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健康、应激与心理社会因素
第四章_心理社会因素及疾病
个体在觉察到(认知与评价)来自环 境的威胁或挑战而必须做出适应或应对时 表现出的心身紧张状态叫应激。
• 应激过程
• •应激源 认知评价、人格特征 社会支持、应对方式
中介变量
应激反应
• 心理应激是心理社会因素影响健康或导 致疾病的重要环节。在心理学领域,对 应激的研究侧重三个方面:
一、健康与疾病的概念
disease:说明角度来讲)
illness:说明病人有主观不适感觉,如头痛、恶心、 焦虑等症状。(从心理学的角度讲) Sickness: 说明人生病了,不能正常执行工作、学习 和日常活动了。(从社会学角度讲)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 定义为:
反向:由于伦理 道德或行为规范 的制约,将潜意 识中不能直接表 达的欲望和冲动 以相反的方式表 现出来。 例子:“此地无 银三百两”。
合理化:指一个人遭遇 挫折无法达到所追求的 目标时,采用各种“合 理的理由”为自己辩解 ,以原谅自己而摆脱痛 苦。 例子:“酸葡萄心理” 、“知足长乐”、“比 上不足,比下有余”。
四、应对方式
• 可控制性 对压力事件具有控制力 ,能减轻应激和损害。 • 可预测性 能预测压力事件和发生 ,即使个体不能控制, 通常也能减轻应激的危 害。若事件无法预测、 或不太肯定,就会增加 个体顺应负荷。
应激的心理反应
(一)情绪反应 焦虑、愤怒、恐惧和抑郁是应激情 境下的主要情绪反应,这些情绪反
Copyright 2002 Allyn & Bacon
Copyright 2002 Allyn & Bacon
Copyright 2002 Allyn & Bacon
Copyright 2002 Allyn & Bacon
护理心理学练习题
2011年护理心理学备考习题集姓名:班级:学号: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护理心理学表述不正确的是A交叉学科 B边缘学科 C思想教育学科 D心理学的重要分支 E护理学的重要分支2.护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不包括A.病人B.亚健康状态的人C.健康人D.社会工作者 E.护士3.护理心理学的主要研究任务是A.研究心理行为的物理学基础B.研究心理行为的化学基础C.研究心理行为的物理化学基础D.研究心理行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E.研究心理行为的人类学基础4.应用心理评估能有效的帮助护士了解A.认知方面存在的心理问题B.情绪方面存在的心理问题C.人格方面存在的心理问题D.行为方面存在的心理问题E.以上都是5.关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不正确的观点为A.认识一个完整的系统 B.心身是相互联系的C.人与环境是紧密联系的 D.心理因素在调节和适应中有能动作用E.生物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中起主导作用6.现代护理观主要体现在A.从疾病护理转变为心身整体护理B.护理理论与实践拓展到心理、行为、社会C.护理对象从个体到群体D.以上都是E.以上都不是7.为心理学分支学科提供理论基础的是A.生理心理学B.发展心理学 C.普通心理学D.社会心理学 E.医学心理学8.对危重病人在监护病房的情景中观察情绪和行为反应的方法为A.自然观察 B.控制观察C.实验观察 D.测验观察 E.以上均是9.以当前为起点采用多种研究方法追踪至未来的研究方法为A.个案研究 B.前瞻性研究C.抽样研究 D.以上均是 E.以上均不是10.在临床中对心理护理效果的研究常采用A.个案研究 B.抽样研究C.回顾性研究D.临床实验研究 E.以上均不是二、名词解释1.护理心理学 2.医学模式 3.观察法三、简答题1.简述护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2.简述护理心理学的研究任务第二章心理学基础一、单项选择题1.人的心理实质是A.心脏的功能 B.思维的结果 C.脑的功能D.个性的反映 E.对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2.关于人的心理的实质,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心理是脑的功能 B.心里是人脑对现实的反映C.心理是人脑对现实主观的反映 D.心理是人脑对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E.有了人的大脑就一定会产生人的心理现象3.人的感觉适应是指由于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A.提高 B.降低 C.不变 D.改变 E.丧失4.“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是由于人的嗅觉感受性A.提高了 B.降低了 C.适应了 D.迟钝了 E.以上都不是5.看见一片绿叶,这种心理活动属于A.视觉 B.感觉 C.知觉 D.认知 E.注意6.皑皑白雪,在晚霞的映照下,显现出一片红色,但我对雪地的知觉仍然是白色,这因为人的知觉具有A.理解性 B.整体性 C.对比性 D.恒常性 E.选择性7.语言的提示对知觉的哪种特性有重要影响A.整体性 B.理解性 C.恒常性 D.选择性 E.组织性8.“杯弓蛇影’是一种A.幻觉 B.病理性错觉 C.生理性错觉 D.情绪 E.感觉9.在记忆过程中不包括的环节为A.验证 B.保持 C.回忆 D.识记 E.再认10.“闻其声知其人“属于A.情绪记忆 B.长时记忆 C.形象记忆 D.逻辑记忆 E.运动记忆11.由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系统需要经过的过程是A.注意 B.想象 C.思考 D.观察 E.复述12.过去经验的事物再度出现时仍能认识的,称为A.再现 B.再认 C.追忆 D.识记 E.保持13.在考试中采用概念性选择题,从记忆看,是测验学生对知识的A.回忆 B.识记 C.迁移 D.再认 E.概括14.小李已有八年没有游泳,但最近在危急情况下,他成功地从深水塘中抢救了落水儿童,从记忆的内容分类看,小李在水中的行为属于A.形象记忆 B.情绪记忆 C.动作记忆 D.感觉记忆 E.长时记忆15.有意识记是指A.有明确目的的识记 B.有意义的识记 C.需要理解的识记D.不需要意志努力的识记 E.无意识的识记16.以下关于对“思维“心理过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以人原有知识为中介 B.是对客观概括的认识C.是对事物感性的认识 D.是对现实间接的反映 E.是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的反映17.人脑对同类事物的本质属性和事物内在规律性的反映,这是思维的A.概括性 B.抽象性 C.间接性 D.逻辑性 E.深刻性18.思维的两大特征是A.复杂性、逻辑性 B.逻辑性、概括性 C.分析性、抽象性D.间接性、概括性 E.以上都不是19.在大脑里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进并形成新形象的过程称为A.再现 B.想象 C.思维 D.创造 E.记忆20.读了柳宗元的《江雪》,头脑中出现一幅“寒江独钓图“,这是一种A.创造想象 B.有意想象 C.创造思维 D.再造想象 E.幻想21.注意的两个特征是A.广泛性与集中性 B.指向性与稳定性 C.广泛性与稳定性D.指向性与集中性 E.间接性与间接性22.情绪的特点不包括A.情绪的产生多与生理需要的满足有关 B.情绪常伴有生理性变化C.情绪的产生有大的情境性 D.是人所特有的 E.情绪冲动性较大23.人既有情绪又有情感,是因为A.人既有生理需要又有社会需要 B.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C.情绪冲动性大,情感少冲动 D.情感受到情绪的制约E.情绪与情感互不影响24.心境是A.正性情绪 B.负性情绪 C.一种情感 D.抑郁情绪 E.一种情绪状态25.“优者见之则优,喜者见之则喜”是指A.悲哀 B.愤怒 C.情感 D.情操 E.心境26.“人逢喜事精神爽”指的是A.心境 B.激情 C.美感 D.应激 E.理智感27.情感是与人的一种需要相联系的体验,这种需要是A.然的需 B.生理性的需要 C.社会性的需要D.精神性的需要 E.以上都是28.比较微弱又比较持久的情绪状态指的是A.情绪 B.心境 C.应激 D.激情 E.以上都不是29.按照现代心理学界的标准,四项基本情绪是A.忧虑、快乐、悲哀和愤怒 B.忧虑、快乐、悲哀和恐惧C.忧虑、快乐、恐惧和愤怒 D.快乐、悲哀、恐惧和愤怒E.以上都不对30.坎农-巴德有关情绪的理论认为情绪的中枢在A.外周神经系统 B.大脑皮层 C.下丘脑 D.丘脑 E.以上都不是31.“前有断崖,后有追兵”,此时的心理冲突属于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双重趋避冲突 E.以上都不是32.以下哪项属于人的生物性需要A.亲合的需要 B.信息刺激的需要 C.避免伤害的需要D.社会赞许的需要 E.好奇的需要33.以下对动机理解错误的是A.是行为的源动力 B.是在外界诱因下产生的C.是推动个体行动的心理动力 D.以需要为前提 E.可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34.动机产生的两个条件是A.需要和目的 B.诱因和目的 C.需要和诱因 D.意志和目的 E.需要和意志35.人格的核心是A.能力 B.性格 C.智力 D.气质 E.理想36.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属于一般能力的是A.色彩辨别力 B.音色分辨力 C.手指敲击速度 D.记忆力 E.绘画能力37.某人聪明、好动、热情、反应敏捷,而且容易兴奋和激动。
护理心理学
护理心理学护理心理学第一章绪论护理心理学定义特征:1.注重护理情境与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2.重视护理情境的探讨3.强调个体的内在心理因素护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护理对象(即患者)2.护士护理心理学的任务:1.理论任务确立科学发展的指导思想形成科学理论的完整体系2.实践任务提供护士人才培养的心理学指导与咨询研究并提供临床心理护理的科学方法和规范模式研究并解释护理过程中的人际关系问题护理心理学研究的原则:1.心理学的方法论原则2.比较文化的方法论原则护理心理学研究的伦理学原则:1.无损于被研究者的身心健康2.不强加被研究者的主观意愿3.不泄露被研究者的个人隐私护理心理学研究的方法:1.观察法自然观察法控制观察法2.调查法晤谈法或访问法问卷法3.测验法4.实验法护理心理学研究的方式:1.个案研究(档案研究)2.抽样研究3.纵向研究前瞻性研究回顾性研究4.横向研究5.质性研究现象学研究扎根理论研究人种学研究行动研究第二章心理过程感觉的有关特性:1.感受性与感觉阈限2.感觉的适应3.感觉对比4.联觉5.感受性的补偿与发展知觉的基本特征:1.知觉的整体性2.知觉的选择性3.知觉的理解性4.知觉的恒常性痛觉的特征:1.痛觉不存在特定的适宜刺激2.痛觉的主观体验具有显著的个体差异3.痛觉与情绪的单极联系记忆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回忆与再认三个环节记忆系统: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部分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指向性和集中性注意的特征:1.注意的稳定性2.注意的广度3.注意的分配4.注意的转移情绪的功能:1.适应功能2.动机功能3.组织功能4.信号功能基本情绪的分类:保罗艾克曼将其分为:快乐、惊讶、愤怒、厌恶、恐惧、悲哀、轻蔑七种基本情绪情绪的状态:心境、激情、应激表情动作的类型:面部表情、身段表情、言语表情情绪的生理理论:1.情绪的外周理论(詹姆斯-兰格理论)2.丘脑情绪理论(坎农-巴德丘脑情绪理论)情绪的认知理论:1.两因素理论(心理学家沙赫特和辛格提出)2.认知评价理论(心理学家阿诺德提出,拉扎勒斯进一步扩展)情绪的调控:1.调整行为目标2.改变认知评价方式3.改变或转移环境4.心理防御或应对5.自我控制与求助情绪与护理:1.把握自己的情绪2.感知他人的情绪第三章个性个性心理结构:1.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2.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个性的特征:1.整体性2.稳定性和可塑性的统一3.独特性与共同性的结合4.社会和生物的双重属性特质理论:1.奥尔波特(美国心理学家)的人格特质论共同特质个人特质:首要特质、核心特质、次要特质2.卡特尔(美国心理学家)的人格因素论3.艾森克(英国学者)的人格维度论人格结构(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人格发展(弗洛伊德):1.口唇期2.肛门期3.性器期4.潜伏期5.生殖期行为主义理论:1.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操作性条件发射作用,认为人格是在后天的社会生活中逐步学习形成的。
应激对健康的影响及心理社会生物学机制探讨
・
6 ・ 0
M e cne a d Ph ls h . dii n i op y Oc o e 0 2. o t b r 2 0 Vo . 3. 1 2 No. 0. 1 Tot lNo. 5 a 2 7
・
医 学心 理 学 ・
1 1 变 动性 和强 度 差 。为 什 么 在 相 同 的 应激 状 态 下 . 些 , 有 人 得 病 而 有 些 人 却 不 得 病 , 些 人 得 了 心 肌 梗 塞 , 有 些 人 有 而 却 得 了 忧 郁 症 , 就 是 关 于 变 动 性 的 个 体 差 问 题 ] 这 。
同样 , 够 维持 健 康 的人 , 能 比起 呈 现 应 激 反 应 的 人 , 时 有
厂— ——] I I... j ...__ ... ... . .. . .
I理 物 I 的激应 心 生 学 应反l
图 1 应激 一应付疾 病患 病性 模型
2 1 个 人 控 制 。 模 型 的 第 一 阶 段 是 与 心 理 生 物 学 应 激 反 应 .
的 出 现 有 关 的 个 人 控 制 感 觉 。 应 激 是 由 应 激 源 和 应 付 能 力
定 的 。 图 1中 第 一 阶 段 显 示 了 二 者 相 互 作 用 关 系 。
1 生 物 学 的 脆 弱 性 。 心 理 生 物 学 性 的 应 激 反 应 对 心 身 所 2 造 成 的 较 严 重 的 损 害 能 否 快 速 地 、 安 地 恢 复 , 者 是 否 提 平 或 高 了 患 病 的 危 险 性 , 多 地 方 受 个 人 生 物 学 的 脆 弱 性 的 左 很 右 。 所 谓 生 物 学 的 脆 弱 性 是 指 易 患 疾 病 的 体 质 、 易 发 生 功 容
浙江中医药大学护理心理学题目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有关护理心理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BA.交叉学科B.边缘学科C.护理学的重要分支 D.心理学的重要分支2.护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不包括 DA.病人B.亚健康状态的人C.健康人D.社会工作者3.关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不正确的观点为 BA.认识一个完整的系统 B.心身是相互联系的C.人与环境是紧密联系的 D.心理因素在调节和适应中有能动作用4.为心理学分支学科提供理论基础的是 BA.生理心理学 B.发展心理学C.医学心理学 D.社会心理学5.对危重病人在监护病房的情景中观察情绪和行为反应的方法为 B A.自然观察B.控制观察 C.实验观察 D.测验观察6.世界上创建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的心理学家是 AA.冯特 B.华生C.杜威 D.铁饮纳二、名词解释1.护理心理学 :是研究护理人员和护理对象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活动规律、特点,解决护理实践中的心理问题,以实施最佳护理的一门应用学科。
2.医学模式:在医学模式科学的发展和医学实践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观察和处理医学领域中有关问题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方法。
3.观察法:研究者直接观察记录个体或团体行为活动,从而分析研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方法。
三、简答题1.简述护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护理对象和护理人员护理对象包括病人、亚健康状态的人、健康人2.简述护理心理学的研究任务研究心理行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研究各种疾病的病人心理行为变化的一般规律和特殊的心里的表现研究心理护理方法和技术;针对不同护理对象现存和潜在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特点,确定相应的心理护理方法,实施心理护理。
研究和应用心理评估理论和技术:掌握心理评估理论和技术,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应用心理评估能有效的帮助护士了解病人在认知、情绪、人格、行为等方面存在的心理问题和评估心理护理的效果,并且为护理科研提供各项评估工具研究如何将心理学知识核技术应用于健康的维护和促进第二章心理学基础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有关人的心理的实质,错误的是( D )A.心理是脑的功能 B.心里是人脑对现实的反映C.心理是人脑对现实主观的反映 D.有了人的大脑就一定会产生人的心理现象2.人的感觉适应是指由于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 D )A.提高 B.降低 C.不变 D.改变3.“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是由于人的嗅觉感受性( C )A.提高了 B.降低了 C.适应了 D.迟钝了4.看见一片绿叶,这种心理活动属于( C )A.视觉 B.感觉 C.知觉 D.认知5.皑皑白雪,在晚霞的映照下,显现出一片红色,但我对雪地的知觉仍然是白色,这因为人的知觉具有( A )A.理解性 B.整体性 C.对比性 D.选择性6.下列各项,不属于记忆环节的是(D )A.识记 B.保持 C.回忆 D.注意7.过去经验的事物再度出现时仍能认识的,称为( B )A.再现 B.再认 C.追忆 D.识记8.在考试中采用概念性选择题,从记忆看,是测验学生对知识的( C )A.回忆 B.识记 C.迁移 D.概括9.思维的基本特征是( D )A.复杂性、逻辑性 B.逻辑性、概括性C.分析性、抽象性 D.间接性、概括性10.在大脑里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进并形成新形象的过程称为( B )A.再现 B.想象 C.思维 D.创造11.注意的两个特征是( C )A.广泛性与集中性 B.指向性与稳定性 C.广泛性与稳定性D.指向性与集中性12.下列有关情绪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D )A.情绪的产生多与生理需要的满足有关B.情绪常伴有生理性变化C.情绪的产生有大的情境性D.是人所特有的13.心境是( D )A.正性情绪 B.负性情绪 C.一种情感D.一种情绪状态14.情感是与人的一种需要相联系的体验,这种需要是( C )A.自然的需要 B.生理性的需要 C.社会性的需要D.精神性的需要15.动机产生的两个条件是( D )A.需要和目的 B.需要和意志 C.需要和诱因D.意志和目的16.人格的核心是( A )A.能力 B.性格 C.智力 D.气质17.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属于一般能力的是( D )A.色彩辨别力 B.音色分辨力 C.手指敲击速度D.记忆力18.某人聪明、好动、热情、反应敏捷,而且容易兴奋和激动。
医学心理学第四章心理应激
不同文化对压力的看法和处理方式可能不同。某些文化可能更强调个人的独立 和自我实现,而其他文化可能更注重集体主义和相互支持。
社会地位
社会地位较低的人群可能更容易面临经济和生活的压力,从而增加心理应激的 风险。
04
心理应激的应对策略
应对方式的分类
积极应对
面对问题,采取积极的态度和行动,寻找解 决问题的办法。
心理应激与身心疾病
身心疾病概述
身心疾病是指由心理因素引起的身体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 糖尿病等。
心理应激与身心疾病的关系
心理应激是身心疾病的重要成因之一,长期的紧张、焦虑和抑郁情 绪可能导致身体疾病的发生。
身心疾病的治疗
治疗身心疾病需要综合考虑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等 措施。
06
心理应激的干预措施
心理应激会引起各种情绪反应,如焦虑、抑郁、愤怒等,这些情 绪会影响个体的认知和行为。
认知评价
个体对应激事件的认知评价会影响其应激反应的程度和性质,消 极的认知评价可能加重应激反应。
人格特质
个体的人格特质会影响其对应激事件的反应方式,如易焦虑、易 怒或过于敏感等。
应激反应的认知过程
注意过程
心理应激会影响个体的注意过程,使其更容易关注负 性信息或忽视正性信息。
记忆过程
心理应激可能导致记忆障碍,影响个体回忆和提取信 息的能力。
思维过程
心理应激可能影响个体的思维过程,使其判断和决策能力下降,容易做出冲动的决定。
03
心理应激的影响因素
个人因素
个性特征
不同的人对外界刺激的认知和反应不 同,有些人更容易受到心理应激的影 响。例如,内向、敏感、自卑的人可 能更容易感到压力和紧张。
临床心理学14--应激心理
临床心理学14--应激心理第四章应激心理学现代社会变迁越来越快,人们面对知识爆炸及价值观念改变,每日要不断地接受各种信息,其中也包括许多前所未有的负性的或紧张的信息,导致心理压力很大,由此而产生的心理应激反应也越来越多。
据统计,在工业化国家,患者中有三分之一是与应激反应有关的心身障碍。
因此,应激心理是临床心理学十分关注的一个领域。
第-节应激的概述一、应激的概念应激是机体遭受各种有害因素侵袭时所发生的心理及生理的变化。
应激不是刺激,而是由各种刺激作用于机体所导致的一种反应,是一种心理生理的紧张状态,有人将其形象地描述为战斗状态。
也就是说,应激是个体面临或察觉(认知、评价)到环境(应激源)对机体有威胁或挑战时作出适应或应对的过程。
近年来,对于应激的研究不仅仅只关注于其生理反应,而且已经扩大到应激对于心理健康的影响方面。
二、应激理论及其研究发展过程(一)从生理学观点看应激理论1、贝尔纳德的适应研究。
19世纪中期,贝尔纳德致力于身体恒常性功能的研究。
他研究所有生物共同的特征,他发现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独立的生物体都会采取最适当的方法维持生命,并控制内部环境使之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比如,人吃各种各样的食物而血液中的组成成分却保持恒定不变。
虽然气温变化,但人的体温大致上保持恒温,生物生存的环境虽有变化,而体液中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仍然维持在一定状态中,等等。
贝尔纳德认为这些现象都是生理对外界环境的适应。
2、坎侬应激研究。
20世纪初(1914),美国哈佛大学生理学家坎侬最早提出了"应激"这一名词,他研究人类和动物对危险事件的反应,提出"应急"理论时使用过"重大情绪应激"及"瞬时应激"的概念。
坎侬提出体内平衡的概念,意思是指生物体在一定范围内具有保持内部环境稳定的能力,此能力与植物神经系统有关。
植物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使全身机能紧张的是交感神经,缓和全身机能使之"休息"的是副交感神经,二者保持协调以维持机体的稳定性,这就是体内平衡概念。
社会因素与健康
社会因素与健康班级:姓名:学号:社会因素与健康现代社会中,人类健康不仅受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还受社会因素的影响。
社会因素是指社会的各项构成要素,主要包括环境、人口与文明程度。
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具有广泛性、持久性、积累性和交互性作用的特点,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以及防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社会经济因素包括以生产力发展为基础的经济发展状况、科学技术等,和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政治、思想文化、社会关系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经济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将越来越明显。
一、社会经济与健康(一)经济发展与健康经济是满足社会人群基本需要的物质基础,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卫生工作,卫生工作也同样推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两者具有双向互动作用。
1.经济发展对人群健康的促进作用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人群健康水平提高的根本保证,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人群健康水平的提高。
社会经济的发展可以明显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促进健康水平的提高。
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必须以人群健康为条件,人群健康水平的提高对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健康问题经济发展在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劳动条件以及社会医疗保障、促进人类健康水平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环境的污染: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一些国家和地区违反自然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非绿色GDP的增长,势必诱发工业的后发劣势。
这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伴随问题,但本质上是人类生产劳动失控的结果。
2)生活方式的改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主要健康问题已不再是来自营养不良等疾病,而是不良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如酗酒、吸毒、性瘾乱、不良饮食习惯、缺乏运动等引起的疾病。
3)心理健康问题的突显:随着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活压力和紧张程度逐渐增加,心理健康问题也越加明显,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不良影响。
4)社会负性事件的增多:伴随经济的发展,交通事故增多。
(完整版)《护理心理学》教学大纲
《护理心理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2120031课程名称:护理心理学学分:1。
0总学时:24学时理论学时:18学时实验学时: 6学时先修课程要求:生理学、普通心理学、基础护理学适应专业:护理学教材:1。
护理心理学,周郁秋主编,第二版,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卫生部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7月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护理心理学是护理学和心理学相结合,将心理学知识、心理学原理和方法运用于现代护理领域所形成了一门新的应用学科.该课程是现代护士必备的专业知识,同时对学生知识结构、创造能力及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其目的和任务是通过护理心理学理论教学,使学生了解护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任务;掌握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学会在护理实践中应用,提高护理质量;适当介绍本学科的新进展;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良好的心理品质。
通过实验教学,学会临床心理评估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
基础理论与基础知识(1)掌握心理学基础知识;(2)掌握心理健康的概念与标准,熟悉心理挫折与心理应激,心身障碍与心理治疗;(3)掌握病人的心理需要,心理护理的基本方法,熟悉儿童病人、老年病人、手术病人、问题病人、临终病人的心理特征及心理护理;(4)了解心理学知识在现代护理中的作用,心理问题的干预理论与技术,心理护理与整体护理的关系,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2.基本技能(1)掌握气质类型调查、艾森克个性问卷、韦克斯勒智力量表的操作方法;(2)正确运用心理防御机制,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四、实验要求实验课采取老师指导,学生操作练习的方法,掌握相关量表及调查问卷的使用方法。
五、考核考核方式:理论考核(笔试)成绩构成:理论考核占70%、平时成绩占30%(含讨论、作业、考勤).六、课程的基本内容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护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2。
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第一章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第一节社会文化因素一、家庭因素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被认为是个体成长与发展的三个支柱,三者缺一不可,其中,家庭教育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1.家庭氛围:家庭氛围是指以家为中心的周围的一种气氛和情调。
2.父母教养方式:父母教育方式作为环境因素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子女的人格发展和心理健康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3.家庭结构:家庭是人类生活中最基本的社会组织,是人类关系得以长久维持的初级群体。
二、人际关系因素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是人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
1.亲子关系与子女的心理健康不良影响的亲子关系一般有以下几种:1拒绝型亲子关系2溺爱型亲子关系3支配型亲子关系2.同伴关系与心理健康 3师生关系与心理健康一、学校因素1教师的影响2校园文化四、经济因素第二节心理因素一、心理动力学因素(精神分析):无意识矛盾冲突1.人格结构:本我、自我、超我2.性本能与心理-性发展3.性本能对人的行为具有推动作用。
(广义的性指人们乙炔追求快乐的欲望)二、学习因素(行为主义)A华生主张,心理学应该只研究能观察到的并能客观地甲乙测了的刺激和反应;B斯金纳为代表的新行为主义者对花生的极端观点进行了修正,将公式S-R修改为S-O-R,这里,O是指个体的生理和心理状态;C班杜拉又提出了社会学习论,将观察学习引进了学习理论。
1.经典条件反射与适应不良行为(心理障碍)的习得B巴甫洛夫通过动物实验,提出了经典性条件反射学说。
C华生利用条件左右的原理进行实验。
2.操作性条件作用与心理障碍:A在巴甫洛夫工作的基础上,斯金纳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概念。
即人和动物为了达到某种合意的结果而作用于环境的过程。
B斯金纳认为:报考心理疾病在内的大多数行为都是习得的。
3.观察学习与心理障碍:A班杜拉指出,不通过直接强化,只是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和行为后果(得到奖赏或受到惩罚),也可以形成新行为。
三、认知因素认知观点主张:人的行为与其说是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不如说是个体对这些刺激的心理加工的结果;异常行为是适应不良认知的产物。
护理心理学教案
护理心理学教案【篇一:护理心理学教案3】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教案首页复习: 1、心理活动的内容?2、心理的实质?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护理心理学与护理实践的密切关系和重要意义,从本节开始,我们将系统学习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只有掌握了正常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规律,才能识别心理活动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以及与健康疾病的关系。
本章内容是打开护理心理学大门的钥匙。
(板书课题,揭示学习目标)(10分钟)新授:第三章感觉与知觉引言:认识活动是人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人的心理活动都是在对客观环境的认识中产生的。
那么,人们是怎样认识事物的?经历了哪些心理活动呢?第一节感觉一、感觉(一)感觉的概念(10分钟)1.概念:分析:(1)直接——刺激在面前。
(2)感觉器官——眼、耳、鼻、舌、皮肤、骨骼、肌肉、神经末梢等。
(3)个别属性——事物有多种属性,一种感觉器官只反映某一个或几个属性,却不足以认识事物整体。
例:苹果。
小结:归纳定义。
(二)意义:(1)在心理活动中的重要作用(2)在实践活动的重要作(三).种类:1. 外部感觉2. 内部感觉二、感受性及其变化的一般规律(25分钟)结合教材和实例讲解: 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1)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2)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三、感受性变化的一般规律(1)感觉的适应:一种刺激持续作用,感受性提高或降低。
例:视觉——明适应;暗适应听觉——职业病嗅觉——见教材味觉——酸、甜、苦、辣、咸等皮肤感觉——触压觉、温度觉可适应,痛觉难适应。
(2)感觉的相互作用:两种或以上刺激,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或不同感受器时,感受性的变化。
2例:(1)见教材。
(2)学习和生活中的现象。
(3)感受性的发展与补偿例:(1)职业训练。
(2)生理残疾者的感觉能力。
小结:人的感觉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应善于在生活实践中培养锻炼感觉能力。
3【篇二:05级护理心理学教案】唐山职业技术学院教案学科:专业:班级:任课教师:教研室主任:起止日期:人文《护理心理学》护理、涉外董作华2006年11月至2007年1月《护理心理学》主编蒋继国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护理心理学》是五年一贯制高职护理学专业的必修课,主要介绍心理学基础知识,心理社会因素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心理健康教育,临床心理技能,培养护士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心理护理的理论和方法。
社会医学-第4章 社会因素与健康
社会因素(*掌握*)
人口
文明
环境
生物 属性
社会 属性
物质 文明
精神 文明
自然
社会
生国 国 政文宗 风生 物地公家 人 免 遗阶家生交产民 民 治化教 俗物 理理共庭 际 疫 传层庭育际水收 营 制教信 习形 化气关关 关
平入 养 度育仰 惯态 学候系系 系
三、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生理学机理
(*掌握*)
(二)健康相关行为(*掌握*) • 促进健康行为 • 危害健康行为
1、促进健康行为: 个体或群体表现出的、客观上有利于自
身和他人健康的一组行为。
促进健康行为主要有四类(*掌握*): ①日常健康行为:
积极的休息与睡眠、合理营养和平衡膳食、积极 的应付方式 、适度体育锻炼等。
②保健行为: 如定期体检、接受预防接种、有病主动求医、 积极配合医疗护理、遵循医嘱等。
2、求医行为分类(*掌握*) ①主动求医行为:是指人们为治疗疾病、维
护健康而主动寻求医疗帮助的行为。
②被动求医行为:指患者无法或无能力作出 求医决定和实施求医行为,由第三者帮助代 为求医的行为。
③强制求医行为:指社会卫生机构、病患者 的亲友或监护人为了维护社会人群和病患者 个人的健康和安全而对病人给予强制性治疗 的行为。
精神生活、心理状态
健康
五、教育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教育是决定健康状况的关键因素” ——WHO,2002 年在《宏观经济与卫生》
据1999年世界银行对115个中、低收入国家的 统计资料,也可以看出受教育程度的重要意义
健康指标的归因百分比
(1960-1990年)
健康指标
国民收入增加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 17
直接作用:如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 间接作用:主要通过心理感受来起作用
社会医学教案
社会医学教案授课教师冯承芸授课对象本科职称副教授教研室妇幼卫生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医学模式第三章社会因素与健康第四章行为心理因素与健康第五章社会医学的研究方法第六章生命质量评价第七章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第八章卫生服务研究第十章社区卫生服务第十一章社会病防治第十二章慢性病的社会医学防治贵阳医学院教案授课年级2001 专业药学班课程名称社会医学教研室妇幼卫生教师冯承芸室主任审核签字教学内容:教材名称(版次)《社会医学》龚幼龙主编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起止章节页码第一章绪论P1~14讲授题目绪论计划用学时 1.5学时教学要求:掌握内容 1.社会医学的概念、性质、内容和任务熟悉内容 1.社会医学的基本理论了解内容 1.社会医学发展简史,2.社会医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3.二十一医学科学发展的趋势教学要点:重点、难点、疑点重点:社会医学的定义难点:让学生真正理解什么是社会医学,学习社会医学的目的。
学的目的教学方法:1.大课讲解2. 采用多媒体教学,辅以板书。
3.板书设计(1)将本章节题目以及大标题于上课开始时全部写在黑板左面,让学生清楚地知道本次课学习的内容。
(2)每个大标题下面的内容如需板书,则一边讲课,一边写在黑板右面。
参考资料:《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连志浩主编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社区卫生服务》张华主编贵州科学技术出版社《全科医学》吴春容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作业:1.课堂提问:“二十一世纪医学科学发展的趋势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进一步进行启发教学。
2.复习:什么是社会医学,医学生为什么要学习社会医学?3.预习:教材第三章内容“社会因素与健康”贵阳医学院教案贵阳医学院教案贵阳医学院教案授课年级2001 专业药学班课程名称社会医学教研室妇幼卫生教师冯承芸室主任审核签字教学内容:教材名称(版次)《社会医学》龚幼龙主编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起止章节页码医学模式P15~30讲授题目医学模式计划用学时 1.5学时教学要求:掌握内容 1.医学模式的概念2.现代医学模式产生的背景及带来的影响3.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熟悉内容 1. 医学、模式分别是什么概念2.现代医学模式的形式3.健康、亚健康了解内容 1. 经验医学模式,2.生物医学模式的缺陷教学要点:重点、难点、疑点重点:医学模式的概念难点:让学生真正理解医学模式的理念景及带来的影响,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教学方法:1.大课讲解2.采用多媒体教学,辅以板书。
护理心理学-PPT课件
内脏中的物理、化学刺 内脏壁等的神经末梢 激等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对刺激的感受能力,叫做感受性 (sensitivity)。感受性的大小是用感觉阈限 的大小来度量的。
绝对感受性与绝对阈限
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
绝对感受性与绝对阈限
刺激只有达到了一定的强度才能被我们
觉察到。那种刚刚能觉察到的最小刺激 量称为绝对阈限(absolute threshold)。
(二)意志的特征
1. 明确的目的 2. 克服困难 3. 以随意运动为基础 (三)意志的调节:发动与制止
二、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一)采取决定阶段 1. 确定目的 2. 方法选择 (二)执行决定阶段 1. 目标坚定、克服干扰 2. 随现实变化审视决定,随机应变
三、情绪与机体变化
(一)、情绪状态下的生理变化 (二)、情绪的外部表现——表情
1、面部表情 2、言语表情 3、身段表情
四、情绪理论
( 一 ) 、 詹 姆 斯 —— 兰 格 理 论 ( William.James ; nge ) (情绪外周理论) (二)、坎农——巴德理论 (Cannon,p.Bard)(丘脑学说) (三)、情绪三因素理论: (沙赫特S.Schachter和辛格 J.Singer)
物理学的影响甚大面在于探究意识的结构成分,因此,被当 时的心理学界称为结构主义。
铁钦纳(Titchener1867-1927) 化学元素、分子结构(分析和合成)。 内省了解经验,经验构成意识。 意识包括感知觉、想象(观念)和情感三种元素状态。 心理学,研究不同刺激情景下各元素结构的情形。
五种感觉的绝对域限
视觉 听觉 味觉 嗅觉 触觉 晴朗黑夜中30英里外的一根燃烧的蜡烛 安静条件下20英里外手表的滴答声 一茶匙糖溶于2加仑水中 一滴香水扩散到三室一套的空间 一只蜜蜂翅膀从1厘米高处落在面颊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应激
社会心理学家:压力 医学、心理学家:应激
(一)应激的概念
坎农:外部因素影响下的一种体内平衡紊 乱,在危险未消失的情况下,机体处于持 续的唤醒状态,最终损伤健康。 坎农:应激情况下的行为反应 ——逃跑、战斗
塞利-应激理论
塞里(H.Selye)提出“全身适应综合征”(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GAS)认为应激是人或动物 有机体对环境刺激的一种生物学反应现象,并且是非 特异性的。 塞里:警觉反应期-抵抗期-衰竭期 (惊恐状态-抗衡-衰竭) 假死:无法与生活事件抗衡 如:病人、高考前生病
应对方式
以癌症研究为例,作者等资料显示癌症的发生、 发展明显受到包括应对因素在内的心理社会因素 的影响。通过对癌症患者应对活动特点、影响因 素和作用规律的研究,可以为癌症临床制订和实 施应对干预手段提供科学依据。 ①去除应激原、增加对应激的抵抗力、运用心理 防卫机制;②采用缓解紧张的方法:身体运动、 按摩、松弛术幽默);③寻找支持系统的帮助, 能给予他物质上或精神上帮助的人;④寻求专业 的帮助:医生、护士、理疗师、心理医师等
应激理论模型
1、应激过程模型(应激的心理模式)
应激系统论模型
应激系统论模型 认知评价
生 活 事 件 社 会 支 持 心 身 反 应
健 康 疾 病
人格特征
应对方式
应激系统论模型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应激反应” 处于系统的第一层次; “生活事件”、“认知评价”、“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处于系统的第二 层次;人格特征处于核心层次。
应激干预
应激理论也为临床工作提供了一种心理干 预模式,即所谓的应激干预策略。 ① 控制或回避应激源,② 改变认知评价, ③ 提供或寻求社会支持,④ 应对指导,⑤ 松弛训练或药物(阻断心身反应的恶性循 环)等。
概念:个体与社会各方面包括亲属、朋友、同事、 伙伴等社会人以及家庭、单位、工会等社团组织 所产生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联系程度。 分类: 1、家庭、朋友、社会支持 2、主观支持、客观支持、个人利用度 评定:量表 意义:社会支持与健康
社会支持与健康
动物实验也证明社会支持与心身健康之间的肯定 联系。有人发现在实验应激情境下,如果有同窝 动物或动物母亲存在、有其它较弱小动物存在、 或有实验人员的安抚时,可以减少小白鼠胃溃疡、 地鼠的高血压、山羊的实验性神经症和兔的动脉 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形成。相反,扰乱动物的社 会关系,如摸拟的“社会隔离”可导致动物行为 的明显异常。
二、应对方式
应对(策略):个体对应激源以及因应激源而出 现的自身不平衡状态多采取的认知和行为措施。 应对方式 从应对的指向性看,有的应对策略是针对事件或 问题的,有的则是针对个体的情绪反应的,前者 曾被称为问题关注应对,后者为情绪关注应对。目 前多数应对量表兼有这两方面的应对条目内容。 从应对策略与个性的关系来看,可能存在一些与 个性特质有关的、相对稳定的和习惯化了的应对 风格或特质应对。例如,日常生活中某些人习惯 于幽默,而有些人习惯于回避(借酒消愁)。
影响认知评价的因素
人格特征 社会支持 应激反应
认知因素在应激中的作用
对生活事件的认知评价直接影响个体的应对活动 和心身反应,因而是生活事件到应激反应的关键 中间因素之一。 客观计分标准研究生活事件和心身健康关系所存 在的问题,其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未考虑个人对事 件的真实评价。 有关研究中发现,认知因素在肿瘤病人的睡眠质 量、外科术前焦虑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生活事件(life events)是指造成心理应激 并可能进而损伤躯体健康的主要刺激物。 常见的生活事件包括工作方面、人际关系 方面、家庭方面、经济方面和健康方面几 类。
生活事件
按事件对个体的影响分类:正性、负性 与认知评价有关 生活事件与健康 研究表明:
最影响健康的生活事件:丧偶、亲人死亡、人际关系 最有利于健康的生活事件:与朋友共进美食
抵抗期
Resistance stage
衰竭期
Exhaustion stage
再度出现警告反应期的症状; 机体抵抗能力耗竭 皮质激素分泌持续增高; 出现明显的内环境紊乱。
拉扎勒斯的应激理论
认为应激反应是否出现决定于当事人对事 件的认知。 应激概念:个体觉察各种刺激对其生理、 心理及社会系统威胁时的整体现象,所引 起的反应可以是适应或适应不良。
心理防御机制的类型
1、逃避性防卫机制: ①压抑②否定 ③退回 ④潜 抑 2、自骗性防卫机制 :①反向 ②合理化 ③仪式与 抵消 ④隔离 ⑤理想化 ⑥分裂 3、攻击性防卫机制 :①转移②投射 4、代替性防卫机制: ①幻想 ②补偿 5、建设性防卫机制:①认同 ②升华 ③幽默
三、社会支持
三、应激源
引起应激的刺激物叫做应激源。 (1)按应激的来源分类:内部与外部的应激源。 (2)按应激的属性分类:躯体性、心理性、社会 性和文化性四类。 (3)按应激的可控性分类:可控性、不可控性应 激源。 (4)按应激的现象学分类:工作、恋爱、婚姻、 家庭、人际关系、经济问题等。
生活事件
应对策略
问题处理策略:解决问题、社会技能、寻 求信息、应激监督 情绪处理策略:紧张消除、认知重组、积 极转移、自我暴露、逃避与退 psychological defense mechanism 是指 个体面临挫折或冲突的紧张情境时,在其 内部心理活动中具有的自觉或不自觉地解 脱烦恼,减轻内心不安,以恢复心理平衡 与稳定的一种适应性倾向。 心理防御机制潜意识层面上;而应对方式 是在意识层面上的。
第二节 心理应激的中介机制
一、认知评价 1、概念:个体对遇到的生活事件的性质、 程度和可能的危害情况的认知评估。 2、Folkman 和Lazarus(1984)将个体 对生活事件的认知评价过程分为初级评价 (primary appraisal)和次级评价 (secondary appraisal)
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
健康的概念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病症,而是一种 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或 完满安宁 1992年,WHO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道德健 康的内容,要求健康的个体还表现在不损 害他人的利益来满足自己的要求,能够按 照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约束自己的 行为。
心理健康(卫生)的概念
通过各种有益的教育和措施,维护和改进 健康的心理以适应当前和发展着的社会和 自然环境,使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都保 持良好或完满的状态。
心理健康(卫生)的意义
(1)有助于重视心理疾病的防治。 (2)有利于使人们自幼培养健康的心理, 完善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从而成为心身全面健康的社会一员。 (3)有利于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Stress
应激的生理模式
Characteristic 警觉期
Alarm stage
Significance
反应出现迅速,持续时间短 机体处于“临战状态”保 以交感肾上腺髓质兴奋为主 护防御机制的快速动员期 交感肾上腺髓质反应逐渐减 弱,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逐渐 增多 机体的防御储备能力逐 渐被消耗
四、人格特征
个性可以影响个体对生活事件的感知,偶 尔甚至可以决定生活事件的形成。 个性影响认知评价。 个性影响应对方式。 个性与社会支持有联系。 个性与应激反应的形成和程度也有关。
人格与健康
大量的个性调查研究,证明某些个性因素 确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但个性与 疾病之间似乎缺乏特异性,即是否存在某 些特定的应激或疾病易感性人格,还尚有 待于进一步研究。
②心理反应
涉及“知、情、意、个性”各方面。 应激的认知反应:如使认知能力和自我意 识变狭窄、注意力不集中,判断力下降等 应激的情绪反应:涉及焦虑、恐惧、抑郁、 愤怒、敌意、无助等。
③行为反应
1、逃避与回避 2、退化与依赖 3、敌对与攻击 4、无助与自怜 5、物质滥用
四、应激的心理行为综合反应
心理健康(卫生)的标准
①正常智力水平。 ②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③健全的意志。 ④人格完善,有良好的自我意识。 ⑤有和谐的人际关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 适应环境。
心理社会文化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一)心理因素 认知能力、情绪状态、人格特质 (二)社会因素 社会环境本身的动荡与变迁、生活事件、 社会支持 (三)文化因素 道德、习惯、语言、宗教信仰、观念等。
第三节 应激反应
个体因应激源的存在而导致的各种生理、 心理、社会行为等变化,常称为应激的心 身反应。 ①生理反应:肾上腺素皮质激素分泌增多、 血糖升高
应激的生理反应及其心身中介机制
应激的生理反应以及最终影响心身健康的心身中 介机制(mediating mechanism)涉及到神经系 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 ①心理 - 神经中介机制:紧张、兴奋、焦虑 消化系统缺血氧、脑血管扩张 ②心理 - 神经 - 内分泌中介机制 肾上腺皮质-糖皮质激素增加,调控情绪(如竞争) ③心理 - 神经 - 免疫中介机制 免疫功能下降
强调了人体对紧张刺激的生理反应,但忽略了心 理在应激中的中介作用。
应激 ↓ 塞尔耶应激学说 交感神经系统 ↓ 下丘脑 ↓ ↓—————— 脑垂体 ——————↓ 肾上腺皮质 肾上腺髓质 ↓ ↓ 盐皮质激素 血管紧张素 糖皮质激素 肾上腺素 水、钠潴留 血管收缩 心率加快 蛋白分解糖原异生 支气管扩张 新陈代谢增加 ┗--------→ 全身适应综合征←------ ┛
五、应激反应的评定
自我报告法 行为测量法 生理和生化测量法
应激反应的意义
1、心理应激对健康的积极影响:应激过程其实是 个体对变化着的内外环境所作出的一种适应过程, 一定的应激有利于人格和体格的健全,因而应激 并不总是对人体是有害的。 2、心理应激对健康的消极影响:心理社会因 素与健康的关系,很大程度上就是心理应激多因 素作用与健康的关系。(病因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