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试卷及答案 新课标精简版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doc

高中语文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doc

高中语文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高中语文新课标测试题第I 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3 题禅宗修行的最根本的方法是悟一、无理而妙。

由于人们对艺术的不合逻辑已经习以为常,因而见怪不怪,如果将艺术的眼光收起,而以逻辑的眼光审视,艺术的有悖常理则比比皆是,诸如这样的诗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按照审美的眼光来看,每句都是荒谬的。

白发再长也不会达到三千丈,瀑布也不是银河从九天落下,花、鸟不是人何来溅泪、惊心?月光各处皆一样,又何来月是故乡明。

奇怪的是,人们不仅宽容了这样的荒谬,而且极为欣赏、推崇这种荒谬。

正如清代诗论家贺裳所说的无理而妙。

在非逻辑、非常理这一点上,禅悟与艺术思维实在是太一致了。

二、意在言外。

意在言外是禅悟一个很重要的特征,令我们感兴趣的是禅悟的这一特征竟然用诗来比喻。

文学作品特别是诗最是讲究弦外之音,言外之意的。

诗之耐品,也就在这里,如果一目了然,显豁明白,还有什么诗味?还有什么美呢?中国艺术向来推崇含蓄、空灵。

含蓄,重在含而不露,空灵则重在透彻玲珑、实中见虚、虚中见实、淡而有致、语浅意深。

在这些方面,参禅与作诗是颇为相通的。

活参是构成参禅的重要特色。

禅宗有个著名理论:参活句勿参死句。

所谓参活句,就是说,不可拘泥活句表面的意思,要善于灵活地理解。

禅的活泼泼,充满生气,禅的耐人寻味,言此意彼,禅的空灵透脱,妙趣横生,均与活参有关。

诗人们从禅的活参获得启发,认为学诗如参禅,慎勿参死句。

三、瞬间顿悟。

禅宗南宗讲顿悟。

艺术构思讲妙悟。

用今天的术语就是灵感。

古代的诗评家对于这一点特别感兴趣,他们强调妙悟的突发偶然性,李德裕说:文之为物,自然美气,恍惚而来,不思而至,杼轴得之。

汤显祖也说:自然灵气,恍惚而来,不思而至。

可见这种妙悟是非理智可以把握的。

(2024)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考试模拟题及答案

(2024)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考试模拟题及答案

(2024)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考试模拟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包括:(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以(学生)为本,推进语文课程深层次的改革。

3.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

4.学习任务群以(学习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

5.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构成。

二、选择题1.下列关于语文课程性质的表述,正确的是()A.语文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与审美、探究等能力关系不大B.工具性是语文课程的唯一特点C.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D.语文课程只关注学生的语文学习,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作用不大答案:C2.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方面,着重培养的是()A.逻辑思维B.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C.形象思维D.辩证思维答案:B3.以下属于语文学习任务群中“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教学要点的是()A.快速浏览,了解书籍的大致内容即可B.注重对书籍中个别段落的精读和分析C.引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提升阅读鉴赏能力D.只让学生阅读文学类的书籍答案:C三、判断题1.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上,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无关。

(×)2.学习任务群的教学可以按照教师的个人喜好和教学经验随意安排,不必遵循一定的顺序和要求。

(×)3.语文课程评价应综合发挥多种功能,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是最重要的。

高中语文新课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中语文新课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中语文新课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振聋发聩耳濡目染B. 磬竹难书风声鹤唳C. 黄粱美梦金榜提名D. 涣然冰释鳞次栉比答案:D解析:选项A中的“振聋发聩”应为“振聋发聩”,选项B中的“磬竹难书”应为“罄竹难书”,选项C中的“金榜提名”应为“金榜题名”。

2.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问我:“你去过北京吗?”B. 他问我,你去过北京吗?C. “你去过北京吗?”他问我。

D. “你去过北京吗?”,他问我。

答案:C解析:选项A中应使用逗号而非冒号,选项B中缺少引号,选项D中逗号使用不当,应去掉。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了团结的重要性。

B. 他虽然年轻,但是经验丰富。

C. 这个问题涉及到许多复杂的因素,需要我们认真研究。

D. 他因为迟到了,所以被老师批评了。

答案:C解析:选项A中缺少主语,应去掉“通过”或“使”;选项B中关联词使用不当,应改为“虽然年轻,但是经验丰富”;选项D中因果关系表述不当,应改为“他迟到了,所以被老师批评了”。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望岳》。

2. 《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是小说的主线之一。

3.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无题》。

4. 《水浒传》中,宋江领导的梁山好汉共有108位。

5.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儒家经典著作。

三、阅读理解题(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背影》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文章通过描绘父亲送别儿子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父爱的深沉感悟。

请回答以下问题:1. 文章中,父亲的背影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5分)2. 作者通过哪些细节描写来表现父爱?(5分)3. 文章最后,作者对父亲的情感有何变化?(5分)4. 你认为文章的主题是什么?(5分)答案:1. 文章中,父亲的背影给作者留下了深刻而感人的印象,象征着父爱的深沉与伟大。

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卷及答案

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卷及答案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题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11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黑箱;是控制论中的概念;意为在认识上主体对其内部情况全然不知的对象.“科技黑箱”的含义与此有所不同;它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使用者如同面对黑箱;不必打开;也不必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只需按规则操作即可得到预期的结果.例如电脑、手机、摄像机、芯片;以及药品等;可以说;几乎技术的全部中间和最终成果都是科技黑箱.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科学知识是通泌出;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则对科学知识进行选择。

除此以外;科技黑箱中还整合了大童人文的、社会的知识;并且或多或少渗透了企业文化和理念。

这样;在电脑或手机中就集成了物理学、计葬机科学、管理学、经济学、美学;以及对市场的调研和政府的相关政策等知识.科技黑箱是特殊的传播与共享知识的媒体;具有三大特点。

首先;它使得每一个使用者—不仅牛顿;都能直接“站在巨人的肩上”继续前进.试想;如果要全世界的电脑使用者都透彻掌握电脑的工作原理;掌握芯片上的电子理论;那需要多少时间?知识正是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而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

如今;计葬机天才、黑客的年龄越来越小;神童不断出现;他们未必理解计算机的制作过程就能编写软件、破译密码。

每一代新科技黑箱的出现;就为相对“无知识”的年轻一代的崛起与赶超提供了机会。

其次.处在相付低端的科技黑箱往往与语境和主体无关;而处于高端的科技黑箱则需满足特定主体在特定场合乃至心理的需要。

人们很少能对一把锤子做什么改进;而使用一个月后的电脑则已经深深地打上了个人的印记;这就锐明;在认识变得简单易行之时;实践变得复杂和重要.最后;当科技为我们打开一扇又一扇门的时候;我们能拒绝它的诱惑不进去吗?而一旦进去;我们的行为能不受制于房间和走道的形状吗?表面上是使用者在支配科技黑箱;然而科技黑箱却正在使用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对使用者施加潜移双化的影响;也就是说使用者被生产方对象化了。

高中语文课标测试题及答案(共三套)

高中语文课标测试题及答案(共三套)

高中语文课标测试题(一)一、判断题(每题2 分,共40 分)1、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

()2、必修课程要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和均衡性。

()3、选修课程不应该体现基础性,应该致力于让学生有选择的的学习,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发展。

()4、必修课程包含“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的目标,组成“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

()5、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与鉴赏中指出:注重个性化的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6、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与鉴赏中指出:高中学生要能阅读较难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7、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表达与交流中指出:45 分钟能写800 字左右的文章。

()8、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选修课程诗歌与散文中指出: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9、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选修课程诗歌与散文中指出: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10、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选修课程小说与戏剧中指出:尝试对感兴趣的古今中外小说、戏剧进行比较研究或专题研究。

()1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1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的使用教科书和其他有关资料。

()13、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指出: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全体学生而非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

()14、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指出: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指导应该相同。

高考语文新课标试卷

高考语文新课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文章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并对未来趋势进行了展望。

B. 文章指出,人工智能的发展离不开人类智慧的结晶,同时也对人类自身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 文章认为,人工智能在医疗、教育、交通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同时也存在伦理和安全等问题。

D. 文章最后强调,面对人工智能的挑战,人类应保持冷静,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2. 下列对文本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文章首先介绍了人工智能的起源和发展,然后分析了其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

B. 文章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人工智能技术,展示了其发展速度之快,影响之深。

C. 文章以医疗、教育、交通为例,说明了人工智能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D. 文章强调,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人类社会既有积极影响,也存在负面影响。

3. 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文章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但也带来了伦理和安全等问题。

B. 文章指出,人工智能在医疗、教育、交通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C. 文章强调,面对人工智能的挑战,人类应保持冷静,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D. 文章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人类社会既有积极影响,也存在负面影响。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近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特别是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计算机等领域,我国已经走到了世界前列。

然而,与世界科技强国相比,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仍有较大差距。

为了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我国政府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材料二]为了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首先,加大科研投入,提高科研人员的待遇;其次,优化创新环境,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再次,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语文新课标试题及答案

语文新课标试题及答案

语文新课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绯红(fēi)蹊跷(qiāo)恣意(zì)桎梏(gù)B. 黝黑(yǒu)缱绻(quǎn)囹圄(líng)踯躅(zhí)C. 徜徉(cháng)缱绻(qiǎn)桎梏(gù)踯躅(zhú)D. 黝黑(yǒu)蹊跷(qī)恣意(zì)囹圄(yǔ)答案:A2.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虽然在这次比赛中失利,但他毫不气馁,决心卷土重来。

B. 他虽然在这次比赛中失利,但他毫不气馁,决心东山再起。

C. 他虽然在这次比赛中失利,但他毫不气馁,决心破釜沉舟。

D. 他虽然在这次比赛中失利,但他毫不气馁,决心背水一战。

答案:B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环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B.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C. 他虽然年轻,但是工作经验丰富,深受领导和同事的好评。

D. 由于他勤奋好学,而且成绩优异,所以被保送到了重点大学。

答案:C4.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B. 《水浒传》是明代作家罗贯中所著,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C. 《西游记》是元代作家吴承恩所著,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代表作。

D. 《三国演义》是宋代作家施耐庵所著,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答案:A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问我:“你今天去不去图书馆?”B. 他问我,你今天去不去图书馆?C. 他问我:“你今天去不去图书馆?”D. 他问我,你今天去不去图书馆?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高中新课标考试试题及答案语文

高中新课标考试试题及答案语文

高中新课标考试试题及答案语文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吾师道也(道:道理,学问)B. 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惑,困惑)C. 温故而知新(故:旧的,过去的)D.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知识)2.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B.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C.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D.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3. 根据题目所给的语境,下列句子中使用成语不恰当的一项是:A. 他做事总是不慌不忙,真是“稳如泰山”。

B. 她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真是“一马当先”。

C. 面对困难,他从不退缩,真是“迎难而上”。

D. 他总是喜欢独来独往,真是“孤芳自赏”。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

B. 他不仅学习优秀,而且品德高尚,真是我们的榜样。

C. 这篇文章的观点鲜明,论据充分,结构严谨,是一篇好文章。

D.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5. 下列句子中,使用反问句式的一项是:A. 难道你不认为这是正确的吗?B. 这是正确的,难道不是吗?C. 这难道不是正确的吗?D. 这是不是正确的,难道你不知道吗?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的演讲非常精彩,让人印象深刻。

B. 他的演讲如同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C. 他的演讲让人如沐春风,心旷神怡。

D. 他的演讲如同雷鸣般震撼人心。

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的心如同止水,不为外界所动。

B. 他的心如同明镜,能照见一切。

C. 他的心如同磐石,坚定不移。

D. 他的心如同烈火,热情澎湃。

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来了,花儿开了,草儿绿了,鸟儿唱了。

B. 他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成绩优异。

C. 他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热爱学习。

D. 他有理想,有抱负,有追求。

高中语文课标测试题及答案(共三套)

高中语文课标测试题及答案(共三套)

高中语文课标测试题及答案(共三套) 高中语文课标测试题(一)一、判断题(每题2分, 共40分)1.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 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 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

(√)2.必修课程要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和均衡性。

(√)3.选修课程不应该体现基础性, 应该致力于让学生有选择的研究, 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发展。

(×)4.必修课程包含“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的目标, 组成“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

(√)5.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与鉴赏中指出: 注重个性化的要求, 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 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6.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与鉴赏中指出: 高中学生要能阅读较难的文言文,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 理解词句含义, 读懂文章内容。

(√)7、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表达与交流中指出: 45分钟能写800字左右的文章。

(√)8、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选修课程诗歌与散文中指出: 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 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9、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选修课程诗歌与散文中指出: 研究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 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 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 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10、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选修课程小说与戏剧中指出: 尝试对感兴趣的古今中外小说、戏剧进行比较研究或专题研究。

(√)1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指出: 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尊重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1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指出: 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主动性, 创造性的使用教科书和其他有关资料。

(√)13.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指出: 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 应指向全体学生而非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

新课标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新课标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踌躇满志(踌躇——踟蹰)B. 破釜沉舟(釜——斧)C. 眉清目秀(秀——绣)D. 风和日丽(和——候)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

B. 为了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大科研投入、鼓励企业创新等。

C. 近年来,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得益于我国政府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

D. 通过这次培训,我对如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感受到了我国语文教育的魅力。

3. 下列句子中,使用比喻手法最恰当的一项是:A. 他像一只勤劳的蜜蜂,不知疲倦地工作着。

B. 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知识的大门。

C. 她的笑容像春天的阳光,温暖了我的心。

D. 他的声音像洪钟,响彻云霄。

4. 下列词语中,与“文以载道”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以文会友B. 文以载道C. 文以载德D. 文以载物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手法的一项是:A. 月亮悄悄地爬上了树梢。

B. 小鸟在枝头欢快地歌唱。

C. 大海在汹涌澎湃地拍打着岸边。

D. 风儿轻轻地吹过,树叶沙沙作响。

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手法的一项是:A. 她聪明、美丽、善良。

B. 雨水滋润着大地,阳光照耀着万物。

C. 他是老师、父亲、朋友。

D. 我们要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勇攀高峰。

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手法的一项是:A.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

B. 他的声音震耳欲聋。

C. 这座山非常高。

D. 这朵花非常美丽。

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手法的一项是:A. 这本书是谁写的?B. 我们为什么要努力学习?C.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D. 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手法的一项是:A. 这本书是谁写的?B. 我们为什么要努力学习?C.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D. 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10.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手法的一项是:A. 他像一只勤劳的蜜蜂,不知疲倦地工作着。

2023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Ⅰ卷语文真题+答案+解析

2023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Ⅰ卷语文真题+答案+解析

2023年新课标全国Ⅰ卷语文真题一、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素食者和肠胃疾病患者来说,藜麦的发现是一个奇迹。

藜麦不含麸质,富含镁和铁,比其他种子含有更多的蛋白质,包括人体无法独自生成的必需的氨基酸。

美国宇航局宣布,藜麦是地球上营养最均衡的食物之一,是宇航员的理想之选。

产于安第斯山的藜麦有一个令西方消费者神往的传说:印加人非常重视藜麦,认为它是神圣的,并且称之为“万谷之母”。

不过,藜麦的爱好者却通过媒体发现了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

从2006年到2013年,玻利维亚和秘鲁的藜麦价格上涨了两倍。

2011年,《独立报》称,玻利维亚的藜麦消费量“5年间下降了34%,当地家庭已经吃不起这种主食了,它已经变成了奢侈品”。

《纽约时报》援引研究报告称,藜麦种植区的儿童营养不良率正在上升。

2013年,《卫报》用煽动性标题提升了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度:“素食者的肚子能装下藜麦令人反胃的事实吗?”该报称,贫穷的玻利维亚人和秘鲁人正在食用更加便宜的“进口垃圾食品”。

《独立报》2013年一篇报道的标题是“藜麦:对你有利--对玻利维亚人有害”。

这些消息传遍了全球,在健康饮食者之中引发了一场良心危机。

在社交媒体、素食博客和健康饮食论坛上,人们开始询问食用藜麦是否合适。

这种说法看似可信,被许多人认可,但是经济学家马克·贝勒马尔等人对此则持保留意见。

毕竟,藜麦贸易使大量外国资金涌入玻利维亚和秘鲁,其中许多资金进入了南美最贫穷的地区。

几位经济学家跟踪了秘鲁家庭支出的调查数据,将种植且食用藜麦的家庭、食用但不种植藜麦的家庭和从不接触藜麦的家庭划分为三个小组。

他们发现,从2004年到2013年,三个小组的生活水平都上升了,其中藜麦种植户家庭支出的增长速度是最快的。

农民们正在变富,他们将这种新收入转化为支出又给周边民众带来了好处。

那么藜麦消费量下降34%又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在很长的时间内两个国家的藜麦消费量一直在缓慢而稳定地下降,这意味着消费量的下降和价格的激增不存在明显的联系。

2024全国高考语文新课标1卷

2024全国高考语文新课标1卷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3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节选自《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与实践》)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家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一系列伟大实践和探索。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文章开头点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突出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辉煌。

B. 文章中提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同时也具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C. 文章最后一段点明了我国现代化道路的特点,即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等。

D. 文章结构清晰,逻辑严密,论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特点和发展方向。

(2)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

(6分)(3)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

(6分)【乙】(节选自《大江大河》)老渡口是老火车站,以前的人都说,不夜城就数老渡口,老渡口一醒,整个不夜城就活了。

渡口上有一座石桥,石桥下有一条河,河上有一艘渡船。

老渡口靠的就是这艘渡船。

渡船的名字叫“不夜城”。

“不夜城”的船主叫刘老根,是个年近六十的老头。

刘老根年轻时是个船工,后来因为身体原因就不再出工了,就做了“不夜城”的船主。

刘老根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刘强在城里做建筑工人,二儿子刘明在镇上开了一家小卖部,三儿子刘亮则在家务农。

刘老根一家虽然不富裕,但生活也算安宁。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文章通过描写老渡口、石桥、河、渡船等景物,展现了老渡口的生活场景。

全国高考语文新课标试卷及答案.doc

全国高考语文新课标试卷及答案.doc

全国高者语文新课标试卷及答案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全国高考语文新课标试卷及答案》的内容,具体内容:全国高考正如其名,是一场全共性的一场考试,这场考试你们最有胜算的科目是语文还是数学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阅!I卷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全国高考正如其名,是一场全共性的一场考试,这场考试你们最有胜算的科目是语文还是数学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阅!I卷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宋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在此背景下,宋代的货币流通和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开创了古代金融的新篇章。

宋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

信用形式有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多种形式。

借贷分为政府借贷和私人借贷。

政府借贷主要表现为赈贷的形式,在紧急情况下通过贷给百姓粮食或种子的方式,帮助他们度过困境。

私人借贷多为高利贷,它可以解决社会分化和〃钱荒〃带来的平民百姓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满足特殊支付和燃眉之急的需要。

质、押是借贷的担保形式,由质库、解库等机构经营。

质属于动产担保,它必须转移动产的占有;押属于不动产担保,通常将抵押物的契约交付债权人即可。

债务人违约时,债权人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

典作为不动产转移的一种形式是在宋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其特点是典权人向出典人支付典价后,在典期内就占有了出典人典产的使用权和收益支配权,出典人也不必向典权人支付利息。

宋代的商业贸易非常发达,但存在着通货紧缩现象,故赊买赊卖行为也很普遍,几乎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所有物品都能进行赊买赊卖。

从实际效果看,它解决了军需、加强了流通,更重要的一点,它对束缚生产流通扩大和发展的高利贷构成了冲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商业贸易对货币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社会中货币供给和流通状况不尽理想,表现为货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货币供给数量的有限性,以及大量流通的铜铁钱细碎和不便携带的特性,其结果是抑制了经济发展。

新课标语文试题及答案高中

新课标语文试题及答案高中

新课标语文试题及答案高中一、现代文阅读(3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红楼梦》中的“意象”艺术《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其艺术魅力不仅体现在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复杂的人物关系上,还体现在其独特的“意象”艺术上。

意象,是指通过具体的形象来表达抽象的情感和思想。

在《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巧妙地运用了各种意象,使得作品的内涵更加丰富,情感更加细腻。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其艺术魅力主要体现在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复杂的人物关系上。

B. 意象是指通过具体的形象来表达抽象的情感和思想,这是《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

C. 在《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运用意象艺术,使得作品的内涵更加丰富,情感更加细腻。

D. 意象艺术是《红楼梦》独有的艺术手法,其他古典小说中并未出现。

答案:C2. 《红楼梦》中的意象艺术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分析。

(6分)答案要点:(1)通过具体的形象来表达抽象的情感和思想。

(2)使得作品的内涵更加丰富,情感更加细腻。

(3)意象的运用增加了作品的艺术魅力。

3. 请结合《红楼梦》中的具体例子,分析意象艺术在作品中的作用。

(6分)答案示例:在《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运用了许多意象来表达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贾宝玉的“通灵宝玉”就是一个典型的意象,它不仅象征着宝玉的纯真和超脱,也暗示了他与世俗的格格不入。

再如,林黛玉的“葬花吟”则是通过葬花这一具体行为,表达了她对生命无常和命运多舛的感慨。

这些意象的运用,使得《红楼梦》的情感表达更加深刻,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岳阳楼记》(节选)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答案

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答案

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和字义都正确的一项是()A. 璀璨(cuǐ càn)气氛(qì fēn)豁达(huò dá)B. 纤夫(xiān fū)娇嗔(jiāo chēn)贪污(tān wū)C. 娇羞(jiāo xiū)烟霏(yān fēi)憔悴(qiáo cuì)D. 美轮美奂(měi lún měi huàn)惊愕(jīng è)畏缩(wèi suō)答案:C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的团队精神得到了加强。

B. 在这个美好的时代,我们要珍惜当下,追求自己的梦想。

C. 我对他的建议不以为然,但我尊重他的意见。

D. 由于天气原因,原定的活动被迫推迟。

答案:C3.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 你看,这么晚了,还不回家,真是不懂事。

B. 您真是位有才情的人,您的书法真是妙笔生花。

C. 这篇文章写得很有深度,您真是位高人。

D. 这件事真棘手,我实在没有办法。

答案:B二、填空题4. 下列句子中,划线部分字音、字形和字义都正确的一项是()A. 江山如画,风景这边独好。

(jǐng)B.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tiǎo)C. 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

(tiáo)D.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hū)答案:B5. 下列句子中,划线部分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的文笔非常流畅,一挥而就。

B. 她的成绩突飞猛进,短短几个月就名列前茅。

C. 那个电影情节曲折离奇,让人难以忘怀。

D. 他做事犹豫不决,总是优柔寡断。

答案:D三、阅读题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陈情表》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月考试题第一卷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龙文化源起在原始社会的史前阶段,把龙作为氏族部落的图腾物来崇祀,是原始人朴素宗教意识的反映。

其文化史价值仅限于氏族文化的精神信仰对象。

其功能意识来源于人们认为氏族的精神偶像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之中的信念。

在考古文物和丧葬习俗中,则反映在希望来世幸福的追求之中,如西水坡墓葬中的‚骑龙升天‛摆塑,就是很好的例证。

龙文化伴随着中华民族的起源和发展有一个漫长的演化过程。

主要经历了原龙、礼龙、神龙和文化龙四个阶段。

原龙即图腾龙,主要作为氏族的感生神而存在。

主要作用是氏族的保护神和崇拜图腾,既是氏族之根,同时具有超常的能力。

在西安仰韶文化半坡遗址中出土的陶壶龙纹,揭示了龙的一源。

陶壶龙纹为人面、长鱼身、有鳍、曲身、似龙似蛇,应为原龙形象的一种。

在仰韶文化彩陶纹饰中,鱼的形象占了绝大多数,联想到商周铜器上习见的族徽动物,可以初步认定这些鱼纹具有族徽的性质。

大凡图腾崇拜,起初都是现实中实在的动物和植物,此后便不断地被加以神化,最后就可能演变为完全脱离实际的神物了。

所以说鱼纹可能即是六千多年前半坡人的图腾物,而加长的鱼龙纹则是一种变形纹,有趋向神化的痕迹。

那么,鱼这种水中精灵怎么会成为半坡人的图腾物呢?这不能不让人联想到一万年以前的第四纪冰川洪水期。

当时洪水滔天,世界一片汪洋,长达数千年,人类的生存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所以,半坡人在回答‚人从哪里来‛的时候,很自然地把鱼作为自己的感生神,即祖先,来加以崇拜。

只有作为鱼的子孙,才可能具有鱼类在水中遨游的本领,氏族才能在洪水世界里得到延续。

而半坡氏族大量的长身鱼纹或龙鱼纹则有明显的向龙转化的趋向,处于龙文化的萌芽状态。

这种起源在后世的典籍中也可得到印证。

在我国夏代,还常常面临着洪水灾害,所以夏人仍把龙鱼作为感生图腾①,仍希望人类像龙鱼那样在水中生活。

战国时代,人们把龙当做‚鳞虫之长‛,还保留了把龙作为鱼类的传统观念。

在商周铜器和汉代画像石中的龙,口中是常常衔鱼的。

所以说,原始龙是水物的观念是始终不变的。

在东北红山文化中出土的‚玉猪龙‛,头部似猪首,身体呈‚C‛形。

所以,有学者认为:猪是龙的起源,因为在人类最早驯化的六畜之中,只有猪的繁殖能力最强,而强大的繁殖能力,可以使氏族生生不息,在任何灾害面前代代延续下去。

这和半坡人以鱼龙为图腾出于同一理想:希望氏族代代繁衍,生生不息。

只不过半坡人希望拥有超自然力,而红山人希望增强自身的生存能力而已。

以上两种原始的龙之起源中,随着炎黄二帝及华夏族形成的文化大融合,玉猪龙文化被融入了龙鱼文化之中。

这从中原地区分布广大的仰韶文化遗址和与仰韶文化有直接传承关系的龙山文化遗址中可以得到佐证。

之后的夏商周文化一直延续至今。

据研究,龙崇拜起源于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而有文字记载以来的中国历史即使从甲骨文算起,也只有三千多年。

因此,古代文献资料所记载的龙,只能反映当时人们的崇龙习俗和认识水平,不能当做龙崇拜起源的直接材料加以引用,清楚龙的本来面目,只能根据考古材料。

[注]①感生图腾即感生神话中的图腾。

指母系氏族时期人们把氏族繁衍的‚功劳‛归于图腾的意志和行为。

1.下列关于我国龙文化起源和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原始社会,把龙作为氏族部落的图腾物来崇祀,反映了史前阶段原始人朴素的宗教意识。

人们对于氏族的精神偶像存在于生活中的信念,成为其功能意识来源。

B.伴随着中华民族漫长的演化过程,龙文化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原龙、礼龙、神龙和文化龙四个阶段。

仰韶文化半坡遗址中出土的陶壶龙纹,揭示了龙的一源。

C.长身鱼纹或龙鱼纹则有明显的向龙转化的趋向,处于龙文化的萌芽状态,鱼纹可能是六千多年前半坡人的图腾物,而加长的鱼龙纹则有趋向神化的痕迹。

D.西水坡墓葬中的“骑龙升天”摆塑,有力地证明了氏族部落把龙作为崇祀的图腾物,意为希望追求来世的幸福,所以说原龙主要作用是氏族的保护神和崇拜图腾。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人类生存曾遇到洪水肆虐的严重挑战,因而后来的半坡人很自然地把鱼作为自己的祖先来崇拜。

他们认为只有作为鱼的子孙,氏族才可能在洪水世界里生存延续。

B.起源于原始人类的玉猪龙和鱼龙,随着文化大融合而相互渗透,这从诸多仰韶文化遗址和龙山文化遗址中可以得到佐证。

再由夏商周文化一直延续到现在。

C.有学者认为,猪是龙的起源,红山文化的玉猪龙和半坡人以鱼龙为图腾的理想都是同样的:希望氏族代代繁衍,生生不息。

D.大凡图腾崇拜,起初都是现实中实在的动物和植物,此后便不断地被加以神化,最后就可能演变为完全脱离实际的神物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我国的龙文化在文化史价值上,仅限于氏族文化的精神信仰对象。

例如:仰韶文化中的“鱼龙”和红山文化中的“玉猪龙”,只是象征着氏族的生存、繁衍。

B. 原始龙是水中物,这个观念一直伴随着中原一带华夏文化的发展。

有学者认为,因为猪的繁殖力可佑护氏族在灾害中延续下去,所以它自然就成为红山文化中龙的起源。

C.夏人为感激龙鱼对本氏族的繁衍、避灾之功,依然把其作为图腾,希望自己的族人还能像龙鱼那样在水中生活。

因为在那时,我国的人民还常常面临着洪水灾害。

D.研究表明,龙的崇拜起源于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而用文字记载的中国历史也不过三千多年。

因此,研究龙文化的起源,只能依据考古材料而不能依赖古代文献资料。

二、古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魏源,字文渊,建昌县人。

永乐四年进士,除监察御史,辨松江知府黄子威诬。

奏减浙东濒海渔课。

巡按陕西,西安大疫,疗活甚众。

奏言:‚诸府仓粟积一千九十余万石,足支十年。

今民疫妨农,请输钞代两税之半。

‛从之。

两遭丧,俱起复。

宣德五年,河南旱荒,民多转徙。

帝以源廉正有为,命为左布政使,俾驰驿之任。

时侍郎许廓往抚辑,廷议又起丁忧布政使李昌祺原官。

源与廓、昌祺发仓廪,免逋赋杂役,流民渐归。

雨亦旋降,岁大丰。

居三年,召还,授刑部左侍郎。

明年,永丰民夏九旭等据大盘山为乱。

帝以源江西人,命抚之,都督任礼帅兵随其后。

未至,官军擒九旭,因命二人采木四川,兼饬边务。

英宗即位,进尚书。

正统二年五月命整饬大同、宣府诸边,许便宜行事。

源遣都督佥事李谦守独石,按行天城、朔州诸险要,令将吏分守。

设威远卫,增修开平、龙门城,自独石抵宣府,增臵墩堠。

免屯军租一年,储火器为边备,诸依权贵避役者悉括归伍。

寻以宣、大军务久弛,请召还巡抚佥都御史卢睿,而荐兵部侍郎于谦为镇守参赞。

于是言官以临边擅易臵大臣为源罪,合疏劾之。

帝以源有劳,臵不问。

事竣还朝,与都御史陈智相詈于直庐①。

智以闻,诏两责之。

岁旱,录上疑狱,且请推行于天下,报可。

旋坐决狱不当,与侍郎何文渊俱下狱。

得宥,复以上辽王贵烚罪状,不言其内乱事,与三司官皆系诏狱。

累月,释还职。

源在刑部久,议狱多平恕。

陕西佥事计资言,武臣杂犯等罪,予半俸,谪极边。

源以所言深刻,奏寝之。

六年以足疾命朝朔望。

八年致仕,卒。

[注]①直庐:旧时侍臣值宿之处。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3分)A.奏减浙东濒海渔课课:赋税B.俾驰驿之任俾:使,让C.免逋赋杂役逋:拖欠D.且请推行于天下,报可报:上报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直接表明魏源“有为”的一组是(3分)①西安大疫,疗活甚众②两遭丧,俱起复③帝以源廉正有为,命为左布政使④发仓廪,免逋赋杂役⑤设威远卫,增修开平、龙门城⑥储火器为边备,诸依权贵避役者悉括归伍A.①③④B. ①④⑤C. ②③⑥D. ②⑤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魏源治政宽缓,体恤百姓。

他巡按陕西救治瘟疫中的百姓,并奏请输钞代税;河南旱灾,他开仓赈济百姓,流亡的百姓逐渐回归家园。

B. 魏源治边有方,守卫为务。

他整治大同、宣府边务,派遣、奏请更换将吏守卫,修筑军事设施,储备军火,妥善安置军民,稳定了边境。

C. 魏源理政有为,深得皇帝信任。

他整治大同、宣府边务时,皇帝准许他便宜行事;谏官上奏弹劾他临边擅自更换设置大臣,皇帝不予追究。

D. 魏源治狱平恕,亦有不当。

他认为计资的建议过于苛刻,没有上报朝廷,但也因断案不当和上报辽王罪状有隐瞒而两次获罪被关进监狱。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事竣还朝,与都御史陈智相詈于直庐。

智以闻,诏两责之。

(5分)(2)得宥,复以上辽王贵烚罪状,不言其内乱事,与三司官皆系诏狱。

(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溪居即事崔道融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8、本诗中的“疑”“急”表现了小童怎样的心理状态?请简要分析。

(5分)9、本诗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表现了怎样的意境?(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____________ ,。

(孟子《鱼我所欲也》)(2)青泥何盘盘,。

,以手抚膺坐长叹。

(李白《蜀道难》)(3),。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赤壁赋》)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不按规则出牌的大学校长朱清时朱清时,1968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近代物理系。

毕业后去了青海西宁山川机床铸造厂,当了一名炉前工。

当时分来厂里的大学生们常在业余时间聚会,喝酒、打扑克、海阔天空聊天、发牢骚。

朱清时说:‚我也时有加入,但很快就感到空虚。

我总觉得光抱怨怀才不遇没意思,中国这么大,总是需要人才的,现在把时间荒废了,一旦需要时,我们有什么呢?我仍然像在大学里一样,抓紧时间学习。

‛在这期间,他翻译了一本《相对论的再审查》,稿子被山东大学油印出来,在国内流传;写了一篇论文《论基本粒子的静质量随时间变大》,1974年发表在《复旦学报》上。

20世纪70年代中期,地处西宁的中科院青海盐湖所正在为造原子弹组织技术攻关,急需学物理的人才。

得知这一消息后,朱清时立即去拜访该所的室主任康靖文。

康靖文拿出很长的一篇专业外文文章让他翻译。

几天后,朱清时就把译文交给了他,研究所马上就决定要朱清时。

1979年,朱清时被选为中科院首批出国进修人员,到美国圣巴巴拉大学从事激光光谱研究。

初到美国,实验室的设备多数他都没见过,而且英语比较薄弱,每周的小组讨论会,讨论的问题他也听不懂。

那种尴尬的局面让朱清时很受伤。

别无选择,朱清时只能放弃了一切娱乐和休息时间,集中精力迅速填补实验技术和专业知识的空白。

‚我列出一个问题清单,包括我不知道的仪器的功能和操作方法,然后请教别人,把他的介绍一一记下来,自己再练几次,熟悉之后,就能找出每台仪器的关键点,然后再读说明书的有关部分,很快就能掌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