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乳腺炎临床路径

合集下载

2013年乳痈(急性乳腺炎)诊疗方案.

2013年乳痈(急性乳腺炎)诊疗方案.

2013年乳痈(急性乳腺炎)诊疗方案【中、西医病名】中医病名:乳痈 TCD 编码:BWR020西医病名:急性乳腺炎 ICD-10 编码:N61 01【诊断标准】(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2-94)、参考《现代中医乳房病学》(林毅、唐汉钧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

(1)初期乳房内有疼痛性肿块,皮肤不红或微红,排乳不畅,可有乳头破裂糜烂。

化脓时乳房肿痛加重,肿块变软,有应指感,溃破或切开引流后,肿痛减轻。

如脓液流出不畅,肿痛不消,可有“传囊”之变。

溃后不收口,渗流乳汁或脓液,可形成乳漏。

(2)多有恶寒发热,头痛,周身不适等症。

(3)患侧腋下可有臖核肿大疼痛。

(4)患者多数为哺乳妇女,尤以未满月的初产妇为多见。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吴孟超、吴在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克氏外科学》(中文版第15版)(DavidC. Sabiston 主编,王德炳译,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

(1)多发生在初产妇的哺乳期,尤其是产后第三或第四周。

(2)初期乳房肿胀、疼痛、结块,皮肤不红或微红,乳汁分泌不畅,或伴有高热、寒颤。

(3)中期肿块变硬,有压痛,皮肤发红,常在短期内软化,形成脓肿。

(4)患侧乳房肿大,局部红、肿、热、痛,有搏动性疼痛,在哺乳时更剧。

(5)患侧腋下淋巴结肿大。

(6)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多。

(7)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链球菌少见。

(8)病程往往延时甚久,严重的可并发全身化脓性感染。

(二)疾病分期1.郁滞期:初起常有乳头皲裂,哺乳时感觉乳头刺痛,伴有乳汁郁积不畅或结块,有时可有一二个乳管阻塞不通。

继而乳房局部肿胀疼痛,结块或有或无,伴压痛,皮色微红或不红,皮肤不热或微热。

全身症状不明显或伴有全身感觉不适,恶寒发热,头痛胸闷,心烦易怒,食纳不佳,大便干结。

舌淡红或红,苔薄黄微腻,脉弦或浮数。

70=急性乳腺炎(乳房浅表脓肿切开引流术)临床路径

70=急性乳腺炎(乳房浅表脓肿切开引流术)临床路径

急性乳腺炎(乳房浅表脓肿切开引流术)临床路径一、急性乳腺炎(乳房浅表脓肿切开引流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乳腺炎(ICD-10:O91,N61)行乳腺脓肿切开引流术(ICD-9-CM-3:85.0)(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病史:乳房出现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表现;多为哺乳期女性,常发生在产后3-4周;也可为非哺乳期女性。

2.体征:患侧乳房出现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表现,常伴有患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压痛等,随炎症发展常伴有寒战、高热、脉搏加快等全身中毒表现。

3.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4.影像学检查:超声提示有炎性浸润,单个或多个脓腔形成。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早期未形成脓肿前,应用抗菌药物可获得良好效果。

2.中医中药治疗,可用蒲公英、野菊花等清热解毒药物。

3.脓肿形成后,及时行脓肿切开引流。

(四)标准住院期间为≤1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O91,N61急性乳腺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血型、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胸片、心电图;(4)乳房彩超(脓肿形成者需行术前定位)。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肺功能、超声心动图等。

(七)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

2.入院后即开始使用抗菌药物,经验性抗菌治疗可选用耐青霉素酶的半合成青霉素、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或克林霉素类药物。

急性乳腺炎

急性乳腺炎

乳腺炎临床路径(征求意见稿)一、乳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乳腺炎(ICD-10:O91)行乳腺脓肿切开引流术,需住院治疗的患者。

(二)诊断依据。

1.病史:哺乳期女性,可由乳头破损或皮肤损伤引起;2.早期乳房出现胀肿、疼痛、肿块,处理不及时乳房疼痛加剧,出现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表现,伴畏寒发热。

后期肿块部位可出现搏动感。

血常规中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升高;3.彩超提示,穿刺抽出脓液证实。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1.保持乳汁通畅,手法排乳或吸奶器;2.停止哺乳:炒麦芽等;3.全身使用抗生素;4.中医中药治疗;5.局部外敷:33%硫酸镁、鱼石脂软膏或紫色消肿膏等;6.脓肿形成后,可在B超引导下穿刺抽脓或切开排脓。

(四)标准住院日为4-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O91急性乳腺炎疾病编码;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凝血功能、肝肾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3.心电图、胸片;4.乳腺彩超及术前定位。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八)手术日为入院当天。

1.麻醉方式: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2.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3.术中引流:纱条引流。

(九)术后住院恢复3-7天。

1.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2.术后用药: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用头孢类或细菌培养敏感类抗生素,用药时间至体温正常后3天。

(十)出院标准。

1.体温正常、引流通畅、脓腔消失、敷料干燥可门诊换药;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

(十一)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有影响手术的并发症,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

2.出现感染性休克,需要抗休克治疗,将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

2021临床医学 外科学-胸部外科-乳腺疾病- 急性乳腺炎

2021临床医学 外科学-胸部外科-乳腺疾病- 急性乳腺炎

急性乳腺炎急性乳腺炎(acute mastitis)是乳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多见于产后哺乳的妇女,尤以初产妇为多,并于产后3~4周多发。

(一)病因1乳汁淤积淤积的乳汁是入侵细菌生长繁殖的培养基。

积乳的常见原因有:①乳头发育不良、乳管不通畅,影响排乳;②授乳经验不足,未能充分排出乳汁,导致淤积。

2细菌入侵细菌主要是经破损或皲裂的乳头入侵乳房。

也可直接经乳头开口侵入导致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链球菌是主要致病菌。

(二)临床表现乳房疼痛,局部红肿、发热。

随病情发展,患者可有寒战、高热、脉搏加快,患侧淋巴结肿大、压痛,血白细胞明显升高等。

在应用抗生素治疗后,局部症状可被掩盖。

一般初起呈蜂窝织炎样表现,数天后可形成脓肿,可以是单房性或多房性脓肿,并可向外破溃。

也有向深部穿至乳腺与胸肌间的疏松组织中,形成乳腺后脓肿(图2021)。

严重者可导致脓毒症。

(三)治疗原则是消除感染,排空乳汁。

1非手术疗法适用于脓肿形成之前。

包括:①患侧乳腺停止授乳,用吸乳器吸出或用手轻挤排空乳汁;②使用抗生素和止痛剂。

必要时可用乳罩固定托起患侧乳腺,以利于排乳引流。

2手术疗法脓肿一旦形成,必须手术引流。

手术引流要注意:①在脓肿波动感最明显处做切口;②切口必须按乳管走向做放射状切口,乳腺后脓肿则沿乳腺下缘作弧形切口,乳晕下脓肿沿晕周边作弧形切口,至皮下止,目的是防止损伤乳管发生乳瘘(图2021);③切口要够大,利于术中手指能分开脓腔间隙以利引流;④术后放置引流物,每天更换敷料;⑤一旦出现术后长时间的乳瘘,应用药物终止乳汁分泌,如肌注苯甲酸雌二醇,每次2mg,每日1次,口服己烯雌酚1~2mg,每日3次,直至乳汁停止分泌为止。

图2021乳腺脓肿的位置图2021乳房脓肿的切口及引流(四)预防关键措施是避免乳汁淤积,保持乳头清洁并防止损伤。

包括妊娠晚期开始就每天用温水清洗乳头;乳头内陷者经常牵拉乳头使之矫正;定时哺乳,每次哺乳后排空或用吸乳器吸净乳汁;一旦乳头有破损或皲裂,应及时治疗。

2013年乳痈(急性乳腺炎)诊疗方案

2013年乳痈(急性乳腺炎)诊疗方案

2013年乳痈(急性乳腺炎)诊疗方案2013年乳痈(急性乳腺炎)诊疗方案【中、西医病名】中医病名:乳痈 TCD 编码:BWR020西医病名:急性乳腺炎 ICD-10 编码:N61 01【诊断标准】(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2-94)、参考《现代中医乳房病学》(林毅、唐汉钧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

(1)初期乳房内有疼痛性肿块,皮肤不红或微红,排乳不畅,可有乳头破裂糜烂。

化脓时乳房肿痛加重,肿块变软,有应指感,溃破或切开引流后,肿痛减轻。

如脓液流出不畅,肿痛不消,可有“传囊”之变。

溃后不收口,渗流乳汁或脓液,可形成乳漏。

(2)多有恶寒发热,头痛,周身不适等症。

(3)患侧腋下可有臖核肿大疼痛。

(4)患者多数为哺乳妇女,尤以未满月的初产妇为多见。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吴孟超、吴在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克氏外科学》(中文版第15版)(DavidC. Sabiston 主编,王德炳译,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

(1)多发生在初产妇的哺乳期,尤其是产后第三或第四周。

(2)初期乳房肿胀、疼痛、结块,皮肤不红或微红,乳汁分泌不畅,或伴有高热、寒颤。

(3)中期肿块变硬,有压痛,皮肤发红,常在短期内软化,形成脓肿。

(4)患侧乳房肿大,局部红、肿、热、痛,有搏动性疼痛,在哺乳时更剧。

(5)患侧腋下淋巴结肿大。

(6)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多。

(7)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链球菌少见。

(8)病程往往延时甚久,严重的可并发全身化脓性感染。

(二)疾病分期治法:疏肝清胃,通乳消肿。

方药:瓜蒌牛蒡汤加减。

组成:全瓜蒌15g、牛蒡子12g、柴胡12g、赤芍12g、蒲公英15g、橘叶15g、青皮10g、丝瓜络10g、鹿角霜15g。

加减用药:乳汁壅滞结块明显者加漏芦、留行子、路路通;乳汁过多需回乳者加生山楂、生麦芽;热甚者加生石膏、生地;气郁者加金铃子、合欢皮、炒枳壳;新产妇瘀露未净者加当归,川芎、益母草。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乳腺炎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乳腺炎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General Stomatology2019 年10月 第6卷/第29期V ol.6, No.29 Oct. 2019172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乳腺炎患者中的应用研究刘立飞(河套学院医学系,内蒙古 巴彦淖尔 015000)【摘要】目的 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乳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3月在巴彦淖尔市妇幼保健医院就医的急性乳腺炎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观察组44例。

对照组进行乳腺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乳腺外科常规护理+临床护理路径护理。

对两组病人的住院疗效、住院花费、康复知识掌握程度以及住院总体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病人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住院花费明显少于对照组、康复知识的掌握度及住院总体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比较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乳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天数,提高疗效,减少住院花费,并且提高患者的康复知识掌握度以及住院总体满意度。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乳腺炎;健康教育【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7882.2019.29.172.02急性乳腺炎是乳腺及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常见于哺乳期的初产妇,主要病因为乳汁淤积、细菌入侵、孕产妇抵抗力降低、初产妇授乳经验不足等[1]。

急性乳腺炎发生时,乳房会出现红、肿、热、痛,并有局部肿块、脓肿的形成、体温升高,给孕产妇带来较大危害,需要及时处理,处理不及时会对产后康复和产后生活造成较大影响,同时也影响婴儿哺乳,制约婴儿成长发育[2]。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综合的、跨学科、深化整体护理的工作模式,有严格工作程序和时间节点要求,以最有效方式取得最好的治疗、护理效果[3]。

本文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到急性乳腺炎患者中,研究其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3月在巴彦淖尔市妇幼保健医院就医的急性乳腺炎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观察组44例。

急性乳腺炎

急性乳腺炎

急性乳腺炎急性乳腺炎急性乳腺炎是由细菌侵入乳管和乳腺组织引起的急性感染,病情发展则可成为蜂窝织炎、化脓性乳腺炎或乳房脓肿。

临床主要表现为局部的红肿热痛,甚至化脓溃烂,出现发热、恶寒等全身症状。

急性乳腺炎属中医“乳痈”范畴,古代医学文献又称“乳吹”、“妒乳”、“吹乳”、‘乳毒”、“乳疽”和“乳痈”等。

临床上可根据乳痈发生时期与发病原因不同而分为3类:产后或哺乳期所患的外吹乳痈,妊娠期所患的内吹乳痈,以及与妊娠和哺乳无关的,无论男女老少皆可发生的不乳儿乳痈,或称“席风呵乳”及“干奶子”。

其中,外吹乳痈最为常见,尤以未满月的初产妇为多,其发病率占产妇的1%,是为本节重点讨论内容。

中医学对乳痈认识,可溯及《内经》的有关记载。

《内经》中“痈疽”专论云:“热胜则肉腐,肉腐则为脓”,提出气滞血瘀生热,热毒壅盛形成痈。

汉代《神医秘传》根据清热解毒、活血通乳散结的治法选用“贝母二钱,天花粉一钱,蒲公英一两,当归一两,生甘草二钱,穿山甲一片为末,水煎服”用治乳痈初起,创立了迄今临床运用仍行之有效的治法方药。

晋代皇甫谧《针灸甲乙经》最早提出“乳痈”之名,并首开针灸治疗乳痈先河,提出“乳痈有热,三里主之”,“痈不可按,乳根主之”。

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最早提出“乳汁不得泄,内结名妒乳,乃急于痛”,明确了“乳痈”与“乳汁郁结”的关系,并率先采用外治法治疗乳痈。

南北朝龚庆宣著《刘涓子鬼遗方》,这是我国最早的外科专著,书中也记载有“乳痈”、“妒乳”、“发乳”等病名,但未阐述病因及临床表现。

至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对乳痈的病因、见症、预后与转归进行详细论述。

如《诸病源候论》之“乳痈候”指出:“是阴阳之经脉,有从缺盆下于乳者,劳伤气血,其脉虚,腠理虚,寒客于经络,寒搏于血,则血涩不通,其血又归之,气积不散,故结聚成痈;痈气不宣,与血相搏,则生热,热盛乘于血,血化成脓,亦有因乳汁蓄积,与血相搏,蕴积生热,结聚而成生痈者。

”“妒乳候”中云:“此由新产后,儿未能饮之,及饮不去断儿乳,捻其乳汁不尽.皆令乳汁蓄积,与气血相搏,而壮热,大渴引饮,牵强掣痛,手不得近是也。

5乳痈中医临床路径

5乳痈中医临床路径

乳痈中医临床路径一、乳痈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乳痈(:, 急性乳腺炎:);临床分期为成脓期,辨证分型为热毒炽盛;行乳房脓肿排脓术(中医辨脓法或超引导下穿刺抽脓术或切开排脓术)的患者(二)诊断依据。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乳痈协作组制定方案)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年发布)。

、病史:产妇哺乳期,乳房脓肿形成,壮热。

、主要症状:乳房肿痛,皮肤焮红灼热,乳汁排出不畅,恶寒发热,周身不适。

、主要体征:体温升高,患侧乳房肿块变软,有应指感,皮肤焮红灼热,患侧腋下可有臖核肿大疼痛,舌质红,苔黄腻,脉洪数。

、辅助检查:血常规表现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多,反应蛋白升高;超检查有液平段。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乳痈协作组制定方案)、中药内服(±外敷):明确乳痈患者。

、行乳房脓肿排脓术(中医辨脓法或超引导下穿刺抽脓术或切开排脓术):明确乳痈患者,中医辨脓法明确脓肿形成,超检查有液平段。

、鼓励患者继续哺乳。

、治疗全程不使用抗生素。

(四)标准住院日≤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乳痈疾病编码(:, 急性乳腺炎:);、临床分期为成脓期,辨证分型为热毒炽盛;、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首次排脓前,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血常规、反应蛋白;、双侧乳腺超;、双侧乳汁培养药敏。

(七)首次排脓日为入院第天。

、无需麻醉;、手术方式:行乳房脓肿排脓术(中医辨脓法或超引导下穿刺抽脓术或切开排脓术);、辅助检查:脓培养药敏。

(八)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不使用。

(九)首次排脓术后择日(一般为术后第天、第天、第天)复查血常规、双侧乳腺超,如有脓肿,再次排脓。

首次排脓术后,住院恢复≤天。

(十)出院标准。

乳房红肿热痛消失,无发热恶寒;局部脓肿消失;血常规(与炎症相关指标)、反应蛋白正常;超检查无液平段。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乳腺炎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乳腺炎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主 要 依 据 患 者 病 情 的 常 规 护 理 计 划 综 合 而 成 ,让 护 士 具
( 二 ) 方 法
制定临床护理 路径表 。组建临床护理路径 小组,主
有一 定的预见性、并且能主动地工作,也可 以使患者 了 要成 员有 科室主任、护士长、主管医生、责任护士等 。 解 自己在住 院期间的病情,主动地配合护士 的工作 ,积 依据 急性乳 腺炎患者的病 情,结合专家 的经验 、医院 的 极参 与到护理过程 中,促进 患者早 日康复 【 2 ] 。急性乳腺 实际情况制定符合 医院实际的临床 护理路径表 。图表 的 炎是乳腺组 织的急性化脓性炎症,是哺乳期妇女 的常见 横轴代表 时间,纵轴代表各种治疗和护理措施 、疾病相 病和 多发病,既影响产妇康 复,又 有碍母乳喂养 【 3 ] 。哺 关 知 识宣 教 。 图表 的 下方 标 明护 理 目标 及 达 到 预 期 目标 乳期 急性乳腺炎可 以分为乳汁淤积阶段 、急性炎症阶段 所用的时间。 和乳 腺脓肿阶段 [ 4 J ,在形成脓肿 后,行 乳腺脓肿切开 引 实施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的方法,由责任护士完 流术 是主要治疗措施 ,其术后护 理至关重要 【 5 】 。我们于 成 患者住院期间的基础护理、术后护理、心理 护理、病 2 0 1 3 年 7月~2 0 l 4年 3月对 6 0例急性 乳腺炎 患者实施 情观 察、健康教 育等 。观察组从入 院开始 即施行临床护 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模式,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理路径 的护理模式。具体 方法:入 院后 ,责任护士安排 床位 , 进行入院介绍 , 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评估患者病情 ,
表 ,何 时 该 做 哪 项 检 查 、 治 疗 及 护 理 , 病 情 达 到 何 种 程 计 学 意 义 ( P > 0 . 0 5 ) ,具 有 可 比性 。两 组 患 者 均 签 署 知

乳痈(急性乳腺炎)诊疗方案

乳痈(急性乳腺炎)诊疗方案

乳痈(急性乳腺炎)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2-94)、参考《现代中医乳房病学》(林毅、唐汉钧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

(1)初期乳房内有疼痛性肿块,皮肤不红或微红,排乳不畅,可有乳头破裂糜烂。

化脓时乳房肿痛加重,肿块变软,有应指感,溃破或切开引流后,肿痛减轻。

如脓液流出不畅,肿痛不消,可有“传囊”之变。

溃后不收口,渗流乳汁或脓液,可形成乳漏。

(2)多有恶寒发热,头痛,周身不适等症。

(3)患侧腋下可有臖核肿大疼痛。

(4)患者多数为哺乳妇女,尤以未满月的初产妇为多见。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吴孟超、吴在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克氏外科学》(中文版第15版)(DavidC. Sabiston 主编,王德炳译,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

(1)多发生在初产妇的哺乳期,尤其是产后第三或第四周。

(2)初期乳房肿胀、疼痛、结块,皮肤不红或微红,乳汁分泌不畅,或伴有高热、寒颤。

(3)中期肿块变硬,有压痛,皮肤发红,常在短期内软化,形成脓肿。

(4)患侧乳房肿大,局部红、肿、热、痛,有搏动性疼痛,在哺乳时更剧。

(5)患侧腋下淋巴结肿大。

(6)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多。

(7)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链球菌少见。

(8)病程往往延时甚久,严重的可并发全身化脓性感染。

(二)疾病分期1.郁滞期:初起常有乳头皲裂,哺乳时感觉乳头刺痛,伴有乳汁郁积不畅或结块,有时可有一二个乳管阻塞不通。

继而乳房局部肿胀疼痛,结块或有或无,伴压痛,皮色微红或不红,皮肤不热或微热。

全身症状不明显或伴有全身感觉不适,恶寒发热,头痛胸闷,心烦易怒,食纳不佳,大便干结。

舌淡红或红,苔薄黄微腻,脉弦或浮数。

2.成脓期:患乳肿块不消或逐渐增大,皮肤红肿焮热,局部疼痛明显加重,如鸡啄样或搏动性疼痛,患处拒按。

44-外科--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44-外科--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44-外科--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年)。

(1)初期乳房内有疼痛性肿块,皮肤不红或微红,排乳不畅,可有乳头破裂糜烂。

化脓时乳房肿痛加重,肿块变软,有应指感,溃破或切开引流后,肿痛减轻。

如脓液流出不畅,肿痛不消,可有“传囊”之变。

溃后不收口,渗流乳汁或脓液,可形成乳漏。

(2)多有恶寒发热,头痛,周身不适等症。

(3)患侧腋下可有臖核肿大疼痛。

(4)患者多数为哺乳妇女,尤以未满月的初产妇为多见。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吴孟超、吴在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克氏外科学》(中文版第15版)(DavidC. Sabiston主编,王德炳译,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

(1)多发生在初产妇的哺乳期,尤其是产后第三或第四周。

(2)初期乳房肿胀、疼痛、结块,皮肤不红或微红,乳汁分泌不畅,或伴有高热、寒颤。

(3)中期肿块变硬,有压痛,皮肤发红,常在短期内软化,形成脓肿。

(4)患侧乳房肿大,局部红、肿、热、痛,有搏动性疼痛,在哺乳时更剧。

(5)患侧腋下淋巴结肿大。

(6)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多。

(7)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链球菌少见(8)病程往往延时甚久,严重的可并发全身化脓性感染。

(二)疾病分期1.郁滞期:初起常有乳头皲裂,哺乳时感觉乳头刺痛,伴有乳汁郁积不畅或结块,有时可有一二个乳管阻塞不通。

继而乳房局部肿胀疼痛,结块或有或无,伴压痛,皮色微红或不红,皮肤不热或微热。

全身症状不明显或伴有全身感觉不适,恶寒发热,头痛胸闷,心烦易怒,食纳不佳,大便干结。

舌淡红或红,苔薄黄微腻,脉弦或浮数。

2.成脓期:患乳肿块不消或逐渐增大,皮肤红肿焮热,局部疼痛明显加重,如鸡啄样或搏动性疼痛,患处拒按。

伴高热不退,头痛骨楚,口苦咽干,恶心甲、皂角刺、蒲公英、白芷、甘草等。

急性乳腺炎临床路径(仅供借鉴)

急性乳腺炎临床路径(仅供借鉴)

急性乳腺炎临床路径一、急性乳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乳腺炎(ICD-10:O91,N61)行乳腺脓肿切开引流术(ICD-9-CM-3:85.0)。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等。

1.病史:乳房出现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表现;多为哺乳期女性,常发生在产后3-4周;也可为非哺乳期女性。

2.体征:患侧乳房出现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表现,常伴有患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压痛等,随炎症发展常伴有寒战、高热、脉搏加快等全身中毒表现。

3.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4.影像学检查:超声提示有炎性浸润,单个或多个脓腔形成。

5.穿刺抽及脓液。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等。

1.早期未形成脓肿前,应用抗菌药物可获得良好效果。

2.中医中药治疗,可用蒲公英、野菊花等清热解毒药物。

3.脓肿形成后,及时行脓肿切开引流。

(四)标准住院期间为≤1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O91,N61急性乳腺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胸部X线检查、心电图;(4)乳腺彩超。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超声心动图等。

(七)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2.入院后即开始使用抗菌药物,经验性抗菌治疗可选用耐青霉素酶的半合成青霉素、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或克林霉素类药物。

临床路径-29个常见病种

临床路径-29个常见病种

目录轻症急性胰腺炎临床路径一、轻症急性胰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轻症急性胰腺炎(ICD-10:K85.001/K85.101/K85.201/K85.301/K85.801/K85.802/K85.901)(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消化病学》(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临床表现:急性、持续性腹痛(偶无腹痛)。

2.实验室检查:血清淀粉酶活性增高≥正常值上限3倍。

3.辅助检查:影像学提示胰腺有或无形态学改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消化病学》(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内科治疗:(1)监护、禁食、胃肠减压;(2)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治疗;(3)药物治疗: 抑酸治疗、抑制胰腺分泌药物、胰酶抑制剂;无感染征象的患者不建议使用抗菌药物;必要时谨慎使用镇静和镇痛药物。

2.内镜治疗:对于胆源性胰腺炎,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采用内镜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85.001/K85.101/K85.201/K85.301/K85.801/K85.802/K85.901轻症急性胰腺炎疾病编码。

2.排除急性重症胰腺炎及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合并心、肺、肾等脏器功能损害,合并胰腺脓肿、胰腺囊肿等)。

3.排除其他急腹症:急性肠梗阻、消化性溃疡穿孔、胆石症和急性胆囊炎、肠系膜血管栓塞、心绞痛或心肌梗死者。

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隐血;(2)肝肾功能、甘油三酯、电解质、血糖、血淀粉酶、脂肪酶、C-反应蛋白(CRP)、凝血功能;(3)血气分析;(4)心电图、腹部超声、腹部及胸部X线片。

急性乳腺炎

急性乳腺炎

谢谢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急性乳腺炎
急性乳腺炎的病因
急性乳腺炎的临床表现、 治疗原则
急性乳腺炎的预防措施。
一、乳房解剖和检查方法
简单回顾乳房的解剖:
二、乳房的检查方法
(一)视诊 1.体位: 端坐或站立位,必要时让患者双手叉腰或在颈 后交叉,乳房在充足光线下充分暴露。 2.视诊内容:双侧乳房大小、位置、外形及皮 肤颜色。
二、乳房的检查方法
(二)触诊
1.顺序:一般先查健侧,
后查患侧。要循序检查乳腺的
1-1
外上(含尾部) 外下 内下
14
内上 中央区。
23
2.内容:是否有肿块及肿块大小、硬度、表面 光滑度、边界清晰度及活动度、是否与皮肤粘 连。
1、急性哺乳期乳腺炎
定义:急性乳腺炎是乳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见于:
产后哺乳期的妇女 以初产妇最常见 常发生于产后3-4周
全身表现:寒战、高热、脉搏 加快、患侧淋巴结肿大、压痛、 血白细胞明显升高等。
脓肿发展过程
呈蜂窝织炎样表现
乳腺脓肿的位置
单房性或多房性
脓肿,可破溃
乳腺后脓肿
严重者脓毒血症
1.3、辅助检查
➢触诊: 有波动感。
➢B超检查:
可见液化阴影,可显示脓肿的部 位和大小,利于切开引流的定位。
➢诊断性穿刺:
•穿刺部位:波动感最明显或压痛 最明显区域。 •抽出脓液表示脓肿已形成。
➢脓肿形成后——手术切开引流
3术后放置引流物,每天更换敷料;
4.术后长时间的乳瘘,应用药物终止乳汁分 泌,如肌注苯甲酸雌二醇,每次2mg,Qd, 口服己烯雌酚1~2mg,每日3次,直至乳汁 停止分泌为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乳腺炎临床路径
一、急性乳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乳腺炎(ICD-10 :O91,N61)
行乳腺脓肿切开引流术(ICD-9-CM-3 :85.0 )。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 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等。

1.病史:乳房出现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表现;多为哺乳期女性,常发生在产后3-4 周;也可为非哺乳期女性。

2.体征:患侧乳房出现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表现,常伴有患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压痛等,随炎症发展常伴有寒战、高热、脉搏加快等全身中毒表现。

3.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4.影像学检查:超声提示有炎性浸润,单个或多个脓腔形成。

5.穿刺抽及脓液。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 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
出版社)
1.早期未形成脓肿前,应用抗菌药物可获得良好效果。

2.中医中药治疗,可用蒲公英、野菊花等清热解毒药物。

3.脓肿形成后,及时行脓肿切开引流。

(四)标准住院期间为≤ 11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O91,N61 急性乳腺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3 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胸部X 线检查、心电图;
(4)乳腺彩超。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超声心动图等。

(七)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 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 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2.入院后即开始使用抗菌药物,经验性抗菌治疗可选用耐青霉素酶
的半合成青霉素、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或克林霉素类药物。

(1)推荐使用苯唑西林钠肌内或静脉注射:
①成人:1g/ 次,一日2 次;②有青霉素类药物过敏史或青霉素
皮肤试验阳性者禁用;③使用本药前须进行皮试;④严重肾功能减退者应避免应用大剂量。

(2)推荐使用头孢唑林钠肌内或静脉注射:
①成人:0.5g-1g/ 次,一日2 次;②对本药或其他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对青霉素类药有过敏性休克史者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有胃肠道疾病史者慎用;
③使用本药前须进行皮试。

(3)推荐头孢呋辛钠肌内或静脉注射:
①成人:0.75g-1.5g/ 次,一日2 次;②肾功能不全患者按照肌酐清除率制订给药方案:肌酐清除率>20ml/min 者,每日2-4 次,每次0.75-1.5g ;肌酐清除率10-20ml/min 患者,每次0.75g ,一日1-3 次;肌酐清除率<10ml/min 患者,每次0.75g ,一日1 次;
③对本药或其他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对青霉素类药有过敏性休克史者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有胃肠道疾病史者慎用;
④使用本药前须进行皮试。

(4)对β -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或克林霉素。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1-4 天。

1. 麻醉方式:全麻或局麻。

2. 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

3.术后取(炎性)肿物或脓腔壁组织送病理检查,脓液送细菌培养+药敏试验,调整抗菌药物种类。

4.如有包块,术前穿刺病理学检查;必要时术中冰冻诊断,术后半小时内中兴福尔马林固定送病理。

(九)术后住院恢复5-7 天。

1. 复查项目:血常规,必要时行乳房超声检查。

2. 术后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 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 号)执行,抗菌药物用至体温正常后3 天。

(十)出院标准。

1. 体温正常3天,引流管通畅或已拔除。

2. 常规化验指标无明显异常。

3.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
分析。

1. 有影响手术的其他疾病,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住院
时间延长。

2. 出现新发脓肿,需要继续治疗,将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治疗
费用。

3.未形成脓肿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4.病理报告发现为其他相关性病变(恶性肿瘤等等),不进入
本路径。

(十二)参考费用标准:3000-6000 元。

二、急性乳腺炎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乳腺炎(ICD-10:O91,N61)行乳腺脓肿切开引流术(ICD-9-CM-3: 85.0 )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 11天
○ 0.9%NS 100ml+ 头孢派酮2.0IVgtt Bid.
○ 5%GS2 50ml+ 克林霉素0.6 IVgtt Bid.
○甲硝唑250ml IVgtt qd ○ 5%GS 500ml+10% 氯化钾10ml IVgtt qd
临时医嘱:
□血常规
□凝血功能
□大便常规+OB
□血肝功能
□肾功能
□电解质
□血糖
□血脂
□血型
□免疫九项
□心电图
□DR胸片
□腹部B 超
○糖化血红蛋白
○尿常规
○尿液分析
○心肌酶谱
○肿瘤5 项
○乳房超声及脓肿定位
IVgtt Bid.
○甲硝唑250ml IVgtt qd
○ 5%GS 500ml+10%氯化钾
10ml IVgtt qd
临时医嘱:
□拟明日局麻下行乳腺脓肿切开
引流术
□备皮
IVgtt Bid.
○甲硝唑250ml IVgtt qd
○ 5%GS 500ml+10%氯化钾
10ml
IVgtt qd
临时医嘱:
○局麻术后护理常规
○曲马多0.1 im st
○普通细菌培养+药敏

点医嘱
长期医嘱:
□外科术后护理常规
□二级护理
□普食
□陪客
○测血压BID
□5%GS5 00ml +VitC 3.0+10%氯
化钾IVgtt qd 。

□5%GS500ml+VitB0.3+10% 氯化
钾IVgtt qd 。

□静脉使用抗菌药物
○ 0.9%NS 100ml+ 头孢呋辛1.5
IVgtt BID
○ 0.9%NS 100ml+ 头孢呋辛2.5
IVgtt BID
○ 0.9%NS 100ml+ 头孢派酮
2.0IVgtt Bid.
○ 5%GS 250ml+克林霉素0.6 IVgtt
Bid.
○甲硝唑250ml IVgtt qd
临时医嘱:
○血常规
○切口换药
长期医嘱:
□外科术后护理常规
□二级护理
□普食
□陪客
○测血压BID
□5%GS 500ml +VitC
3.0+10% 氯化钾IVgtt
qd。


5%GS500ml+VitB0.3+10%
氯化钾IVgtt qd 。

□静脉使用抗菌药物○
0.9%NS 100ml+ 头孢呋辛
1.5 IVgtt BID
○ 0.9%NS 100ml+ 头孢呋辛
2.5 IVgtt BID
○ 0.9%NS 100ml+ 头孢派
酮2.0IVgtt Bid.
○ 5%GS 250ml+ 克林霉素
0.6 IVgtt Bid.
○甲硝唑250ml IVgtt qd 临
时医嘱:
○切口换药
长期医嘱:
□外科术后护理常规
□二级护理
□普食
□陪客
○测血压BID
□5%GS 500ml +VitC
3.0+10% 氯化钾IVgtt
qd。


5%GS500ml+VitB0.3+10%
氯化钾IVgtt qd 。

□静脉使用抗菌药物
○ 0.9%NS 100ml+ 头孢呋辛
1.5 IVgtt BID
○ 0.9%NS 100ml+ 头孢呋辛
2.5 IVgtt BID
○ 0.9%NS 100ml+ 头孢派酮
2.0IVgtt Bid.
○5%GS 250ml+克林霉素0.6
IVgtt Bid.
○甲硝唑250ml IVgtt qd 临
床医嘱:
○复查患乳彩超
○定期门诊换药
今日出院
主要护理工作□按护理级别实施护理
□饮食指导
□发热、疼痛的观察与护理
□用药指导及观察
□心理护理
□观察病情变化
□引流液的观察与记录
□按护理级别实施护理
□饮食指导
□用药指导及观察
□发热、疼痛的观察与护

□心理护理
□观察病情变化
□引流液的观察与记录
□出院指导
□健康知识宣教
□办理出院手续
备注:就诊时已形成脓肿,应急诊切排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