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ng张永和 山语间
国学含章老师简介
国学含章老师简介国学含章老师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承者,深谙儒家国学的根本道理,多年来深耕中国传统文化,专注探讨中国古典文化的桩桩思想,把国学的学术与实践结合起来,以桑塔纳的思想贯彻约课,以朝野的观点定罪,以传统文化的智慧引领人们洞察国学中的精髓。
国学含章老师探讨中国文化的研究专注于探究思想、定罪、教学、礼仪、心理学、哲学等方面,结合桑塔纳的思想,补充古今中外文化的知识,加深古今中外文化的认知,进一步丰富古今中外文化的理论体系,推动国学文化的发展。
国学含章老师对国学文化的认知深入而全面,从古到今,以桑塔纳思想为指导,覆盖、研究各种宇宙秩序、国家制度、宗教教义、政治思想、文学艺术、世界观等知识,深入挖掘精妙绝伦之处,将古典文化和西方现代文化相融合,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思想认知。
国学含章老师的课堂是一场思想穿越的宝藏之旅,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思考和互动有序而有趣,学生们在老师的细心指导下,把儒家国学的思想渗透到日常生活中,融会贯通,在国学文化的思想灌注下,学生们的视野拓宽,看到更多的世界,走进历史的深处,学习古人的智慧,受益颇多。
国学含章老师把丰富的思想内容融入课堂,覆盖国学经典,让学生们有机会深入领略、探讨古典文化,让学生们把各种古今中外思想和观点融入到自己的思想认知中,增强自身思想能力,获得丰富的思想视野,也使学生们拥有更多的信念。
国学含章老师把他的知识以有趣的方式与学生们分享,以传统文化的启示进行引导,将古今中外的思想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们确立自己的人生信念,以坚定不移的气节抵达自我成长的目标,打造国学文化中优秀的精神状态,传承中华文化。
伴随着国学含章老师,学习国学,走进历史的深处,学习古人的智慧,不仅能拓宽学生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思想认知,增强审美观念,丰富他们的思维能力,更能为他们的聪明才智、品德修养赋予一种独特的美感。
今朝正是时候:“紫川谷归诸沧海,含章老师引入万家”,让国学含章老师的教学思想深入人心,让优秀的文化技艺在世间传播开来。
长城脚下的公社之二分宅(张永和作品)
中国现代民居
长城与走廊年代相差2000多年,但二者的建筑 形态同是取材于大自然,臣服于大自然。二者 的演绎及选材当然因时代不同而各异,但与大 自然共存相互辉映的精神则是一致。 夯土在中国是相传已久的建筑形式之一,除了 减少环境冲击的优点外,还具有隔热隔音的功 效,使房屋冬暖夏凉。利用结合传统建筑的方 式,我们表达了对创造现代中国民居的企图, 而非陷落于盲目仿效古建筑形象的窠臼中。
层 叠 的 山 峦 景 色 ,
到 达 水 关 长 城 景 区 。
出 城 约 六 十 公 里 ,
沿 路 是 密 集 的 城 市 外 围 建 筑 。
出 北 京 上 八 达 岭 高 速 往 北 ,
长城脚下的公社
时间:开始运作于2000年9月,至2002年4月,一期住宅分别进入
完工精装阶段。 建筑师:首期开发的12栋别墅的建筑师——12位全部来自亚洲国 家、年龄在三四十岁、被誉为“正在向大师迈进、最有希望崭露 头角”的亚洲青年建筑师。 主旨:建造一个私人住宅的当代建筑博物馆,并且希望通过这个 具有实验性的举动,影响中国一代的建筑师、开发商和消费者, 为我们新生的“年轻”国家在当代建筑的发展上做出贡献。 要求:对这些未来的建筑大师,投资方的设计任务书除了用地与 用材(希望建筑师用当地可以找到的材料)的限定外,几乎再没 有什么条条框框。
中国位于北半球, 夏季多东南风,冬 季多西北风。北二 分宅的起居室交往 与展示功能较南 面餐厅要求高,所 以对采光及通风要 求也高。
夏季空气对流通风
h
h26ຫໍສະໝຸດ 采光北京地区冬至日正午太阳高 度大约26度。 北面作为交往主要场所,为 了满足冬季的采光要求,二 分的设计使北面采光良好。 相比之下,背光的南部宅自 然光并不理想,考虑到其功 能主要为日常起居,人工光 应用较多,正弥补此缺憾。 从采光角度看建筑师对南北 的功能布局的确是匠心独运。
十个著名别墅分析PPT课件
“细节就是上帝”,他用极为大胆、简单和完美的 手法进行设计,将建筑学的完整与结构的朴实完美 地结合在一起。密斯也特别重视将自然环境、人性 化与建筑融合在一个共同的单元里面。
• 密斯建立了一种当代大众化的建筑学标准,他的建 筑理念现在已经扬名全世界。作为钢铁和玻璃建筑
结构之父,密斯提出的“少就是多”的理念,这集 中反映了他的建筑观点和艺术特色,也影响了全世 界。密斯在很多领域中都起了相当的作用,他在自 传中说道:“我不想很精彩,只想更好!”在芝加 哥伊利诺工学院工作之际,由他设计的湖滨公寓(
立面分析:平衡和对称
• 文丘里在建筑立面上运用了古典 对称的山墙,加上这样的尺度和 比例的庄重,严肃的形象远非这 一小体量的住宅所担当得起的。 它使人联想到古希腊或是古罗马 的神庙。这正如他所主张的“建 筑师应当是保持传统的专家”。立面分 Nhomakorabea:平衡和对称
• 然而,文丘里并非一味的返古 复旧,母亲之家仍是现代的。 这一点很明显:烟囱偏向一边 ,而非正中 。在对称轴线上又 有一条圆弧,却又断掉。同样 在轴线上还有一道深深的裂隙 。还有门洞,一半是斜的,而 且门偏向一边。左右的窗户虽 单体相同,却通过不同的组合 形成不同的整体。总的来看, 在细部上虽不对称,却也平衡 。
南立面 西立面 东立面
• 其次别墅中连接上层与下层的 楼梯同样富有特色。第一,从 路径上讲,人们从上层门厅进 入,通过楼梯下到起居大厅中 ,它的基本路径关系是从上而 下的;第二,从空间特性上讲 ,它不是一个起贯通作用的竖 向交通井,而是一个连接特定 上下层空间的节点,密斯意在 使这个向下的楼梯成为甬道似 的空间,它的入口与出口分别 是上层的门厅和下层的起居大 厅,从门厅向下穿过狭窄、昏 暗、视线封闭的楼梯,来到起 居大厅中开阔明亮的流动空间 中,前方是面向山谷的通高的 玻璃窗,这是密斯所要制造的 抑扬的空间序列。在这个序列 中,楼梯已不再是简单的贯通 各层的交通构件,而是特定空 间中不可分离的部分。
山语间——建筑分析
山语间—张永和
上海企业联合馆主持建筑师
作 者 简 介
美国注册建筑师 非常建筑工作室主持建筑师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系教授、主任 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教授、创始人 1956年出生于北京,曾在中国和美国求学,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 建筑系建筑硕士。1992年开始在国内实践,1993创立非常建筑工作室。 曾荣获诸多奖项,如1987年日本新建筑国际住宅设计竞赛一等奖第一名, 美国“进步建筑”1996年度优秀建筑工程设计奖,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 组织艺术贡献奖,2006年美国艺术与文学院的学院建筑奖。至今为止出 版发表8本书籍和专著,包括英法双语图书《Yung Ho Chang / Atelier Feichang Jianzhu: A Chinese Practice》,意大利语图书《Yung Ho Chang:Luce chiara,camera oscura》。曾多次参加国际建筑及艺术展, 从2000年起先后五次参加威尼斯双年展。曾在美国和中国的建筑学校任 教,曾任2002年美国哈佛大学设计研究院丹下健三教授教席,2004年美 国密歇根大学伊利尔•沙里宁教授教席。
南立面
建筑体顶上两个窗子的棱角与下角点所在的圆环恰巧与立面上带状长窗 的上边相切。两个圆环情况基本一致。
室
外
材
质
砖块 木头 灰瓦 料的选用基本都是相对粗 放、自然的材料,这样可以更好 地与大自然相融合,给人以亲切 的感觉。 木质墙面 素混凝土
室 材内 质
木质楼梯与家具 石质墙体与地面 室内的材料和外部材料的选择上相互 一致,但内部材质做工更加细致,既显得 内外统一,又相互区别,内部的材质感同 样是亲切,并且随和。
----
东立面
大面积的横向开窗,采用面元素,使东立面具 备了明显的横向机理,正前立面采取了对称手法, 融合了点、线、面的元素,但叠加于其后的开窗效 果,又打破了整体的对称,使其不再均称,而富有 变化。 倾斜屋檐形成的线元素 于山地势相平行,顺应地势, 并将由玻璃组成的面元素一 分为二,给人以戛然而止的 感觉。
中国当代建筑师解读——张永和(1)
中国当代建筑师解读——张永和及其非常建筑工作室作为中国当代建筑界的海归派元老级人物,张永和在2000年第七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展上的亮相,带领了中国当代建筑正式登上了国际建筑舞台,他和他的非常建筑是上个世纪90年代的拓荒者。
但有人认为,非常建筑的设计,在外观上没有那种给人视觉带来冲击的形式,缺少一种应该有的个人风格。
对于这个的解释,西方评论家在评论崔健时说过,他最大的贡献不在于他的作品有多么重要,是他在不断地扩展摇滚乐在中国意识形态中的空间。
而张永和的非常建筑最大的贡献也不在于他的作品有多么重要,而是他在不断扩展实验建筑在中国建筑产业中的空间。
对于张永和的评价,需要把他纳入到所涉及的多重工作中去把握。
他所起步的阶段正好是文革一段荒凉的时代之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全球化,亚太地区经济繁荣加剧,条件促使了新一代的建筑师开启建筑创作的新视野。
受到西化思想的熏陶,又对中国的传统及当代文化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他通过实实在在的建筑实验研究,探索着中国当代建筑的道路。
起初的张永和,着眼的是建筑空间的思考,还属于空想阶段。
《非常建筑》中讲到自行车与建筑的空间移位,讲到电影与建筑的空间叙事,都是跨领域的发散思考,就好像一个能有所为的艺术家童年的丰富想象经验。
他的这种自我思维打开的方式,可以让一个建筑设计者逐渐培养起对自身经历和生活环境的敏锐与洞察力,对生活深入细致的观察,和对人们活动每一个细节及其意义的研究来体察环境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这些都是纯概念。
从这些概念中我们可以感知,张永和的建筑是从生活的经历和感受出发,在他的设计中没有过多抽象的定义。
而后,概念与建造得以实现。
席殊书屋的设计中,自行车与书架拼贴而成的“书车”,是街上车流在书店中的延续,赋予了书店一定的城市性。
书车为背靠背的双层书架,与原建筑的墙体厚度相同,又成为了活动的书墙,任意转换它们的位置可以获得书店内空间的变化,这样空间的灵活性就模糊了基地小的局限。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选课手册(2010-2011-2)教务处2009年12月目录目录 (2)说明 (6)一.通识教育与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6)二.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分类 (6)三.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学分 (7)四.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选课 (8)课程介绍 (10)人文学科 (11)环境变化与中华文明 (11)科学技术史 (12)交响音乐鉴赏 (13)中西乐理及其应用 (14)美国的文化与历史 (15)天文学史 (16)中外文化 (17)大学语文 (18)20世纪中国文学名著欣赏 (19)中国文化史八讲 (20)文学与人生 (21)哲学智慧与创新思维 (22)唐诗宋词人文解读 (23)中国文化的全球传播 (24)跨文化交流 (25)历史视野下的美国文化 (26)英美名诗赏析 (27)古希腊文明演绎 (28)建筑赏析 (29)生命伦理学 (30)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 (31)汉字文化 (32)《论语》、《孟子》选讲 (33)马克思哲学经典著作导读 (34)莎士比亚戏剧赏析 (35)世界华文文学专题 (36)西方美术史 (37)英语公众演讲 (38)老庄原典选读 (39)英语写作 (40)创新与创业 (41)20世纪英美短篇小说选读 (42)创造力与创意思维 (43)社会科学 (44)法律与道德 (45)大学生健康心理学 (46)公共政策与公民生活 (47)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48)中俄关系的演变与展望 (49)城市文明的历史与未来 (50)经济与法律 (51)美国宪法与美国社会 (52)现代日本政治 (53)性与健康 (54)政府与市场 (55)诺贝尔医学奖 (56)信用与法律 (57)刑法与生活 (58)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 (59)程序设计思想与方法 (59)工程实践与科技创新I (60)人与环境 (61)低碳能源 (62)脑与机器人 (63)创新思维与现代设计 (64)形象思维与工程语言 (65)大学化学 (66)在实验中探究化学 (67)生命科学发展史 (68)生命科学导论 (69)生命科学实验探索 (70)工程技术探究 (71)海洋世界探秘 (72)从物理实验看世界 (73)能源与环境 (74)探索微观物质世界 (75)信息素养与实践 (76)宇宙与人类 (77)材料与文明 (78)自然界中的混沌与分岔 (79)数学或逻辑学 (80)统计原理 (80)逻辑与思维训练 (81)2010-2011-2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上课安排表 (I)说明一.通识教育与通识教育核心课程通识教育是指面向不同学科背景学生开展的,着力于教育对象精神成长、能力提高和知识结构优化的非专业教育,其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和谐发展的人。
中国艺术歌曲的演唱处理技巧
013[摘 要] 中国艺术歌曲的演唱是对演唱者综合能力进行考验的一种方式。
由于中国艺术歌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要求演唱者具备较高水平,既包括声音运用与控制的能力、把握作品风格的能力,又包括理解作品内涵的能力以及与钢琴伴奏相互配合的能力,只有具备上述这些能力,才能更加生动形象地诠释出音乐创作的意境之美,使广大听众从演唱中感受到心灵的震撼,从而充分展现出艺术歌曲独特的魅力和感染力。
主要对中国艺术歌曲的演唱处理技巧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 键 词] 中国艺术歌曲;演唱;处理技巧中国艺术歌曲的演唱处理技巧张新悦艺术歌曲作为一种抒情性歌曲,早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就已经在欧洲广泛流传。
与民歌、戏曲和歌剧等有所不同,艺术歌曲的曲调主要是依据诗歌的音调孕育而成,并借助优美的音乐旋律充分展现出诗歌的内涵与情调。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们的审美情趣,对于歌曲的创作和演唱等也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尤其是在演唱方面更是如此。
一、中国艺术歌曲的早期发展20世纪20年代,我国艺术歌曲进入初步发展阶段。
在我国音乐文化领域,随着西方艺术理念的不断渗透,我国艺术歌曲也有了进一步发展。
西方艺术歌曲的歌词主要来自西方的文学作品,并借助诗词等使歌曲更具文化内涵,歌词与音乐之间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使艺术歌曲展现出丰富多彩的魅力。
西方艺术歌曲独特的演奏方式,不仅能准确表达出歌曲所蕴含的感情,同时也具备较强的感染力。
许多中国音乐创作者将西方音乐的演奏方法与填词方式等不断地融入我国的音乐文化中,使我国艺术歌曲逐渐走上世界舞台。
当然,无论是哪种形式的艺术歌曲,只有让观众感受到其中的魅力才算是真正获得成功。
一些海归的音乐学者采用中西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推动了我国艺术歌曲的发展进程,使我国艺术歌曲在早期发展阶段与西方艺术歌曲有着许多相似的地方,所以通常也会被称为西洋唱法。
一些留学归来的音乐志士,将西方艺术歌曲理念不断渗透进我国的音乐文化中,涌现出大量优秀的作品。
非常体验—解读张永和的空间装置、建筑与城市
现在外部——办公楼和商业楼分列左右,出版社高居其
建筑中的城市体验
上。在三“楼”之间的“缝隙”中,结合交错消防楼梯,
在没有机会盖真的房子之前,张永和是通过装置来 形成了垂直的城市花园——城市空间引入建筑。
认识和实践建筑的。对他来说,装置就是一种“准建筑”。 “分解”使外部形态丰富
当他成为建筑师以后,建筑却反而被他当成了空间装置
成了 300 英尺(约 90m)的超大进深。
柱廊是独立的设计元素,不依附于建筑,而是服从外部
“分解”使不可能成为可能
秩序——形成面对市民广场的庄重脸面。
晨兴数学中心,300m2 的基地上一幢 7 层小楼,里 “分解”使建筑内外秩序的关联不再紧密
面的空间容纳了科学家们除就餐以外的所有日常活动,
Samho 出版社大楼:位于汉城附近的图书城,一个
窗孔、相机等“看”的装置很有兴趣,甚至把“看”发展
但出版社办公只需要3 层,剩下的部分由出租办公、会
成一种游戏,如洛阳“幼儿窗园(Kinder window garden)” 议展览、酒店、餐馆、咖啡馆、书店、画廊、室内篮球
方案。“管窥”或“孔见”构成了张永和的独特“看法” 馆等组成。由于这些内容和出版社业务都没有直接关联,
办公室 / 计算机房、垂直交通。各“楼”之间的空隙强
文化在下,办公、公寓在上。两组小楼相互垂直井字交
调了这五个“楼”的独立存在,从一组房间到另一组房 叠,形成中空的立方体。中空的部分和街道、公共绿地
书法家——张戈
书法家——张戈
佚名
【期刊名称】《新闻传播》
【年(卷),期】2010(000)009
【摘要】张戈,1959年生,国家一级美术师。
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西冷印社理事,《书法赏评》主编,省书协学术委员会主任。
省书协创作评审委员会主任,省青年艺术家协会副主席,黑龙江省政协委员。
省委、省政府命名的省优秀中青年专家。
【总页数】1页(PF0002-F0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292.1
【相关文献】
1.洒脱人生方自由——书法家张肇思 [J], 周学朴
2.翰墨传深情丹心敬英雄——书法家张尤以笔传情致敬吉林省援鄂医疗队的白衣战士 [J], 湖北省文联
3.一位书法家的泰山情缘和书法梦——访中国著名书法家、中国书协理事、济南兰亭书法院院长张仲亭 [J], 本刊记者
4.书法家张嘉民 [J],
5.海南书法家系列(二)‖张绩2 [J], 望坡居士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张永和的体验性建筑
浅析张永和的体验性建筑N133028刘昱娇【摘要】本文通过对体验性建筑的概念以及张永和本人的建筑实践,来试图探寻体验性在张永和建筑设计中的表现。
全文围绕建筑空间设计中的身体体验、自然体验、城市体验来展开,并且对张永和的部分体验性建筑进行了介绍与分析。
【关键字】体验性张永和空间自然城市张永和曾多次强调“体验”这个词,从空间到建筑到城市,他的设计都在围绕着“体验”进行。
“体验”是张永和一个重要的设计方法,同时建筑的体验性也是他设计的出发点和不断探寻的方向。
一、体验性建筑在体验性建筑中所谈到的体验,是指参观者以自己的视角再建筑、景观、室内空间的独特体验。
不是走马观花的观光感受,而是指以一个参观者的角度去参与、共鸣。
从体验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体验作为活动,即由外部行为,也由内部行为来实现”。
同样,在建筑的空间体验行为中,大多数不仅是观者的内部心理活动也是外部空间环境刺激下的反应。
人对建筑的体验体现在很多方面,从一般的意义上来讲,首先体验到的是建筑的外在形式,比如尺度、比例、色彩、光线等,但是当去考虑这个建筑的本质因素,真正对建筑的本体产生的感触并非是单个元素的简单集合,真实的建筑体验是在与建筑的亲身接触中感受到的。
这正是在建筑这个外部空间环境下刺激所产生的最直观的感受。
在体验中发生的事件和生活感受件构成了建筑空间体验的本质内容。
建筑空间的体验因人而异,建筑师无法让所有人的体验都是一样的,但是建筑师作为建筑空间体验中的主导者,必须担负起把握主题方向的使命。
在张永和的建筑设计里,建筑的体验性始终贯穿其中。
从体验出发进行设计,最后再回归到体验的使用中,是张永和一直不断使用的设计方法。
具体到设计中,就是先验与体验周而复始,相互交叉的一个过程。
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创造出丰富而又吸引观者与使用者的建筑趣味。
二、张永和的建筑实践张永和1977年考入南京工学院建筑系,1981年赴美自费留学,先后在美国保尔州立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建筑系分别获得环境设计理学士和建筑硕士学位。
张琦超级表达课读后感
张琦超级表达课读后感读完张琦的超级表达课,就像给自己的嘴巴和脑袋来了一场超级升级大冒险。
以前我觉得表达嘛,不就是把心里想的话说出来就得了。
但上完这课才发现,这里面的学问可大了去了。
就像是一个隐藏在日常生活里的魔法世界,被张琦老师一下子给打开了大门。
张琦老师讲的很多点都特别接地气,让我忍不住一拍大腿说:“原来是这样!”比如说,在表达观点的时候要有清晰的逻辑结构。
以前我说话就像乱炖,各种想法搅和在一起,别人听着也是云里雾里的。
但是现在知道了可以用像“总分总”或者“问题原因解决方案”这样的结构来组织自己的话语。
这就好比是给我的话语搭建了一个框架,让我能把想法整整齐齐地摆放进去,这样听众就能够轻松理解我的意思了。
而且啊,关于如何抓住听众的注意力这一点,也让我收获满满。
以前我总是自顾自地说,根本不管别人是不是在听。
现在明白了得用一些小技巧,像讲故事、提有趣的问题或者抛出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数据。
这就像是在话语里藏了一个个小钩子,能把听众的兴趣一下子就勾起来。
我就想起有一次我给朋友讲旅游的经历,如果按照以前,我可能就平淡地说去哪儿了、干了啥。
但学了这个课之后,我先问他:“你知道有个地方,那儿的人每天早上是被孔雀叫声叫醒的吗?”他眼睛一下子就亮了,然后我再开始讲我的旅游故事,他全程听得津津有味。
还有在表达中如何让自己更有说服力这个部分。
这可不仅仅是声音大就行,而是要拿出靠谱的论据。
张琦老师举了好多例子,让我知道了无论是引用名人名言,还是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者一些客观事实,都能够给我的观点增加分量。
这就像是给我的话语穿上了一层坚固的铠甲,让别人难以反驳。
在与人沟通的时候,我也不再那么害怕会冷场或者词穷了。
因为张琦老师教了很多应对不同场景的话术,这就像是给我准备了一个装满工具的百宝袋。
遇到尴尬的时候,我就可以从里面掏出合适的“工具”来化解。
总之呢,这堂超级表达课就像是给我开了一个表达能力的外挂。
我感觉自己从一个表达小白,开始朝着表达小能手的方向迈进了。
张永和
张永和(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系主任,国际著名建筑师)张永和,男,1956年生于北京,1977年考入南京工学院建筑系(现东南大学建筑学院),1981年赴美自费留学,先后在美国波尔州立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建筑系分别获得环境设计理学士和建筑硕士学位。
他是中国著名建筑师、建筑教育家、非常建筑工作室主持建筑师、美国注册建筑师。
并担任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负责人、教授;同济大学“千人计划”教授;2002年美国哈佛大学设计研究院丹下健三教授教席;2005年9月就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建筑系主任。
2015年,在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招收建筑设计及其理论方向博士生[1] 。
中文名:张永和国籍:美国出生地:北京出生日期:1956年职业:艺术家,建筑学家,建筑师,教授毕业院校:东南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2]主要成就: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系主任主要成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艺术贡献奖非常建筑工作室主持建筑师入选日本《世界之建筑家581人》入选《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人物展开代表作品:十年大事记馆,《张永和/非常建筑工作室专集1、2》学位:硕士国外经历张永和于1981年赴美自费留学,先后在美国保尔州立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建筑系分别获得环境设计理学士和建筑硕士学位。
在校时获得美国建筑师协会和基金会奖金。
1984年毕业后曾在美国旧金山几家建筑设计事务所工作。
1985年开始相继在美国保尔州立大学、密执安大学、伯克利加大和莱斯大学教书。
其间曾在一系列国际建筑设计竞赛中获奖,如1986年荣获日本新建筑国际住宅设计竞赛一等奖第一名。
1988年荣获美国福麦卡公司主办的“从桌子到桌景”概念性物体设计竞赛第一名。
1988年荣获美国密执安大学W.桑得斯建筑设计教学研究奖金。
1989年成为美国注册建筑师。
1991年参加美国建筑师协会旧金山分会/旧金山建筑基金会主办的旧金山/洛杉矶3×3+9设计竞赛,获优胜奖。
同年,以“垂直玻璃宅”获日本新建筑国际住宅设计竞赛佳作奖。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蝴蝶的家》
2024/1/30
4
时代背景及文学流派
2024/1/30
时代背景
20世纪初,中国正处于社会变革 时期,新文化运动兴起,提倡科 学与民主,反对封建主义。
文学流派
燕志俊的作品受“五四”新文化 运动影响,属于现实主义文学流 派,注重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疾 苦。
5
《蝴蝶的家》创作背景及意义
创作背景
《蝴蝶的家》是燕志俊在20世纪30年代创作的一 篇散文。当时,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社会动 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作者通过描写蝴蝶寻找家 的过程,表达了对和平、安定生活的向往。
2024/1/30
25
阅读理解技巧指导与训练
阅读方法指导
介绍略读、扫读、精读等不同的 阅读方法,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 阅读目的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
2024/1/30
理解技巧点拨
针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 行理解技巧的点拨和指导,如通过 上下文推测词义、抓住关键语句理 解段落大意等。
训练题目设计
围绕课文内容,设计阅读理解训练 题目,包括选择题、判断题、简答 题等,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对蝴蝶生存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如极端天气事件增多、温度升高等。
2024/1/30
植树造林
通过植树造林恢复和扩大植被覆盖,为蝴蝶提供适宜的 栖息地和食物来源。
水源保护
加强水源地保护,减少污染排放,保障蝴蝶饮水安全。
减少人为干扰
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减少过度开垦和城市扩张对蝴蝶家 园的破坏。同时,避免在蝴蝶繁殖期间进行干扰活动, 保障其正常繁殖。
2024/1/30
22
06
语言知识点梳理与拓展
Chapter
张国龙《笔尖流出的故事》读后感
张国龙《笔尖流出的故事》读后感1. “哇,张国龙写的故事好有趣啊!”我兴奋地跟同桌说。
就像上次班级组织讲故事比赛,有个同学讲了个特别好玩的故事,大家都听得入迷了。
张国龙书里的故事也是,一打开就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那些文字就像一把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一扇扇通往奇妙故事的大门,难道不是超厉害的吗?2. “哎呀,书里的人物好像就在我身边呢!”朋友瞪大眼睛讲。
我记得有一次在小区里玩耍,看到一个老爷爷在给小朋友们讲过去的趣事,老爷爷讲得绘声绘色,小朋友们的表情也跟着变来变去。
张国龙笔下的人物也是这样鲜活,他们的喜怒哀乐仿佛能直接跳到我眼前,这是不是说明好的文字能让人物活起来呀?3. “哇塞,故事里的情节太吸引人啦!”我激动地对妈妈喊。
就像我看魔术表演的时候,魔术师一个接一个的神奇魔术,让我目不暇接。
在 《笔尖流出的故事》里,情节一环扣一环,像一条长长的锁链,紧紧锁住我的好奇心,这难道不像是一场文字的魔术秀吗?4. “嘿,你看这描写,跟真的似的!”同学指着书说。
我想起去郊外游玩的时候,看到田野里五颜六色的花朵,微风一吹,它们轻轻摇曳,那画面美极了。
张国龙的描写就像把这些美景都搬到了纸上,那些形容词就像画笔,把故事里的场景描绘得栩栩如生,这可不可以说他是用文字作画的大师呢?5. “哇哦,故事里的对话好有意思!”我开心地跟爸爸分享。
就像我和小伙伴们讨论游戏攻略的时候,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充满活力。
书里人物的对话也是,有争吵有欢笑,就像一群好朋友在聊天,这是不是意味着生动的对话能让故事像有了灵魂一样呢?6. “天呐,从故事里能学到好多东西!”我惊叹道。
就像我学骑自行车,一次次摔倒又一次次爬起来,最后学会了,懂得了坚持的道理。
张国龙的故事里也藏着好多人生的小道理,像一个个宝藏等我们去发现,这难道不像是一位智慧的老师在悄悄传授知识吗?7. “呀,书里的故事背景好独特!”我好奇地对姐姐说。
我去参观民俗博物馆的时候,看到那些古老的物件和介绍,仿佛穿越到了过去。
赏析张永和的山语间别墅
山语间别墅地处北京的北边怀柔县境内,属 于张永和早期经典作品之一
本质:建筑与环境的完美融合,中国山水诗意的完美 展现。追求更高精神层次的享受。
意涵:追求山水田园般的生活,享受只属于自然中的 宁静。
形式:完美的溶于环境之中,就地取材。建筑还原于 自然,对环境的影响限制在最低程度。玻璃和石材的结合 运用,使得建筑的开放性和内向性达到和谐统一。
2020 7:22:07 AM07:22:072020/12/16
• 11、自己要先看得起自己,别人才会看得起你。12/16/
谢 谢 大 家 2020 7:22 AM12/16/2020 7:22 AM20.12.1620.12.16
• 12、这一秒不放弃,下一秒就会有希望。16-Dec-2016 December 202020.12.16
•
6、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 泥块一 样任意 揉捏。 2020年 12月16 日星期 三上午 7时22 分7秒07 :22:072 0.12.16
•
7、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 。。20 20年12 月上午 7时22 分20.12. 1607:2 2December 16, 2020
•
8、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 20年12 月16日 星期三 7时22 分7秒07 :22:071 6 December 2020
•
9、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 强不息 。上午 7时22 分7秒上 午7时2 2分07: 22:0720 .12.16
• 10、你要做多大的事情,就该承受多大的压力。12/16/
山语间别墅模型
•
1、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1 2.1620. 12.16W ednesday, December 16, 2020
张永和山语间大师解读
建筑概况
该建筑位于北京远郊怀柔山中,基地是山脚下 废弃的梯田。山坡的方向是东高西低,南面为 南北向山坡,坡上有数棵白桦树。建筑部分所 覆盖的山坡高差2m。 业主潘石屹夫妇修建的目的是周末到这里与友 人相聚,享受山林野趣。
功能分析
二层平面图
一层平面图
建筑坐东朝西,为满足业主眺望山色的要求,将主 要立面设为西立面。 住客厅以及花园有较好朝向,两间主卧室一间朝南, 面向内院有较好视野,一间朝北,私密性较好。卫 生间及厨房等辅助空间位主要于北侧。
张永和山语间大师 解读
——张永和作品分析
张永和 简介
张永和,中国建筑师,建筑教育家, 非常建筑工作室主持建筑师 ;美 国注册建筑师;美国伯克利加利福 尼亚大学建筑系硕士;北京大学建 筑学研究中心负责人、教授; 2002年美国哈佛大学设计研究院 丹下健三教授教席;2005年9月就 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建筑系 主任。
立面图
立面图
建筑立面多采用水平长窗,根据建筑空间 的私密性程度变化,窗户的高度形式也有 所变化,实虚结合,使得室内外空间界限 模糊,建筑与环境积极融合。 作品比较交通流线
该流线为树状,即以一条主要交通为主干向前延伸,分支 依次外延。 主人起居与客人起居流线分离,互不打扰。
空间私密性分析
地面高度随坡地地形层 层上升,私密性也逐步加强。
空间形式分析
在山语间中,开敞的大空间并未被分割成小空间,而是 被以厚墙形式出现的家具、储藏间、厕所等小空间分割 厚墙的高度未达到顶棚,所以不破坏大空间的完整性, 形成了屋中屋,富有动感。
屋中屋的概念通过屋面上突出的阁楼被进一步 延伸。三个阁楼是客人卧室,坐落在不同高差的厚 墙上,形成了梯田与山坡写意的重建,同时给人以 与风景独处的机会。
张永和 山语间别墅分析
• • •
刚做建筑师时,张永和就认为,建筑设计者应该像小说家那样深入细致地观察生活,像人类学家那样研 究人们活动的每个细节及其意义,来仔细体察人们的活动与人造环境的相互关系。 张永和说他不喜欢地标性建筑,他说:“我就想盖为了生活的房子。” 张永和:"我想生活在一个文化的中心,而不是一个文化的边缘"(引自《时尚》杂志1997年对张永和的 报导)。
• 非常建筑工作室
• 成立于1993年,非常建筑工作室的名字是与张永和紧紧地“捆绑”在一起的,就知名度而言, 或者可以说张永和的声名已经涵盖了他的工作室。这是一个建制、模式和作品都异常模糊神 秘的为国内仅有的私人建筑研究、设计机构。张永和曾清晰地表述过非常建筑工作室的学术 姿态,即“不认为商业实践存在着一个一成不变的模式,更认为建筑的进化建立在不懈的 严谨的反思和实验的基础上”。虽然在漫长发展过程中,非常建筑工作室经历了工作重心从 纯概念到概念与建造关系的转移,但是对建筑语汇的拆解与思辨始终是其坚定的生存信念— —思辨的乐趣、变的乐趣、质疑的乐趣,甚至建造过程的乐趣,都远远胜过建成品的成就感。 从这个意义上说,张永和及其工作室与眼下那些以商业成功为惟一目的的建筑师事务所之间 在理念上存在着巨大差异,同时也与那些着意追随西方流行思潮的建筑师、评论家和媒体有 着巨大差异。
• •
立面分析——柱子 工字钢柱是山语间立面构成的一个重要因 素。尤其是建筑的西立面(主入口方向), 一排长长的柱子把建筑挑出的屋檐托起, 这构成了建筑一种安静柔美的动势。山色、 夕阳、长檐、柱子、平台、闲人、一把椅 子,创造出一个恬淡优美的意境!主人端坐 于空灵、清逸之中,城市的喧嚣抛掷云霄。
泰安蓝海御华大饭店篆刻对联
泰安蓝海御华大饭店篆刻对联
【原创版】
目录
1.泰安蓝海御华大饭店对联的背景和意义
2.对联的内容和形式
3.对联的创作过程和特点
4.对联的价值和影响
正文
泰安蓝海御华大饭店是一家位于山东省泰安市的豪华酒店,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优质的服务吸引了众多游客。
为了提升酒店的文化氛围,酒店决定邀请当地的书法家为其创作一副对联。
这副对联的内容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这是一句取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登鹳雀楼》的诗句,寓意着在蓝海御华大饭店,游客可以结交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让距离不再成为沟通的障碍。
在对联的形式上,书法家采用了篆刻的方式,将字体刻在红色的纸面上,再贴在酒店的正门两侧。
这种形式既展现了中国传统书法的魅力,又增加了对联的艺术价值。
对联的创作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书法家首先需要对诗句进行理解和把握,然后选择适合的篆刻字体,最后将字体一笔一划地刻在纸上。
在整个过程中,书法家需要保持极高的专注力和技艺,才能确保对联的质量。
这副对联在蓝海御华大饭店的展示,引起了游客和当地居民的关注。
大家纷纷表示,这副对联不仅提升了酒店的文化气息,还增加了泰安市的文化底蕴。
许多游客还特意在对联前合影留念,成为了酒店的一大景点。
总的来说,泰安蓝海御华大饭店的这副对联,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展现了中国传统书法的魅力。
张好古的故事(一)
张好古的故事(一)张好古的故事1. 张好古的背景信息•张好古,一位资深创作者,活跃于文学界多年。
•他有着丰富的创作经验和独特的写作风格。
•张好古以其精湛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深刻的思考见长。
2. 张好古的成名之路•张好古年少时便展示出卓越的文学才华。
•他在高中时期就开始撰写优秀的诗歌和散文作品。
•张好古的作品通过众多文学比赛获得佳绩,受到文学界的关注。
3. 张好古的代表作品《时光之舞》•这是张好古的处女作,获得了极高的赞誉。
•《时光之舞》以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深刻的哲理思考,赢得了读者们的心。
•这部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国际文坛上也有不错的声誉。
《思考的艺术》•这本畅销书是张好古的代表作之一。
•《思考的艺术》探讨了思维的本质和创造力的培养方法。
•读者们通过这本书学习到了如何进行深入思考和创意产生的技巧。
4. 张好古的创作理念和影响•张好古坚信创作是灵感与毅力的结合。
•他鼓励年轻创作者要保持热情和持之以恒的创作态度。
•张好古的作品激励了许多读者和创作者,影响深远。
5. 张好古的未来展望•张好古仍在不断探索新的创作领域,不断挑战自我。
•他计划出版一本描写城市生活的长篇小说,展示出他对现代社会的思考和洞察力。
•张好古相信,创作的道路无止境,他将一直坚持创作下去。
以上是关于张好古的故事,他作为一名资深的创作者,通过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深思熟虑的作品,为读者们提供了独特的观点和思考。
他的故事将继续激励着更多的人去追求艺术的道路。
6. 张好古的创作过程•张好古的创作过程常常充满挑战和探索。
•他喜欢在静谧的环境中沉思,寻找创作的灵感。
•张好古经常通过阅读、观察和思考来拓宽自己的视野。
详实的笔记•张好古在创作过程中总是保持详实的笔记。
•他记录下所见所闻,以备日后写作之用。
•这些详实的笔记为他的作品提供了充分的素材和细节描写。
精心的构思与策划•张好古在写作之前会精心构思和策划。
•他对作品的结构和情节进行周密的规划,确保故事的内在逻辑和张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获得荣誉
• 美国金钥匙荣誉协会终身会员1982张永和 • 美国建筑师协会/基金会奖学金1983-84 • 美国伯克莱加利福尼亚大学:Bakewell&Brown和 Bakewell&Weihe建筑画奖1984 • 美国建筑师协会印地安那波利斯分会“纸上建筑”竞赛荣誉奖 1986 • 日本新建筑国际住宅设计竞赛一等奖1986 • 美国密西根大学:WalterB.Sanders设计教学研究奖金1988-89 • 美国“从桌子到桌景”概念性物体设计竞赛一等奖1988 • 日本新建筑国际住宅设计竞赛佳作奖1991 • 美国建筑师协会旧金山分会/旧金山建筑基金会:旧金山洛杉矶 3X3+9设计竞赛获胜者1991 • 美国纽约建筑联盟:青年建筑师论坛奖1992 • 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STEEDMAN建筑旅行研究奖金(去欧 洲、亚洲考察一学年)1992-93 • 作为8名中国建筑家之一入选日本《世界之建筑家581人》1994
平常建筑与非常建筑师
• 张永和被认为是中国最早获得国际声誉的建筑师之 一。 • 张永和与“非常建筑”一开始就坚定了以重学术研 究、以实验思辨为主导的基调。他不认为商业实践 存在一成不变的模式,更倾向于相信建筑的进化是 建立在对建筑理念不懈、严谨的反思和实验的基础 之上。这一点令他成功地跳脱于其他注重商业作品 的建筑师,获得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重视。 • 唯物主义 受中国传统四合院及瓦顶窄巷的启发, 张永和与非常建筑把UCCA的大展厅改造为六个胡同 式的模块,每个模块代表张永和建筑创作的一个维 度:居住、建造、城市化、传统、感知和文化。
出版著作
1997
2002
1997年出版《非常建筑》作品专集,2000年出版《张永和/非常建筑工作 室专集1、2》。张永和 在国内的学术刊物上多次发表学术文章,并先后在法国的《今日建筑》, 意大利的《瞬间艺术》,日本的《新建筑》,《空间设计》,西班牙的2G, 美国的《进步建筑》及《建筑》,韩国的《空间》,《韩国建筑师》,英 国的《世界建筑》,《AA档案》等杂志及美国的《慢空间》一书中发表作 品及文章。
1.4建筑材料的运用和细部处理
张永和对土木材料的运用 有着很大的兴趣。而山语 间作为他早期的建筑成品, 就表现出了他对土木材料 的探索。采用了当地的青 灰色石材铺地、木制楼梯、 木制框架、砖墙等等。这 些材料在山语间中是合适 的,因为周围的环境是一 片山色。这些建构的材料 源与自然,具有良好的 “生态性”,建筑还原与 自然,对环境的影响限制 在最低程度。
“ 四 合 院 ”
土宅”首层只面向庭院的大面积玻璃窗,中庭既营造 出传统四合院的私密性,又有山林野趣的幽境
“
内外空间的过渡
柱的运用使内外 空间自然过渡
玻璃立面使 内外空间渗 透 柱与玻璃使二 分宅的内空间 与中庭似分却 合
材料的特色
二分宅的基本建造材料 为混凝土,土,木,玻 璃 。
材料的选择基于朴素 的生态观念,希望 主要选用天然材料 ,并且都可以降解 或重复利用。
张 永 和
,“无论类型规模,非常建筑工 作室在1996年到2002年尝试着建筑 了一百一十多次。其中大多都未 能进入真正的建筑阶段,即未能 实施。接近完成的案例,如本书 中的二十一个,是相对的少数” 。 --张永和《平常建 筑》
简历
张永和,男,1956年生于北京。 1977年考入南京工学院建筑系(现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1981年赴美留学,并获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 校建筑系硕士。 他是中国著名建筑师、建筑教育家、非常建筑工作室 主持建筑师、美国注册建筑师。 并担任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负责人、教授; 2002年美国哈佛大学设计研究院丹下健三教授教席; 2005年9月就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建筑系主任。
对时下一些热门建筑的观点
• 当下遍布中国城市的浮夸建筑风格。央视新大楼、国家大剧院、鸟巢、 水立方、苏州“秋裤”大楼……这些饱受争议的、立志成为地标性建 筑物的作品被张永和在凤凰卫视(微博)的节目当中调笑为“嘶叫的建 筑” • 建筑本身有它的核心价值,它好用与否,同环境城市的关系如何,工 程方面巧妙与否(都需要平衡)——但现在有时候是矛盾的。看上去挺 闹腾,里头的骨架特别陈旧,有时候还牺牲了基本的舒适。”他说。 建筑师举了通州“天子大酒店”的例子。这个十层高的建筑把正立面 做成了三个“福禄寿”老神仙的模样,被网友戏称为“世界上最恶心 的建筑”。“据说里面总统套间的窗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这么大,因为那正好是寿桃 的位置!”张永和恶搞的劲儿上来了,“我倒很愿意去住一下,因为 实在太荒谬了!” • “建筑好看难看,其实从建筑学角度来说并不是最靠前的一件事 儿,因为建筑首先是从便利、舒适层面上改善人的生活环境。”他对 记者说,如果讲究视觉形象,雕塑这个艺术形式就是专门为此而存在, 那是更好的表达方式。 • “建筑最本质的,其实是(给人以)不同空间、不同时间里的体验。” 他说。 • 在张永和眼中,建筑给人们提供的空间感受才是最本质的,才是 建筑应有的“唯物”。但今天的业主却想使自己的建筑成为最醒目的、 最代表性的那个——这就完全与实实在在地做好人居工程的精神背道 而驰,与他心目中的“唯物主义”背道而驰。
山语间别墅 中国·北京·远郊怀柔山中
· 张永和的建筑思想随着建筑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以及顺
应全球化趋势和当代中国资本主义化与城市化双重进程,不 断发生着变化和调整
· 在1996年以前,可以作为第一个阶段,他所主张的是叙 事建筑,以及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特征的院落空间的探索,在 这期间的方案,纸面工作多于实际工作,对于建筑意义的探 讨多于建筑作为一个动词的关注。在实践过程中,建筑师不 可避免地卷入到对建造方式,材料和构造的关注。
青灰色石材 木质楼梯 木制家具 砖墙
玻璃和石材的结合运用,使得建筑的开放性和内向性达到和谐统 一,有松有驰,张合自如,建筑随着自然的呼吸而呼吸,人随着 建筑的呼吸而呼吸。
2.建筑评价
1997 年之后建筑与基地、建筑 与城市或自然风景之间的关系 成为张永和与非常建筑工作室 所关注的核心问题 . 而对于张永 和而言真正意义上完整的设计 和建造的过程便是从山语间这 个项目开始的。山语间成功地 建立了地形与建筑之间相互制 约又相互激发的关系。 从设计理念而言,山语间蕴 含了十分丰富的设计思想。但 同时,也正因为如此,山语间 在建造,等诸多方面非常不成 熟,从建成的结果来看,建筑 细部的处理很少,几乎没有。 但种种这些,都是作为一个实 验建筑师不可避免的过程,我 们不应过多地用实践建筑师的 标准去苛刻要求实验建筑师。 因为这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 促进的关系。少了其中的任何 一方,中国的建筑界都无法健 康的成长
夯土墙
• 土的基本形态是 两个L形平面,凸 字形立面的墙, 与山体围合成山 地院落。
• 夯土墙——建筑 群中利用当地建 筑资源的最好实 例。
柿子林会馆
中国-北京-昌平
重庆中试基地
中国-重庆-长江南岸
谢谢!!!!!
• 设计的本质是改善生活 • 我国建筑发展势头特别猛,就好像积攒了几十 年或者更长时间后一下子爆发出来的能量,有 想象力、创造性等等。但是,建筑不是艺术, 它属于设计领域,有很高的技术性。现在的中 国建筑存在着建筑师对建造技术知识掌握不足 等情况,我们认为这种情况不容乐观,它可能 导致中国建筑遇到发展瓶颈。 • 例子,比如在环境保护方面,中国能不能做 出节能减排的好建筑?同时还有形式上的创新, 这些都是非常有挑战性的。
外部空间特色
与环境的高度融合,人工建 筑与自然的协调是二分宅外 部空间最主要的特征。
分的建筑与二分的山二岭围 合成的内敛空间是民族建筑 的表征。
分裂之屋可调节角度的广泛 适应性使外部空间更加灵活 。
“山 水” 意 境
这栋建筑从当中被分 成两半,藉以引入了 不同的景致、空间, 也带入了“山水”意 境。水的部分,有条 小溪直直地登堂入室, 在入口的玻璃地板之 下粼粼闪光
· 1997年之后建筑与基地、建筑与城市或者自然风景之间 的关系成为张永和与非常建筑工作室所关注的核心问题,而 对于张永和而言真正意义上完整的设计和建造过程便是从山 语间这个项目开始的。
1、建筑分析 1.1概况
建造时间:1998年 建筑面积:430平方米左右 位置:北京远郊怀柔山中 用途:与有人相聚,共享山林野趣 结构:刚梁柱结构,原有梯田的档土石墙被重 砌,是这个空间为数不多的几堵围护墙。空间 其他的截面均用透明玻璃构成,使得周围山色 一览无余。 · 主人:潘石屹 他以前卫著称,被看做是当今中国最 · · · · · 活跃、最具有鲜明个性的房地产领袖之一。作为 SOHO中 国董事长,他开发的项目均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 此外, 他对待生活与事业的乐观、机变与坦率,也使得他成 为一 个公众典范,媒体红人,是拥有最多微博粉丝的房地 产界 人士。
建筑有一个特定而明确的功能:建立人与自然景观之间的关 系,具体而言是人与中国山水之间的关系。山语间中水平长 窗的设计正是试图以国画的构图强调出窗外景色的中国性。
1.2建筑与场所
别墅座落在北京远郊怀柔县境 内,翻过了长城,就在长城的 脚下。该基地位于山谷的坡地 上,地势东高西低。南面为南 北向山坡,种植数棵白桦树。 建筑覆盖的山坡高差达2米。 北侧与当地原有的数栋砖结构 民房之间以一堵挡土墙分隔。
设计理念
在中国建筑界,张永和比一般的先锋建筑师要主流些,但仍 在主流的边缘。用著名媒体人洪晃的话来说,张永和相比起 很多设计师来所不同的,就是能把自己的设计理念完全贯彻 到建筑的设计当中去。在注重环保、环境、回收利用的今天, 张永和以一种低调的态度,去实现着自己“建筑以人为本, 建筑为人服务”的设计理念。在他的建筑设计当中,尊重传 统,注意建筑与周围环境的融合,倡导建筑与环境的对话, 而且在环保方面和材料的选择,以及不浪费的设计理念,统 统展现在了他所设计的建筑里面。 他强调建筑设计应该从生活的经历和感受出发,而不 是从抽象的定义和概念出发,强调设计的全过程比设计的最 终结果要重要得多。 他对梁思成一代和中国当代建筑的批评,就可以清晰 地看到其西方传统建筑观的立足点,即他认为近代以来的中 国建筑对立面过度重视,忽视对空间和材料的探索。 他认为建筑的目的是为改善人们的生活,而事业并非 是生活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