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逻辑原理》第一章 同步辅导
《普通逻辑》课后习题答案
《普通逻辑》练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引论一、指出下列各段文字中“逻辑”一词的含义:1.指思维的规律、规则。
2.指逻辑学。
3.“逻辑修养”指把握、运用逻辑知识的能力,或在逻辑学上的造诣。
显然,这里的“逻辑”一词,指的是逻辑学。
4.指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
5.“不可战胜的逻辑力量”一词用来形容思维清晰,论证严密,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在这里,“逻辑”一词指思维的规律、规则。
6.指某种特殊的立场、观点或看问题的方法。
7.“马克思没有遗留下‘逻辑’(大写字母的)”,意指马克思没有写过逻辑学的专门著作,这里的“逻辑”指逻辑学;“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意指马克思留下了体现在《资本论》中的逻辑思想,这里的“逻辑”指的是思维的规律、规则。
8.指逻辑学。
二、指出下列各段文字中具有共同逻辑形式的命题或推理,并用公式表示之。
答:①1、10两段是具有共同逻辑形式的推理,用公式可表示为“所有M是P;所有S是M;所以,所有S是P。
”②2、4两段是具有共同逻辑形式的命题,用公式可表示为:“如果p,那么q。
”③3、11两段是具有共同逻辑形式的命题,用公式可表示为:“只有p,才q。
”④5、12两段是具有共同逻辑形式的命题;用公式可表示为:“p并且q,而且r。
”⑤6、8两段是具有共同逻辑形式的命题,用公式可表示为:“或者p,或者q。
”⑥7、9两段是具有共同逻辑形式的推理,用公式可表示为:“如果p,那么q;p;所以,q。
”第二章复合命题及其推理一、下列语句是否表达命题?为什么?1.不表达命题,因为它只是提出疑问,没有对事物情况做出反映。
2.表达命题,因为它用一个反诘疑问句,表达了对事物情况的反映,即“没有耕耘是不会有收获的。
”3.不表达命题,它只表达一种良好的祝愿,并未对事物情况做出反映。
4.表达命题,它用一个反诘疑问句,表达了对事物情况的反映。
5.表达命题,它用一个反诘疑问句,表达了“要想加罪于人,就不愁找不到借口”的命题。
普通逻辑第一章概念
(三)交叉关系
王十朋的对联,从逻辑的角度看,它表明了概念与语词的关系问
题。概念与语词并不是一一对应的。王十朋的对联反映的是“同一个
② 同一个概念可用不同的语词表达。
如“母亲”、“妈妈”、“娘” “医生”和 “大夫”,“西红柿”和“番茄”,“中国 首都”和“北京”,“ 2米”和“6尺”等
以上的每一组语词都是同义词,表达了同一个 概念。
谬误辨析:
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混淆易犯“合缪”或“分缪”的错误。 例如:说人是猴子变的,真荒唐!难道这位漂亮的小姐是猴
子变的嘛? ( “分缪”——由整体具有某种性质进而推论构成此整体的
个体也有这种性质,这种错误叫做“分缪”。即把集合概念 当非集合概念来使用。) 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可见,人就是一种有自知之明 的动物。 ( “合缪” ——从构成某个整体的个体具有某种性质,就推 论这个整体也具有这种性质,这种错误叫“合缪”。即把非 集合概念当集合概念来使用。)
符号表示: 所有S是P 并且所有P是S ,或 S=P 例如:“鸟”和“有羽毛的卵生动物 “等边三角形”和“等角三角形”等等
s. p
注意:
1、两个概念具有同一关系,只意味两个概念的外延相同,并不是说它们也有 相同内涵。例如“等边三角形”与“等角三角形”就是两个内涵完全不同的 概念。
如果外延相同,内涵也完全相同,如“诉讼”与“打官司”、“土豆”与“山药 蛋”,就不是两个概念,而仅是表达同一概念的两个不同的词语。
交叉关系
不相容关系 (全异关系)
矛盾关系 反对关系
理解和把握概念之间的关系是理解把握传统直言命题 逻辑性质的一个基础。
同异关系——也就是表现在两个相应的类之间
的同异关系,即作为他们的外延的那两个类之间 的同异关系
普通逻辑学基本原理
• 四、交叉关系:当词项S与词项P的外延 有一部分并且仅有一部分重合时,S、P 两个词项之间就具有交叉关系。
S
P
• (5)当词项S与P的外延没有任何部分重 合时,则S与P之间就具有全异关系,又 称为互不相容关系。
S P
• 具有全异关系的两个词项相对于它们的共同的 属词项来说,还可进一步分为矛盾关系和反对 关系。 • A、矛盾关系:当词项S与P的外延没有任何部 分重合,并且其外延之和等于它们的共同属词 项I的外延时,则S、P之间就具有矛盾关系。 • I
绪论
• 第一节 普通逻辑的对象和性质 • 一、“逻辑”一词的涵义 • 在现代汉语中,“逻辑”是个多义词,在不同 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涵义:(1)指事物发展的 客观规律。例如,“历史的逻辑决定了人类社 会将一直向前发展”。(2)指思维的规律。 例如,“该篇论文的逻辑结构很完整”。(3) 指某种特殊说法。例如,“只许官家放火,不 许百姓点灯,这是哪一家的逻辑”。(4)逻 辑学或逻辑知识。 • 我们这门课程取其中第四种涵义。
S P
• B、反对关系:当词项S与P的外延没有任何重 合,并且其外延之和小于它们共同的属词项I的 外延时,则S和P之间就具有反对关系。
S P
第四节 定义 • 一、定义的结构 • 定义就是以简短的形式揭示语词、 概念、命题的内涵和外延,使人们 明确它们的意义及其使用范围的逻 辑方法。 • 定义包括三个方面:被定义项—在 定义中被解释和说明的语词、概念 或命题。定义项—用来解释、说明 被定义项的语词、概念和命题。定 义联项—连接被定义项和定义项的 语词。
逻辑学导论
人文经管学院 刘增惠
绪论
• 逻辑是一门工具性科学,它有助于提高 我们思维的清晰性、条理性,有助于提 高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逻 辑学的相关内容已经成为西方许多能力 性考试,如TOFEL,GRE,GMAT,LSAT测 试的对象,并且已开始成为国内相应考 试如MBA,MPA,行政能力测试等等考试 的对象。因此,逻辑学引起越来越多人 们的兴趣。
《逻辑学》第一章(精简版)
逻辑学——思维的“艺术”人文社科学院德育教研室张永清名言名句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那就是:希腊哲学家发明的形式逻辑体系,以及通过系统的实验可能找出因果关系。
——爱因斯坦名言名句西方文明、民主、富强的根本原因就在于逻辑的发达,中国人要学习西方文明,首先就要从逻辑开始!——北京大学首任校长严复先生思维小故事(2012国公考112)某高校外语教研室新招进五位外语老师,每位老师只教授一门外语。
并且满足以下条件:(1)如果小钱教德语,那么小孙不教俄语;(2)或者小李教德语,或者小钱教德语;(3)如果小孙不教俄语,那么小赵不教法语;(4)或者小赵教法语,或者小周不教英语。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可以得出“小李教德语”的结论?A.小钱教德语B.小孙不教俄语C.小赵不教法语D.小周教英语提高思维能力训练的主渠道思维能力之高低是一个人素质如何的重要标志之一,思维能力的提高从各种学科的学习中都能得到,而最直接的应该是逻辑。
——欧阳中石(首都师范大学教授,中央文史馆馆员)学好《逻辑学》使你的思维方式发生变化-------------不要让大学白上了逻辑学课程简介《逻辑学》,也称普通逻辑或形式逻辑,是一门研究人类的思维及其规律的科学,其主要内容是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包括概念、判断、推理,逻辑的基本规律,简单的认识事物的逻辑方法等。
《逻辑学》是大学汉语言文学及其他文科学生实践性和技巧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是学习文科各专业的基础性和工具性的课程。
通过本门课的教学,培养学生准确、严密地表达、论证思想的能力,为学生探求知识提供必要的基本的逻辑方法,使学生的思维更具逻辑性、科学性。
授课体系 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概念第三章简单判断第四章复合判断第五章简单判断演绎推理 第六章复合判断演绎推理 第七章归纳推理第八章类比推理和假说第九章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 第十章论证第一章绪论第一节逻辑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逻辑学的研究对象第三节学习逻辑学的意义和方法第一节逻辑学的产生与发展Logic(英文)逻各斯(希腊文)逻辑古希腊——逻辑学的主要诞生地亚里士多德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演绎逻辑系统,后人尊称为“西方逻辑之父”。
《普通逻辑学》练习题答案(版)
逻辑学练习题答案教材《普通逻辑学》第一章 绪论 (P19~22) 一、单项选择题1~5 B –B –D –B -C 二、填空题1.严复 2.思维形式的结构 规律 方法 3.逻辑常项 4.形式 内容 5.间接 概括三、分析下列各题的逻辑形式,并用公式表示。
1.只有p 才q 即p q ← 2.如果p 那么q 即p q →3.p 或者q 即p q ∨ 4.p 并且q 并且r 即p q r ∧∧5.所有M 是P ,所有S 是M ;所以,所有S 是P 即MAP SAM SAP ∧-四、请指出下列各逻辑形式中的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
1.逻辑常项:“所有……是……” 逻辑变项:“S ”和“P ” 2.逻辑常项:“有的……不是……” 逻辑变项:“S ”和“P ” 3.逻辑常项:“如果……那么……” 逻辑变项:“p ”和“q ” 4.逻辑常项:“只有……才……” 逻辑变项:“p ”和“q ” 5.逻辑常项:“或者……或者……或者……” 逻辑变项:“p ”、“q ”和“r ” 6.逻辑常项:“……并且……并且……” 逻辑变项:“p ”、“q ”和“r ” 7.逻辑常项:(……并且……),所以…… 逻辑变项:PAM 、SOM 、SOP 8.逻辑常项:(……并且……),所以…… 逻辑变项:p q →;p ;q第二章 概念 (P57~64)一、单项选择题1~5 A –B -B –C -D 6~10 B –C –B –D -D 二、填空题1.事物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 2.内涵 外延 3.交叉 4.反对 5.被定义项=种差+邻近属概念 6.说明 规定 7.一次 连续 8.属种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三、分析下列语句中是从内涵方面还是外延方面来表述标有横线的概念。
1.内涵和外延 2.内涵 3.内涵 4.内涵和外延 5.内涵和外延 6.内涵和外延 7.内涵 8.内涵 9.内涵 10.内涵和外延 四、分析下列语句中标有横线的概念的种类。
普通逻辑第一讲
第三节 普通逻辑的学习方法
一、要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二、要注意借助相关学科的知识。 三、要充分利用图示法和列表法,从直观上加深 对逻辑知识的印象和领会。 四、要理解性地掌握一系列符号,要过“符号 关”。 五、要加强练习,过“习题关”。
二、普通逻辑的作用 1.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获取新知识。 人们要获得间接知识,就需要运用推理,推理 就是由已知推出新知识的思维过程。
物质运动有它自己的规律性,社会运动是物质运动, 所以,社会运动有它自己的规律性。
2.有助于人们准确、严密地表述和论证思想。 3.有助于人们识别、驳斥谬误与诡辩。 4.有助于人们学习和掌握其他各门科学知识。
(二)“逻辑”的词义
1.指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 捣乱,失败,再捣乱,再失败;直至灭亡——这就是 帝国主义和世界上一切反动派对待人民事业的逻辑。 2.指人们思维的规律、规则。 使我佩服的是列宁演说中那种不可战胜的逻辑力量, 这种逻辑力量紧紧地抓住听众,一步一步地感染听众,然后 把听众俘虏得一个不剩。 3.指一门学科,即逻辑学。 大学生要学一点逻辑。 认真学习逻辑知识,熟练运用逻辑知识,对思考问题、 写文章、说话、办事以及进一步发展智力都大有好处。 4.指某种特殊的理论、观点或看问题的方法。 “不骑马,不骑牛,骑个毛驴夹在中间乐悠悠。”这真 是一种奇怪的逻辑。
3.思维的逻辑形式
思维内容:思维所反映的特定对象及其属性。 思维形式:思维对特定对象及其属性的反映 方式是从具体思维中抽象出来,是对 思维内容不同而结构形式相同的具体思维的 概括。
①所有金属都是导体。 ②一切商品都是劳动产品。 ③一切自然数都是正数。 ④任何法律都是有阶级性的。 ⑤所有正确认识都来源于实践。 ………… 它们逻辑形式都是: 所有S都是P
普通逻辑学-第一章ppt
服务QQ:800035832
第一章 第一节 逻辑的研究对象
第一节 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一、什么是逻辑
汉语中的“逻辑”来源于英语单词“logic”的音译
“logic”在英文中的用法: 1.逻辑学,关于推理的科学和方法 2.有逻辑性,有条理性 3.有必然性的
“逻辑”在汉语中的用法: 1.思维规律 2.客观规律 3.看问题的特殊方法或视角 4.逻辑学,一门研究推理的规律和方法的学问
第一章 小结&问答
按箭头指示点击五角星图标评分,点击回形针图标下载课件、讲义。期待你的五分好评哦,有疑惑或建议请在留言框留言。
按箭头指示点击五角星图标评分,点击回形针图标下载课件、讲义。期待你的五分好评哦,有疑惑或建议请在留言框留言。
服务QQ:800035832
第一章 第二节 学习逻辑的意义和方法
第二节 学习逻辑的意义和方法
一、学习逻辑的意义:
1.为人们获得新知识建立合理、坚实的基础平台。 2. 帮助人们提高推理能力。 3.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创新能力。 4.有利于进行合乎理性的人际交流
1.引论
2.概念
课
3.简单判断
程
4.复合判断
内
5.逻辑基本规律
容
6.演绎推理(一)
7.演绎推理(二)
8.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
9.论证
按箭头指示点击五角星图标评分,点击回形针图标下载课件、讲义。期待你的五分好评哦,有疑惑或建议请在留言框留言。
服务QQ:800035832
考试题型
题型 分数
单选
选择
双选
填空
服务QQ:800035832
第一章 小结
逻辑学是研究推理有效性的学问。 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推理的有效性。 推理的有效性指的是推理的形式有效性。 学习逻辑的意义: 1.为人们获得新知识建立合理、坚实的基础平台。 2. 帮助人们提高推理能力。 3.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创新能力。 4.有利于进行合乎理性的人际交流
《逻辑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第一章绪论一、请指出下列各段议论中“逻辑”一词的含义:1.电影《菊豆》中主人公的命运是符合生活的逻辑的。
答:规律、规律性。
2.说“知识越多越反动”,这真是奇怪的逻辑!答:理论、观点(贬义)。
3.语法、修辞、逻辑都是工具性的课程。
答:普通逻辑(传统形式逻辑)。
4.写文章要讲逻辑,就是说,要注意整篇文章、整篇说话的结构,开头、中间、结尾要有一种关系,要有一种内容的联系,不要互相冲突。
答:思维规律、规则。
5.从中学时期就训练好一种逻辑的头脑,以后无论学什么、干什么,都将受益无穷。
答:合乎思维规律、规则。
二、下列命题和推理中,哪些具有共同的逻辑形式?请用公式表示之。
1.所有鸟都是有羽毛的,驼鸟是鸟;所以,驼鸟是有羽毛的。
2.只有发展现代科学技术,才能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
3.每一个公民都要遵纪守法。
4.凡科学理论都是有用的,逻辑学是科学理论;所以,逻辑学是有用的。
5.任何金属都是有光泽的。
6.只有生产力迅速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增强。
答:1与4具有共同的推理形式:所有M是P,所有S是M;所以,所有S是P。
2与6具有共同的命题形式:只有p,才q。
3与5具有共同的命题形式:所有S是P。
第二章概念一、指出下列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1.语言答:“语言”的内涵是指: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体系,是人们表达和交流思想的工具。
“语言”的外延是指:世界上古往今来存在的各种有声语言,如汉语、日语、法语、英语、德语等。
广义的“语言”还包括人工语言。
2.戏剧答:“戏剧”的内涵是指: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各种艺术的结合体,是综合艺术。
它的外延是指:在舞台上上演的各种形式的戏剧。
按内容分有悲剧、喜剧、正剧;按表演方式分有话剧、歌剧、歌舞剧;按结构和容量分有独幕剧和多幕剧;按中外形式的不同分有戏曲、话剧、现代歌舞剧。
3.偶数答:“偶数”的内涵是指:自然数中能被2整除的数。
“偶数”的外延是指:2、4、6、8、10、12……。
普通逻辑原理
第一章引论第一节普通逻辑的对象一、普通逻辑的定义逻辑:(1)表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2)表示人类思维的规律、规则。
(3)表示研究思维形式和思维规律的学问——逻辑学。
逻辑学包括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
在形式逻辑中,又可以分为传统形式逻辑(简称传统逻辑)和现代形式逻辑(简称现代逻辑)。
“普通逻辑”指传统的形式逻辑。
普通逻辑是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基本规律和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
二、什么是“思维”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感性认识阶段:直接感受性是感性认识的基本特征。
接触外界事物,在人脑中产生感觉(个别属性)、知觉(感觉的综合)和表象(概括性的感性形象)。
第二阶段、理性认识阶段:一是思维具有概括性,如:人。
二是思维具有间接性。
如光速。
普通逻辑是通过对语言形式的分析来实现对思维的逻辑形式的研究的。
三、什么是思维的逻辑形式概念、判断、推理是思维的形式。
反映在概念、判断和推理中的特定对象及其属性,叫做思维的具体内容。
思维内容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或形式结构),叫做思维的逻辑形式。
如:一切S都是P 思维的逻辑形式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逻辑常项,二是逻辑变项。
逻辑常项是判定一种逻辑形式的唯一根据。
四、什么是“思维的基本规律”思维的基本规律有四条,即: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
五、什么是“简单的逻辑方法”简单的逻辑方法,是相对于辩证逻辑来说的。
主要包括: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比较、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寻求现象间因果联系的方法;定义、划分、限制和概括的方法。
第二节、学习普通逻辑的意义一、普通逻辑的性质普通逻辑是一门工具性的科学,能够为人们进行正确思维,获取新知识,表述思想,提供必要的逻辑手段和方法。
普通逻辑没有阶级性。
二、学习普通逻辑的意义三、怎样学习普通逻辑第三节逻辑简史一、逻辑学的产生逻辑学的发源地有三个:中国、印度和希腊。
中国春秋战国时期,逻辑思想有很大发展。
《墨经》提出“以名(概念)举实,以辞(判断)抒意,以说(推理)出故”。
2023年自考普通逻辑原理
0024 - 一般逻辑原理《一般逻辑原理》吴家国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辑,一般逻辑即老式旳形式逻辑。
本规律和简朴逻辑措施旳科学。
形象(直感)思维,灵感(顿悟)思维,一般思维指抽象思维。
脑中产生旳有关事物旳个别属性旳反应。
应。
有一定概括性旳感性形象。
思维形式,是思维机构旳基本构成要素。
式。
它是由概念构成旳,同步,它又为推理提供了前提和结论。
性。
联络方式或形式构造,也叫思维形式旳构造。
不一样旳推理内容中抽取出来旳多种共同旳逻辑形式。
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
是什么,不能把不一样旳思想混为一谈。
中,必须承认至少一种是假旳,而不能承认它们都是真旳。
中,必须承认至少一种是真旳,即两者必居其一,排除第三种也许性。
为真,都必须拿出充足旳理由。
究思维旳逻辑形式及其基本规律旳。
能给人们直接提供多种详细旳科学知识,不过它可以为人们进行对旳思维,获取新知识,表述论证思想,提供必要旳逻辑手段和措施。
1、有助于人们对旳认识事物,获取新知识,2、有助于人们精确地体现思想,严格论证思想,3、有助于人们识别、驳斥谬误与狡辩,4、有助于人们学习和掌握其他各门科学知识,5、有助于提高人们旳办事效率。
20代中国、印度、希腊。
古希腊是逻辑学旳重要诞生地。
17世纪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
培根提出科学归纳法,奠定了归纳逻辑旳基础,提出三表法(存在和具有表、差异表、程度表),培根后,英国哲学家约翰。
穆勒继承并发展了培根旳归纳逻辑,形成五种归纳法(契合法、差异法、契合差异并使用方法、共变法、剩余法)史称穆勒五法。
17世纪末,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提出用数学措施处理演绎逻辑、把推理变成逻辑演算旳光辉思想,成为数学逻辑(即现代形式逻辑)旳奠定人。
思维形式。
旳过程,一般是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逻辑措施完毕旳,最重要旳是抽象。
行判断和推理旳基本要素,是思维形式旳最基本单位,由概念构成判断,由判断构成推理,没有概念,就无法进行思维活动。
借助概念,人们可以从本质上把同类对象联络起来,把不一样类对象辨别开来。
自考笔记_00024_普通逻辑原理_自考普通逻辑原理_笔记[1]
0024 - 普通逻辑原理吴家国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辑,普通逻辑即传统的形式逻辑。
基本规律和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
(逻辑)思维,形象(直感)思维,灵感(顿悟)思维,一般思维指抽象思维。
人脑中产生的关于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反映。
具有一定概括性的感性形象。
的思维形式,是思维机构的基本组成要素。
式。
它是由概念组成的,同时,它又为推理提供了前提和结论。
性。
联系方式或形式结构,也叫思维形式的结构。
正是要研究从不同的推理内容中抽取出来的各种共同的逻辑形式。
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
一个思想是什么,它就是什么,不能把不同的思想混为一谈。
在互相否定的两个思想中,必须承认至少一个是假的,而不能承认它们都是真的。
在互相矛盾的两个思想中,必须承认至少一个是真的,即二者必居其一,排除第三种可能性。
断定任何一个思想为真,都必须拿出充分的理由。
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基本规律的。
它本身不能给人们直接提供各种具体的科学知识,但是它能够为人们进行正确思维,获取新知识,表述论证思想,提供必要的逻辑手段和方法。
1、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获取新知识,2、有助于人们准确地表达思想,严格论证思想,3、有助于人们识别、驳斥谬误与诡辩,4、有助于人们学习和掌握其他各门科学知识,5、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办事效率。
20、代中国、印度、希腊。
古希腊是逻辑学的主要诞生地。
17世纪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
培根提出科学归纳法,奠定了归纳逻辑的基础,提出三表法(存在和具有表、差异表、程度表),培根后,英国哲学家约翰。
穆勒继承并发展了培根的归纳逻辑,形成五种归纳法(契合法、差异法、契合差异并用法、共变法、剩余法)史称穆勒五法。
17世纪末,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提出用数学方法处理演绎逻辑、把推理变成逻辑演算的光辉思想,成为数学逻辑(即现代形式逻辑)的奠定人。
的思维形式。
工的过程,一般是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逻辑方法完成的,最重要的是抽象。
进行判断和推理的基本要素,是思维形式的最基本单位,由概念组成判断,由判断组成推理,没有概念,就无法进行思维活动。
普通逻辑原理
《普通逻辑原理》教案开设目的、要求与主要参考数目开设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大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普通逻辑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通过自觉的逻辑思维训练形成较自觉的逻辑思维习惯,使思维过程更加规范、有序、严谨和合乎逻辑,从而,提高思维的效率,达到准确性和敏捷性的共同提高,同时也可用逻辑基本规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这一能力的形成也将为学好其它课程奠定良好基础。
该课程的主要特点是严谨、规范,不同于其它文科课程。
而事实上这就是一门自然科学。
因此,不可能通过简单的背诵来解决问题。
而必须从根本上学懂,就是要理解了,消化了。
所以,要求我们在学习中:1、坚持到课。
(到课情况与平时成绩挂钩)2、人到、心到。
3、学练结合,理论与现实结合4、知难而进,力求最好。
(柏拉图:需求决定成功。
任小萍:没有选择的选择)主要参考数目:1、《普通逻辑原理》,吴家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普通逻辑》,编写组,上海人民出版社;3、《普通逻辑教学导引》,吴家国,上海人民出版社;4、《形式逻辑》,金岳霖,人民出版社;5、《逻辑时空丛书》,刘培育,北京大学出版社。
(包括逻辑与智能新编,笑话、幽默与逻辑,咬文爵字的逻辑,点击思维,古诗中的逻辑,趣味逻辑,博弈思维等十三本。
第一章绪论[目的和要求]了解普通逻辑学的对象范围、学科性质和发展简史,明确学习逻辑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其学习自觉性,为系统学习普通逻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奠定思想基础。
要求学生围绕普通逻辑的对象和意义问题,结合人们的思维实际,初步了解普通逻辑的一些基本概念;同时要求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积极地投入到该课程的学习中去。
[课时] 5课时[要点] 1、什么是逻辑2、普通逻辑的对象和性质3、逻辑简史第一节认识、思维和逻辑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经常会看到或者听到“逻辑”一词:一、什么是逻辑1.“逻辑”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逻辑”是个多义词:客观规律;思维规律、规则;学问等(1)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
普通逻辑学讲义
引论第一节从逻辑故事说起,漫话逻辑一、窃书不算偷孔乙己“窃书不算偷”,之所以被传为笑谈,是因为他违反了形式逻辑的一个基本规律:同一律,其内容为: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一个概念要保持一致性,用公式表示就是:A是A。
窃和偷,在语文学科中,叫同义词,在逻辑学中叫同一个概念,同一个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语词表示,不同的语词可以表示同一个概念。
孔乙己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
二、晏子使楚《晏子使楚》是我们初中学过的课文。
晏子面对楚王君臣故意侮辱,从容应对,不辱使命,其人五短身材,其睿智千载之下犹使人肃然起敬。
楚王使人在城门边挖一洞,要晏子从洞里进城,讥笑他身材矮小,晏子说:“这是狗洞,如果我出使的狗国,那么我从此洞进去。
”楚王的臣子自然不会承认自己的国家是狗国,所以,恭恭敬敬地请晏子从大门进去。
这里,晏子进行了一个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推理过程如下:大前提:如果我出使的是狗国,那么我从此洞进去。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判断,有的逻辑书叫命题,把断定了的命题叫判断)。
小前提:你们承认是狗国。
结论:我从此洞进去。
这是用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推理规则“肯定前件式”进行推理。
否定式推理为否定后件式,楚王迎接晏子的臣子,其推理过程如1下:大前提:晏子如果出使的是狗国,那么从此洞进去。
小前提:不让晏子从此洞进去。
结论:我们楚国不是狗国。
楚王故意让一人被五花大捆地经过堂下,问是什么人,回答说是楚国人;问犯了什么罪,回答说,犯了盗窃罪。
楚王讥笑晏子:“你们齐国人善盗吗?”晏子以“橘生于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水土使之然也”回敬楚王,用类比说理的方法,使楚王自取其侮。
第三次交锋,楚王问:“你们齐国难道没有人吗?”讥笑晏子不才。
晏子的回答是:“我们齐国怎么没有人呢?我们都城临淄的人比肩接踵,挥汗成雨呢。
只是敝国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上等的人才出使上等国……下等的人才出使下等国,晏最不肖,所以出使贵国来了。
”讥笑楚是下等国,楚王如果硬要说晏子是下等人,那么对不起,楚国是下等国了。
自考00024普通逻辑 自考重点资料 自考笔记
第一章引论第二章概念第三章判断(一)第四章判断(二)第五章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第六章演绎推理(一)第七章演绎推理(二)第八章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第九章论证模拟试卷1.1.在“作为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要研究中国革命发展的逻辑”这句话中,“逻辑”一词的含义是【C】A.表示某种理论、观点或看问题的方法B.表示思维的规律、规则C.表示客观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D.表示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欲获取1.2.在“说话、写文章要讲究逻辑”这句话中,“逻辑”一词的含义是【A】A.表示思维的规律、规则B.表示某种理论、观点或看问题的方法C.表示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D.表示客观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2.1.“商品包括自行车、缝纫机、电视机等,无论何种类型的商品,都是为专门出售而生产的劳动产品”这几个判断对“商品”这个概念是【D】来说明的。
A.仅从内涵方面B.仅从外延方面C.先从内涵,再从外延方面D.先从外延,再从内涵方面2.2.“思维形式”这一概念属于【D】A.集合概念、正概念、单独概念B.单独概念、负概念、非集合概念c。
普遍概念、正概念、集合概念D.非集合概念、正概念、普遍概念2.3.“判断”、“推理”、“论证”这三个概念是【B】关系。
A.属种关系B.不相容并列关系C.相容并列关系D.交叉关系2.4.“所谓自行车就是一种不借助于驾车者以外的力量来行驶的车子”这个定义违反了【C】的定义规则。
A.定义项和被定义项必须相应相称B.定义项中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括被定义项C.给正概念下定义不得用否定语词D.定义项中不得包括含混的概念或语词2.5.“概念”、“判断”、“推理”这三个概念的外延之问是【C】关系。
A.属种关系B.交叉关系C.不相容并列关系D.相容的并列关系2.1.如果有的a是b,那么a与b之间可能存在的外延之间的关系是【ACDE】A.全同关系B.全异关系C.真包含关系D.真包含于关系E.交叉关系2.2.当SEP假而SIP真时,s和P之间可能有的外延关系是【ACDE】A.全同关系B.全异关系C.交叉关系D.真包含关系E.真包含于关系2.3.在“鲁迅的著作不是一天可以读完的,《狂人日记》是鲁迅的著作,所以,《狂人日记》不是一天可以读完的”这段话中,第一句话中的“鲁迅的著作”是【ACE】A.集合概念B.非集合概念C.单独概念D.普遍概念E.实体概念欲3.1.下列各组判断可以同真的是【BCD】A.SAP与SEP;B.SAP与SIP;C.SEP与SOP;D.SIP与SOP;E.SAP与SOP2.1.下列对概念的限制错误的是【BC】A.把“青年人”限制为“中国的青年人”B.把“河南省”限制为“郑州市”C.把“联合国”限制为“美国”D.把“知识分子”限制为“大学教师”E.把“商品”限制为“电视机”2.2.下列对概念的概括错误的是【AC】A.“结论虚假的推理”概括为“无效推理”B.“假言判断”概括为“复合判断”C.“特称判断”概括为“全称判断”D.“直接推理”概括为“演绎推理”E.“判断”概括为“思维形式”2.3.“大兴安岭是我国重要的木材基地”中的“大兴安岭”是【A】与【D】A.单独概念B.普遍概念C.集合概念D.非集合概念E.负概念2.4.当“所有A是B”为假而“有B不是A”为真时,A与B的外延关系或是【D】关系,或是【E】关系。
普通逻辑入门(fuxi)
b
区别
a+b<c
c a b
• 矛盾关系的特点: (1)两个种概念之和等于属概念的外延; (2)没有第三个概念存在。 • 反对关系也叫做对立关系,有三个以上则是并列 关系。 在语言的使用上,反对概念并列使用,可以起 到很好的效果。 《可爱的中国》:“我相信到那时,到处都是 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 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 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苦,智慧将代替了愚昧, 友爱将代替了仇杀,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悲哀, 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凄凉的荒地。”
T T F F T F T F
联言判断的逻辑特性
p q
T T F F
T F T F
p∧q T F F F
p∧q真,当且仅当p真并且q真 ﹁(p∧q) p∨q
选言判断(选择关系) • 选言判断是陈述几种可能的事物情况 中至少有一种情况存在的复合判断
某人学习成绩不好,或者是因为基础差、或 者是因为不努力、或者是因为方法欠佳…… 某人要么是正常死亡,要么是非正常死亡
• 联结词: • 逻辑形式: • 符号式:
要么……要么…… 要么p,要么q , p∨q
不相容选言判断的逻辑特性
p T T F F q T F T F , p∧q T F F F p∨q T T T F
, p∨q
F T T F
﹁(p∨q)
(p∧q)∨(p∧q)
假言判断(条件关系)
• 有条件地陈述事物情况的复合判断 • 肢判断:p(前件)q(后件) • 对象间的条件联系:
• 相容的选言判断 • 逻辑形式: p或者q • 符号式: p∨q
相容选言判断的逻辑特性
p T T F F q T F T F p∧q T F F F p∨q
普通逻辑学教程
《普通逻辑学》课程教学一体化设计方案第一部分教学实施要求一、课程性质及教学要求《普通逻辑学》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中文、法律、经济等系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具性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普通逻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推演技巧,提高思维的准确性和敏捷性,增强语言的表达能力和记辩能力,以及初步具有运用逻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知识提供必要的逻辑工具。
二、教材使用和教学过程建议(一)教材教材主要使用文字教材,文字教材包括主教材和学习指导用书。
文字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用书,是教学的主要媒介和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本课程的文字教材是姜成林主编的《普通逻辑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9年8第二版),学习指导用书是其配套练习册。
(2)教学环节1.课堂教学为主为达到教学要求,除学生自学外,课堂教学是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主要教学环节。
任课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配合文字教材、学习指导书,对学生进行辅导,负责教学答疑并实施统一教学要求和批改作业。
要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完善的教学服务,帮助他们掌握本课程教学大纲要求的学习内容。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作业《普通逻辑学》本学期要求学生必须完成作业。
宁波电大将根据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实际的教学进度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数次作业。
3.考试考试内容以教学大纲为依据,难度适中,题量适度,对未作具体要求的内容不作考试要求。
4.教学时数本课程的各章教学时数分配如下(根据实际情况及学生的实际水平自行安排)5.教学媒体教学媒体1、文字教材:姜成林主编《普通逻辑学》(修订版)1999年8月第2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
2、学习指导:王道君主编《普通逻辑学》学习指导书法律专业教学大纲与习题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3、音像教材:本课程有录像教学与辅导,版本原为专科设计,但教学内容全面适合本科教学。
自考普通逻辑复习资料
普通逻辑第一章引论1、逻辑学是研究推理有效性的学问,是研究如何区分正确推理和不正确推理的方法和原理的学问。
2、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
一个完整的判断是由若干概念构成的,其中包括判断的主项、谓项和联项。
3、思维通常是通过语言来表达,推理通常是通过若干语句来表达的,判断一般是通过语句来表达的,而概念是通过语词来表达,论证则通过句群来表达。
4、逻辑学主要研究推理的有效性问题。
所谓推理的有效性,指的是推理的形式有效性。
5、逻辑思想的发源地主要有三个,即古代中国,古印度,古希腊。
第二章概念5、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及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珠思维形式。
概念是思维的起点,是组成判断和推理的基本要素6、概念的内涵就是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特有属性或者本质属性。
7、概念的外延就是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或者本质属性的对象所组成的集合(或者类)。
8、根据概念外延的大小,可以将概念分为空概念、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9、空概念:外延为空集的概念称为空概念。
10、单独概念:外延只有一个对象的概念称为单独概念。
表达单独概念的语词有二种:一种是专有名词,如拿破仑、长江;一种是摹状词。
如世界上最高的山峰。
11、普遍概念:外延包括一个以上对象的概念称为普遍概念。
12、依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否集合体,可以将概念分为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13、集合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一个集合体的概念称为集合概念。
集合概念所反映的集合体,指的是由若干个体组成的统一整体。
如西沙群岛、森林,集合体与组成该集合体的个体之间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集合体所具有的性质未必为其中的每一个个体所具有。
14、非集合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不是一个集合体的概念称为非集合概念。
“类”概念是非集合概念中的普遍概念,因此这些“类”概念所反映的属性必定为属于这个“类”的一个个体所具有。
15、判断一个概念是集合概念还是非集合概念,要看这个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否集合体。
基概念所反映的属性是否为这个概念所涉及的每一个个体所具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引论
内容提要
第一节普通逻辑的对象
一、普通逻辑是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基本规律和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
二、思维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于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思维属于认识过程中的理性认识,由概念、判断和推理所构成。
1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是思维结构的基本组成要素。
2 判断是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即肯定或否定)的思维形式,它是由概念组成的,同时,它又为推理提供前提和结论。
3 推理是由一个或几个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它是思维形式的主体,人们的思维活动主要是靠它来实现的。
4 思维与语言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没有语词和语句,也就没有概念,判断和推理,因而也就不可能有人的思维活动。
5 思维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思维具有概括性,二是思维具有间接性。
三、任何思维都有具体内容,又有逻辑形式。
反映在概念、判断和推理中的特定对象及其属性,叫做思维的具体内容。
思维内容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或形式结构),叫做思维的逻辑形式。
1
思维的逻辑形式与思维的具体内容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但是,思维的逻辑形式又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
普通逻辑不研究思维的具体内容,也不去研究那些个别的逻辑形式,它只研究各种不同类型的思维形式所共同具有的逻辑形式。
2 思维的逻辑形式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逻辑常项,二是变项。
逻辑常项是指逻辑形式中固定不变的部分,变项是指逻辑形式中可变的部分。
3
逻辑常项是判定一种逻辑形式为何种逻辑形式的惟一根据,也是区别不同种类逻辑形式的惟一依据。
变项不管代入何种不同的具体内容,终究不能改变其逻辑形式。
四、思维的基本规律是任何人进行思维活动(即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时都必须遵守的最起码的逻辑规律。
思维的基本规律有四条,即: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
五、简单的逻辑方法主要包括:定义、划分、限制和概括、寻找现象间因果联系的方法等。
第二节学习普通逻辑的意义
学习普通逻辑的根本意义在于:训练和提高人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智力的发展,提高全民族的逻辑修养和文化素质,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具体说来,学习普通逻辑的意义有五个方面:
一、有助于人们正确地认识事物,获取新知识。
二、有助于人们准确地表达思想,严格地论证思想。
三、有助于人们识别、驳斥谬误与诡辩。
四、有助于人们学习和掌握其他各门科学知识。
五、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办事效率。
第三节逻辑简史
一、逻辑学的发源地有三个,即古代的中国、印度和希腊。
二、近代逻辑学的发展
1 17世纪,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
培根提出了科学归纳法,奠定了归纳逻辑的基础。
培根的主要著作是《新工具》,在书中他提出了“三表法”和“排除法”。
在培根以后,英国哲学家约翰。
穆勒继承并发展了培根的归纳逻辑,在他所著的《逻辑体系:归纳和演绎》(中译本为严复的《穆勒名学》)中,系统阐述了寻找因果联系的五种方法,即契合法、差异法、契合差异并用法、共变法和剩余法,逻辑史上称为“穆勒五法”。
1662年,《波尔。
罗亚尔逻辑》一书的出版标志着集演绎、归纳和一般方法为一体的传统逻辑已基本定型。
2 18世纪到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黑格尔也研究了逻辑问题。
康德第一次使用了“形式逻辑”这个名称,从此以后,“形式逻辑”得到了广泛的采用。
黑格尔在逻辑史上提出了第一个辩证逻辑的体系,虽然他的辩证逻辑体系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的,但是,其中却包含着不少合理内核和深刻思想。
3 19世纪中叶以后,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对逻辑学有许多精辟的论述,为丰富和发展普通逻辑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17世纪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因提出用数学方法处理演绎逻辑、把推理变成逻辑演算的思想而被公认为数理逻辑的奠基人。
19世纪英国数学家布尔建立了“逻辑代数”(即布尔代数),把莱布尼兹的思想变为现实。
随后,弗雷格、罗素和怀德海等人建立了数理逻辑的两个基础演算,即命题演算和谓词演算,在此基础上,数理逻辑发展成为一门新兴学科。
本章考试重点和考试难点提示
一、考试重点:
思维;普通逻辑研究的对象;普通逻辑的性质和意义。
二、考试难点:
关于普通逻辑的定义问题
普通逻辑,指的是传统的形式逻辑,它以传统逻辑的知识为基本内容。
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普通逻辑的对象究竟是什么,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看法。
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看法:
1 它是以思维形式及其规律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也涉及一些简单的逻辑方法的科学。
2 它是关于思维的逻辑结构及其规律和规则的科学,同时也研究一些认识现实的逻辑方法。
3 它是从形式方面研究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的结构及其规律的科学。
4 它是研究抽象思维的形式和规律的科学。
以上几种定义,有共同点,也有差异。
它们的共同点是:都明确地指出了普通逻辑是以思维的形式及其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它们的差异在于:第一,对思维形式的具体表述有所不同。
如有的提“思维的逻辑结构”,有的提“思维形式的结构”,有的泛指一般的“思维形式”,有的特指“抽象思维的形式”。
第二,有的包括逻辑方法,有的则没有明确提逻辑方法。
虽然上述四种定义互有差异,但是从中却可以看出,人们都在探索如何给普通逻辑下一个精确的定义,如何通过这个定义揭示普通逻辑所研究的对象的本质。
同时还可以看出,上述定义有相互接近的趋势,即人们都在把注意力集中在关于“思维形式的结构”的表述上。
本教材《普通逻辑原理》所下的定义是:“普通逻辑是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基本规律和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
”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第一,它比较全面地概括了普通逻辑的内容,把思维的逻辑形式、它的基本规律、简单的逻辑方法都包括进去了。
第二,它采取了“思维的逻辑形式”这样的提法,这就避免了由笼统地提“思维形式”或者单纯地提“形式结构”所可能产生的定义“过宽”或“过窄”的缺点。
第三,它指明了普通逻辑研究的是思维的“逻辑形式”,“简单的逻辑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普通逻辑与辩证逻辑的不同,因为按照一般的说法,辩证逻辑研究的对象是辩证思维的形式及其规律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