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1优质课件: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共23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共23张PPT)

二、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时间
外交成就
意义
1949--1950
和苏联等17国建 立外交关系
1953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 1955
参加日内瓦会议
万隆会议
有利于打破
解决 首次 首次
课后练习:

1 在二战后的非殖民化的浪潮中,亚非拉地区出现了一批新兴的民族国家。中国共 产党认为这是对新中国“有利的局势”。基于此判断,新中国( ) A 提出“另起炉灶”方针 B 放弃“一边倒”政策 C 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坚持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
答案 C
2 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历史事件 ( ) ①提出“求同存异”②宣布新中国建交原则 ③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④参加日内瓦会议 A ①③②④ B ③②④① C ②③①④ D ②③④①
答案 D
3 通过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新中国 ( )
A 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内部团结 B 确立了不结盟运动的领袖地位
④意识形态 难和痛苦 ⑤和平 ⑥民族独立
成就四:国际舞台精彩亮相—— 万隆会议
背景: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时间:1955年 地点:在印度召开会议, 中国代表团周恩来做了既定发 言,得到了印尼等亚非拉会国 的赞赏和拥护。会后在和平共 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与会国都 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一个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 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 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C 促成了“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
D 发挥了大国应有的政治影响

答案 D
教学目标: 了解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政策;理解和平共
处五项原则;了解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 结合近代历史和建国初的国际环境理解我国外交

人教版必修一: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课件(共18张ppt)

人教版必修一: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课件(共18张ppt)

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和政策
内容
含义 意义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 改变了我国半殖民的 “另起炉灶” 关系,而在新的基础 地位,在国际交往中 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 独立自主。 关系
“打扫干净 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 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建 屋子再请客” 势力和一切特权,再 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 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 的基础。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惠 和平共处 互相尊重主权与领 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意义: 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的基 本准则;标志着中国外交的成熟。
2、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学习要求】结合学案【活动一】材料思考和平共处五 项原则的特点(2分钟)
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和政策
国内:
【史料】中国近代同外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1000多个, 被迫开放的口岸有一百多个,租借地上百,租界有四十多 现实原因:百废待兴、基础薄弱,国力不强
历史原因:帝国主义与旧中国存在不平等外交关 系
处。赔偿白银十三亿两、割地仅俄国一家竟达一百五十多
万公里。难怪一位外国人说:“国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地
“一边倒”
旗帜鲜明地站在 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巩固革命果实,使我 国不致孤立。
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和政策
新中国与旧中国外交有何本质区别?
旧中国:实行屈辱外交政策 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认识: 1.落后就会挨打,弱国无外交 2.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必然导致外交失败 3.捍卫国家主权,提高综合国力是国家外交 的坚强后盾
特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 界限,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
意义: 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的基 本准则;标志着中国外交的成熟。

人教版高中必修一历史-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共24张ppt)

人教版高中必修一历史-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共24张ppt)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可以说
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
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惧怕帝国主义
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
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周恩来传》

一、新中国初期外交方针的制定
一、新中国初期外交方针的制定
障碍之一:
【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
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你能用材料中的几个词语概括出新中国的外交原则吗?
独立 自由 和平
【材料】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的惟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美国虽推出“灵活”政策,但又始终不愿断绝与台湾的外交关系,终将中共推向与苏结
盟的“一边倒”轨道。
——沈志华《把断裂的历史链条连接起来》
二、建国初期的外交成果(主要是50年代)
二、建国初期的外交成果
1、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
1)建国后第一年,同苏联等17国建交,形成第一次建交高潮 一方面为我们争取到了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出现了新中国第一次建交高峰; 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以意识形态划分国家类型,限制了新中国的外交 发展。1949年(10个)
4、中国政府评价一次会议时说:“这个会议的召开,反映了最近
时期以来在世界的这个地区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也反映了亚非各
2)成果:推动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 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后,美国舰队继 续盘踞在3台)湾意海义峡:,这干是涉新中中国国内首政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提高了新中国 并企图从的印国度际支声那誉地区对中国进行军 事威胁。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优质课件7: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优质课件7: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二、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的演变
时代 周代
秦朝
汉朝 唐朝 宋朝 元朝 明朝
地方管理制度 实行分封制,加强了王权,周王成为“天下共主”;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走向崩 溃 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奠定 了中国古代统一王朝的基础,促使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 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武帝颁行“推恩令”,设置刺史。封国制导致“七国之 乱”,“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
唐中期设节度使,后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由文官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将兵权、财权收归中央,削弱地方行政权
实行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 废行省,设三司,将地方权力进一步集中到中央
三、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历史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从未中断,源流分明,脉络清晰。 2.以君权为中心,权力高度集中,确保君主专制权力的独断性。 3.人治高于法治,所有的官员都听命于皇帝,从而赋予了官僚政治浓厚的人治而非法 治色彩。 4.从中央到地方设置完备的政治结构,建立起严密的统治网络。 5.政治制度与伦理道德相结合,宗法观念、宗法关系影响古代政治制度的建设,父权 观念渗入到国家政治制度中。
主权在民;轮流 主制度影响深远;
执政;权力制衡;
法律至上
弊:直接民主成为政
治腐败、社会动乱的
隐患
古罗马法 律制度
由习惯法到成 罗马共和国早期平民
文法;由公民 与贵族的斗争;罗马
法到万民法; 帝国时期的扩张及不
由零散到形成 同民族的矛盾斗争
体系
利:稳固了统治,缓
法律面前人人平
解了矛盾,对近代欧
等;保护私有财
国的国际声誉。
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的周恩来 第19一54次年亮4月相2国4日际,舞周台恩,来周率恩领来中所国带政来府的代绝表对团是 超抵乎达想日象内的瓦精。彩

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课件(共32张PPT)

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课件(共32张PPT)
2.运用: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 别和两国总理发表申明,一致同意以五项 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原则.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惠 和平共处
第23课新中国时期的外交
二.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3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中国外交 政策的成熟,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
建国初期 ,美国和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
1. 政治上 不承认 2. 经济上 封锁禁运 3. 军事上 包围威胁
1949年10月2日,苏联第一个宣 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我
国建立外交关系.
1949年底,毛泽东率领中国代 表团访问苏联.
但是,新中国在建国的第一 年里面,就和苏联等17个国
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外 交
与苏联结盟

就 “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的提出
参加日内瓦会议
参加万隆会议
课堂巩固Biblioteka 1.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题指出:“
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这
里,“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
A.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
D
B.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
C.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
D.发挥在国际关系中应有的作用
朝鲜问题形成僵持局面。因美国不打算解决
问题,法国对朝鲜问题又不发言,英国也表
示不想发言,但我们并没有失去解决朝鲜问
题的信心。该会议是( )
A.日内瓦会议
A
B.万隆会议
C.不结盟会议
D.联合国大会
4、请将下列四件大事与主题词配对
①周恩来总 理在万隆会 议上发言
②《中苏友 好同盟互助 条约》签订
③1954年6月 周恩来总理 访问缅甸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课件: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共38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课件: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共38张PPT)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与“ 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 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 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 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 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 外交呢?
---《周恩来传》上集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三个阶段:
——中国前驻文莱大使刘新生在新中国外交55周 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1955年4月,万隆会议期 间的周恩来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时间
成就
意义
1949.10 —
1950.10
与苏联等17个国家 建交
打破了美国的外交 孤立政策
1953—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 成为解决国与国之
1954
原则
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1954
参加日内瓦会议
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方针
含义
“另起炉 灶”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要 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 交关系
核心
“打扫干 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一 净屋子再 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
请客” 交
“一边倒” 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实质:反对帝国主义
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方针
含义
“另起炉 灶”
净屋子再 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 平等互利
请客” 交
“一边倒” 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实质:反对帝国主义
不孤立
材料一:“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 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 。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 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 路是没有的。我们反对倒向帝国主义一边的蒋介石反动派,我 们也反对第三条道路的幻想。” 材料二:“苏联革命成功后遭十几国干涉,而我国革命胜利的 时候,帝国主义并未干涉我们,并不是怕我国人民,主要是有 苏联存在,这对我们鼓励很大,当时若无苏联存在,美国一定 要来的,它不仅在台湾,还要到大陆来。”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 (共28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 (共28张PPT)
解析:对于亚非拉新兴民族独立国家,新中国是以和平共处五 项原则来处理与他们之间的关系的,故选 B 项。 “另起炉灶 ” 和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方针的含义与题干材料不符合,排除 A 、 D 两项,C 项与史实不符合。 答案:B
• (2017江苏.12)20世纪50年代的某外交 声明称:“两国总理承认,在亚洲及世界 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 然而,如果接受上述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 办事……就会缓和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紧 张局势。”新中国与该声明密切相关的外 交事宜是( ) • A.参加万隆会议 •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C.出席日内瓦会议 • D.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3.意义
①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②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 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2014 年广东, 18)在二战后非殖民化的浪潮 中, 亚非拉地区出现了一批新兴的民族国家。 中国 共产党认为这是对新中国“有利的局势” 。基于此 判断,新中国( ) A.提出“另起炉灶”方针 B.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放弃“一边倒”政策 D.坚持“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方针
解决国家周边的安全防务问题; 发展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之间 的友好关系。
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背景: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 发展友好关系中形成。
首次提出:1953年同印度谈判
确立原则:1954年中印、中缅声明
2.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无不 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 处。
备多达110多种、82种口径,产自世界24个 国家的98个工厂,因而有人把开国大典阅兵 称为“万国牌”武器博览会。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时,西南、西北等地区 还处于国民党控制之下,盘踞在大陆的国民 党军队达150万人。

高中历史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1新人教版必修课件

高中历史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1新人教版必修课件

背景: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复 杂的国际形势,为了维护国家安 全和利益,选择了“一边倒”的 外交政策。
评价: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 “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是正确的 选择,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奠定 了基础。
04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实践
中苏建交
中苏建交背景:新中国成立后,苏联是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国家 中苏建交过程:经过多次谈判,1949年10月2日,中苏正式建交 中苏建交的意义:打破了西方国家的外交孤立,为新中国外交事业奠定了基础 中苏关系的发展:中苏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展开了广泛的合作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 设,推动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坚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全球治理体系
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推动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倡导多边主义,维护联合国宪 章的权威和效力
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完善, 提高国际治理能力和水平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 性挑战和问题
• * 时间:1954年4月26日至7月21日 • * 地点:瑞士日内瓦 • * 参与国家:中、苏、美、英、法等28个国家 • * 会议背景:朝鲜战争停战后,需要解决印度支那问题,恢复印度支那的和平与稳定 • * 中国代表团:周恩来总理亲自率领,包括外交部长陈毅和副部长兼外交部发言人乔冠华等 • * 会议成果:达成了《日内瓦公约》,规定了战争中的行为准则,并实现了印度支那的停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际环境相对有利,为外交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维护国家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任务,外交工作成为重中之重。 当时国际社会普遍承认新中国,并愿意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新中国初期,国家百废待兴,需要稳定国内政治、发展经济,外交工作成为重要手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优质课件7: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优质课件7: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953年12月31日,在同印度政府代表团谈话时,周恩来首次提 出按照“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 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1954年, 周恩来又先后访问印度和缅甸,并与时任印度总理尼赫鲁、时任 缅甸总理吴努分别发表“联合声明” :“两国总理重申指导两 国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 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 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中,它们将形成和平与安 全的坚固基础。而现时存在的恐惧和疑虑,则将为信任感所代替。
主席、各位代表: 我的主要发言现在印发给大家了,在听到了许多代表团团长的一些发言之后,
我愿补充说几句话。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共产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
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 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中间显然是存在的。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新中国的外交是经历了坎坷但有不断取得辉煌的外交。从新 中国的外交中我们可以吸取两条重要的经验:一方面,坚持 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以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中国 外交政策的主线。另一方面,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反对任何国家侵犯别国、干涉别国内政,是新中国外交的基 本准则。 (积极发展同邻国和新兴的民族国家的友好关系)
唐中期设节度使,后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由文官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将兵权、财权收归中央,削弱地方行政权
实行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 废行省,设三司,将地方权力进一步集中到中央
三、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历史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从未中断,源流分明,脉络清晰。 2.以君权为中心,权力高度集中,确保君主专制权力的独断性。 3.人治高于法治,所有的官员都听命于皇帝,从而赋予了官僚政治浓厚的人治而非 法治色彩。 4.从中央到地方设置完备的政治结构,建立起严密的统治网络。 5.政治制度与伦理道德相结合,宗法观念、宗法关系影响古代政治制度的建设,父 权观念渗入到国家政治制度中。

高中历史必修1: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共16张PPT)

高中历史必修1: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共16张PPT)

问题探究:
新中国与旧中国外交有何本质区别? 从中可以得出哪些历史认识?
——旧中国反动政府实行屈辱外交政策 ——新中国人民政府实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认识: 1、落后就会挨打,弱国无外交 2、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必然导致外交失败 3、捍卫国家主权,提高综合国力,是国家外 交的坚强后盾
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单元结构
新 50年代新中国外交的奠基时期(基础)

国 外
70年代开创外交新局面
(突破)

新时期外交政策进一步完善 (调整)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 快速阅读,提炼要点
• 1.概括新中国初期外交方针 及其主要内容.
• 2.列举新中国初期主要外交 成就(四项)
外交
方针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主要内容:
1.“另起炉灶” 2.“一边倒” 3.“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作用: 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中国总理的发言应 受到最大的重视。
尼赫鲁 这个演说是对抨击中国的人
一个很好的答复。
吴努
1950.2.14《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定 有人说,中苏关系是“同志+堂兄”的关系
国际环境
独 立
自主Biblioteka 国家性质 的和走 向 国 际
毛泽东访苏
提出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
平 舞 参加日内瓦会议
国家利益
外 交

参加万隆会议
新中国外交成就展
图书馆、书店、网上等搜集、 查找新中国外交成就的图片、资 料、邮品等,举行小型展览会, 撰写图文对照的历史小论文。
政策的成熟;成为国际 关系的基本准则之一
• 和平共处
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的中国政府代表团

高中历史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1 新人教版必修1(共35张PPT)

高中历史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1 新人教版必修1(共35张PPT)
和平共处(出发点和结果)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
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 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 它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在世界上也产生深远的影响,成为解决 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外交成就3
参加日内瓦会议
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的周恩来 第一次亮相国际舞台,周恩来所带来的绝对是超乎想象的精彩
2、“一边倒”是指中国政府在外交上 A 站在发展中国家一边 B 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C 站在亚非拉美被压迫民族一边 D 站在苏联一边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首次提出是在 A、 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B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时 C 、1954年日内瓦会议 D 、1955年万隆会议
新中国外交成就展
通过各种渠道搜集与 新中国外交成就相关 的图片、资料、邮品等,
举行小型展览会。
不利形势: 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的
封锁、孤立、包围 特点: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 对立和斗争
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根本)
在近代中国的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 可 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 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落 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 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 办外交呢?
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 地位参加的重要的国际 会议
中国政府代表团在日内瓦会议上
外交成就4
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 异”方针
书P111,“历史纵横”
求“同” 都面临着维护民族独立、发 展本国经济和争取世界和平的 共同要求
存“异”
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优质课件: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优质课件: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三、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1.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年)
目的: 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特点: 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
国际会议 中国作用:提出合理建议,推动会议达成日内瓦公约,
在解决印度支那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意义: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声誉
2.参加万隆会议(1955年) 背景: 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特点: 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过程: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
圆满成功 意义: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联系,提高了国际地位
■ 问题探究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
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 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 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
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同时会议应该将这些共同 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
互相监督”的方针
1949年,《共 同纲领》; 1954年,《中 华人民共和国 宪法》
附:本册总结
附:
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
一、全面理解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1.基本概念 分成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两个概念。 2.两对矛盾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3.三个趋势 (1)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宰相制度被废除。 (2)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3)日益加强思想控制。
二、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的演变
时代 周代
秦朝
汉朝 唐朝 宋朝 元朝 明朝
地方管理制度 实行分封制,加强了王权,周王成为“天下共主”;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走 向崩溃 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奠定了中国古代统一王朝的基础,促使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 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武帝颁行“推恩令”,设置刺史。封国制导致“七 国之乱”,“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共23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共23张PPT)

国家性质
国家实力
“打扫干净 屋子再请客”
国际环境
“一边倒”
建 国 初 期 的 外 交 成 就
1953年提出和平 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参加日内 瓦会议 1955年参加万隆 会议
【合作探究】(考察学生识记、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是妥协的艺术,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 的晴雨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统计,中国近代同外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1 000多 个,被迫开放的口岸有一百多个,租借地上百,租界有四十多处; 赔偿白银十三亿两、割地仅俄国一家竟达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难怪一位外国人说:“中国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 阶段。”
(1)环境: 国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美国等西方 国家对新中国实行孤立、包围、封锁政策。 国内:旧中国不平等的屈辱外交;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力薄 弱,使新中国在保障革命成果、捍卫和平、维护独立主 权以及发展经济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 (2)表现:同苏联、东欧等国家建交;签订《中苏友好 同盟互助条约》。 (3)意义:保障革命成果、捍卫和平,维护了国家独立 与主权。
4、参加万隆(亚非)会议(1955年)
(1)背景: (2)内容: (3)特点: (4)“求同存异”方针: (5)意义:
①这是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与的亚非国际会议,代表着国 际舞台上一种新兴力量的崛起。 ②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会后,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 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③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保卫世界和平,形成了" 万隆精神"
新中国“一边倒”与独立自主相矛盾吗?为什么?
“一边倒”并不意味着中国无条件地倒向苏联一 边 一边倒”的 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护、捍卫新中国 的独立与主权。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精品课件(64张)(共64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精品课件(64张)(共64张PPT)
这和新中国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有没 有矛盾?
美国
资本 主义
苏联
对立 社会 主义
新中国外交形势示意图
假如你是新中国的一名外交官, 现在有一个记者招待会,有记者提出 问题:新中国为什么必须“一边倒”, 而不能采取中立态度这个问题,针对 这个问题说说你的看法? 提示:国际环境、中国社会性质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及方针:
国家利益(决定性因素) 国家性质 国家力量 国内外形势 ……
基本线索
1949至50年代中期——奠基 现代中国
的 20世纪70年代——新局面 对外关系
70年代末以来——重大调整
(1949——1955 )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一)背景:
1、国际形势
5、亚非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这里的“同”包括 (1)相同的遭受殖民侵略的经历。 (2)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共同要求 (3)相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4)加强合作、保卫和平的共同的愿望
A、(1)(2)(3)(4) B、(1)(2)(4) C、(1)(2)(3) D、(2)(3)(4)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课标要求
1.了解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 的重大外交活动。
2.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 面的意义。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 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 的晴雨表。那么,你认为影响一个国 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
3、英明的外交决策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作业题
• 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和方针是什么?取 得了哪些成就?
•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在处理国际关系 方面有什么意义?

高中历史必修1第七单元-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公开课优质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1第七单元-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公开课优质课件

高中历史 必修1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课后作业
见《中学教材全解》必修1 人教版 第23课 三级强化训练中的题目
实保护。”这符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 ( A )
A.“另起炉灶” B.“一边倒” C. 不结盟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解析】“凡属被国民党政府所承认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大使馆……在人民共和国和 这些国家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以前,我们一概不予承认”,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另 起炉灶”的外交政策相符合。
高中历史 必修1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中缅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 探究问题 ·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点和意义。
高中历史 必修1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得出结论 · 特点 1. 包容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 国家,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既适用于发展中 国家,也适用于发达国家;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 也适用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 2. 开放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不 断发展的,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 其内涵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 3. 创新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符合现代国际关系中的民 主精神,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政治基础,它的提出与 运用,是国际关系中的一大创举。
高中历史 必修1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典型 例题
例4 “一边倒”是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重要举措。该举措是指 (C )
A. 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 B. 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其在华特权 C. 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D. 积极同邻国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点和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恩来《新中国的外交》(1949年11月8日)
问题探究: 新中国与旧中国外交有何本质区别?从中可以得
出哪些历史认识?
——旧中国反动政府实行屈辱外交政策 ——新中国人民政府实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认识: 1、落后就会挨打,弱国无外交 2、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必然导致外交失败 3、捍卫国家主权,提高综合国力,是国家外交的坚 强后盾
有人认为:“弱国无外交”。 有人认为:“无论强国、弱国、大国、小国, 都有外交,且外交都一律平等”。
请按照自己的理解,说明你同意哪种看法, 并阐述你的理由。
? ?


立 自 主
外 交

的 和 平
方 针

交 ?


建 国














另起炉灶

国 家 性 质
立 自 主
外 交
的 和 平
外交关系,在新的基础上建 民地的地位,在国
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打扫干净屋 子再请客”
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 为我国与世界各国 ,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建立平等互利的外 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 交关系奠定了基础
“一边倒”
鉴于当时的国际环境和历 史条件,坚定地站在社会 主义一边。
使新中国在保卫人 民胜利成果、保卫 和平、维护独立与 主权的斗争中不致 于孤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chn/default.htm
各抒己见 大胆创新
问题探究: 新中国与旧中国外交有何本质区别?从 中可以得出哪些历史认识?
图 近代不平等条约
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 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 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的呢?中国一百 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
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是认清 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 畏惧,要有信心。所以,凡是没有承认我们的国家, 我们一概不承认他们的大使馆、领事馆和外交官的地 位,只把他们的外交官当作外侨来看待,享受法律的 保护。他们犯了法,我们一样照法办事。他们对我们 没有办法。
1.结合国际背景,分析新中国实行 “一边倒”的外交方针的必要性。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目的、内 容和意义? 3.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 存异”的方针,新中国和其他发展中 国家的“同”和“异”分别表现在哪 些方面呢?
历史学习第三步:“见解” 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联系比较中,
获取历史认识 (新)
历史学习第一步: “了解”—历史史实、线索、特征
(准)
快速阅读,提炼要点 1.概括新中国初期外交总方针及其主要
内容。 2.列举新中国初期主要外交成就(四
项)。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三大方针

1.“另起炉灶”

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3.“一边倒”
基本方针
方针 “另起炉灶”


意义
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屈辱 使中国改变了半殖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你猜 排在最前面的是谁呢?
自 坚 果 风度 傲视
信毅 敢
一切
课程标准
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 方面的意义。
历史学习三步曲
了解--理解--见解 (准)-(深)-(新)
4.亚非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这里的“同”包括
①相同的遭受殖民侵略的经历。
②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共同要求
③相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④加强合作、保卫和平的共同的愿望
A.① ② ③ ④
B.① ② ③
C.① ② ④
D.② ③ ④
新中国外交成就展
图书馆、书店、网上等搜集、查找新中 国外交成就的图片、资料、邮品等,举行小 型展览,撰写图文对照的历史小论文。
尽展大国雄姿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成就
1.同苏联等十七国建交(1949-1950) 2.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1955) 3.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1954)
4.参加亚非万隆会议(1955)
历史学习第二步:“理解”—历史因果 关系、历史发展规律(深)
阅读—思考—讨论
精读细读,合作交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思考问题
激烈斗争
2.“一边倒”是指新中国政府在外交上 A. 站在发展中国家一边 B. 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C. 站在亚非拉美被压迫民族一边 D. 站在苏联一边
3.下列对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评述,不正 确的是 A.表达了拥护国际和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愿望 B.只适用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相同的国家 C.已成为解决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D.仍然适用于当今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要求
方 针
打扫干净屋 子再请客

外 交

一边倒


与苏联等17 国建交
建 提出和平共处五

项原则


的 参加日内瓦会
外 交



参加万隆
会议
1.二战后,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 A.形成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 B.亚非拉美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打破了两极格局 D.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