犹能承担起苦难, 才显出人的尊严。……只有以软弱的天性勇敢地承 受着寻常苦难的人们,才是我的兄弟姐妹。”
——周国平《直面苦难》
学会关注贫弱者的生存环境,关注艰辛 环境中的冷漠、孤独与无奈。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寒风吹彻
刘亮程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刘亮程:
出生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的一个 小村庄,在那里度过童年和青年时期。长 大后种过地,当过十几年的农机管理员, 劳动之余写点文字。大多写自己生活多年 的一个村子黄沙梁 。在这个人畜共居的 村庄里,房子被风吹旧,太阳将人和牲畜 晒zX.x.K 老,所有事物都按自然的意志伸叶展枝

江苏省宿迁市马陵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质量调研试题苏教版

江苏省宿迁市马陵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质量调研试题苏教版

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量调研语文试题一、基础知识。

(13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2分)A.他最近的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次考试都不理想,屡试不爽,心情糟透了。

B.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土重迁的观念越来越深人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乐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

C.书法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风格各异的书法精品,或古朴,或隽秀,或雄浑.或飘逸.将汉字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D.老李从小就养成了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总是不耻下问,及时向同事、亲朋好友甚至左邻右舍请教。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A.京剧艺术如今成为了北京城区部分小学的校本课,有些小学已把京剧课列入正式课表,学生要学习20个京剧选段。

B.许多工作对性格品质有着特定的要求。

教师除了具备丰富的知识外,还应具备热爱学生、正直、有责任感等。

C.有关调查表明,中国人幸福感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爱攀比、缺信念、不互信、不善于发现阳光面等心理因素造成的。

D.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学者、大哲人、卓越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无瑕的伟大人物。

3、填入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2分)循路东行到一座小石桥边。

向右折去,是一潭与未名湖相通的水。

______________真觉得此时应有一只白鹤从水上掠过,好为那“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的诗句作出图解。

①水面不大,三面山坡,显得池水很深。

②潭水碧波荡漾,三面的山影倒映在细碎的波纹中。

③水边石草杂置,山坡上树木茂密。

④杂草和石头遍布于潭边,山坡上蓊蓊郁郁的。

⑤月光从树中照进幽塘,水中反射出冷冷的光。

⑥透过树的缝隙月光零落地洒在碧水上。

A.①③⑤B.②③⑤C.①④⑥D.②④⑥4、阅读下面一则寓言,然后写一句话揭示其中的道理,不超过10个字。

(3分)从前,有个穷人向上帝祈祷说:“主啊,你给我一个彩票中奖的机会吧!”以后他每个星期都这样请愿,但是,他的愿望总是没有实现。

江苏省宿迁市马陵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江苏省宿迁市马陵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资料概述与简介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马陵中学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________,在选举中________,成为赢家。

当然________的。

A.不负众望独树一帜难分难解 B.不孚众望独占鳌头难分难解 C.不负众望独占鳌头瞬息万变 D.不孚众望独树一帜瞬息万变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心中眷恋着桂花,________________生命如斯,当之无憾!“人闲桂花落”,王维诗的境界此刻才有了意会。

可惜现代人总难得空闲,总是在人生的路上奔波,难得停下来看看路边的风景。

她们从繁密的花叶间一星一星落下,毫不张扬。

但只要心里盛满了桂香,平平和和地蓄积力量,开花付出眼看着桂花开后淡然的陨落,心里隐隐的伤感。

A.③①⑤④② B.⑤②③①④ C.③⑤①②④D.⑤③①②④ 3. 下面是唐代诗人许浑的一首五言律诗,填入划横线处的诗句,恰当的一项是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树色随关迥?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河声入海遥。

A.B.③②①④?C. ①④②③D. ④①②③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3分)C.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张若虚、刘希夷、包融、张旭并称“吴中四士”。

到盛唐时,高适、岑参的边塞诗,王维、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开拓了唐诗题材。

D.李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誉。

他的诗境界阔大,想落天外,既有奇异瑰丽的浪漫笔调,又有真挚质朴的人情味。

白居易曾经赞美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5.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写出四个关键词。

(4分) 最近几年,农村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江苏省宿迁市马陵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

江苏省宿迁市马陵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

江苏省宿迁市马陵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下列加点字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通衢(qú)缱绻(juǎn)罡(gāng)风茕茕孑(jié)立 B齑(jī)粉纾(shū)祸脑髓(suǐ)刎颈(jǐng)之交C数(shǔ)落徘徊(huí)自诩(xǔ)逡(qūn)巡畏义D伛偻(lǚ)攻讦(gān)孱(càn)头眉尖若蹙(cù)【答案解析】、B(A缱绻quǎnC徘徊huáiD攻讦jié)2下列各句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3分)()A另一种人以为传统像文物,文物惟古是尚,应该保护其斑驳陆离的面貌,切记刮诟磨光。

B“上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孟子所说的人生这一“乐”,应该是皇天厚土对于善良的民众的垂怜和庇护。

人不过是苍海一粟,但心可以崇高博大。

C我原以为自己的刚强值得夸耀,可民众却觉得它更应受到批判和遣责,没人相信一个不顾惜自己生命的人会有能力保护好民众。

D这副画运笔拘谨,主题比较杂乱,显得粗糙和幼稚,但它的色彩搭配很和谐,层次感强,构图别出新裁。

你把它贬得一无是处,这未免太过份了。

【答案解析】DA刮诟(垢)磨光B皇天厚(后)土苍(沧)海一粟C遣(谴)责D这副(幅)画别出新(心)裁这未免太过份(分)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化传统和传统文化不同,它不具备有形的实体,不可琢磨,仿佛无所在,但它却无所不在,既存在于一切传统文化中,也存在于一切现实文化中。

B俄外长拉夫罗夫访华期间出席了苏联红军解放中国东北博物馆开幕仪式并致辞。

他指出,俄中在对待二战问题上存在共识,但当前有人企图窜改历史。

C其实很多人都不是没有爱心,而是看到很多人都无动于衷,自己也就随遇而安,其实内心十分纠结。

D做工方面,两车属于半斤八两的水平,车上都能发现一些不均匀的接缝或处理不到位的细节。

【答案解析】DA不可琢磨应为捉摸。

捉摸:指猜测,预料;常用于否定句中。

寒风吹彻教案(苏教版高三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寒风吹彻教案(苏教版高三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寒风吹彻教案(苏教版高三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寒风吹彻教案(苏教版高三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寒风吹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情思生发之源,体悟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体验。

2.披文入情,与和文本进行精神和艺术的对话,赏析作品意蕴,提高审美水平。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体悟情思。

教学难点:分析对生命的充满悲情的独特看法。

教学设想:1.可以安排两个课时教学。

课前一定要加强预习,考虑到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建议将预习放在课内,让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脉络和要点。

让学生预习中提出质疑的问题。

2.第一课时重点解决对本文思想意蕴的理解把握,尽量从不同角度发现作品意蕴。

第二课时就本文的质朴而隽永的语言和时空交错环环相扣的写法进行赏析,提高学生分析语言的能力。

同时可以比照分析本专题的其他文章,作适当拓展。

第一课时步骤:1.导入著名作家周国平在《直面苦难》中说:“人天生是软弱的,惟其软弱而犹能承当起苦难,才显出人的尊严。

……只有以软弱的天性勇敢地承受着寻常苦难的人们,才是我的兄弟姐妹。

”今天我们学习青年作家刘亮程的《寒风吹彻》,看看作家是怎样看待人生中的“寒风吹彻”的。

2.检查预习情况,让学生简要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和自己的初步理解。

3.从分析文章题目作为教学的切入点,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问:文章题目是“寒风吹彻”。

“寒风”在文中有何含义?“吹彻”在文中又是如何表达的?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可进行总结:这篇散文写“我”在一天下午围抱着火炉,烤几块馍馍,就一小碟咸菜,在大雪纷飞中散漫的回忆着过去的人和事:“我”在成长历程中被寒风吹彻,“路人”在跋涉路途中被寒风吹彻,“姑妈”在等待春天中被寒风吹彻,“母亲”在年迈衰老中被寒风吹彻。

这里的“寒风”包括“冬天”和“雪”等意象有着丰富的内涵,既实指北方自然环境的艰苦恶劣,也虚指人生旅途中的种种磨难,还指在生老病死规律中的脆弱和无奈,也有生活的冷漠和困苦以及由此带来的人的生命悲歌的一种心境。

“吹彻”两个字含义非常丰富,可从四个层面上分析理解:①时间上指人的一生被寒风吹彻,说他过去被寒风吹彻,现在被寒风吹彻,预示自己和其他人的余下的岁月也将被寒风吹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宿迁市马陵中学2016年高中语文寒风吹彻导学案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抒情散文阅读方法导引】1、理解散文的内容A、从感知形象入手一篇散文作品总有表达作者情感的载体——某人或事物,因此感知散文就要从分析形象入手,根据全文内容或某一关键语段,概括文中形象的特征,形象的特征概括出来了,文章的主旨就迎刃而解了。

B、从感知关键语段入手C、从感知重点语句入手一些哲理散文或一篇文章所蕴含的道理往往也集中在某一关键语句中,只要能把该语句的含义分析清楚,文章的主旨就自然而然的显现出来了。

D、可以快速的浏览全文,将每一段的内容进行整合,提炼主要信息,然后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即可。

2、把握散文的情感A、抓住散文的“文眼”文眼往往是作品中最精彩、最传神、最使人动情、最耐人寻味的语句,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喷发口,是文章思想感情的焦点,同时对文章的结构起着支配,统摄的作用。

B、把握抒情散文的基调一篇散文,从第一个字开始,就已经定下了一个基调。

所以,把握散文的情感不能忽视文章的开头。

C、还可以从议论、抒情句中分析揣摩散文的情感。

D、联系作者创作背景分析文章的情感也是一种把握散文情感的方法3、品味散文的语言A、分析散文的语言具有修辞之美阅读散文时首先要判断其语句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方法;其次根据每一种修辞方法的特点,准确的进行分析;最后,分析其语句所运用的修辞方法的表达作用,并从全文的感情基础出发,结合所运用的修辞方法B、认真推敲作品中的遣词造句作者只有在遣词造句上下一番功夫,选用鲜明生动,具体可感的形象性词语,才能完美的表情达意。

C、悉心培养对散文作品的审美情趣散文的语言对人物,事物、景物的描写常常造成一种意境,在总体上给人以美感,为读者描绘出一种情感交融的画面。

D、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品析散文语言4、揣摩散文的写法散文的写法多种多样,具体到每篇文章都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前提下去分析写法。

我们可以从语言结构上去分析,从语言中抓出作者的风格,从结构上把握文章的中心。

5、展开想象,发表感想一是结合文章的主旨谈二是结合文章的重要片段谈三是结合文章的重点语句谈6、抒情散文的线索A、时空连“线”在许多些人记事及游记类散文中,常有一些表示时空转换的词语,阅读时如果把这些词语连接起来看,就能领悟,把握文章的线索。

B、因物取“线”不少叙事及抒情类的文章,常用一个具体事物或象征事物贯穿全文,作为行文线索以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C、反复出“线”阅读时可以通过文章中反复出现得抒情议论的语句或富有意味的事物去认识,把握线索。

这类线索,抒情,叙事类散文都常用。

D、以情导“线”上面讲的三种方法,都因有较明显的外部标志而较易掌握,而感情线索却常常隐伏于记叙的内容之中,这就须要阅读时悉心分析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感情发展变化的轨迹,以此导出文章的线索。

E、以“神”定“线”阅读文章时,先从中心思想的高度去审视,把握文章的线索,这种方法适应范围最广附一、表达方式1记叙―――散文中,为表达主旨作铺垫。

2抒情(直接、间接)―――往往是文章的主要情感,文章的主旨。

在开头起定基调的作用;在结尾,往往使文章升华。

3描写(细描,白描;正面,侧面;人物描写)―――散文中,主要是使人物或事物更加形象,更好地表达主旨。

4议论――开头或结尾的议论往往是文章的主旨;文章中间的议论,常起过渡、引出主旨的作用。

二、人称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三、叙述方式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四、描写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五、修辞手法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色彩显明,描写形象,表意丰富。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8.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9.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10.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

六、表现手法1、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2、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3、先抑后扬,引发好奇,感情铺垫,引发好奇。

4、托物言志,作者在对事物的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5、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6、虚实结合,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

结构紧凑,笔墨集中。

7、动静相衬,动衬静,静衬动,生动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8、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9、渲染烘托,渲染,是指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形、行为、心理、语言或事件、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挥洒铺陈,集中描写,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用以加深主题的一种表现手法。

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

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比较一下,我们就可以发现二者的不同点:渲染在于对某种事物的有意重彩泼墨式的描写;衬托却是通过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的描写,对该事物起到映衬作用。

二者也有相交叉的地方,那就是作者有时用渲染的方法意在起到烘托的作用;对用来衬托的其他事物也可以用渲染的手法来描写。

10、联想想象,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寒风吹彻学案学习目标1、把握文章的结构特色。

2、体会文题中“寒风”的深层含义及理解“吹彻”的意蕴。

3、培养体验“生命的苦难”的精神。

重难点:2、3一、作者简介刘亮程,出生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的一个小村庄里,在那里度过童年和少年时期。

长大后种过地、放过羊,当过十几年乡农机管理员。

劳动之余写点文字。

大多写自己生活多年的一个村子。

在这个人畜共居的村庄里,房子被风吹旧,太阳将人和牲畜晒老,所有事物都按自然的意志伸叶展枝。

作者在不慌不忙中叙述着一种人类久违的自然生存。

著有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

该书在1999年引起巨大反响,被誉20世纪最后的文学景观。

二、读准加点字郁悒. ( ) 寒暄.( ) 涸辙..( )..( ) 葱茏..( ) 婆娑凉飕.飕( ) 蜷.缩( ) 凛.冽( ) 掖.着( ) 梭.梭()杯水车薪.( ) 蜗.居( ) 脊.背()柴垛.()双鬓.()三、阅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概括大意。

1、第一部分(第1节)2、第二部分(第2--41节)3、第一部分(第42--43节)四、具体研习1、阅读课文思考,刘亮程正在做什么?2、请具体说说在飘雪的这个冬天作者想到了哪些人和事?3、这些人和事都是在怎样的环境中发生的?(找找直接描写风雪寒冷的句子和语段,四个人在这种环境中的心境是怎样的?我的心境又如何?)4、本文题为《寒风吹彻》,表达了作者对“寒冷”(意象词“寒风”“冬天”“雪”)的真实体验和对人生、生命的独特感悟。

请结合文句思考一下这里的“寒冷”包含了哪些含义。

第2节:我的手和脸都烤得发烫了,脊背却依旧凉飕飕的……第12节:许多年后有一股寒风,从我自以为火热温暖的从未被寒冷侵入的内心深处阵阵袭来,我才发现穿再厚的棉衣也没用了。

第17节:冬天总是一年一年地弄冷一个人,先是一条腿、一块骨头、一副表情、一种心情……而后整个人生。

……这里的“寒风”具体指什么?第25节:他身上怎么能留住一点点温暖呢?靠什么去留住。

他的烂了几个洞、棉花露在外面的旧棉衣?底磨得快透了一边帮已经脱落的那双鞋?还有他的比多少个冬天加起来还要寒冷的心境?这里的“寒风”具体指什么?第26节: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地过冬。

我们帮不了谁。

第29节:……但她还是渴望春天,她害怕寒冷。

第41节:……我感觉着母亲独自在冬天的透心寒冷。

我无能为力。

这里的“寒风”具体指什么?小结:课文中的雪(寒风/冬天/寒冷)在文中有什么丰富的寓意?5、你是如何解读寒风吹彻中的“吹彻”。

6、面对无所不在的寒风(寒冷)我们最需要的是什么?面对“寒风吹彻”我们该怎么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