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和作品简介

合集下载

张永和-生态建筑

张永和-生态建筑

张永和虽然没有专门的对生态建筑进行研究,但不管是设计理念,还是设计 作品上的表达都能体现自然与建筑融合,生态建筑化,人工环境自然化等生 态建筑的部分。我相信每个伟大的建筑师都会在建筑与生态环境,建筑与周 边环境,内部空间外部空间的塑造上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与创造。
土宅 远洋艺术中心 深圳润唐山庄集合住宅 2002 东莞 石排镇政府大楼 2005 内蒙古 游客中心 2004 北京柿子林会所 2004 河北教育出版社大楼
长城脚下的公社— 长城脚下的公社— 土宅
•深圳润唐山庄集合 住宅
张 永 和
中国建筑师 中国建筑师 建筑教育家 建筑教育家 非常建筑工作 室主持建筑师
美国注册建筑师 美国注册建筑师
美国伯克利 美国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建 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建 筑系硕士; 筑系硕士;
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负 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负 责人、教授; 责人、教授;
远洋艺术中心
• 远洋艺术中心是一个工业厂房 改建而成。
建筑材料是一个可回收利用, 建筑也可以回收利用 建筑的本质是空间,张永和改 变了空间的一种组合,但只用 了少许变动,我觉得这也是一 种可再生,也是一种生态建筑 的一方面。
深圳润唐山庄集合住宅
生态建筑应该是一个 广义的,除了选材或 做法,设计手法其实 可以很生态,与大自 然的一种融合和亲近 建筑给人一种回归大 自然的心理感受也是 一种生态建筑,不仅 仅指节能等方面

润唐山庄集合住宅采用了 屋顶花园,保温隔热,减 少能源的使用,另一方面 屋顶花园还能给人春意盎 然,回归大自然的感觉, 从人的心理上讲这种设计 也是属于生态建筑的一部 分。
2002 东莞 石排镇政府大楼 石排位于珠江三角洲,是广东省东莞市的三十三个镇之一。 当地气候炎热而潮湿。镇政府的设计针对地方气候特点, 发展基于气候的地域建筑学。这种针对气候的建筑学随着 80年代空调的广泛使用已逐渐消失。建筑被切开为三个 薄片以形成好的空气流通;南向的柱廊既作为遮阳又创造 政府形象;而顶层的水平遮阳则减少屋面的辐射热,同时 又限定了薄片间的公共空间。

20位现代戏剧作家

20位现代戏剧作家

27、陈静 (1929年——1993年),原名陈允祥,江苏省铜山县人。

一级编剧、导演,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

他的作品都是自己自编自导的,比如:《宝莲灯》、《小二黑结婚》、《庵堂认母》、《刘伯温结亲》、《双玉蝉》等戏。

但是其最著名的要数1955年改编、导演的昆剧《十五贯》,而且此剧受到了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高度评价。

28、范钧宏(1916年——1986年),原名范学蠡,汉族,祖籍杭州,生于北京。

浙江杭州人。

著名剧作家,戏曲理论家,而且是戏剧界首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京剧剧本《满江红》、《猎虎记》、《杨门女将》、《白毛女》,《九江口》、《强项令》、《望江亭》、《蝶恋花》、《捉水鬼》,作品集《范钧宏戏曲选》、《范钧宏戏曲编剧论集》、《范钧宏戏曲评论选》、《戏曲编剧论集》。

29、王安祈,剧作家。

浙江人,1955年生于台北。

台湾大学中文博士(1985),现为台湾大学戏剧学系特聘教授,国光剧团客席艺术总监。

并且被誉为十大杰出女青年。

学术专长是中国古典戏曲、当代戏曲。

创作《阎罗梦》(与陈亚先、沈惠如合编)、《三个人儿两盏灯》(与赵雪君合编)、《金锁记》(与赵雪君合编,京剧现代戏,张爱玲原著小说)、《王有道休妻》、《青冢前的对话》、《王子复仇记》、《通济桥》、《陆文龙》等多部京剧剧本。

以及歌剧《画魂》。

讲评剧本:沈杏莲戏曲《长相守》、蒋东敏越剧《如花似玉》、苏逸茹京剧《伍员求剑》[1]30、陈仁鉴(1913年—1995年),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榜头镇南溪村人。

我国著名剧作家,生前是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顾问,莆田市剧协名誉主席;福建省艺术研究所副所长,国家一级编剧,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

鲤声剧团创始人之一。

他写了现代剧《大牛与小牛》、《三家林》,甚至整理改编了莆仙戏《团圆之后》(一名《父子恨》)和《新春大吉》,又相继写出了《春草闯堂》(与人合作,由他主笔)、《嵩口令》等名剧。

作品莆仙戏《团圆之后》和《春草闯堂》也分别被选入王季思教授主编的《中国当代悲剧选》、《中国当代喜剧选》。

张永和

张永和

水晶石电脑图像公司办公室
• 水晶石电脑图像公司办公室, 北京, 1999 基地状况:一栋刚刚竣工的多层板式住宅楼。 使用要求:将首层改为办公空间。 分析:该住宅楼从城市街道后退以获得一定私 密性。现在,首层的功能转化为相对公共的办 公室,应将首层空间重新与城市空间连接起来。 因此,这项工作的性质可以认为是城市设计。 设计:在原有跨越街与楼之间下沉空间的入口 桥上建筑一系列会议室,把首层空间重新拉回 到人行道边。并将每间会议室与街道垂直的两 个界面设计为透明的,使行人能有机会象看橱 窗一样观察到会议室内部的情况,但又不易形 成对办公的干扰。橱窗式的会议室的商业性也 建立起公共性,使新的办公室在外部区别于原 住宅建筑。此外,为了进一步明确首层办公与 上层居住建筑的差异,在改造过的办公室的原 墙面外增加了一层打孔铝合金板为材料的表皮。 这层表皮也将原有的墙上元素,如窗、空调机 等,统一在其半透明性之后。
北京大学(青岛)国际会议中心, 青岛,2001
• 建筑的场地是滨海的陡坡, 北侧的道路与南端的海边有 20多米落差。该特点启发建 筑作为过渡元素参与到这个 特殊的地理环境中,构成地 形景观的组成部分。从体验 的角度,建筑构成一个下行 到海边的时空经验。建筑的 形态因此是线性的,它的空 间由一系列在不同标高上的 既有室内又有室外的平台与 楼梯组成。五个现有别墅被 改造成会议中心的住宿部分。 新的屋面可上人,是地形变 化中的又一个层次。
大学史戴得曼建筑旅行研究金大奖。 1997年出版《非常建筑》作品专 集,2000年出版《张永和/非常建 筑工作室专集1、2》。曾先后在美
国保尔州立大学、密执安大学、伯 克利加大和莱斯大学任教。
真正的建筑 家都自成文 脉,即存在 研究和实践 的互动关系。 在张永和的 一些建筑中, 概念是强烈 的,意图是 清楚的,细 部是忽略的。

长城脚下的公社之二分宅(张永和作品)

长城脚下的公社之二分宅(张永和作品)
本报告是严格保密的。
使山地得以延续。
森林小屋——古谷诚章(日本)
这个项目使用的是当地的原材,但通过新颖的建 筑方式形成了独特的空间。从立着不少垂直口子 的房间望出去,人们能看到他们所拥有的景色的 每个不同层面,产生景随人移的效果。
本报告是严格保密的。
双兄弟——陈家毅(新加坡)
本建筑的设计与所处的自然环境密切结合,用当地的 石材作为主要材料之一。住宅的量体是以一个较大的 建筑物与一个较小的附件小心的配置于山谷的基地当 中,两者成L字形,这有助于房屋与自然的密切结合。 厨房与餐饮空间在小量体内位于北侧的陡崖边,并且 与主建筑成45度角。
怪院子——严迅奇(中国香港)
本案以传统的合院住宅为主体,提出两种不同角 度的"误读"方式。基本上,配置从正统的方场空 间,转而以配合基地地势特性与视线方向性而加 以调整。概念上,则维持了传统中庭属性——以 平淡而内化的环境提供一个舒适且具私人领域感 的空间,同时以开放社交空间的手法,引进外界 浑沌的环境来消灰原有的空间感。
穿






沿













































线







张永和作品分析

张永和作品分析

“非常建筑师”张永和
“为什么中国的建筑师们身在福中 不知福呢?因为中国虽然有5000年 的传统文化,可实际上却是个年轻 的社会。没有太多过去的集体记忆, 面对当今的中国文化,谁都不知道 该如何定位,更不知道建筑究竟如 何做才代表了现在的文化。这样的 情况下,业主和建筑师之间就成了 合作关系,共同摸索新的模式,因 此会经常把许多事情出现许多过头 的设计,但是这种走过头正代表了 一种活力。”
1.2建筑与场所
• 别墅座落在北京远郊怀柔县境内,翻过了长城,就在 长城的脚下。该基地位于山谷的坡地上,地势东高西 低。南面为南北向山坡,种植数棵白桦树。建筑覆盖 的山坡高差达2米。北侧与当地原有的数栋砖结构民房 之间以一堵挡土墙分隔。
1.3.建筑平面分析
• 黑白空间
• 白空间为日间使用为主的空间,主要发生动态活动, 与室外在交通流线即视线上关系较为紧密,它主要集 中在建筑的西侧,也就是主立面同时也是主入口一侧 黑空间主要以夜间使用为主,主要集中在一层的东部 和二层。一层两间主人卧室,以及一个较为私密的小 起居室构成了这一比较静态的空间组合,这一区域通 过高差以及楼梯很明显的与白空间划清了界限。可以 说,从二、三级高差出现的第一级楼梯开始就已经进 入黑空间了。但黑空间依然有着良好的朝向和外部环 境。靠近南侧的主人卧室不仅能接受来自南和西两个 方向的阳光,而且面对着一个小内院,在视线上也有 足够的空间。而位于二层的三间客人卧室更是可以在 寂静的夜晚环眺重山的魅影和天上的繁星。 黑空间与白空间的划分明确,动静有致,是设计中比 较成功的一个方面。
设计理念主要作品二分宅北京北大青岛国际学术中心远洋艺术中心北京玻璃洋葱西餐厅北京中国科学院晨星数学中心山语间别墅北京席殊书屋北京柿子林会馆北京苹果社区售楼部美术馆北京200420032001200120001999199819981996山语间别墅中国北京远郊怀柔山中张永和的建筑思想随着建筑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以及顺应全球化趋势和当代中国资本主义化与城市化双重进程不断发生着变化和调整在1996年以前可以作为第一个阶段他所主张的是叙事建筑以及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特征的院落空间的探索在这期间的方案纸面工作多于实际工作对于建筑意义的探讨多于建筑作为一个动词的关注

zhang张永和 山语间

zhang张永和 山语间

获得荣誉
• 美国金钥匙荣誉协会终身会员1982张永和 • 美国建筑师协会/基金会奖学金1983-84 • 美国伯克莱加利福尼亚大学:Bakewell&Brown和 Bakewell&Weihe建筑画奖1984 • 美国建筑师协会印地安那波利斯分会“纸上建筑”竞赛荣誉奖 1986 • 日本新建筑国际住宅设计竞赛一等奖1986 • 美国密西根大学:WalterB.Sanders设计教学研究奖金1988-89 • 美国“从桌子到桌景”概念性物体设计竞赛一等奖1988 • 日本新建筑国际住宅设计竞赛佳作奖1991 • 美国建筑师协会旧金山分会/旧金山建筑基金会:旧金山洛杉矶 3X3+9设计竞赛获胜者1991 • 美国纽约建筑联盟:青年建筑师论坛奖1992 • 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STEEDMAN建筑旅行研究奖金(去欧 洲、亚洲考察一学年)1992-93 • 作为8名中国建筑家之一入选日本《世界之建筑家581人》1994
平常建筑与非常建筑师
• 张永和被认为是中国最早获得国际声誉的建筑师之 一。 • 张永和与“非常建筑”一开始就坚定了以重学术研 究、以实验思辨为主导的基调。他不认为商业实践 存在一成不变的模式,更倾向于相信建筑的进化是 建立在对建筑理念不懈、严谨的反思和实验的基础 之上。这一点令他成功地跳脱于其他注重商业作品 的建筑师,获得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重视。 • 唯物主义 受中国传统四合院及瓦顶窄巷的启发, 张永和与非常建筑把UCCA的大展厅改造为六个胡同 式的模块,每个模块代表张永和建筑创作的一个维 度:居住、建造、城市化、传统、感知和文化。
出版著作
1997
2002
1997年出版《非常建筑》作品专集,2000年出版《张永和/非常建筑工作 室专集1、2》。张永和 在国内的学术刊物上多次发表学术文章,并先后在法国的《今日建筑》, 意大利的《瞬间艺术》,日本的《新建筑》,《空间设计》,西班牙的2G, 美国的《进步建筑》及《建筑》,韩国的《空间》,《韩国建筑师》,英 国的《世界建筑》,《AA档案》等杂志及美国的《慢空间》一书中发表作 品及文章。

非常建筑

非常建筑

张永和最近回母校东南大学讲课,学生们马上就敏感地觉得这位张教授跟他们的老师讲得不一样。比如他从来不讲造型,传统建筑界认为建筑是造型,张永和则认为建筑是空间。有些大学请他讲了一次课,也就不再请了。
北京文化界对张永和青睐有加,《读书》杂志约他写《文学与建筑》,还要他组织跨学科的建筑研讨会。一会儿听说他要给北京七个艺术家设计房子,一会儿听说某个画现代画的要跟他交换作品,写小说的余华也给他拉活。
第一次跟张永和夫妇照面,是在美国休斯顿一个聚会上听人唱中国摇滚,老张两口子是后来的。老张也不吭声,找个角落坐下了。可是后来他一吭声把我们吓一跳——怎么老舍笔下的人跑到这儿来了?他说那种浓得化不开的胡同里的北京话。
老张问了唱歌的几个问题,显然对大陆流行音乐界很熟,令众人侧目。原来他和爱人(他一直用这个词)鲁力佳早跑回北京开了事务所,来回跑当“空中飞人”。在休斯顿,他的工作是莱斯大学建筑系的助教授,鲁力佳是该系的研究生。老张显然对人羡慕的教职(莱斯大学排名美国大学第七位)没多大兴趣,他说:“我想活在一个文化的中心,而不是边缘。”
面对中国建筑界的一道难题
跟张永和说上几句话,你就能知道这人看过许多书。在他的设计里,常常可以看到那些书和电影的蛛丝马迹,它们就像分子、原子一样漫游在他的血液里。
我记得他有一个获奖作品,传达的是“窥视”的概念,灵感来自希区柯克的电影《后窗》。
爱尔兰作家弗兰·欧布莱恩1964年的小说《多尔基档案》中有个科学神话:根据现代科学理论,甲乙两种物质猛烈的碰撞,甲的部分分子便会进入乙,反之亦然。所以在道路坎坷的多尔基,常年骑车,人分子也会逐渐进入自行车,自行车分子同时逐渐进入人体,最后便出现了半人半车的东西。
1996年他们一共接了十个活儿,老张说生存没问题了。

张永和

张永和

张永和(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系主任,国际著名建筑师)张永和,男,1956年生于北京,1977年考入南京工学院建筑系(现东南大学建筑学院),1981年赴美自费留学,先后在美国波尔州立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建筑系分别获得环境设计理学士和建筑硕士学位。

他是中国著名建筑师、建筑教育家、非常建筑工作室主持建筑师、美国注册建筑师。

并担任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负责人、教授;同济大学“千人计划”教授;2002年美国哈佛大学设计研究院丹下健三教授教席;2005年9月就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建筑系主任。

2015年,在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招收建筑设计及其理论方向博士生[1] 。

中文名:张永和国籍:美国出生地:北京出生日期:1956年职业:艺术家,建筑学家,建筑师,教授毕业院校:东南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2]主要成就: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系主任主要成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艺术贡献奖非常建筑工作室主持建筑师入选日本《世界之建筑家581人》入选《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人物展开代表作品:十年大事记馆,《张永和/非常建筑工作室专集1、2》学位:硕士国外经历张永和于1981年赴美自费留学,先后在美国保尔州立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建筑系分别获得环境设计理学士和建筑硕士学位。

在校时获得美国建筑师协会和基金会奖金。

1984年毕业后曾在美国旧金山几家建筑设计事务所工作。

1985年开始相继在美国保尔州立大学、密执安大学、伯克利加大和莱斯大学教书。

其间曾在一系列国际建筑设计竞赛中获奖,如1986年荣获日本新建筑国际住宅设计竞赛一等奖第一名。

1988年荣获美国福麦卡公司主办的“从桌子到桌景”概念性物体设计竞赛第一名。

1988年荣获美国密执安大学W.桑得斯建筑设计教学研究奖金。

1989年成为美国注册建筑师。

1991年参加美国建筑师协会旧金山分会/旧金山建筑基金会主办的旧金山/洛杉矶3×3+9设计竞赛,获优胜奖。

同年,以“垂直玻璃宅”获日本新建筑国际住宅设计竞赛佳作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稻宅,日本,2003
《稻宅》已经是 公共艺术语境中 的装置艺术了, 或者可以说它已 经是一个作为空 间和环境研究的 建筑。
稻宅,日本,2003
外表上最为抽象的 《稻宅》,却是张 永和最富于诗意的 作品。它强化、诗 化了季节的转换, 也表达了对当地农 民和外来游客的关 照。
谢谢!
土宅,北京, 2001
山水间,或二 分宅,位于12 个别墅的置高 处,依山就势, 一分为二拥抱 着山谷,形成 半自然半建筑 的庭院围合, 将风景尽收宅 内。
土宅,北京, 2001
山水间是灵活 多变的:互成 角度的两翼可 依地形的各异 在0°-360° 之间任意变化。
土宅,北京, 2001
土宅,北京, 2001
山语间别墅,北京, 山语间别墅,北京,1998
中国科学院晨兴(MORNINGSIDE)数学 中国科学院晨兴(MORNINGSIDE)数学 (MORNINGSIDE) 中心,北京, 中心,北京,1998
晨兴数学中心的内 容包括了数学家们除了 进餐之外的全部日常活 动,从研究到住宿。狭 小的基地又决定了它只 可能是一幢 建筑物,而 不是一组。为了获得单 体建筑内部的城市性, 数学中心被化解成一组 微型塔楼,各有不同的 功能,各有不同的建筑 质量。把从一间到另一 间房间的经验转化为从 一幢到另一幢建筑的经 验。
山语间别墅,北京, 山语间别墅,北京,1998
别墅座落在北 京远郊怀柔山中, 基地是山脚下废弃 的梯田。用一个顺 着地势倾斜的单坡 屋顶限定出一个开 敞的生活空间,反 映的是人到山中来 与自然接近的愿望 。
山语间别墅,北京, 山语间别墅,北京,1998
山语间别墅,北京, 山语间别墅,北京,1998
张永和作品简介
,“无论类型规模,非常建筑工作室在 1996年到2002年尝试着建筑了一百一十多 次。其中大多都未能进入真正的建筑阶 段,即未能实施。接近完成的案例,如 本书中的二十一个,是相对的少数”。 --张永和《平常建筑》
席殊书屋,北京,1996
他的第一个“公共” 化的设计,是没有外在 形象的北京席殊书屋。 这是一个不仅需要“拆 修”,而且需要探究和 重释建筑与城市历史的 “小”设计。
这个在北京昌平一个柿子林中的项目经过了 四轮的设计,最后聚焦在看与被看这一对关 系上:由于建筑周围有优美的自然环境,于 是房间或房间组被作为取景器来设计。
拓扑景框——柿子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馆, 北京, 柿子林会馆, 北京, 拓扑景框 柿子林会馆 2004
拓扑景框——柿子林会馆, 北京, 柿子林会馆, 北京, 拓扑景框 柿子林会馆 2004
土宅,北京, 2001
土宅,北京, 2001
山水间是生态 的:它是由中 国传统的夯土 墙和土框架构 成,对环境的 影响限制将在 最低限度。
土宅,北京, 2001
土宅,北京, 2001
土宅,北京, 2001
拓扑景框——柿子林会馆, 北京, 柿子林会馆, 北京, 拓扑景框 柿子林会馆 2004
中国科学院晨兴(MORNINGSIDE)数学 中国科学院晨兴(MORNINGSIDE)数学 (MORNINGSIDE) 中心,北京, 中心,北京,1998
中国科学院晨兴(MORNINGSIDE)数学 中国科学院晨兴(MORNINGSIDE)数学 (MORNINGSIDE) 中心,北京, 中心,北京,1998
蛇足, 蛇足,丹麦 ,1998
因此蛇足的 形式也是线 性的,与原 建筑一致。 蛇足如原建 筑的分支, 从展厅室内 --伸入园林, 强调而不削 弱建筑与景 观的关系。
稻宅,日本,2003
完全脱离了展示场地, 孤零地坐落在稻田边。 它只是用简单的钢格 栅制造,形式上是单 纯的直角折叠,既暗 示它的雕塑/装置性, 强调它是空间的、建 筑的、现场的(邀请 游客和当地农民休息 和欣赏风景)和与环 境发生关系的复合艺 术。
席殊书屋,北京,1996
席殊书屋,北京
自行车与书架拼贴杂交 而成的“书车”。 书车虽不能行进但 可原地转动,以支撑夹 层的圆截面钢柱为转轴。 书车的运动是街上车流 在书店中的延续,它们 赋予书店一定的城市性。 书车为背靠背的双层书 架,与原建筑的墙体厚 度相同,因此它们又是 活动的书墙,书店工作 人员可以任意转动它们 变换其位置以获得店内 空间的变化。
蛇足, 蛇足,丹麦 ,1998
1998年丹麦城市哈姆列 贝克举办的主题为 “运动中的城市”的 作品,非常建筑空间 设计――蛇足。 喻意 是指在原有现代美术 馆 线性、透明二种完 美之上又添加的元素, 即为蛇足。
蛇足, 蛇足,丹麦 ,1998
添加蛇足是 为了放置展 品。 每条蛇足由 一系列每个 长三米的三 只腿的木马 组成。 共十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