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和二分宅cad模型
张永和-生态建筑
张永和虽然没有专门的对生态建筑进行研究,但不管是设计理念,还是设计 作品上的表达都能体现自然与建筑融合,生态建筑化,人工环境自然化等生 态建筑的部分。我相信每个伟大的建筑师都会在建筑与生态环境,建筑与周 边环境,内部空间外部空间的塑造上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与创造。
土宅 远洋艺术中心 深圳润唐山庄集合住宅 2002 东莞 石排镇政府大楼 2005 内蒙古 游客中心 2004 北京柿子林会所 2004 河北教育出版社大楼
长城脚下的公社— 长城脚下的公社— 土宅
•深圳润唐山庄集合 住宅
张 永 和
中国建筑师 中国建筑师 建筑教育家 建筑教育家 非常建筑工作 室主持建筑师
美国注册建筑师 美国注册建筑师
美国伯克利 美国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建 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建 筑系硕士; 筑系硕士;
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负 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负 责人、教授; 责人、教授;
远洋艺术中心
• 远洋艺术中心是一个工业厂房 改建而成。
建筑材料是一个可回收利用, 建筑也可以回收利用 建筑的本质是空间,张永和改 变了空间的一种组合,但只用 了少许变动,我觉得这也是一 种可再生,也是一种生态建筑 的一方面。
深圳润唐山庄集合住宅
生态建筑应该是一个 广义的,除了选材或 做法,设计手法其实 可以很生态,与大自 然的一种融合和亲近 建筑给人一种回归大 自然的心理感受也是 一种生态建筑,不仅 仅指节能等方面
•
润唐山庄集合住宅采用了 屋顶花园,保温隔热,减 少能源的使用,另一方面 屋顶花园还能给人春意盎 然,回归大自然的感觉, 从人的心理上讲这种设计 也是属于生态建筑的一部 分。
2002 东莞 石排镇政府大楼 石排位于珠江三角洲,是广东省东莞市的三十三个镇之一。 当地气候炎热而潮湿。镇政府的设计针对地方气候特点, 发展基于气候的地域建筑学。这种针对气候的建筑学随着 80年代空调的广泛使用已逐渐消失。建筑被切开为三个 薄片以形成好的空气流通;南向的柱廊既作为遮阳又创造 政府形象;而顶层的水平遮阳则减少屋面的辐射热,同时 又限定了薄片间的公共空间。
长城脚下的公社之二分宅(张永和作品)
中国现代民居
长城与走廊年代相差2000多年,但二者的建筑 形态同是取材于大自然,臣服于大自然。二者 的演绎及选材当然因时代不同而各异,但与大 自然共存相互辉映的精神则是一致。 夯土在中国是相传已久的建筑形式之一,除了 减少环境冲击的优点外,还具有隔热隔音的功 效,使房屋冬暖夏凉。利用结合传统建筑的方 式,我们表达了对创造现代中国民居的企图, 而非陷落于盲目仿效古建筑形象的窠臼中。
层 叠 的 山 峦 景 色 ,
到 达 水 关 长 城 景 区 。
出 城 约 六 十 公 里 ,
沿 路 是 密 集 的 城 市 外 围 建 筑 。
出 北 京 上 八 达 岭 高 速 往 北 ,
长城脚下的公社
时间:开始运作于2000年9月,至2002年4月,一期住宅分别进入
完工精装阶段。 建筑师:首期开发的12栋别墅的建筑师——12位全部来自亚洲国 家、年龄在三四十岁、被誉为“正在向大师迈进、最有希望崭露 头角”的亚洲青年建筑师。 主旨:建造一个私人住宅的当代建筑博物馆,并且希望通过这个 具有实验性的举动,影响中国一代的建筑师、开发商和消费者, 为我们新生的“年轻”国家在当代建筑的发展上做出贡献。 要求:对这些未来的建筑大师,投资方的设计任务书除了用地与 用材(希望建筑师用当地可以找到的材料)的限定外,几乎再没 有什么条条框框。
中国位于北半球, 夏季多东南风,冬 季多西北风。北二 分宅的起居室交往 与展示功能较南 面餐厅要求高,所 以对采光及通风要 求也高。
夏季空气对流通风
h
h26ຫໍສະໝຸດ 采光北京地区冬至日正午太阳高 度大约26度。 北面作为交往主要场所,为 了满足冬季的采光要求,二 分的设计使北面采光良好。 相比之下,背光的南部宅自 然光并不理想,考虑到其功 能主要为日常起居,人工光 应用较多,正弥补此缺憾。 从采光角度看建筑师对南北 的功能布局的确是匠心独运。
浅析张永和的建筑实践
浅析张永和的建筑实践了解当代中国建筑发展及其与西方建筑学界的交流,张永和是一个不可绕过的中国建筑师。
本文选取两例由非常建筑创作的实验性建筑以及一本由张永和创作的专著,希望能够浅要讨论关于张永和的建筑实践。
标签:张永和;实验性建筑;建筑写作;非常建筑1、概述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始动,带来了举国上下经济、文化的突变发展,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以及面向西方世界的思想文化交流。
与此同时,建筑设计界也同样在寻求着存在于建筑中的意识形态的突破,活跃于当时建筑界的独立建筑师们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实验性的建筑设计语言。
张永和作为一位长时间活跃在中国当代建筑界的独立建筑师,其作品实践是对整个中国建筑界的一个目击和总结的过程。
作为建筑师的张永和,自从1977年在南京工学院(今东南大学)学习建筑学,真正接触到建筑学理论知识的熏陶则是后延至十余年后的加州伯克利的建筑学教育。
而在数十年的建筑学实践中,张永和一直保持着将实验性建筑作为他的建筑学主张,早期在欧美国家通过参与竞赛并获得部分奖项,这也激励着当时尚处学生时代的当下青年建筑师的建筑野心;而后来张永和大部分实践更多是为了将其在教育过程或者理论探讨中提出的设想体现于实际项目。
而张永和面向公众流传比较广泛的项目则有长城脚下的公社和最近的展览建筑“砼器”两个项目。
作为建筑学者的张永和,在对自己的设计思路以及对其学生的教导过程中这样归纳到:“建筑旅行中最好帶上以下三样工具同行:1.写作;2.把一个局部或一个细节作为设计的起点;3.绘图必须具体,要注意细部表达。
”而这其中,张永和在国内业界十分领先的开始了有关建筑的写作探索。
与其说建筑实践是建筑师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促成的实际表达,而写作则更多时候在建筑实体的实践之余,进行“笔耕”,从而达到许多建筑理念的未建成表达。
《绘本非常建筑》这本著作则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张永和的一部分对某些不能付诸实践的建筑理念表达,而擅长写作的建筑师也是在目前国内建筑市场中十分稀缺的一类建筑师类型。
长城脚下的公社之二分宅(张永和作品)
使山地得以延续。
森林小屋——古谷诚章(日本)
这个项目使用的是当地的原材,但通过新颖的建 筑方式形成了独特的空间。从立着不少垂直口子 的房间望出去,人们能看到他们所拥有的景色的 每个不同层面,产生景随人移的效果。
本报告是严格保密的。
双兄弟——陈家毅(新加坡)
本建筑的设计与所处的自然环境密切结合,用当地的 石材作为主要材料之一。住宅的量体是以一个较大的 建筑物与一个较小的附件小心的配置于山谷的基地当 中,两者成L字形,这有助于房屋与自然的密切结合。 厨房与餐饮空间在小量体内位于北侧的陡崖边,并且 与主建筑成45度角。
怪院子——严迅奇(中国香港)
本案以传统的合院住宅为主体,提出两种不同角 度的"误读"方式。基本上,配置从正统的方场空 间,转而以配合基地地势特性与视线方向性而加 以调整。概念上,则维持了传统中庭属性——以 平淡而内化的环境提供一个舒适且具私人领域感 的空间,同时以开放社交空间的手法,引进外界 浑沌的环境来消灰原有的空间感。
穿
营
以
绵
层
到
出
沿
出
进
过
造
及
延
叠
达
城
路
北
入
风
出
春
在
的
水
约
是
京
了
景
特
天
山
山
关
六
密
上
亚
区
意
深
脊
峦
长
十
集
八
洲
,
的
灰
线
景
城
公
的
达
建
北
色
张永和的建筑与跨界之旅
张永和的建筑与跨界之旅15建二周丹 150407241.简介张永和1956年出生于北京,父亲是“设计了半个北京城”的张开济老师——是设计了革命历史博物馆、天安门观礼台、钓鱼台国宾馆的建筑大师。
建筑世家的耳濡目染下,让他走上了建筑设计的道路,于1978年考入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建筑系学习,1983年前往美国留学,现任建学建筑与工程设计所非常建筑工作室主持建筑师,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张永和被称为“中国现代主义建筑之父”,他创造了中国当代建筑界的许多个第一。
他是改革开放以后第一批出国留学学习建筑学的,但只有他回国开设了第一家独立的个人事务所;第一个把“解构主义”介绍给中国建筑界的人;第一个在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上展出作品;第一个在国际著名院校担任要职;第一个担任有“建筑界诺贝尔”奖之称的普利兹克建筑评委的中国人;第一个涉足家居、饰品、服装设计等领域并与国际高端品牌合作的中国建筑师。
2.设计理念在中国建筑界,张永和比一般的先锋建筑师要主流些,但仍在主流的边缘。
用著名媒体人洪晃的话来说,张永和相比起很多设计师来所不同的,就是能把自己的设计理念完全贯彻到建筑的设计当中去。
在注重环保、环境、回收利用的今天,张永和以一种低调的态度,去实现着自己“建筑以人为本,建筑为人服务”的设计理念。
在他的建筑设计当中,尊重传统,注意建筑与周围环境的融合,倡导建筑与环境的对话,而且在环保方面和材料的选择,以及不浪费的设计理念,统统展现在了他所设计的建筑里面。
他强调建筑设计应该从生活的经历和感受出发,而不是从抽象的定义和概念出发,强调设计的全过程比设计的最终结果要重要得多。
他对梁思成一代和中国当代建筑的批评,就可以清晰地看到其西方传统建筑观的立足点,即他认为近代以来的中国建筑对立面过度重视,忽视对空间和材料的探索。
他认为建筑的目的是为改善人们的生活,而事业并非是生活的全部。
如果建筑给人们带来特别好的视觉经验,当然很好。
二分宅 张远军 夏秦锐
空间赋予变化和对比,从一层往上,是全封闭的走廊,进而步入较为宽敞 的二层卧室;出卧室便是观景平台,
这一闭一敞的对比使人最大限度的感受立于平台视野的广阔。
混凝土
6、建筑材料
混凝土
建筑采用混凝土条形基础,条形基 础的完成面表达木模板的水平线条 和木纹痕迹。一层地面采用青石板 ,但在条形基础上表面保留水泥地 面做法。
◎二分宅(山水间) Split House 经典工作室案例分析
13风景园林 夏秦锐 张远军 张芹
目录
11、建筑师简历 2、区位条件 3、内空间: 形式与功能分析
(1) 流线分 析 (2) 通风 (3) 采光
4、外空间: 建筑外空间特色
(1) “山水” 意境 (2) 内敛气 质 (3)“ 四合院” (4)“ 观景台” (5)“ 二分” (6) 分裂
景观条件:周围是茂密的山地森林风
光。
光照条件:北京地区位于北半球,阳
光由南方照向北方。而二分宅西南面紧 邻山岭,使其成为背光面。
坡度条件:位于山地地区,坡度较大
。
2.2 条件
二分宅在形态上,一分为二,呈“v”字形。增强左右两体块的独 立性。 面向小溪和山岭,拥抱自然,加强与自然的联系。
3、内空间:形式与功能
形式与功能分析
之功能
二层
北部和一层相同,是会客的部分及露台。 南部和一层相似,比较私密,在安静的位置安排卧
室,紧挨卧室设置露台。可观景及休息。
门厅与起居室起 连接作用,是空 间的一种过渡。
立于二楼全 敞开式露台 极目远眺, 山峦美景尽 收眼底,满 足陶冶心灵 需求。
二楼卧室四周以实 墙围合,满足安全 感与私密性要求。
分裂仅是弹性建筑的多种状态之一,二分宅配合不同的地形,
浅析张永和的体验性建筑
浅析张永和的体验性建筑N133028刘昱娇【摘要】本文通过对体验性建筑的概念以及张永和本人的建筑实践,来试图探寻体验性在张永和建筑设计中的表现。
全文围绕建筑空间设计中的身体体验、自然体验、城市体验来展开,并且对张永和的部分体验性建筑进行了介绍与分析。
【关键字】体验性张永和空间自然城市张永和曾多次强调“体验”这个词,从空间到建筑到城市,他的设计都在围绕着“体验”进行。
“体验”是张永和一个重要的设计方法,同时建筑的体验性也是他设计的出发点和不断探寻的方向。
一、体验性建筑在体验性建筑中所谈到的体验,是指参观者以自己的视角再建筑、景观、室内空间的独特体验。
不是走马观花的观光感受,而是指以一个参观者的角度去参与、共鸣。
从体验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体验作为活动,即由外部行为,也由内部行为来实现”。
同样,在建筑的空间体验行为中,大多数不仅是观者的内部心理活动也是外部空间环境刺激下的反应。
人对建筑的体验体现在很多方面,从一般的意义上来讲,首先体验到的是建筑的外在形式,比如尺度、比例、色彩、光线等,但是当去考虑这个建筑的本质因素,真正对建筑的本体产生的感触并非是单个元素的简单集合,真实的建筑体验是在与建筑的亲身接触中感受到的。
这正是在建筑这个外部空间环境下刺激所产生的最直观的感受。
在体验中发生的事件和生活感受件构成了建筑空间体验的本质内容。
建筑空间的体验因人而异,建筑师无法让所有人的体验都是一样的,但是建筑师作为建筑空间体验中的主导者,必须担负起把握主题方向的使命。
在张永和的建筑设计里,建筑的体验性始终贯穿其中。
从体验出发进行设计,最后再回归到体验的使用中,是张永和一直不断使用的设计方法。
具体到设计中,就是先验与体验周而复始,相互交叉的一个过程。
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创造出丰富而又吸引观者与使用者的建筑趣味。
二、张永和的建筑实践张永和1977年考入南京工学院建筑系,1981年赴美自费留学,先后在美国保尔州立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建筑系分别获得环境设计理学士和建筑硕士学位。
张永和 山语间别墅分析
• 非常建筑工作室
• 成立于1993年,非常建筑工作室的名字是与张永和紧紧地“捆绑”在一起的,就知名度而言, 或者可以说张永和的声名已经涵盖了他的工作室。这是一个建制、模式和作品都异常模糊神 秘的为国内仅有的私人建筑研究、设计机构。张永和曾清晰地表述过非常建筑工作室的学术 姿态,即“不认为商业实践存在着一个一成不变的模式,更认为建筑的进化建立在不懈的 严谨的反思和实验的基础上”。虽然在漫长发展过程中,非常建筑工作室经历了工作重心从 纯概念到概念与建造关系的转移,但是对建筑语汇的拆解与思辨始终是其坚定的生存信念— —思辨的乐趣、变的乐趣、质疑的乐趣,甚至建造过程的乐趣,都远远胜过建成品的成就感。 从这个意义上说,张永和及其工作室与眼下那些以商业成功为惟一目的的建筑师事务所之间 在理念上存在着巨大差异,同时也与那些着意追随西方流行思潮的建筑师、评论家和媒体有 着巨大差异。
2.5.建筑结构形式
• 钢梁柱,砖墙,石墙山语间在结构与建构上,于宾纳菲尔德的建筑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张 永和在《平常建筑》这本书中提到:“已故建筑师宾纳菲尔特的毕生工作在于把平常的建造 方法与形态关系推向极致如果能把一个典型的宾纳菲尔特住宅一拆为二,得到的会是一个严 谨的砖结构和一个严谨的玻璃维护钢结构。 • 显然,山语间在结构方面也试图遵循着这一逻辑。西立面屋檐下承重的工字形钢柱与只起维 护作用的玻璃门窗在窗棱的位置对应但却与其有一定距离。以提示内部结构框架与外部围护 墙之间的分离。整个钢框架体系中的柱,主梁和次梁都采用型号不同的工字钢,以寻求语言 上的纯粹和统一。
• •
立面分析——柱子 工字钢柱是山语间立面构成的一个重要因 素。尤其是建筑的西立面(主入口方向), 一排长长的柱子把建筑挑出的屋檐托起, 这构成了建筑一种安静柔美的动势。山色、 夕阳、长檐、柱子、平台、闲人、一把椅 子,创造出一个恬淡优美的意境!主人端坐 于空灵、清逸之中,城市的喧嚣抛掷云霄。
张永和·土宅
张永和
【土宅】
土宅也叫山水间,也叫二分宅。从三个名字的字面意思我 们可以推测出:这是一个地域文化浓厚的建筑,它在形式上采用 了两分的布局。 张永和在自著《平常建筑》中这样
首先是建筑的一分为二 。建筑拥抱着山谷,与山体形成庭 院的围合;这是第一个二分。 第二个二分是反映了传统四合院住宅类型从城市肌理到自 然风景中的转化:胡同环境里由四面建筑围合的庭院,在山水中 演变为只需两面建筑的院落,因为自然已经围合了另外的两面。 这是一个保持了传统内向性但已是半建筑半自然的院。溪水通过 它,在门厅的玻璃地面下出宅而去。人们进入门厅,同时也意味 着从溪上走过。自然的空间、景色和人造的建筑空间和景观或交 替或融合着。
除了二分之外,土宅最大的 特色是它的建造方法: 它的结构体系由胶合木框和夯 土墙组成。它是中国传统土木建 造的当代诠释,希望对环境的影 响能限制在最低限度。保温隔热性 能良好的夯土墙可形成冬暖夏凉的 舒适室内环境。 土宅多方面地尊重传统但不是 对传统的模仿,是回答什么是当代 中国建筑的一次尝试。
阳台环境——
二分的院落环境和
尺度十分宜人
室内空间展示结构
的
朴实之美
但也不忘“天人共乐”的居 住原则,体现传统中的人文关怀。
材质
[室外]:夯土墙 胶合木框 黑色的直跑铁楼梯 青石板(院子铺装) [室内]:黑色瓦光的毛石块地板(起居室) 木地板(卧室) 白色家具、原木家具 墙体无装修,天花板为木板
材质
[室外]: 锈色的褐色钢材 染成褐红色的混凝土作墙面 褐红色的木材作栏杆、窗框 [室内]:地板和天花板以木板铺张为主 家具以褐色沙发、原木家具为主,也 适当使用一些白色的家具调节气氛。
中国当代建筑师-张永和
我要
我要成为一名景观园林设计师 我要追寻自己喜欢的事情,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虽说未来很美满,现实很骨感,受过各种各样 的打击,不过既然我选择了这个专业,就一定 要在这个领域里走下去,我始终坚持着:就算 倒,也要倒在自己喜欢的事业上。
结束语
涵璧湾花园--3
建筑和环境融为一体
润唐山庄集合住宅
润唐山庄集合住宅, 深圳, 1998 基地状况:深圳银湖一块山地 使用要求:集合住宅。容积率1。
容积率研究:1的容积率意味着用一层建筑将基地铺满。 如果考虑朝向与景观,将基地南半部的一层建筑"折叠"到 北半部,形成的二层建筑仍满足1容积率。再带入其它因 素,不断进行折叠,建筑发展至四层、八层等等,同时分 裂成多栋建筑,容积率总保持不变。折叠于是成为在设计 时将容积率与地形等其它条件结合操作的一个工作方法。
中国当代建筑师 ——张永和
个人简历
1977年考入原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建筑系; 1981年赴美自费留学。 1984年毕业后曾在美国旧金山几家建筑设计事务所工 作; 1985年开始相继在美国保尔州立大学、密执安大学、 伯克利加大和莱斯大学教书。 1989年成为美国注册建筑师; 1996年底正式辞去美国莱斯大学教职,回国 非常建筑工作室(建筑学)主持建筑师 现任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主要作品
长城脚下的公社 分成两半的房子 山语间别墅 席殊书屋 贝森新文化空间 润唐山庄集合住宅 远洋艺术中心 北京大学(青岛)国际学术中心 北京大学青岛会议中心 西南生物工程产业化中间试验基地
非常建筑
拥有美国建筑师资格的张永和,1993年回到 北京创建了“非常建筑工作室”,见证了中国 建筑非同寻常的10年历程。 张永和表示,“非常”就是不正常,不以商业 盈利为目的的建筑事务所。 张永和说,好房子不是用来收藏的,如果是欣 赏,可能呆在自己家里往外欣赏,比站在外面 欣赏这房子的外观来得更真实和重要些。
非常·平常——张永和及其非常建筑工作室十年散议
2002年,张永和与美国建筑师斯蒂文·霍尔等共同主编了有关北京、纽约的城市、建筑评论杂志《32》,也仍然坚持一种超脱的文化、设计姿态,在日趋激烈和严酷的理论、现实和商业问题面前,保持着游离和更关注本体的态度,这是他个人的兴趣所在,却也遭到了新老建筑师从两面进行的夹击。由于误读和尚无人能及的水准所带来的“盛名”,以及生存和现实的巨大压力,都逼迫着张永和及其工作室必须发生某种“质变”,实际上这种变化一直在悄然进行着。
张永和及其非常建筑工作室的十年,正是西方建筑思潮由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向关注城市问题转型的时期,是中国建筑界由强烈的人文关怀转向技术操作的时期,也是中国的城市化突然加速、成为举世瞠目的“移魂都市”的时期。如果用两个词来概括张永和及其非常建筑工作室十年的历程,那么“非常”与“平常”是再合适不过了,只是这两个词要经过本文的较为复杂的阐释,或者可以说要被赋予较多的内涵。本文尝试从文本(有关张永和的文章、访谈等)、方案(未建成)、作品(已建成)、装置(参展的作品)以及建筑城市学(城市规划作品和思想)五个方面,分析这一两“常”现象。
作为已建成的建筑,书中收录的五个建筑具有重要的代表性。山语间别墅的中国性是被设计者屡屡提及而又被人们有意忽视的,似乎要到后来“长城脚下的公社”里的二分宅的夯土墙,在建筑语言的进一步乡土化以后,空间的中国化才得以在语境中理解。
相对而言,中国科学院晨兴数学中心和西南生物工程产业化中间试验基地是张永和及其工作室目前最重要的作品,它们都以经过充分陌生化(如外墙及其窗、门的特殊设计与处理)与纯净化的立面设计、内部空间与复杂使用功能的有效整合,以及城市因素的积极导入,而显示出现代建筑所特有的“气质”,这与目前国内极端注重立面“个性”而无视空间设计质量的做法形成巨大反差。
在这之后,也就是1990年,张永和有一个出人意料、后来又被他有意忽略的举动,就是在纽约采访了势头正盛的解构主义建筑师彼得·艾森曼,表现出他对世界流行思潮的敏感和洞悉。但是除了这次主动出击和以后受到媒体的追问,张永和似乎都在有意规避中外建筑界的“波澜壮阔”的潮流,他总是在从谈论“活儿”的角度关照那些名家(如盖里、艾森曼和库哈斯),并不局限于流行思潮(如“解构主义”)的语境。
张永和的二分宅分析课件
通风
北
中国位于北半球, 夏季多东南风,冬 季多西北风。北二 分宅的起居室交往 与展示功能较南 面餐厅要求高,所 以对采光及通风要 求也高。
冬季西北风被夯土墙挡住 夏季空气对流通风
二分之北半部分则是 满足交往展示需要。
1楼
夯土墙和玻璃 幕墙分别成L 型围合,形成半 虚半实形式.
工人房四周以 夯土围合,具有 良好的私密性
半室外平台一 边以夯土墙围 合,另一边以柱 式半敞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楼
立于二楼全敞 开式露台极目 远眺,山峦美景 尽收眼底,满足 陶冶心灵需求.
门厅与起居室 起连接作用,是 空间的一种过 渡.
“山 水” 意 境
• 这栋建筑从 当中被分成 两半,藉以 引入了不同 的景致、空 间,也带入 了“山水” 意境。
• 水的部分, 有条小溪直 直地登堂入 室,在入口 的玻璃地板 之下粼粼闪 光。
内敛气质
“土宅”是“公社” 建筑中在气质上最为 内敛的,两堵高高的 夯土实墙将两个均质 的空间在入口处紧紧 收束起来,入口被一 棵树“封”住,侧身 而过的铁梯联接着树 后深凹的门厅。
水关项目的理念走向
• 建筑师走廊的意义,是在于它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整个中国现代文 化的取向。
• 一个社会文化的兴旺,一方面固然基于它有否深厚的历史,但关 键是这历史是否成为这文化前进的负累,抑或是这文化前进的动 力。建筑师走廊处身于一个文化遗产区(水关长城),但不受遗产 所震慑,而是通过一个共同的媒介(大自然环境),利用这遗产的 动力去自由发挥前卫的建筑艺术。
张永和·土宅
二分的院落环境和
尺度十分宜人
室内空间展示结构
的
朴实之美
但也不忘“天人共乐”的居 住原则,体现传统中的人文关怀。
材质
[室外]:夯土墙 胶合木框 黑色的直跑铁楼梯 青石板(院子铺装) [室内]:黑色瓦光的毛石块地板(起居室) 木地板(卧室) 白色家具、原木家具 墙体无装修,天花板为木板
材质
[室外]: 锈色的褐色钢材 染成褐红色的混凝土作墙面 褐红色的木材作栏杆、窗框 [室内]:地板和天花板以木板铺张为主 家具以褐色沙发、原木家具为主,也 适当使用一些白色的家具调节二 。建筑拥抱着山谷,与山体形成庭 院的围合;这是第一个二分。 第二个二分是反映了传统四合院住宅类型从城市肌理到自 然风景中的转化:胡同环境里由四面建筑围合的庭院,在山水中 演变为只需两面建筑的院落,因为自然已经围合了另外的两面。 这是一个保持了传统内向性但已是半建筑半自然的院。溪水通过 它,在门厅的玻璃地面下出宅而去。人们进入门厅,同时也意味 着从溪上走过。自然的空间、景色和人造的建筑空间和景观或交 替或融合着。
二分的院落环境和阳台环境尺度十分宜人室内空间展示结构的朴实之美但也不忘天人共乐的居住原则体现传统中的人文关怀
张永和
【土宅】
土宅也叫山水间,也叫二分宅。从三个名字的字面意思我 们可以推测出:这是一个地域文化浓厚的建筑,它在形式上采用 了两分的布局。 张永和在自著《平常建筑》中这样解读土宅(二分宅):
除了二分之外,土宅最大的 特色是它的建造方法: 它的结构体系由胶合木框和夯 土墙组成。它是中国传统土木建 造的当代诠释,希望对环境的影 响能限制在最低限度。保温隔热性 能良好的夯土墙可形成冬暖夏凉的 舒适室内环境。 土宅多方面地尊重传统但不是 对传统的模仿,是回答什么是当代 中国建筑的一次尝试。
二分宅(或称山水间Microsoft Word 文档 (2)
二分宅(或称山水间)liushuo2009发表于2010-12-30 14:026原名称:The Split House设计师:张永和设计单位:非常建築位置:中国北京竣工:2002年分类:别墅建筑内容:实景照片图片:12张打包下载标签:别墅建筑实景照片二分宅(或称山水间)位於水關長城腳下11個別墅中的置高處,依山就勢,一分爲二擁抱著山谷。
一方面保留了基地上原有的樹木,同時功能上又分離了主(較私密)、客(較公共)空間,形成半自然半建築的庭院圍合,將大自然景色盡收宅內。
一條在基地上現有的小溪蜿蜒穿過院子,在門廳的玻璃地面下渙渙流過。
自然的空間、景色和人造的建築空間和景觀溶合一體。
1、轉譯傳統北京四合院:將其從高密度的城市環境移植到自然景觀之中。
院子從在城市中被建築四面圍合變爲由山坡和房子環抱。
如此,建築和自然之間的界限模糊了。
房子二分也促成了人工與自然的結合,形成了山水之間的院宅—山水四合院。
二分宅尊重傳統但不是模仿傳統的形式,而是試圖創造出當代中國住宅的新形象。
2、建立一個靈活的原型:二分宅在這個山地住宅區的建設中將可能被“複製”若干次,因此它的兩翼的角度並非是固定的,而可以隨著不同的山地地形而調整。
針對不同的地形,互成角度的兩翼可依地形的各異在0°- 360°之間任意變化,可出現“一字宅”,“平行宅”,“直角宅”等等變形。
3、建造一個對生態環境影響較小、日後必要時能夠相對容易並乾淨地拆除的建築:借助中國以土木爲主要建築材料的傳統,二分宅用膠合木框架作結構,用保溫隔熱效果良好的夯土牆作維護,對環境的影響限制在最低限度;保溫隔熱性能具佳的夯土牆可形成冬暖夏涼的室內環境質量;同時在使用者較少的情況下,二分宅亦可僅開放一翼,以節省運行和維護費用。
專案名稱:長城腳下的公社11號住宅地址:北京延慶水關長城客戶:紅石公司設計團隊:劉向暉,陸翔,Lucas Gallardo,王暉,許義興諮詢合作:徐民生(結構諮詢)結構和材料:膠合木框架,夯土牆和木質噴漆推拉窗。
长城脚下的公社之二分宅(张永和作品)
这个建筑最强烈的印象是雨道嵌入山坡的石 墙。石墙表面由当地的石材所砌筑,除了与 “长城”的历史意象呼应之外,这一面墙的 构造犹如生物的脊骨般支撑着衍生的空间, 给房屋提供了生活机能与流通的动线。而自 由的空间由此向周围延伸而出,矩形空间也 可以随着外在的自然与内在的人的行为关系
本报告是严格保密的。
而调整改变。
功能分区布局分明: 二分之南半部分以日常生活需要为主,工人房紧 挨餐厅洗衣间,方便劳作。 二分之北半部分则是满足交往展示需要。
二楼平面图
露台 卧室 门厅 露台 卧室 门厅 卧室 露台 起居室 卧室 起居室 露台
1楼
夯土墙和玻璃 幕墙分别成L 型围合,形成半 虚半实形式.
半室外平台一 边以夯土墙围 合,另一边以柱 式半敞开.
本报告是严格保密的。
竹屋——隈研吾(日本)
主要建筑材料选择了在中国与 日本文化中具有独特涵养的竹 子。视竹子的密度与直径,提 供了各种不同的空间分割。为 了充分利用这些特性,设计师 放臵了一个竹子墙,就像长城
本报告是严格保密的。
一样沿着基地斜面的一层竹子。
土宅——张永和(大陆)
这栋建筑从当中被分成两半,藉以引
中国位于北半球, 夏季多东南风,冬 季多西北风。北二 分宅的起居室交往 与展示功能较南 面餐厅要求高,所 以对采光及通风要 求也高。
夏季空气对流通风
h
h
26
采光
北京地区冬至日正午太阳高 度大约26度。 北面作为交往主要场所,为 了满足冬季的采光要求,二 分的设计使北面采光良好。 相比之下,背光的南部宅自 然光并不理想,考虑到其功 能主要为日常起居,人工光 应用较多,正弥补此缺憾。 从采光角度看建筑师对南北 的功能布局的确是匠心独运。
24住吉的长屋
基地环境
N
住
一层平面图
吉 N 1:200
二层平面图
的
长
屋
西立面
3D模型
剖面图
小孩卧室
中庭
主卧 天窗
地窗 门厅
起居室
地基
厨房 厕所
为什么这么设计? 因为理念!
“我的设计并没有使新旧建筑对立,而 是对历史建筑施以敬意,在不破坏这 地区的田园风景、不中断历史的连续 下,唤起人们的共同记忆。”
谢谢大家!
建筑学模式
自外而内压迫建筑师的官方意识 形态的建筑学和商业主义建筑学
由内而外的概念性建筑学
探索之星:张永和
长城脚下的公社
12名来自亚洲的青年建筑师的一次探索 住宅设计的舞台 2002年获威尼斯双年展"建筑艺术推动 大奖”
部分作品欣赏:
二分宅 张永和 中国 红房子 安东 中国
俱乐部 承孝相 韩国
传统长屋
特点: 狭长 连续排列
所以
平面形状
立面高度
“如果能够把花草、树木、流水、光和 风根据人们自己的意愿从自然界中提 炼出来,那么人间就接近于天堂了。”
所 以
“我乐于把混凝土看成一种明朗安宁的 无机材料,赋予它一种幽雅的表达。”
所 以
问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二层无厕所
雨天不方便 立面极封闭
[住宅设计方面]实践表明:精品的产出不是评 出来,是经过历史沉淀后显露出来的,我们现 在的精品,只是将一些诸如室外、室内、灯光 等内容做得精美一些而已,但与国外的好作品 相比还有差距的,应该进行更深的探索和研究, 可能到那时会出现一些好作品。
竹屋 隈研吴 日本
张永和作品简介
蛇足,丹麦 ,1998
❖ 1998年丹麦城市哈姆列 贝克举办的主题为 “运动中的城市”的 作品,非常建筑空间 设计――蛇足。 喻意 是指在原有现代美术 馆 线性、透明二种完 美之上又添加的元素, 即为蛇足。
蛇足,丹麦 ,1998
❖ 添加蛇足是 为了放置展 品。 每条蛇足由 一系列每个 长三米的三 只腿的木马 组成。 共十条。
稻宅,日本,2003
❖ 《稻宅》已经是 公共艺术语境中 的装置艺术了, 或者可以说它已 经是一个作为空 间和环境研究的 建筑。
稻宅,日本,2003
❖ 外表上最为抽象的 《稻宅》,却是张 永和最富于诗意的 作品。它强化、诗 化了季节的转换, 也表达了对当地农 民和外来游客的关 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谢谢!
山语间别墅,北京,1998
❖ 别墅座落在北 京远郊怀柔山中, 基地是山脚下废弃 的梯田。用一个顺 着地势倾斜的单坡 屋顶限定出一个开 敞的生活空间,反 映的是人到山中来 与自然接近的愿望 。
山语间别墅,北京,1998
山语间别墅,北京,1998
山语间别墅,北京,1998
中国科学院晨兴(MORNINGSIDE)数学
蛇足,丹麦 ,1998
❖ 因此蛇足的 形式也是线 性的,与原 建筑一致。 蛇足如原建 筑的分支, 从展厅室内 --伸入园林, 强调而不削 弱建筑与景 观的关系。
稻宅,日本,2003
❖ 完全脱离了展示场地, 孤零地坐落在稻田边。 它只是用简单的钢格 栅制造,形式上是单 纯的直角折叠,既暗 示它的雕塑/装置性, 强调它是空间的、建 筑的、现场的(邀请 游客和当地农民休息 和欣赏风景)和与环 境发生关系的复合艺 术。
❖ 山水间是灵活 多变的:互成 角度的两翼可 依地形的各异 在0°-360° 之间任意变化。
二分宅分析
━━━━━━━━━━━摘要/通过对二分宅的内外空间、其材料构造以及造型分析,探索中国现代住宅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外空间内向空间材料二分━━━━━━━━━━━━━ABSTRACT/Through the inside and outside space, the two house of its material structure and modeling analysis,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Chinese Hyundai Residence.KEY WORDS/external space, introvert space ,material, dichotomization━━━━━━━━━━━━━━━━━━━━━━━姓名侯玉建筑学1001 班学号101504105完成日期13/6/1 一、关于建筑师张永和1977年考入原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建筑系。
1981年赴美自费留学。
先后在美国保尔州立大学和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建筑系分别获得环境设计理学士和建筑硕士学位。
1993年起,与鲁力佳成立非常建筑工作室并开始在国内的实践。
张永和与非常工作室之后关注的核心问题逐渐转化为建筑与基地,建筑与都市或自然风景之间的关系。
北京二分宅就成功地建立了地形与建筑之间相互制约又相互激发的关系。
二、关于二分宅“二分宅”是由富于创新精神的亚洲建筑师在“长城脚下的公社”所设计的12座住宅之一,该楼盘是“SOHO中国”开发的一个工程项目。
张永和及其非常建筑工作室设计出了能够拥抱山水的“二分宅”——兼具字面和比喻意义。
该构想是“要将北京传统的四合院从其拥挤的城市空间移植到古朴的大自然中来,”张永和解释道。
对于“二分宅”,张永和借鉴并采用“土木”(泥土和木头)作为主要建筑材料的古老概念。
1、环境分析二分宅(或称山水间)位于水关长城脚下11个别墅中的置高处,依山就势,一分为二拥抱着山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永和二分宅cad模型
二分宅(或称山水间)位于水关长城脚下11个別墅中的置高处,位于一个悬崖斜坡上,所谓“二分”,就是真的被“分成两半”;一个短短玻璃桥连接了两翼,形成了一个面向山丘的V字型。
这座建筑由张永和借鉴中国传统院落住宅所的一做出种尝试,建筑形态也很简单。
关键是在设计时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将城市中的四合院移植到郊外的自然景观中?以及传统四合院本质上是内向的,在这里表现出来应该如何看风景?在张永和的建筑理念里,一直是认为建筑是不可画的。
西方建筑一般都是外廓形式,而东方建筑一般都是内收的,中国传统建筑的透视规律往往是散点透视,因此在建筑设计时,更加在意的是意境的处理。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在设计二分宅时,张永和尤其注重对于材料的运用。
对材料来讲,自然的材料更能符合自然的属性。
在二分宅这座建筑中,底部用混凝土作为地基以保证整个基地的稳定与防腐蚀,四周采用了土夯的形式围合成墙壁,房顶则利用了木架结构进行屋顶承重。
整座建筑充分利用了土+木结合的形式。
张永和对于设计的基本定义,及:建筑和形式、房屋和基地、人和空间这三种关系的处理。
而在《建筑教育》中也表达了抛开传统绘画,建筑不可画的理念,从基地材料到空间表现,都在体现这种关系的运用。
大家在参考二分宅做设计时,也要记得二分宅的定位为带有旅游性质的建筑,因此里面并没有做无障碍通道,这点是需要大家注意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