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子林别墅
柿子林别墅
92世界建筑 2004/10作者单位:一石智库收稿日期:2004-09-10“柿子林别墅在北京城北昌平十三陵万娘坟某果园一个树木排列整齐的柿子林中;西面、南面有山为对景,北邻村落,东面开敞;占地面积在设计过程中不断扩展,从最初的90多亩到现在的250亩左右。
”这段文字见于由台湾田园城市出版的《da》杂志第3期的一篇文章,题目是《四入柿子林:一个建筑设计过程故事版》,作者是张永和/非常建筑工作室,但是不用说,这种有些散淡的人文趣味的文字是出于张永和之手。
尤其重要的是,柿子林别墅的设计是一个业主与建筑师先后4次更改设计的思路,被他诗意地概括为“恻宅入林”、“瘦房肥院”、“棋盘院阵”和“拓扑景框”这样富于古典趣味的意境。
近几年来,与以往执着于元空间的研究不同,非常柿子林别墅VILLA SHIZILIN史建/ SHI Jian建筑试图从重新解读传统建筑资源和地域文化资源入手,在更为复杂的城市语境中寻求某种新的突破。
例如,在苹果22院街(北京)的设计中对传统院落商街空间(环院模式)的研究与建构,柿子林别墅(北京昌平)4个方案中分别对南、北方院落和地域环境的研究与建构;石排镇政府办公大楼(广东东莞)设计难能可贵地进行了针对当地气候的建筑学研究,试图利用现代建筑手法解决气候、环境、功能等问题,而生产力大厦(广东东莞)试图在与自然的表面融合中实现对当代城市建筑空间的探索;河北教育出版社办公楼(河北石家庄)不仅在内部空间把各种复杂的使用功能做了界定和区分,还把这种对使用空间的理解在外空间着意强调出来,使这个小城市化了的建筑成为城市再造的积极部分。
柿子林别墅是在占地面积、使用功能、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不断变化、叠加的状况下形成的,正是因为如此,在看过了光影效果鲜明的效果图之后,会被现场巨大、复杂而灰暗的空间所迷惑。
按照设计的概念,最终的设计方案(“拓扑景框”)是把房间作为取景器、同时把屋顶作为地景,也就是说建筑与环境达到互为利用。
美国艺术与文学学院奖
Arts)
奖项名称及概况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awards
美国艺术与文学学院
奖项介绍 Introductions of the Awards of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Letters
2007.01.17
前言 brief introductions of the contents
•
本片介绍了在建筑界具有极高威望的美国艺术与文学学院的相关奖
奖项名称及概况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awards
• 20. Rome Fellowship in Literature • 21. Medal for Spoken Language • 22. The Mildred and Harold Strauss Livings • 23. Harold D. Vursell Memorial Award • 24. Morton Dauwen Zabel Award者
• 1977年考入原南京工学院( 现东南大学)建筑系。
• 1981年赴美自费留学。先后 在美国保尔州立大学和伯克利加 利福尼亚大学建筑系分别获得环 境设计理学士和建筑硕士学位。 在校时获得美国建筑师协会和基 金会奖金。
• 1984年毕业后曾先后在美国旧金 山一些建筑设计事务所工作。
金,后来争取在美国院士委员会的席位进还说服Mrs. Elizabeth Cochran
柿子林会馆
柿子林会馆简介柿子林会馆是位于中国河北省邯郸市的一座历史悠久的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典范之一。
该建筑坐落在柿子林村,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始建于明代,至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
柿子林会馆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建筑风格而闻名于世。
建筑风格柿子林会馆是典型的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采用了传统的寓意与风水理念。
整个会馆由主体建筑和附属建筑组成,主体建筑为三进四合院式布局,附属建筑包括东侧的客房和西侧的厢房。
会馆中的各处均覆盖有雕梁画栋、彩绘斗拱和雕刻花窗等精美装饰,以展示中国传统建筑之美。
在建筑结构上,柿子林会馆采用了传统的“斗拱”技术,这种技术将木构件组合成具有较大跨度的建筑,使建筑更加稳固。
斗拱的雕刻工艺精湛,细腻的雕花纹样给人以独特的美感。
此外,会馆的屋顶采用了檐角翘起的形式,不仅增加了建筑的美感,还有助于排水和防水。
历史文化柿子林会馆是一座历史文化积淀丰富的建筑,它见证了中国古代乡村生活的变迁和演变。
会馆内保存有许多明清时期的古代家具、字画、瓷器等文物,这些文物无疑是珍贵的历史遗产,也是人们了解古代生活和文化的重要窗口。
会馆周边的柿子林村也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地方。
村中的村民以柿子栽种为主要职业,柿子林茂密且果实丰盛,广受欢迎。
每年秋天,柿子林村会举办柿子文化节,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柿子林的美景,体验当地的民俗文化。
保护与发展作为一座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建筑,柿子林会馆受到了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保护。
不仅在保护治理上加强了建筑材料的修缮和保养,还定期进行巡查和监测,确保会馆的安全和稳定。
在发展利用上,柿子林会馆不仅成为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学术基地,也成为文化旅游的重要景点。
会馆附近设有游客中心和展览馆,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文化体验和旅游服务。
此外,会馆还定期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包括古代建筑展览、传统手工艺展示等,为游客带来独特的文化体验。
结语柿子林会馆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杰作,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师的智慧和工艺水平,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现代建筑师对建筑表皮原生性材料的
现代建筑师对建筑表皮原生性材料的探析冉继承(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重庆市江北区400012)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领域很多高新产品都被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建筑表皮材料,其选择性以经摆脱了传统表皮材料,而更多的添加了很多创新材料。
这就使得建筑的表面越来越受人们重视。
建筑给人们的概念已经将内部结构使用性和外部观赏性有效的结合起来,而建筑的表皮以起到了定义建筑风格和使用功能上,成为了建筑的“身份证”下面笔者就针对国际和国内几大建筑表皮设计的经典范例进行分析,望同行给予指导。
1建筑表皮的作用建筑的表皮和人的皮肤一样,不仅承担着建筑外围护界的作用,而且可以作为形成空间的基本物质条件,它可以为人类提供舒适、温馨的居住环境。
建筑表皮对其一个地域的结构空间也有很强的影响力,只要设计合理它就可以和所在地区的建筑物构成和谐、统一的建筑景观,在当代很多设计师都在针对建筑表皮进行研究,目前原生性材料是建筑表皮应用的主流,它将地域性、生态性、社会人文完美的相会结合。
2建筑表皮生态性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建筑师会对其建筑所在的自然环境进行考察,尤其对气候因素和地域性的考察已经成为了建筑设计方案选择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建筑表皮设计没有将生命的因素加入到建筑设计中,指示将其看作一件衣服。
随着近些年生态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生态学因素加入了建筑设计中,这就要求建筑设计师在充分了解建筑学理论的同时还要具备相应的生态学和环境学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在设计中将建筑学和生态学有机的结合。
建筑生态学是一种有具体系统设定的学科,他需要很多工种和不同的专业人士来共同完成,其设计在实施要需要很长的时间,其设计过程主要分为如下几个阶段:模型设计、计算、模拟、风洞试验、荷载试验和设计合理性研究。
我们在设计过程中要针对每一个设计阶段进行深化,要将建筑的使用功能和外观形态相互结合,将建筑的表皮与周围环境相互协调。
3建筑表皮的地域性建筑表皮有着强烈的地域性。
柿子林会馆
建筑坡面
• 将9个取景器——房间倾斜程度不同的屋顶整体看 待,建筑顶部便出现了一个起伏的、相对复杂的 拓扑接口;也许可以认为是一个人造地景,与基 地周围的山峦呼应;也许又可以作为以当代的建 筑语言翻译传统中国建筑坡顶形式的一次尝试。
建筑坡屋顶
起伏的屋顶与远山近岭
游泳池
建筑剖面
建筑剖面
墙体系
柿子林会馆
----------------张永和
基本概况
• 柿子林私人会所,位于北京西北昌平十三钗万娘坟村的果园内。园中柿 树成行排列,整齐繁茂。是北京著名的房地产商张宝全和王秋杨女士的 私人会所。 • 柿子林会馆三点:柿子树 取景器 拓扑屋顶 • 建筑所处的的位置背山面水,符合中国南方乡村最典型的建筑选址思想
场地分析
西南两面山 陵环抱,北 临村落,东 向敞阔,远 蓄疏林一带。 园内引水为 池,成自然 地貌。会所 占地250余亩。 建筑面积 4800平方。
功能分析
• 由于建筑 周围有优 美的自然 环境,于 是房间或 房间组被 作为取景 器来设计。
首层平面
场地布置分析
二层平面图
取景器——房间 共有9个,面向不 同的方向与景观; 看的需要促使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三维形状内收外 放,作为景框的 大口是落地窗, 两侧承重实墙呈 八字关系,屋顶 倾斜构成单坡。
• 设计初衷
• 希望观者对这些装饰性的立面产生一种纯石墙的错觉。 • 归根结底,还是建筑师多来追求真实感与纯粹性的建筑句 法学惯性起作用。
建筑立面图
东立面
北立面
建筑立面图
西立面
南立面
主入口
东侧全景
东侧局部
二层楼顶平台
二层内部
一层餐厅
中国当代建筑师解读——张永和(1)
中国当代建筑师解读——张永和及其非常建筑工作室作为中国当代建筑界的海归派元老级人物,张永和在2000年第七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展上的亮相,带领了中国当代建筑正式登上了国际建筑舞台,他和他的非常建筑是上个世纪90年代的拓荒者。
但有人认为,非常建筑的设计,在外观上没有那种给人视觉带来冲击的形式,缺少一种应该有的个人风格。
对于这个的解释,西方评论家在评论崔健时说过,他最大的贡献不在于他的作品有多么重要,是他在不断地扩展摇滚乐在中国意识形态中的空间。
而张永和的非常建筑最大的贡献也不在于他的作品有多么重要,而是他在不断扩展实验建筑在中国建筑产业中的空间。
对于张永和的评价,需要把他纳入到所涉及的多重工作中去把握。
他所起步的阶段正好是文革一段荒凉的时代之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全球化,亚太地区经济繁荣加剧,条件促使了新一代的建筑师开启建筑创作的新视野。
受到西化思想的熏陶,又对中国的传统及当代文化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他通过实实在在的建筑实验研究,探索着中国当代建筑的道路。
起初的张永和,着眼的是建筑空间的思考,还属于空想阶段。
《非常建筑》中讲到自行车与建筑的空间移位,讲到电影与建筑的空间叙事,都是跨领域的发散思考,就好像一个能有所为的艺术家童年的丰富想象经验。
他的这种自我思维打开的方式,可以让一个建筑设计者逐渐培养起对自身经历和生活环境的敏锐与洞察力,对生活深入细致的观察,和对人们活动每一个细节及其意义的研究来体察环境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这些都是纯概念。
从这些概念中我们可以感知,张永和的建筑是从生活的经历和感受出发,在他的设计中没有过多抽象的定义。
而后,概念与建造得以实现。
席殊书屋的设计中,自行车与书架拼贴而成的“书车”,是街上车流在书店中的延续,赋予了书店一定的城市性。
书车为背靠背的双层书架,与原建筑的墙体厚度相同,又成为了活动的书墙,任意转换它们的位置可以获得书店内空间的变化,这样空间的灵活性就模糊了基地小的局限。
意大利建筑杂志《Domus》
内容:Domus国际中文版创刊发布会暨“Domus在中国”沙龙
时间:2006年7月11日14︰15 - 16︰30
地点: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三层
流程:14︰15 - 14︰45 签到
14︰45 - 15︰00 Domus国际中文版创刊致词 (Domus国际中文版出版人宁嘉晨,主编于冰,意大利驻华公使,)
20世纪60年代,该杂志版面的特点是介绍正在出现的新材料,诸如塑料等,这些新材料表现在所有类型和具有强烈色彩的家具中,诸如桌椅、起居室的日常用具和电气设备、厨房和浴室设施的工艺部件等,甚至还有用塑料建成的整座房屋。 其建筑创新中包含了一系列的经典作品,也就是这些经典作品构成了战后意大利的建筑史:如Carlo Scarpa 在威尼斯圣马可广场的Olivetti陈列室,在维罗纳市的Castelvecchio展览馆以及在博洛尼亚市历史中心的Gavina商店;Franco Albini 和Franca Helg 在罗马的La Rinascente 大厦;Luigi Caccia Dominioni在米兰Carbonara广场的建筑物;Giovanni Michelucci在佛罗伦萨附近“公路上的教堂”和Luigi Moretti在Santa Marinella的“La Saracena”别墅等等。 还有两期几乎整版都是介绍Gio Ponti 最著名的建筑:加拉加斯的Planchart别墅和米兰的Pirelli塔,所有资料都是作者本人提供的。
意大利《Domus》杂志社和中文版杂志社计划于7月11日下午在国家博物馆举办《Domus》国际中文版创刊发布会,并将举行一个六人沙龙,以“Domus在中国”为主题展开关于Domus中文版创刊以及中国建筑、设计现状的讨论。时间约为1至1.5小时。届时还将邀请电视台对谈话进行录像,并在domusweb.it网站和展览现场播放。
建筑设计方法论ppt课件
78
单体空间实例分析:库哈斯作品
完整最新版课件
79
完整最新版课件
80
工作模型
完整最新版课件
81
多功能厅/厨房
完整最新版课件
82
安全闸门
完整最新版课件
83
轨迹(traject)
完整最新版课件
84
Traject:对景/借景
完整最新版课件
85
Traject
完整最新版课件
86
Traject: 借景/对景
4
案例分析: 柿子林别墅
完整最新版课件
5
设计的一般步骤:
后期综合评定 施工 施工图设计
设计邀请
初步设计
现场踏勘 初步草图 与业主初步交流 深化设计
1.收集问题 2.场地分析
重点:发现有特点 和与众不同之处
基本立意确定
设计方案与周围的关系
确立构思 了解业主的基本意图
完善设计 完善平立剖造型
完整最新版课件
完整最新版课件
42
设计的本质
完整最新版课件
43
思考: 设计的本质是什么? 设计空间?
完整最新版课件
44
开始设计
完整最新版课件
45
第一部分 基地分析
完整最新版课件
46
地形地貌图
完整最新版课件
47
地形地貌图
完整最新版课件
48
场地分析图
完整最新版课件
49
功能分区图
完整最新版课件
50
构思草图
完整最新版课件
87
完整最新版课件
88
如果一个人永远不停的研究,他就永远不会枯竭, 他越是不辍的工作,就越需要去学习! ————柯布西耶
张永和的建筑与跨界之旅
张永和的建筑与跨界之旅15建二周丹 150407241.简介张永和1956年出生于北京,父亲是“设计了半个北京城”的张开济老师——是设计了革命历史博物馆、天安门观礼台、钓鱼台国宾馆的建筑大师。
建筑世家的耳濡目染下,让他走上了建筑设计的道路,于1978年考入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建筑系学习,1983年前往美国留学,现任建学建筑与工程设计所非常建筑工作室主持建筑师,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张永和被称为“中国现代主义建筑之父”,他创造了中国当代建筑界的许多个第一。
他是改革开放以后第一批出国留学学习建筑学的,但只有他回国开设了第一家独立的个人事务所;第一个把“解构主义”介绍给中国建筑界的人;第一个在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上展出作品;第一个在国际著名院校担任要职;第一个担任有“建筑界诺贝尔”奖之称的普利兹克建筑评委的中国人;第一个涉足家居、饰品、服装设计等领域并与国际高端品牌合作的中国建筑师。
2.设计理念在中国建筑界,张永和比一般的先锋建筑师要主流些,但仍在主流的边缘。
用著名媒体人洪晃的话来说,张永和相比起很多设计师来所不同的,就是能把自己的设计理念完全贯彻到建筑的设计当中去。
在注重环保、环境、回收利用的今天,张永和以一种低调的态度,去实现着自己“建筑以人为本,建筑为人服务”的设计理念。
在他的建筑设计当中,尊重传统,注意建筑与周围环境的融合,倡导建筑与环境的对话,而且在环保方面和材料的选择,以及不浪费的设计理念,统统展现在了他所设计的建筑里面。
他强调建筑设计应该从生活的经历和感受出发,而不是从抽象的定义和概念出发,强调设计的全过程比设计的最终结果要重要得多。
他对梁思成一代和中国当代建筑的批评,就可以清晰地看到其西方传统建筑观的立足点,即他认为近代以来的中国建筑对立面过度重视,忽视对空间和材料的探索。
他认为建筑的目的是为改善人们的生活,而事业并非是生活的全部。
如果建筑给人们带来特别好的视觉经验,当然很好。
北京有名的建筑
一、SOM1、中国国际贸易中心第三期中国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1号2、中国工商银行总行中国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55号3、凯晨广场中国北京市西城区西长安街4、北京金融街——丽思•卡尔顿酒店中国北京市西城区金城坊东街1号5、新保利大厦中国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北大街1号6、金地中心中国北京市朝阳区北京万达广场, 建国路93号7、联想/融科资讯中心——C座北京市海淀区科学院南路2号8、北京金融街中国北京市西城区二、KPF1、China Central Place(华贸中心)中国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81号2、CNOOC Headquarters(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北大街25号3、China Huaneng Group Headquarters(中国华能集团公司) 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4号三、Zaha Hadid (扎哈哈迪德)1、GALAXY SOHO(银河soho)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桥, 东二环四、Foster and Partners(福斯特)1、Beijing Airport(北京机场)北京市朝阳区五、Steven Holl(斯蒂芬霍尔)1、LINKED HYBRID(北京当代MOMA )北京市东城区香河园路1号六、OMA(大都会建筑事务所)1、中央电视台(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中路32号七、非常建筑1、BNC薄荷糯米葱时尚概念店北京三里屯village北区2、远洋艺术中心北京市朝阳区东八里庄西里1号3、拾贰院运河岸上的院子别墅区之泰禾俱乐部北京通州区潞城镇普欣南里233号4、康明斯亚洲总部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北路霞光里18号5、北京今日美术馆朝阳区苹果社区, 百子湾路32号6、北京用友研发中心北京海淀区北清路68号7、北京科学院晨兴数学中心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55号8、柿子林别墅北京市昌平区万娘坟9、山语间北京怀柔交界河山中八、HOK1、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北京市朝阳区望京东路1号2、中国人寿总部北京市西城区金融大街17号九、贝聿铭1、中国银行总行大厦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1号2、香山饭店北京市海淀区香山公园, 买卖街40号十、NBBJ1、中国电子大厦北京市海淀区丹棱街3号2、北京金融街洲际酒店(?)西城区金融街购物中心, 金城坊街2号3、北京振兴饭店(?)北京市大兴区西红门4、微软中国研发集团总部大楼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广场十一、GMP1、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东城区东长安街16号天安门广场东侧2、基督教会海淀堂北京市海淀区彩和坊路9号3、北京中青旅大厦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南大街10号4、北京德国使馆学校及公寓楼北京朝阳区亮马桥路甲49号5、地兴居办公楼(北京首府大厦)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西滨河路十二、Terry Farrell1、北京南站北京市丰台区2、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北大街9号十三、The Jerde Partnership1、SOLANA蓝色港湾国际商区北京市朝阳区朝阳公园路十四、MADA s.p.a.m. 马达思班1、北京光华路SOHO北京朝阳区光华路2、华远企业号北京西城北展北街15号NBBJ那两个带问号的不一定正确,官网给的不很清楚查也查不到。
依山傍水房数间,行也安然,坐也安然!
依山傍水房数间,行也安然,坐也安然!
这是一座景色秀丽的独立别墅,环境优美,非常安静,毗邻一片绿色的山谷。
一望无际的
翠绿山谷,令人心旷神怡。
这座别墅坐落在一片树林中,环境清新,空气清新,丛林中还有一条小溪流淌而过,清澈
见底,清凉优雅。
别墅前后有山,两旁有水,被山环抱,被水簇拥,周围都是翠绿的树林,枝叶林立,芳草
花簇,景色宜人。
外面的山坡上,还有一些珍稀的野生动植物,令人叹为观止。
这座别墅十分宽敞,内部装饰精致,四周的窗户更是宽大,阳光透入,微风拂过,让人感
到轻松惬意。
居室里,桌椅供客人坐着,淡雅温馨,让人感到特别惬意。
这里有一种恬静的气息,既可以安然行走,又可以安然坐卧,在这里,你可以自在坐着欣
赏风景,或者放松身心,细细品味大自然的美好,一切都是那么安静,让人有一种淡淡的
恬静感。
夏季来临,这里依然是自然的美景,碧水波光粼粼,绿草如茵,山间牧歌回荡,空气清新,让人流连忘返。
这里是一个特别的地方,它既有自然的魅力,又有古朴的气息,可以让人放松身心,安然
行走,安然坐卧。
坐在这里,你可以静静地欣赏着美丽的自然风景,放松疲惫的心灵,感
受大自然的恩赐,体会宁静的生活,放松身心,享受安宁的时光。
二分宅 张远军 夏秦锐
空间赋予变化和对比,从一层往上,是全封闭的走廊,进而步入较为宽敞 的二层卧室;出卧室便是观景平台,
这一闭一敞的对比使人最大限度的感受立于平台视野的广阔。
混凝土
6、建筑材料
混凝土
建筑采用混凝土条形基础,条形基 础的完成面表达木模板的水平线条 和木纹痕迹。一层地面采用青石板 ,但在条形基础上表面保留水泥地 面做法。
◎二分宅(山水间) Split House 经典工作室案例分析
13风景园林 夏秦锐 张远军 张芹
目录
11、建筑师简历 2、区位条件 3、内空间: 形式与功能分析
(1) 流线分 析 (2) 通风 (3) 采光
4、外空间: 建筑外空间特色
(1) “山水” 意境 (2) 内敛气 质 (3)“ 四合院” (4)“ 观景台” (5)“ 二分” (6) 分裂
景观条件:周围是茂密的山地森林风
光。
光照条件:北京地区位于北半球,阳
光由南方照向北方。而二分宅西南面紧 邻山岭,使其成为背光面。
坡度条件:位于山地地区,坡度较大
。
2.2 条件
二分宅在形态上,一分为二,呈“v”字形。增强左右两体块的独 立性。 面向小溪和山岭,拥抱自然,加强与自然的联系。
3、内空间:形式与功能
形式与功能分析
之功能
二层
北部和一层相同,是会客的部分及露台。 南部和一层相似,比较私密,在安静的位置安排卧
室,紧挨卧室设置露台。可观景及休息。
门厅与起居室起 连接作用,是空 间的一种过渡。
立于二楼全 敞开式露台 极目远眺, 山峦美景尽 收眼底,满 足陶冶心灵 需求。
二楼卧室四周以实 墙围合,满足安全 感与私密性要求。
分裂仅是弹性建筑的多种状态之一,二分宅配合不同的地形,
中国当代建筑师-张永和
我要
我要成为一名景观园林设计师 我要追寻自己喜欢的事情,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虽说未来很美满,现实很骨感,受过各种各样 的打击,不过既然我选择了这个专业,就一定 要在这个领域里走下去,我始终坚持着:就算 倒,也要倒在自己喜欢的事业上。
结束语
涵璧湾花园--3
建筑和环境融为一体
润唐山庄集合住宅
润唐山庄集合住宅, 深圳, 1998 基地状况:深圳银湖一块山地 使用要求:集合住宅。容积率1。
容积率研究:1的容积率意味着用一层建筑将基地铺满。 如果考虑朝向与景观,将基地南半部的一层建筑"折叠"到 北半部,形成的二层建筑仍满足1容积率。再带入其它因 素,不断进行折叠,建筑发展至四层、八层等等,同时分 裂成多栋建筑,容积率总保持不变。折叠于是成为在设计 时将容积率与地形等其它条件结合操作的一个工作方法。
中国当代建筑师 ——张永和
个人简历
1977年考入原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建筑系; 1981年赴美自费留学。 1984年毕业后曾在美国旧金山几家建筑设计事务所工 作; 1985年开始相继在美国保尔州立大学、密执安大学、 伯克利加大和莱斯大学教书。 1989年成为美国注册建筑师; 1996年底正式辞去美国莱斯大学教职,回国 非常建筑工作室(建筑学)主持建筑师 现任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主要作品
长城脚下的公社 分成两半的房子 山语间别墅 席殊书屋 贝森新文化空间 润唐山庄集合住宅 远洋艺术中心 北京大学(青岛)国际学术中心 北京大学青岛会议中心 西南生物工程产业化中间试验基地
非常建筑
拥有美国建筑师资格的张永和,1993年回到 北京创建了“非常建筑工作室”,见证了中国 建筑非同寻常的10年历程。 张永和表示,“非常”就是不正常,不以商业 盈利为目的的建筑事务所。 张永和说,好房子不是用来收藏的,如果是欣 赏,可能呆在自己家里往外欣赏,比站在外面 欣赏这房子的外观来得更真实和重要些。
“狠女人”,越冒险越幸福
“狠女人”,越冒险越幸福作者:文生金来源:《莫愁·智慧女性》 2012年第11期◎文生金她有苹果社区、二十二院街画廊、今日美术馆等众多地产项目;她有一辆悍马、两辆牧马人、一辆路虎、一辆保时捷……这足以证明一个女人拥有的惊人财富,但面对这一切,她毫不做作。
她就是王秋杨,张宝全三次求婚苦等五年获得的“狠女人”。
有人以为,她拥有这些是因为有一个好老公。
而张宝全说,是王秋杨的勇敢成就了他,也成就了她自己。
在一起就很幸福了王秋杨出生于1967年,父亲时任某军区司令员,但她没有司令千金的气派,她拥有漫山遍野的大树、野花和手底下百十来号的“孩子兵”。
这些在军营里长大的孩子每天在她的带领下爬树、建树屋,玩得上蹿下跳、不亦乐乎。
本来就野性难驯的假小子,再加上军旅生活的熏陶,自然而然地长成一个不落俗套的硬朗姑娘,因此母亲叫她“疯婆子”。
她的理想也被打上了那个时代的烙印,想成为“三八女子炼钢工人”或加入“三八女子带电作业组”,而与挣大钱、住豪宅搭不上边。
她想用喜欢的方式享受生活。
在福建“野”了几年后,王秋杨跟随父亲回到北京,考上了北京广播学院。
大学生活很愉快也很充实,毕业后,她顺理成章地到了南京军区做编导。
刚巧部队投资了一部电影《一百首歌》,王秋杨被抽调去做场记,认识了导演张宝全。
那年王秋杨19岁,张宝全29岁,当时的张宝全是个全才,插过队,做过五级木匠,当兵钻过猫耳洞,出过诗集,还写过剧本,干什么都像模像样。
他不仅是导演,还兼任了制片主任、作词兼作曲。
剧组的小姑娘们都崇拜张宝全,王秋杨也不例外。
王秋杨特别活泼,是剧组的开心果,正在当兵的张宝全特别喜欢找王秋杨聊天,一起回忆过去的苦日子。
王秋杨没想到张宝全会向她表白,而且是那样突然。
拍摄结束后,两个人就要分开,在去机场的路上,张宝全对王秋杨说:“你嫁给我吧。
”王秋杨以为搞艺术的人都爱开玩笑,没有当真。
飞机上,张宝全再一次说:“你嫁给我吧。
”王秋杨意识到这是真的了。
非常建筑大事记1992年_2003年
非常建筑大事记1992年-2003年1992年第一次做国内项目:洛阳幼儿(窗)园方案(未建)1992年-1993年张永和获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史戴得曼建筑旅行研究奖金,张永和/鲁力佳去欧洲、亚洲考察一学年1993年起开始在国内实践1994年在美国注册非常建筑工作室1994年第一次实现设计:完成北京白石桥公寓室内1994年张永和作为八位中国建筑师之一入选日本出版《世界上581名建筑家》一书1996年广东清溪坡地住宅群设计获美国“进步建筑”表彰奖1996年第一次完成室内项目:北京席殊书屋,后完成南昌、武汉的席殊书屋1996年张永和正式辞去美国莱斯大学建筑学院教职,张永和/鲁力佳回国1996年参加在日本大阪的亚洲革新建筑(IAA)会议1996年第一次参加国际双年展:第二届韩国光州双年展1997年完成北京美国康明斯公司“颠倒办公室”室内1997年第一次出版作品专集:《非常建筑》(黑龙江科技出版社)1997年第一次完成展览空间设计:在维也纳分离派美术馆举办的“运动中的城市” 展1998年在英国伦敦建筑联盟建筑学院(AA)举办 “可大可小”亚洲建筑三人展(与新加坡陈家毅建筑事务所、台北季铁男建筑工作室合作)1998年第一次完成建筑项目:北京中国科学院晨兴数学中心1998年完成北京怀柔山语间住宅1998年参加在印度班加罗尔的第二次亚洲革新建筑(IAA)会议1998年完成深圳润唐山庄-集合住宅(与深圳华筑合作)1999年参加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办的国际建筑师协会第20届大会中国青年建筑师作品展1999年完成北京水晶石电脑图像公司办公室室内外改造1999年第一次个展:在美国纽约尖峰艺术举办“街戏”1999年参加第七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网上展1999年建立非常建筑网页www.fcjz.com1999年张永和创办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2000年完成重庆西南生物工程产业化中间试验基地2000年参加第七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2000年参加第三届上海双年展,并荣获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艺术贡献奖(表彰在视觉艺术领域突出和有创造性成就)2000年出版《张永和/非常建筑工作室专集1、2》(广西美术出版社)2001年参加在上海顶层画廊举办的“变更通知”——中国房子建造五人文献展2001年完成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梁思成百年诞辰纪念建筑展空间设计2001年参加在柏林AEDES举办的“土木”年轻中国建筑展2001年完成北京远洋艺术中心2001年完成韩国坡州三湖出版社方案设计(待深入)2001年完成北京大学(青岛)国际会议中心2001年完成北京大学核磁共振实验室2001年出版《无上下住宅》(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张永和任北京城市规划委员会城市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2001年参加在深圳华侨城生态广场举办的第四届当代雕塑艺术年度展“被移植的现场”,作品“戏台”被何香凝美术馆永久收藏2002年完成广东东莞石排镇政府办公大楼及广场2002年完成北京水关长城建筑师走廊二分宅2002年应邀参加广西南宁柳沙半岛总体规划设计竞赛并中标获第二名(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六箱建筑”“影室”建筑/影像三人展(与汪建伟, 杨福东合作)( “紧急地带”部分, “乌托邦驿站” 部分,及“五十之外”威尼斯冰“间”中国当代艺术展/美术馆《Yung Ho Chang / Atelier Feichang Jianzhu: A Chinese Practice》, (香港MAP出版“稻宅”装置“六箱建筑”被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承孝相与张永和”二人展,并出版英日文作品专集《Works:10x2承孝相,张永/观鸟中心在施工中非常建筑大事记1992年-2003年。
柿子树作文
柿子树作文柿子树作文(汇编10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
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柿子树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柿子树作文1春天,柿子树刚刚发芽,它的嫩芽如同刚出生的小草,绿油油的。
一下雨,那干净明亮的柿子叶变得晶莹无比。
过了一段时间,柿子树开出了黄黄的小花,像一张张孩子的笑脸。
又过了一段时间,那菊黄的小花枯萎了,变成了紫红色,它们向下耷拉着,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低下了头。
有的花瓣脱落下来,像蝴蝶飞落。
大大的翠绿的花萼中,隐约可以看见里面藏着青色的小柿子。
盛夏,柿子变成了一个个绿色的圆球,皮上长出了淡淡的白霜。
秋天,柿子挂满了枝头,有的开始变黄。
到了深秋,柿子长得黄里透红。
初冬,完全枯了的柿子叶都落了下来,树上只剩下红红的柿子。
有的小鸟也忍不住用嘴啄吃软软的熟透的柿子。
柿子树很有用。
生柿子能清热解毒,是降血压的良药,对治疗高血压、痔疮出血、便秘等有良好的疗效。
熟柿子味美多汁、含丰富的维生素C和矿物质。
柿子树的木质坚硬,常被做为高尔夫球杆的杆头。
就连柿树的叶子制成茶也能治疗和预防多种疾病呢。
柿子树真不愧为是一种宝树,怪不得人们那么喜欢它!辅导老师:周希琴柿子树作文2我喜爱秋天,因为它是果实累累的季节,也是柿子成熟的季节;我喜爱钛城的秋天,更爱舅舅家的秋天。
舅舅家的小别墅坐落在半山腰,红红的房子被绿树包围着,门前是一个大大的水库,每到秋天水库里的水满盈盈的,山坡上的花草树木色彩缤纷,有黄黄的银杏叶,红红的枫叶还有漫山遍野的野菊花,散发着淡淡的香气。
每到傍晚,月亮悄悄的爬上山头,夜幕下,月亮和山坡倒影在静静的水面形成一幅美丽的水墨山水图。
房子的后面是一片柿子林,每到深秋,树叶落光了,黑黑的树枝上挂着好似红灯笼的柿子,从远处看,柿子就像一朵朵红色的云连绵起伏。
有一天,我坐在柿子树下,看着树上红红的柿子直到我眼馋,才准备打柿子。
柿子林别墅
石夹混凝土承重墙
混凝土瓦屋面
氧化钢板贴面
水磨石地面
墙体系
• 在这个墙体系中 , 石材本身不起任何 结构作用,反而增 加了墙体结构的负 担,实际上就是混 凝土墙的表皮贴面。 然而这个贴面处理, 却用了300mm厚的 石材,因此提高了 石材加工与现场施 工的难度,这需要 在混凝土墙上预留 矩阵状的拉筋来进 行锚固。
北京柿子林别墅|会馆
Design by:张永和 王晖
作者简介 张永和,男,1956年生于北京,建筑学家。 1977年考入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建筑系 本科,后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建 筑系获硕士学位。 2005年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系主任,成为 首位执掌世界建筑研究重镇的华裔人士。
柿子林别墅获04年WA中国建筑 奖优胜奖。
西、南两面山陵环拱,北邻村落,东向敞阔,远 蓄疏林一带。园内引水为池,成自然形貌。
筑符建 选合筑 址中所 思国处 想南的 方的 乡位 村置 最背 典山 型面 的水 建,
山 陵 水池 山陵
西面景观 东 侧 全 景
南面景观
东立面
北立面
西立面
南立面
柿子林会所很难被当做一个物体。 且不说那些茂密的柿子树如何遮蔽了对于建筑的观察, 就是在视线不受阻碍的情况下,也归纳不出这栋建筑的 整体外部形象。建筑的4个立面没有太多的统一感,甚 至没有一个立面是统一而延续的。整个建筑似群非群, 似体非体,不服从任何意义上的外部形势规律。就那么 松散的放在林中,缺少致密的外部规律。
柿子林别墅的魅力在于内部。 在于内部“重重叠叠的空间”,以及在“重重叠叠 的空间”中“行行重行行”的游园经验。 两大关键词: 围 绕
竹林
• 由于建筑 周围有优 美的自然 环境,于 是房间或 房间组被 作为取景 器来设计。
【王秋杨生死7+2】 王秋杨
【王秋杨生死7+2】王秋杨从海拔6194米的麦金利峰下撤,王秋杨又差点交待在冰裂缝区里,下撤的路上她,抑制不住失声痛哭,满脚的泡,晒伤的脸,一条腿也瘸了…… 张蓉王秋杨喜欢在山里风餐露宿的感觉,理由是“那种环境下能够看到真实的自己。
” 和山亲近多了,快乐变得简单起来,回到城市,一罐王老吉也被她视为美味,王秋杨说,“这种快乐很真实!”丈夫张宝全偶尔也会戏称她为“四毛”,因为很多时候,她和当年的三毛一样,背上行囊四处游历。
这个曾经梦想着要当一名地质工作者的女子,即使站在你面前,你也绝不会想起她跟山会有什么联系,温婉的谈吐修长的身材,让你感觉时光仿佛还停留在她的少女时代,只有那张被阳光微微晒红了的脸才让你相信,她,就是那个完成“7+2”极限探险的王秋杨。
王秋杨并不“孤独”,在地产界和她一样钟情于登山的,前有王石,后有黄怒波,而王秋杨是他们当中唯一的女性。
历时6年完成“7+2”,王秋杨的个人版本也由此升级为“首位完成7+2的华人女性”。
这个12年前带上几件秀水街外贸店买来的厚衣服就敢踏上南极探险的“菜鸟”,终于凭着自己的坚毅,完成了这个登山界的极限探险。
“7+2”犹如魔咒般吸引“7+2”仿似是个魔咒,所有的探险者对它只有一种反应:亢奋。
1997年俄罗斯人康尼克霍夫第一个完成“7+2”探险之后,登顶七大洲的最高峰并到达南极和北极极点的“7+2”便成了登山界又一项新探险活动。
比起中国西藏登山队完成14座海拔8000米以上高峰探险,“7+2”的难度要小得多。
“7+2”由上世纪80年代登山圈流行的攀登世界七大峰延伸出来,它不但是世界顶级的探险活动,同时也是人类超越自身极限、体现世界文明、社会、经济发展高度的活动。
最初的探险者提出这个概念的意义在于,这九个点代表着地球上各个坐标系的极点,代表着极限探险的最高境界。
迄今为止,全世界成功完成全球七大洲最高峰攀登的有275人,其中完成“7+2”的仅有13人,而中国人占据了半壁江山,共有7人完成这个探险活动,他们分别是:中国登山队队长王勇峰(2005年12月16日完成),《华西都市报》记者刘建(2005年12月16日完成),国家登山队教练次洛(2005年12月16日完成),香港攀山训练中心总教练钟健民(2005年12月28日完成),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石(2005年12月28日完成),高级商务策划师金飞豹(2007年12月08日完成)。
张永和作品简介
蛇足,丹麦 ,1998
❖ 1998年丹麦城市哈姆列 贝克举办的主题为 “运动中的城市”的 作品,非常建筑空间 设计――蛇足。 喻意 是指在原有现代美术 馆 线性、透明二种完 美之上又添加的元素, 即为蛇足。
蛇足,丹麦 ,1998
❖ 添加蛇足是 为了放置展 品。 每条蛇足由 一系列每个 长三米的三 只腿的木马 组成。 共十条。
稻宅,日本,2003
❖ 《稻宅》已经是 公共艺术语境中 的装置艺术了, 或者可以说它已 经是一个作为空 间和环境研究的 建筑。
稻宅,日本,2003
❖ 外表上最为抽象的 《稻宅》,却是张 永和最富于诗意的 作品。它强化、诗 化了季节的转换, 也表达了对当地农 民和外来游客的关 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谢谢!
山语间别墅,北京,1998
❖ 别墅座落在北 京远郊怀柔山中, 基地是山脚下废弃 的梯田。用一个顺 着地势倾斜的单坡 屋顶限定出一个开 敞的生活空间,反 映的是人到山中来 与自然接近的愿望 。
山语间别墅,北京,1998
山语间别墅,北京,1998
山语间别墅,北京,1998
中国科学院晨兴(MORNINGSIDE)数学
蛇足,丹麦 ,1998
❖ 因此蛇足的 形式也是线 性的,与原 建筑一致。 蛇足如原建 筑的分支, 从展厅室内 --伸入园林, 强调而不削 弱建筑与景 观的关系。
稻宅,日本,2003
❖ 完全脱离了展示场地, 孤零地坐落在稻田边。 它只是用简单的钢格 栅制造,形式上是单 纯的直角折叠,既暗 示它的雕塑/装置性, 强调它是空间的、建 筑的、现场的(邀请 游客和当地农民休息 和欣赏风景)和与环 境发生关系的复合艺 术。
❖ 山水间是灵活 多变的:互成 角度的两翼可 依地形的各异 在0°-360° 之间任意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柿子林别墅/张永和
柿子林别墅在北京城北昌平十三陵万娘坟某果园一个树木排列整齐的柿子林中,西面、南面有山为对景,北邻村落,东面开敞。
总建筑面积4800㎡。
经过了4轮的设计,这个在北京昌平一个柿子林中的项目终于聚焦在看与被看这一对关系上:由于建筑周围有优美的自然环境,于是房间或房间组被作为取景器来设计。
柿子林别墅采用与取景器空间完全吻合的、不平行石夹混凝土承重墙与混凝土反梁结合的结构体系,石料为就地取材的花岗岩。
房间共有9个,面向不同的方向与景观,促使其三维形状内收外放。
作为景框的大口是落地窗,两侧承重实墙呈八字关系,屋顶倾斜构成单坡,顶部便出现了一个起伏的、相对复杂的拓扑接口。
也许可以认为是一个人造地景,与基地周围的山峦呼应;也许又可以作为以当代的建筑语言翻译传统中国建筑坡顶形式的一次尝试。
典型的中国建筑是以群体存在的,一个院落四周建筑的屋顶大小变化本身便包含了拓扑关系。
在柿子林,取景器是决定屋顶形式的先决。
坡屋面是为限定取景器而出现的。
房间之间,有时是中间,则是保留下来的柿子树。
建筑与景观又相互融合,建立起与基地之间的另一重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