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7单元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习题新人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2024_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07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试题新人教版必修1

2024_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07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试题新人教版必修1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1.背景:以①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对立和激烈斗争,成为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新中国诞生。

2.内容(1)“另起炉灶”a含义: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同等外交关系。

b意义:使中国变更了②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a含义: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

b意义:为与世界各国建立③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

(3)“一边倒”a含义: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决地站在④阵营一边。

b意义: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成功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

3.成就: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同⑤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背景(1)美国和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逼的政策。

(2)新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同⑥等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3)主动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⑦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2.提出(1)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⑧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

(2)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又分别与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样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

3.内容:相互⑨、互不侵扰、互不干涉内政、⑩、和平共处。

4.影响: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⑪。

三、步入世界外交舞台1.参与日内瓦会议(1)背景:美国舰队接着盘踞在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美国企图从⑫地区对中国进行军事威逼。

(2)目的:和平解决⑬和印度支那问题。

(3)结果:达成《关于复原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

(4)意义: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与的重要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上的主动作用,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1

【金版学案】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习题新人教版必修1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1.国际背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立和激烈斗争。

2.法律依据:《共同纲领》。

3.主要内容。

【问题导思1】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新中国为什么必须实行“一边倒”,而不能采取中立态度?提示:原因:①当时国际上形成以苏美为首的两大阵营对立局面,而新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苏联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支持者;②当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新中国实行包围、封锁和遏制政策。

【预习检测1】“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方针的主要着眼点是(A) A.与各国建立新型的平等外交关系B.废除旧政府屈辱的外交关系C.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反动势力D.团结世界和平民主力量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结合所学可知:“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都是为了改变屈辱外交,故选A项。

B、C两项分别是“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内涵。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直接目的: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2.首次提出: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3.再次提出: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时。

4.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5.意义。

(1)标志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2)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问题导思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体现了新中国建立初期外交政策的什么特点?提示: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具有包容性、平等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预习检测2】有学者认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引领国际新秩序的明灯。

”对这一原则认识的主要依据是它(D)A.维护了中国的独立和主权B.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C.消除了世界各国间的矛盾D.超越了意识形态的界线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题干强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世界的影响,A、B两项表述的是对中国的影响,排除;各国间的矛盾是不可能消除的,排除C项,故选D项。

人教版必修1历史习题:第二十三课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随堂达标训练+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必修1历史习题:第二十三课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随堂达标训练+Word版含答案

第七单元第23课一、选择题1.(2017·太原高一期末)渡江战役期间,毛泽东发表声明:“外国政府如果愿意考虑同我们建立外交关系,它就必须断绝同国民党残余势力的关系。

”新中国初期,与此声明相一致的外交方针是( D )A.“和平共处” B.“一边倒”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另起炉灶”“另起炉灶”是指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与材料声明“外国政府如果愿意考虑同我们建立外交关系,它就必须断绝同国民党残余势力的关系”一致,D项正确。

2.(2017·黄冈高一期末)周恩来多次指出:“与苏联结盟只是政治方针,不是倒向苏联怀抱……在战略上是联合,但战术上不能没有批评。

”这说明( C ) A.中苏两国社会制度相同B.两大阵营对峙局面形成C.中国坚持独立自主方针D.中苏国家利益的差异从周恩来说的话中可以看出我们跟苏联在战略上联合,在战术上独立,这说明我们并不是无原则地倒向苏联,而是在外交上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故答案选C项。

3.(2017·广东金山中学高一期末)新中国成立之初提出“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这一变化( D )A.不再坚持对苏联的友好政策B.使美国改变了对华敌视态度C.意在推动亚非社会主义运动发展D.减弱了意识形态方面的色彩A、B、C三项错误。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它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逐渐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故D项正确。

4.(2017·衡水高一调研)下列日程是周恩来于20世纪50年代参加某次国际会议过程中其中一天的行程安排。

这次会议( C )A.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B.目的是加强中国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合作C.推动了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D.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万隆(亚非)会议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与题干中“英国”“法国”不符,会上周恩来总理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A、D两项错误;材料中周恩来也访晤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外长,B项错误;根据“柬埔寨”“越南”,结合时间“20世纪50年代”及周恩来会见与访晤的各国外长,可知该会议为日内瓦会议,推动了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C项正确。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七单元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同步训练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七单元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同步训练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选择题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 (新中国)为保证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这表明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方针是()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B.“一边倒”C.反对霸权主义和殖民主义D.“求同存异”2.我国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并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至今仍富有极强生命力的外交原则和方针有()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②“一边倒”政策③“求同存异”方针④“一国两制”方针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D.①③3.20世纪50年代初周恩来说:“解决中缅边界问题应该加快步伐了。

……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当然不扩张,但人家不信。

所以要用实际的行动使他们慢慢相信。

”为此中国政府()A.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捍卫社会主义阵营B.重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C.倡导多边外交,建立新型区域合作组织D.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加强同亚非各国联系4.1954年4月30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题目是“中印两国在中国西藏地方的关系在新的基础上重新建立起来”,高度评价了此前中印谈判达成的协定。

对印度方面最终放弃在中国西藏的特权的态度,社论给予了积极的评价。

此前中印在西藏问题上能顺利达成协定,主要基于()A.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战略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C.“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D.共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5.新中国成立之初,周恩来在参与某次国际活动时说:“如今……我们登上国际舞台了,因此要唱文戏,文戏中有武戏,但总归是一个正规戏、舞台戏。

有几个兄弟国家参加,要配合,要有板有眼,都要合拍。

又是第一次唱,所以还要本着学习的精神。

”材料中的“正规戏、舞台戏”反映了新中国哪一外交成就()A.访问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合作同盟条约》B.接见印度代表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参加日内瓦会议,就印度支那和平行动提出合理化建议D.参加亚非会议,宣传和扩大“求同存异”外交策略6.1955年中国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同步训练1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同步训练1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在某历史图片展上,展出了一张拍摄于1949年12月的照片,照片中毛泽东正在检阅外国军队。

当时,毛泽东出访的国家最有可能是()A.苏联B.朝鲜C.越南D.英国2.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突出特点,实行这一外交政策的前提是()A.有强大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有苏联的外交支持C.有民族和国家的独立作保障D.有正确的外交方针3.新中国成立之初,周恩来曾说“我们的方针是宁愿等一等”,这是为了“先把帝国主义在我国的残余势力清除一下,否则就会留下它们活动的余地”。

新中国的外交方针能够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另起炉灶”B.“一边倒”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求同存异”4.中国政府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引起广泛的反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中国提出这些原则的场合是()A.同苏联、东欧国家的建交谈判B.同印度、缅甸等国协调邻国关系的外交会谈C.解决“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日内瓦会议D.讨论亚非国家发展问题的万隆会议5.2014年5月4~1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访问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安哥拉、肯尼亚非洲四国。

中国向来重视中非传统友谊,重视同非洲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新中国成立后,非洲国家第一次较为全面了解新中国是通过()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B.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日内瓦会议D.万隆会议6.菲律宾前外长卡洛斯·罗慕洛在谈到一次国际会议时说:“周恩来是我去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

”其依据在于这次会议()A.号召亚非国家采取团结起来实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B.是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C.超越了意识形态并加强了亚非国家之间的合作关系D.使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和转机,打开了外交新局面7.中国政府评价一次会议时说:“这个会议的召开,反映了最近时期以来在世界的这个地区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也反映了亚非各国要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同时以平等的地位同世界上其他国家友好合作的日益坚强的愿望。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 第二十三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同步测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 第二十三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同步测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第二十三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同步测试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1.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是否成熟,标志就是它的实力、对国际制度理解和参与的程度、世界对其认可程度。

据此判断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A. 1949年《共同纲领》宣布的独立自主的原则B. 1949年与苏联建交C. 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 1955年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2.“在人类文明交流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克服自然的屏障和隔阂,而且需要超越思想的障碍和束缚,更需要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

”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我国外交政策有①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③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缓和④“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A. ①②③④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3.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基本方针?()A.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B. 奉行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C. 不示认国民党建立的屈辱外交关系,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D. 旗帜鲜明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4.新中国在建国初的外交政策中,最具生命力和影响力的是()A.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B. “一边倒”C. “另起炉灶”D. 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5.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引用了《礼记·中庸》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主要是因为该原则()A.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B.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C.发展了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D.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6.1953年,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当时主要是为了()A.加强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友好关系B.改善与港澳台的关系,促进国家的统一C.发展同邻国和新兴民族国家的友好关系D.缓和同美国的敌对关系7.下图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外交事业的发展情况。

假如图中的F1为动力,F2为阻力,黑色粗箭头代表外交事业发展的总方向。

关于对这幅图的理解,正确的有:()① F1可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典型代表② F2可用“美国敌视新中国”作为典型代表③从图中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外交领域遇到的阻力和动力是相等的④从图示中可以看出,虽然我国外交领域遭遇重重阻力,但总趋势却是前进的A. ①②④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8.下面邮票所纪念事件反映了()A.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B. 新中国“一边倒”政策C. 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D. 华约建立9.有史学家认为:在对外关系上,“中共新政权从一开始就对西方列强采取了强硬的姿态”。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对点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对点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历史试题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程标准] 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1.背景二战结束,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________________和以美国为首的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对立和激烈斗争。

2.基本方针__________的和平外交方针。

3.基本原则(1)中华人民某某国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____________的合法政府。

(2)________、互利及互相尊重__________等项原则。

4.内容(1)“另起炉灶”:①含义:不承认__________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②意义:使中国改变了__________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____________。

(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含义:先清除__________在华的残余势力,取缔__________在华的一切特权,巩固________的独立和主权,为与世界各国建立__________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然后再考虑与________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

(3)“一边倒”:①含义: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________阵营一边。

②意义:使新中国在保障__________胜利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____________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背景(1)美国的遏制:建国初期,美国和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对中某某取政治上________、经济上____________、军事上____________的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中。

(2)巨大的成就:新中国冲破了美国的__________,在建国后的第一年里,就同____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3)睦邻友好:新中国积极同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人教高一历史(必修1)第七单元课后练习: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人教高一历史(必修1)第七单元课后练习: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选择题。

1.1955年7月,美国通过英国向中国建议举行大使级会谈,中国表示同意。

8月1日,两国首次大使级会谈在日内瓦举行;9月10日双方就平民回国问题达成协议,钱学森由此踏上归国之路。

这表明A.中国改变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B.中美两国关系开始实现正常化C.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趋于瓦解D.中美两国外交政策具有务实性【答案】D2.认为:“1950年《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的签订,便利我们放手进行国内的经济建设和共同对付可能出现的帝国主义侵略,争取世界的和平。

”这表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A.是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结合B.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C.由革命外交向国家外交的转型D.取决于地缘政治的考量【答案】A3.1950年中印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印度成为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非社会主义国家。

1953年,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中印关系的原则,1962年,中印两国发生边界冲突。

由此可见,影响中印两国关系的主要因素是A.不同社会制度的差异B.美苏冷战的时代背景C.历史遗留问题的分歧D.和平共处原则的共识【答案】C4.1952年4月,周恩来在外交部第一次驻外使节会议的讲话中指出,就外交工作来说,是“以国家和国家的关系为对象的”,区别不同国家的“主要关键是对战争与和平的态度”,而不是“国家的阶级属性”。

周恩来的这一外交思想A.突破了“两大阵营”界限B.否定了“一边倒”的战略C.运用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成为新中国外交指导原则【答案】A5.1949年初解放军进驻北平时,东交民巷各兵营仍掌握在帝国主义手中,领事馆区是国中之国。

在举行入城式时,特别批准让军队游行穿过东交民巷。

1950年1月6日,中央以北京市军管会的名义征用美、英、法、荷在北京东交民巷的兵营。

后来与各国建交后,各国设立了大使馆。

这体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A.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B.实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C.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D.实行了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外交政策【答案】B6.“已有不少人将周恩来喻为日内瓦会议的挽救者,他已赢得了外交舞台第一流人物的地位。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对应学生用书P83[学业达标]1.《共同纲领》第二十五条:“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款和协定,中华人民某某国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

”这一规定主要体现了下列哪一外交政策( )A.“另起炉灶”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一边倒”D.“一大片”答案 A解析材料“……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表明新中国不承认国民政府一切屈辱外交关系,属于“另起炉灶”,故A项正确。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指清除帝国主义残余,取消特权,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一边倒”就是在外交上旗帜鲜明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故C项错误;“一大片”就是大力发展同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关系,扩大国际交往空间,故D项错误。

2.《中华人民某某国史》在解释“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时引述了的一段话:“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不但现在不应急于去解决,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长时期内,也不应急于去解决。

因为虽然我们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但帝国主义是绝不能很快地就以平等态度对待我们的。

”上述材料体现了新中国( ) A.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旧外交B.取缔列强在华特权的强烈愿望C.坚决维护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成果D.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答案 B解析“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旧外交”属于“另起炉灶”政策,故A项错误;“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也就是要取缔列强在华的特权,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维护新某某主义革命胜利成果的决心,并非社会主义革命,故C项错误;“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属于“一边倒”政策,故D项错误。

3.图片是历史研究的重要素材。

下图可以用来研究( )A.国民革命时期的中苏关系B.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社会C.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中苏关系D.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社会答案 C解析从图片文字可以看出是纪念斯大林寿诞,这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苏关系的写照,故选C项。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选择题1.“对于美帝国主义,我们一定要采取严肃的态度,使他了解中国是不可欺侮的……即使对苏联及各人民某某国家,我们也不能有依赖之心。

”这表明中华人民某某国的外交方针是()A.“一边倒”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独立自主D.“求同存异”解析:结合中华人民某某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分析。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是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

“一边倒”与题干材料无关。

故选C项。

答案:C2.邮票承载着历史。

右图所示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的影响是()①有利于新生政权的巩固②有利于打破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封锁③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④有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解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中华人民某某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排除③,①②④正确。

答案:C3.1949年春,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中苏关系是密切的兄弟关系”“只要一有机会就要公开发表文告说明这一点”。

下列外交政策体现了这一指导思想的是()A.“一边倒”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另起炉灶”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解析:根据材料“中苏关系是密切的兄弟关系”等可以分析出其指导思想是“一边倒”,即中国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4.“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某某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修改,或重订……”体现此规定精神的外交政策是() A.“一边倒”B.“另起炉灶”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解析:“一边倒”指的是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另起炉灶”指的是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指的是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由此可知B项正确。

答案:B5.周恩来多次指出:“与苏联结盟只是政治方针,不是倒向苏联怀抱……在战略上是联合,但战术上不能没有批评。

高一人教版必修1第7单元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同步练习

高一人教版必修1第7单元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同步练习

必修1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 新中国建立之初,我国外交工作面临的国际环境是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已严重削弱②社会主义形成一个世界体系③亚非拉民族解放事业日益高涨④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采取的外交孤立政策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 D.①③④2.周恩来总理强调,为了抵抗美国的侵略和威胁,同苏联结盟是必要的,但“不能把自己的党和国家的独立性丢掉”;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对于各国因社会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的不同而产生的矛盾与分歧,鲜明地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

这说明A.在中苏结盟时,我国应该放弃对苏联大国沙文主义的抵制,因为中国要与苏联团结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政策C.为了抵抗美国对中国的侵略与威胁,中国不论什么时候都要与苏联结盟D.求同存异是我国外交的基本原则3. “美国操纵五届联大通过对中国实行禁运的决议”,这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外交活动的首要目标是A. 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B. 提高国际地位C. 同社会主义国家建交D. 制定外交原则4. 握手,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握手已成为现代社交场合中,相互见面和离别以及在相互介绍时表示热情、礼貌、致意的常见礼节。

世界舞台上“巨人”的握手,有时会引起国际社会的“震动”。

新中国成立初期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右图突出反映的外交方针是A. 一大片B. 另起炉灶C. 一边倒D.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5.看到右图周恩来与印度总理尼赫鲁会谈,同学们作出了下列的图解,正确的是A.新中国首次打破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B.双方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C. 双方签署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协议D. 双方就共同倡议发起不结盟运动达成共识6.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是A.华盛顿会议B.亚非会议C.雅尔塔会议D.日内瓦会议7.中国政府评价一次会议说:“这个会议的召开,反映了最近时期以来在世界的这个地区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也反映了亚非各国要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同时以平等的地位同世界上其他国家友好合作的日益坚强的愿望。

高中历史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练)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历史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练)新人教版必修1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选择题1.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美国政府提出的议案,谴责“北朝鲜对大韩民国发动的武装进攻”并派遣联合国军予以干涉。

对此,当时参加联合国的中国政府A.反对干涉B.支持决议C.弃权抗议D.抗美援朝【答案】B【解析】【详解】村料“皈年,朝鲜战争爆岌和并结倉所学知识可规均葩年山月1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吿味能获得在联合国中的台法地位和权利,当时在联合(3代表中国政府的是蒋介石集团」因此当时卷力蹶合国的中国政府对此决议是支持的态度,故Ei项正範忙项排际D顶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态层故申祿。

【点睛】关键时间点“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答案。

2 .“关于越南,在尊重独立、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原则的基础上对各项政治问题的解决,应使越南人民享有经由秘密投票的自由普选而建立的民主机构所保证的基本自由。

……将在一九五六年七月内,在停止敌对行动协定中所规定的国际监督和监察委员会成员国代表所组成的国际委员会的监督下举行普选。

”这段话出自A.毛泽东在访问苏联时的讲话B.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讲话C.周恩来在日内瓦会议上的讲话D.邓小平在访问美国时的讲话【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关于解决越南问题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日内瓦会议的一个议题就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后在于右任的倡议下,改用“中南半岛”)的和平问题。

与会国家中、苏、美、英、法五大国外,还有越南民主共和国以及被法国占领的南越、老挝和柬埔寨。

经过周恩来奔波斡旋,交战双方分别达成了在越南、老挝、柬埔寨停止敌对行动的协定。

故C项正确。

A项是关于中苏关系,故排除。

B项万隆会议并未涉及越南问题,故排除。

D项是间是1979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

3. 20世纪50年代某西方报纸评论:“(此次会议是)亚洲最大国家的代表第一次在西方为亚洲讲话一一周恩来今天是地球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代表,成为全世界注意的焦点。

”此次会议A.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 B .推动了印度问题的解决C.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联系【答案】A【解析】从材料『伽世紀50年代”"亚洲最大国家的代表第一次在西方为亚洲讲话”中可知』止滋会议是”與年日内瓦会讪根嘟斤学知识可需在遠次会议上讨论的是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局势,故直项正确,B项错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罡中国在于邻近国家发展友好关系中遜歩提出的,故C 项排除j "页是万隆会议的影响.扌瞬。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试题: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试题: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1.(2017·湖南益阳调研)“共同纲领”规定:“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基于此,新中国在外交上( )A.放弃“一边倒”政策B.积极参与不结盟运动C.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解析:D “共同纲领”是1949年9月通过的,基于此可知新中国初期奉行的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故D项正确。

2.(2017·黑龙江大庆质检)毛泽东认为:“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便利我们放手进行国内的经济建设和共同对付可能出现的帝国主义侵略,争取世界的和平。

”这表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A.是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结合B.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C.由革命外交向国家外交的转型D.取决于地缘政治的考量解析:A “便利我们放手进行国内的经济建设”体现了国家利益对外交政策的影响,中苏结盟、“对付可能出现的帝国主义侵略”等体现了意识形态对外交政策的影响(“一边倒”),A项正确。

3.戴高乐认为:“不应该单单从不同意识形态和不同制度的对抗这个角度来处理东西方之间的关系。

”下列新中国外交方针政策可支持这一论断的是( )A.另起炉灶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一边倒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解析:D 根据对材料的理解,戴高乐认为,处理东西方之间的关系应该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故A、B、C三项错误,D项正确。

4.(2017·北京顺义区期末)据学者统计,1953年到1956年《人民日报》使用“和平共处”一词每年都成倍地增长,尤其是1954年后使用频率增长更快。

此现象( )A.直接推动了日内瓦会议召开B.说明“和平共处”的理念深入人心C.有利于调整并缓和中美关系D.反映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解析:D 1953年,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周恩来又分别同印度、缅甸两国总理共同倡导该原则。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7单元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练习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7单元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练习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练习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

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是( )A.“求同存异”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另起炉灶”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2.“清除帝国主义在我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这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被称为(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B.“另起炉灶”C.“一边倒”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下列是一组反映新中国外交的图片,其中体现了“一边倒”外交政策的是( )A.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B.《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毛泽东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4.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明确提出:“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民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

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

”可以体现此理念的新中国外交政策是( )A.不结盟B.“一边倒”C.开展多边外交 D.改善中美关系5.观察下列《新中国成立初与我国建交的国家地区分布示意图》,这一示意图说明( )A.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全方位外交取得辉煌成就B.社会主义国家是新中国外交的唯一主体C.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影响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发展D.是中国坚持“一边倒”外交战略的完全反映6.1949年2月初,毛泽东说:“……屋内太脏了……等屋内打扫清洁、干净,有了秩序,陈设好了,再请客人进来。

”对这段话正确的理解是( )A.过去的外交应彻底否定B.团结世界各国人民,巩固和发展和平力量C.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为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D.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7.《共同纲领》第二十五条:“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款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课后练习附解析第七单元第23课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课后练习附解析第七单元第23课

第七单元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后|1.美国在中国内中采取了“扶蒋反共”政策,新中国又是在美“冷”的国境中生的。

基于此,新中国提出的外交方是()A.“另起炉灶”B.“一倒”C.礼尚往来D.和平共2.周恩来多次指出:“与盟只是政治方,不是倒向抱⋯⋯在略上是合,但上不能没有批。

” 明()A.中两国社会制度相同B.两大峙局面形成C.中国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方D.中国家利益的差异3.“另起炉灶”“打干屋子再客”的主要目的是() A.避免中国于孤立地位B.在国交往中加和的合作C.清除帝国主在残余力D.世界和平民主力量4.1953 年底,美国情部的一封中写道:“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是在其周地区( 指新民族独立国家) 促和建立可以作冲的友好国家。

”当中国政府()A.参加日内瓦会议B.确立“一边倒”外交方针C.提出“求同存异”D.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5.新中国成立之初提出“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到50年代中期,又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这一变化()A.不再坚持对苏联的友好政策B.改变了美国对华敌视态度C.减弱了外交意识形态因素D.意在推动亚非社会主义革命6.1954 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尼赫鲁也应邀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临别之际毛泽东以《离骚》中的词句“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心相知”相赠,被传为中印友谊的一段佳话。

这说明() A.美国敌视新中国政策破产B.中印矛盾和冲突暂时解决C.万隆会议密切了中印关系D.新中国外交取得巨大成就7.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目前正在它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注意。

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

”这次会议应是 ()A.万隆会议B.日内瓦会议C.巴黎和会D.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8.1954 年 7 月 21 日,会议达成恢复印支和平的协议。

使持续8年之久的印支战争停止下来,使当时紧张的国际局势得到一定程度的缓和。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七单元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习题(1)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七单元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习题(1)

人民版必修一5.1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练习题5.1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20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代表团先后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其产生的共同影响是A.推动了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B.推动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C.改善了中国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D.扩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答案】D【解析】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重要的国际会议,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万隆会议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会后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故D正确;推动了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是日内瓦会议的影响,排除;推动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是亚非会议的影响,不属于“共同影响”,排除AB;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开始缓和,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和转机,与“20世纪50年代”不符,故C错误。

2.从1952年开始酝酿,到1954年间基本形成了新的被称之为“和平统一战线政策”的对外政策。

这项政策的主要内容就是以争取和平为目标,尽可能地联合一切希望保持和平的国家,在实践中首先表现为争取在中国周边地区形成安全缓冲地带。

这一政策()A.率先为印度和老挝所接受B.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分歧C.打破了外交僵局1/ 7D.意在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对教材识记能力。

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原则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分歧。

所以答案选B。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下图是联合国大厦的一幅大型壁画,图中文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译文)被称为联合国的“黄金法则”。

下列外交方针、政策最契合其精神的是A.“另起炉灶”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不结盟政策【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1950年,中国政府规定:外轮一般不准驶入中国内河,经中国政府特批而驶入的外轮须悬挂中国国旗,并在指定的码头停泊。

上述措施所体现出的外交政策是( ) A.求同存异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一边倒”解析:题干中提到的外交政策改变了近代西方列强船只可以进入中国内河自由航行的规定,这是新中国三大外交政策中“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体现。

答案:C2.图片是历史研究的重要素材。

下图所示可以用来研究( )A.国民革命时期的中苏关系B.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社会C.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中苏关系D.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社会解析:从图片文字可以看出是纪念斯大林寿诞,这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苏关系的写照,故选C。

国民革命时期没有解放军,排除A;B时期与“解放军”也无关,排除;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不可能出现图片内容,排除D。

答案:C3.“它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束缚,使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更大的包容度,是中国对世界作出的重要贡献。

”“它”是指( )A.“一边倒”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求同存异D.另起炉灶解析:“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包容度”“对世界作出的重要贡献”,这体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故选B。

答案:B4.“周恩来的发言在措辞和内容上都是标准的中共式的宣传,但与会各国都相信周的蛊惑宣传,使我比以前更清楚地感觉到了这么一种可能,即美国对印度支那的任何公开干涉,都将导致中国对亚洲事务的公开干涉,真使人头痛!”上述言论最有可能出自( ) A.新中国成立时美国官员对新中国的评价B.美国官员对《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评价C.出席日内瓦会议的美国官员对中国的评价D.美国官员对万隆会议上周恩来的评价解析:据材料中的“印度支那”,可知是其对周恩来关于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发言的评价,故选C项。

其他选项都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北京海淀区高一检测)新中国进行外交活动的根本指导思想是( C )A.“一边倒”的外交方针B.“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解析] 新中国成立后,就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本着这一原则,毛泽东把新中国外交的基本方针概括为三句话,故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进行外交活动的根本指导思想,A、B、D三项只是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具体体现。

2.(2018·天津六校高一联考)1949年,前美国驻北平总领事柯乐柏曾以“总领事”身份写信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信件被原封不动地退回。

这表明( C ) A.美国承认新中国为合法政府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性不需要美国承认C.新中国不承认美国与国民党政府建立的外交关系D.新中国要清除帝国主义残余势力[解析] 新中国建国以后,提出“另起炉灶”等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不承认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美国当时还没有与新中国建交,因此柯乐柏以“总领事”身份写信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是不会得到认可的。

A、B两项表述错误,材料内容与D项无关。

3.(2018·临沂高一期末)有学者这样描述新中国初期的某一外交政策:“中国屈膝受辱的时间太长了,新中国不会乞求帝国主义的承认。

”该外交政策是( C ) A.不结盟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不会乞求帝国主义的承认”与建国初期的“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内涵一致,故选C项。

4.(2018·临沂高一联考)下列两张新中国成立初期发行的邮票反映出当时的外交政策是( C )A.“另起炉灶”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一边倒” D.“求同存异”[解析] “另起炉灶”指的是不承认原先国民政府与帝国主义国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在材料中未体现,故A项错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指的是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根据两枚邮票反映的内容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体现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故C项正确;“求同存异”是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提出的,与题目时间和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

5.(2018·威海高一联考)下表是1949~1953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变化情况,这一变化表明( A )AC.新中国外交取得巨大成就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贯彻[解析] 题干要求能够获取表格的信息,据1949~1953年与我国建交国家的数量变化分析,美国孤立封锁中国的目标未能实现,排除B项。

表格中的这一变化不能理解为外交上的巨大成就,而是说明了外交的困境,A项正确,C项错误。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最早是在1953年,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

6.(2018·广州高一联考)我国建国之初的三大外交政策是当时中国的对外战略,奠定了整个50年代外交政策的基础。

三大外交政策总的倾向是( B )A.努力与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关系B.否定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对外政策C.赢得巩固政权和发展经济的时间D.尽快融入日益全球化的国际体系[解析] 这些政策为新中国赢得了相对较好的外部环境,有利于我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其发展的总倾向是否定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对外政策,所以选B项。

7.(2018·银川高一联考)1954年12月,缅甸总理吴努访华时表示:“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不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

”周恩来访缅后,缅甸人逐渐消除了“这种恐惧”,主要是因为中国( B )A.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捍卫社会主义阵营B.确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C.倡导多边外交,建立新兴区域国际合作组织D.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加强同亚非各国的联系[解析] 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时,同上述两国正式倡议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有利于缓解东南亚等国家对中国的偏见,所以选B项。

8.(2018·张家界高一检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出现在中国与160多个国家的建交公报中。

下列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理解正确的是( B )A.只适用于处理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B.最初是为了处理好中国与邻国关系而提出的C.标志着中国已放弃“一边倒”的外交政策D.与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相违背[解析] 20世纪50年代为了处理好中国与邻国的关系,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选B项。

A、C、D三项叙述不符合史实。

9.(2018·苏州高一检测)美国《商业周刊》的评论称,美国企图把中国“无限期排斥在世界外交舞台之外”的幻想已被日内瓦会议所粉碎。

此说法的依据是日内瓦会议表明( B )A.中国外交开始实现独立自主B.中国积极步入世界外交舞台C.中国与西方国家广泛建交D.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解析] 日内瓦会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讨论国际问题的一次重要会议,这表明中国积极步入世界外交舞台,故B项正确。

10.(2018·克拉玛依高一期末)1954年日内瓦会议召开前夕,周恩来总理说:“如今,我们是作为一个大国,到日内瓦去参加一个正式的国际会议,是登上国际舞台了,因此要唱文戏,文戏中有武戏,但总归是一个正规戏、舞台戏。

”周总理这里所说的“文戏中有武戏”主要是指( B )A.就朝鲜半岛统一提出合理化建议B.就印度支那和平行动提出合理化建议C.宣传和扩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努力D.宣传和扩大“求同存异”的外交策略[解析] 日内瓦会议主要是为了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而朝鲜战争已经停战,故选B项。

11.(2018·山东学业水平测试)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原则,其中“存异”主要是指尊重各国的( C )A.风俗习惯B.宗教信仰C.社会制度D.文化传统[解析]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求同存异”中的“求同”是指发展经济、巩固新生政权,而“存异”主要是指各国社会制度不同,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而亚非大多数国家是资本主义国家。

12.(2018·贵阳高一检测)1955年4月24日,亚非会议胜利闭幕。

当时的国际舆论认为,亚非会议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中国代表团异乎寻常的合作态度。

这主要是因为中国代表团( B )A.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C.完全同意与会国家代表提出的建议D.同意和亚非国家结盟,共同反帝、反殖、反霸[解析] 在亚非会议上,针对与会各国的矛盾与分歧,中国代表团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成了会议的圆满成功,故B项正确。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首次提出是在1953年12月,故A项错误;C项说法本身错误;中国没有与亚非国家结盟,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6分,共52分)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

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民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

”材料二(1949年12月,毛泽东访苏)主要任务有两个:一是参加在莫斯科举行的斯大林70寿辰庆典,同斯大林会谈有关两国关系问题及其他问题;二是处理1945年同苏联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这个条约是二战后,美、苏、英三国首脑背着中国所达成的有损中国利益的《雅尔塔协定》的产物……(1950年2月)两国外长正式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以及《关于苏联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等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史》请回答:(1)结合中国近代历史和当时的国际形势,简要分析新中国成立初,中国人民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而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的原因。

[答案] 在中国近代,西方列强大肆侵略和掠夺中国,破坏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的革命活动,阻挠中国走上独立和发展的道路;中国在民主革命过程中,曾经得到苏联的支持。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形势的突出特点是两大阵营尖锐对立,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竭力扼杀新生的人民政权。

(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即可)(2)你如何认识“一边倒”外交方针?[答案] “一边倒”是新中国根据当时国内外的情况,为维护国家利益作出的正确选择;它打破了美国孤立、扼杀新中国的企图;有利于新中国经济的恢复、发展;有利于保卫国家安全。

“一边倒”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在处理国家关系上不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即可)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最近中国和印度达成一项协议。

在这一协议中,它们规定了指导两国之间关系的某些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两国总理联合声明》材料二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和干涉内政的恐惧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材料三在我们之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

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的痛苦。

……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

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

——《国际关系史资料选编(1945~1980年)》请回答:(1)材料一、二中所说的“某些原则”“这些原则”指的是什么?请说出其具体内容。

[解析] 仔细阅读两则材料,抓住“印度”“和平共处”等关键词,不难发现“某些原则”“这些原则”指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其具体内容是要求熟记的内容。

[答案]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依据材料二,概述“这些原则”所要解决的问题。

[解析] 根据材料二中的“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可知,它解决的是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的和平相处问题。

[答案] 解决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的和平共处问题。

(3)材料三是谁在何时何会议上的发言?他阐明了什么方针?[解析] 由材料三中的“在我们之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可知这一方针是“求同存异”方针,这是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来的。

[答案] 周恩来于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的发言。

“求同存异”方针。

(4)材料二与材料三的精神是否矛盾?请说出你的理由。

[解析] 本问实际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求同存异”方针的关系。

[答案] 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