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四有”数学课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打造“四有”数学课堂

作为新时代的小学一线数学教师,要坚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业务水平,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踏踏实实地上好每一堂数学课。我在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四有”:有趣、有理、有用、有魅力。小学数学教学,要把生活情境引入课堂,放飞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给学生一双探究生活的眼睛,让他们感到“数学有趣”“数学有理”“数学有用”“数学有魅力”。

一、激发学生探究——“数学有趣”

我们都知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对学生新知识的获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重视学生对数学的情感,并由此作为数学教学设计起点,是教学成功的保证。

1.精彩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兴趣

要让学生真正主动地参与数学探究活动,我为学生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把学生引入一种要求参与的渴求状态,给学生提供主动探究的时间与空间,并对学生进行鼓励、积极引导探索。我在教“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是这样巧妙设计问题的:(1)你们了解哪些分数?(2)选择自己喜欢的图纸,你打算怎么折成两部分?(3)选一个分数折一折,说说你是怎么折出来的?等等。

以上的问题设计是认识1/2后马上引导学生认识几分之几部分,虽然学生感到困难,但是学习的起点的确定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

扩大了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结构的空间,提供学生“再创造”的机会,重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增加学生课堂交流的时间,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自己所学的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生活化问题,激起学生兴趣

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如:我在教学小数除法的时候,把枯燥的除法题编成了一道学生们最熟悉的购物的问题。今年由于物价上涨,老师买豆角时,17元才买回2斤豆角,同学们知道多少元一斤吗?这是一道小数除法题,很多学生马上就能得出8.5元,可是8.5元是怎么算的呢?一下就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注意身边的数学,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一来学生感兴趣了也就爱学数学了,课堂效率也就提高了。

二、启发学生探究——“数学有用”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创设轻松愉快的数学情境。现实的学习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诱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其产生内在学习动机,并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三、体验探究活动——“数学有理”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为学生预留足够的探究空间和时间,努力实践:“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索出来的,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

思考的,决不暗示”。让每一个学生都真切体验探究的全过程,让他们体会到数学有理。

如教学“圆柱的认识”,我是这样设计这一课的,把教学展开部分设计成:提供素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成果发布三个环节。先为每四个同学准备了一份圆柱特征探究的学习包,包内有茶叶罐、纸水杯、纸做的圆柱模型、一个装有各种形状纸片的信封。然后让学生在足够的时间内思考与讨论两个问题:“圆柱的特征有哪些?你是怎样发现的?”最后以成果发布会的形式,通过师生互动交流,跟进操作,发展和深化普遍认同经验,质疑和共享独特的个性经验,规范和校正非正式甚至错误的经验。

由于我提供了丰富而且有差异的、可以动手操作的学习材料,保证了学生的探究时间,让学生亲历了思考、发现的全过程,使学生获得了学习成功的体验,得到了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课堂也由此焕发了生命的活力。

四、动手实践探究——“数学有魅力”

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过:”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善于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具有发散性和趣味性的问题,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重视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在“年月日”的教学中,学生们知道了每“四年一闰”后,不少人猜想用年份数除以4后没有余数的是闰年,

反之是平年。我提出让学生验证,并出示2000~2007年的平年闰年表,学生们纷纷拿出课堂练习本,和周围的同学自由分组用4除这8个年份数,并且很高兴证明出这个猜想是对的。体验成功,学生们感到愉悦,许多小脸都兴奋地微笑着。

让我们带着激情在长期的教学中,放飞学生的想象空间,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让课堂动起来、充满生机和活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建湖县颜单小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